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污水處理調試的方案怎麼寫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污水處理站工藝調試方案 污水處理站工藝調試的目的在於及時修理和改正工程缺陷和錯誤,確保處理站達到設計功能。在調試污水處理工藝過程中,離不開機電設備、自控儀表、化驗分析等相關專業的配合,因此調試實際是設備、自控、工藝實現聯動的過程。 工藝調試是污水站投產前的一項重要工作,其重要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發現並解決設備、設施、控制、工藝等方面出現的問題,使污水站投入正常運行;二是實現工藝設計目標,即出水各項指標達到設計要求;三是確定符合實際進水水量和水質的各項控制參數,在出水水質達到設計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的降低運行成本。 一、調試內容及目的 調試的主要內容有: 第一, 單機試運,包括各種設備安裝後的單機運轉和各處理單元構築物的試水,以便檢查水工構築物的水位和高程是否滿足設計要求; 第二,對整個工藝系統進行設計水量的清水聯動,打通工藝流程,考察設備在清水流動下的運行情況,檢驗部分自控儀表和連接各個工藝的管道,閥門是否滿足設計要求; 第三,帶負荷試車,檢驗各處理單元的處理效果,解決影響連續運行的各種問題,為下一步工作(活性污泥培養,主要是積累處理所需微生物的量)打好基礎,如若已有污泥,則主要工作為污泥的馴化; 第四,活性污泥馴化,其目的是選擇適應實際水質情況的微生物,淘汰無用的微生物,這是保證工藝有良好出水指標的關鍵; 第五,確定符合實際進水水質水量的工藝控制參數,在確保出水水質達標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能耗,並編制工藝控制規程,以指導今後的運行(規程已編好)。 二、調試方法 (一)准備工作 1.人員准備: a.工藝、化驗、設備、自控、儀表等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各一人。 b.接受過培訓的各崗位人員到位,人數視崗位設置和可以進行輪班而定。 c.儀器設備: 1600倍顯微鏡 1台; DO、 pH、溫度快速測定儀 1台; 采樣器 1個; 100ml量筒 2個; 玻璃棒 2支; 500ml燒杯 2個 試管刷 1個; 移液管10ml、2ml 各1個 ; 吸球 1個; pH廣泛試紙 2包; 定時鍾: 1個; 彈簧秤 1個 (如現場監測COD Mn 需另加: 250ml錐形瓶 3個; 50ml酸式滴定管 2個; 1000ml棕色容量瓶 3個; 1+3硫酸 200ml; 沸水浴裝置 1套 ; 0.01mol/L KMnO 4 標液1000ml; 0.01mol/L Na 2 C 2 O 4 標液1000ml;) (如有物化處理單元,僅需增加相應混、絮凝劑即可。) d . 化驗人員配備: 2人。 1人晚上操作,1人化驗兼白天操作。 3 、 處理單元試壓、試漏;管道系統通水、通氣。 4 、 測定原水水質(COD Cr 、BOD 5 、N、P、pH、SS、水溫)水量,制定調試方案。 5.其他准備工作: a.收集工藝設計圖及設計說明、自控、儀表和設備說明書等相關資料。 b.檢查化驗室儀器、器皿、葯品等是否齊全,以便開展水質分析。 c.檢查各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尺寸、標高是否與設計相符,管道及構築物中有無堵塞物。 d.檢查總供電及各設備供電是否正常。 e.檢查設備能否正常開機,各種閘閥能否正常開啟和關閉。 f.檢查儀表及控制系統是否正常。 g.檢查維修、維護工具是否齊全,常用易損件有無准備。 h.購置絮凝劑。 (二)帶負荷試車(單機試清水,和系統的清水聯動詳細步驟同下) 開啟水處理設施、管道中所有閥門和閘閥,啟動進水泵送水,根據各構築物進水情況,沿工藝流程適時啟動其他設備。在此過程中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第一、檢查進線總電流是否符合要求,變配電設備工作是否正常,各種設備工作情況是否正常以及能否滿足設計要求,儀器儀表工作是否正常,自控系統能否滿足設計要求。 第二、用容積法校核進出水、迴流以及剩餘污泥流量計計量是否准確,校核各種儀表,檢測進水水質,測量流速,測量並記錄設備的電壓、電流、功率和轉速。 第三、及時解決試車過程中發現的問題。 第四、編制設備操作規程(已編好)。 (三)活性污泥培養(或者購買現有污水廠的污泥) (四)活性污泥馴化 SBR 工藝調試(同 ICEASE 的污泥馴化) 1 、 SBR 工藝簡介 該工藝是通過程序化控制充水、反應、沉澱、排水排泥和閑置5個階段(ICEASE無閑置階段),實現對廢水的生化處理。SBR反應器可分為限制曝氣、非限制曝氣和半限制曝氣3種。限制曝氣是污水進入曝氣池只作混和而不作曝氣;非限制曝氣是邊進水邊曝氣;半限制曝氣是污水進入的中期開始曝氣,在反應階段,可以始終曝氣,為了生物脫氮,也可以曝氣後攪拌,或者曝氣、攪拌交替進行;其剩餘污泥可以在閑置階段排放,也可在進水階段或反應階段後期排放。 2 、調試方案的制定 SBR反應器運行方式應根據廢水的性質確定,易降解的有機廢水宜採用限制曝氣進水方式,難降解的有機廢水宜採用非限制進水方式。其周期各工序的時間控制與最終處理指標要求有關。如:若處理中僅考慮COD Cr 和BOD 5 的處理效果,曝氣時間可適當減少,以達到節能的目的;若考慮N、P的去除,曝氣時間至少需4小時;以處理工業廢水及有毒有害廢水為目標的運行方式建議採用短時間的攪拌加上長時間的曝氣。 不同的污水處理工程其調試方案及操作步驟各不相同,以濟源皮毛廠生產廢水治理工程為例說明如下: 1 、接種:(已有菌種) 根據反應器有效容積及污泥濃度(一般3—4g/l)計算所需接種污泥總量。SBR池有效池容為:7×4×4=112m 3 。以每池容按100m 3 ,接種污泥含水率為97%計,需外拉污泥量為20--26 m 3 ,每池接種10--13 m 3 。 具體情況為將外拉污泥量平均放入 ICEASE 反應池中。 2 、馴化、啟動: a 、 配料: 在調節池(有效池容為:12.0×4.0×3.5m=168m 3 按施工時准確尺寸)中進行。因原污水中含一定量的有毒有害物質,按原污水∶稀釋水=1∶4的比例進行配製料液,即原污水33.6 m 3 ,加入稀釋水134.4m 3 。根據該污水水質情況,配好的料液其營養可能不夠,需加入一定量的營養源(糞便水)(一般要求配製好的料液其COD Cr =1500—2000mg/l,pH=6—9 , SS≤200mg/l 溫度:10--35℃),打開調節池空氣閥,使調節池曝氣攪拌均勻。 b 、進料運行 :料配好攪拌半小時後即可直接往SBR反應器中進料,每個SBR池進料150m 3 進料1小時後開始連續曝氣約3—4天(注意觀察污泥性狀,以接種污泥恢復活性為准)。 c 、排水: 當污泥恢復活性,停止曝氣,,靜沉1.0---1.5小時。放出上清液,約50---60m 3 。 d 、 重復上述a、b、c步驟。換料間隙為1天1次。 e 、 當污泥活性明顯增強,沉降性能良好,污泥中含有大量的菌膠團和纖毛類原生動物,如種蟲、等枝蟲、蓋纖蟲等,SV=10---30%時,表明污泥已經成熟,強制馴化期基本結束。 f 、注意事項: 在曝氣過程中,每天至少測2次溶解氧、pH、污泥沉降比;記錄測量數據。一般正常指標為:DO=1—2mg/l pH=6---9 SV=10---30% 。 污泥沉降比( SV )是指將混勻的曝氣池活性污泥混合液迅速倒進 1000ml 量筒中至滿刻度,靜置沉澱 30 分鍾後,則沉澱污泥與所取混合液之體積比為污泥沉降比( % ),又稱污泥沉降體積( SV30 )以 mL/L 表示。 因為污泥沉降 30 分鍾後,一般可達到或接近最大密度,所以普遍以此時間作為該指標測定的標准時間。也可以 15 分鍾為准( SV15 )。 g 、 此強制馴化階段大約需時5—7天。 3 、調試運行: 當污泥恢復活性、強制馴化完成以後即可進入馴化試運行階段。此階段不但要培養出適當的菌種,還要確定活性污泥系統的最佳運行條件。 第一階段: A 、配料 :在調節池(按施工時准確尺寸)中進行。按原污水∶稀釋水=1∶3的比例進行配製料液,即原污水42 m 3 ,加入稀釋水126 m 3 。根據情況可適當加入一定量的營養源(糞便水)。打開調節池空氣閥,使調節池曝氣攪拌均勻。監測該水質指標(COD Cr 、pH、水溫、SS)。 B 、 強制馴化完成後,停止曝氣,靜沉記錄,根據固液分離情況決定靜沉時間(一般為0.5---1.0小時),記錄靜沉時間。 C 、 排出上清液約40---50m 3 。取上清液100ml放入錐形瓶中,以備監測COD值所用。 D 、進料運行: 將配好的料液以10m 3 /h的流量加入SBR反應器,進料量為80m 3 /池,兩個池子交替運行。先按22個小時為一周期進行運行。進料1小時後開始曝氣,連續曝氣4小時,停曝氣0.5小時;再連續曝氣4小時,停曝氣1.0小時;再曝氣3小時,停曝氣0.5小時;再曝氣3小時,停曝氣1.0小時;再曝氣2小時,靜沉0.5—1.0小時,開始排水約80m 3 ,記錄排水時間(約0.5小時),閑置0.5---1.0小時(ICEASE無需閑置)。曝氣過程中要及時監測DO和SV%;停曝後,重新曝氣前要監測DO,並作紀錄。一般指標為:DO=1—2mg/l pH=6---9 SV=10---30% 水溫:10--35℃。 E 、 按以上A、B、C、D四步驟重復操作3---4天。注意觀察污泥性狀及生長情況,有條件時用顯微鏡觀察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生長狀況,並及時監測排水水質指標(DO、COD Cr 、pH、SS),做好記錄。 第二階段: 可根據第一階段調試情況調整運行周期如下,也可按上階段周期運行,這主要根據處理後水質情況及污泥性能而定。 A 、配料 :在調節池(按施工時准確尺寸)中進行。按原污水∶稀釋水=1∶2的比例進行配製料液,即原污水56 m 3 ,加入稀釋水112 m 3 。根據情況可適當加入一定量的營養源(糞便水),也可不加。打開調節池空氣閥,使調節池曝氣攪拌均勻。監測該水質指標(COD Cr 、PH、水溫、SS)。 B 、進料運行: 將配好的料液以10m 3 /h的流量加入SBR反應器,進料量為80m 3 /池,兩個池子交替運行。按12個小時為一周期進行運行。進料1小時後開始曝氣,連續曝氣3小時,停曝氣0.5小時;再曝氣3小時,停曝氣0.5小時;再曝氣2小時,靜沉0.5—1.0小時,開始排水約80m 3 ,記錄排水時間(約0.5小時),閑置0.5---1.0小時(ICEASE無需閑置)。曝氣過程中要及時監測DO和SV%;停曝後,重新曝氣前要監測DO,並作紀錄。一般指標為: DO=1—2mg/l pH=6---9 SV=10---30% 水溫:10--35℃。 C 、 按以上A、B步驟重復操作3---4天。注意觀察污泥性狀,有條件時用顯微鏡觀察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生長狀況,並及時監測排水水質指標(DO、COD Cr 、PH、SS),做好記錄。 第三階段: A 、配料: 在調節池(按施工時准確尺寸)中進行。按原污水∶稀釋水=1∶1的比例進行配製料液,即原污水84 m 3 ,加入稀釋水84 m 3 。打開調節池空氣閥,使調節池曝氣攪拌均勻。監測該水質指標(COD Cr 、pH、水溫、SS)。 B 、進料運行: 將配好的料液以10m 3 /h的流量加入SBR反應器,進料量為80m 3 /池,兩個池子交替運行。按12個小時為一周期進行運行,進料1小時後開始曝氣,連續曝氣3小時,停曝氣0.5小時;再曝氣3小時,停曝氣0.5小時;再曝氣2小時,靜沉0.5—1.0小時,開始排水約80m 3 ,記錄排水時間(約0.5小時),閑置0.5---1.0小時(ICEASE無需閑置)。曝氣過程中要及時監測DO和SV%;停曝後,重新曝氣前要監測DO,並作紀錄。一般指標為:DO=1—2mg/l PH=6---9 SV=10---30% 水溫:10--35℃。 C 、 按以上A、B步驟重復操作3---4天。注意觀察污泥性狀,有條件時用顯微鏡觀察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生長狀況,並及時監測排水水質指標(DO、COD Cr 、pH、SS),做好記錄。 第四階段: A 、配料: 在調節池中進行。直接進入原生產污水,根據情況可適當加入一定量的營養源(糞便水),也可不加。打開調節池空氣閥,使調節池曝氣攪拌均勻。監測該水質指標(COD Cr 、pH、水溫、SS)。 B 、進料運行: 將配好的料液以10m 3 /h的流量加入SBR反應器,進料量為80m 3 /池,先按12個小時為一周期進行運行,進料1小時後開始曝氣,連續曝氣3小時,停曝氣0.5小時;再曝氣3小時,停曝氣0.5小時;再曝氣2小時,靜沉0.5—1.0小時,開始排水約80m 3 ,記錄排水時間(約0.5小時),閑置0.5---1.0小時(ICEASE無需閑置)。曝氣過程中要及時監測DO和SV%;停曝後,重新曝氣前要監測DO,並作紀錄。一般指標為:DO=1—2mg/l pH=6---9 SV=10---30% 水溫:10--35℃。 C 、 按以上A、B步驟重復操作三天。注意觀察污泥性狀,有條件時用顯微鏡觀察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生長狀況,並及時監測排水水質指標(DO、COD Cr 、pH、SS),做好記錄。 第五階段: 根據以上四階段調試情況記錄,尋找最佳菌群的生存條件,選擇最佳運行周期,最佳的運行方式,完成調試。 A 、配料: 在調節池中進行。直接進入生產水,打開調節池空氣閥,使調節池曝氣攪拌均勻。監測該水質指標(COD Cr 、PH、水溫、SS)。 B 、進料運行: 按選擇好的最佳運行周期及運行模式運行。控制曝氣及停滯時間,曝氣過程中要及時監測DO和SV%;停曝後,重新曝氣前要監測DO,並作紀錄。一般指標為:DO=1—2mg/l pH=6---9 SV=10---30% 水溫:10--35℃。 C 、 按以上A、B步驟重復操作3---4天。注意觀察污泥性狀,有條件時用顯微鏡觀察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生長狀況,並及時監測排水水質指標(DO、COD Cr 、pH、SS),做好記錄。若出水COD Cr 在300mg/l左右,污泥處於穩定增長狀態,SV=30%左右,即可認為調試結束。進入正式全負荷運行階段。 4 、注意事項: a 、 為了順利完成調試工作,一定要保證此階段SBR反應器運行條件的穩定,避免進水濃度、懸浮物、酸鹼度的較大波動,而給SBR反應器造成較大的沖擊負荷,導致污泥惡化。 b 、 運行過程中,每運行周期一定要至少測量一次DO、pH、SV水質指標。改變污染物濃度前、後一定要監測反應器中及要進入反應器的水質的全套指標,重點COD Cr 、SS、PH ,保證反應器中污泥負荷的合理性。 c 、 每次改變污水加入量的初期一定要注意觀察污泥性狀,及記錄其適應時間,為下次污水加入量的改變提供參考依據。 d 、 當污泥SV%≥30時,要少量排泥,每次排泥水量大約為10---15m 3 。 馴化的目的是選擇適應實際水質情況的微生物,淘汰無用的微生物,對於有脫氮除磷功能的處理工藝,通過馴化使硝化菌、反硝化菌、聚磷菌成為優勢菌群。具體做法是首先保持工藝的正常運轉,然後,嚴格控制工藝控制參數,DO在厭氧池控制在0.1mg/l以下,在缺氧池控制在0.5mg/l以下,在好氧池控制在2-3mg/l,好氧池曝氣時間不小於5小時,外迴流比50%~100%,內迴流比200%~300%,並且,每天排除日產泥量30%~50%的剩餘污泥。在此過程中,每天測試進出水水質指標,直到出水各指標達到設計要求。 (五)工藝控制參數的確定 設計中的工藝控制參數是在預測的水量、水質條件下確定的,而實際投入運行時的污水站其水量水質往往與設計有較大的差異,因此,必須根據實際水量水質情況來來確定合適的工藝控制參數,以保證運行的正常進行和使出水水質達標的的同時盡可能降低能耗。 1.工藝參數內容: 需確定的重要工藝參數有進水泵房的控制水位、生物池溶解氧DO及氧化還原電位ORP、污泥迴流比R、污泥濃度MLVSS,污泥沉降比SV%、污泥指數SVI、污泥齡SRT、剩餘污泥排放周期及日排放量、二沉池泥面高度等,其中影響能耗大小的主要因素是進水水位的高低和污泥濃度MLVSS的大小,影響脫氮除磷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溶解氧DO和污泥齡SRT。 a. 污泥迴流比:曝氣池中迴流污泥的流量與進水流量的比值。 b. 污泥濃度:單位體積污泥含有的干固體重量,或干固體占污泥重量的百分比。 c. 用重量法測定,以 g / L 或 mg / L 表示。該指標也稱為懸浮物濃度( MLSS )。 d. 污泥指數 SVI :( 1 )污泥體積指數( SVI ) 曝氣池出口處的混合液在靜置 30min 後,每克是懸浮固體所佔的體積( mL )稱為污泥體積指數( SVI ),其值按下式計算: 例如:某曝氣池污泥沉降比 SV=30% ,混合液懸浮固體濃度為 X=3000mg/l ,則 SVI=30x10000/3000=100 e. 污泥齡 : 就是曝氣池中工作著的活性污泥總量與每日排放的剩餘污泥數量的比 θc 。單位:日。(一般 3 到 10d ) 2.確定方法: 進水泵房水位在保證進水系統不溢流的前提下盡可能控制在高水位運行。生物池DO及ORP根據厭氧池放磷情況、缺氧池反硝化情況、好氧池吸磷和硝化情況來確定,一般情況下厭氧池的DO小於0.1mg/l,缺氧池的DO小於0.5mg/l,好氧池的DO控制在2~3mg/l之間,厭氧池ORP(氧化還原電位,PH計中的MV檔測的是氧化還原電位)小於-250mv,缺氧池ORP在-100mv左右,好氧池ORP大於40mv。迴流比R的大小應根據污泥在二沉池的停留時間和磷的釋放來確定,一般情況下80%左右較合適。污泥濃度MLVSS通過污泥負荷來確定,脫氮除磷工藝的污泥負荷一般在0.12kgBOD5/(kgMLVSS*d)左右較合適。污泥齡SRT要考慮設計水質的要求,對脫氮除磷工藝而言,其一般控制在8天左右。 (六)工藝控制規程: 工藝控制規程主要是用來指導生產運行的,是工藝運行的主要依據,其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面的內容:第一,各構築物的基本情況;第二,各構築物運行控制參數;第三,設施設備運行方式;第四,工藝調整方法;第五,處理設施維護維修方式。工藝控制規程應在工藝參數確定後編制。 (七)調試中的其他工作: 污水廠要正確運行,還應有一套完善的制度,其主要包括管理制度、崗位職責、操作規程、運行記錄、設備設施檔案等,在調試過程中可分步完成上述工作。 三、應注意的問題 1.通過前對所有設施、管道及水下設備進行檢查,徹底清理所有雜物,以避免通水後管道、設備堵塞和維修水下設備影響調試的順利進行。通水後進行水下設施設備的維護困難相當大,主要是因為維修需將水池放空,而水池的容積小則幾千個立方,大則上萬立方,放空一次相當費時費工,特別是有活性污泥後,水往哪放本身就是個問題,放出去會發生污染事故,放到別的池子往往又裝不下。因此,在通水前一定要認真檢查、清理。 2.對進水水質嚴格進行監控,尤其是pH,超過要求時應立即採取相應措施,否則會使培菌工作前功盡棄。 3.培菌初期,曝氣池會出現大量的白色泡沫,嚴重時會堆積兩三米高,污染走道和現場儀器儀表,這一問題是培菌初期的必然現象,只要控制好溶解氧和採取適當的消泡措施就可以解決。(無培菌階段無需擔心) 4.自來水水量和壓力大小往往容易被大家忽視,在調試過程中,化驗室和污泥脫水的一些儀器、設備對水量和水壓有嚴格的要求,若達不到要求,這些儀器、設備將無法使用。污水廠一般遠離城市,處於自來水的管網末梢,水量水壓通常很小,因此,應設置一定的裝置以提高水量水壓。 四、建議: 工藝調試是關繫到污水處理站能否正常運行及效益能否充分發揮的重要工作,它有技術性強、難度高等特點,需要具備污水處理知識和長期運行經驗的專業人員或專業機構來實施,因此,建議有關部門將工藝調試列入項目,並安排足夠的資金,以保證調試工作的有效開展。 安排表 ( PS :具體操作必須詳細閱讀方案) 強制馴化 5-7 天 原污水與稀釋水比例為1 :4 進料1h 後連續曝氣3-4 天 試運行第一階段 3-4 天 原污水與稀釋水比例為1 :3 進料1h 後 曝氣4h 停曝0.5h 曝氣4h 停曝1h 曝氣3h 停曝0.5h 曝氣3h 停曝1h 曝氣2h 停曝0.5-1h (排水) 第二階段 3-4 天 原污水與稀釋水比例為1 :2 進料1h 後 曝氣3h 停曝0.5h 曝氣3h 停曝0.5h 曝氣2h 停曝0.5-1h (排水) 第三階段 3-4 天 原污水與稀釋水比例為1 :1 同第二階段 第四階段 3 天 進水全為原污水 同第二階段 第五階段 3-4 天 調試完成,獲得最佳運行參數 (按控製程序進行)
滿意請採納
2. 污水處理廠調試方案怎麼做
調試即試運行,包括單機試運和聯動試車兩個環節。調試實際上是設備、自控、工藝實版現聯權動的過程。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單機運行:包括各種設備安裝後的單機運轉和各處理單元構築物的試水。在為進水和已進水兩種情況下對污水處理設備進行試運行,同時檢查水工構築物的水位等是否滿足設計要求。
(2)對整個工藝系統進行設計水量的清水聯動試運行,打通工藝流程。考察設備在清水流動下的運行情況,檢查部分自控儀表和連接各工藝單元的管道、閥門等是否滿足設計要求。
(3)對各級處理的各個處理單元分別進入要處理的廢水,檢驗各處理單元的處理效果或進行正式運行前的准備工作(如培養馴化活性污泥等)。
(4)全工藝流程廢水聯動試運行,直至出水水質達標。同時,進一步檢驗設備運轉的穩定性,同時實現自控系統的聯動。
根據以上大的方面,逐步細分到各個處理構築物(如沉澱池調試時的主要內容:刮泥板的運行,檢漏,進出水的主要指標與設計值是否相符等),最終制定出調試方案。
3. 城市污水處理廠的系統調試與設計
城市污水處理廠的系統調試與設計是非常重要的,設計的每個細節都會影響最後的使用,每個環節的處理都很關鍵。中達咨詢就城市污水處理廠的系統調試與設計和大家說明一下。
目前我國已經建設了大量的城鎮污水處理廠,其中較多城鎮污水處理廠採用A2/O工藝,通過對豹澥污水處理廠的設計、施工以及調試全過程參與,提出合理化建議和改進措施,為設計、施工監管、調試提供一些經驗,也為城鎮污水處理廠的良好運營創造條件。對設計、施工、調試及運營提供四位一體的思路具有較重要的參考價值和啟示意義。
1 工程概況
豹澥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建設規模為7×104m3/d,遠期規模為22×104m3/d。污水處理廠廠址位於光谷七路與高新三路交匯處東北側,總控制用地面積為18ha(270畝),其中一期工程用地5.9公頃(88.5畝)。污水處理廠出水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GB18918-2002)一級A標准,並經專用尾水出江管道排往長江。
2 設計進出水水質及工藝流程
2.1設計進出水水質
該污水處理廠服務區域的規劃定位為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主要入駐企業以光電子信息產業、生物工程與新醫葯為主。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級A標准。
2.2工藝流程
該污水處理廠採用設置選擇段的多點進水A2/O-微絮凝過濾工藝,工藝流程如圖所示
進水
3 各環節的銜接
3.1前處理部分
粗格柵及細格柵在來水渣量較小時,根據格柵前後的液位差啟停周期較長,但在格柵前面聚集有較多浮渣,因此在單機調試時,調整為根據時間間隔自動運行,時間間隔根據渣量情況進行調整。同時取消格柵前後的超聲波液位差計,可減少維護量和降低投資。
在初期污水量較小時,按照等水量配備提升泵。即使僅啟動一台提升泵,且將頻率調到低限,提升泵也僅能運行10分鍾左右就會降到低液位,造成頻繁啟停水泵,運行管理非常麻煩。對於初期水量較小的污水處理廠,設計盡量考慮大小泵進行匹配,必要時同時考慮進行變頻調節。從調試時發現,水量較小時,在集水井內非常易於沉積泥砂,且污水處理廠的集水井的泥砂非常難以清理。設計時應考慮在提升泵出口設置沖洗旁路和引用曝氣沉砂池風機的風管到集水井,對集水井定期進行沖洗,將泥砂提升到沉砂池進行處理。同時沉砂池至少為兩系列,在事故時,也易於在不停機的條件下進行檢修清砂。
根據《城鎮給水排水技術規范》要求,進水應進行水質監測。水質監測的自動取樣儀的取樣口設於細格柵之前,隨著運行時間的延長,取樣管的吸口經常會被大的雜質堵塞,影響自動取樣儀正常運行。經細格柵攔截後的污水中大顆渣大大減少,因此,在設計時,應考慮將自動取樣儀取樣點設於細格柵之後。
在調試曝氣沉砂池設備時,主要檢查除砂機的運行平穩性。在設備沿軌道運行過程中,會出現軌道跳培卜躍的現象,經過分析認為,每條軌道一般由幾段組成,兩條軌道的幾段不易平行,造成除砂機行進時跑偏,軌道輪在自行調整情況下,出現抖動現象。在《城市污水處理廠工程質量驗收規范》對兩軌中心距、兩軌頂面高差、軌道接頭錯位進行了安裝誤差要求,但對每一根軌道配鎮穗的直線特性沒有規定,因此應在設計的安裝圖中增加相關部分的安裝誤差要求。在發現該現象後,可以通過調整每條軌道的直線特性而得以解決。如果設計採用將軌道與埋件直接連接的方式,則無法進行下一步的處理;因此建議設計應要求設備軌道採用壓板的連接方式,方便設備調試進行調整。
在調試過程中,粗、細格柵的柵渣都非常易於掉落到輸送設備之外,通過現場調整,發現格柵落渣區域大於輸送設備的寬度,無論如何調整,都不能保證將柵渣完全收集。增加一條柔性收集板,將格柵出渣口下沿與輸送設備銜接。但設備一般並不配帶該柔性收集板,因此建議設計時就要充分考慮。
在安裝和調試閘門及堰門類設備時,施工及調試人員易產生閘門、堰門不用檢查、調試的想法,經常忽略閘門及堰門的安裝和調試。造成閘門軌道旅運安裝的精度不能滿足要求,甚至左右兩條軌道偏差巨大,隨著閘門的提升,閘板甚至跳出軌道;或者在閘板啟閉過程中,閘板隨著軌道逐步傾斜,造成閘板卡在軌道內,增加開啟難度。閘門軌道槽在閘門安裝完畢後,導軌旁的密封不到位,漏水嚴重,影響閘門使用功能。而設計要求採用二次灌漿方式密封,因預留導軌兩側的空間偏小,無法良好處理。建議設計應在導軌兩側留足100~150mm的空間進行二次灌漿。
3.2生化處理部分
該工程採用多點配水改良A2/O生化處理工藝。生化池選擇區、厭氧段、缺氧段採用立式渦流攪拌機進行攪拌,好氧區採用無終端循環流池型,內設管式微孔曝氣器進行曝氣。分別在選擇區、厭氧段、缺氧段設置不銹鋼堰門,通過調節各區域堰門開度調整各處理單元進水量。
該工程的調節堰門長度有3.5m、2.5m、1.5m三種規格,材質均為SS304,採用手動啟閉機啟閉。安裝過程中,發現堰長3.5m的堰門,與池壁不能很好吻合。調查分析發現,與調節堰接觸的3.5m長的牆面存在不平整現象;預埋埋件時,該組埋件表面平整度未控制;同時供貨設備因長度較長,在生產及運輸過程中易產生邊形。以上幾方面原因造成安裝完成後,進行清水聯調時,幾台堰門根本無法形成有效的密封,進水量較小的情況下,進水都從堰門旁滲入生化池內。通過調整堰門的橡膠密封高度,重新對門框與埋件之間的空隙進行二次灌漿。處理後,堰門的滲漏大大減小,但仍不能滿足最大正向工作水頭時泄漏量≤1.25L/min·m,對運行控製造成影響。工藝設計對結構專業應有相關平整度、垂直度要求,則能很好的實現專業銜接。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發現,寬度超過2m的堰門不易控制閘門的垂直度,垂直度調整好以後,啟閉幾次垂直度就會改變,造成閘板傾斜,啟閉不順暢。從現場運行情況看,在調整各堰門開度時,一般根據操作人員的經驗進行調整,實際控制誤較大。設計應在堰門板旁用醒目的標識漆標上精度為cm的水位刻度,可為操作人員帶來便利。同時在設計過程中應充分利用堰門500mm的可調高度,將進水堰門的寬度減小,減小利用水位刻度計算出水量誤差。採取該措施後,可降低由於堰門太長造成的設備變形的風險以及減小結構施工誤差對設備安裝的影響。
3.3二沉池
該污水處理廠採用周進周出的輻流式二沉池,在調試過程中極易出現出水不均勻現象,運行過程中出現厭氧污泥漂浮現象。除了在運行過程加強排泥措施外,施工和單機調試過程同樣要對下面進行關注。
(1)輻流式二沉池的圓度要密切關注,控制在規范要求的范圍內,否則太大的誤差,造成吸泥管與池周的間距變化太大,甚至需要切除部分排泥管。
(2)輻流式二沉池全池底面的水平誤差控制在5cm以內,基本能夠通過刮泥機調節到位,但超過該數值,達到10cm時,必然影響排泥管的坡度,造成排你不暢,最終造成運行時,產生厭氧現象。
(3)出水不均勻,主要是由於出水堰安裝精度不滿足要求。在現場調試式,採用先初調水平度,在滿水實驗時,將水位調控到出水水位,進行二次精調,現場調試表明,全池水平度精度可以控制在1mm以內,遠遠高於規范要求。
3.4結論
污水處理工程的成功運行,與設計、施工、調試及運行管理都有關系,只有在各個環節都要進行精細的工作,才能讓最終的運行管理更加方便。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4. 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機電設備調試方案
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機電設備調試方案是非常重要的,方案的制定是為了更好的解決實際問題,每個細節的處理都很關鍵。中達咨詢就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機電設備調試方案和大家介紹一下。
污水處理廠的設備是一個復雜而又完整的工作系統,其主要組成部分是:電氣、機械與自控等多種單體設備。所有設備的質量可以保證污水處理廠健康、穩定的運轉。在污水處理廠的投資中,設備支出占總比重的一半左右。所以,要確保污水處理廠設備的質量。據統計,導致污水處理廠無法穩定工作的主因是設備故障。一般因設備發生故障造成無法運行是佔到所有問題的一半。這就提醒我們對相關設備的安裝調試和試運行有著非常重要的必要。做好相關工作是確保城市污水廠穩定運行的重中之重。
1 污水處理廠相關設備調適的重要性
潛水攪拌器、鼓風機、格柵機、潛水泵、刮吸泥機、污泥濃縮脫水機等是污水處理廠設備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進場安裝之前,必須與相關使用說明書對照,確保采購的設備符合設計要求。同時,在安裝過程中必須嚴格遵照相關施工規范科學安裝。質量符合標準的設備需要首先進行清洗,依照規范將涉及到的工藝管線、傳送裝置以及軌道安裝完畢,使之成為一個完備的系統。之後,必須依照規范做好空載實驗。通過空載實驗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直至設備運行參數達到相應規定。單機空載實驗後,要對設備系統進行聯動調試,可以確保整個系統之間的有機運行,保證各個單機之間的協調作業。這樣才能在技術上滿足設計要求。
以上所有的設備調試都是為了深入檢查各個環節,確保所有設備沒有缺陷和隱患。這樣可以配鎮穗保證設備在實際運行中的穩定性,從而可以為投入實際生產前做好最後調整工作,保證設備在實際運行過程中更加穩定,切實保證設備的運行狀況能夠滿足實際生產的需要。通常設備調試工作有如下幾個過程,第一,做好空載試驗;第二,有效的進行載試驗,該步驟可確保設備運行的穩定;實驗順序為:先單機實驗,隨後是系統地聯動實驗。前期的單機試驗,是為空載試驗和負載試驗做好准備工作。設備在無負荷的情況下進行的相關實驗是空載實驗,該試驗檢查的是相關設備安裝質量,設備運行的穩定性和安全性。確保設備在負荷運行中的操控正常。檢查設備在承受負荷的狀態下的工作狀況屬於負載實驗,設備的穩定性、可靠性。上述設備調試必須符合相關的操作規范,在調試過程中查看設備運行的平穩性,確保聲音均勻無雜音,同時做好摩擦嚴重部分的溫度,水溫以及油溫等技術參數。
2 污水處理廠機電設備調試方案分析
城市污水處理廠所使用的所有設備無論是在質量、規格以及品種上都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符合設計文件的技術要求。主要參考的規范是GB50334-2002《城市污水廠工程質量驗收規范》。下面就如何做好污水處理廠機電設備調試進行闡述:
2.1 空載培卜試車 在格柵除污機進行空載試車過程中,要先檢查格柵條的縱向面與導軌側向面平行。耙齒與柵條的嚙合之間的縫隙不大於0.5mm,確保無卡阻現象,另外,嚙合深度應該大於35mm。檢查安裝合理無誤後,才可以啟動設備進行空旅運載運載實驗。正常狀態為:柵片的工作運轉正常,無卡阻和突跳情況。還要保證在設備運轉時,柵片上的垃圾不會掉落入溝渠內。
水泵機組檢查的重點是安裝的密封性。保證沒有漏水、油的情況發生。引導潛水泵升降的倒桿連接處必須牢固,並做好密封處理,同時他們之間位置要保持平直;螺桿泵的泵體、泵夾套要提前做好液壓實驗。為保證水泵的穩定性,需用地腳螺栓固定。此外如涉及二次澆築有需取保澆築的密實;配製到水泵出水口的法蘭需要保證安裝的平直;必須將水泵使用的動力電纜安裝牢固,並且為了保證安全,電纜與吸入口的距離要大於350mm。
在安裝砂水分離器是必須保證符合相關設計規范,保證設備基礎牢固,標高的准確。並且各個介面處不會有滲水情況。檢查過程中要確保砂水分離器供配電系統配套完善性,安裝科學性,經檢查後才可啟動電源,檢查砂水分離器空載運行中的狀況。
鼓風機的安裝的位置與標高必須保證合理性,要符合設計規范。該設備的進風閥、配管、消聲器等相關設備必須連接機密。保證各個連接部位的緊密程度,確保沒有松動。同時,各個軸承連接與組裝也需要嚴格參照規范執行。以上各部位檢測通過後,可以進行空載實驗。同時試車必須參照設備配套的說明書和文件進行。相關的操作程序是:開啟鼓風機,首先使用點動方式,之後才可正式啟動。鼓風機空載運行時的檢車主要是檢查其運行狀況和相關參數以及消聲器等裝置,查看反正裝置的運行效果。檢查進風閥以及配管的密封性,所有設備運行正常後將鼓風機進行並網做後期實驗。
要做好沉澱池設備的空載試車,首先要依據設計文件檢查沉澱池的相關參數和形狀以及底部的平整程度。之後,認真查看相關設備安裝的准確性和技術參數是否符合相關設計指標。需要注意的是,沉澱池的刮板要與池底保持合理的距離,確保工作當中相互之間不會碰撞、摩擦,從而阻礙刮泥機的正常運行。經檢驗,符合設計標准後,進行燭台開啟刮泥機電源進行試車。在此過程中檢查機器運行的基本情況。其檢查內容主要是:刮泥機與吸泥機設備在運行中的靈敏度;撇渣板與刮泥板在運行過程中正常與否,確保沒有卡位和突跳等現象。還需檢查刮泥機的導輪運行情況。
2.2 污水處理廠機電設備的負載試驗 在場外格柵泵房進行負載試驗過程中,要先對進水渠道與泵前池加註足夠水量。啟動電源後分別檢查格柵除污機、皮帶輸送機、各閘、閥門啟閉的運行狀態以及靈敏度。隨後啟動提升泵電源,對於提升泵、止回閥進行分別檢查。確保設備處於正常工作狀態,保證電磁流量計、電流、電壓和軸溫的正常。
旋流沉砂池的負載試驗。按照標准給沉砂池注水;開啟可調速旋流漿,同時檢查旋流漿的運行情況;開啟抽砂泵與砂水分離器,對啟動抽砂泵與砂水分離器工作情況進行逐一檢查;檢查旋流沉砂池具體參數,保證沒有漏水情況,確認各閘門和閥門啟閉的密封性和靈敏度。
二沉池的負載試驗。在池中注水直至淹沒曝氣,打開供氣閥門。在這個過程中需准確控制通氣量,為了保證穩定性,一般是開啟一台鼓風機,並且格局具體情況調節相關氣量,當曝氣情況正常後,可增加相應的注水量,同時,可繼續增加供氣。按照要求增加註水必須合理,做好檢查工作,確保無滲漏。認真檢查已經開啟的厭氧攪拌器與缺氧攪拌器的工作運行情況。啟動混合液迴流泵與污泥迴流泵,檢查各個設備的運行狀況是否良好,同時檢查各個閥門和閘門的密封性與靈敏度。
濃縮池的負載試驗。在啟刮泥機之前,需按照要求給濃縮池進行注水。要確保刮泥機在濃縮池中保持良好的運行;開啟排泥系統的各種閥門後,逐一檢查套筒閥與各種啟閉機之間密封性,確保閘門、閥門啟閉密封性和靈敏度。加氯接觸器的負載試驗也是實驗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檢查加氯裝置的安裝是否科學,是否符合相關規范。依據相關數據進行注水,開啟開關後,要控制好加氯量。然後認真檢查各個部位的的運行狀況與閥門和閘門的密封性和靈敏度。與此同時,還要做好控制系統和報警系統的檢查工作。
3 結束語
為了有效提高城市污水廠的工作質量,必須對格柵泵房、鼓風機房、格柵間、二沉池、旋流沉砂池及濃縮池等相關配套的機電設備進行安裝調試。保證污水處理廠的正常運行,逐步提高污水處理質量。科學的調試、試運行工作是保證機械設備穩定運行、企業健康發展的技術前提。設備的安裝與運行中還有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這些都是污水處理廠必須面對的。在實際工作過程中,要不斷根據客觀情況,隨時做出科學調整,才能真正滿足生產的需要。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5. 污水處理站SBR池污泥接種培養及馴化調試方案
一、培養、馴化調試方案的制定
SBR反應器運行方式應根據廢水的性質確定,易降解的有機廢水宜採用限制曝氣進水方式,難降解的有機廢水神巧宜採用非限制進水方式。其周期各工序的時間控制與最終處理指標要求有關。如:若處理中僅考慮CODCr和BOD5的處理效果,曝氣時間可適當減少,以達到節能的目的;若考慮N、P的去除,曝氣時間至少需2.5小時;本工藝處蠢早理的氨氮廢水運行方式採用短時間的攪拌加上長時間的曝氣交替運行。不同的污水處理工程其調試方案及操作步驟各不相同。本工藝主要處理氣化等生產、清潔廢水和全廠生活污水等,特製定適合本工藝的調試方案。1、接種:根據反應器有效容積及污泥濃度(一般1—2g/l)計算所需接種污泥總量。SBR池有效池容為:3600m3。2、培養、馴化:a、配料:配料本應該在調節池中進行,但是目前調節池氨氮濃度超標,COD也非常高。因此直接在SBR池中進行營養物質的添加。外加營養物質進行調配,需加入一定量的營養源(甲醇、磷肥)(剛開始時一般要求其CODCr=600—800mg/l,PH=6—9,溫度:15--35℃),碳源由甲醇提供,氮源由調節池提供,磷源由磷酸二氫鉀提供。由於開始培養、馴化時候需要較多低濃度的污水(氨氮小於20mg/l,COD小於200mg/l),才能有進有出,而調節池超標嚴重,因此需要引進其它濃度較低的水進行培養,以保證培養時候及時換水。b、進料運行:料配好後即可直接在SBR反應器中曝氣,每個SBR池需要進低濃度水150m3,然開始連續曝氣約1—3天(注意觀察污泥性狀,以接種污泥恢復活性為准)。c、排水:當污泥恢復活性,停止曝氣,靜沉2.5小時。放出上清液,約150m3。d、重復上述a、b、c步驟。換料間隙為1天1次或2次。e、當污泥活性明顯增強,沉降性能良好,污泥中含有大量的菌膠團和纖毛類原生動物,如種蟲、等枝蟲、蓋纖蟲等,SV=10---30%時,表明污泥已經成熟,培養期基本結束。f、注意事項:在曝氣過程中,每天至少測1次溶解氧、pH、污泥沉降比;記錄測量數據。一般正常指標為:DO=2—4mg/lPH=6---9SV=15---30%。上述過游檔鍵程大致需要20天。g、當污泥SV=20%後,進入馴化階段,大約需時20—30天。在保障來水水質穩定即,NH3-N≤200mg/L,COD≤800mg/L的情況下,採用逐步增加進水水量的方法。每7天增加一級進水量,每一級進水量採用時間控制的方法實施,每一級提高約為現有進水量的25%。在一個月內分四次把SBR池進水時間由目前的每周期進水1小時提高到每周期進水2小時,使污水中的微生物逐步適應進水的水質。具體的操作方法如下:a) 第一周,水量控制在150m3/h,進水時間控制在75min。b) 第二周,水量控制在150m3/h,進水時間控制在90min。c) 第三周,水量控制在150m3/h,進水時間控制在105min。d) 第四周,水量控制在150m3/h,進水時間控制在120min。在現調試階段需要注意的是:a) 嚴格監控2#調節池的COD以及氨氮濃度,保證2#調節池的平均濃度NH3-N=200mg/L,COD=800mg/L左右,如果長時間出現COD以及氨氮濃度大於平均值的情況則減少進水時間。具體進水時間根據水質情況決定。b) 根據2#調節池的TP濃度,適當的增加污泥的營養配比。c) 每天觀察SBR池混合液SV指數。3、調試運行:當污泥恢復活性、培養完成以後即可進入馴化試運行階段。此階段不但要培養出適當的菌種,還要確定活性污泥系統的最佳運行條件。第一階段:A、配料:CODCr控制在200~250mg/L,NH3-N控制在10~25mg/L、TP控制在2mg/L 左右。監測該水質指標(CODCr、NH3-N、PH、水溫、TP)。B、強制馴化完成後,停止曝氣,靜沉。根據固液分離情況決定靜沉時間(一般為1小時)。C、排出上清液約150m3。取上清液100ml放入錐形瓶中,以備監測CODCr、NH3-N、PH、TP 所用。D、進料運行:將調節池水加入SBR反應器,進料量為150m3/池。控制調節池NH3-N=200mg/L,COD=800mg/L左右。先按6個小時為一周期進行運行。進料75分鍾後開始曝氣,連續曝氣3 小時,攪拌1 小時,沉澱1小時,潷水1小時。曝氣過程中要及時監測DO和SV%;一般指標為:DO=2—4mg/lPH=6---9SV=10---30%,水溫:15--35℃。E、按以上A、B、C、D四步驟重復操作7天。注意觀察污泥性狀及生長情況和出水去除率等,有條件時用顯微鏡觀察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生長狀況,並及時監測排水水質指標(DO、CODCr、NH3-N、PH、SS、TP),做好記錄。第二階段:可根據第一階段調試情況調整運行周期,也可按上階段周期運行,這主要根據處理後水質情況及污泥性能而定。當第一階段穩定後,進水量又以前的75分鍾增加到90分鍾。在此階段要注意污泥性狀,看污泥有無增加,出水是否有較高去除率,如果去除率不高,則需要及時調整運行周期或者降低負荷,直至進水90分鍾能獲得較好的處理效果再進行下一步。第三階段:與第二階段操作相同,進水量需要提高到105分鍾。第四階段:與第三階段操作相同,進水量需要提高到120分鍾。二、注意事項:a、為了順利完成調試工作,一定要保證此階段SBR反應器運行條件的穩定,避免進水濃度、懸浮物、酸鹼度、有毒有害物質的較大波動,而給SBR反應器造成較大的沖擊負荷,導致污泥惡化。b、運行過程中,每運行周期一定要至少測量一次DO、PH、SV水質指標。改變污染物濃度前、後一定要監測反應器中及要進入反應器的水質的全套指標,重點CODCr、NH3-N、TP、PH ,保證反應器中污泥負荷的合理性。c、每次改變污水加入量的初期一定要注意觀察污泥性狀,及記錄其適應時間,為下次污水加入量的改變提供參考依據。d、當污泥SV%≥30時,要少量排泥,每次排泥水量大約為15---30m3。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6. 污水處理方案及措施
法律分析:通過對污廢水水質進行分析,進入污水處理廠的污水主要包括懸浮物SS、有機物染物CODCR、無機營養鹽N/P等等。活性污泥法是城市污水處理的最經濟、最有效的方法。污水處理廠廣泛應用傳統的活性污泥法處理工藝,能夠有效地對BOD、COD和SS進行處理。但是這種工藝對污水中的氮和磷的去除,就有技術的局限性。對於氮和磷的去除工藝,主要採用污水脫氮、除磷工藝的污水處理方法。
在污水脫氮除磷工藝處理過程中,通常有生物處理法和物理化學法兩種工藝。物理化學法主要存在消耗葯量大、污泥產生多、污水處理運行費用比較高的缺點。傳統的活性污泥法對污染物的去除主要是通過微生物培養和生物吸附進行分解代謝,達到污水處理的效果。
法律依據:《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 第六條 國家鼓勵採取特許經營、政府購買服務等多種形式,吸引社會資金參與投資、建設和運營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鼓勵、支持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科學技術研究,推廣應用先進適用的技術、工藝、設備和材料,促進污水的再生利用和污泥、雨水的資源化利用,提高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能力。
7. 污水處理工藝調試究竟調什麼,怎樣調,步驟是什麼
根據《水污染控制工程》分類
不溶態污染物的分離技術:
1、重力沉降:沉砂池(平流、豎流、旋流、曝氣)、沉澱池(平流、豎流、輻流、斜流);
2、混凝澄清;
3、浮力浮上法:隔油、氣浮;
4、其他:阻力截留、離心力分離法、磁力分離法
污染物的生物化學轉化技術:
1、活性污泥法:SBR、AO、AAO、氧化溝等
2、生物膜法: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生物接觸氧化池等
3、厭氧生物處理法:厭氧消化、水解酸化池、UASB等
4、自然條件下的生物處理法:穩定塘、生態系統塘、土地處理法
污染物的化學轉化技術:
1、中和法:酸鹼中和
2、化學沉澱法:氫氧化物沉澱、鐵氧體沉澱、其他化學沉澱
3、氧化還原法:葯劑氧化法、葯劑還原法、電化學法
4、化學物理消毒法:臭氧、紫外線、二氧化氯、氯氣、次氯酸鈉
溶解態污染物的物理化學分離技術:
1、吸附法
2、離子交換法
3、膜分離法:擴散滲析、電滲析、反滲透、超濾、納濾、微濾
4、其他分離方法:吹脫和氣提、萃取、蒸發、結晶、冷凍
根據常見污水處理方法分類
物理法:物理或機械的分離過程。過濾,沉澱,離心分離,上浮等
化學法:加入化學物質與污水中有害物質發生化學反應的轉化過程。中和,氧化,還原,分解,混凝,化學沉澱等
物理化學法:物理化學的分離過程。氣提,吹脫,吸附,萃取,離子交換,電解電滲析,反滲透等
生物法:微生物在污水中對有機物進行氧化,分解的新陳代謝過程。活性污泥,生物濾池,生物轉盤,氧化塘,厭氣消化等
根據常用處理廢水的化學方法分類
混凝
向膠狀渾濁液中投加電解質,凝聚水中膠狀物質,使之和水分開
混凝劑有硫酸鋁,明礬,聚合氯化鋁,硫酸亞鐵,三氯化鐵等
含油廢水,染色廢水,煤氣站廢水,洗毛廢水等
中和
酸鹼中和,pH達中性
石灰,石灰石,白雲石等中和酸性廢水,CO2中和鹼性廢水
硫酸廠廢水用石灰中和,印染廢水等
氧化還原
投加氧化(或還原)劑,將廢水中物質氧化(或還原)為無害物質
氧化劑有空氣(O2),漂白粉,氯氣,臭氧等
含酚,氰化物,硫鉻,汞廢水,印染,醫院廢水等
電解
在廢水中插入電極板,通電後,廢水中帶電離子變為中性原子
電源,電極板等
含鉻含氰(電鍍)廢水,毛紡廢水
萃取
將不溶於水的溶劑投入廢水中,使廢水中的溶質溶於此溶劑中,然後利用溶劑與水的相對密度差,將溶劑分離出來
萃取劑:醋酸丁酯,苯,N—503等設備有脈沖篩板塔,離心萃取機等
含酚廢水等
吸附(包含離子交換)
將廢水通過固體吸附劑,使廢水中溶解的有機或無機物吸附在吸附劑上,通過的廢水得到處理
吸附劑有活性炭,煤渣,土壤等
吸附塔,再生裝置
染色,顏料廢水,還可吸附酚,汞,鉻,氰以及除色,臭,味等用於深度處理。
編輯本段
污水處理工藝流程
現代污水處理技術,按處理程度劃分,可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處理。
一級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懸浮狀態的固體污染物質,物理處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級處理的要求。經過一級處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達不到排放標准。一級處理屬於二級處理的預處理。
二級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的有機污染物質(BOD,COD物質),去除率可達90%以上,使有機污染物達到排放標准。
三級處理,進一步處理難降解的有機物、氮和磷等能夠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可溶性無機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澱法,砂率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分析法等。
整個過程為通過粗格刪的原污水經過污水提升泵提升後,經過格刪或者篩率器,之後進入沉砂池,經過砂水分離的污水進入初次沉澱池,以上為一級處理(即物理處理),初沉池的出水進入生物處理設備,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其中活性污泥法的反應器有曝氣池,氧化溝等,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生物接觸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生物處理設備的出水進入二次沉澱池,二沉池的出水經過消毒排放或者進入三級處理,一級處理結束到此為二級處理,三級處理包括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澱法,砂濾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析法。二沉池的污泥一部分迴流至初次沉澱池或者生物處理設備,一部分進入污泥濃縮池,之後進入污泥消化池,經過脫水和乾燥設備後,污泥被最後利用。
8. 城市污水處理廠工藝調試方法初探_城市污水處理廠工藝設計標准
摘 要工藝調試是污水廠投產前的一項重要工作,在出水水質達到設計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的降低運行成本。污水處理廠調試有著重要的作用,針對這個問題進行簡要的探討。 關鍵詞城市污水處理廠;工藝調試;方法
中圖分類號X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9671-(2010)041-0137-01
隨著人口增加、城市擴大和工業生產的發展,人類正面臨著水資源的匿乏。水資源問題嚴重製約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一嚴峻的事實正促使人們要找到城市污水再生回收利用的出路。經過長期的探索和實踐證明,城市污水的回收利用能提高能源利用率,減少污水生產量,既有環境效益,也有經濟效益,是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措施之一。事實上,工藝調試是污水廠投產前的一項重要工作,在出水水質達到設計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的降低運行成本。
1調試內容及目的
調試的主要內容有:①帶負荷試車,解決影響連續運行的各種問題,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礎;②活性污泥培養,主要是積累處理所需微生物的量;③活性污泥馴化,其目的是選擇適應實際水質情況的微生物,淘汰無用的微生物;④確定符合實際進水水質水量的工藝控制參數,在確保出水水質達標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能耗;⑤編制工藝控制規程,以指導今後的運行。
2調試方法
2.1准備工作
收集工藝設計圖及設計說明、自控、儀表和設備說明書等相關資料;檢查化驗室儀器、葯品等是否齊全,以便凳喊虛開展水質分析;檢查各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尺寸、標高是否與設計相符;檢查總供電及各設備供電是否正常;檢查各種閘閥能否正常開啟和關閉;檢查儀表及控制系統是否正常。
2.2帶負荷試車
開啟水處理設施、管道中所有閥門和閘閥,啟動進水泵送水,根據各構築物進水情況,沿工藝流程適時啟動其他設備。
2.3活性污泥培養
活性污泥培養的實質就是在一段時間內,通過一定的手段,使處理系統中產生並積累一定量的微生物,其培養方式主要有連續式和間歇式。
1)連續式培養:是指在連續進水、連續出水的情況下進行的活性污泥培養方式。選擇該種培養方式的條件是要有足夠的進水,即日進水量至少可以滿足一台進水泵24小時的水量,其優點是培養時間短,微生物所需馴化時間短。其具體操作方法是根據水量確定進水泵開機台數和生物池開啟組數,格柵機、沉砂池、二沉池全開,開啟外迴流泵,迴流量控制在大於100%,曝氣區溶解氧大於2mg/L,生物池流速平均不小於0.3m/s,連續運行。每天做好各項水質指標和控制參數的測定。當sv%達到10%以上時,活性污泥培養即告成功,此時的出水BOD5、SS、COD等指標一般可達到設計要求。
2)間歇式培養:是按進水、曝氣、沉澱、撇除上清液等四個階段往復循環的培養方式,是在進水量小不能滿足連續運行的一種培養方式。其特點是微生物積累周期長,馴化時間長,操作工作量大。其具體操作方法是同時開啟進水泵、格柵機、沉砂池,待生物池充滿水後開始曝氣,同時停止進水,當COD、SS明顯小於進水時停止曝氣,沉澱2小時後再進水,同時撇除上清液。在此過程中的水質指標滲斗和控制參數的測定及完成的標志同連續式培養。
2.4活性污泥馴化
活性污泥馴化是為使已培養成熟的糞便污水活性污泥逐步具有處理特定工業廢水的能力的轉化過程。馴化的方法可在進水中逐漸增加特定工業廢水的比例,或提高工業廢水的濃度,使微生物逐漸適應新的生活條件,逐步達到對特定廢水所要求的滿負荷及很高的處理效率為止。馴化過程中,能分解廢水的微生物得到發展,不能適應的微生物被逐漸淘汰。馴化過程中應根據微生物需要加入養料。馴化的目的是選擇適應實際水質情況的微生物,淘汰無棗燃用的微生物,對於有脫氮除磷功能的處理工藝,通過馴化使硝化菌、反硝化菌、聚磷菌成為優勢菌群。
2.5工藝控制參數的確定
設計中的工藝控制參數是在預測的水量、水質條件下確定的,而實際投入運行時的污水廠其水量水質往往與設計有較大的差異。因此,必須根據實際水量水質情況來確定合適的工藝控制參數,以保證工藝的正常進行和使出水水質達標的同時盡可能降低能耗。
2.6工藝控制規程
工藝控制規程主要是用來指導生產運行的,是工藝運行的主要依據,其主要包含幾方面的內容:1)各構築物的基本情況;2)各構築物運行控制參數;3)設施設備運行方式;4)工藝調整方法;5)處理設施維護維修方式。工藝控制規程應在工藝參數確定後編制。
3應注意的問題
1)通過前述對所有設施、管道及水下設備進行檢查,徹底清理所有雜物,以避免通水後管道、設備堵塞和維修水下設備影響調試的順利進行。
2)對進水水質嚴格進行監控,尤其是pH,超過要求時應立即採取相應措施,否則會使培菌工作前功盡棄。
3)培菌初期,曝氣池會出現大量的白色泡沫,嚴重時會堆積兩三米高,污染走道和現場儀器儀表,這一問題是培菌初期的必然現象,只要控制好溶解氧和採取適當的消泡措施就可以解決。
4)自來水水量和壓力大小往往容易被大家忽視,在調試過程中,化驗室和污泥脫水的一些儀器、設備對水量和水壓有嚴格的要求,若達不到要求,這些儀器、設備將無法使用。污水廠一般遠離城市,處於自來水的管網末梢,水量水壓通常很小。因此,應設置一定的裝置以提高水量水壓。
4改進建議
安裝調試過程中發現:
1)粗格柵進水廠區污水入口標高低,當污水提升泵停運時污水有倒灌現象。
2)A2/O池缺氧區與好氧區標高相差0.1m,當污水提升泵停運時,曝氣好氧區水有迴流現象。
3)設備電纜選用進口電纜,價格高且不易采購。
工藝調試是關繫到污水處理廠能否正常運行及效益能否充分發揮的重要工作,它有技術性強、難度高等特點,需要具備污水處理知識和長期運行經驗的專業人員或專業機構來實施。因此,建議有關部門將工藝調試列入項目,並安排足夠的資金,以保證調試工作的有效開展。
參考文獻
[1]張自傑.環境工程手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林宣獅.小區廢水處理工程[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