⑴ 一個成年人每天喝水量的標準是多少
人一天攝入水量應不低於2000毫升。
但水的來源可以喝水,也可以從飲食中取得,所以如果飲食攝入水多的話,喝水可以少點,反之可以多喝些。
飲水量必須能夠補償排出的水量,每天喝水總量至少要與體內的水分消耗量平衡。
建議喝白開水,它不含卡路里,不用消化就能為人體直接吸收利用,一般建議喝30攝氏度以下的溫開水最好,這樣不會過於刺激胃腸道的蠕動,不易造成血管收縮。含糖飲料會減慢腸胃道吸收水分的速度,長期大量喝飲料,對人體的新陳代謝會產生一定不良影響。像橙汁、可樂等含糖飲料口感雖好,但不宜多喝,每天攝入量應控制在一杯左右,最多不要超過200毫升,而對於糖尿病人和比較肥胖的人來說,則最好不要喝飲料。茶和咖啡具有提神效果,但喝茶宜喝淡茶,並且切忌酗咖啡,咖啡因會影響鈣的吸收,讓神經系統興奮而造成失眠或神經緊張等。
(1)飲水機喝多少必須補水擴展閱讀:
水的生理功能:
1. 幫助消化:我們吃進嘴裡的食物,經牙齒咀嚼和唾液潤濕後,進行從食管到胃腸、完成消化並被吸收的消化過程,這些環節都要水分來參與,加速體液對營養成分的溶解。
2. 排泄廢物:食物的營養消化吸收後剩餘的殘渣廢物,要通過出汗、呼吸及排泄的方式排出體外,這幾種不同的排泄方式都需水分的幫助才能實現。
3. 潤滑關節:人體關節之間需要有潤滑液,來避免骨頭之間的損壞性摩擦,而水則是關節潤滑液的主要來源。
4. 平衡體溫:當環境溫度低於體溫時,為了維持身體溫度保證正常生理活動,體內水分會因縮小的毛孔減少蒸發而保留在體內;環境溫度高於體溫,水分就會通過擴張的毛細血管呼吸孔排出體外,降低體溫。身體通過水的流散保證生存功能。
5. 維護細胞:水能促進細胞新陳代謝,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保持皮膚的濕潤和彈性。
6. 平衡血液:水能改善血液、組織液的循環,並有助於平衡血液的黏稠度和酸鹼度。
參考鏈接:網路-喝水
⑵ 每天必須喝夠8杯水,才能達到補水效果嗎
近年來,網路上掀起「每天喝8杯水才健康」的討論。這是從西方傳入的一個說法:一個人每天需要喝8杯8盎司的水(相當於1893毫升水),而且喝含有咖啡因和酒精的飲料不算在內。伴隨著8杯水理論,還有「身體會不知不覺脫水,口渴才喝已經太遲」的理論。然而,有專家認為,飲水量應當根據條件而調整,沒必要強迫自己喝那麼多水,而且喝得過多也並非無害,有增加中毒的風險。
每天喝1200毫升水比較靠譜
的確,沒有科學報告說必須喝那麼多水。美國有研究指出,水分出入平衡的正常成人每天喝水量為1220毫升,遠低於1893毫升。新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也建議每天飲水1200毫升。
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營養科主任譚榮韶認為,水分是我們必需的營養物質之一,之所以給出喝水的量,是要大家注意水的重要性,同時要注意因人因情況各異。他建議成人每日應按每公斤體重喝30毫升水。具體喝多少應隨著條件變化而調整,例如廣州的夏天酷熱,喝8杯水都嫌不夠。在水源的選擇上,他建議以白開水、礦泉水、純凈水為主,也可以包括咖啡、茶、可樂等飲料,但不要把飲料完全代替水來喝。
尿液顏色深淺與脫水關系不大
⑶ 如何更健康的飲水
正確飲水,就是為了身體變得更加健康,大家一定要多喝水少喝飲料哦。
⑷ 正確飲水的方法有哪些
正確的喝水方式
1、先含在嘴裡一口水,浸潤口腔之後再喝下去
這樣可以通過生物機制來傳達身體缺水的方法,讓身體內的細胞知道要有液體進入體內,以便於身體可以充分的吸收水分。
2、飯前飯後如何喝水
通常都是飯前飯後都會喝水,水可以有利於消化。其實並不是這樣,有些專家認為,飯前飯後喝水的時候也要注意時間,飯前半小時或者十五分鍾可以喝水,水分會被吸收,轉變為身體內的所需液體,確實是會有利於食物的消化;但是在飯後不可以馬上就喝水,要在吃完飯半個小時後才可以進水,這樣能促進身體的腸道消化。
3、喝溫水,更止渴
溫水相對於冷水來水更容易讓身體溫和,不刺激。身體不再需要額外的反應就可以完成較好的吸收給口渴中樞,因此比較有利於身體的吸收利用,從而更解渴。
喝水是一門學問,為了身體健康,也要學好這門學問,健康飲水,適量飲水,多注意飲水事項,養成良好的飲水習慣。當然,不僅要正確飲水,而且要飲用健康的直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