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樣去除水中的鐵離子急急急 在線等!!!!!!!!
你好,如果你是想大規模的除去水中的鐵離子和其他一些雜質.需要採用一些凈化設備回.
一般凈化水採取的方答法有蒸餾、反滲透、電析滲透等.通過這些方法將水中的重金屬、微生物、有機鹽 和微量元素一並去除,使水質達到一定的純凈,其電阻率值升高.
工廠里目前採取反滲透方法的比較多.主要是相對經濟和穩定.可改造水的質量和流量都較好.
如果你只是小規模的話,只有採取加裝過濾裝置,進行一些有效的沉澱等物理方法.過濾的材料一般包括:活性碳\石棉等.
關於反滲透、電析滲透的設備和原理.你可以自己搜索一下,這里就不長篇大論的復制粘貼了.
祝你快樂.
『貳』 黃河的現狀是怎樣的
近幾十年來,黃河河床淤積嚴重,行洪能力急劇降低,「懸河」形勢加劇,防洪水位逐年抬高.1950~1998年,高村、孫口、艾山、濼口、利津5個水文站3000立方米每秒流量時水位分別抬高了3.94米、4.18米、3.72米、3.90米、2.70米.尤其是1987年以來,黃河來水量較小,主河槽淤積進一步加劇,1987~1997年黃河下遊河道主河槽平均每年淤高0.12~0.16米,平槽流量由6000立方米每秒左右降為3000立方米每秒左右,二級懸河的不利局面進一步加劇,即便是中常洪水也可能發生滾河、斜河和順堤行洪,威脅堤防安全.
1、黃河水資源現狀
據統計,黃河多年平均河川徑流量為580億m3,僅相當於全國河川徑流量的2%,卻承擔著向全國15%的耕地、12%的人口、50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務,同時還擔負著向流域外遠距離調水.隨著流域內工農業的發展,兩岸年用水量由50年代的122億m3猛增到90年代的300億m3左右.其中農業用水是大頭,約佔92%,工業生活用水約佔8%.從1972年起到1999年的28年間,黃河下游有22年斷流,而1996、1997、1998年連續三年的斷流時間均超過100天,1998年則長達144天.根據預測:正常來水年份情況下,2010年黃河流域缺水40億m3,2030年缺水110億m3,2050年缺水160億m3左右,枯水年份還要增多.由此可見,用水需求已超出了黃河水資源的承載能力,黃河流域水危機的矛盾將會越來越突出.
為了緩解黃河流域水資源供需矛盾和黃河下游斷流形勢,國家計委、水利部頒布實施了《黃河水量調度管理辦法》和《黃河幹流水量分配方案》,並於1999年初,黃河水利委員會成立了水調局,從1999年3月17日開始,對黃河供水實行統一管理和有計劃的調配,自此以後,黃河下游未出現斷流現象.
2、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表現
自實行水量統一調度以來,黃河下游斷流現象雖然未再出現,但由於黃河屬資源性缺水地區,加之流域統一管理十分薄弱,黃河斷流問題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其具體表現主要是:
2.1、在管理體制上,流域機構的法律地位和許可權尚未明確,缺乏廣泛的水行政管理權
根據流域機構「三定」方案,流域機構只是水利部的派出機構,而不是一級行政單位,它只能根據水利部的授權在本流域內行使水行政管理權.既然是授權,就不可能有完全的「權」,它因授權而具有的管理職能就肯定不會跟法律確定的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水行政管理職能一樣,它的職能范圍要比後者窄很多,因而就不可能對本流域的水資源進行有效的管理.較為突出的例子就是在每年用水高峰的4~6月份,為了爭搶黃河水,即使是黃河系統管理的引黃涵閘,也不時受到地方行政干預而難以按計劃調度運行,使原本並不復雜的引水變得復雜而無奈,給黃河水資源管理工作平添了許多被動和難度.
2.2、在用水機制上,不鼓勵節水的機制,使得黃河水資源浪費嚴重
我國現有的用水機制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節水無獎、浪費不罰、用多用少一個樣.這樣的用水機制讓人感覺到用水多少與自己的經濟利益關系不大,同時黃河水資源費尚未徵收、水價又偏低,加上節水「投入成本較大」,使用水單位感覺到節水收益甚少,甚至不但不收益還要「賠本」,在現實中,搞節水與多用水的費用比起來,在很多情況下,多用水比搞節水措施費用要低很多,在市場經濟下,誰願意去多化那份錢.所以,人們都明白黃河水資源的供需矛盾,已嚴重影響了沿黃兩岸人民群眾的生活、工農業的生產及發展,可是在節水上,誰也不願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於是,農業灌溉中仍是大水漫灌;各類引黃灌區工程不配套,渠道及建築物老化、失修,渠道襯砌狀況差,也任由它跑、冒、滴、漏;工業用水中單位耗水量偏高,也不去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可以說黃河水資源的大量浪費與我國現行的用水機制有很大關系.
2.3、在水資源管理方式上,仍是簡單粗放、低水平的管理.
其主要表現有三:第一,黃河部門對黃河水資源缺乏強有力的約束機制和管理手段,難以控制和協調用水戶的取水,以至在取水過程中存在著用水戶的計量設施施測誤差很大,有些用水戶在取用黃河水時甚至根本沒有安裝計量設施,用水戶們瞞報、虛報或不報實際取水量的現象時常發生;第二,基層管理人員責任心不強,在引水過程中不去實測引水流量,有的只是目測或者乾脆坐在辦公室里「估計」,另外還有一部分基層管理人員對計量設施的計量方法、技術原理和操作規程等知識掌握的很少;第三、黃河部門只管放水,而很少真正掌握引水的用途、水的利用效率、水量的超指標引水以及用水戶的節水措施等.這樣的管理方式難以對黃河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及保護實施有效的科學管理,也難以使用水戶在水資源管理和保護方面真正信任和服從黃河水資源管理部門,從而使黃河部門的職責和權威無法真正到位.
2.4、在黃河水資源管理體繫上,黃河系統內仍存在著「多龍管水」,管理體制尚未理順
專家們早就呼籲,應對水資源實行統一的權屬管理.這一理論當然是針對水資源的區域管理與流域管理而言的,但是,我認為它也應該包括水資源的「歸口」管理,而在我們黃河系統內,「管」水的口還真不少,比如黃河取水許可、水量調度、水質管理權分別隸屬於不同部門.就拿山東局各局屬單位來說吧,水政(水資源)科、防辦(有的局是工管科、有的局是涵閘科)都從不同角度對黃河水資源進行管理,水政(水資源)科一般負責年度取水計劃、取水許可、計劃用水節約用水情況統計、水費徵收,每月要填報逐日取水量用報表,年終對全年取水進行匯總、總結;防辦(有的局是工管科、有的局是涵閘科)一般負責水量調度、水量分配、涵閘維修管理等,每月有涵閘(虹吸)逐日放水量月報表,年底還有涵閘資料整編.雖然各口管理的側重點有所不同,但歸根到底都是對水資源的管理,各口在管理中工作中難免有所重復,不但增加了工作量,不利於減員增效,也容易在實際工作中造成推諉,甚至扯皮,更主要的是多部門管理,影響了水資源管理效能的發揮.
2.5、在黃河水資源管理的法律保障上,立法滯後,配套法規不健全
由於黃河實行流域管理,黃河水利委員會只是水利部的派出機構,在制訂有關法規、政策時,既無政府可靠,又無人大可依,所以在有關法規、政策的制訂和出台上往往要相對滯後並且難度很大,使黃河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管理和保護缺乏強有力的法律依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徵收黃河水資源費的法律依據問題,新水法規定:「實施取水許可制度和徵收管理水資源費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新水法已頒布實施近二年了,也未見關於黃河水資源費徵收的有關規定.
『叄』 中國污染最嚴重的哪幾個城市
而空氣污染最重的10個城市是臨汾、陽泉、大同、石嘴山、三門峽、金昌、石專家莊、咸陽、株洲、洛陽。屬
1、大氣污染:2000年我國二氧化硫排放量為1995萬噸,居世界第一位。據專家測算,要滿足全國天氣的環境容量要求,二氧化硫排放量要在現有基礎上至少削減40%。此外,2000年中國煙塵排放量為1165萬噸,工業粉塵的排放量為1092萬噸。大氣污染是中國目前第一大環境問題。
2、水環境污染:我國是一個淡水資源緊缺的國家,目前的人均擁有量只有2154立方米,是世界人均的1/4,接近於國際公認的人均2000立方米以下的嚴重缺水線。治理水系污染比其他國家更為迫切。
(3)大連1997年污水處理率擴展閱讀:
按環境要素分: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噪(音)聲污染、農葯污染、輻射污染、熱污染。
按屬性分:顯性污染,隱性污染。
按人類活動分:工業環境污染、城市環境污染、農業環境污染。
按造成環境污染的性質來源分:化學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雜訊污染、放射性污染、電磁波污染等)固體廢物污染、液體廢物污染、能源污染。
陸地污染:垃圾的清理成了各大城市的重要問題,每天千萬噸的垃圾中,很多是不能焚化或腐化的,如塑料、橡膠、玻璃等人類的第一號敵人。
『肆』 國家級衛生城市都是那些
國家衛生城市申報條件要求申報城市必須是省級衛生城市,並需滿足以下五大基本條件: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需達到80%以上;生活污水處理率需達到30%以上;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需達到30%以上,人均綠地面積需達到5平方米;大氣總懸浮微粒年日平均值需符合北方城市≤0.350毫克/立方米,南方城市≤0.250毫克/立方米的標准;城市除四害工作需三項達到全國愛衛會規定的標准。
根據第四次全國城市衛生檢查結果,共有31個城市獲得國家衛生城市稱號,評分排名如下:大連、廈門、中山、佛山、濮陽、威海、張家港、吳江、深圳、福州、成都、杭州、青島、珠海、蘇州、汕頭、無錫、三明、馬鞍山、瀘州、江陰、崑山、南海、蕭山、庫爾勒、青州、招遠、常熟、萊州、膠州、萊蕪。
此外,還有18個城市獲得全國衛生先進城市稱號,它們是:南京、上海、廣州、濟南、北京、寧波、海口、沈陽、昆明、南寧、合肥、天津、哈爾濱、長春、鄭州、銀川、貴陽、南昌。
然而,更具說服力的是由環保總局評選的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其評選標准更為嚴格。截至最新記錄,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名單包括:張家港、大連、深圳、廈門、威海、珠海、煙台、中山、崑山、萊州、榮成、海口、汕頭、蘇州、天津市大港區、上海市閔行區、青島、江陰、大慶、文登、寧波、杭州、常熟、太倉、招遠、惠州、紹興、乳山、海門、長春、揚州、膠州、吳江、南京、東營、綿陽、無錫、金壇、溧陽、福州、鎮江、常州、沈陽、克拉瑪依、庫爾勒、江門、重慶市渝北區、成都、富陽、寶雞、日照。
國家環保模範城市的創建始於1997年,其考核體系涵蓋了人均GDP超過1萬元、單位GDP能耗低於全國平均水平、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超過96%、城市氣化率大於90%、公眾對城市環境的滿意率大於80%等25項考核指標。
『伍』 中國資源問題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資源問題主要是指由於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對資源的過量開采和不合理開發利用而產生的影響資源質量的一系列問題。同人口問題、環境問題一樣,資源問題說到底也是發展問題。
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人口劇增、資源短缺、環境惡化以及生態危機等一系列的世界性問題,已經直接威脅到我們和子孫後代的生存。
世界森林衰退問題嚴重,據綠色和平組織估計,近100年來,全世界的原始森林有80%遭到破壞;土壤退化問題不容樂觀,土壤退化導致世界人均耕地面積減少,據聯合國統計,1975年至2000年世界人均耕地面積大約減少一半;水資源問題日趨嚴峻。
水資源短缺和水污染,已成為當代世界最嚴重和最重大的資源環境問題之一,也是未來人類將面臨的最為嚴峻的挑戰之一。
聯合國在發布2015年《世界水資源開發報告》時指出,從目前的走勢來看,到了2030年,世界各地面對的「全球水虧缺」,即對水的需求和補水之間的差距,可能高達40%。
『陸』 目前城市污水的現狀及處理措施
城市污水處理工作是社會發展的一重要組成部分,選擇恰當的城市污水處理工藝意義非凡。因為污水處理工藝的好壞雖不是社會發展的中心卻牽動著中心的發展,雖不是保護環境的重點,卻可波及到環境保護的成果。好的污水處理工藝具有投資成本低、工作效率高、操作方便簡單、處理效果達標且可回用等優勢。本文主要探討當前城市污水處理的一些方法。
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環保問題,特別是城市污水處理已成為各國研究的熱點。在這種經濟體制下,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的管理機構和管理方式等方面一直沿襲舊的經營管理模式,對污水處理設施方面的建造、設備運行和價費行使統一管理、分級領導的體制,給城市污水處理相關行業導致了很多弊端。城市污水的治理對改善城市水環境,保障城市經濟發展起著關鍵的作用。
一、城市污水的特點
城市污水指人類生活所產生的污水,以洗滌污水和排泄物等為主。城市污水的排量和居民生活水平有關,其排量較大,平均每人每日產生污水150-400L。城市污水有區別於工業污水,但也成為了當今社會的一個主要污染源。目前,除磷技術是城市污水處理的瓶頸問題。因為污水中含有的高量氮、硫、磷等物質在厭氧細菌作用下,極易生惡臭物質污染環境。此外,污水中還含有大量的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蟲卵等微生物,以及糖類、脂肪、蛋白質等有機物,和一系列金屬物和鹽類物質。
二、城市污水處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我國淡水資源十分緊缺,人均擁有量為2300立方米,僅相當於世界人均擁有水平的1/4。更不為樂觀的是我國的城鎮污水:自1997年起,居民污水排放量首次超越了工業污水排放量(城市污水排放量占總排放量的45%),開始位居污水治理工作的首位。從而我國全面加強了城市污水的治理工作;1999年,城市污水污染負荷超過了工業廢水污染負荷,我國水污染控制重點也從工業污染轉變成了城市污水污染。到 2003 年,全國廢水排放總量為 460 億噸,其中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占污水排放總量的53.8%,為247.6億噸;廢水化學需氧量(COD)排放總量1333萬噸,其中生活污水占總量的61.6%,為821.7萬噸。如此醒目的數字說明了我國水污染的嚴峻形式,以及城市污水的嚴重所在。
據有關資料統計,我國的生活污水大多未經處理就直接排人江河湖海,比例高達80%。400億立方米的年排污量,污染了全國1/3以上的水域。專家指出,水污染無疑加重了水資源帶姿的緊缺程度,更為嚴重的是直接威脅到人類的生存環境及飲用水安全和工農業發展的進度。目前,城市污水已慢慢侵蝕人類的生存環蠢羨絕境,成為僅次於洪水、乾旱等自然災害的污染。而我國城市水污染之所以如此嚴峻,其主要原因是污水處理率低,導致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到河流,由此,加強污水處理力度迫在眉睫。
三、污水處理常用方法探討
1.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具有處理能力高,出水水質好的優點,也是目前全球採用最為廣泛的處理城市生活污水的途徑。該方法是在人工充氧條件下,對污水和各種微生物群體進行連續混合培養,形成活性污泥。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來分解並去除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活性污泥法的主要組成部分有曝氣池、沉澱池、污泥迴流和剩餘污泥派渣排放系統組成。具體流程為:①曝氣池作為一個生物反應器,容納廢水和迴流的活性污泥形成的混合液;再通過曝氣設備充入空氣,使氧溶人混合液,產生好氧代謝反應;同時保證混合液得到足夠的攪拌處於懸浮狀態,使廢水中的有機物、氧氣同微生物能充分接觸反應。②混合液進入沉澱池後,懸浮固體經沉澱後和水分離,就有凈化水流出沉澱池。同時沉澱池中的污泥迴流(稱為迴流污泥)進曝氣池,確保曝氣池內保持一定的懸浮固體濃度和微生物濃度。此外,在曝氣池中的生化反應引起微生物的增殖,微生物流經沉澱池時又被消除,來達到維持活性污泥系統的穩定運行的環境。活性污泥除了有氧化和分解有機物的能力外,還要有良好的凝聚和沉降性能,以使活性污泥能從混合液中分離出來,得到澄清的出水。
3.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也是污水生物處理的常用辦法。該方法的工作原理為通過去除廢水中的溶解性有機污染物來達到凈化的目的。生物膜法的適用對象主要為中小規模的的污水處理系統,在南方運用更為廣泛。具體流程為:污水和附著在介質「濾料」表面的微生物形成的生物膜接觸反應後,生物膜中的微生物會溶解去除有機污染物,將其轉化為水、二氧化碳等物質,有機物消失達到凈化的目的。
3.氧化法 據氧化劑的種類及反應器的類型,可將氧化法分為化學氧化法、催化氧化法、(催化)濕式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超臨界氧化法幾個種類。目前,氧化法處理污水採用率較高,且前景較為廣闊,但其中的化學氧化法操作簡單,但運行成本高且效果不佳,因此,採用率普遍不高。
4.氧化塘處理技術 氧化塘處理技術,是指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通過在塘中生長的微生物的代謝作用被氧化分解,達到凈化效果的一種污水處理技術。該技術投資小、構造簡單、運行維護管理方便、凈化效果好、節省能耗,在國內外城鎮污水處理領域被廣泛應用。
然而,污水處理在實際建設和運營中有著很多障礙,比如資金問題。因為與污水處理是一項側重於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工程,因此資金問題往往成為了效果的瓶頸。總的說來,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研究和應用領域,目前普遍存在以下問題:①傳統的活性污泥法,往往運行費用高,設備不能滿足高效低耗的要求,且易出現污泥膨脹現象;②現隨著污水排放標準的不斷嚴格,污水中氮、磷等營養物質的排放要求逐步提高。而可以去除氮、磷物質的工藝就是活性污泥法了;但是活性污泥法只有形成多級反應池,通過增加內循環來達到脫氮除磷的目的,這樣運行管理就更加復雜且各項費用也會大幅度提高;③目前城市污水的處理多以集中處理為主,龐大的污水收集系統的投資遠遠超過污水處理廠本身的投資。因此,如何使城市污水處理工藝朝著低能耗、高效率、少剩餘污泥量、最方便的操作管理,以及實現磷回收和處理水回用等可持續的方向發展,已成為目前水處理技術研究和應用領域共同關注的問題。
綜上所述,城市污水處理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目前越來越多的受到人們的關注。但目前遇到的最到的問題是技術的改良和污水處理實際落實的問題。還希望城市污水廠和相關部門提高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投資進行新技術的研究,保護好人們賴以生存的寶貴的水資源環境。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