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凈水純水 > 凈門凈水葯片哪裡買

凈門凈水葯片哪裡買

發布時間:2022-06-17 01:03:28

『壹』 如何凈化水

通過相應的過濾材料,根據不同的最終用水需求,以物理或化學的方式,去除水中的鐵銹、泥沙等。

容器洗凈後用1茶匙無味的液體家用氯漂白劑在1公升的水中溶解,將容器浸泡在兌好的溶液里(確保容器的整個表面與溶液接觸至少15秒),用濃度較低的漂白劑和水的混合溶液徹底沖洗容器。

高錳酸鉀:也可以為水進行消毒。高錳酸鉀可在野營用品商店和游泳池處理的相關商店買到。在1升的水裡放3到4顆晶體,水應該略帶粉紅色。讓溶液靜置至少30分鍾。這種方法只能作為緊急措施,並不應該被用在提前計劃的休閑活動中,如遠足或露營。

(1)凈門凈水葯片哪裡買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經常順沖洗:在日常使用自來水龍頭取水的過程也就是對凈水機進行了順沖洗,建議在取用凈化水後打開自來水龍頭沖洗一下,及時將截留的污染物沖走,保持凈水機較高的水通量,從而延長使用壽命。

2、在自來水停水的情況下,請先打開排污水龍頭將自來水管內的泥沙、鐵銹等排盡後,再打開凈化水龍頭使用凈水。

3、凈水器的總產水量與凈水器的進水水質有關,如果凈水器進水水質較好,則總產水量會上升,反之進水水質差,則總產水量會下降,相應的濾芯使用壽命會略短。

『貳』 凈化殺菌怎樣使用

一、滲透法
當你尋找到的水源里有飄浮的異物或水質混濁不清時,可以在離水源 3~ 5 米 之處向下挖一個大約 50~80 厘米深,直徑約1米的坑,讓水從砂、石、土的縫隙中自然滲出,然後,輕輕地將已滲出的水取出,放入盒或壺等存水容器中。注意:不要攪起坑底的泥沙。
二、過濾法
當你所找到的水源泥沙混濁,有異物飄浮且有微生物或蠕蟲及水蛭幼蟲等,水源周圍的環境又不適宜挖坑時,可找一個塑料袋(質量好,不容易破的)將底部刺些小眼兒,或者用棉製單手套、手帕、襪子、衣袖、褲腿等。
也可用一個可樂瓶,去掉瓶底後倒置,再用小刀把瓶蓋扎出幾個小孔,然後自下向上依次填入 2~4厘米厚的無土質干凈的細砂5 至 7 層,壓緊按實、將不清潔的水慢慢的倒入自製的簡易過濾器中,等到過濾器下面有水溢出時,即可用盆或水壺將過濾後的干凈水收集起來。如果對過濾後的水質不滿意,可將過濾後的水再次進行過濾,直到滿意為止。
三、沉澱法
將所找到的水收集到盆或壺等存水容器中,放入少量的明礬或木棉枝葉(搗爛)、仙人掌(搗爛)、核桃仁(搗爛),攪拌勻後沉澱 30 分鍾,輕輕舀起上層的清水,不要攪起已沉澱的濁物,這樣,便能得到較為干凈的水了。
如何消毒飲用水
一般說來,除泉水和井水(地下深井水)可直接飲用外,不管河水、湖水、溪水、雪水、雨水、露水,還是通過滲透、過濾、沉澱而得到的水,最好都應進行消毒處理後再飲用。
一、凈水葯片消毒
將凈水葯片放入存水容器中,攪拌搖晃,靜置幾分鍾,即可飲用,或灌入壺中存儲備用。一般情況下,一片凈水葯片可對 1 升 的水進行消毒,如果遇到水質較混濁可用 2 片凈水葯片進行消毒。
二、醫用碘酒消毒
如果沒有凈水葯片,可以用隨身攜帶的醫用碘酒代替凈水葯片對水進行消毒。在已凈化過的水中,每一升水滴入 3 、4 滴碘酒,如果水質混濁,則在每一升 水中滴入的碘酒要加倍。攪拌搖晃後,靜置的時間也應長一些, 20~30 分鍾後,便可飲用或存儲備用。
三、漂白劑消毒
利用亞氯酸鹽,即漂白劑,也可以起到消毒的作用。在已凈化的水中,每升水滴入漂白劑 3 、4 滴,水質混濁則加倍。搖晃勻後,靜置 30 分鍾,即可飲用或備用。只是水中有些漂白劑的味,注意不要和沉澱的混濁物一同喝下去。
四、食醋消毒
食醋(白醋也可以用),也能對水進行消毒。在凈化過的水中倒入一些醋汁,攪拌後,靜置 30 分鍾,便可飲用。只是水中有些醋的酸味。
五、煮沸消毒
在海撥高度不太高(海撥 3000 米以下)且有火種的情況下,反水煮沸5 分鍾,也是對水進行消毒的很好的方法,且簡單實用。多採用這種方法對河水、湖水、溪水、雨水、露水、雪水進行消毒,以保證飲水和做飯的需要。
六、地椒草或濃茶與水同煮
如果尋找到的水是鹹水時,用地椒草與水同煮,這樣雖不能去掉原來的苦咸,卻能防止發生腹脹、腹痛、腹瀉。如果水中有重金屬鹽或有毒礦物質,可用濃茶與水同煮,最後出現的沉澱物不要喝。
注意:要合理安排飲用水
另外要提醒朋友們注意的是,在水源緊缺的情況下,要合理安排飲用水。不要為一時口渴而狂飲至飽。其實,在野外喝水也要講究科學性。如果一次喝個夠,身體會將吸收後多餘的水份排瀉掉,這樣就會白白的浪費很多的水。
如果在喝水時,一次只喝一兩口,然後含在口中慢慢的咽下,過一會兒感覺到口渴時再喝一口,慢慢的咽下,這樣重復飲水。既可使身體將喝下的水充分吸收,又可解決口舌咽喉的乾燥。一標准水壺(0.9~1.3 升)運用正確的飲水方法,可使一個人在運動中堅持 6~8 小時,甚至更長些。

『叄』 凈水的葯片叫什麼

凈水葯片的主要成份為氯或碘,以殺滅其中可能存在的病毒等過濾除不去的微生物。

『肆』 凈化水的方法

1.最經濟的方法是把水煮沸。
如果在鄉下遇到水源的水質比較好,把水煮開是最經濟的一種處理方式,缺點是這種方式比較浪費時間,可能不適合一些自虐級別背包客的急行軍要求。還有一點需要提示的是,如果採用這種方式處理水一定要讓其沸騰10分鍾以上,這樣能幾乎能殺死全部的病菌和寄生蟲卵。煮沸的水最好讓它沉澱幾分鍾再飲用或裝入容器,
這樣水中一些雜質也能沉澱下來。如果海拔高度超過了3,000米,因為大氣壓的關系,水即使沸騰也很難達到消毒的作用,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這一最經濟的處理水的法則失效。

2.使用過濾器、凈化器來處理水。
使用過濾器是讓水通過一個過濾芯來達到過濾的目的,它可以過濾掉水中的一些細菌,但對於一些病菌就有些無能為力了。所以在沒有污染的活水源頭使用過濾器基本就可以把自然水變成飲用水。過濾器的濾芯大都使用活性炭或其他材料,必須定期進行清理維護。此外濾芯有一定的使用壽命,必須根據產品說明定期更換,否則會大大影響處理水的效果。

凈化器的結構要比過濾器復雜,凈化器除了有過濾器的過濾功能外還有凈化水的功能,因此它除了能殺死細菌外,還能夠殺死病菌,應用范圍擴大了很多,幾乎使用於大部分地區的水源,哪怕是比較臟的湖水經過處理後也能達到飲用水的標准。現在國內城鄉的一些河流污染嚴重,需要提示讀者的是最好別拿著你昂貴的凈化器到這些臭氣熏天的河裡做試驗。凈化器也需要定期維護,更換過濾部分的濾芯。

凈化器和過濾器都是比較有效的處理水的工具,它們輕便小巧,容易攜帶,但是無論是價錢還是後期的維護成本都比較昂貴。此外這種工具大都適合單人使用,處理水量有限。

3.使用葯物對水進行消毒。
(1).使用凈水葯片。使用凈水葯品來處理水是一種經濟實用高效的方法,據說全球各國的軍方大都採用這種方式來處理飲用水。它的處理水量大,能適合很多人的需要,因為葯品的不同可以處理不同的水源。現在國內很多戶外店都有凈水葯片出售,價格又不貴,是很多節儉的背包客的理想選擇。但是
作為代價,你必須忍受經過凈水葯片處理過的水的「附加味道」。不過你可以添加泡騰片或其他果汁粉末來中和味道。
將凈水葯片放入水容器中,攪拌搖晃,靜置幾分鍾,即可飲用和備用。一般情況下,一片凈水葯片可對1升的水進行消毒,如果遇到水質較混濁可用兩片凈水葯片進行消毒。

(2) 使用碘酒來凈化水。碘有固態、晶體和液體等多種形態,當然了,醫用碘酒是最常見的一種形式了。碘酒不僅可以對身體的外部創傷進行消毒,還可以用來凈化水。
一般在一升水中,滴入三四滴碘酒,就可以殺滅水中的微生物和部分細菌。如果水質混濁,則在每升水中放入的碘酒要加倍。加入碘酒的水攪拌搖晃後,靜置20~30分鍾即可飲用或備用,比較差的水質放置時間要長一些。碘酒能殺死水中的一些有機物,但對水中對身體有害的無機物就無能為力了。
(3) 亞氯酸鹽和醋對水都有一定的凈化效果。
亞氯酸鹽(即漂白劑)在初凈化的水中,每升水滴入三四滴,水質混濁則加倍,搖晃勻後,靜置30分鍾,即可飲用或備用。只是水中有些漂白劑的味道,同時注意去除沉澱物。

在沒有其他凈水的物品的時候,如果有食醋也可以拿來一試。在初凈化過的水中倒入一些醋,攪勻後,靜置30分鍾便可飲用。當然了,水中會飄盪醋的味道。
4.使用植物凈化水。
1).如果找到的水是鹹水時,可以用地椒草與水同時煮,煮過後水依然有鹹味,但能防止發生腹痛、腹脹、腹瀉。地椒草,又名百里香,矮小半灌木狀草本,有強烈香氣。葉對生,葉片小而細長,具有防暑避暑、和胃止嘔、驅風止痛的功能。春夏季,地椒開紫色的小花。生於山地、雜草叢中。分布於內蒙古、陝西、甘肅、寧夏、青海、山西、河北。

(2).如果水中有重金屬鹽或有毒礦物質,把水與濃茶同煮,沉澱後可以飲用。

『伍』 凈水葯片哪裡購買

個人建議還是用凈水設備比較好點,推薦愛惠浦的單頭

『陸』 出行旅遊必備的一些東西有哪些

1、毛巾的另一種用途。就是最常見的純棉毛巾,比較厚的那種。在劇烈運動之前貼身墊在背上,用來吸汗,結束後立即取出來,你會感到非常舒服,而且內衣變乾的速度快多了。配合排汗內衣的效果更好,多帶幾條,可以多換幾次。

2、廉價化纖內衣。曾經見到有人穿普通的保暖內衣爬山,恐怖!專門的排汗內衣最好,如果暫時還沒有,那也不要穿棉織品,到地攤或者超市上找那種化纖(一般是晴綸的)內衣吧,雖然趕不上排汗內衣,但比針棉內衣強得多!

3、拒絕牛仔褲。這個其實不需要多說了,但是我注意到還有很多新手穿著牛仔褲玩戶外,大概一些人的觀念里仍然認為牛仔褲耐磨結實。其實棉製品即不結實也不耐磨,物理性能也很不適合戶外運動。一旦下雨、涉水或者大量出汗,你就知道牛仔褲的壞處了。趕緊脫了吧,那怕穿一條二十多塊錢的化纖西褲都比它強。

4、鞋碼的選擇。幾乎所有的教材上都說登山鞋的碼子要大1到1.5號,我的體會不是這樣,我穿鞋的體驗從來是越穿越松,新鞋緊舊鞋松,早上緊晚上松,行進的時間越長越松。因此認為買鞋一定不要買大了,太大的鞋既不舒服又容易打皰,合腳才是最好的,當然前題是穿著厚襪子試鞋。

5、鞋帶易散。這個小毛病比較煩人,其實用橡皮筋扎一下就解決了。或者用各種家電的電纜線上帶的那一小節捆紮線也可以,捆得更牢固。

6、鞋墊打皺。鞋墊在鞋子里打皺的問題很多人遇到過,我有一個辦法:用一塊尼龍砧板(就是那種很薄、半透明、可以彎折的,關鍵是材料,類似就行)剪成鞋墊形狀,然後和鞋墊簡單地縫在一起,OK,徹底解決。此外,推薦一種超市裡賣的所謂保健鞋墊,表面帶顆粒的,牌子忘了,只要幾塊錢,比在戶外店裡花幾十塊錢買的鞋墊還結實。有人可能對它的顆粒心存疑惑,別擔心,就是這顆粒才舒服。

7、沖鋒衣的命門。只要質量沒問題,沖鋒衣的結構是嚴格防水的,不過它有個命門袖口,我見過的沖鋒衣,袖口和袖子的連接處都沒有壓膠。淋雨時間一長,此處必然滲水。始祖鳥這個地方倒是設計得很好,可是太貴了,買不起,所以對這個問題暫時還沒找到好辦法,好在小臂出汗不多,襯個塑料袋對付一下拉倒。

8、解放鞋。這實在是一個性價比非常高的東西。便宜,防滑性不錯,體積小。你腳上的登山鞋再好,晚上宿營時總得換下來放鬆一下吧?幾百塊的涉溪鞋在溪流里卻有個無法避免的毛病:鞋幫的網眼老是進沙子,倒是解放鞋挺頂事。(不過解放鞋保護性太差,穿時間長了腳痛)

9、找路。除非你原本打算搞一次無人區穿越,從物資和思想上做好了自行開路的准備,否則,不管是暫時找不到路、還是打算抄點近路,都不要在明顯沒路的地方強行穿越。這樣做你不僅可能受傷,而且根本節省不了時間和體力,老老實實轉身、繼續找那條已經存在的路才是明智的。不信的話可以多試幾次。

10、行進節奏。看到比較多的說法是行進30分鍾休息5分鍾或者行進一小時休息10分鍾。個人覺得這只能作為參考,每個人的體力和習慣不一樣,適合的節奏也不一樣,節奏比較快的,最痛快的走法是持續行進大約3個小時休息20分鍾(水平移動)。此外,就幾天的安排而言,最好第一天比較慢,第二天再回復正常。必須讓身體適應一下,否則很難受。

11、步幅問題。多數教材上說要用較小步幅邁步,我的體會不同,長時間的行進中習慣於用較大的步幅(比平時走路的步幅稍大),這樣感到更輕松一些。(因為減少了總的邁步次數,或許有利於減輕腳底的磨損?)

12、中途休息時不要脫鞋。長時間行進腳一定會浮腫,脫了鞋一旦再穿是比較難受的。

13、背包防水。登山包本身都有一定的防水性,防雨罩也是必不可少的有用東西。但是,如果你被雨水持續不斷地淋過三四個小時以上,你就知道防雨罩也不是完全可靠的。防水袋雖好但是容量有限,推薦用大塑料袋(家電包裝的那種,夠大)包裹衣物和睡袋。溯溪活動這樣做就更有必要了。

14、怎麼裝睡袋。絕大多數人都喜歡用壓縮袋來裝睡袋,錯!這種辦法早就拋棄了。睡袋反正放在最底層,不要額外包裝,直接塞進背包里,然後上面該裝什麼裝什麼,只管使勁壓。這樣才能充分利用空間,裝好的包內部充實,外觀飽滿。

15、GPS與指南針。這個話題其實有點多餘,因為已經有很多人談過了。GPS是個好東西,也很專業,可惜使用中的限制因素太多了:太耗電、太容易受天氣和地形影響、反應速度慢。

很多人還喜歡攜帶軍用指南針,比較流行的是62、65式。推薦定向越野用指南針(其實不是專業定向用的,是那種有機玻璃的,跟手機面積差不多的)。實際上軍用指南針並不適合戶外,偏重偏大,坡度計、里程計、速度盤、精確定向、測距等功能發揮不了太大用處,定向越野指南針輕巧簡單實用,二三十塊錢的質量就足夠好了。

16、開路刀。狗腿當然很威風,但是對付山路上柔韌的荊棘和雜草,這玩藝兒實在老牛攆兔子有勁使不上。砍樹當然不錯,但是個人認為只要不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都不應當動它們。我使用的是一把瑞典ASE,長,細,薄,輕,鋒利,開路非常好使。

17、水袋咀。鴨嘴獸水袋的吸管咀子是裸露的,容易臟,背包上肩時不小心還容易擠出水來弄濕後背。這個水管的吸咀是可以拔下來的,用裝膠卷的塑料盒做個套子很容易。建議用富士的,白色半透明的比較醒目。

18、水壺。要亮騷、表明你是一頭戶外驢,LAKEN、SIGG必備,要實用,軍用套壺最好。性價比高,非常結實。LAKEN、SIGG倒是輕了那麼一點點,可惜一撞就癟,瓶塞子又很容易滑絲,而且,你需要將一壺水保存一個星期再喝嗎?當然,飲料瓶子也非常好。

19、不銹鋼小口杯。超市有賣,7cm口徑的比較合適,幾塊錢,用不壞。宿營時用這個,行進時用帶吸管的水袋,搭配得非常好。不用時用小塊掛掛在背包上,途中在溪流里舀水喝也很方便。

20、太陽鏡。一般沒必要,有頂帶檐的帽子就夠了,在山裡實在沒甚麼晃眼的東西。冰雪地帶太陽鏡自是必不可少,不過那時你或許更需要一隻雪鏡,而且必須是防霧的。在低溫條件下,不能防霧的雪鏡基本上就是廢物。

21、簡易冰爪。也就是所謂的四齒冰爪,便宜,簡單,只要幾十塊錢。DIY水平高的可以自己做一個。這玩藝兒名字叫冰爪,但真正在雪山上沒幾個人用4齒的,倒是在一般的山路上,遇到路面非常滑的時候,這個簡單東西可以起到關鍵作用。個人覺得登山杖都可以不帶這東西一定要帶。

22、燈箱布。地席這玩藝兒主要是冬天用的,防止冰雪天氣帳篷底部和底面凍在一塊。推薦到做招牌的小店裡扯一點廣告燈箱布替代,有幾種顏色,很便宜,也很結實,缺點是比重大了點。

23、一次性桌布。低檔餐館里用的那種薄膜型的,超市有賣,便宜,輕,多用途。

24、zippo打火機。很多人認為zippo跟戶外有點掛鉤,其實這玩藝兒在戶外不好使,比一次性打火機差遠了。還是把它留在家裡,用一次性吧!而且要多帶幾個,放在不同的地方

25、地圖保護。先復制一份(彩色列印最好),途中的標記作業就用這張圖,然後到裝潢店買一點玻璃膜,要無花透明的,或者到做招牌的小店裡買一點轉移膜(其實就是玻璃膜),把地圖原件鋪平粘上去,這份原件就變的即防水又結實。

26、勞保手套。現在勞保商店裡有一種覆膠的手套,手套本身是棉線織的,手心和手指部分覆蓋一層又厚又軟的橡膠(橡膠多數是黃色的,也有白色的)。這種手套做工粗糙,但是防滑防扎性比任何勞保手套都好,帶著也很舒適。

27、奶糖和巧克力。這兩樣東西用於臨時補充體能有明顯效果,途中一旦因為消耗過大、補給欠缺感到體力不足的時候,吃上幾塊,過個十來分鍾就有效果,當然沒感到體力不足時也可以吃。現在超市裡有一種叫「干奶片」的奶製品,葯片狀的,也很好。

很多葯房裡還可以買到口服的葡萄糖沖劑,在水壺里和一點這東西也是個好辦法。當然現在有專用食品了,能量棒什麼的,沒試過,不知道怎麼樣。

28、飲水。書上從來都說不要在感到口渴的時候才喝水,不管怎麼喝,人體的需水量都是一定的,不渴也喝有浪費的可能。

29、不要准備太多吃的東西。其實你根本吃不完,這些東西有多少是進到肚子里發揮作用了的?咱們玩的是戶外運動,不是組織晚餐會,也不是野外生存訓練,咱們要去的地方有哪一處是真正的無人區?這些東西你只吃得了一部分,剩下的要麼送給農民朋友,要麼半道上供奉土地公公。記住:別把自己的背包當「超級市場」。

30、穿多少衣服睡覺。以前聽說的經驗是睡覺時穿多了反倒冷,穿少一點才睡得暖和。後來發現這根本就是錯的!絕對穿多一點更暖和,如果你的睡袋溫標不夠高,最好穿著羊毛衫抓絨睡。當然,穿得太多睡袋會太緊,不舒服。

31、剪指甲。這個主要針對MM。比較艱苦的戶外活動中不要留長指甲,影響勞作,容易藏污納垢,還容易受傷。

32、腳部打皰的防治.鞋要合腳就不說了,如果行進途中發覺腳底不適,局部位置火辣辣的,那一般就是打皰的前兆,最好不要心存僥幸,趕緊在痛處邊緣貼上足夠厚的紗布膠布,改變一下腳底的受力。如果已經打皰,那麼有必要把它扎破放水(老人教的辦法是用一根馬尾穿在水皰上),但是一定不要把水皰的皮剪掉,否則第二天走路你會疼死的!

33、高錳酸鉀。這玩藝兒多用途。除了消毒,它還是催吐劑,萬一吃了有毒的東西,化一點水和下去立馬嘔吐。此外,很少有人知道它還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外用蛇葯,可以迅速地中和蛇毒(對神經毒血液毒都有效)。被蛇咬之後立即捆紮、清除斷牙,用小刀擴創(別太深!),然後把高錳酸鉀粉劑填在創口(少量即可),片刻再繼續其他急救。

(二)戶外旅行科學裝包

裝包的關鍵在於對裝備的了解(體積、形狀、重量),合理的布局以及最小的個體體積。實現最小的個體體積可以在購買裝備時有所選擇,也可以在收拾裝備時加以控制。另外,多使用壓縮袋、防水袋等分別為零散物件打包。(以下的方法主要針對內架形背包)合理地分布重量

一般最好將背包的重量集中在臀部,以避免重量落在肩部或背部。而且無論你走在何種地形,盡量保持較重的物品靠近你的背部,重心保持在兩肩之間。

走在普通的山路,可以讓較重的物品放在背包的上層,這樣有助於集中力量在你的臀部上面,這是身體能承受較重背負的部分。

如走在崎嶇難行的探險式路上,要用相反的策略,要把較重的物品放在背包主艙中部,這樣使重量分攤到肩部和背部,使重心降低,較易保持平衡。

拉緊所有的壓縮帶限制裝備在背包內的滑動,滑動會令背包重心移動,易使人失去平衡。扎在背包外的物品要盡量的少,否則會影響你行進時的平衡。保護好掛在外部的裝備,不要讓它們搖晃和互相碰撞發出咔嗒咔嗒的聲音。如果你參加的是團隊活動,要合理地將重量分配給其他團員,不要讓自己無意間成為馱馬,好節省體力。

女孩子或者身材比較矮小的人不管是走在何種地形上習慣性將重的東西放在背包的底部。這也無所謂,畢竟採取何種的打包風格,最終取決於你自己,首要條件的是你自己要感覺到舒服和方便。確保一些物品放在能夠輕易地拿出來的地方,而不用"翻箱倒櫃"地找。像地圖、指南針、太陽鏡、防蟲葯、零食、水壺、頭燈或電筒、風雨衣和背包雨罩等。

帳篷:帳篷分為帳、帳桿、地釘三個部分。購買時這三部分是卷在一起的,但裝包時就不要原樣裝進去,因為長條型的帳篷使得包內的剩餘空間變得很窄,不容易填裝其它物品,並且不易於分配重量,保持背包重心在中間。

建議的方式是將帳像被子一樣疊起,並用扁帶收緊或用壓縮袋打包,地釘也夾在帳中(地釘須帶防護套才不會扎壞帳)。疊好的帳建議放在背包的最上層,這樣比較符合露營的順序。在營地經常是先搭帳篷再做其它事情,撤營時也是先收拾好帳篷裡面的東西再疊帳篷。

帳桿沿著背包側面靠近背部的位置放置(這時背包的隔層要放鬆,以使帳桿能插到背包底部)。帳桿可以外掛在背包兩側,但在走叢林時最好還是收在背包裡面,這主要是為了更好的保護帳桿。

零散物品:零散的物品體積不均,重量質地各不相同,因而裝填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對於軟質地的物品(如帽子、手套等)建議用來填充大、硬、有形物品的間隙,對於硬質地,外形又不規則的小物品(如爐頭等),建議放入套鍋、飯盒等容器里,既省地方,又可以有效的保護這些小物品。隨時取拿的小物品應放在第二層(帳篷下面),與食品放在同一個層面上。

水和食品:食品的裝法與零散物品類似,位置也在同一層面上。至於水,它往往是所有物品中比重較大的一個,它的放置直接關繫到背包的重心,進而影響到整個旅程。但每個人的負重能力不同,舒適感也不同,將水(一般是三升)放在背包中部,也就是第三層,這使得整個背包的重心在中部偏上,這樣會有最佳的舒適性(個人體會)。檢查你的燃料瓶是否擰緊,並且要放在食物的下面,即使一旦泄漏也不會污染食物。

衣物和睡袋:每次裝包,總是第一時間把睡袋用壓縮袋壓縮後塞進背包的底倉。衣物尤其是冬天出行的衣物像抓毛絨、羽絨服等都具有很好的壓縮性,可使用壓縮袋打包放在背包下層,睡袋的上邊。這樣既可以上面物品的重量盡量壓縮衣物所佔空間,又可以在需要時方便的從底倉取拿。至於應急的風雨衣,可以放在背包的頂袋,方便隨時取用。

(三)野外宿營必備裝備清單

1.帳篷:北方或少雨的地方可以准備一個單層帳篷,可以抵擋小於2~3個小時,在雨季要選擇雙層帳篷,一般可以抵擋小雨7~8個小時。

2.睡袋:野外露營必備之物,有羽絨、晴綸棉、線織幾種,根據天氣選擇吧。參考(十四)里的睡袋的種類

3.防潮墊:耐磨層有單層和雙層之分,有平直面和蛋巢面、有可充氣墊,根據你的要求選擇。

4.爐具:在爐具的選擇上有瓦斯爐和汽化爐、酒精爐等,在禁止野外用火的地方非常有用。

5.桶鍋:一種專門為登山露營而設計的套鍋,大、中、小三鍋子套在一起,還附有小碗、湯匙及小茶杯。

6.水袋(壺):野外活動不可或缺的裝備,畢竟營地離水總有一段距離。

7.營燈、手電筒:夜行、夜宿都需要,必備,也可以選擇頭燈,非常方便。

8.燃料:如果你不想把爐具當擺設,記住帶著它吧,打火機、防潮火柴也要帶著。

9.食糧:野餐罐頭、麵包、方便麵、餅干、必備。也可以帶些大米,肉串、烤肉、零食等等。

10.刀:開路、切割、都離不開它,去比較荒野的地方就好帶砍刀,平時帶一把多用途的瑞士軍刀。

11、鐵鍬:可選擇帶斧頭兩用鍬,搭建帳篷、平整土地要比你徒手快上百倍,斧頭可以砍些朽木枯樹。

12.急救葯品:如遇意外事件,至少自己可以先急救處理一下,不要讓傷害加大。參看(十四)里的常備葯品清單

13.附屬裝備:指北針、地圖、眼鏡、浮水衣、防蚊液、橡皮艇、冰桶、濾水器、望遠鏡、烤肉架等

14.背包:一般野營2~3天50~70升足以,一定要選擇好一點牌子的、結識、舒適,背時間長了就知道了他的好處了。

(四)戶外頂級裝備---安全套和衛生巾!

安全套:

可以防水,把手機和數碼相機以及膠卷之類的用安全套套上,然後把口子一紮,丟水裡幾天幾夜都沒有問題,你想想,連小蝌蚪都游不出去還怕水嗎?而且手機來電話了你還能接聽(僅限直板式),不過通話效果一般.注意事項:最好是計劃生育指導站免費發放的那種.乾燥沒有潤滑油,而且特厚效果非常好.

安全套作用不光是防水,當出現意外的時候,安全套可以裝至少1升的水,也許著一升的水能讓你獲救;還有,被不知名昆蟲,如蛇等有毒動物咬傷,安全套扎動脈可以緩解毒性擴散;大面積創傷,可套在傷口避免感染;其實在家裡邊一樣,有朋友為手或腳指的傷覺得洗澡不方便的話,套上洗,是不是方便多了?總之,套子在戶外非常的有用!是必被品!

衛生巾:

在戶外,衛生巾也非常有用!驢子的鞋穿了一天後,肯定是腳汗答答滴,晚上睡覺前用塑料袋包好可以保證不被露水打濕.但鞋子里的潮氣沒辦法除掉,第二天起來一穿進去鞋子潮潮的絕對不舒服.怎麼辦?這下安爾樂就派上用場了,睡前在鞋子里塞上兩片,第二天鞋子就乾燥了.借用一句廣告詞的說話就是:更干更爽更安心,護舒寶的衛生巾!另外,也可以直接把衛生巾當鞋墊使用,帶小翅膀的更好,有利於穩固。

如果你摔傷有開放性創傷的時候,你會發現衛生巾是如此的好用,撒上葯粉蓋著傷口,消毒,止血!

戶外拉肚子的話衛生巾也非常適用,當你面對這些情況的時候,就明白我說這話的道理了

個人穿著用品:

一、服裝篇

1、沖鋒衣褲(戶外活動必備,防風、防水、透氣、耐磨……);

2、抓絨衣(含WINDSTOPPER,主要是防風、保暖);

3、排汗內衣(戶外運動後保持身體乾燥);

4、快乾衣褲(夏天出行的必備,褲管、袖管最好是可以脫卸的);

5、羽絨衣褲(冬天出行或者去高原地帶的保暖必備);

6、其他個人衣物(一次性內褲、汗衫T恤……)

二、鞋襪篇

1、徒步登山鞋(適應性強、耐磨、防水、最好是中高幫的,可保護叫腳踝);

2、輕便運動休閑鞋(適合一般的郊遊活動,或開車時穿);

3、運動涼鞋(可當拖鞋穿,夏天徒步也可直接穿);

4、排汗襪子(最好是COOLMAX料的,配合GORE—TEX鞋穿,可排腳汗,冬天可防凍傷);

5、普通運動襪(棉的、穿著舒服就行);

6、雪套(在雪地或者泥濘路段很管用)

三、帽子、手套、眼鏡

1、遮陽帽(圓邊的、棒球帽式的、隨便喜好,能擋太陽就行);

2、抓絨帽(主要是保暖);

3、薄手套(主要為了活動方便,比如可以拍照等用處);

4、厚手套(主要是保暖的功效);

5、眼鏡(運動型的更好一點,主要功能是遮陽,也可以用來擺酷)

個人裝備用品:

一、背包篇

1、大背包(短途露營或者長途旅行的必備,以背著舒適且能承重為佳,45-80L不等);

2、小背包(短途旅行或長途備用,有一定的背負,15-30L不等);

3、腰包或挎包(長途出行時放隨身小東西用,最好是可放水壺的那種);

4、攝影包(根據個人需要,斜挎的比較方便取用鏡頭)

二、野營篇

1、睡袋(長途宜帶體積小的羽絨睡袋,節省空間,還有就是根據季節的需要帶);

2、睡袋內膽(長途旅行不露營的話,只要帶個防臟的抓絨或者棉的睡袋內膽就可以了);

3、帳篷(普通露營的話,一般的防水抗風帳篷就可以了,長途遠行的話建議帶體積小的輕便的帳篷);4、帳篷地席(保護你的帳篷底面,免受磨損);

5、防潮墊(普通的可以讓你隨時隨地可以坐下躺下,沖氣墊讓你更舒服);

6、鋁膜地席(攜帶輕巧方便,必要是時可以作為攝影的反光板)

三、照明篇

1、頭燈(可以讓你雙手騰出來,很方便);

2、手電筒(作為備用的照明,還是比較可*的);

3、營燈(在營地用或者在帳篷內用,效果很好);

4、熒光棒(有一定的作用,就是不要亂扔,不環保);

5、防風打火機(用處不小,應急時做照明不錯);

6、防水火柴(也是應急之用)

四、炊具篇

1、爐頭(讓你在野外可以吃到熱的東西,小資用品之一);

2、氣罐(配合爐頭使用,注意攜帶安全);

3、套鍋(有灶台了,沒鍋可不行,燒飯、燒湯、煮麵、煎蛋都*他了);

4、小鋼杯(環保用品,喝什麼都可以,早上還可作為洗漱杯);

5、燒烤爐(自駕車活動可以攜帶的腐化用品)

五、水具篇

1、戶外水壺(可以有效的防腐,顏色比較酷);

2、軍用水壺(帶一個飯盒,這點比較實用);

3、水袋(野外穿越時或自行車旅行時比較管用);

4、保溫水壺(冬天出去,喝一口熱水是一種享受);

5、凈水器(比較專業,對生活質量有要求的人士用);

6、凈水葯片(攜帶方便,凈水效果一般,但可滿足要求)

六、通訊篇

1、手機(最常用的聯系方式、信號最關鍵、在野外經常沒用);

2、對講機(團隊活動中很管用的裝備,前後呼應,在一定范圍內逛街也很實用);

3、GPS(全球定位系統,專業的玩具,可以幫忙定位、定線路、防迷路);

4、求生哨(攜帶方便,也可作為團隊聯系方法之一)

七、其他篇

1、登山杖(使用得好,可以節省20%左右的體力,還可做為獨腳架);

2、洗漱包(用處不說了,井井有條而已);

3、個人衛生(牙刷,肥皂,毛巾,牙膏,手紙,爽足粉,耳塞,防曬霜,唇膏,發熱貼,指甲鉗,凈水器葯品,個人葯品);

4、背包雨罩(不僅可以防水,長途的話,是防塵的理想工具);

5、背包捆紮帶(可用於背包外掛物件的固定,必要時可連接做保護繩);

6、地圖(無論是長途還是短途,都用得著的工具);

7、小快掛(方便在背包上隨便掛取小物件、毛巾、帽子、垃圾袋等);

8、指南針(野外辨別方向、或迷路後尋找方向的有用工具);

9、軍刀(覺得男人身上都應該帶一把,小到削蘋果,大到砍數,都可以用);

10、戶外手錶(可以測海拔、氣溫、氣壓、帶電子羅盤、記時和鬧鍾等功能);

11、頭巾(即可擦汗,又可做圍脖擺酷、禦寒);

12、防水袋(保護你的衣物,用品不濕,方便背包內的整理);

13、證件袋(貼身放重要的證件或錢財);

14、小型望遠鏡(增加你的視力所及范圍);

15、針線包(萬一衣物壞了,縫縫補補總是要的);

16、筆記本(記錄你旅行的心情或帳務的需要);

17、備用電池及充電器(很多東西用得到電池);

18、充氣枕(長途坐車或飛機時的理想伴侶);

19、護膝,很重要,尤其負重時,有它對膝關節的保護才不會留下勞損的舊患;

20、葯品(感冒葯、消炎葯、防曬霜、好得快、黃連素、止血綳帶、創可貼、維生素葯片、眼葯水、紅花油……根據個人的不同需要攜帶);

21、備用食品(壓縮餅干、巧克力、牛肉乾、葡萄乾、能量棒……)

『柒』 常用的凈水方法

常用凈水方法有水凈化,水過濾,而水凈化則分為水消毒,煮開,蒸餾三種方法

1、水凈化

(1)水消毒

常用水消毒方式有物理消毒和化學消毒兩種類型。

物理消毒主要是通過紫外線照射,而化學消毒則可分為氯消毒和臭氧消毒。

(2)煮開

煮開水是傳統的凈化水方式,只需要將水加熱煮沸即可。在水達到沸點,冷卻後就能喝了。煮開水能馬上殺死微生物和寄生蟲。

(3)蒸餾

蒸餾法涉及煮開水釋放蒸汽,然後將收集到的蒸汽冷卻重新形成液體。有些不幹凈的雜質顆粒可能會在蒸餾過程中留下來,因此這種凈化水方式不是最佳方案。雖然蒸餾不能徹底凈化水,但水的大部分能被凈化。

2、水過濾

有時候,水凈化還不足以讓水可飲用。溶解的鹽和礦物質數量定義了水的純度。如果鹽和礦物質失去平衡,就會產生氣味或難聞味道。過濾能幫助清除導致失衡的元素,只留下能喝的水。使用活性炭可能是理想選擇,因為它能修復平衡,讓水保持純凈。

『捌』 野外凈水有哪些簡易的好方法

1.將凈水葯片放入水容器中,攪拌搖晃,靜置幾分鍾,即可飲用,可灌人壺中存儲備用。一般情況下,一片凈水葯片可對1升的水進行消毒,如果遇到水質較混濁可用之片凈水葯片進行消毒。口前,軍隊至都採用此法在野外對水進行消毒。 2.如果沒有凈水葯片,可以用隨身攜帶的醫用碘酒代替凈水葯片對水進行消毒。在己凈化過的水中,每一升水滴人3一4滴碘酒,如果水質混濁,則在每升水中放入的碘酒要加倍。攪拌搖晃後,靜置的時間也應長一些, 20一30分鍾後,即可飲用或備用。 3.利用亞氯酸鹽,即漂白劑,也可以起到消毒的作用。在已凈化的水中,每升水滴人漂白劑3、4滴,水質混濁則加倍,搖晃勻後,靜置30分鍾,即可飲用或備用。只是水中有些漂白劑的味幾,注意不要把沉澱的濁物一同喝下去 4.如果以上的消毒葯物均沒有,正巧隨身攜帶有野炊時用的食醋(白醋也行),也可以對水進行消毒。在凈化過的水中倒人一些醋汁,攪勻後,靜置30分鍾後便可飲用。只是水中有些醋的酸味。 5.在海拔高度不太高(海拔3000米以下)且有火種的情況丁,把本意沸5分鍾,也是對水進行消毒的很好的方法。

閱讀全文

與凈門凈水葯片哪裡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飛利浦咖啡機hd8824除垢燈亮了 瀏覽:798
一汽大眾邁騰的機油濾芯在哪裡 瀏覽:346
污水管水泥管材質 瀏覽:808
污水處理toc是代表什麼意思 瀏覽:457
不飽和樹脂怎麼加消泡劑 瀏覽:942
氣體過濾器gf 瀏覽:792
飲水機的熱水為什麼出水小 瀏覽:966
覆膜砂酚酫樹脂型號 瀏覽:73
TCL棉濾芯多少錢一個 瀏覽:496
有水垢的水泡茶 瀏覽:576
樹脂貼面美牙視頻 瀏覽:769
帶桶金立凈水機多少錢一台 瀏覽:856
東莞水處理好做嗎 瀏覽:261
污水處理廠用的是什麼電機 瀏覽:595
金屬耐酒精樹脂 瀏覽:890
昌平抽污水怎麼收費 瀏覽:377
汽車馬力提升器圖片欣賞 瀏覽:624
匯通沃頓反滲透漠 瀏覽:303
電瓶添加少量蒸餾水可以嗎 瀏覽:805
安慶純水設備多少錢 瀏覽: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