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安徽宿州市政管網污水處理作業發生事故致3死,導致事故的原因是什麼
經過對部分城市、城鎮污水設施的考察,其未達標的基本原因有三方面。其一,處理工藝落後,不能有效的起到凈化污水的功能。其二,污水處理構築物採用敞開式的池型,不適宜該地區高寒、日溫差大的氣候特點。其三,細節設計存在缺陷,不能滿足工藝要求。
為了治理污染,保護環境,保護人民身體健康,加強民族團結、鞏固邊疆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經濟騰飛,正投入大量的資金修建污水處理及環保設施。並把以前的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以達到污水處理再利用的效果。
混凝沉澱池 + 曝氣生態塘,該工藝的生態塘內散發臭氣,使廠區內的樹木枯萎,由於不能灌溉,農民不允許其向外排放。二期改造的方案仍沿用一期的工藝,其處理結果還會和一期相同,因此各地政府及環保局不願再按該工藝實施,為了解決林木灌溉、城市綠化的水源問題,對原有污水處理廠進行升級改造,新建污水處理廠要採用新技術。
另外,生態塘不宜做污水的直接處理工藝,通常用在二級處理後進行深度處理,提高水質時採用,它也不適宜用於高寒地區。
2. 梧州有哪些污水處理廠,具體在哪裡
梧州市范圍共有13座污水處理廠,已運營及在建的分別是:
第一污水處回理廠(西堤路)、第二答污水處理廠(龍船沖)、第三污水處理廠(龍華)、旺圃工業園污水廠(塘源)、平浪污水處理廠(平浪)、梧州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旺埔)、再生資源工業園污水處理廠(林水),赤水工業園污水廠(赤水)、陶瓷園集中區污水處理廠(藤縣),以及各縣各一座污水處理廠。
3. 睢縣污水廠死了幾個人
9月25日下午3點時分,地處河南省睢縣西南郊的城市污水處理廠在施工過程中發生一起四人死亡的較大安全生產事故,死者為廠長劉玉剛、電工王新東、工人凡林,年輕人張昊。事發地點位於污水處理廠老廠區東南角深達數米的污水處理池內。
知情群眾告訴本網:該廠電工王新東在沒有相關安全措施保護的情況下,一個人下到池內進行電力設施維修,由於池內缺氧,電工很快就發生窒息。隨後該廠廠長劉玉剛、工人凡林及另外一名年輕人張昊依次下去救人,結果都由於缺氧沉入積滿污泥的池內死亡,其中電工王新東和廠長劉玉剛已婚,另外兩名年輕人均未婚。死亡賠償協議已經初步達成,賠償金為80萬元。
當地有關部門隨後組織施救,直到次日凌晨3點多,最後兩名年輕人的屍體才被打撈出來。
一名參與現場救援的知情人告訴本網,廠長劉玉剛和電工王新東都是污水處理廠的老人,應該知道污水處理池的井下操作規程,按說不應該發生這樣的事故,按規定下池作業前不但要對池內空氣進行探測,而且地面人員還應該有完善的應急保障措施,如果按照規程操作,不會發生連續死人的次生事故。
為進一步了解該起事故發生的詳細經過,本網多次聯系該縣主要領導,均沒有得到事故說明情況的答復。
在睢縣政府門口,一位不願具名的人士告訴本網,由於後來幾位下池的死者都是為了救援第一個死者,屬於救人行為,縣里正在准備為他們申報見義勇為獎勵,這樣就壞事變好事了。
4. 污水治理廠屬於什麼性質的單位
污水處理廠屬於市政公用管理系統,也說是說是公家的,屬於事業單位。版
從污染源排出的權污(廢)水,因含污染物總量或濃度較高,達不到排放標准要求或不適應環境容量要求,從而降低水環境質量和功能目標時,必需經過人工強化處理的場所,這個場所就是污水處理廠,又稱污水處理站。
在我國,早期的污水處理廠都屬於事業單位編制,屬於市政部門管轄,其建設、運營等由城管部門負責,環保部門僅負責污水處理廠出水的合格性檢驗。BOT、TOT等國際先進模式引入我國,對於加速我國污水處理廠的建設步伐,改善水環境起到了積極作用,原有的污水處理廠也大多進行了企業改制,有屬於事業單位的,有屬於國營企業的,也有屬於外資、私企的。
5. 伊寧有幾個污水廠
伊寧有兩個污水廠。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顯示,伊寧市有東城區和西城區兩座污水處理廠,城區污水處理廠設計日處理污水為4萬方,現日處理污水3.2萬方,西城區污水處理廠設計日處理污水為2萬方。
6. 污水處理中的碳源是什麼有什麼作用
正常碳源指的污水中有機物,若污水中有機物含量過低,一般投加額外碳源,比如乙酸鈉、工業葡萄糖等。
因為污水處理主要靠微生物的生命活動降解污染物,碳源就是微生物重要的營養物質,如果碳源不足(污水有機物濃度太低),微生物就無法生長繁衍,污水處理效果就差。為了保證微生物的生長繁衍,就需要「投喂」碳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