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給水廠的設計為什麼要考慮風向
風向會導致污染物擴散,需要列入考慮范圍
朝向和風向:氯氣間、倉庫應設在水 廠主導風向的下風向,泵房及建築物應 布置成南北向。
2. 中小型城市給水廠設計
水廠的設計中選擇水處理工藝是首要問題,合理的凈水工藝是保證供水水質的關鍵,但水廠總平面布置、廠區道路、綠化、管線設計、建築結構、變配電、以及水廠監控系統也非常重要,要結合當地具體情況和發展的需要進行研究;同時水廠的運行管理也是重要環節,運行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水廠的兩個效益。本文就水廠設計方面的幾個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1 總平面布置的注意事項
凈水廠總平面布置的要求是功能分區合理,各構築物布置緊湊、流程合理、管理方便,同時盡可能利用地形,並適當留有發展的餘地。但有些設計中總圖布置過於鬆散片面貪大,非生產性設施過多,有的水廠設計中設有游泳池、觀賞魚池、亭台樓閣,既不符合國情浪費了土地資源,又增大了工程投資,還給水廠管理帶來不便。在總平面具體布置時下面幾點要引起設計者注意:
①加礬間應靠近反應沉澱池進口。
②加氯間一般宜靠近濾池與清水庫。當需要對原水預加氯時,此時可能管線較長,對於水源水質較差、菌藻含量較高,預投氯量相對較大的宜把加氯間設在沉澱池前端;對水源距水廠較遠而又需預加氯的可在取水泵房處增設加氯間就近加註。另外,也可利用下面辦法解決:如系氯、水混合後加註的,可採取在加註點增設水射器;或改用氯氣輸送,距離可達100~200m。
③沉澱池和濾池盡量靠近。
④在廠區道路布置上,各生產構築物之間如:沉澱池、過濾池、加礬加氯間等處,必須道路便捷,除地面交通外,池與池之間也應設置架空橋,以便巡迴檢查管理。
⑤加礬用料往往品種多樣,不易整潔,最好避開廠主幹道兩側,將加礬間設到較為隱蔽的地方。
⑥濾料堆場應盡量靠近濾池布置,並合理利用廠區空地砌築堆砂池,以使廠區整潔,環境優美。
2 廠區標高的確定
廠區設計地面標高宜高出廠外地面0.3~0.5m,或更高一些,以免汛期淹水。但若填方量過大,一時難以辦到,可先只填高道路。解決這一問題最可行的辦法是利用生產排出污泥,經過長期填充之後,使廠區地坪逐漸升到設計標高。
供水泵房一般均為地下式或半地下式,為了減小埋深,一般選在廠區地勢最低處建造,雖然泵房的地下埋深淺了,建造費用省了,但從安全生產角度來看,卻最為不利,每遇暴雨或構築物溢水事故時,水就會湧向泵房,即使泵房外圍有排水系統,仍舊有被淹的危險。所以,將泵房設到地勢較高的場所比較好,或提高泵房周邊地面標高。
3 廠自用水系統設計
廠自用水管網宜布置成環狀管網,並分別由兩根出廠總管上接出,管徑應根據水廠規模、自用水量計算確定,但不宜小於DN200。
沉澱池上、清水庫邊要專設清洗用水管,管徑DN100~150;設DN50~65消火栓,沿池分布,其間距在30~60m,不宜過長。露天管線要有防凍措施。
雙閥濾池,進水、排水兩虹吸管的外露抽氣管,寒冷地區冬季常凍結,影響濾池運行,可在管子的一端接一個水射器,不停抽吸防凍。
4 濾池反沖洗排水回收
近年來,新設計的水廠多將濾池反沖洗排水集中排入回收池,經回收泵送回源水管中再用。但必須使回收水含泥濃度保持基本穩定,做到均衡輸送。若時清時渾,時大時小,時送時停,人工加礬無法掌握,即使自動投加,亦不好控制,最後索性廢止不用,這已為經驗所證實。基於上述原因,回收工藝必須:
①池中設攪拌設備(如潛水攪拌泵),使含泥濃度穩定。
②每小時迴流水量,按全民總沖洗水量的1/24考慮。
③回收池容量不宜過大,可按可能出現的連續沖洗濾池格數和總排水量考慮,或按日總沖洗水量的1/5考慮,但不能小於單格濾池沖洗排水量。過大不但會造成污泥沉積,而且佔用場地。
④回收系統不宜放在加礬間和沉澱池之間。該處是加礬人員經常往返的通道,一旦阻斷,影響生產管理,故應結合排污設施,另行布置。
⑤回收池上應設蓋板,池內不需分格,既便於管理,也減少造價;一旦發生故障,可以暫停運行,廢水則可直接排入排污系統。
濾池反沖洗排水的回收可以節省水廠自用水量,減少水資源浪費。但若水源距水廠很近,由於回收水泵小,泵效率較低,單位電耗相對較大,很可能大於取水單位電耗,或兩者相當,同時回收系統還增加了設備的管理維護。若濾池使用氣水沖洗,沖洗水量減少,也可能節水不明顯,所以,回收與否應從整體上考慮。
5 構築物和清洗
5.1 沉澱池的清洗、排泥
在大中型水廠,反應-沉澱池多採用隔板反應-平流式沉澱池,其排泥問題應引起重視。反應室內一般積泥甚少,排泥間除大清洗外,不經常啟用。平流沉澱池內,花牆兩側積泥最多,有時堆達池深的1/3以上。牆前(過渡區)多無排泥設施,牆後面排泥機又無法吸到,應在此兩處增設小型排泥設備,如潛污泵等,定時排泥。牆側近處、池底設排泥槽或排泥斗,作為大清洗用。
沉澱池出口積泥雖然相對較少,但最易影響出水水質,而排泥機的吸泥口又無法吸到,建議沿池尾牆壁內側澆築一混凝土斜坡,坡度50~60°。出口端的積泥隨時可順坡滑卸1~2m外,這樣就可被吸泥機吸走。
沿池的排空閥兼有大清洗時排泥沙功能,故閥的間距不宜超過30m,以縮短清掃的距離,縮短沖洗水槍水龍帶的長度。
如用斗式排泥,凡連續運行的反應-沉澱池,泥斗坡度不要小於55°,以便用池內水頭排污。對於水質較好,泥沙含量很少的水庫水,山溪水等水源的反應-沉澱池,一般只在汛期水渾時運行。斗底坡度可以小到20~30°,作為停池清洗之用。
為保證斗式排泥不被堵塞,可在泥斗排泥管進口處接DN50的壓力水管,或在排泥管出口排泥閥內側(迎水面)接一DN50壓力水管,一旦不通則以水沖開,很快就能排泥。
5.2 清水池清洗及配管
凡較深的地下水池(如礬液儲池,清水池等)清洗時宜用潛水泵抽提排水,不能用地下排水管以重力排水。清水池的排空管應該取消。溢流管除高出廠區地面的可按具體情況考慮外,其餘的都應取消。溢流管看似安全,其實弊端不少,它的存在正好給臟水臟氣留下了進庫的捷徑。有的在管頭出口蒙上紗網,甚至裝上拍門,仍然阻止不了細菌、臟水、臟氣的入侵。水廠運行中,下水道污水倒入清水池的事例,歷歷可數。如把溢流管省掉,有些人擔心清水池頂蓋在滿灌時無法承受內壓而損壞,其實這個顧慮是多餘的。清水池溢水首先從人孔出流,人孔高出庫頂僅0.8~1.0m,此時清水池頂面的水壓不超過1m水頭,頂板本身結構以及池頂尚有0.5~0.7m的復土,構不成危險。這已為眾多的實例所印證。同時發生一兩次溢水事故後,值班人員必然重視水池水位的控制,使類似事故不再發生,況且清水池一般均有水位自動監控報警儀表,就更不用擔心了。
6 結束語
水廠的設計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設計中除要求投資省、技術先進外還要充分考慮施工安裝、生產管理等諸多方面,因此難免出現一些問題或考慮不周的地方,只要我們對每一個環節認真研究,並深入現場不斷總結經驗,就可避免失誤,使設計更趨完美。
3. 城鎮給水排水規劃的基本原則、影響因素有哪些
原則:
1.貫徹執行國家和地方的相關政策和法規
在進行給水排水工程規劃時,必須認真貫徹執行國家及地方政府頒布的《城市規劃法》、《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環境保護法》、《水法》、《城市供水條例》等法律和法規及《城市給水工程規劃規范》、《飲用水水源水質標准》、《環境保護法》、《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防洪標准》等國家標准與設計規范,它是城市規劃和工程建設的指導方針。
2.給水排水工程規劃要服從城鎮總體規劃
城鎮及工業區總體規劃中的設計規模、設計年限、功能分區布局、城鎮人口的發展、居住區的建築層數和標准以及相應的水量、水質、水壓資料等,是給水排水工程規劃的主要依據。
3.近遠期規劃與建設相結合
給水排水工程一般可按遠期規劃,而按近期規劃進行設計和分期建設。
4.要合理利用水資源和保護環境
6.規劃方案盡可能經濟和高效
給水排水工程規劃的主要依據和內容
給水排水工程規劃應以批準的當地城鎮(地區)總體規劃為主要依據。給水排水工程規劃包括給水水源規劃、給水處理廠規劃、給水管網規劃、排水管道規劃、污水處理廠規劃和廢水排放與利用規劃等內容。規劃工作的主要任務是:
(1)確定給水排水系統的服務范圍和建設規模;
(2)確定水資源綜合利用與保護措施;
(3)確定系統的組成與體系結構;
(4)確定給水排水主要構築物的位置;
(5)確定給水處理及污水處理的工藝流程與水質保證措施;
(6)進行給水排水管網規劃和干管布置與定線;
(7)確定污水的處置方案及其環境影響評價;
(8)進行給水排水工程規劃的技術經濟比較,包括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分析。
給水排水工程規劃應以規劃文本和說明書的形式進行表達。
一般近期按5~10年進行規劃,遠期按10~20年進行規劃。
影響因素:
城鎮和工業企業規劃、當地降雨情況、排放標准、原有排水設施、污水處理和利用情況、地形和水體條件等
4. 給排水設計中管線綜合的原則是什麼
原則是:
(1)電纜橋架與輸送液體的管線應分開設置;
(2)先保證重力流管專線的布屬置;
(3)考慮施工順序,先施工的管線在里邊,需保溫的管線放在易施工的位置;
(4)先管徑大的管線,後管徑小的管線;
(5)分層布置,由上而下按蒸汽、熱水、給水、排水管線順序排列;
(6)兼作消防用水貯備時,還包括10分鍾的室內消防流量;
水/業`導/航'網,解.答
5. 如何選擇城市水源城市給水管網布置的主要原則污水處理廠的選址要求
(1)水源具有充沛的水量,滿足城市近,遠期發展的需要;
(2)水源具有較好的水質;
(3)堅持開源節流的方針,協調與其他經濟部門的關系;
(4)水源選擇要密切結合城市近遠期規劃和發展布局,從整個給水系統的安全和經濟來考慮;
(5)選擇水源時還應考慮取水工程本身與其他各種條件;
(6)保證安全供水。
(1)水廠應選擇在工程地質條件較好的地方。一般選在地下水位低,承載力較大,濕陷性等級不高,岩石較少的地層,以降低工程造價和便於施工。
(2)水廠應盡可能選擇在不受洪水威脅的地方,否則應考慮防洪措施。
(3)水廠周圍應具有較好的環境衛生條件和安全防護條件,並考慮沉澱池,料泥及濾池沖洗水的排出方便。
(4)水廠應盡量設置在交通方便,靠近電源的地方。
(5)水廠選址要考慮近遠期發展的需要,為新增附加工藝和未來規模擴大發展留有餘地。
(6)當取水地點距離用水區較近時,水廠一般設置在取水設施附近,通常與取水設施在一起。當取水地點距離用水區較遠時,廠址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將水廠設在取水設施近旁;二是將水廠設在離用水區較近的地方。
排水體制的優缺點
直排式合流制排水系統對水體污染嚴重,但管渠造價低,又不設污水廠,所以投資省;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統比直排式有了較大改進,但在雨天,仍有部分混合污水不經處理直接排入水體,對水體有一定程度的污染。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統衛生條件較好,但仍有初期雨水污染問題,其投資較大。工廠的排水系統,一般採用完全分流制,甚至要清濁分流,分質分流,有時需集中系統來分別排除不同種類的工業廢水。不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統投資省,主要用於有合適的地形,有比較健全的明渠水系的地方,以便順利排泄雨水。
(1)排水管網布置應盡可能在管線較短和埋深較小的情況下,讓雨污水自流排出。
(2)污水主幹管的走向與數量取決於污水處理廠和出水口的位置與數量。
(3)管線布置應簡潔順直盡量減少與河道山谷鐵路及各種地下構築物的交叉,並充分考慮地質條件的影響。
(4)管線布置考慮城市的遠近期規劃及分期建設的安排,與規劃年限相一致。
(5)城市排水管網中,應充分利用和保護現有水系,並注重排水系統的景觀和防災功能,將城市排水與水資源利用,防洪澇災害,生態與景觀建設結合起來,綜合考慮,統籌協調。
給水管網的布置要求供水安全可靠,投資節約,一般應遵循如下原則:
(1)按照城市規劃布局平面布置管網,應考慮給水系統分期建設的可能,並需有充分發
展的餘地。若近期用水管徑遠小於規劃期末的管徑,則具體實現時,可將一條大的給水管道分成兩條不同管徑的管道,近期現在道路一側鋪一條管道;另一側的管道留待需要時鋪設。
(2)干管布置的主要方向應按供水主要延向流伸,而供水流向取決於最大用戶或水塔調
節構築物的位置,即管網中干管輸水到他們的距離要求最近。
(3)管網不知必須保證供水安全可靠,宜布置成環狀,即按主要流向布置幾條平行干管,
其間用連通管連接。干管位置盡可能布置在兩側用水量較大的道路上,以減少配水管數量。平行的干管間距為500m~800m,連通管間距為800m~1000m。
(4)干管一般按道路規劃布置,盡量避免在高級路面或重要道路下敷設。管線在道路下
的平面布置,和高程應符合城市地下管線綜合設計要求。
(5)管線應遍布在整個給水區內,保證用戶有足夠的水量和水壓。(6)力求以最短的距離敷設管線,以降低管網造價和供水能量費用。
(7)干管應盡可能的布置在高地,這樣可保證用戶附近配水管中有足夠的壓力和減低於
管內的壓力,一增加管道的安全。若城市地形高差較大時,可考慮分壓給水或局部加壓,不僅能節約能量,還可以避免地形較底處的管網承受較高的壓力。
(8)輸水管和管網延伸較長時,為保持管網末端所需水壓,二級泵房的揚程將很高,使
泵房附近的干管壓力過高,既不經濟也不安全,可考慮在管網中間增設加壓泵房,直接以管網抽水進行中途加壓,這樣使二級泵房的揚程只需滿足加壓泵房附近管網的服務水壓。當二級泵房附近的管網用水量占很大比例時,所節約的抽水能量極為明顯。加壓泵房可設一處或多處。
(9)給水管網按最高日最高時流量設計(表4-1),如果晝夜用水量相差較大,高峰用水
時間較短,可考慮在適當的位置設調節水池和泵房,利用夜間用水量減少進行蓄水,日間供水,增加高峰用水時的供水量。從而縮小高峰用水時,水廠供水范圍,降低出廠干管的高峰供水量。
(10)城鎮生活飲用水管網嚴禁和非生活飲用水管網連接,嚴禁和各單位自備生活飲用水
供水系統直接接通。
(11)為保證消防栓處有足夠的水壓和水量,應想消防栓與干管相連接,消防栓的布置,
首先應考慮倉庫,學校,公共建築等集中用水用戶。
污水處理廠廠址的選擇是重要環節,與城市的總體規劃、城市排水系統的走向、布置、處理後污水的出路都密切相關。從管道系統、泵站、污水處理廠各處理單元考慮,進行綜合的技術、經濟比較與最優化分析,並通過有關專家的反復論證後再行確定。
遵循原則:
(1) 與工藝相適應;
(2) 少佔農田和不佔良田;
(3) 廠址必須位於集中給水水源下游,並應設在主風向的下風向;
(4) 靠近處理水的受納水體;
(5) 考慮防洪。設在地質條件較好的地方;
(6) 選擇有適當坡度的地區,以滿足污水處理構築物高程布置的需要,減少土方工程量。
(7) 應考慮遠期發展的可能性,有擴建的餘地。
廠址選擇原則
恰當地選擇污水處理廠的位置對於城市規劃的總體布局、城市環境保護要求、污水污泥的利用和出路、污水管網系統的布局、污水處理廠的投資和運行管理等都有重要影響。
污水處理廠廠址的選擇應符合以下原則:
① 根據控制性詳細規劃的要求,同時結合實際發展情況進行廠區規劃,解決好污水處理與企業建設協調的問題。
②結合污水管道系統布置及出水口位置,污水處理廠的位置選擇應與污水管道系統布局統一考慮。從污水自流排放出發,廠址宜選在城市低處,沿途盡量不設或少設提升泵站;此外,廠址宜結合出水口位置考慮,污水處理廠設在接納污水的水體附近,便於處理後的出水就近排入水體,減少排放渠道的長度。
③ 污水處理廠宜設在水體附近以便於排水,但又要考慮到不受洪水的威脅;
④ 必須有滿足污水處理工藝所需的土地保證;
⑤ 廠址的選擇需考慮交通運輸及水電供應等條件;
⑥ 為保證環境衛生的要求,廠址應與規劃居住區或公共建築群等保持一定的衛生防護距離。
⑦廠址應該位於整個服務區主導風向的下風向。
法律規定依據:
第十七條新建、改建、擴建直接或者間接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和其他水上設施,應當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建設單位在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擴建排污口的,應當取得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同意;涉及通航、漁業水域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在審批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時,應當徵求交通、漁業主管部門的意見。
第二十條國家實行排污許可制度。直接或者間接向水體排放工業廢水和醫療污水以及其他按照規定應當取得排污許可證方可排放的廢水、污水的企業事業單位,應當取得排污許可證;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運營單位,也應當取得排污許可證。排污許可的具體辦法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規定。禁止企業事業單位無排污許可證或者違反排污許可證的規定向水體排放前款規定的廢水、污水。
6. 給水處理工程設計
你不是做給排水的吧。你可以查閱《給排水設計手冊-第三冊-給水工程》
7. 求 《給水廠處理設施設計計算》書
是崔玉川,員建,陳宏平編寫的那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