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設備說明 > 水刺設備的組成

水刺設備的組成

發布時間:2021-03-24 19:41:01

Ⅰ 水刺非織布設備停機清理都要注意哪些

水刺非織布設備停機清零,需要注意些什麼?這種支付設備在停機心裡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一些這種設備的維護啊,更新啊!

Ⅱ 水刺生產線水處理系統設備怎樣維護

污水處理廠的各個設備都是每天在不停的運轉,為了保證各處處理裝置正專常運行和保持良好的處理屬效果,應定期對各種設備進行保養和檢修。除電器部分由電工負責外,其餘工作由操作人員進行,維修人員進行輔助和指導。對於水處理設備的日常維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檢查安全防護裝置是否完整、安全、靈活、准確、可靠。
2、檢查螺絲並進行緊固處理,以防在使用中脫落;檢查傳動系統各操作手柄,電器開關位置正確無松動。
3、檢查潤滑裝置是否齊全、完整、可靠、油路暢通、油標醒目,對各種傳動部位進行潤滑加油。
4、檢查各種管線、管件是否完好,無跑、冒、滴、漏、滲現象。
5、檢查設備的完好性及部件、配件是否缺失,各種工具、附件應擺放整齊,存放有序。
6、清潔設備各部位,使設備內外干凈,滑動導軌和接合處應無油污、銹跡、灰塵和雜物,做到漆見本色,鐵見光。
7、操作崗位要做到「一平」、「二凈」、「三見」、「四無」,其中:「一平」即工房周圍平整;「二凈」即玻璃、門窗凈、地面通道凈;「三見」即軸見光、溝見底、設備見本色;「四無」即無油污、積水、雜物、垃圾。

Ⅲ 鑽探設備的組成

設備是指進行某項工作或供應某種需要所必需的成套建築或器物。如廠房設備、機器設備、教學設備等。

鑽探設備是指鑽探施工中直接應用的機械設備和裝置,或鑽探施工時的地面設備及裝置。

鑽探施工設備包括鑽機、泥漿泵、動力機、鑽塔及附屬機具(如擰管機、電動工作台、泥漿攪拌機)等組成。在生產部門,人們常把進行鑽探工程所必需的鑽機、泥漿泵、鑽塔稱為「三大件」。

(一)鑽機

是進行鑽探工作的主要設備。它在鑽探生產過程中,擔負著回轉鑽具,給進及增、減壓力,升降和擰卸鑽具等主要工序的工作。凡是回轉式鑽機,一般都由下列基本部件構成。

1.回轉器

用於回轉鑽具,帶動鑽頭,進行鑽進切削。現用的回轉器類型可分為:立軸式、轉盤式、動力頭式。

2.給進機構

用以控制鑽頭壓力並通過鑽具向鑽頭傳遞適當的軸向載荷,達到鑽進的目的。現有的類型分為:螺旋差動式給進、繩索式給進和油壓式給進。

3.升降機構

用以升降鑽具,並能隨鑽具質量的變化而改變提升,下降速度,以充分利用功率、縮短輔助鑽進時間。常見的類型是行星式。全液壓動力頭鑽機則用倍速機構提升。

4.傳動變速機構

用於變速、變矩,將動力傳遞給給進和升降機構。常用的類型為齒輪傳動式。全液壓動力頭鑽機可實現液壓無級變速。

(二)輔助設備

在鑽探施工設備中,除鑽機外的其他設備。如泥漿泵、鑽塔、動力機、空壓機、發電機、電焊機等稱為鑽探施工輔助設備。其中:泥漿泵的功用是向孔內輸送沖洗液以清洗孔底、冷卻鑽頭和潤滑鑽具;在使用液動沖擊鑽具時,泥漿泵還是能源裝置。鑽塔的主要功用是升降鑽具。

此外,鑽探所用的孔底動力機,如渦輪鑽、孔底電鑽、螺桿鑽等孔內機具,屬於鑽進工藝學的內容,也是鑽探的輔助設備。

Ⅳ 設備包括的結構有哪些,設備包括的結構有哪些知識

  1. 機構學的研究對象是機器中的各種常用機構,如連桿機構、凸輪機構、齒輪機構、螺旋機回構和間歇運動機構(答如棘輪機構、槽輪機構等)以及組合機構等。

  2. 它的研究內容是機構結構的組成原理和運動確定性,以及機構的運動分析和綜合。

  3. 機構學在研究機構的運動時僅從幾何的觀點出發,而不考慮力對運動的影響。

Ⅳ 水處理設備一整套有哪些設備組成的

常規的設備包含,原水增壓泵、石英砂過濾器、活性炭過濾器、精密過濾器、多級泵、膜系統,其他的就需要根據水質來定了,比如軟水器、加葯機等等

Ⅵ 船舶救生設備的組成

它包括救助艇、救生艇、救生筏、救生浮具、個人救生設備、救生拋繩器、通訊、煙火信號及艇筏的登乘、降落裝置。

Ⅶ 紡粘熱軋、針刺設備、水刺設備,3種無紡布工藝,哪種設備最復雜

耗電量:針刺設備300~500Kwh/t<紡粘熱軋700~1200Kwh/t<水刺法2000~2500Kwh/t

紡粘熱軋設備配置最簡單,工藝成熟回、運行管理費用答最少。

針刺部件由於頻率大和機構多,佔地面積和易損件都比紡粘熱軋大,管理運行費用大。

水刺法使用的設備最多,系統也最復雜,配置裝機容量大,乾燥耗能大,佔地面積和投資都最大,水處理也是環保硬核,易損件和運行費用也不低。

Ⅷ 梅建華的紡織工程技術專家

1931年月1日出生於湖北省黃陂縣
1948年-1952年武漢江漢紡織專科學校學習1952年-1953年8月 上海華東紡織工學院畢業
1953年8月-1956年2月 上海國棉十一廠技術員
1956年2月-1969年8月 紡織部紡織科學研究院技術員、工程師
1969年8月-1970年3月 湖北安陸縣五七農場勞動
1970年3月-1978年7月 湖北安陸棉紡廠清棉車間技術員
1978年7月-1983年紡織部紡織科學研究院紡織所紡紗組組長
1983年-1997年紡織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
1988年-1991年兼任紡織科學研究院勞動保護研究所所長
1997年一2004年6月 東綸科技實業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梅建華,1931年8月1日出生於湖北省黃陂縣,幼年時隨父母遷入武漢。1948年初中畢業後考入武漢江漢紡織專科學校(新中國成立後改名中南紡織專科學校),1952年並入上海華東紡織工學院紡織系,攻讀棉紡專業。1953年8月畢業,分配到上海國棉十一廠任清棉保養技術員。工作勤奮踏實,經生產實踐熟悉了清棉生產工藝和保全保養維修技術,較好地完成了任務。1955年起,擔任清棉、梳棉、並粗三個工序的設備保養負責人。
1956年3月,紡織工業部委託華東紡織管理局副局長張方佐組團,從上海抽調一批骨幹技術人員赴京籌建紡織工業部紡織科學研究院,梅建華有幸成為其中的一員。進院後分配在棉紡室清棉組,在組長張永椿的領導下,參加的第一個科研項目為「清棉機打手性能的研究」。梅建華作為主要研究人員之一,提出了集三葉打手和梳針打手的優點於一體、打梳結合的新型綜合打手,在京棉三廠清棉機上試驗取得成功,1959年鑒定後至今還在清棉機上廣泛採用。從此,梅建華與開清棉工程技術的研究結下不解之緣。 1958年初,被錯劃成右派,但他仍一如既往地專心投入科研工作,1959年9月摘掉了右派帽子。
1960-1964年,他與北京紡織研究所祝堯封等同志一道,開創性地研究成功上抓式自動抓棉機和混棉機;
1965-1968年,參加了棉紡A系列清棉設備的選型、定型工作。該項目在上海國棉十廠進行,他負責樣機的試驗工作。該設備隨後安裝在紡織研究院試驗工廠進行全流程一條龍生產試驗,梅建華參加了清花工藝試驗,最後負責寫出工藝實驗研究報告。
1969年,紡織科學研究院被撤銷。同年8月,梅建華下放到湖北省安陸縣「五七」農場勞動。1970年初,他被調往安陸棉紡廠清棉車間工作,先為工人,安裝設備,後任技術員。由於長期在生產第一線,培養鍛煉了他的實際動手能力,使他在以後的科研生涯中能親自動手解決許多疑難問題。在安陸棉紡廠八年,他一方面為用好、開好、管好A系列設備做了大量工作,為新型清花設備在國內推廣使用作出了貢獻;另一方面又在車間不斷進行技術革新,改進了一套下腳聯合機,減輕了回花車間工人的勞動強度,改善了勞動條件,深受工人歡迎。
1975年,他又提出了取消A092雙棉箱及用氣流配棉機組取代電氣配棉裝置的建議。該項目與鄭州紡織機械廠合作取得了成功,該氣流配棉機組隨後在國內各地推廣應用。他以勤奮朴實的實干精神,贏得了工人的愛戴,在安陸棉紡廠工作的八年期間,有五年被評為車間和廠級先進工作者,並在1977年被廠方推選參加紡織部在上海召開的全國紡織工業科研技革經驗交流會。
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召開以後,紡織科學研究院恢復重建,同年7月,梅建華調回北京;1979年1月獲得平反,恢復名譽;
1980年12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79-1983年,他主持「中長化纖清棉混合設備的研究」課題取得成功;
1983-1997年,任院副總工程師,在此期間,協助院長開展院內科技體制改革試點;1985年,負責院紡織試驗工廠的規劃及籌建工作,全面組織毛紡、合纖、印染、塗層等設備的基建和安裝;1988年該院籌建勞動保護研究所,梅建華被任命為所長。
1985-1987年,梅建華除在院內負責上述工作外,仍未放棄課題研究,並作為一線研究的負責人,參加了國產FA系列棉紡全流程設備的工業化試驗。1988-1991年,在無錫馬山紡機試驗中心對新試制的清梳聯合機進行試驗。
1991-1996年,已辦了退休手續的他,再次投入清梳聯合機「八五」國家攻關項目的研究,歷時五年,使這套研製歷時30多年沒有完全過關的關鍵設備在技術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20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產業用紡織品作為新興產業迅速崛起。為開辟新的研究領域,紡織研究院決定成立纖維材料復合基工程中心,並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在北京廊坊建立水刺無紡布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即東綸科技實業有限公司。
1997年,年已65歲的梅建華,再次被委任為總工程師。他從基本建設到擴大再生產,傾注了大量心血,一干又是八年,直到2004年6月,他74歲時才離開工作崗位。他為水刺技術的開發和水刺設備的國產化做了大量工作,為水刺技術的進步作出了貢獻。 傳統的混棉喂棉工序,是在五台混棉機組前排放20多個棉包,需兩名擋車工用手把原棉撕成小塊喂入機台。每班每人要喂入2500公斤棉花,體力勞動十分繁重,且塵土短絨飛揚,勞動條件很差。1958年,在大搞技術革新的熱潮中,不少工廠研究自動抓棉機,有上抓式、下抓式、側抓式等多種形式。當時國外已有自動抓棉機使用,但均為下抓式,且機構比較復雜。梅建華調研分析國內外有關資料後,提出了採用上抓式的設想,得到清棉組組長張永椿的支持。作為項目負責人之一,梅建華親自設計了實驗樣機,並在院試驗工場試驗,初步取得成功。為結合生產實際,領導決定與北京紡織研究所、京棉二廠合作。
北京研究所派出祝堯封、京棉二廠派出多名老師傅,在原有基礎上進行大量改進後取得成功。投入生產使用後,原棉混合質量出現問題,為此又進一步研究設計了一台橫鋪直取的自動混棉機與抓棉機配套使用。經過四年艱苦奮斗,一套國產的A005型自動抓棉機和A006型自動混棉機終於誕生了。它使清棉工人擺脫了繁重的體力勞動,改善了勞動條件,提高了混棉質量。這套設備還具有結構簡單、佔地面積小、能耗低等特點,深受工廠歡迎,1964年通過鑒定後很快在國內推廣應用。上抓式自動抓棉機獲國家科技發明三等獎。 退休近六年的梅建華,於1997年經院領導返聘,赴河北省廊坊經濟開發區協助籌建水刺無紡布產業基地——東綸科技實業有限公司。他除參加進口設備的招標外,同時負責規劃基地總體建設方案。他親自繪制了生產廠房、辦公樓、倉庫及公用工程的設計圖,對生產車間內機器的布局進行了安排,但考慮到進口設備價格較昂貴,他提出清花部分採用國內開清混合設備。經領導同意,決定請鄭紡機試制並以優惠價格購入,為公司節約了資金。最後由梅建華負責設計出車間機器排列圖,並寫出工藝設計書,然後交設計部門正式設計。
工廠建成後,由梅建華負責組織國產及進口設備的安裝。1998年,東綸科技實業有限公司第一條水刺生產線順利投產。隨著產品市場銷路的不斷拓寬,梅建華看到該生產線機幅較窄,產量低、成本高,市場競爭後勁不足,於是提出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搞設備國產化,再上一條生產線的建議。經大家討論並經院批准後,梅建華負責寫出新增水刺生產線的可行性報告,經董事會批准後,與鄭州紡織機械廠協商合作事宜,由雙方組成研製試驗小組,共同負責新技術的研製工作。新設備由鄭州紡織機械廠設計製造。在此期間,梅建華再次負責二期工程規劃。由於公司資金並不充裕,且土地也有限,加上二期產品的定位是搞輕薄產品,機器排列長達70米,在此條件下只能利用原來的庫房。但原庫房寬度僅15米,要將全部主輔機設備及公用工程全部裝入有一定困難。他經反復思考,將二期新設備巧妙安排在這一窄長的庫房內。
有關水、電、汽及煤氣、油鍋爐等公用工程均由梅建華搞出初步設計,然後由公司的工人及技術人員自己組織施工,按期完成了任務。新設備製造完成到廠後,他親自組織安裝、調試。由於首次消化吸收國外新技術,試車中亦出現不少問題,但他堅持在第一線,不顧70多歲的高齡,在機器上爬上爬下,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經過大家艱苦的勞動,新設備很快投入生產。 1、梅建華,祝堯封。自動抓棉機自動混棉機工藝試驗研究報告。北京紡織工程學會論文。19642、梅建華、鄭壽孚等。LA003型清棉保全平車工作法。湖北省紡織局設備科出版,1974
3、梅建華。LA003型開清棉聯合機組合機常見病的修理與改進。棉紡技術,1976(9)
4、梅建華。清棉氣流配棉試驗研究。北京紡織學會論文。1981
5、梅建華、張士清等。FA022-10型多倉混棉機的研究。中國紡織工程學會論文。1984
6、梅建華、錢汝月。中長化纖清棉混合設備的研究。棉紡技術,1984(10)
7、梅建華。紡織行業濾塵技術的發展和粉塵防爆的探討。中國科技全國工業粉塵防爆與治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1990-6
8、梅建華、趙強。新型國產清梳聯合機及其工藝性能。棉紡技術,1996(3)

Ⅸ 水刺無紡布的生產工藝

水刺工藝/過程

一、水刺法非織造工藝流程:

A. 纖維原料→開松混和→梳理→交*鋪網→牽伸→
→預濕→正反水刺→後整理→烘燥→卷繞
↑ ↑
水處理循環
B. 纖維原料→開松混和→梳理雜亂成網→
→預濕→正反水刺→後整理→烘燥→卷繞
↑ ↑
水處理循環
不同成網方式影響最終產品的縱橫向強力比,流程A對纖網縱橫向強力比的調節較好,適合於水刺合成革基布的生產;流程B適合於水刺衛材生產。

二、預濕

經成形的纖網送入水刺機加固,首先是預加濕處理。
預濕的目的是壓實蓬鬆的纖網,排除纖網中的空氣,使纖網進入水刺區後能有效地吸收水射流的能量,以加強纖維纏結效果。
常見預濕方式:
<> 雙網夾持式
<> 帶孔滾筒與輸網簾夾持式

三、水刺

經預濕的纖網進入水刺區,水刺頭噴水板的噴水孔噴射出多股微細水射流,垂直射向纖網。水射流使纖網中一部分表層纖維發生位移,包括向纖網反面的垂直運動,當水射流穿透纖網後,受到托網簾或轉鼓的反彈作用,以不同的方位散射到纖網的反面。在水射流直接沖擊和反彈水流的雙重作用下,纖網中的纖維發生位移、穿插、纏結、抱合 ,形成無數個柔性纏結點,從而使纖網得到加固。
水射流對纖網垂直噴射可防止破壞纖網結構,並最大程度地利用水射流的能量,從而有利於提高水刺法非織造材料的性能。
水刺加固方式主要有平網水刺加固、轉鼓水刺加固和轉鼓與平網相結合的水刺加固三種形式。

托網簾編織結構與纖網外觀結構效果

轉鼓水刺加固工藝中,水刺頭沿著轉鼓圓周排列,纖網吸附在轉鼓上,接受水刺頭噴出的水射流的噴射。纖網吸附在轉鼓上,不存在跑偏現象,有利於高速生產,同時纖網在水刺區內呈曲面運動,接受水刺面放鬆,反面壓縮,這樣有 利於水射流穿透,有效地纏結纖維。轉鼓為金屬圓筒打孔結構,內設脫水裝置,與平網水刺加固的托網簾相比,對水 流有很好的反彈作用。

(三)轉鼓與平網相結合的水刺加固
在水刺加固工藝中,平面式與轉鼓式組合使用可揚長避短,發揮各自的優勢,通常第一級、第二級為轉鼓式水刺 ,第三級為平網式水刺。

(四)水刺頭數與水壓
水刺加固工藝中常用水刺頭數為7~12隻,常用水壓為60~250Bar,視纖網單位面積質量、生產速度等而定, 水刺頭壓力設置通常為低→高→低。

(五)水射流的結構分析
根據流體力學,水從噴水孔中噴出,可稱為非淹沒性自由紊流射流。
水射流從噴水孔中噴出後,由於紊流射流的橫向脈動和空氣對流束的摩擦阻力,從集束的射流逐步轉變為分散 的水滴。

四、脫水

脫水的目的是及時除去纖網中的滯留水,以免影響下道水刺時的纏結效果。當纖網中滯留水量較多時,將引起水射流能量的分散,不利於纖維纏結。水刺工序結束後將纖網中水分降至最低,有利於降低烘燥能耗。

五、水處理和循環

水刺非織造生產工藝的用水量很大,產量達到5噸/日時,每小時需用水約150m3~160m3。為節約用水,減少生產 成本,必須將其中約95%左右的水經過水處理後循環使用。

(一)水刺非織造工藝用水要求
<> 懸浮物含量高時,會縮短濾袋、濾芯的使用壽命。
<> 溶解或膠體分散狀態的有機物易使水渾濁並產生顏色。這些物質易沉積在噴水孔孔壁,粘附在纖維上,從而 影響產品最終的白度。
<> 微生物形成的腐漿團,經高壓水泵輸送後,會快速堵塞噴水孔,造成水刺頭壓力突然上升,嚴重時引起停車 。
<> 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類,不管是其中的陰離子還是陽離子,對水刺工藝都有影響。鈣、鎂離子在管路中和設備上產生污垢,鐵、錳、銅等離子容易生成有色物質,對於白色衛生材料生產,應嚴格控制其含量。氯離子含量較多時容易引起設備腐蝕。

閱讀全文

與水刺設備的組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南匯污水處理廠在哪裡 瀏覽:808
知識蒸餾英文 瀏覽:55
辛集皮革污水招工網 瀏覽:9
醫學陽離子交換劑 瀏覽:736
新車內空氣凈化器怎麼選擇 瀏覽:750
家禽廢水 瀏覽:567
供排水管道除垢 瀏覽:532
凈水出口和純水出口怎麼區分 瀏覽:541
洛陽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價格 瀏覽:503
回用景觀水 瀏覽:447
粉劑除垢劑 瀏覽:296
樹脂瓦機械多少錢 瀏覽:381
環氧樹脂地坪的防火等級要求 瀏覽:218
岳陽污水處理廠有哪些 瀏覽:34
什麼飲水機安全 瀏覽:356
超濾凈的水含有礦物質嗎 瀏覽:594
拾回雕文怎麼用 瀏覽:889
污水處理池施工碰到的問題 瀏覽:129
宋dm空氣凈化器怎麼樣 瀏覽:605
靜放水除水垢 瀏覽: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