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總結污水處理中6價鉻的處理方法有哪些
六價鉻的測定可採用二苯碳醯二肼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等離子發射光內譜法容和滴定法,清潔的水樣可以直接用二苯碳醯二肼分光光度法測六價鉻。如測總鉻,用高錳酸鉀將三價鉻氧化成六價,再用二苯碳醯二肼分光光度法測定。水樣含鉻較高,用硫酸亞鐵銨滴定法。可查《水和廢水分析監測方法》第三版
樓主可在網上下個PDF版本的,裡面內容非常詳細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㈡ 醫院污水處理技術指南的第6章
污泥、廢氣處理
6.1 醫院污泥處理6.1.1 污泥的分類和泥量
1、污泥根據工藝分為化糞池污泥、初沉污泥、剩餘污泥、化學(混凝)沉澱污泥、消化污泥等。
2、醫院污水處理過程產生的泥量與原水的懸浮固體及處理工藝有關。醫院污水處理構築物產生的污泥量如表6-1所示。
表6-1 污泥量平均值
3、化糞池污泥來自醫院醫務人員及患者的糞便,污泥量取決於化糞池的清掏周期和每人每日的糞便量。每人每日的糞便量約為150g。
4、處理放射性污水的化糞池或處理池每半年清掏一次,清掏前應監測其放射性達標方可處置。
6.1.2 醫院污泥處理工藝流程
污泥處理工藝以污泥消毒和污泥脫水為主。水處理工藝產生的剩餘污泥在污泥消毒池內,投加石灰或漂白粉作為消毒劑進行消毒。若污泥量很小,則消毒污泥可排入化糞池進行貯存;污泥量大,則消毒污泥需經脫水後封裝外運,作為危險廢物進行焚燒處理。
6.1.3 污泥消毒
1、污泥首先在消毒池或儲泥池中進行消毒,消毒池或儲泥池池容不小於處理系統24h產泥量,但不宜小於1m3。儲泥池內需採取攪拌措施,以利於污泥加葯消毒。
2、每天濕污泥產量小於2m3的醫院污水處理系統,污泥可在消毒後排入化糞池,此時化糞池的容積應考慮到此部分的污泥量。每天濕污泥產量大於2m3的醫院污水處理系統,污泥可在消毒後進行脫水。
3、污泥消毒的最主要目的是殺滅致病菌,避免二次污染,可以通過化學消毒的方式實現。化學消毒法常使用石灰和漂白粉。
(1)石灰投量每升污泥約為15g,使污泥pH達11-12,充分攪拌均勻後保持接觸30-60min,並存放7天以上。
(2)漂白粉投加量約為泥量的10-15%。
(3)有條件的地區可採用紫外線輻照消毒。
6.1.4 污泥脫水
1、污泥脫水的目的是降低污泥含水率,脫水過程必須考慮密封和氣體處理。
2、污泥脫水宜採用離心脫水機。離心分離前的污泥調質一般採用有機或無機葯劑進行化學調質。
3、脫水後的污泥應密閉封裝、運輸。
6.1.5 污泥的最終處置
污泥根據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危險廢物分類,屬於危險廢物的范疇,必須按醫療廢物處理要求進行集中(焚燒)處置。
6.2 廢氣處理工藝路線選擇
6.2.1 工藝流程
1、為防病毒從醫院水處理構築物表面揮發到大氣中而造成病毒的二次傳播污染,將水處理池加蓋板密閉起來,蓋板上預留進、出氣口,把處於自由擴散狀態的氣體組織起來。
2、組織氣體進入管道定向流動到能阻截、過濾吸附、輻照或殺死病毒、細菌的設備中,經過有效處理後再排入大氣。
3、廢氣處理可採用臭氧、過氧乙酸、含氯消毒劑、紫外線、高壓電場、過濾吸附和光催化消毒處理對空氣傳播類病毒進行有效的滅活。
6.2.2 設計要點
1、按局部通風設計原則,針對有害氣體散發狀況,優先考慮密閉罩。
2、對於格柵口和污泥的清除處,由於操作需要,可以採取敞口罩。
3、通風機選用離心式,排氣高度15m。
4、通風機流量和壓頭需要根據不同處理方法的要求選取,對於使用氧化型消毒劑的情況,通風機和管材應考慮防腐。
㈢ 污水處理PH太高,大概要到9水才會清,到6的話水就很混了,怎麼辦,如何將PH到6左右讓他水清
不知你處理的是什麼水,PH值高於7.5,那麼你的水偏鹼性,應加氯氧,同時要專測一下水中溶解氧的濃度夠不夠屬,如果夠,可以加硫酸亞鐵。PH值在6時,說明你污水處理時混凝效果很差,所以水不清,但這時水的酸性很大會對設備及工作人員造成傷害。一般污水處理的PH值應在7-7.5為正常。不知你為何要求為6!
㈣ 污水廠二期擴建工程處理水量為6萬m3/d,選用哪個污水處理工藝最好
你的出水水質要求達到gb18918一級A標准了。用A2/O微曝氧化溝最合適。而且還需要強化處理,即出水消毒。對於6萬m3/d,最好用紫外線消毒。工藝流程圖如下:
㈤ G3-6QF國標化糞池圖集
化糞池圖集是03s702,G3-6QF不是圖集號,是化糞池的編號, G3是3#, -6QF是有效容積6m3,Q表示頂內部容可以過汽車,F表示頂部有覆土。
污水處理池吊裝:將各個污水處理池按順序放入基坑,控制好各個底座的水平位置,嚴格控制整體池體垂直度,及時調整。
接縫處理:連接縫凹槽內灌聚合物防水水泥砂漿,表面用聚合物防水水泥砂漿抹縫。
管道安裝:管道與池體連接處,用橡膠密封環進行密封,內外兩側灌微膨防水水泥砂漿兩側灌微膨防水水泥砂漿。
填料(化糞池無此項):將污水處理填料添置於填料區。
加蓋回填:將污水處理池頂蓋吊裝至池體上並固定。
(5)常見污水處理技術6擴展閱讀:
常見的污水處理裝置(化糞池)多為現澆鋼筋混凝土、磚砌或玻璃鋼製成,其中現澆鋼筋混凝土和磚砌污水處理裝置(化糞池)的建造周期長、佔地多、總體造價高,而玻璃鋼雖克服了前述問題,但卻帶來了抗壓強度不足的新問題。
預制混凝土污水處理裝置有效地解決了上述所有技術缺陷,不僅建造周期短、總體造價低、節約用地、排列組合靈活、抗壓強度高、不滲漏、使用壽命長,是現澆鋼筋混凝土、磚砌結構和玻璃鋼材料的升級和替代產品。
㈥ 污水處理中dn300*6是什麼意思
管道的管徑
山東博斯達環保為您解答,謝謝
㈦ 昆明第六污水處理廠簡介
㈧ 污水處理的6個基本步驟
步驟:
1、廢水首先經過格柵、篩網後流至絮凝沉澱池,為了使處理效果好,在絮凝沉澱池中加入混凝劑,使廢水中懸浮物治理效果更好,混凝加葯也起到調節廢水的作用.絮凝沉澱後的廢水流入預曝氣調節池中。
2、曝氣調節池中通入空氣,起到預曝氣調節的作用.調節均勻的廢水用泵提升到一級浮動填料生化池中。
3、生化池中安裝充氧效率很高的曝氣頭,並裝入浮動填料,實踐證明該項技術對COD和BOD有較高的去除效率.一級浮動填料生化池中廢水自流入二級浮動填料生化池,二池採用方法相同。
4、二級浮動填料生化池水自流入斜板沉澱池中.池中加入聚丙烯蜂窩斜管,可大大提高沉降效率,另外水力負荷高,停留時間短,佔地面積小。
5、混凝沉澱池與斜板沉澱池沉澱污泥排入污泥濃縮池中,然後經污泥脫水機械脫水。
6、斜板沉澱池排出的水流入清水池中,經檢測後外排。
(8)常見污水處理技術6擴展閱讀:
處理方法:
1、按作用分:污水處理按照其作用可分為物理法、生物法和化學法三種。
(1)物理法:主要利用物理作用分離污水中的非溶解性物質,在處理過程中不改變化學性質。常用的有重力分離、離心分離、反滲透、氣浮等。物理法處理構築物較簡單、經濟,用於村鎮水體容量大、自凈能力強、污水處理程度要求不高的情況。
(2)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新陳代謝功能,將污水中呈溶解或膠體狀態的有機物分解氧化為穩定的無機物質,使污水得到凈化。常用的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生物法處理程度比物理法要高。
(3)化學法:是利用化學反應作用來處理或回收污水的溶解物質或膠體物質的方法,多用於工業廢水。常用的有混凝法、中和法、氧化還原法、離子交換法等。化學處理法處理效果好、費用高,多用作生化處理後的出水,作進一步的處理,提高出水水質。
2、按處理程度分:污水處理按照處理程度來分可分為一級處理、二級處理和三級處理。
(1)一級處理主要是去除污水中呈懸浮狀態的固體物質,常用物理法。
(2)二級處理的主要任務是大幅度去除污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的有機物,BOD去除率為80%~90%。
(3)三級處理的目的是進一步去除某種特殊的污染物質,如除氟、除磷等,屬於深度處理,常用化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