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廢水知識 > 渭南市第二污水處理廠是國企嗎

渭南市第二污水處理廠是國企嗎

發布時間:2025-05-08 08:13:46

Ⅰ 內蒙古阿拉善盟烏斯太工業園區有什麼企業

中鹽吉蘭泰鹽化集團 是最大的企業 然後有泰西煤 慶華集團 達康集團 還有陳宏利 紫光等等

Ⅱ 黃河水污染的現狀

水污染概述

人類的活動會使大量的工業、農業和生活廢棄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目前,全世界每年約有4200多億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萬億立方米的淡水,這相當於全球徑流總量的14%以上。

1984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為「水污染」下了明確的定義,即水體因某種物質的介入,而導致其化學、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徵的改變,從而影響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體健康或者破壞生態環境,造成水質惡化的現象稱為水污染。

水的污染有兩類:一類是自然污染;另一類是人為污染。當前對水體危害較大的是人為污染。水污染可根據污染雜質的不同而主要分為化學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類。

Ⅲ 陝西的污水處理廠有哪些

寶雞市十里鋪污水處理廠

寶雞市區沿渭河川道帶狀分布,渭河是寶雞市的主要納污水體,近年來渭河水質嚴重污染,兩岸地下水資源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害。在渭河下游十里鋪建設一座日處理污水 12萬m3的污水處理廠,將解決福臨堡、八里橋、市中心、上馬營、十里鋪等五個片區的污水處理問題。新建污水處理廠服務區域面積19.5km2,占市區總面積50%,服務區域現況人口約35萬人,占市區總人口60%。
寶雞市十里鋪污水處理廠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經省計委陝計投資(2001)275號文批復立項,項目《初步設計》經陝計項目(2001)907號文批復。項目由寶雞市城建局主管,寶雞市十里鋪污水處理廠籌建處負責建設。項目初步設計批准概算總投資1.43億元。資金來源為國債、貸款和自籌。設計規模為日處理污水12萬m 3,其中,一期(本期)日處理污水9萬m3 。二期擴建到每日12萬m3,工程佔地89.9畝。工程採用先進的改良型SBR二級生化污水處理工藝,處理後的污水達到一級排放標准,其中每日有1萬m 3再深度處理,達到回用水標准。工程2002年9月開工,計劃工期兩年,預計2004年6月可提前竣工。
十里鋪污水處理廠工程進展順利。至目前已完Ⅰ #、Ⅱ#、Ⅲ#(單池容積30000m 3)SBR生物池的土建施工;總進水井、進水渠道、提升泵房、旋流沉砂池和砂水分離間的土建工程;污泥處理區完成了污泥濃縮池、污泥脫水機房和污泥儲運間主體工程;附屬工程完成了總、分變配電室的土建工程。成套設備和主要材料已陸續到場驗收和安裝。管道、線纜安裝工程也在同期進行。截止目前工程累計完成投資8379萬元。
現污水處理廠建設已進入收尾階段,土建施工和設備安裝已完成主要工作。收集的城市污水已於2004年3月陸續進池,開始生物菌種和活性污泥的培養,道路、圍牆、綠化、綜合樓等後續工程的建設施工;成套設備的聯合試運轉;SBR處理工藝的調試和投運等將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前提下,合理壓縮工期,加快施工進度,爭取在2004年6月全面竣工,確保6月底三個系列生物池SBR污水處理工藝順利運行,達到設計排放標准。

公司地址:寶雞市新建路西段13號
郵 編:721000
聯系電話:0917-3230206

漢中市城市污水處理廠

1、污水處理廠概況:
漢中市城市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順利通過環保驗收並投入正式運行。漢中市城市污水處理廠是漢江沿線陝西段第一家建成投運的城市污水處理廠,它的建成緩解了漢江的水污染狀況,切實保障了作為南水北調工程中線水源的漢江水質。
該污水處理廠設計規模為日處理城市污水10萬噸,一期工程日處理城市污水5萬噸/年。該項目是利用國債、政府投資、銀行貸款及丹麥政府設備貸款興建的對城市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集中凈化處理的一項重要城市基礎設施項目,採用DE氧化溝工藝的二級生化污水處理廠。經過一年的試運行,其出水、出泥各項指標均按照國家標准嚴格控制,穩定達標,具備了正式運行的條件。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可處理漢中市城區50%—60%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包括漢江制葯廠、氮肥廠等十幾家企業的生產廢水和城東居民的全部生活污水。該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建成後,其服務范圍可覆蓋漢中市的大部分城區,同時將開發中水回用工程,在減輕漢江水污染的同時又能有效的節約水資源。
2.工藝流程及說明
(1)一期採用性污泥處理工藝,即吸附生物降解法。
其工藝流程如下圖:
污水→ 廠外泵站→ 粗格柵→ 廠內提升泵房→ 細格柵¬→ 曝氣池沉澱池→ 選擇池 →氧化溝 →終沉池 → 接觸池→漢江(見筆記)
污水進入工廠後先要通過粗格柵隔去大件的垃圾,像膠袋、樹葉等等。垃圾出來後會由環衛部門處理。由於由管道進廠的水水位很低(廠區比水平線還高),為了工作方便,提升泵房就起了很大作用。這里採用的是6台3000立方米/小時的潛水提升泵,水泵揚程為17米,這樣後面的工序就可在地面進行了。 細格柵是去小件的垃圾。
曝氣沉砂池是用於去除污水中細小的無機顆粒(如泥砂,煤渣等)以及表層的油。
接下來的是除污的關鍵之處。分為兩個部分,曝氣池和沉澱池。先在曝氣池的水中混入活性污泥(一種由微生物、細菌等組成的菌膠團),池底微孔不停冒出的氧氣促進其新陳代謝,活性污泥吸附和降解有機物;然後水進入沉澱池中,沉澱池用於去除懸浮物質,如SS,同時去除部分BOD5。在進行完活性污泥沉澱,分離之後,再迴流進曝氣池降解下一池的水。
此外曝氣沉砂池有三個系統,供氣系統,迴流系統和剩餘污泥排放系統(微生物的量也不可超標,若過多就要排出)。兩段工序結合在一起,出來的水已去除絕大部分的有機物,已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准,可以直接排入漢江了。
漢江本來靠著豐富的生物鏈就可以實現自凈,只是由於生活污水的強烈污染,本來長的生物鏈變短,短的生物鏈變得幾乎消失,這樣水質才會每況愈下,而污水廠只是利用微生物加強其自凈功能,去除生活污水帶來的過量氮、磷有機物,改善其富營養化現象。(另外因為處理的不是工業污水,不需要特別進行金屬污染處理。)
(2)二期正在規劃中。
一期設計污水的進水水質:BOD5:150mg/l; SS:180mg/l; T-N:35mg/l; T-P:5mg/l。
出水質標准: BOD5≤25mg/l; SS≤25mg/l; NH3—N≤10mg/l; T-P≤3.5mg/l。
出水質標准: BOD5≤20mg/l; SS≤20mg/l; NH3-N≤10mg/l; CODcr : ≤60 mg/l, 磷酸鹽: ≤0.5 mg/l。
對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污泥,一期工程採用生物泥直接脫水的方式,脫水後的污泥將得到進一步深化處理,同時實現資源的再生利用。污泥處置近期為外運填埋,遠期將實現資源的再生利用。
3.工藝存在的優點及存在問題
(1)優點:
1) 把生物反應池、沉澱池、迴流泵房設計一個整體方池,比分離圓形幅流池、分離式迴流泵房等常規做法節約用地近40%。
2) 脫水後的干污泥,成功運用大容量高壓螺桿泵,遠距離管道輸送至珠江邊直接裝船。使得污泥運輸得到很好的壞境條件,比項屬國內首創,國外也屬容量最大,輸送距離最遠。
3) 污水的沉澱出水採用不銹鋼潛水穿孔管,效果好,國內領先。
4) 把生物過濾除臭用於去除沉沙池產生的臭氣。在國內城市污水處理方面尚屬領先。
(2)存在問題:
1) 本工程原按1998年以前的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准執行。自1998年1月1日以後實行的新標准,對除磷要求有所提高。今後可對一期工藝的的生物反應池略作改造調整,提高除磷效果,使得一期出水與日後建成的二期出水相當。
銅川市污水處理廠

銅川市污水處理廠是企業單位,實行事業化管理機制,主要職能是收集、處理銅川市老市區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全廠現有職工62名,其中大專以上學歷24人,高、中級職稱6人,人員素質較高。廠內現設置辦公室、生產技術科、計財科等科室,黨、政、工、團組織健全。
工程項目總投資6892萬元,屬省市重點建設項目,2003年12月建成,廠區共有6座SBR池和其他污水處理設施,擁有全長3公里的自用供電專線,廠外鋪設污水收集主、支幹管網17KM,設置倒虹吸10處,加壓提升泵站2座,完成污水接入口110個,採用國內較先進的SBR生化處理工藝處理污水,污水處理設計規模為3.5萬噸/日,服務區域為銅川市王益區和印台區。
工程於2005年6月9日啟動試運行,8月2日實現正式運行,經有關部門監測,出廠水COD、BOD5、SS等主要指標達到國家二級排放水標准。12月6日,銅川市污水處理工程順利通過了省級竣工驗收,正式宣告了銅川市污水零處理歷史的終結。目前,日處理污水量1.7萬立方米,污水處理設施、設備運行狀態良好,工藝穩定。銅川市污水處理廠的正式運行在治理銅川城市污水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保護銅川水資源,改善銅川境內漆水河水體污染,保護下游渭河水系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銅川市污水處理廠於2000年10月開工建設,2003年12月竣工,設計污水處理能力3.5萬噸/日,處理級別為Ⅱ級,採用SBR處理工藝,出水去向為該市渭河的二級支流漆水河,2005年6月9日正式運行。該廠污水處理設施運轉正常,主要污染物進水濃度:COD:471.8mg/L;BOD:208.2mg/L;總氮:51.5mg/L;總磷:4.1mg/L,主要污染物的出水濃度COD:70.8mg/L; BOD:13.7mg/L;總氮:26.04mg/L;總磷:0.84mg/L,達到排放標准。污泥通過濃縮池干化後,壓縮成型送垃圾場填埋。

渭南市污水處理廠

渭南市市區污水處理廠位於渭南市張庄東,佔地10037畝,近期設計規模6萬噸/日,遠期10萬噸/日。出水執行《GB8978—1996》中一級標隹。
工程開始籌建於1999年,一期工程竣工干2004年,是渭南市建設的第一座污水處理廠。 期工程總投資約115億人民幣,其中利用丹麥政府貸款469萬美元。
污水處理工藝採用序批式活性污泥處理工藝(SBR工藝),處理後的污水部分作為回用水廠水源,其餘部分排入尤河•污泥處理工藝採用污泥濃縮脫水體機直接脫水工藝,處理後的污泥用於綠化用肥或衛生填埋。
渭南市市區污水處理廠由於採用了先進的處理工藝,因此具有流程短、佔地省、節能、污水處理水質標;隹高的特點。目前,該工程的後續工程,日處理量4萬噸規模的凰用水廠工程正在建沒中。

西安市北石橋污水凈化中心

西安北石橋污水凈化中心採用具有脫氮除磷的DE型氧化溝系統(前加厭氧池),一期工程處理能力為15萬立方米/天,對各階段處理效果實測結果表明,DE型氧化溝處理城市污水效果顯著。COD、TN、TP的總去除效率分別達到87.5%-91.6%,63.6%-66.9%,85.0%-93.4%,出水TN為9.0-10.1mg/l,TP為0.42-0.45mg/l,出水水質優於國家二級出水排放標准。

郵編:710086
區號:029
法人:曹宇 電話:84297981
地址:西堯頭
主要產品:污水處理

西安市污水處理廠
西安市污水處理廠改造工程建成後,每天可提供6×104m3 /d 回用水,用於西郊地區工業用水及市政雜用水,為缺水的西安市開辟了第二水源。另外6×104m3 /d二級處理程度比現狀也有提高,依據本工程設計進出水水質,該項目改建成後,每年將減少向皂河排放污染物BOD5=9782噸,SS=14563.5噸,COD =18060.2噸。 由於減少進入皂河的污染物質,因此皂河水環境狀況將會大為改觀。
西安市污水處理廠是西安市最早的一座城市污水處理廠。它始建於1956年,1958年投產,日處理能力4×104 m32/d;1963年進行第一次擴建,日處理能力提高到6×104 m32/d,污水為一級機械處理,污泥進行中溫消化,自然干化脫水;1976年進行第二次擴建,處理能力達到12×104 m32/d, 污水為二級生物處理,污泥經中溫消化後進行機械脫水。
該廠雖經過兩次擴建,但限於當時的條件,許多設備為非污水處理工程專用設備,經過多年的運行,設備性能下降,能耗高,處理效率降低,工藝落後,無法維持正常的生產運轉,處理水質難以保證。為此,該廠進行全面的技術改造和適當的擴建,更新設備,以達到穩定的處理效果,提高處理能力,節能降耗,保證水質,並實現部分污水回用。
該工程總投資約1.1億元(含396萬美元丹麥政府貸款),主要設備和技術從丹麥krüger公司引進,目前改造工程正在實施,土建工程預計今年5月底完成,機械、電氣設備正在安裝,計劃2001年底通水試車。
工藝簡介
西安市污水處理廠主要處理西安市西郊地區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占總處理量的70%,生活污水佔30%。目前該廠處理能力為12×104m3/d二級生物處理,改擴建完成後將達到16×104m3/d,其中4×104m3/d一級處理後經地下暗涵排入皂河,6×104m3/d經中負荷生物處理後排放,另外6×104m3/d經A 2/o+絮凝過濾工藝處理後回用,作為市政雜用水和工業冷卻水。
進水水質為: COD=450mg/l TN=40mg/l
BOD5=220mg/l TP=8.5mg/l
SS=300mg/l NH3-N=26mg/l
PH=6.5~8.5 水溫T=13-25℃
這次改造主要是對污水處理工藝及設備進行改造,提高處理效率及水質,A2/O曝氣池是在原有普通推流式曝氣池的基礎上加以改造,其剩餘活性污泥濃縮後直接進行機械脫水。中負荷系統採用傳統活性污泥法,其污泥採用污泥濃縮加中溫消化後直接進行機械脫水,脫水污泥含固率為20%左右。
改造後,預計出水水質可達到如下指標:
中負荷系統: COD≤100mg/l
BOD5≤30mg/l
SS≤30mg/l
PH=6.5~8.5
A2/O系統砂濾出水: COD≤50mg/l TN≤15mg/l
BOD5≤10mg/l TP≤1mg/l
SS≤5mg/l NH3-N≤5mg/l
PH=6.5~8.5
西安市污水處理廠改造工程建成後,每天可提供6×104m3 /d 回用水,用於西郊地區工業用水及市政雜用水,為缺水的西安市開辟了第二水源。另外6×104m3 /d二級處理程度比現狀也有提高,依據本工程設計進出水水質,該項目改建成後,每年將減少向皂河排放污染物BOD5=9782噸,SS=14563.5噸,COD =18060.2噸。 由於減少進入皂河的污染物質,因此皂河水環境狀況將會大為改觀。

延安市污水處理廠

延安市污水處理廠位於延安市橋溝鎮,廠區佔地面積115畝,於2001年12月21日在延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注冊,注冊資金5000萬人民幣,主營污水處理、污水肥料加工,
延安市污水處理工程總投資18888萬元,包括污水處理廠及城市污水收集管網系統兩大部分,全部由污水處理廠管轄。工程於2003年3月完工進水調試,出水水質基本達到國家污水綜合排放(二級)標准要求,污水處理廠配套四條日處理1.25萬立方米的奧佰爾氧化溝(Orbar Ditch)。其中兩條已完成配套生產設備,形成了日處理2.5萬立方米的能力。另外兩條氧化溝廠內土建工程已完工。目前,從污水收集量和經濟效益出發,投入了一條氧化溝試運行。據統計,2004年1----7月共處理污水285.84萬立方米,日均處理量為1.36萬立方米,已達到並超過設計水平。預測近期處理量2.5萬立方米/日,遠期處理量5萬立方米/日。

地 址:橋兒溝東十里鋪
郵 編:716000
電 話:228
注冊日期:10/16/1998
行政區號:612601
職工人數:62
法 人:徐亞平
經營范圍:負責城區污水處理、排放等工作。

Ⅳ 黃河的資料

第一個資料:http://www.xxjxw.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55 (圖文黃河資料)

第二個資料
一、世界第五長河
黃河,世界第五長河,一條5464公里長的大河,在中國北方 蜿蜒流動。從高空俯瞰,它恰似一個巨大的"幾"字,又隱隱就是我 們民族那獨一無二的圖騰。

二、黃河的表徵
它不僅僅是一條大河。黃河,黃土地,皇帝,黃皮膚,這一切黃色表徵,把這條流經中華心臟地區的濁流升華為聖河。《漢書.溝洫 志》就把黃河尊為百川之首:"中國川源以百數,莫著於四瀆,而河 為宗。"

三、黃土風成說
在久遠的地質年代,在亞洲內陸的沙漠戈壁,遍地砂石在驟冷驟 熱的嚴酷環境中被支解粉碎,直至形成粉末。內陸盛行的西北氣流, 經年累月地把它們吹向東方,粗砂落於蒙古高原,最細膩的粉末隨風 飄落到今天甘肅、陝西、山西、青海、寧夏、河南6省。千百萬年的 搬運堆積,終於形成了一個北起長城,南至秦嶺,西抵日月山,東達 太行山的黃土高原。

四、深厚廣闊的黃土層
這是一片無與倫比的黃土,它的面積廣達41萬平方公里,黃土 覆蓋厚度一般在100米以上。而隴東、陝西、晉西等地,黃土深達 100到200米,蘭州地區更厚達300米以上。

五、六千年前的伊甸園
植物學家們研究發現,雖然黃土高原的降水不如南方豐沛,但養 分的淋溶損失也較少,非常適合楊樹、樺樹、櫟樹、油松、雲杉和酸 棗、黃荊條等生長。那時繁茂的植被,涵養著一個溫暖多雨的伊甸園。 今天山西、陝西、甘肅、寧夏等省份,分布著大片原始森林。地處中 原的河南省簡稱為"豫",顯示在倉頡造字的時代,它仍是大象出沒 之地。

六、歷史興盛的基礎
地質學家們發現,黃土具備優良的解理性,適合開掘窯洞居住; 農學家們發現,黃土中各種礦物營養物質豐富,具有較高的天然肥力。 先民們漸漸在這片黃土地上開鑿窯洞居住,種植五穀為生。5000 多年前,皇帝、炎帝的部落興盛起來,華夏先祖的足跡踏遍了黃土地。 隨後的日子裡,中國第一個王朝夏興盛於此,立國800年的周朝源 起於此,而橫掃六合,一統天下的秦帝國也勃興於此。

七、遠古時代文明的啟蒙
在160多萬年前的山西芮城西候度人類活動遺址中,人們找到 了被火燒過的動物化石和鹿角化石,在100萬年前的山西藍田人類遺址中,人們找到了多處碳末堆積。
從那以後,藍田人、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都在黃河的臂灣里繁衍生息。直到6000年前,黃土地上出現了以半坡文明為代表 的母系氏族文化。
我們的祖先,就在這樣一片綠野間狩獵採集,度過了華夏文明 的金色童年。

八、歷史記述改造自然的功績
這里確實最早沐浴了文明之光,這里也難免最早被受了文明之火。 上古傳說,神農氏曾教民稼穡。耐人尋味的是,神農就是炎帝,也就 是火神,他所傳授的實際上是焚林墾殖。
《孟子》中記載了三皇五帝燒山林的"功績": "當堯之時...草木暢茂,禽獸繁殖,五穀不登,禽獸逼人...堯獨憂之,舉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澤而焚之,禽獸逃匿。"
在詩經中,我們聽到了先民們砍伐時的吟唱: "侃侃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漪。""伐木叮叮, 鳥鳴嚶嚶。"

……
…………
………………

Ⅳ 陝西渭南1噸水是多少錢

自來水,居民生活用水每立方米0.90元+污水處理費每立方米0.16元=1.06元

【法規名稱】陝西省物價局關於調整渭南市自來水銷售價格和收取污水處理費的通知
【頒布機構】陝西省物價局
【發文號】陝價管調發(2001)17號
【頒布時間】 2001.03.26
【實施時間】 2001.03.26
【效力屬性】有效
【效力說明】

【正文】

陝西省物價局關於調整渭南市自來水銷售價格和收取污水處理費的通知

陝價管調發(2001)17號
二00一年三月二十六日
渭南市物價局:
你局《關於調整渭南城區自來水價格的請示》(渭價字[2001]002號)及《關於徵收污水處理
費標準的報告》(渭價字[2001]013號)收悉。為了保障城市生活生產用水的供應,維持企業的正
常生產,減輕水體和城市水源污染,經研究並經省人民政府同意,決定自2001年4月1日起,適
當調整渭南市城區自來水的銷售價格及開征污水處理費。現將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居民生活用水每立方米由0.70元調整到0.90元;工業用水每立方米由0.95元調整到
1.00元;行政事業用水每立方米由0.75提高到1.10元;經營服務業用水每立方米由1.10元
提高到1.50元;新增特種行業用水價格每立方米3.20元。
二、開征污水處理費,污水處理費由城市建設主管部門或委託自來水公司收取,收取標准
為按用戶實際用水量計算每立方米0.16元。徵收范圍為渭南市城區所轄范圍內的自來水用戶
(菜農和農民暫不徵收)以及使用自備井的企業事業單位。
三、開征污水處理費後,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同時取消排水設施有償使用費和排污費,原價
外收取的城市公用事業附加、供水建設附加費、水資源費仍按有關規定執行,自來水用戶最終
負擔價格見附表。除此之外不能向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四、對特種行業用水與其它用水混合用戶,應盡快分表計量。對尚未分表的用戶可由自來
水公司和用戶共同核定分類用水量,按各類用水所佔比例計收水費。
這次價格調整,幅度大、涉及面廣,請你們精心組織,並向群眾做好宣傳解釋工作,確保
價格調整順利出台。要督促供水企業加強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同時要在全社會大力提
倡節約用水的社會公德。執行中有什麼問題應及時反映。
附表:渭南市城區自來水價格構成表
附表:
渭南市城區自來水價格構成表
單位:元/立方米
銷售價格附加附加費處理費負擔價格
註:1、特種行業指機動車輛沖洗、婚紗攝影、美容美發業;桑拿、沖浪、浴足;酒吧、茶
秀、咖啡廳、歌舞廳、卡拉OK、室內游泳、水上游樂等休閑娛樂業。
2、公用事業附加按現行標準定額徵收。

Ⅵ __ ,__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也是__發源地之一

黃河流域自古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搖籃,也是世界古代文化發祥地之一

黃河,作為中華民族的搖籃和母親河,不僅傳承著幾千年的歷史文明,而且也養育著祖國8.7%的人口(據2000年資料統計)。然而,目前黃河的生態危機正在日益加劇,並面臨著土地荒漠化,水資源短缺,水土流失面積增大,水污染嚴重,斷流加劇,生存環境惡化等諸多問題交織的嚴峻形勢,給流域人民乃至整個國家都發出了嚴重的警示。

黃河源區「亮黃牌」

青海省作為長江、黃河和國際河流瀾滄江三江源區的重要發源地,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備受世人關注。然而,近年來由於自然因素和人為破壞,致使我國三大江河源頭地區的生態環境仍在持續惡化,並已亮起了「黃牌」。

保護和建設好黃河源區的生態環境,不僅對青海省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而且對整個黃河流域乃至全國的生態環境改善都具有深刻的影響。

近年來由於受全球氣候變暖和人為活動的影響,黃河源區脆弱的生態環境退化趨勢正在加重,生態問題十分突出。水土流失面積每年平均新增21萬公頃,侵蝕程度日趨嚴重。目前,黃河源區的土壤侵蝕最為嚴重,水土流失面積達750萬公頃,占整個黃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積的17.5%。每年輸入黃河的泥沙超過數千萬噸。

土地荒漠化急劇發展,目前全省荒漠化擴展速率為2.2%,高於全國1.32%的平均速度。全省沙漠化面積已達1252萬公頃,潛在沙漠化土地面積98萬公頃,主要集中在柴達木盆地、共和盆地和黃河源頭。並且仍以每年13萬公頃的速度在擴大。草地植被退化嚴重,全省約有90%的草地出現不同程度退化,總面積達833萬多公頃,比上世紀70年代增加了兩倍多。

日益惡化的生態環境,造成世界上海拔最高、江河濕地面積最大、生物多樣性最為集中地區之一的黃河源區:水源涵養功能退化、濕地萎縮、災害頻繁,生態系統極其脆弱。「中華水塔」本是對黃河源的一種美稱,也是對青海省生態功能的形象描述,但是,目前這個大水塔卻面臨著枯竭的危險。近幾年來黃河上游來水量較多年平均減少40%以上,濕地面積平均每年遞減近59平方公里,青海湖水位如果以現在每年12.4厘米的速度下降,不出百年這個美麗的高原湖泊將不復存在。

為了有效地制止生態不斷惡化的趨勢,近年來,青海省在西部大開發政策的引導和流域機構的大力支持下,把生態治理、建設,重建秀美山川作為黃河源區今後工作發展的主導方向,結合本省實際先後重點開展了以黃河源區生態資源保護、植樹種草、水土保持、防止荒漠化、草原建設、生態農業等針對性措施為重點的水土保持生態工程建設,並確立了八個生態建設主攻方向各不相同的重點治理區,全面進入了實施階段。

希望黃河源區生態「亮黃牌」的這種警示,能讓國人不僅關注身邊眼前的生態安全問題,更能高度關注黃河乃至全國的生態安全問題。讓黃河煥發青春,讓黃河源區重新找回原始的美麗,並恢復它曾孕育了一個民族一種文化的力量。

河西走廊「沙塵源」

近年來,每到春天,一場場鋪天蓋地的黃沙自甘肅河西走廊騰空而起,從西北到東南,幾乎席捲大半個中國。這個歷史上曾以「絲綢之路」聞名於世的「西部金腰帶」,如今,正在風沙的危脅下漸漸褪色,處處可見廢棄的村莊,撂荒的耕地,成片成片枯死的林木。成了沙逼人走,生態失衡的「難民區」。生態專家在考察河西走廊後認為,這里不僅是我國風沙東移南下的大通道,而且還是我國北方主要沙塵天氣的策源地之一。

河西走廊東起烏鞘嶺,西接吐哈盆地,南依祁連山,北偎騰格里、巴丹吉林沙漠。東西長1000多公里,南北寬幾十至上百公里。總面積21.5萬平方公里,占甘肅總面積的50%。數千年來,河西走廊因它厚重的歷史而聞名於世:不僅是絲綢之路最重要的干線路段之一,中原王朝與民族政權相互爭奪的重要戰場;而且也是各民族往來、遷徙、交流、斗爭、融合的見證。

然而,今天的河西走廊卻因自然和人為的雙重因素,成了中國沙漠化最嚴重的地區之一,成了「沙塵暴」的罪魁禍首。北部的騰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正在加快向南侵移的步伐;南北祁連山水源涵養帶也因乾旱加劇了雪線升高;中部綠洲地帶則隨著人類活動的加劇,水資源越來越少,耕地大片大片的沙化,呈現出沙進人退的態勢。據統計,目前河西地區沙漠化面積正在以每年1.2萬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張,沙漠化面積比解放前增加了78.9萬畝。8.7萬平方公里草原面積中,80%嚴重退化。昔日民勤、金塔、武威等走廊上的「明珠」,如今成了有風就起塵的主要策源地。據從衛星拍攝的沙塵暴路線圖看,近十年西北發生的沙塵暴幾乎都沿河西走廊向華北及長江中下游逼近。

生態專家認為,河西走廊荒漠化的原因首先是由於乾旱、缺水、多風等自然原因形成的;其次是人類的不合理活動加劇了生態的破壞。千里河西走廊過去一直是甘肅移民安置開發的主要區域,近20年中就已安置了甘肅中南部貧困地區的移民13萬。人口的增加致使亂墾、亂牧和超載過牧現象屢禁不止。有關資料顯示,目前河西走廊的草場地帶,一般都超載30%-50%,嚴重的地區甚至達到100%。

好在近年來,河西走廊的生態危機已引起了國家有關部門、流域機構和甘肅省的高度重視。先後投巨資開展了以合理利用水資源,強化生態建設,科學規劃和確定土地人口承載量,實現走廊可持續發展為主要內容的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戰略。為此,2001年上半年,甘肅省政府還做出決定,河西走廊地區將禁止再新開荒地。目前,以恢復和保護環境為目的的大規模節水灌溉工程、風沙治理工程和生態環境建設工程正在河西走廊全面鋪開。我們期待著,在不遠的將來,河西走廊能夠再現歷史的雄風。

寧蒙河套「水告急」

黃河流域面積近80萬平方公里,大部分處於乾旱地區,水資源條件先天不足。據統計,黃河擁有水資源只有580億立方米。而且,黃河水因泥沙太多,每年16億噸泥沙至少需200多億立方米的水來沖刷,這樣黃河實際擁有的可利用水量每年只有300多億立方米。同時還要供沿河9個省區及河北、天津兩省市使用,本來已經供不應求,再加上不合理利用和浪費水資源,使得水資源短缺的狀況越來越加嚴重。

俗話說,天下黃河富寧夏,內蒙河套在其中。寧蒙河套灌區千百年來自流排灌,取水便利,生活耕作在這里的農民從未因農田缺水而犯愁。然而,隨著上遊河段生態的日益惡化,人口不斷增加和經濟的迅速發展,河套灌區的水資源供需矛盾開始日益顯現。特別是寧夏地處西北內陸乾旱地區,天上降水十分稀少,地表水嚴重不足,地下水更是缺乏,黃河過境水是全區最主要的可用水源。加之近年來,河套灌區冬灌引黃水量被壓減至近十年來的最少量,農業灌溉用水嚴重短缺。而且黃河上中游持續乾旱,出現歷史上罕見的枯水形勢,造成寧蒙兩大引黃灌區嚴重的「水荒告急」,已給灌區的農業造成了巨大損失。經專家多次調研考察,河套灌區近年來「水荒告急」原因有四:

一是黃河上游生態退化加劇,導致了灌區「水荒告急」。由於自然溫室效應、黃河上游生態的嚴重惡化和人為不合理活動的影響,導致了灌區內乾旱少雨,天然來水持續減少,生產生活用水「告急」。據有關水文氣象部門測定,近年來黃河上游主流和支流來水量比多年平均值減少最多達到50%,致使三四月份龍羊峽和劉家峽水庫無水可蓄,給四五月份寧蒙灌區春灌大量用水帶來了嚴重的困難。

二是寧蒙河套超計劃用水,加劇了灌區「水荒告急」。由於黃河上游多年連續的資源性缺水,加之寧蒙灌區經常超計劃使用黃河水,致使了「水荒」愈演愈烈。根據氣象水文資料顯示,寧蒙兩區多年平均降水量200—300毫米,是全國地表水資源最缺乏的省區。加之黃河又是寧夏全區和內蒙古中西部地區的主要客水資源,自黃委對黃河幹流實施水量統一調度以來的實踐證明,目前,黃河的開發利用現狀已不允許寧蒙兩區新增黃河幹流用水指標。

三是灌區用水結構不合理,「水荒」矛盾更加凸現。根據調查,由於灌區改造和渠系配套跟不上,導致寧蒙灌區用水比例嚴重失衡,農業用水占總用水量比例高達90%~96%。而渠系水利用系數僅為0.4左右,有一半多的水在輸水過程中白白浪費掉。灌區畝均毛用水量高達1000多立方米,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4倍。農業用水結構不合理,灌溉浪費嚴重,加劇了水資源供需的矛盾。加之旱情減少了水資源的有效供給,經濟快速發展增加了對水資源的有效需求,水資源承載壓力過大,用水效率不高等等,都加劇了水資源短缺的緊張局勢,成為寧蒙灌區「水荒告急」的重要制約因素。

四是開發建設項目的興起,增加了水資源供需矛盾。隨著寧蒙河套地區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該區主要靠利用自然資源優勢吸引資金,大規模開發建設能源項目。但能源項目大部分都是高耗水的項目,例如採用濕冷方式冷卻的火電廠,一台30萬千瓦機組每年需水約450萬立方米。按內蒙古近期擬建設的大型工業項目測算,年用水量將增加2.2億立方米,寧夏東部能源重化工基地規劃至2010年需增工業用水1.9億立方米,其中電廠新增用水0.9億立方米。由此可見,高耗水的能源開發建設項目,也進一步增加寧蒙河套地區水資源的供需矛盾。

面對水資源短缺的嚴峻現實,唯一的出路是建設節水型社會。近年來,黃委、黃河上中游管理局及寧蒙兩省區水利主管部門,根據水利部黨組可持續發展治水新思路,按照水權理論對水資源進行有效配置的基本要求,通過「投資節水、轉讓水權」的改革試點,較好地破解了寧蒙河套地區因水資源短缺而造成的「水荒告急」難題,為我國建設節水型社會開創了一條嶄新的道路。目前,「水權轉讓」改革工作正在進一步的深化和完善之中。

黃土高原「沙為患」

「九曲黃河萬里沙,黃河危害在泥沙」。作為世界上輸沙量最大的河流,黃河每年向下游的輸沙量達16億噸,如果堆成寬、高各1米的土堆,可以繞地球27圈多。這些泥沙80%來自黃河中游的黃土高原。總面積約64萬平方公里的黃土高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黃土覆蓋區。由於該區氣候乾旱,暴雨集中,植被稀疏,土壤抗蝕性差,加之長期以來亂墾濫伐等人為的破壞,是導致黃土高原成為我國水土流失最嚴重地區的重要原因。據有關資料顯示,黃土高原地區的水土流失面積達45萬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70.9%,是我國乃至全世界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而1500多年前的黃河中游也曾「臨廣澤而帶清流」,森林茂密,群羊塞道。正是人類掠奪性的開發掠去了植被,帶來了風沙,使水土流失把黃土高原刻畫得滿目瘡痍。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最嚴重、生態環境最脆弱的特點就在於:一是水土流失面積廣,全區普遍存在水土流失現象。二是流失程度嚴重,有大小溝道27萬多條。三是流失量大(黃河水的含沙量為多年平均35公斤每立方米,居世界之首)。四是水土流失類型復雜,治理難度大。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現在:

——泥沙淤積下遊河床,威脅黃河防洪安全。該區多年平均年輸入黃河的16億噸泥沙中,約有4億噸沉積在下遊河床,致使河床每年抬高8-10厘米。目前,黃河河床平均高出地面4-6米,其中河南開封市黃河河床則高出市區13米,形成著名的「地上懸河」,直接威脅著下游兩岸人民生命安全。

——影響水資源的有效利用。該區水資源相對匱乏,水資源總量僅佔全國的1/8。年降雨量只有200—700毫米,而蒸發量則高達300--1800毫米。同時,為了減輕泥沙淤積造成的庫容損失,每年需200-300億立方米的水用於沖沙入海,降低河床,使有限的水資源更趨緊張。

——制約了經濟社會發展。嚴重的水土流失,減少了耕地,導致土壤肥力下降,糧食產量低而不穩。為了生存人們不得不開荒種地,陷入「越窮越墾,越墾越窮」的惡性循環,嚴重製約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在國家「八七」扶貧計劃的592個貧困縣、8000萬人貧困人口中,該地區就佔有126個貧困縣、2300萬貧困人口。經過多年的扶貧,目前仍有1000萬人口尚未脫貧。

——惡化了生態環境。水土流失破壞了原有植被,惡化了生態環境,加劇了土地和小氣候的乾旱程度以及其它自然災害的發生。據甘肅省18個縣連續44年的資料,旱年或大旱年17年,佔38.6%,其他災害年份19年,佔43.2%。嚴重的水土流失,造成大范圍的地表裸露,形成沙漠,一遇大風,沙塵四起,形成沙塵暴。歷史上,由於地表植被破壞,形成沙漠,造成陝西北部的榆林城三次被迫搬遷。黃河壺口區上游不遠的地方,幾十年前還是一個很大很繁榮的碼頭。現在,河道因為水量太少,泥沙太多,早已經不能行船,碼頭往日的繁榮只殘留在上輩人的記憶之中。再加上近幾年兩岸的降水太少,附近的村民甚至顆粒無收,生活越來越困難,沒有辦法,周圍的村民只有搬走,去找有水的地方開荒地,圖生存。

近年來,黃土高原地區嚴重的水土流失,引起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黨的三代領導人對黃土高原地區的水土流失治理都作過重要的指示和批示。中央還明確提出:「加強封山育林和小流域綜合治理,採取『淤地壩』等多種工程措施,搞好水土保持,是鞏固退耕還林成果,促進農民致富、減少入黃泥沙的一舉多得的重要措施」。水利部批復《黃土高原地區水土保持淤地壩建設規劃》,加大投資力度,並列入中國水利工作三大「亮點工程」之一進行全面實施,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目前,由黃委黨組又提出了構築黃河粗泥沙「三道防線」的戰略部署,並把以淤地壩壩系建設為突破口的黃土高原粗沙區治理,作為構築減少入黃粗泥沙的第一道防線,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得到了流域各省(區)和水土保持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與大力支持,這一行動,必將為黃土高原地區的生態建設提供重要的支撐作用。

河出龍門「水污染」

由於黃河生態的日益惡化,水資源的不斷減少,致使沿黃兩岸的許多條重點支流因缺水稀釋工業廢水而造成嚴重污染。黃河水污染最嚴重的河段為寧夏至內蒙古河段和陝西潼關至河南三門峽河段,主要原因是一些污染企業超標排放。為此,黃委曾調整小浪底水庫運用方式攔洪蓄水,在國內大江大河中首次將洪水資源化,為黃河下游防斷流和治污染提供80億多立方米的寶貴水源。但由於劣五類水源源不斷地注入,致使每年冬春,小浪底的一庫「凈水」時有變質現象,並曾兩次使引黃濟津被迫停止。

特別是位於晉陝豫交界處的黃河小北幹流地區,由於近年來污染嚴重,致使流域內40%—70%的水體已降至國家標準的最差級。污染源主要是黃河沿岸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黃河幹流汾河臨汾段,173.5公里長的河段沿岸就有956家企業,其中包括77家造紙廠、402家焦化洗煤廠、243家選礦廠……它們每年向汾河排放工業廢水6100萬噸。此外,沿岸的城市每年還要排入3000萬噸生活污水。兩岸的人們有10多年沒有聽到汾河水的嘩啦聲。被山西人民稱為「母親河」的汾河不僅獻出了乳汁,還要替兒孫藏污納垢。由於負擔日重,它已經無力再哺育它的兒女,一部分河段甚至已經喪失農用灌溉的功能。

渭河作為黃河的第一大支流,流經甘肅和陝西的23個縣(市),在陝西省潼關縣匯入黃河。近年來,陝西渭南市的11家造紙廠每年向渭河排放污水535萬噸。城市生活污水和其他工業廢水都直接排入渭河,使渭河一到枯水期河床都是黑色的。沿河的城市除西安有一個日處理能力27萬噸的污水處理廠外,沒有一個城市有生活污水處理廠。20世紀70年代,渭河下游水草豐美,許多農民以打魚為業,可如今渭河中只剩下一種俗稱「蛤魚」的魚,且有濃重煤油味,不能食用。這樣的現狀,怎能不讓人們擔憂。

另 據有關媒體報道,上個世紀90年代後期以來,每到冬春季節,三門峽水庫的泄水都會變成「醬油色」,水面上還不時地泛起白色泡沫,氣味十分難聞。

日趨嚴重的黃河水污染,不僅破壞了黃河生態系統,而且也使黃河河道中近1/3的水生物絕跡。據黃河水資源保護研究所專家介紹,黃河許多支流在五六十年代水清魚躍,目前卻是全河皆污、臭氣熏天,魚蝦絕跡。洛河的鯉魚和伊河的魴魚自古有「洛鯉伊魴貴似牛羊」之譽,令人遺憾的是,這兩個名貴魚種因水污染而絕跡。由於黃河中游地區污染水的大量排泄,直接影響到了鄭州等大中城市用水的安全。

好在近年來,國家環保部門、流域環保機構特別重視黃河水污染的防治工作。分別採取有效措施,加大整治力度,並督促有關水利主管部門限制引黃水量,商請有關部門加大三門峽和小浪底水庫下泄流量;對產生污染、設施落後的造紙、製革、釀造、食品、制葯企業一律停產停排;對重點污染企業及重點污染源限產;對用水大戶限產或限量用水,壓縮工農業用水,採取攔污、導污、截污措施,減少污水入黃河量;認真做好水源備用和防止重大供水污染事故的應急預案,為確保黃河「水質不污染」起到了很好的監管作用。

黃河下游「易斷流」

黃河流域水資源條件先天不足,生態環境脆弱,在人類活動的影響下,特別是近20年以來下游斷流頻繁發生,不僅造成了水資源供需矛盾的加劇,而且對流域的生態環境帶來了一系列的沖擊。據《黃河志》記載,自1972年黃河首次出現斷流17天以來,1991—1995年間平均每年斷流81天,斷流河段長120公里;1996年斷流128天,斷流河段長620公里;1997年斷流13次共226天,斷流河段長683公里。特別是近年來黃河斷流仍有加劇的趨勢,黃河成為季節性內陸河的可能凸有顯現。其下游斷流的原因:

一是黃河生態環境脆弱,水資源十分匱乏。黃河地處半乾旱半濕潤地區,降雨量少,生態脆弱,平均年徑流量僅相當於長江的1/20,位於全國七大江河的第四位,比長江、珠江、松花江都小。而且黃河徑流量一年之內變化很大,枯水期黃河流域基本不下雨,支流缺水,幹流水量也很小,自然容易發生斷流。

二是隨著黃河流域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對黃河水資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據90年代初統計,沿黃各省引用的黃河水量已達到270億立方米,占黃河水資源總量的70%以上,幾乎快把黃河「掏空」一干,怎能不斷流?

三是用水浪費,水資源利用率很低。由於水價低,人們缺乏節水意識,因此黃河流域的工農業生產中普遍存在著嚴重的用水浪費現象。此外,黃河下游的引黃取水工程已達120餘座,引水能力遠遠超過黃河可能的供水能力。為減少斷流期間用不上水的影響而採取的「春旱冬蓄」,使非灌溉期的用水也緊張起來。這是斷流時間提前,頻率增加的主要原因。

在下游斷流的地方,昔日黃河帆影已成無水之舟。1997年,歷時200多天的斷流,使得河床變成了牧場。在東明,乾涸的河床上車來車往,凌空飛架的東明黃河大橋顯得非常尷尬。斷流使下游沿黃城市人民生活受到嚴重影響,東營、濱州、濮陽等城市對居民實行定時供水,家家戶戶蓄水備荒,擺滿了壇壇罐罐。沿黃兩岸禾苗枯焦,斷流時間一長,便顆粒無收。許多在渡口世代靠撐船生活的人家沒有活干,只好另謀生路。斷流給工農業生產造成巨大損失,年產30萬噸尿素合成胺的「中原化肥廠」,因黃河斷流影響,不得不停產。總之,因斷流給沿黃地區造成的經濟損失、生態破壞、環境污染都非常嚴重。

黃河斷流不僅給沿黃地區的工農業發展,人民身體健康帶來嚴重損失,而且也導致黃河河道萎縮,入海的泥沙銳減,造成海岸線蝕退,近海生物資源和生物種群結構發生變化,使許多珍稀動植物逐漸瀕於滅絕。

為此,黃河水利委員會在流域省(區)各級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與配合下,已採取了許多有效措施,加大黃河治理開發和保護的力度,都收到了顯著的效果。

為了黃河生態的安全,為了沿黃人民的富裕安康,近年來,黃河水利委員會又明確提出了以1493科學理論框架為指導,全力建設「三條黃河」,認真踐行治河新理念,當好黃河代言人的偉大構想。並通過實施黃河源區生態修復、風沙區生態建設、河套灌區取水制度改革、黃土高原淤地壩建設及綜合治理,逐步減少入黃「粗泥沙」,構築第一道防線;積極開展黃河小北幹流放淤試驗,實現「淤粗沙排細沙」,構築第二道防線;經常性進行小浪底水庫調水調沙試驗,充分利用水庫攔沙庫容,實現「攔粗沙泄細沙」,構築第三道防線的戰略措施來「維持黃河健康生命」。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遠的將來,黃河的生態將會改變,黃河的明天會更好。

Ⅶ 渭南污水管網工程

渭南污水管網工程是一項重要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旨在改善和提升渭南市的污水處理和排放能力,保護水環境,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
一、工程概述
渭南污水管網工程是一個綜合性的污水處理項目,主要包括污水收集管網的鋪設、污水處理廠的建設以及配套設備的安裝。該工程的目標是通過建立完善的污水收集和處理系統,提高污水處理效率,減少污水對環境的影響,提升居民的生活質量。
二、工程實施
1.污水收集管網鋪設
污水收集管網是污水管網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負責將城市各區域的污水收集起來並輸送到污水處理廠。在鋪設過程中,需要考慮地形、地貌、地下管線等多種因素,確保管網的鋪設合理、安全、高效。
1.污水處理廠建設
污水處理廠是污水管網工程的核心部分,它負責對收集到的污水進行處理,使其達到排放標准。在建設過程中,需要選擇適當的處理工藝和設備,確保處理效果穩定可靠。
1.配套設備安裝
除了污水收集管網和污水處理廠外,還需要安裝一系列配套設備,如污水泵、閥門、監測設備等,以確保污水管網的正常運行和監控。
三、工程意義
渭南污水管網工程的實施,對於改善城市環境、提升居民生活質量、促進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通過該工程的建設,可以有效減少污水對環境的污染,保護水資源和生態環境;同時,也可以提高城市基礎設施的完善程度,提升城市的形象和競爭力。
綜上所述:
渭南污水管網工程是一項重要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通過建立完善的污水收集和處理系統,提高污水處理效率,減少污水對環境的影響,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該工程的實施對於改善城市環境、提升居民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第十條規定:
排放水污染物,不得超過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標准和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第四十二條規定:
排放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採取措施,防治在生產建設或者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醫療廢物、粉塵、惡臭氣體、放射性物質以及雜訊、振動、光輻射、電磁輻射等對環境的污染和危害。

Ⅷ 北京首創股份有限公司的風雨歷程

2000年4月,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至此,這一特殊日子成為了首創股份發展歷程中重要的里程碑。2001年經過縝密的研究,公司進行了戰略調整,確定了以水務產業為公司的發展方向。2001年3月,成功收購高碑店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該項收購是當時中國水務市場上最大的一筆購並案。2001年10月,與全球最大的企業法國威立雅水務簽署戰略性合作協議。2002年11月,與馬鞍山市自來水公司共同組建馬鞍山首創水務有限責任公司,首創股份持有其60%股權。該公司的設立是首創股份實施戰略轉型後的第一個成功案例。2003年公司通過一系列重大的水務項目投資,塑造了「首創水務」品牌。2003年6月,與法國威立雅水務公司合作成立了通用首創水務投資有限公司,其寶雞供水項目簽署相關投資協議。2003年7月,與北京城市排水集團有限公司合資成立北京京城水務有限責任公司,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污水處理企業2003年11月,與餘姚市城市建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簽署協議擬共同投資設立餘姚首創水務有限責任公司。餘姚首創公司成立以來,企業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推動了餘姚市供水事業的進一步發展。2004年2月,與青島排水管理處、青島開投環保投資有限公司共同成立「青島首創瑞海水務有限公司」。2004年12月,公司分別在江蘇徐州和安徽淮南舉行了「徐州首創水務有限公司」和「淮南首創水務有限責任公司」成立大會暨掛牌儀式。2005年6月,河北省秦皇島市公用事業局作為產權出讓,與首創股份簽訂了秦皇島自來水總公司產權轉讓合同。至此,秦皇島自來水總公司改制工作正式完成,即秦皇島首創水務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成立。2005年11月,首創股份與法國通用水務、陝西省渭南市自來水公司合作成立了「渭南創通水務有限責任公司」及「渭南通創水務運營有限公司」。2006年4月,實現了控股北京京城水務公司51%的股權,並從此改變了原有的補貼收入模式,明確了市場化的污水處理價格。2006年4月,公司股東大會順利通過了公司的股權分置改革方案。此次股權分置改革工作的成功將更有利於公司長期、穩定和健康的發展。2006年5月,與安徽省銅陵市城市投資建設集團共同設立的「銅陵首創水務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掛牌成立。2006年6月,由首創股份、首創香港、山東省臨沂污水處理廠三方共同出資發起的「臨沂首創水務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2006年9月,第五屆世界水大會在北京召開。首創股份在世界級舞台上充分展示了中華民族水務企業的發展與實力。2006年10月,與河南省安陽市城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共同簽署了相關協議,成立了「安陽首創水務有限責任公司」。2007年4月,北京首創東壩水務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成立。北京市東壩污水處理廠(一期)項目是北京市規劃建設的十四座污水處理廠之一,也是為綠色奧運服務的五個污水處理項目之一。2007年4月,與海南省海口市土地儲備整理中心簽訂《海口市西海新區土地一級開發合作合同》。2007年6月,首創愛華(天津)市政環境工程有限公司掛牌成立。此次的成功掛牌為公司進一步提升水務投資項目開發能力,獲得水務項目工程總包能力及運營託管能力提供了廣闊的平台和發展的動力。2007年7月,由北京首創股份有限公司、哈爾濱工業大學和徐州首創股份有限責任公司聯合承擔的《城鎮供水廠運行及成本優化研究》項目順利通過驗收。2007年12月,首創股份與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同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該協議的正式簽約,標志著首創股份戰略投資模式的重大創新,業務拓展再上新台階。2007年12月,首創股份與恩銻希(沈陽)環保產業有限公司共同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2008年4月,首創股份參加 「2008城市水業戰略論壇」, 首創股份在本次論壇上第五次當選「年度水業十大影響力企業」之一。作為本次論壇的協辦單位,首創股份總經理潘文堂出席了頒獎儀式,主持並參加了「市場創新思考」及「城市水業改革五年的產業見證」等總裁論壇的討論;首創股份副總經理郭鵬也在論壇中做了「流域治污與新污水處理市場模式」的主題發言。2008年4月10日,湖南首創與婁底市政府簽訂第一污水處理廠TOT項目框架協議。婁底市第一污水處理廠總體設計處理能力為10萬噸/日,其中一期處理能力為5萬噸/日,本框架協議約定特許經營期為30年。湖南首創總經理楊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其成功簽約將進一步帶動婁底市行政區域內各縣市水務市場化發展進程,為創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起到示範作用,也標志著湖南首創協助湖南省污水處理「三年覆蓋行動計劃」已由戰略拓展階段進入到全面實施階段。2008年4月26日,首創股份與安慶市自來水公司簽訂安慶市城東污水處理廠經營權轉讓協議。安慶市城東污水處理廠規劃處理能力為24萬噸/日,該轉讓協議約定的污水處理規模為已建成的12萬噸/日,特許經營期限為30年。2008年5月18日,應安徽省商務廳邀請,公司董事長劉曉光、總經理潘文堂率隊參加了在安徽黃山市舉辦的「第四屆中國國際徽商大會。劉總、潘總作為大會嘉賓,出席大會開幕式並位列主席台前列,受到了參會的國家及安徽省領導的接見。2008年6月6日,首創股份與山西省太原市簽約署《太原市城南污水處理廠建設項目合作框架協議》,該協議約定:太原市政府授權太原市排水處與首創股份組建合資公司,承擔太原市城南污水處理廠廠區設施的投資、建設及運營管理。城南污水廠項目規模20萬噸/日,出水水質達到一級A標准,項目投資約4.2億元。2008年7月15日,湖南首創公司與株洲市政府簽署污水處理項目協議,湖南省周強省長、徐憲平副省長、株洲市市委書記等見證了簽約儀式。2008年8月28日,海寧丁橋污水處理廠TOT項目簽約儀式在北京新大都飯店隆重舉行。該項目是首創股份在浙江省的第二個簽約項目,項目的成功簽約,擴大了首創股份在浙江省的市場份額,並為公司今後進一步拓展浙江水務市場打下了良好的基礎。2008年8月28日,湖南首創公司與張家界市人民政府就楊家溪污水處理廠BOT項目特許經營權轉讓舉行了隆重的簽約儀式。楊家溪污水處理廠一期處理能力為4萬噸/日,二期為9萬噸/日,特許經營期30年,是湖南省政府「三年行動計劃」中要求在2009年12月底前必須建成的項目。2008年9月12日,湖南首創投資有限公司與益陽市人民政府在益陽市華天大酒店舉行了「益陽市團洲污水處理廠」特許經營權轉讓簽約儀式。益陽污水TOT項目是自今年2月28日湖南首創公司成立以來,繼湖南省婁底、株洲、張家界項目後簽約的第四個地級市的污水項目。2008年10月14日,首創股份總經理潘文堂代表首創聯合體,與深圳市水務局在深圳市水源大廈草簽了《深圳市福永、燕川、公明污水廠BOT特許經營項目特許經營協議及附件》,深圳寶安項目的成功中標,進一步加強了首創股份在水務行業的龍頭地位,並為首創股份在水務領域的深入拓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2008年12月20日,湖南首創投資公司與吉首市人民政府舉行吉首市污水處理項目特許經營協議簽約儀式。此次簽約的污水處理項目總投資為11150萬元,包括乾州污水廠TOT項目,設計日處理能力6萬噸,其中一期3萬噸,將於2009年1月1日起進入運營;吉首污水廠BOT項目,設計日處理能力4萬噸,計劃2010年建成運行。2009年1月5日被中國環境報評為「2008年全國環保品牌影響力企業」。2009年1月6日首創股份與中國工商銀行北京市分行、北京產權交易所在京簽訂並購貸款協議,協議的簽訂標志著我國首筆並購貸款正式啟動。2009年2月10日,深圳市十座污水處理廠BOT特許經營項目在寶安福永污水處理廠現場舉行簽約暨開工儀式。儀式的圓滿結束標志著首創股份中標的深圳市福永、燕川、公明三座污水處理廠BOT特許經營項目正式進入建設階段。2009年2月26日,湖南首創投資有限公司通過其全資子公司株洲首創水務有限公司,與醴陵市人民政府簽署污水處理BOT《特許經營協議》。2009年3月27日,清華大學和中國水網主辦的「2008年度水業企業評選」頒獎儀式上,首創股份榮登「2008年度水業十大影響力企業」榜首。首創愛華市政環境工程公司榮獲「十大創新環境工程公司」的桂冠。2009年5月12日,應湖南省人民政府省長周強邀請,首創股份公司董事長劉曉光在長沙與周強省長會面。雙方回顧了湖南省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的緊張情況,對湖南首創公司參與的投資、建設、運營工作表示滿意。2009年6月12日,首創股份在新大都飯店成功承辦「世界銀行協助中國城鎮供水與污水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政策與戰略」研討會議。2009年7月29日,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環境服務業商會(簡稱環境商會)召開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和第二屆環境商會第一次理事會議。首創股份董事、總經理潘文堂全票當選為環境商會第二屆理事會會長。2009年9月10日,首創股份參加了由陝西省政府在太原舉辦的「2009山西省招商引資項目簽約會」。首創股份副總經理張恆傑與山西省建設廳副庭長閆晨曦分別代表首創股份與山西省人民政府共同簽署了《城市污水處理項目戰略合作協議》。2009年11月20日,首創股份與臨沂市政府舉行了臨沂市第二污水廠BOT項目簽約儀式。首創股份總經理潘文堂與臨沂市人民政府共同簽署了《臨沂第二污水處理廠項目特許經營合同》。2010年1月26日,由北京首創股份以BOT方式投資的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七里河污水處理廠的簽約儀式在在北京首創大廈隆重舉行。該項目的簽約是公司在中原地區市場拓展的重大進展,也是公司在開發區污水處理項目積極探索的有效成果。2010年1月27日,湖南首創投資公司與湖南省邵陽市人民政府舉行了邵陽市紅旗渠污水處理廠特許經營權轉讓(BOT)項目簽約儀式。2010年是湖南省「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的收官之年。新年伊始,首創繼續積極推進與湖南省人民政府的戰略合作,繼續擴大在湖南省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領域的投資。2010年2月22日,首創股份2010年短期融資券正式發行。本次發行的短期融資券金額為8億元,發行利率為3.03%,期限為365天,資金用途為日常流動資金周轉,本次成功發行2010年短期融資券使公司的財務結構更加優化,進一步提升了公司在金融市場形象,強化了公司的市場地位。2010年4月2日至3日,首創股份在北京友誼賓館參加了由清華大學環境系和中國水網主辦的水務行業年度峰會「2010年城市水業戰略論壇」。首創股份在本次論壇上第七次當選「年度水業十大影響力企業」之一。首創集團副總經理、環境商會會長潘文堂先生代表環境商會主持論壇「供水改革及探索」單元,並參加了總裁論壇研討環節。2010年10月19日,首創股份簽約山西省臨猗縣城鄉一體化供水特許經營項目。該項目的成功簽約將進一步擴大公司的聲譽和社會影響力,並將積極帶動公司與山西省其它城市水務項目的合作。2010年11月4日上午,首創股份正式簽約恩施綠源城市污水處理項目。該項目由首創股份設立獨資項目公司負責項目的運營管理。恩施綠源污水項目是我公司在湖北省首個項目,具有示範效應,對於公司開拓湖北水務市場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2010年10月18日,首創股份成功簽約浙江紹興嵊新污水處理項目。本項目簽約後,首創股份在浙江省將擁有兩座污水廠、共計25萬噸/日的污水處理能力,該項目的簽約進一步擴大了首創在浙江省污水市場的佔有率,對公司實現區域產業布局具有積極意義。2010年11月1日-3日,首創股份作為主要贊助商,參加了在江蘇無錫舉行的第五屆中國城鎮水務發展國際研討會與技術設備博覽會暨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2010年年會。通過參加本次大會,進一步提升了首創股份的品牌影響力,加強了與政府、同行及專家學者的合作與交流,受到國家住房與城鄉建設部及業界的高度贊賞。2010年11月20日,由中國上市公司投資者關系管理研究中心主辦、南京大學提供學術支持的「第五屆中國投資者關系年會暨2009年中國A股公司投資者關系評選」會議在南京紫金山莊隆重召開。此次會議對滬深兩市近兩年上市公司的投資者關系管理工作進行了總結,會上首創股份被評為「第五屆中國投資者關系IR公司百強」。2011年1月28日,湖南首創投資有限公司在湖南省人民政府舉行的「湖南省實施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表彰大會上,獲得「先進集體」的榮譽稱號。2011年3月24日-25日,首創股份有限公司在「第九屆城市水業戰略論壇」上再次榮獲「水業十大影響力企業」的殊榮,同時,首創集團副總經理潘文堂也當選為「水業改革十年企業界功勛人物」2011年6月10日,首創股份參加了為期三天的「第十二屆中國國際環保展」。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吳曉青參觀了首創股份的展台。2011年8月18日下午,北京市國資委副主任王灝在中環假日酒店會見了集團董事長馮春勤、首創股份公司總經理俞昌建等領導及日本住友商社副社長守山隆博等人一行。雙方就北京市環境、新能源等領域的建設與發展進行了深入探討和交流。2011年8月25日,首創股份成功簽約盤錦遼濱沿海經濟區供水特許經營項目。2011年9月19日-21日,首創股份參加了為期三天的「第六屆中國城鎮水務發展國際研討會與新技術博覽會」。首創股份俞昌建總經理在大會開幕式上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辭。2011年9月27日,首創股份成功簽約臨沂沂南縣第二污水處理廠BOT項目。2011年10月13日-15日,首創股份參加了由中國水利學會主辦的「2011中國水博覽會暨中國國際膜與水處理技術及裝備展覽會」。首創股份作為本次大會的協辦單位,由副總經理郭鵬代表公司出席了博覽會開幕儀式。2011年10月20日,在2011年度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勵項目評審會上,北京首創股份有限公司承擔的《城市供水水量損失控制研究》項目被授予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011年11月21日,首創股份成功簽約淮南山南新區供排水合作項目。2011年12月5日,首創股份成功簽約太原市城南污水處理廠特許經營項目。2011年12月30日,湖南首創公司與岳陽華容縣人民政府簽署了華容垃圾無害化處理TOT特許經營協議。同日,湖南首創公司還與張家界市人民政府簽署楊家溪污水處理廠二期BOT特許經營協議,與常德市人民政府簽署皇木關污水處理項目BOT特許經營協議和截污干管、泵站BT協議。湖南首創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湖南首創近期很明顯地加快了投資拓展步伐,隨著這批項目的簽約和順利實施,首創在湖南的項目已遍及湖南省14個市州中的8個市州,將有力地支撐湖南首創公司未來的發展前景,首創在湖南省實施流域化和區域化管理的模式更加清晰。

閱讀全文

與渭南市第二污水處理廠是國企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柴油濾芯哪裡最好 瀏覽:266
瓶膽內的水垢長什麼樣 瀏覽:97
朔州移動空氣凈化器機器人怎麼樣 瀏覽:188
飲水機燒不開是什麼原因 瀏覽:48
酚醛樹脂非晶 瀏覽:955
污水溝流水量表示方法 瀏覽:662
廣西桶裝純凈水哪個好 瀏覽:960
怎樣去除風水輪里的水垢 瀏覽:354
馬桶上水管過濾芯如何拆下 瀏覽:220
飲水機里的氣體是什麼 瀏覽:49
污水廢氣處理價格多少 瀏覽:998
混凝土為什麼不用純水泥 瀏覽:796
污水處理攜帶型檢測儀有哪些 瀏覽:508
電動車怎麼換油門濾芯 瀏覽:79
反滲透凈水器需要地漏嗎 瀏覽:19
長虹d9怎麼換濾芯 瀏覽:125
蒸氨廢水ph是什麼意思 瀏覽:951
反滲透膜就是ro膜 瀏覽:978
工業污水除臭有哪些 瀏覽:892
禹城市城西污水處理廠在哪裡 瀏覽: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