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般的污水處理排泥量怎麼計算的
1剩餘污泥量計算方法
在活性污泥工藝中,為維持生物系統的穩定,每天需不斷有剩餘污泥排出。它們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是由降解有機物BOD所產生的污泥增殖,二是進水中不可降解及惰性懸浮固體的沉積。因此,剩餘干污泥量可以用式(1)計算:
ΔX=(Y1+Kdθc)Q(BODi-BODo)+fPQ(SSi-SSo)(1)
式中ΔX———系統每日產生的剩餘污泥量,kgMLSS/d;
Y———污泥增殖率,即微生物每代謝1kgBOD所合成的MLVSSkg數;
Kd———污泥自身氧化率,d-1;
θc———污泥齡(生物固體平均停留時間),d;
Y1+Kdθc———污泥凈產率系數,又稱表觀產率(Yobs);
Q———污水流量,m3/d;
BODi,BODo———進、出水中有機物BOD濃度,kgBOD/m3;
fP———不可生物降解和惰性部分佔SSi的百分數;
SSi,SSo———進、出水中懸浮固體SS濃度,kgSS/m3。
德國排水技術協會(ATV)制訂的城市污水設計規范中給出了剩餘污泥量的計算表達式[1]。此式與式(1)本質相同,只是更加細致,考慮了活性污泥代謝過程中的惰性殘余物(約占污泥代謝量的10%左右)及溫度修正。綜合污泥產率系數YBOD(以BOD計,包含不可降解及惰性SS沉積項)寫作:
YBOD=0 6×(1+SSiBODi)-(1-fb)×0 6×0 08×θc×FT1+0 08×θc×FT(2)
FT=1 702(T-15)(3)
式中fb———微生物內源呼吸形成的不可降解部分,取值0 1;
FT———溫度修正系數。
比較(1),(2)兩式,可知在ATV標准中動力學參數Y,Kd分別取值0.6和0.08d-1,進水中不可降解及惰性懸浮固體(fP部分)占總進水SS的60%。由於剩餘污泥中揮發性部分所佔比例與曝氣池中MLVSS與MLSS的比值大體相當,因此剩餘干污泥量也可以表示成下式:
ΔX=YobsQ(BODi-BODo)f(4)
式中f=MLVSSMLSS;其他符號意義同前。
式(4)與式(1)是一致的,均需確定Yobs。
㈡ 年污水排放量怎麼算
年污水排放量具體計算公式:
年污水排放量(噸/年)=年排放量(噸)*排放濃度(mg/L)/1000000
(排放濃度=全年四個季度平均值)
㈢ 污水中污泥產生量有沒有計算公式
產泥量=(0.4~0.6)COD*Q+(0.9~1.0)SS*Q-(0.03~0.05)MLSS*V
㈣ 處理站污泥的產生量怎麼算
第一種根據COD減量,根據COD降解的量加上混凝葯劑,折算成干污泥量。然後根據出泥的含水率放大成污泥量。第二種是初略演算法,比如印染廢水處理的污泥大約是0.3%(含水率在80~85%)。污水處理中產生的污泥數量,依污水水質與處理工藝而異。城市生活污水按每人每天產生的污泥量計算。例如,當沉澱時間為1.5h,含水率為95%,每人每天產生初沉池污泥量為0.4~0.5L/d·人。污泥量也可通過物料平衡來推算,但實際上一般是通過經驗積累實測數據。日處理量10萬噸的污水處理廠每天會產生100噸的濕污泥。污水處理廠在選購污泥處理設備時首先要計算每日產生的污泥量,這里所說的污泥產生量包括污水處理每個工序產生的污泥,以及處理完最終產生的污泥。影響污水處理廠污泥產量的原因有許多方面,其中污水處理工藝,以及水質的影響比較大。投產的污水處理廠,一般一萬噸污水會產生10噸以上的污泥,這些污泥含水率較高,一般在80%以上。而污水處理廠都要求配有相應的污泥處理設備,對污泥減量化、無害化處理後,才可運輸到污水處理廠外。污泥壓干機、污泥壓濾機等經過多個污水處理廠使用,可將含水率90%以上的污泥壓干成含水率40%的泥餅,使污泥體積減小為原來的1/10,很大程度的實現了污泥的減量化,既便於運輸,又解決了佔地面積大、污染范圍大的難題。通過以上數據可粗略估算,如果一座污水處理廠日污水處理量為10萬噸,則會產生100噸的濕污泥。因此也需要處理量不小於100噸/日的污泥處理設備,才能順利運行,不因污泥堆置問題影響正常運營。當最低溫度T=15℃、出水NH3-N=5.0mg/L、DO=2.0mg/L、K0=1.3時,μ=0.28d-1,θ=1/μ=3.6d,安全系數取2.5,則設計污泥齡為9.0d。為保證污泥穩定,確定污泥齡為25d,μ=0.04d-1。
㈤ 污水處理廠 污染物排放量怎麼計算 COD產生濃度為450,產生量為945.排放濃度為60,排量為多少
你這個問題沒有復表制述的太清楚,是哪個污染物的排放量?COD的?還有你也沒有註明單位。 如果是COD的排放量,很簡單,直接把COD的排放濃度乘以排水量就行了(注意單位換算,COD的單位一般是mg/L,排水量一般是T/d)。
假設你的COD排放濃度為60mg/L,排水量為945t/d,那麼COD每天的排放量=60*945/1000=56.7mg/d。
污水廠一般是算消減量,即:(進水濃度—出水濃度)*排水量。
望採納!
㈥ 污水處理廠每日污泥排量計算
通常取情況下按照《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4-2006)中相關規范進行計算。
1、按污泥泥齡計算
Δ X= ·V ·X/θC(6.10.3-1)
2、按污泥產率系數、衰減系數及不可生物降解和惰性懸浮物計算
△X=YQ(So-Se)-KdVXV+fQ(SSo-SSe) (6.10.3-2)
式中:△X——剩餘污泥量(kgSS/d);
V——生物反應池的容積(m3);
X——生物反應池內混合液懸浮固體平均濃度(gMLSS/L);
C θ ——污泥泥齡(d);
Y——污泥產率系數(kgVSS/kgBOD5)20℃時為0.4~0.8;
Q——設計平均日污水量(m3/d);
So——生物反應池進水五日生化需氧量(kg/m3);
Se——生物反應池出水五日生化需氧量(kg/m3);
kd——衰減系數(d-1);
XV——生物反應池內混合液揮發性懸浮固體平均濃度(gMLVSS/L);
f——SS 的污泥轉換率,宜根據試驗資料確定,無試驗資料時可取0.5~0.7
(gMLSS/gSS);
SSo——生物反應池進水懸浮物濃度(kg/m3);
SSe——生物反應池出水懸浮物濃度(kg/m3)。
㈦ 污水處理控制排泥量計算公式跪求!!
排泥不來是個簡單的事,首自先想一下為什麼要排泥,然後給自己解答一定需要排泥嗎。理論上計算一個量值只能是參考,實際狀況條件十分清楚的情況下才能算的准,那就是說事後才能算準,因為你無法預知一些事情。現實中必須還要考慮一個因素---行政。當幫你處置污泥的人是行政指示下的,就不要算什麼泥量,去問領導。
如果排泥是為了生物除磷,就好算了:(干泥)排泥量=除磷需要量/污泥含磷率=20除磷需要量(不計允許的SS排放限值中的含有量)
很大誤差地,沒辦法,折算含水污泥的每一步都有更大誤差,所以不要算,沒用。
㈧ 污水處理廠每日處理污水量怎麼算
就是按水量的1-1.5%折算,精細點的,可以根據SS的去除率折算污泥量+剩餘污泥量。
城鎮生活污水排放量 指城鎮居民每年排放的生活污水。用人均系數法測算。
測算公式為:城鎮生活污水排放量=城鎮生活污水排放系數×市鎮非農業人口×365。
(8)污水處理廠污泥排放量怎麼算擴展閱讀:
污水處理廠有害氣體中毒的防範
在污水管道和處理廠的各種構築物和井內,都有可能存在對人體有害的氣體。這些有害氣體成分復雜、種類繁多,根據危害方式的不同,可將它們分為有毒有害氣體(窒息性氣體)和易燃易爆氣體兩大類。
有毒有害氣體主要通過人的呼吸器官對人體造成傷害比如硫化氫、一正野氧化碳等氣體,這些氣體進入人體內部後會抑制人體細胞的換氧能力,引起肌體組織缺氧而發生窒息性中毒。
易燃易爆氣體是遇到各種明火或溫度升衡猜高到一定程度能引起燃燒甚至爆炸的氣體,比如沼氣、石油氣等,舉攔喊在污泥井、集水井(池)等氣體流通不暢或長時間沒有任何操作的地方,這些氣體容易積聚成害。
㈨ 如何計算污染物COD排放總量
計算污染物COD排放總量,需要根據以下公式進行計算:
COD排放總量 = COD濃度 × 流量 × 時間
其中,COD濃度是指每單位體積(例如 每睜做畢升、每立方米等)水中COD的含量,單胡鋒位通常為mg/L或g/m3;流量是指單位時間內通過一個特定區域的水的體積,例如每秒的流量單位可以是立方米/秒、升/秒等;時間是指計算COD排放量的時間段,例如一天、一周、一個月等。
舉個例子,假設一個工廠每天將COD濃度為100mg/L的污水排放到河流中,每天排放量為1000立方米,那麼COD排放總量為:
COD排放總量 = 100mg/L × 1000m3/天 × 1天
= 100,000 mg/天
= 100g/天
因此,該工廠每天排放的COD總量為100克。需要注意的是,這個計算結果僅為理論值,在實際情況中,需要考慮到不同污水處理設備對COD的凈化效果、流量變動等因素,才能得到更准確的COD排放總量悉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