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高層建築中水回用技術的應用
高層建築中水回用技術可以大大緩解水資源緊張的問題,是解決當前某些缺水城市水資源危機的重要途徑。因此,在現階段加強建築中水回用技術的研究,對提高超高層建築水資源的有效利用率、進而促進中水回用的產業化發展,達到節約用水的目的有著深進意義。
1 工程概況
某工程為超高層建築,主要功能為辦公、商業、餐飲等,總用地面積25,945m2,總建築面積210,964m2,其中地下層為車庫,1~6層為裙房,主要功能為商業餐飲,6層以上分為E、F兩座塔樓,其中E座高119.2m,F座高139.2m。由於該工程位於淡水資源極度缺乏的城市,應該充分重視水資源的利用問題。
2 高層建築中水回用技術
2.1 中水系統設計
本工程的供水水源為城市自來水。中水供應系統向本建築全部衛生間供水。以公共衛生間內的手盆水、公共浴室排水、冷卻塔排水等作為中水原水,經過處理後的中水回用於公共衛生間內大小便器的沖洗以及車庫地面的沖洗補水等地方。本建築內污廢水量約732.6m3/d,按供水量的90%計。其中用於中水原水量約139.7m3/d。因此,實際日排放量為592.9m3/d。冷卻塔排水、綠化和澆灑道路等用水不排入污水系統,此部分耗水量為440m3/d。設計的室內污水和廢水進行分流排除,公共衛生間的一部分廢水作為中水原水循環至中水機房進行回收;對於衛生間的生活污廢水,設計為專用的通氣管排水系統進行排水;首層以下排水單獨排出室外。
中水原水量為139.7m3/d,中水回用系統的平均日用水量為228.8m3/d,兩水量相差部分由雨水補給(詳見雨水利用),可達到回用系統的1.1倍(年收集水量占回用水量百分數)最高日用水量為343.2m3/d。
2.2 中水回用工藝流程
2.2.1 工藝設計依據
本工程將中水處理站設在地下二層,需要處理的水量:中水原水平均日收集水量139.7m3/d,中水設備日處理時間取12h/d,平均時處理水量為11.6m3/h。因此,設計取設備處理規模為12m3/h。中水水質標准:符合《城市雜用水水質標准》(GB/T18920-2002),其中濁度、溶解性總固體、BOD5、氨氮按嚴標准取值。
2.2.2 中水回用工藝流程
建築中水回用可以處理到兩種程度的回用水,一種是處理到可以供人類直接飲用的水,實現水資源的完全循環利用,但是這種工藝投資高且工藝復雜;另一種是處理到不供人類飲用,而是將處理水回用於沖廁、綠地用水、沖洗車庫地面用水等地方,後者應用較為普遍。中水處理有多種不同的工藝,處理時應該綜合考慮中水原水的水量、水質、以及處理水回用部位等因素。在實際應用中,根據原水水質不同,中水處理流程可以分為很多種。
中水首先經過格柵和曝氣調節池進行預處理,去除污水中的雜質並且均勻水質;然後經過毛發收集器,由一級提升泵到達中水一體化設備,再由二級提升泵依次達到石英砂過濾器、活性炭過濾器、中水蓄水池(與雨水共用),最終向本建築的全部衛生間供水。此外,設計的中水處理工藝中還應用了鼓風曝氣機進行曝氣,增加足夠的溶解氧,使氧氣在液體中被充分攪拌和溶解,達到阻止液體中的懸浮物下沉的效果;濾池反沖洗設備用於攔截水中的雜質,去除水中的顆粒物等雜質。
處理後的中水水質應符合《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雜用水標准》GB/T18920或《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觀環境用水水質》GB/T18921的規定。
2.3 雨水利用系統
2.3.1 建築屋面雨水排水量
雨水量按該市暴雨強度公式計算,屋面雨水設計重現期為10年,降雨歷時5分鍾。溢流口和排水管系總排水能力按50年重現期設計。屋面總匯水面積11,000m2,雨水排水量約為600L/S。
其中暴雨強度公式為:雨水量公式為:Q=ΨqF
雨水管道設計重現期P=2年;室外雨水管道設計降雨歷時T=15分鍾;室外綜合徑流系數Ψ=0.65。
由以上公式計算所得雨水量約為597.3L/s。
2.3.2 雨水利用標准及利用方式
(1)雨水利用標准:重現期1年的雨水進行利用,不排入市政管網,超出的雨量排入市政管網。設計年降雨厚度1,255.1mm,平均年降雨次數121.6次。
(2)雨水利用採用回收利用方式。
①收集量和回用量:根據本工程的用地現狀和投資情況,收集降落在屋面及硬化路面(匯水面積約25,900平方米)的雨水,處理後的雨水進入中水清水池,用於車庫沖洗和衛生間沖廁,用水量約89.1m3/d。
②年收集雨水量(紅線內)=10×0.8×1255.1×0.7×2.59=18,204m3
③雨水收集池:根據用水量、1年重現期降雨量(49.1mm)的收集量和用地現狀綜合確定為400m3,初期4mm的降雨不進入雨水蓄水池,經棄流池排出。雨水蓄水池和棄流池位於室外。超過雨水蓄水池設計能力的降雨通過溢流管排至市政雨水管道。
④工藝流程:由設於雨水收集池內的潛水泵進入地下二層的雨水處理機房。雨水利用的工藝流程圖見圖1。
圖1 雨水收集工藝流程圖
由圖1可知,屋面雨水經過棄流池棄流初期雨水後,收集到雨水蓄水池,經砂濾和活性炭過濾器過濾,達到中水水質標准後,進入與中水共用的雨水蓄水池,用於中水系統供水或用於樓內車庫沖洗及衛生間沖廁。雨水處理設備間歇運行,在有雨水時,運行12h,處理能力為7m3/h,處理後的清水全部存在清水池中,清水池容積100m3,與中水共用。
2.4 效益分析
施工完成之後對設備進行了調試,設備可以正常運行,並且出水水質可以達到規范要求的水質標准。建築的中水回用經濟性主要受到當地水價的影響,水價越高,則建築中水回用系統的經濟效益越高,設備的投資回收期越短。該市現行一般商業用水水價為1.8元/噸(不包含污水處理費用),商業用水污水處理費為1.2元/噸,即總的水費價格為3.0元/噸。本工程設計的中水回用系統的全年回用水量為54,180.6噸,則本建築的中水回用系統全年可以節約用水費用為162,541.8元。
3.結論
綜上所述,高層建築中水回用技術可以大大緩解水資源緊張的問題,並且收到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因此,相關的工作人員要高度重視水的回用技術上,推動高層建築中水回用技術的發展,提高水的回用率,進而達到節水的目的。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❷ 中水回用的系統分類
中水回用設備技術特點
1、能高效地進行固液分離,將廢水中的懸浮物質、膠體物質、生物單元流失的微生物菌群與已凈化的水分開。分離工藝簡單,佔地面積小,出水水質好,一般不須經三級處理即可回用。
2、可使生物處理單元內生物量維持在高濃度,使容積負荷大大提高,同時膜分離的高效性,使處理單元水力停留時間大大的縮短,生物反應器的佔地面積相應減少。
3、由於可防止各種微生物菌群的流失,有利於生長速度緩慢的細菌(硝化細菌等)的生長,從而使系統中各種代謝過程順利進行。
4、使一些大分子難降解有機物的停留時間變長,有利於它們的分解。
5、膜處理技術與其它的過濾分離技術一樣,在長期的運轉過程中,膜作為一種過濾介質堵塞,膜的通過水量運轉時間而逐漸下降有效的反沖洗和化學清洗可減緩膜通量的下降,維持MBR系統的有效使用壽命。
6、MBR技術應用在城市污水處理中,由於其工藝簡單,操作方便,可以實現全自動運行管理,在上海污水處理工程中得到了成功應用。
❸ 淺談中水回用設施的雜訊治理
某新建高層住宅樓的中水回用項目,設備機房位於住戶卧室正下方的地下三層,在污水處理再生利用的過程中產生了二次污染――雜訊污染,影響了居民的休息。住戶的雜訊主要來自結構雜訊傳導和空氣雜訊輻射兩部分,本文結合此工程實際情況,對風機、水泵、管道等不規范的安裝進行改造,通過加裝了隔音罩、更改設備基礎及管道與地面、牆壁的剛性連接,加裝更換隔聲門和隔聲窗等措施,取得了雜訊治理的成效。
水是人類和一切生物賴以生存且不可替代的物質基礎,是工農業生產、經濟發展和環境改善不可替代的極為寶貴的自然資源。我國是一個乾旱、缺水嚴重的國家,水資源總量約為28124萬億立方米,佔世界徑流資源總量的6%,人均水資源佔有量為2500立方米,約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位於世界百位排名之後,被列為世界人均水資源佔有量最貧乏的國家之一。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提高,全國多數城市的水質污染、環境惡化不斷加劇,致使水資源短缺等問題,已被人們廣泛關注。我們提倡發展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節約用水、防止污染、保護環境。污水的資源化與再生利用,不僅節約水資源,變廢為寶,同時處理成本較自來水低廉,具有可觀的經濟效益。
本工程為某新建高層住宅樓的中水回用項目,在污水處理再生利用的過程中產生了二次污染――雜訊污染。雜訊是聲音的一種,是人們不需要的聲音的總稱[3]。從物理角度看,是由聲源作無規則和非周期性振動產生的聲音。從環境保護角度看,是指那些人們不需要的、令人厭惡的或對人類生活和工作有防礙的聲音。雜訊不僅有其客觀的物理特性,還依賴主觀感覺的評定。雜訊污染,影響人們的工作、休息和睡眠,進而危及人體健康。每個人對雜訊的敏感度不同,一般心血管患者,神經衰弱,失眠等人群對雜訊尤其敏感,治理雜訊污染,不容忽視。本文對此中水設施造成的雜訊進行治理,通過各種隔振降噪措施的實施,有效控制了雜訊問題。
一、項目簡介
某新建高層住宅樓設中水回用設施,污水來源於住宅樓內的生活污水,要求污水經過處理後達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雜用水水質標准》 GB/T 18920-2002沖廁回用標准,用於樓內沖廁,以達到節約用水,減少污染,保護環境的目的。
污水處理量為5m3/h,主要工藝流程為:
本住宅樓地上28層,地下3層。中水回用設備機房位置地下三層,地上一層為住戶。主要雜訊源有供水變頻泵四台(5.5KW)、回轉式鼓風機兩台(4KW)、抽吸泵兩台(1KW)、提升泵兩台(1.1KW)。
1、工程安裝情況
(1)設備基礎均為混凝土基礎,無二次澆注。水泵直接座在混凝土基礎上,接觸部分墊有橡膠減振墊。回轉式鼓風機座在混凝土基礎上,底部安有橡膠減振器,但現場觀察減振器與風機不匹配,減振效果明顯不足。
(2)管道支架、吊架等直接與地面、牆壁接觸,為剛性連接,部分支架、吊架製作不規范,管道固定不穩固。
(3)管道穿牆部位未封堵。
(4)現場可以聽見砸水的聲音,水泵壓水管路出水口高於水池液面。
(5)單球橡膠軟接頭隔振效果不明顯,且有部分軟接頭安裝在了立管的部位。
2、振動情況檢查
(1)變頻供水泵基礎支架振動明顯。
(2)變頻供水泵支路出水管及總出水管手觸感覺振動很明顯,總出水立管上安裝的橡膠軟接頭前後振動基本一樣,橡膠軟接頭沒起到減振作用。
(3)變頻供水泵總出水管出中水設備機房牆體外用鍍鋅鋼管去接觸感覺,有明顯振動。
(4)自吸泵、提升泵的支路出水管及總出水管手觸感覺振動不明顯,管路與牆壁支架處,用鍍鋅鋼管去接觸感覺,有輕微振動。
(5)回轉式鼓風機支路出氣管及總出氣管手觸感覺振動很明顯,風機基礎支架振動明顯。
3、雜訊值測量
設備正常運行時,夜間7:00測得設備機房內雜訊值76dB(A),設備機房外雜訊值64 dB(A),1樓住戶房間內雜訊值35dB(A),居民反映雜訊影響睡眠質量。
二、雜訊振動分析
本工程所選用的設備運轉正常,均無異常雜訊,質量合格,住戶的雜訊主要來自結構雜訊傳導和空氣雜訊輻射兩部分。
結構雜訊以彈性波的形式通過設備基礎、管道支架等傳遞到建築結構,並經過建築結構傳遞出去,迫使建築結構或建築結構上的附著物振動發生,固體聲隨距離的衰減很小,因此,如果處理不當的話,通常會影響到整個樓層。結構雜訊的來源主要有三部分,設備基礎基座,管道支架及管道穿牆,屬於較難治理部分。
空氣雜訊通過空氣傳播,主要是通過窗戶,房門和樓板等傳播至室內。
1、水泵雜訊分析
水泵雜訊就是水泵在運行時產生的不規則的、間歇的、連續的或隨機的雜訊。水泵雜訊屬於低頻雜訊(頻率在500赫茲以下的聲音)。低頻雜訊的特點就是衰減緩慢、聲波較長、其衍射波能輕易繞過障礙物,且有很強的穿透力,像一般建築物的普通承重牆,水泵雜訊能夠輕易地穿透,所以較難處理。
小功率水泵振動不明顯,水泵底座下的橡膠減振器隔振效果良好,但管路與地面、牆壁的剛性連接需要改為柔性連接。
變頻供水功率較大,橡膠減振器隔振效果不明顯,橡膠軟接頭安裝在出水立管上,隔振效果較差,同樣管道支架不規范,與地面、牆壁、穿孔均為剛性連接,也需要改為柔性連接。
2、風機雜訊分析
回轉式鼓風機,雖然較羅茨風機轉速低,雜訊小,但風機雜訊頻譜較寬,即在很寬的頻率范圍內均有較高的雜訊,且以低中頻雜訊為主要成分,同樣具有很強的穿透力,不易治理。
回轉式風機運轉正常,無異常雜訊,但基礎不平整,現有橡膠減振器效果不佳,曝氣管路的支撐,與地面、牆壁均為剛性連接,使得結構振動通過牆體傳遞到住戶室內,導致敏感點雜訊值超標。 3、中水設備機房的問題
設備機房正上方恰巧為住戶的卧室,為敏感點。機房的門、窗均為普通式,隔聲效果差。
4、雜訊治理難點
本工程設備、管道均已安裝完畢,治理雜訊,需要考慮現有設施情況,盡量少改動管路,節省投資。由於居民已入住,沖廁水源必須由回用水池供應,改造過程中由自來水補充回用水源,變頻供水系統不能長時間停止。經過我們與物業協商,住宅樓每天最長停水時間僅為10個小時,必須在兩天內改造好。而這部分改造工程量較大,為首要改造內容,必須一天完成,不然當天還要恢復系統供水,高壓供水系統的運行,將影響甚至破壞已改造的部分減振措施,此系統改造需合理安排,投入較大的資金及人力交叉作業,為此降噪工作的重中之重。MBR生化系統產生的污泥需要氧氣維持,則回轉式鼓風機也不能長時間停止。這就要求我們無論是風機、水泵及管路系統改造等都要做到「短、平、快」。
三、雜訊治理
本住宅樓中水回用工程產生的雜訊主要由不規范的安裝、不夠重視雜訊污染而引起的。本工程雜訊的治理其實就是規范安裝的過程,以下分別對結構雜訊和空氣雜訊控製做簡要闡述。
1、結構雜訊治理
(1)回轉式鼓風機地面基礎找平,製作彈性減振基座,改變振動源質量與固有振動頻率,從而降低振動傳導效率,配合合適的橡膠減振器,可達到良好的減振效果。設備底座減振器的選擇不僅與設備重量有關系,還和設備的轉速、頻率等有關系,最好由設備廠家直接配套。
(2)小功率水泵基礎不變,所有水泵進出口的單球橡膠軟接頭更換為雙頭橡膠軟接頭。
(3)變頻供水泵基礎更換為彈性減振基座和橡膠減振器結合使用的底座,水泵進出口的單球橡膠軟接頭更換為雙頭橡膠軟接頭,水平立管上的橡膠軟接頭改為水平安裝[4],降低了高壓供水產生的振動現象。
(4)對所有管道的支架、吊架,與地面、牆壁形成的剛性連接斷開,改為柔性連接,振動不明顯管道,僅對支撐形式進行加固,加設厚橡膠墊減振。對變頻供水高壓管道和風機出氣管道,更換優質成品的彈性支架、彈性吊架,增設支撐點,減少了管道振動。彈性支架、吊架做法參照文獻[5]。
(5)變頻供水高壓管道穿越隔牆,由於水泵的振動比較大,致使水泵出水管隨之大幅振動,水管的振動必然會帶動牆體的振動,一旦造成結構牆體振動,居民室內的牆體就會變成一個輻射聲源。本工程穿牆部位用橡膠材料塞滿,再用聚氨酯發泡密封,減少了管道通過牆壁上傳的振動。
2、空氣雜訊治理
(1)產生較大的雜訊設備加裝隔音罩。變頻供水泵及回轉式鼓風機安裝了模塊式隔音罩,安裝拆卸方便。隔音罩分為4層:最外層為0.8mm厚的冷軋鍍鋅鋼板,中間夾層為80mm厚的吸音棉,內層為0.5mm厚的冷軋鍍鋅穿孔板,最里層貼上一層10mm厚大密度的聚苯板、在保證通風功能的情況下將隔音罩所有的孔洞處堵住,以防止雜訊外泄,避免隔音罩振動。本工程4KW的回轉式鼓風機,通過加裝此隔振罩,雜訊降低了16dB(A)。5.5KW的變頻供水泵,通過加裝此隔振罩,雜訊降低了14dB(A)。
隔音罩製作需注意:
①隔音罩做成模塊式拼裝,安裝拆卸方便、簡單。
②隔音罩需考慮設備運行情況,設計通風散熱功能,當採取通風冷卻措施時,應增加消聲器等措施。
③隔音罩預留管路、隔音門窗、通風與電纜空隙處必須密封,並且管線周圍應有減振、密封措施。
④用鋼或鋁板等輕薄型材料作罩壁時,須在罩壁上加筋,塗貼阻尼層,以抑制、減弱隔音罩與設備共振。
⑤罩體與設備及其座之間不能有剛性接觸,以免形成「聲橋」,導致隔聲量降低。隔音罩內壁與設備之間應留有較大的空間,一般為設備所佔空間的1/3以上,各內壁面與設備的空間距離不得小於10cm,以免耦合共振,使隔聲量減小。
(2)水管進入水池,彎頭處加裝管路,將水管插入到控制水位以下,防止水降落的雜訊。
(3)設備機房安裝隔聲門和隔聲窗,降低空氣雜訊向外傳播。
3、治理後雜訊值測量
以上隔振降噪處理,施工周期10天,做好後在設備正常運行時,再次測量雜訊值,測得設備機房內雜訊值62dB(A),設備機房外雜訊值50dB(A),1樓住戶房間內雜訊值30dB(A),大大改善了居民室內環境,達到《工業企業廠界環境雜訊排放標准》GB 12348-2008規定的雜訊敏感建築物室內等效聲級表2規定的限值。
結 論
本中水回用工程雜訊治理為後期改造,加大了製作隔音罩、拆除、改造設備基礎、支架等的難度,增加了工程造價,且影響較差。故新設計住宅小區等中水回用項目建議施工時考慮隔振降噪內容,中水設備機房的選址,盡量遠離住戶起居室,若無法避免時,一定要規范安裝,做好隔振降噪工作,有條件的地方,設備機房可以加裝吸引棉,消除雜訊的影響。水資源再生利用,造福人類的同時,避免二次污染,建設和諧環保的社會環境,也是環境治理的根本。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❹ 我有一個問題很是想不明白,比如說一個居民樓的下水道是流向哪裡的。(河裡)
一般流向:污水經過室內排水管道流入化糞,然後排到市政污水管,經過市政管道的收集,匯流到城市污水處理廠。經過處理後排入江河或者用於農田灌溉。
如果小區內設有中水回用系統的話,就是污水(主要是洗漱、洗菜排水)經過管道匯集到小區水處理的構築物,經過深度處理後用於綠化用水或者沖廁。
如果城市沒有污水處理廠的化則是直接排到江河裡了。
❺ 再生水的設備
中水回用技術,中水回用系統按其供應的范圍大小和規模,一般有下面四大類:回
1、小區域建築群答中水回用系統
該系統的中水水源取自建築小區內各建築物所產生的雜排水。這種系統可用於建築住宅小區、學校以及機關團體大院。其處理設施放置小區內。
2、區域性建築群中水回用系統
本系統特點是小區域具有二級污水處理設施,區域中水水源可取城市污水處理廠處理後的水或利用工業廢水,將這些水運至區域中水處理站,經進一步深度處理後供建築內沖洗便器、綠化等用。
3、排水設施完善地區的單位建築中水回用系統
該系統中水水源取自本系統內雜用水和優質雜排水。該排水經集流處理後供建築內沖洗便器、清洗車、綠化等。其處理設施根據條件可設於本建築內部或臨近外部。
4、排水設施不完善地區的單位建築中水回用系統
城市排水體系不健全的地區,其水處理設施達不到二級處理標准,通過中水回用可以減輕污水對當地河流再污染。該系統中水水源取自該建築物的排水凈化池(如沉澱池、化糞池、除油池等),該池內的水為總的生活污水。該系統處理設施根據條件可設於室內或室外。
❻ 中水處理系統是什麼 中水處理系統特點介紹【詳解】
中水處理系統對於節約利用現在資源是一個非常不錯的處理辦法。而且隨著人們對於中水系統了解程度的增加,這一理念也會為更多的消費者所接受。為了幫助朋友們更好的了解中水系統,下面,我就向您詳細的介紹一下中水系統的特點及分類,有興趣的朋友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將生活污水作為水源,經過適當處理後作雜用水,其水質指標間於上水和下水之間,稱為中水,相應的技術稱為中水技術。經處理後的中水可用到廁所沖洗、園林灌溉、道路保潔、城市噴泉等。對於淡水資源缺乏,城市供水嚴重不足的缺水地區,採用中水技術既能節約水源,又能使污水無害化,是防治水污染的重要途徑,也是我國目前及將來長時間內重點推廣的新技術、新工藝。
1. 排水設施完善地區的單位建築中水回用系統 該系統中水水源取自本系統內雜用水和優質雜排水。該排水經集流處理後供建築內沖洗便器、清洗車、綠化等。其處理設施根據條件可設於本建築內部或臨近外部。
2. 排水設施不完善地區的單位建築中水回用系統 城市排水體系不健全的地區,其水處理設施達不到二級處理標准,通過中水回用可以減輕污水對當地河流再污染。該系統中水水源取自該建築韌的排水凈化池 ( 如沉澱池、化糞池、除油池等 ) ,該池內的水為總的生活污水。該系統處理設施根據條件可設於室內或室外。
3. 小區域建築群中水回用系統 該系統的中水水源取自建築小區內各建築物所產生的雜排水。這種系統可用於建築住宅小區、學校以及機關團體大院。其處理設施放置小區內。
4. 區域性建築群中水回用系統 本系統特點是小區域具有二級污水處理設施,區域中水水源可取城市污水處理廠處理後的水或利用工業廢水,將這些水運至區域中水處理站,經進一步深度處理後供建築內沖洗便器、綠化等用。
從以上的介紹中我們可以了解到,中水系統可以應用於賓館、酒店等公共場所,也可以應用於生活小區的生活污水,其應用范圍是非常廣泛的,而且從保護環境的角度來講,中水系統的應用是非常有意義的。希望通過中水系統的廣泛使用能夠讓我們每一個公民都能夠為保護環境盡自己的一份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