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處理水水質的一級B標準是什麼
污水處理一級標准,cod60,氨氮8(15),ss20,總磷1.0,總氮20,bod20mg/l 。
如果水廠在2005年12月31日前建設,TP指標各加0.5mg/l。
生活污水經污水處理設備設施處理後,會有不同的去向,根據去向的不同,國家出台的有相應的規范或是標准。最常見的有三種:排入環境水體、回用、農田灌溉。
排入環境水體:即排入附近的河流、湖泊、水庫等水體,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GB18918-2002)。
(1)水處理一級B標准COD擴展閱讀:
不處理水的水質危害:
1、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水體受有毒有害化學物質污染後,通過飲水或食物鏈便可能造成中毒。著名的水俁病、痛痛病是由水體污染引起的。
2、致癌作用。某些有致癌作用的化學物質如砷、鉻、鎳、鈹、苯胺、苯並(a)芘和其他多環芳烴、鹵代烴污染水體後,可被懸浮物、底泥吸附,也可在水生生物體內積累,長期飲用含有這類物質的水,或食用體內蓄積有這類物質的生物(如魚類)就可能誘發癌症。
3、發生以水為媒介的傳染病。人畜糞便等生物污染物污染水體,可能引起細菌性腸道傳染病如傷寒、痢疾、腸炎、霍亂等;腸道內常見病毒如脊髓灰質類病毒、柯薩奇病毒、傳染性肝炎病毒等,皆可通過水體污染引起相應的傳染病。
4、間接影響。水體污染後,常可引起水的感官性狀惡化,如某些污染物在一定濃度下,對人的健康雖無直接危害,但可使水發生異臭、異色,呈現泡沫和油膜等,妨礙水體的正常利用。銅、鋅、鎳等物質在一定濃度下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從而影響水中有機物的分解和生物氧化,使水體自凈能力下降,影響水體的衛生狀況。
㈡ 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準的一級標准中COD、BOD5、SS、PH、Fe2+分別是多少
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準的一級標准中COD是:A標准50mg/L,B標准60mg/L;
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準的一級標准中BOD5是:A標准10mg/L,B標准20mg/L;
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準的一級標准中SS是:A標准10mg/L,B標准20mg/L;
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準的一級標准中PH是:一切排污單位 6~9;
㈢ 一級b排放標准
法律分析:一級B一般指的是《城鎮污水排放標准GB18918-2002》中所提到的基本控制項目最高允許排放濃度(也就是表1的內容);
具體如下(除pH外,單位均為mg/L):
COD:60;
BOD5:20;
SS:20;
動植物油:3;
石油類:3;
陰離子表面活性劑:1;
總氮(以N記):20;
氨氮:8(15);括弧指大於12攝氏度時的指標
總磷:(06年以前建設)1.5,(06年(含)以後建設)1;
色度(稀釋倍數):30
pH:6-9
糞大腸桿菌(個/L):10000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第十條 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國家環境質量標准和國家經濟、技術條件,制定國家污染物排放標准。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國家污染物排放標准中未作規定的項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標准;對國家污染物排放標准中已作規定的項目,可以制定嚴於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標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標准須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凡是向已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區域排放污染物的,應當執行地方污染物排放標准。
㈣ 國家排放廢水COD標準是多少啊
城鎮污水處理廠的污染物排放標准根據不同的處理級別有所不同。一級A標下的排放標准最為嚴格,規定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放的廢水中化學需氧量(COD)不得超過50毫克/升。相比之下,一級B標下的排放標准稍微寬松一些,COD排放標准為60毫克/升。而二級處理標准,COD排放標准為100毫克/升,三級處理標准則放寬至120毫克/升。這些標准旨在確保污水處理廠能夠有效凈化廢水,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具體選擇哪一級別的排放標准,取決於污水處理廠的實際處理能力。一級A標是目前最為嚴格的排放標准,適用於那些要求較高的地區,能夠確保污水處理廠的出水質量達到較高的水平。而一級B標則適用於處理能力相對較弱的污水處理廠,雖然排放標准稍微放寬,但仍能有效控制污染。二級和三級標准則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放寬標准,適用於不同需求和條件的污水處理廠。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污水處理廠可能根據其實際情況和處理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排放標准。因此,在考慮污水處理廠的具體情況時,需要綜合考慮處理技術、資金投入和環保需求等因素,選擇最合適的排放標准。這不僅有助於保護環境,也有助於確保污水處理廠的長期穩定運行。
此外,隨著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和技術的進步,污水處理標准也在不斷更新和完善。未來,可能會有更加嚴格的排放標准出台,以進一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因此,污水處理廠應持續關注相關政策和技術發展,確保符合最新的排放標准。
總之,城鎮污水處理廠的污染物排放標準是一個復雜的問題,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和需求進行選擇和調整。通過合理選擇排放標准,可以有效控制污染,保護環境,為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