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紅外譜圖如何解析
對一張已經拿到手的紅外譜圖:
(1)首先依據譜圖推出化合物碳架類型:根據分子式計算不飽和度,公式:
不飽和度=F+1+(T-O)/2 其中:
F:化合價為4價的原子個數(主要是C原子),
T:化合價為3價的原子個數(主要是N原子),
O:化合價為1價的原子個數(主要是H原子),
我以前本科上譜學導論時老師給過公式,但字母都被我改了:F、T、O分別是英文4,3,1的首字母,這樣我記起來就不會忘了 :)。
舉個例子:比如苯:C6H6,不飽和度=6+1+(0-6)/2=4,3個雙鍵加一個環,正好
為4個不飽和度;
(2)分析3300~2800cm-1區域C-H伸縮振動吸收;以3000 cm-1為界:高於3000cm-1為不
飽和碳C-H伸縮振動吸收,有可能為烯, 炔, 芳香化合物,而低於3000cm-1一般為飽
和C-H伸縮振動吸收;
(3)若在稍高於3000cm-1有吸收,則應在 2250~1450cm-1頻區,分析不飽和碳碳鍵的伸
縮振動吸收特徵峰,其中:
炔 2200~2100 cm-1
烯 1680~1640 cm-1
芳環 1600,1580,1500,1450 cm-1
若已確定為烯或芳香化合物,則應進一步解析指紋區,即1000~650cm-1的頻區 ,以
確定取代基個數和位置(順反,鄰、間、對);
(4)碳骨架類型確定後,再依據其他官能團,如 C=O, O-H, C-N 等特徵吸收來判定化合物
的官能團;
(5)解析時應注意把描述各官能團的相關峰聯系起來,以准確判定官能團的存在,如2820
,2720和1750~1700cm-1的三個峰,說明醛基的存在。
解析的過程基本就是這樣吧,至於制樣以及紅外譜圖軟體的使用,一般的有機實驗書上都
有比較詳細的介紹的,這里就不嘮叨了。
這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有事沒事就記一兩個吧:
1.烷烴:C-H伸縮振動(3000-2850cm-1)
C-H彎曲振動(1465-1340cm-1)
一般飽和烴C-H伸縮均在3000cm-1以下,接近3000cm-1的頻率吸收。
2.烯烴:烯烴C-H伸縮(3100~3010cm-1)
C=C伸縮(1675~1640 cm-1)
烯烴C-H面外彎曲振動(1000~675cm1)。
3.炔烴:伸縮振動(2250~2100cm-1)
炔烴C-H伸縮振動(3300cm-1附近)。
4.芳烴:3100~3000cm-1 芳環上C-H伸縮振動
1600~1450cm-1 C=C 骨架振動
880~680cm-1 C-H面外彎曲振動
芳香化合物重要特徵:一般在1600,1580,1500和1450cm-1可能出現強度不等的4個峰。
880~680cm-1,C-H面外彎曲振動吸收,依苯環上取代基個數和位置不同而發生變化 ,在
芳香化合物紅外譜圖分析中,常常用此頻區的吸收判別異構體。
5.醇和酚:主要特徵吸收是O-H和C-O的伸縮振動吸收,
O-H 自由羥基O-H的伸縮振動:3650~3600cm-1 cm-1,為尖銳的吸收峰,
分子間氫鍵O-H伸縮振動:3500~3200cm-1,為寬的吸收峰;
C-O 伸縮振動: 1300~1000cm-1
O-H 面外彎曲: 769-659cm-1
6. 醚: 特徵吸收: 1300~1000cm-1 的伸縮振動,
脂肪醚: 1150~1060cm-1 一個強的吸收峰
芳香醚:兩個C-O伸縮振動吸收: 1270~1230cm-1(為Ar-O伸縮)
1050~1000cm-1(為R-O伸縮)
7.醛和酮: 醛的主要特徵吸收: 1750~1700cm-1(C=O伸縮)
2820,2720cm-1(醛基C-H伸縮)
脂肪酮: 1715cm-1,強的C=O伸縮振動吸收,如果羰基與烯鍵或芳環共軛會使吸收頻率降低
8.羧酸:羧酸二聚體: 3300~2500cm-1 寬,強的O-H伸縮吸收
1720~1706cm-1 C=O 吸收
1320~1210cm-1 C-O伸縮
920cm-1 成鍵的O-H鍵的面外彎曲振動
9.酯: 飽和脂肪族酯(除甲酸酯外)的C=O 吸收譜帶: 1750~1735cm-1區域
飽和酯C-C(=O)-O譜帶:1210~1163cm-1 區域 ,為強吸收
10.胺:3500~3100 cm-1, N-H 伸縮振動吸收
1350~1000 cm-1, C-N 伸縮振動吸收
N-H變形振動相當於CH2的剪式振動方式, 其吸收帶在:
1640~1560cm-1, 面外彎曲振動在900~650cm-1.
11.腈:腈類的光譜特徵:三鍵伸縮振動區域,有弱到中等的吸收
脂肪族腈 2260-2240cm-1
芳香族腈 2240-2222cm-1
12.醯胺: 3500-3100cm-1 N-H伸縮振動
1680-1630cm-1 C=O 伸縮振動
1655-1590cm-1 N-H彎曲振動
1420-1400cm-1 C-N伸縮
13.有機鹵化物: C-X 伸縮 脂肪族 C-F 1400-730 cm-1
C-Cl 850-550 cm-1
C-Br 690-515 cm-1
C-I 600-500 cm-1
B. 傅里葉紅外光譜儀怎麼標圖譜的高度
紅外光譜的X軸為波數(cm-1)Y軸為透過率(T%),您說的高度是不是就是峰的透過率,紅外主要是定性的所以峰的高度不重要,如果是定量的話峰的大小才有意義,峰的高度是與樣品有關的不同樣品峰的高度不一樣比如說用ATR測試在同一種晶體的情況下就與樣品的折射率有關。在紅外裡面主要是標峰,看峰出在哪個波數來分析譜圖的。通常你只需要標出峰,然後根據峰表來了解這個物質。希望對你有幫助。
C. 關於傅里葉紅外
1.前者是不是你寫錯了,應該是FTIR difractive spectros(傅里葉變換紅外衍射光譜) 後者翻譯就不說了吧
2.採用傅里葉變換是為了使圖像分析簡單化,一般的IR都採用了傅里葉變換
3.如果其他處理也能使圖像分析簡單化,將來可能會用於IR,目前貌似我也就見過這一種。
D. 怎麼看紅外光譜圖
1,根據分子式計算不飽和度公式:不飽和度 Ω=n4+1+(n3-n1)/2 其中: n4:化合價為4價的原子個數, n3:化合價為3價的原子個數, n1:化合價為1價的原子個數。
2,分析3300~2800cm-1區域C-H伸縮振動吸收;以3000 cm-1為界:高於3000cm-1為不飽和碳C-H伸縮振動吸收,有可能為烯,炔,芳香化合物;而低於3000cm-1一般為飽和C-H伸縮振動吸收;
3,若在稍高於3000cm-1有吸收,則應在 2250~1450cm-1頻區,分析不飽和碳碳鍵的伸縮振動吸收特徵峰,其中炔: 2200~2100 cm-1, 烯:1680~1640 cm-1 芳環:1600,1580,1500,1450 cm-1若已確定為烯或芳香化合物,則應進一步解析指紋區,即1000~650cm-1的頻區,以確定取代基個數和位置(順、反,鄰、間、對);
4,碳骨架類型確定後,再依據官能團特徵吸收,判定化合物的官能團;
5,解析時應注意把描述各官能團的相關峰聯系起來,以准確判定官能團的存在,如2820,2720和1750~1700cm-1的三個峰,說明醛基的存在。
(4)純水傅里葉紅外光譜分析圖怎麼看擴展閱讀:
紅外光譜是分子能選擇性吸收某些波長的紅外線,而引起分子中振動能級和轉動能級的躍遷,檢測紅外線被吸收的情況可得到物質的紅外吸收光譜,又稱分子振動光譜或振轉光譜。
通常將紅外光譜分為三個區域:近紅外區(0.75~2.5μm)、中紅外區(2.5~25μm)和遠紅外區(25~300μm)。一般說來,近紅外光譜是由分子的倍頻、合頻產生的;中紅外光譜屬於分子的基頻振動光譜;遠紅外光譜則屬於分子的轉動光譜和某些基團的振動光譜。
由於絕大多數有機物和無機物的基頻吸收帶都出現在中紅外區,因此中近紅外光譜儀紅外區是研究和應用最多的區域,積累的資料也最多,儀器技術最為成熟。
E. 紅外光譜分析,譜圖中數據如何讀取,或者說紅外光譜分析圖是如何繪制的
這個不用你畫,現在的紅外光譜都是電腦讀出來,然後自動繪圖,標數據的,若是真要自己手繪那是相當大的工作量而且未必精確,現在的紅外光譜儀都有配這個軟體
F. 紅外光譜圖如何分析
不同的物質,其紅外光譜是不同的,就好象我最近分析的分子篩(硅膠)一樣,它有幾個特徵峰,主要都是Si-O鍵的伸縮振動峰和彎曲振動峰,Si-OH特徵峰,Si-O-Si特徵峰,-OH的振動和伸縮特徵峰等,其他的我就不太知道了。對我而言,詳細資料我都不知道在哪裡查了。
G. 傅里葉紅外光譜儀結構示意圖及介紹
如圖:
傅里葉紅外光譜儀主要由光源(硅碳棒、高壓汞燈)、邁克耳孫(M6E1馴)干涉儀、檢測器、計算機和記錄僅組成。核心部分為邁克耳孫干涉儀,它將光源來的信號以干涉圖的形式送往計要機進行傅里葉變換的數學處理,最後將干涉圖還原成光譜圖。
H. 傅里葉紅外光譜儀Spectrum65的操作步驟
簡單操作規程
1、打開儀器電源開關,聽到「迪迪」聲後,啟動計算機。
2、雙擊桌面上Spectra Manager圖標打開主界面,進入光譜窗口。
3、點擊Spectra Manager 窗口裡的Spectrum Measurement 圖標,進入光譜測量窗口,以進行樣品的光譜測量。
4、設置測量參數,點擊Measure Parameters。
5、進行背景的測量,點擊Background Measurement,測量背景、保存。
6、放入已制好的樣品,點擊Measurement進行樣品的光譜掃描,得到樣品光譜圖保存、分析。
7、點擊Spectra Analysisi進行光譜分析。
8、測量完畢後,退出Spectra Manager光譜窗口,退出計算機系統。
9、關閉紅外光譜儀和計算機電源,並做好使用情況的登記。
注意事項
1、為了得到穩定的數據,最好在開機15分鍾之後進行測量。
2、濕氣會影響紅外的使用壽命,要特別注意保持實驗室濕度指標(小於60%)。
3、紅外主機的Resume開關要一直保持在開機狀態,以利於儀器內部的除濕。
4、樣品倉內的紅色窗片材質為KRS-5(有毒性),如果不小心觸到請洗手。
5、請勿擅自搬動主機,否則會損壞光路系統。如有搬動需要,須把主機內的固定螺絲上緊。
6、測量背景時,切勿放入樣品。
朋友可以到行業內專業的網站進行交流學習!
分析測試網路網這塊做得不錯,氣相、液相、質譜、光譜、葯物分析、化學分析、食品分析。這方面的專家比較多,基本上問題都能得到解答,有問題可去那提問,網址網路搜下就有。
紅外光譜儀操作規程及注意事項
1. 保持室內乾燥,空調和除濕機必須全天開機(保持環境條件25±10℃左右,濕度≤70%);
2. 保持實驗室安靜和整潔,不得在實驗室內進行樣品化學處理,實驗完畢即取出樣品室內的樣品。
3. 經常檢查乾燥劑顏色,如果蘭色變淺,立即更換。
4. 根據樣品特性以及狀態,制定相應的制樣方法並制樣。
5. 測試紅外光譜圖時,掃描空光路背景信號和樣品文件信號,經傅立葉變換得到樣品紅外光譜圖。根據需要,列印或者保存紅外光譜圖。
6. 實驗完畢後在記錄本上記錄使用情況。
7. 設備停止使用時,樣品室內應放置盛滿乾燥劑的培養皿。
8. 乾燥劑再生:將乾燥劑在烘箱內105℃烘乾至蘭色(約3小時)即可。
9. 將壓片模具、KBr晶體、液體池及其窗片放在乾燥器內備用。
10. 液體池使用NaCl、CaF2、BaF2等晶體很脆易碎,應小心保存。
11. 液體池使用的KRS-5晶體劇毒,使用時避免直接接觸(戴手套),打磨KRS-5晶體時避免接觸或吸入KRS-5粉末,打磨的廢棄物必須妥善處理。
朋友可以到行業內專業的網站進行交流學習!
分析測試網路網這塊做得不錯,氣相、液相、質譜、光譜、葯物分析、化學分析、食品分析。這方面的專家比較多,基本上問題都能得到解答,有問題可去那提問,網址網路搜下就有。
I. 有機化學紅外光譜圖怎麼看呀
應該對各官能團的特徵吸收熟記於心(我自己常常記不牢,估計是老了,唉!),因 為官能團特徵吸收是解析譜圖的基礎對一張已經拿到手的紅外譜圖:(1)首先依據譜圖推出化合物碳架類型:根據分子式計算不飽和度,公式:不飽和度=F+1+(T-O)/2 其中F:化合價為4價的原子個數(主要是C原子),
T:化合價為3價的原子個數(主要是N原子),
O:化合價為1價的原子個數(主要是H原子),舉個例子:比如苯:C6H6,不飽和度=6+1+(0-6)/2=4,3個雙鍵加一個環,正好為4個不飽和度(2)分析3300~2800cm^-1區域C-H伸縮振動吸收;以3000 cm^-1為界:高於3000cm^-1為不 飽和碳C-H伸縮振動吸收,有可能為烯, 炔, 芳香化合物,而低於3000cm^-1一般為飽和C-H伸縮振動吸收(3)若在稍高於3000cm^-1有吸收,則應在 2250~1450cm^-1頻區,分析不飽和碳碳鍵的伸縮振動吸收特徵峰,其中:
炔 2200~2100 cm^-1烯 1680~1640 cm^-1芳環 1600,1580,1500,1450 cm^-1若已確定為烯或芳香化合物,則應進一步解析指紋區,即1000~650cm^-1的頻區 ,以確定取代基個數和位置(順反,鄰、間、對)(4)碳骨架類型確定後,再依據其他官能團,如 C=O, O-H, C-N 等特徵吸收來判定化合物的官能團;
(5)解析時應注意把描述各官能團的相關峰聯系起來,以准確判定官能團的存在,如2820 ,2720和1750~1700cm^-1的三個峰,說明醛基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