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節水優先治污為本加快中水回用建設步伐
以下是中達咨詢給大家帶來的關於中水回用建設治水節水的相關內容,以供參考。
在水資源嚴重匱乏和環境污染日趨嚴重的今天,中水回用建設已經勢在必行。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全面促進資源節約。節約資源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根本之策。要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推動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加強全過程節約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強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加強用水總量管理,推進水循環利用,建設節水型社會。」
水是地球上一切生命賴以生存、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又是不可替代的重要自然資源,由於人口的增長和社會經濟的發展,人類的用水量劇增,原有的清潔水受到人類活動的污染,使地球上水資源利用日趨緊缺。供水不足給城市工業造成很大阻力,同時也給城市居民生活造成許多困難和不便,因此,必須加快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合理配置污水資源化、緩解城市水資源緊缺。而中水回收利用就是污水資源化的一種重要方法,它即能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又可增加可利用的水資源的數量,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城市污水回用是節約用水的必然要求,而開發中水,利用中水,實現分質用水是一條可行之路。
目前,我國正值經濟社會高速發展時期,必然會擴大一切資源的開發利用,影響供水安全、糧食安全、環境安全、生態安全四大安全保障。發展生產必然產生更多的耗水,同時伴隨污水排放的增加,缺水與水污染並存必然成為一種發展趨勢,這是處在經濟快速發展時期出現的兩個問題,節水是一種最適應的對策。節水可緩解缺水,同時可減少污水的排放,即能節約水資源又能保護水環境。另外從生活、生產、生態用水共享實際情況來看,生產與生活節水對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均有重要功效,因此,可視節水為「一箭雙雕」。
我國水資源嚴重短缺與用水浪費現象普遍共存,建設節水型社會已經成為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2001年初,由43位院士和300名專家提交的《中國可持續發展水資源戰略研究報告》認為,解決我國水的問題,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建設節水型社會,確立「節水優先、治污為本,多渠道開源」的指導原則。節水型社會同時包含治污的內容,節水型社會實際上也是節水防污社會。節水和防污緊密相聯系,節水可以減少污水排放量,節水等於防污,防污等於節水。節水和防污的共同目的,都是保障水安全,包括供水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和環境安全,以水安全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消伍展。
水的短缺日益成為人和自然之間巨額「生態資源赤字」。水危機的性質不同於能源危機,能源短缺可以通過國際市場大量進口得以緩解,水的區域性,不可替代性決定了應對水危機的長期性和艱巨性。目前,關於水危機的性質分析有不同的認識,一種較為流行的看法認為水危機是資源供給短缺導致的資源危機。我們認為水危機表面上是資源危機,實質上是治理危機,是我們治水體制的長期失效(包括政府缺位、市場缺失和計劃失效),導致治理能力低下,不能有效應對變化條件下的各種挑戰。
節水是讓人合理地用水,高效率地用水,不要浪費。專家們指出,就目前到處存在用水浪費的情況來說,運用今天的技術和枯判方法,農業可以減少10%―50%的用水,工業可以減少40%―90%的用水,城市可以減少30%的用水,絲毫不會影響經濟和生活的質量。
建設中水回用政策可行。《國務院關於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國發[2012]3號文件)提出的主要目標是確立三條紅線:一是水資源開發利用紅線;二是用水效率控制紅線;三是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其中一條紅線就是提高用水效率,一條紅線是污水治理。哈爾濱市委、市政拿敗或府《關於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哈發[2012]5號文件)明確提出:「落實建設項目節水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制度。制定中水回用、循環水設備等節水設施強制推廣使用准入制度。」中水回用不是近些年才提出的,早在「七五」、「八五」、「九五」三個五年計劃中,就相繼完成了該項目技術儲備工作和示範工程建設。「十五」綱要將污水回用明確寫入文件。2006年,科技部、建設部聯合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建設和科技行政主管部門密切合作,加大投入,加強再生水利用新技術研究開發和推廣轉化工作。兩部委共同制定的《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政策》中明確提出,我國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總體目標是:「充分利用城市污水資源、消減水污染負荷、節約用水、促進水的循環利用、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到2010年,北方缺水城市的再生水直接利用率達到城市污水排放量的10%―15%,到2015年北方城區缺水城市要達到20%―25%,其它地區城市也應開展此項工作,並逐年提高利用率」。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推進污水資源化,大力發展中水再生回用,是解決水資源短缺的重要途徑和手段。
2011年4月14日黑龍江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批準的《哈爾濱市節約用水條例》第十八條:「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應當配套建設節約用水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第四十六條:「下列新建、擴建工程,應當建設再生水利用系統」:「(一)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以上的賓館、飯店、公寓等建築;(二)建築面積3萬平方米以上的機關、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和文化、體育場所等建築;(三)建築面積5萬平方米以上,或者可回收水量大於150立方米/日的居住區和集中建築區等。」有關統計數據表明,在城市用水中,只有三分之一的水用於飲用,其它三份之二都可以由中水回用(再生水)替代。
目前:我區污水處理廠建成投入運行以來,處理城市污水1800萬噸/年,只有西林鋼鐵集團阿城鋼鐵有限公司一家2012年使用污水處理廠處理後的中水90萬噸。近幾年,城市發展建設速度非常快,建築面積5~8萬平方米的住宅小區比比皆是,每年的建築面積在50萬平方米以上,完全可以建設配套中水回用項目,用水小區建築內部沖廁、園林綠化、洗車等方面用水。
我區是水資源匱乏地區,人均佔有水量867立方米,即低於全國又低於全省平均水平,屬嚴重缺水地區。由於多年開采地下水,使城區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城區北部已形成6平方公里的降落漏斗,降深達9米左右。解決水資源短缺的主要辦法有三種:節水、蓄水和調水。而節水是三者中最可行和最經濟的。節水主要有二種手段:總量控制和再生利用。中水利用則是再生利用的主要形式,是緩解城市水資源緊缺的有效途徑,是開源節流的重要措施,是解決水資源短缺的最有效途徑,是缺水城市勢在必行的重大決策。
要加快中水回用建設項目,應該做到以下幾點:一是進一步提高人們對水資源緊缺性的認識;二是從源頭抓起,政府調控,統籌規劃,尤其是在城市建設規劃中,應有中水回用的規劃,明確規劃目標和規劃進度,並將中水回用設施建設納入工程建設項目規劃之中。從而指導中水回用工程的建設;三是建立和完善中水回用的法規和標准,為節水治污最有效措施之一的中水回用建設保駕護航。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❷ 淺談中水回用工藝及其可行性分析
現階段,我國的水資源短缺問題正面臨著嚴峻的考驗,水,這個看起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自然資源正在隨著工業社會的發展而供不應求。保護水資源、節約水資源已成為主題,而中水回用技術則能很好地緩和缺水這個大問題。
1、我國水資源現狀
全世界的淡水資源僅占其總水量的2.5%,在這僅有的2.5%中,又有70%以上被凍結在南極和北極的冰蓋中,再加上高山冰川和永凍積雪,有86%的淡水資源難以利用。由此可見,人類可利用的水資源少之又少。而我國更是成為了世界13個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國家之一,且水資源分布極不均勻,南多北少,東多西少是我國水量分配的特點。
據監測,目前全國多數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點狀和面狀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趨勢。日趨嚴重的水污染不僅降低了水體的使用功能,還加劇了水資源短缺的矛盾,並嚴重威脅到城市居民的飲水安全和人民群眾的健康。此時,中水回用就顯現出了它的重要性。
2、中水回用的可行性分析
中水,開始時稱「中水道」,來於日本,因其水質及其設施介於上水道和下水道之間而得名。「中水」的定義有多種解釋,在污水工程方面稱其為「再生水」,工廠方面稱為「回用水」,中水的劃分界限一般都以水質為標志,其主要是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經處理後可循環利用的非飲用水。
中國可開發利用的水資源大部分已開發利用,新增水源開發難度大且開發成本高,水資源緊缺形勢日趨嚴峻。而每年大量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不僅污染了環境,也浪費了寶貴水資源。因此,實施中水回用是提高中國水資源利用率的必要措施之一。
中水在多個領域都可以被廣泛應用,在國外,已有很多國家在大范圍使用中水系統,而隨著我國經濟、科技的快速發展,中水系統在我國部分地區也已投入使用。比如在建築領域,中水系統在發達城市中應用廣泛。建築領域因其供水范圍大,生活用水量和環境用水量都很大,可使用中水系統來滿足各用戶的用水需求。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很多達到一定規模的住宅小區都被要求設有中水系統,可將生活污水處理到非飲用水標准,用作與人體非直接接觸的景觀用水、清洗及消防等,有效的實現了水的循環利用,節約了水資源。在建築小區中,可用作中水水源的種類有很多,可選取小區內建築物雜排水,小區生活污水,小區或城市污水處理廠經生物處理後的出水以及小區內的雨水等作為建築中水水源。
中水回用在生產和生活中能起到很好的節水作用,其具有較低的水質及水價,可用來代替生活飲用水沖洗衛生潔具、綠化等,這樣便可節約很大部分高質水,提高人們的可用水量。同時它還可以減少城市供排水系統的壓力,加強了城市綠化和環境保護工作,保護了地下水源。因中水回用處理工藝較污水處理相對簡單,故中水回用對減少城市污水處理廠的負荷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昂貴的理設施費用減低的同時還可降低其日常運行費用。
中水若想投入使用,其水質必須要滿足以下要求:第一對人體的健康不能造成危害。第二要滿足人們感觀要求,即無不快的感覺,以解除人們使用中水的心理障礙,其衡量指標主要有濁度、色度、臭味等。第三要滿足衛生要求,其指標主要有BOD5、細菌總數、余氯量等。最後還要滿足設備構造方面的要求,即水質不易引起設備、管道的嚴重腐蝕和結垢。
3、中水回用存在的問題
雖然中水具有諸多優點,但其在投入使用中仍存在許多問題,那麼為什麼中水回用作為一項節水工程卻不能得到很好的推廣呢?其在經濟、社會、技術等方面都存在問題。
首先是人們的意識問題,雖然中水經過復雜的處理,已達到可循環使用而不危害人健康的標准,但在人們的潛意識里中水永遠劣於生活用水。調查表明,大部分居民不願意使用中水,尤其是在水量豐富的南方地區,人們對中水缺乏客觀科學的認識,認為中水的水質不達標,感官性狀差,故加強民眾對中水的認識是推進中水回用這一舉措的重中之重。
在經濟效益方面,由於中水處理技術的繁復性及運行費用等因素,中水的價格普遍偏高,有的地區其水價甚至高於自來水,在水價相同的情況下,居民肯定傾向於選擇自來水而不是中水。
在監管體制方面,我國缺乏相對健全的對於中水的管理體制,目前國家只出台了一個《關於加強工業節水工作的意見》的政策,對中水回用的相關規定還不完善,導致無法可依。另外,中水自身也存在水質問題,其實中水水質並不穩定,在輸送過程中也會因其水質不穩定出現結垢現象。
4、中水回用工藝
中水回用有兩種處理按其用途不同可分為兩種處理方式,一種是將其處理到飲用水的標准而直接回用到日常生活中,即實現水資源直接循環利用,這種處理方式適用於水資源極度缺乏的地區,但投資高,工藝復雜。另一種是將中水處理到非飲用水的標准,主要用於不與人體直接接觸的用水,如便器的沖洗,地面、汽車清洗,綠化澆灑,消防,工業普通用水等。
選擇相適應的處理工藝時需要根據水質、水量、回用條件的不同來選擇。中水系統一般由污水收集、調節、預處理單元、深度處理單元、中水貯存、中水輸配等部分組成。中水工藝包括預處理工藝、生物處理工藝、混凝工藝、過濾工藝、活性炭工藝、膜分離工藝等。
預處理主要是去除固體物和毛發,可在系統的最前段設置格柵以截留大的污染物。對於以洗浴水為主的處理中,由於毛發太多,故一般設置毛發過濾器,可有效地去除毛發。生物處理工藝用於去除水中可溶性有機物,可使用生物接觸氧化、生物轉盤、曝氣生物濾池、土地處理。大多數生物處理設施需要向生物反應池中供氣,可採用噪音較低的曝氣設備。另外,中水處理的停留時間應大於2小時以取得良好的處理效果。混凝工藝主要去除原水中懸浮狀和膠體雜質,可用聚合鋁和聚合鐵作為混凝劑。過濾的功能是去除水中微小的懸浮顆粒,常用的濾池有普通快濾池、V型濾池、虹吸濾池等。
中水處理採用傳統的給水處理工藝,二級處理廠出水經泵提升,加入混凝劑後進入反應池,形成絮體後進入沉澱池沉澱,上層清液在V型過濾池中過濾,加氯消毒後送至清水池,再由泵送到用水點,處理流程簡單易操作,可行性良好。
5、結語
為解決我國水資源極度緊缺且不平衡的現狀,中水回用技術正在以迅猛的發展速度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作為污水資源化的重要途徑,其對社會的進步與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❸ 探討城市綠化中的中水回用
本文分析了中水回用的巨大潛力,介紹了中水回用於城市綠地的途徑,包括推廣中水回用澆灌園林綠地、補給水系景觀用水,可有效地解決城市綠地用水的問題,並提出了促進中水回用的措施。
水是維系經濟和生態系統的第一要素,水是有限的,是能夠枯竭的,而且具有不可替代性。近年來,由於全球氣候變暖、降水減少,水資源已成為亟待解決的環境問題,隨著人口增加、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水資源短缺也成為阻礙城市持續發展的因素之一。水是不可以再生資源,如何利用現有水資源滿足不斷增加的用水需求,以保證城市綠化建設、美化環境、造福人民,是當前的重要問題。
中水主要指各種排水經過處理後,達到規定的水質標准,可在生活、市政、環境等范圍內雜用的非飲用水。中水的利用,給人們解決綠化用水提供了一條新的思路。因為它的水質指標低於生活飲用水的標准,但又高於允許排放的污水的水質標准,處於二者之間。利用現有的水資源,發展中水回用工程,用於道路綠化、水系景觀,是解決水資源缺乏的有效措施。
一、中水回用的巨大潛力
一方面城市缺水十分嚴重,一方面城市污水白白流失,既浪費了水資源,又污染了環境。和城市供水量幾乎相等的城市污水中,污染雜質僅佔0.1%左右,其餘絕大部分是可再用的清水。污水經過處理,可以重復利用,實現水在自然界的良性大循環。經估算,城市供水量的80%變為城市污水排入城市管網中,若將其收集起來,經再生處理後其中70%可變為再生水回用於綠化用水、水系景觀,替換出等量用水分配在居民生活用水上,從而節約了城市自來水。世界上,很多國家配鎮穗早已將城市中水回用列入城市規劃,並且大量用在園林綠化、水系景觀。中水利用十分普遍,標有中水(再生水)字樣和標示的管道隨處可見,居民每天都可使用中水澆灌住宅的綠地,中水回用已經被居民所接受。目前,全世界的環保人士都在努力,一方面,追求污水的零排放,把環境污染降到最小;另一方面,千方百計擴大中水的利用領域,擴大中水的利用總量。中水已被國際社會認為是第二水源。
二、中水回用城市綠地的途徑
1、城市公共綠地、公園綠地、景觀水系、河湖補給用水隨著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身邊的景觀環境要求也越來越高,政府部門對園林綠化尤為重視,提出加大綠地面積,改善環境,創建園林城市、生態城市,但是綠化用水量過高早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如何在綠地用水緊張的情況下,滿足不斷增長的綠化用水需求,應當優先考慮使用中水。目前,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率為45%,二級處理率達到18%,隨著城市污水處理率的提高,中水量是相當可觀的,應首先考慮中水回用於公共綠地、公園綠地的澆灌,水系、河湖的水量補給。昆明市以春城路作為示範段,利用中水取代原綠化用優質自來水,澆灌綠化帶。該路段綠地面積為8.8hm2,綠化用培卜水量大,每月需2萬m3自來水。為降低用水成本、緩解水資源緊張的狀況,2003年建成中水回用工程。中水用於春城路、關上地區綠化用水。經國家城市供水水質監測網昆明站對處理後的出水進行檢測,結果表明:處理後出水水質達旅運到國家住建部《生活雜用水水質標准》,符合廁所便器沖洗、城市綠化用水的要求。春城路中水工程自建成運行以來,供綠化用水總量達到6.4萬m3,最高日處理量達1044m3,較好地滿足了春城路等路段的綠化用水。利用中水澆灌綠地,大大降低了春城路等路段的綠化成本,減少了水污染,提高了水資源利用效率。經過中水澆灌的花草、樹木,花大色艷,生長茂盛。
2、生活小區綠化用水
近年,隨著住宅小區綠地面積的增加,草坪、樹木、水景等用水量加大,為了節水,建議住宅小區建立中水回用設施。一個中型住宅區每天非飲用水的排放量為3500m3左右,城市住宅小區家庭日常生活污水包括兩部分:一部分為糞便水,屬於重污染水,在住宅用水中佔20%~25%,其污染作用佔80%左右;另外一部分是洗滌用水,通常包括洗衣、洗菜等生活用水,其排放量占污水的75%~80%,但污染程度只佔污水的20%左右,這部分水適於作中水處理。經過處理的水,其水量和效益是很可觀的,除了用於澆灌草坪、樹木、水系景觀外,還可用於小區噴灑道路、洗車或者重新回到住宅沖洗便器。通過小區污水處理實現中水回用,物業公司每天就可從中水銷售中得4000~4500元的收益。在城市住宅小區採用中水回用系統,既可減少污染,又可增加可利用的水資源,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促進城市綠化中水回用的措施
1、城市綠化用水的綜合規劃城市污水廠的建設必須和回用一並考慮,除了滿足排放標准外,在工藝流程中要考慮回用的綠化水質要求,利用現有管道,增設加壓泵站,利用中水澆灌城市綠地,補給景觀水系用水。新建小區建立獨立中水處理系統。小區污水水量穩定,可就近取水,可建立小型中水處理系統,供小區內部綠化、水景、噴灑道路使用。
2、改革措施
政府部門通過立法等相關政策,制定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用水規劃,設立相關的規劃審批制度。中水回用園林綠化應得到政府部門的優先考慮。在新城區規劃中應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優先考慮中水回用設施、綠化管網建設,加大政府部門的協調力度,統一安排水資源的使用。
3、利用價格調整水價
將水作為一種資源化的「商品」,運用市場機制來核定其價格,提高自來水的水費或降低中水水費,形成差價,用價格杠桿的方式,使中水對綠化用戶產生吸引力,提高中水在園林綠化方面的普及率。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❹ 中水回用現狀及發展趨勢
中水回用現狀及發展趨勢具體內容是什麼,下面中達咨詢為大家解答。
1 概述1.1 中水的概念
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工業生產等等一系列活動中產生的污水,經過處理後達到排放標准,再進過深化處理達到規定水質標准,可以重復使用的水,這些水被稱為中水,一般用於非直接和人體接觸的用水。中水處理設施:是指中水的水處理、集水、供水以及計量、檢測等設施,中水回用的特點最主要集中在非引用水領域,當然中水經過深度處理也可以達到應用水的標准,但是人們對其接受的程度有待調查。
1.2 中水回用的意義
水對於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對於人類的生存發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說沒有水就沒有生命;水作為資源是非常有限的,是一種不可替代的資源。
中水回用在發達國家已得到廣泛應用,而且越來越多的行業已經開始利用處理後的污水。人口的增長可用水量的加大,對現有的水資源形成的嚴重的挑戰,缺水情況日益嚴重,於是水資源的重復利用越來越重要,我國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立方,人均來算更是一個缺水嚴重的國家,所以中水回用技術在我國的水資源利用中的作用也是愈加的明顯。
2 中水回用發展現狀
2.1 中水回用技術分類
按處理方法來分,中水處理工藝一般分為 3 種類型:
1)物理化學處理法:如活性炭吸附、氣浮、沉澱等,一般用於污水的一級處理或預處理,水質的變化對其處理效果影響比較小。優點是技鏈團術先進,結構緊湊,佔地少,管理簡單;缺點在於其處理成本相對比較高,例如活性碳的再生。以及在大流量的情況下產水水質的不穩定;2)物理處理法:如膜濾法,利用膜孔的直徑可以進行精細過濾處理,使出水達到很高的水質指標。其設備的體積相對較小,操作相對簡單。出水穩定;其缺點在於膜的清洗,以及膜的生產技術,目前國內這種工藝處理的膜,大多採用了國外進口,也從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建設的成本;3)生化處理法:曝氣活性污泥法、接觸氧化法等,對於一些有機物含量高的污水一般都採用這種方法。使用這種方法時必須要將進水調節至系統中菌群適應的環境,如PH、溫度等,一般用於污水的二級處理。其優點在於適應水質的范圍波動大、系統的剩餘污泥含量少、操作維護管理容易等優點;缺點在於,該工藝不是在任何地方都適用,例如高寒高海拔地區,其工藝中的菌落無法正常生存,導致出水效果下降。
總之,在選判喚鬧用處理工藝的過程中,因地制宜,因水制宜,兼顧經濟。
2.2基本流程
通過目前中水回用工程運行的情況來看:以現有的技術通過合理的工藝選擇,,系統出水的水質完全可以滿足用戶的需求。目前常用的中水處理技術很多,合理的選擇工藝,靈活的進行組合,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採用厭氧接觸氧化為主要工藝
原水→格柵→調節池→生物接觸氧化池(厭氧池)→沉澱→過濾→消毒→出水。
該工藝針對生活污水的特點,採用生物處理技術接觸氧化然後經沉澱、過濾、消毒後,進行回用。是一種比較成熟的處理工藝,其出水比較穩定。
2)採用物理化學浮選的工藝
原水→格柵→調節池→氣浮持(虹吸濾池)→過濾→消毒→出水
該工藝針對污水污染物含量比較單一及污水濃度不大的情況,其處理設施簡單,佔地面積小,運行維護費用低。
3)採用好氧曝氣生化池池工藝
原水→格柵→調節池→好氧曝氣生化池→消毒→出水
好氧曝氣生化池利用有利菌群在有氧條件下對污水中含有的有機物進行分解,完成吸附、生化反應、沉降等一系列的生物化學反應過程,從而實現污水的進化。出水穩定,由於其工藝中存在生物菌群,所以其生化反應時對環境溫度有一定的要求。
4)膜生物處理工藝
原水→格柵→調節池→膜生物反應器→消毒→出水
膜生物反應器是一種新型的水處理技術,它是以菌群附著在膜上,利用膜的選擇透過性去除大分子污染物質,再利用附著在膜上的細菌降解小分子污染物。通過這種方法可以最大限度的去處了水中的污染物達到很好的處理效果。處理後的水質清澈,污染物含量極低,可以直接回用。目前該技術的使用范圍比較廣泛,其缺點是對操作人員的要求和設施的維護費用都比較高。
中水回用工藝流程的選擇應根據進水水質以及回用要求,經濟實惠等方面來選擇,根據不同的用水要求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結合起來使用,以上的種工藝是選取的最典型的工藝,對於某些含有特殊成分的污水有其特殊的處理方法,這掘罩里就不一一列舉,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進步,更加先進的處理工藝及方法也會不斷的出現。
2.3中水一般用途
經過處理達標的中水,可以用於處飲用水外的其他用水,例如,洗車、景觀噴泉用水、消防用水、城市綠化灌溉等等,在大多數非直接與人體接觸的用水領域,其用水都可以用中水來代替。在一些缺水嚴重、水資源極度貧乏的地區,投資允許的情況下,可以深度處理達到飲用水標准,直接飲用。另一方面是用於工業冷卻設備上冷卻水的補充。
2.4 開發中水有利可圖
我國目前還沒有中水利用專項工程,但是從本人經手以及了解的各項中水回用工程實例中,其經濟利益十分明顯,例如生活污水經過,接觸氧化、好氧曝氣、沉澱,過濾及消毒處理後,除了不可以直接和人體接觸外,可以直接用於澆花和洗車等等,其噸水處理成本只有幾毛錢,其中的經濟利益可想而知。
中國落後於國外的主要原因是投資渠道和管理體制問題,技術方面和國外相差不是太大。我國污水回用主要是靠政府投資,而單靠政府很難把這件事情做好,應該靠多渠道集資。另一方面,我們污水利用不是考慮經濟效應而是考慮的環境效應和缺水,由於使用中水的短期的經濟效益不十分明顯,這使得很多可以使用中水的地方使用中水的內動力不足,從而拒絕使用,以後應該多做這方面的宣傳,使大家對中水的利用有個正確的認識,從思想上認同中水。
2.5 中水回用的發展趨勢
2.5.1 從中水回用的對象分析
中水回用的對象上來看,主要有工業用和生活用兩個大的方面,工業上對一些用水大戶,比如,鋼鐵企業、造紙企業等等,其噸水的成本可以比用自來水的降低70%左右,中水設施的建設投資也可以再設施運行後幾年至十幾年內收回,從長遠來看,中水回用在這些用水大戶中已經成為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例如柳州鋼鐵廠在2007年左右投資建設的16萬噸每天的大型污水處理及回用水站,投產後使其企業用水成本直接下降,企業利潤直線上升;該企業在嘗帶中水回用的甜頭後相繼投擲建設了鋼星門水站及其東排口的水站,現已全部投產運行。在生活方面,現價段在我國還是集中在政府投資項目上,最主要體現在市區的路面清掃用水,綠化灌溉以及景觀用水上。下一階段應該加強居民用水中中水占的比例,住宅小區應普及中水回用設施。
2.5.2 從污水回用技術發展方向分析
1)開展新型混凝劑、助凝劑的研究開發;2)採用技術可行,處理過程中盡可能實現資源回收在利用;3)加強好氧及厭氧生物處理的技術的研究,對於一些難降解的物質找到對應的微生物,進一步加強氧的利用率;4)如何使生化過程中產生的污泥量達到最少;5)利用納米技術研究新的膜材料,加強膜清洗技術的多向性研究;6)在寸土寸金的今天,小型化、一體化的回用水處理設施將會更受青睞;7)加強生物附著物的研究,如研究一種材料,使微生物附著在上面是可以增強微生物的新陳代謝,增強微生物對氧的利用率,使新菌群生長容易,附著牢靠,老菌群容易脫落。
3 結論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水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再生的資源,並不是 「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我國人均水資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一個水資源相當貧窮的國家,尤其要珍惜水資源,為了我們的下一代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其合理化利用顯得尤為重要。
文中水回用技術涉及面廣,小到日常生活,大到大型工程的中水回用。在我國建設,節約型,可持續發展的和諧社會的今天,有組織的、科學的水資源的循環再利用勢在必行,中水回用技術不僅具有廣闊應用前景,而且在解決水資源短缺的問題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❺ 關於中水
城市污水或小區污水經過處理後達到一定標准就是中水,可以用來沖廁,洗車,綠化等用途,河水經處理後可以做自來水用,更可以做中水用了。
❻ 污水處理項目的中水回用
我看到過一篇文章。介紹的是膜法SBR技術處理皮革廢水。可以做到達標排放版,COD去除率可達80%以上權,比起一般的活性污泥法要好不少。但是要達到中水回用的標准很難,皮革廢水除了要調節PH值,還要脫除重金屬離子,除油,脫除表面活性劑和染料。處理成本較高,經濟可行性較差。如果這樣做,可以設計基本流程如下:進水——格柵(革除較大雜質)——油水分離裝置(隔油)——中和池(因鞣製皮革,造成進水偏酸性,加鹼劑中和)——樹脂交換裝置(脫除重金屬離子)——好氧曝氣池(內設膜組件)——加葯消毒(具體何種葯劑視排放要求而定)。
差不多就是這樣。如果要脫磷,可能還要加上厭氧池。
❼ 城市水資源的重復再利用
我國是一個嚴重缺水的國家,解決水資源短缺的主要辦法有三種:節水、蓄水和調水。而節水是三者中最可行和最經濟的。節水主要有兩種手段:總量控制和再生利用。中水利用則是再生利用的主要形式,是緩解城市水資源緊缺的有效途徑,是開源節流的重要措施,是解決水資源短缺的最有效途徑,是缺水城市勢在必行的重大決策。
1 中水的概念及中水利用的范圍
1.1中水的概念
「中水」 的概念源於日本,主要指生活和部分工業用水經一定工藝處理後,回用於對水質要求不高的農業灌溉、市政園林綠化、車輛沖洗、建築內部沖廁、景觀用水及工業冷卻水等方面的水,由於其介於上水(自來水)和下水(污水)之間,故稱為中水。
在我國,關於中水的概念,建設部 1995 年發布的《城市中水設施暫行辦法》第二條規定:中水是指部分生活優質雜排水經處理凈化後,達到《生活雜用水水質標准》,可以在一定范圍內重復利用的非飲用水。
北京、大連、深圳等地的《城市中水設施管理辦法》關於中水的定義與建設部基本相近,僅將其中的「部分生活優質雜排水」表述為「生活污水」。山東省濟南市於2002年8月發布的《濟南市城市中水設施建設管理暫行辦法》對中水的范圍進行了進一步的拓展,將中水表述為城市污水和廢水經凈化處理後,達到國家《生活雜用水水質標准》或者工業用水水質標准,可在一定范圍內重復使用的非飲用水。
由於我國目前面臨缺水威脅的不僅僅是大中城市,許多城鎮、村鎮及農村也面臨同樣的問題,作為法律概念,其定義應該具有前瞻性和普適性。因此,中水的概念可以表述為:在生活、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污水和廢水經凈化處理後,達到國家《生活雜用水水質標准》或者工業用水水質標准,可在一定范圍內重復使用的非飲用水。
1.2中水利用的范圍
對於中水的利用范圍,按照建設部《城市中水設施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主要用於廁所沖洗,綠地、樹木澆灌、道路清潔、車輛沖洗、基建施工、噴水池以及可以接受其水質標準的其他用水, 《昆明市城市中水設施建設管理辦法》以及《濟南市城市中水設施建設管理暫行辦法》等地方法規則增加了設備冷卻用水和工業用水。從擴大水資源利用范圍,減少浪費的角度出發,後者所規定的范圍顯然更為科學。
1.3中水利用與中水回用
對於中水利用,還有一個「中水回用」的概念。中水回用是指將小區居民生活廢水(沐浴、盥洗、洗衣、廚房等)集中起來,經過適當處理達到一定的標准後,再回用於小區的綠化澆灌、車輛沖洗、道路沖洗以及家庭坐便器沖洗等方面,從而達到節約用水的目的。從其概念可以看出,中水回用只是中水利用的一個方面。
2 目前在我國大力推進中水利用的必要性
2.1水資源緊缺,形勢嚴峻
我國目前 668 座城市中有 400 多座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缺水,其中 136 座城市嚴重缺水,日缺水量達 1600 萬立方米,年缺水量 60 億立方米,由於缺水每年影響工業產值 2000 多億元人民幣。 尤其是北方城市普遍缺水,水資源已成為這些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限制性因素之一。
根據我國城市化的進程預計,到21世紀中葉,我國城市人將由目前不足4億增加到9億左右,城市數量將增加到1000個以上,城市水資源的供需問題將會在目前的尖銳態勢下變得更加尖銳。
2.2水資源污染嚴重
我國的水源污染長久以來得不到有效控制,據全國7大水系和內陸河流110多個重點河段統計,符合《地面水環境質量標准》I、Ⅱ類的佔32%,Ⅲ類的佔29%,屬於Ⅳ、V類的佔39%。主要污染指標為氨氮、COD、揮發酚和BOD等。黃河、松花江、遼河屬Ⅳ、V類水質的河段已超過60%;淮河枯水期的水質已達到Ⅲ類,其大部分支流的水質,常年在V類以上。長江和珠江的水質Ⅳ、V的河段已超過20%。同時,城市內及附近的湖泊普遍存在嚴重富營養化。97%的大中城市地下水受到嚴重污染,地下水污染物一般以酚、氰、砷、硝酸鹽為主,鉻、硫、汞次之。目前,我國80%的水域、45%的地下水受到污染,90%以上的城市水源污染嚴重。
2.3水資源浪費現象嚴重
城市家庭日常生活中的洗滌用水(主要包括洗衣服、洗菜等用水),其排放量占生活污水排放量的 75%-80% 。而另一方面,大多數城市在城市綠化、道路路面噴灑用水、汽車沖洗、廁所沖洗用水、消防用水等方面都是用的自來水, 僅沖廁一項,我國每年就消耗大約 100 多億立方米自來水,這相當於 50 座中型城市的年自來水用量! 事實上,並非所有用水場合都需要優質水,而只須滿足一定的水質要求即可。以生活用水為例,有相當一部分不需要與人體直接接觸的生活雜用水並不需要太高的水質要求。如果將城市生活污水在原有處理工藝的基礎上,進行深度處理,使其符合一定的水質標准,然後回用於對水質要求不高、需求量又很大的行業,如工業冷、園林綠化、汽車沖洗、居民生活雜用等,既可以節省大量的潔凈水,緩解了城市用水的供需矛盾,又可以減少排污,實現污水資源化,在經濟、社會、環境效益方面都具有現實和長遠意義。 可見對缺水城市來說,這種水源是一筆寶貴財富。這種潛力的開發非常值得。
2.4中水利用的必要性
解決我國城市大面積缺水的對策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開源」,即通過修建引水工程、開采地下水、海水淡化乃至從國外進口淡水等方法增加水資源的供應量。二是「節流」,即通過各種方法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減少水資源的利用效率。
我們必須注意的是,各種「開源」措施在滿足城市供水需求的同時也造成了很大的副作用,修建引水工程不僅耗資巨大,耗日持久,同時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和破壞;而大規模開采地下水更是導致地下水位降低,形成地質漏斗、地面沉降、地裂縫等嚴重的地質災難;海水淡化不僅成本較高,同時適用范圍也僅限於沿海城市;從國外進口淡水更是遠水難解近渴。相比較而言,解決城市缺水問題「開源」只是治標,治本還得通過「節流」來解決。在各種「節流」措施中,在城市中推行中水利用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是解決水資源短缺的最有效途徑,是缺水城市勢在必行的重大決策。
3 目前在我國大力推進中水利用的可行性
3.1國家政策支持
2000 年國務院召開的《全國城市供水節水與水污染防治工作》提出:大力提倡城市污水回用等非傳統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並納入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調配。由此可見,城市污水處理率的提高,大量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回用政策的逐步完善,為城市污水回用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中水利用的確是大有市場和大有可為,潛力很大,前景廣闊。
3.2技術可行
我國近十幾年來有關院校和科研部門組織科技攻關,在城鎮和住宅小區的中水回用;城市污水凈化後回用與園林綠化、市政景觀、道路噴灑等;大型賓館及娛樂場所的中水回用系統;城市中水回用與工業冷卻水系統及工藝用水等方面的研究中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而且也興建了若干示範工程。隨著科技的進步,任何污水都可以通過不同的工藝技術加以處理,滿足任何需要。一般來說,二級出水經消毒處理後,用做市政雜用水,生活雜用水、農業用水和景觀用水等;在這基礎上,經混凝過濾處理,可作為工業循環冷卻水等;再經進一步處理,如用膜技術處理或用活性炭吸附後,就可作為工業上工藝用水或地面水,地下水回灌補充水等。
國內外已經有了很多成熟的經驗。在天津市,僅中水洗車一項每年節約自來水超過500萬噸。在大連,大連機車車輛廠1998年投資150萬元對污水處理廠進行了改造,實施了中水回用工程。現在日回用中水800立方米,工廠綠化、沖廁及冷卻水等都用上了中水,年節約水20萬噸。美國 1926 年首次回收水,1971 年已有 358 家工廠企業利用處理後的城市污水,回收量 5.1 億立方米。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每年利用凈化污水2.7 億立方米,相當於 100 萬人口一年的用水量。1985 年,前西德城市 75%~80% 的污水已經過二級處理後加以利用。通過大規模推進中水利用,發達國家的許多城市在城市發展擴大的同時實現了用水需求的零增長甚至是負增長。因此,從技術上說是比較成熟的。
3.3經濟可行
中水利用在城市水資源規劃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並且具有非常可觀的經濟價值。
(1)提供新水源:中水利用在對健康無影響的情況下,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經濟的新水源。減少了由於遠距離引水引起的數額巨大的工程投資。
(2)中水回用在提供新水源的同時,可以減少新鮮自來水用量,因此相應減少了城市自來水處理設施的投資。
(3)中水利用還可以減少污水排放數量,減少控制水體污染引起的治理費用。這些經濟效益都是促使國內外許多城市採用中水利用的因素。
據國內專家的統計,當採用小區污水為中水水源時,人口大於1萬或中水用水量達到750m3/d以上為經濟;在城市污水處理廠增設中水回用系統,主要是新建一個凈水間,其投資只是新建一個凈水廠投資的 30% ,發達國家的經驗證明,在城市污水處理廠增設中水回用系統是最可行、有效的互益工程。
4 中水利用的重要意義
首先,比遠距離引水造價低。由於小區中水回用處理裝置安裝在小區內,減少了輸水管線的基建投資和運行費用,將污水處理到雜用水程度,其基建投資只相當於從30千米外引水,若處理到可回用作較高要求的工藝用水,其基建投資相當於從40-60千米外引水。
其次,比海水淡化經濟。由於小區生活污水污染物濃度較低(小於0.1%),可生化性較好,處理難度較小,而且可用深度處理方法加以去除。因此,當生活污水的排水作為中水水源時,主要污染物的濃度指標COD、BOD5、SS、NH3-N可滿足處理技術要求。而海水則含有3.5%的溶解鹽和大量有機物,其雜質含量為污水二級處理出水的35倍以上,因此無論基建費或單位成本,海水淡化都超過污水回用。
小區污水回用開辟了第二水源,降低了小區新鮮水取用量,經處理後的污水回用於小區,減少了污水的排放量,減輕了受納水體的污染,也減少了治理環境污染的投資。所以污水回用既節約了水資源,也消除了環境污染,具有多重效益。
5 結語
中水利用,實現污水資源化,是目前解決水資源緊缺的最有效的途徑,是缺水城市勢在必行的重大決策,可行性很強,具有重大意義和多重效益。
❽ 中水回用的發展及處理技術
水污染、水資源短缺已成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制約因素。針對水資源緊缺的現狀,有必要對中水回用技術做重要闡述,簡要介紹了中水回用的發展歷程及各類處理工藝。
中國的城市化速度不斷的加快,城市的規模也在迅速擴大,與此同時 水資源匱乏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構成諸多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制約因素之一。根據中國工程院《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水資源開發利用》對中國城市水資源需求的預測,水資源供需矛盾將進一步加劇,至2030年,2050年城市用水需求將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590億m3,910億m3。解決水資源緊缺問題成為整個國家的發展問題,相應的三種解決辦法,節水、蓄水、調水,而節水是最為經濟可行的解決措施。中水利用是最主要最為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對於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改善水環境有著非常重大的長遠意義。
1中水的概念
在建設部《城市中水設施管理暫行辦法》中將中水定義為:部分生活優質雜排水經處理凈化後達到《生活雜用水水質標准》(CJ/T48-1999),可以在一定的范圍內重復使用的非飲用水。中水是再生水,之所以稱之為中水,是沿用了日本的說法,通常人們把自來水叫做「上水」,吧污水叫做「下水」,而中水的水質介於上水、下水之間,故名「中水」。中水雖然不能飲用,但它可用於一些對水質要求不高的場合,中水回用的對象分為市政雜用水,生活雜用水和工業用水。市政雜用水包括公園綠化和河湖用水、城市綠化用水、道路路面噴灑用水等;生活雜用水包括廁所沖洗、汽車洗滌;工業用戶重點是回用至熱電廠和化工廠等冷卻用水以及城市污水處理廠內部雜用水等。
2中水回用的發展歷程
中國對城市污水處理與利用的研究,早在1958年就開始列入國家科研課題;20世紀60年代關於污水灌溉的研究已達到一定的水平;20世紀70年代中期進行了對城市污水以回用為目的的污水深度處理工程試驗;20世紀80年代初,濟南、青島、大連、北京、太原、天津、西安等缺水的大城市相繼開展了污水回用於工業和民用的試驗研究,像北京等一些城市已修建了回用試點工程並取得了積極的成果,不少公共建築亦建設了水回用裝置。目前世界上許多面臨著嚴重水危機的國家都在積極利用城市污水,並將城市污水作為第二水源予以開發利用,已取得了成功的經驗。美國有357個城市實現了中水處理後再利用;日本從20世紀60年代起一直大力研究和推廣城市中水回用技術,廣泛供給工廠、企業和居民小區;南非1986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城市中水「再生水」廠,用作城市自來水的補充水源。此外,以色列、俄羅斯、英國以及中東諸國等都相繼發展利用中水回用,以彌補日益缺乏的水資源。
3中水回用處理技術
中水回用工程多是以居民生活小區排放的生活污水為進水水源,出水要達到中水回用標准。中水水源大致可分為三種情況:一、污染程度較輕的優質雜排水譬如:沐浴排水,空調系統排水,降雨時的雨水等,應該優先選擇這類水作為中水水源;二、雜排水,沖廁以外的生活排水組合,其污染程度處於中等;三、各類生活排水不經分散開而匯集到一起的污水稱為生活污水,相比之下污染程度最為嚴重,其處理費用較高,工藝流程也較為復雜。根據不同的進水的水質以及中水回用的具體用途而選用不同的處理工藝。一般性的工藝流程可概括為:原水→格柵→調節池→主要處理工藝→過濾→消毒→中水。
處理流程中格柵與調節池處理為預處理,過濾、消毒等為後處理,預處理和後處理各種處理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主要處理工藝可以選擇,其中包括混凝沉澱、膜過濾 、生物處理、活性炭吸附等。按主要處理工藝中水回用處理方法一般分為三大類:物理化學處理法、膜濾法、生物處理法。
1、 物理化學處理法
物理化學處理法的主要處理工藝是混凝沉澱技術和過濾吸附技術,適用於處理污染程度較輕的優質雜排水,處理工藝流程短,技術簡單,佔地相對較小因此適宜小規模的中水工程採用。
2、 膜濾法(又稱物理處理方法)
膜濾法主要是利用膜技術對污水進行處理,濾膜能輕易地將有機高分子物質、膠體微粒、微生物等污染物質過濾在外,容易操作,處理水量大,出水水質好,波動小易於實現微機自動控制,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但工程設備一次性投資較高。
3、 生物處理法
生物處理法的主要處理工藝是利用微生物的吸附、氧化來降解污水中的有機物。對處理有機物含量較高的污水有著很好的效果,受水負荷變動影響小、出水水質穩定、運行費用較少適用於較大規模的中水工程。
以上三類處理工藝,根據原水水質、中水回用水質要求、投資成本、經濟條件等進行選用,同時考慮對周圍生態環境的影響。亦可幾種工藝組合起來進行污水處理,可收到更好的處理效果。一種綜合處理方法已經取得較好的處理效果,即臭氧生物活性炭凈水工藝(BAC法)。
BAC 法主要利用臭氧、生物、活性炭三種技術工藝,臭氧生物活性炭作用對有機物的去除包括三個過程: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和生物降解。即在對有機物的去除上,先發揮臭氧的強氧化能力,將有機物氧化成可被微生物降解的小分子有機物,接著利用活性炭良好的吸附性能將其吸附,再由吸附在活性炭上的生物對吸附的有機進行生物降解,而臭氧分解產生的氧溶解在水中使水中的溶解氧常成飽和狀態或接近飽和狀態,這有為活性炭中的微生物降解提供必要的條件。這一臭氧與顆粒活性炭濾池相結合的臭氧生物活性炭凈水處理工藝,一般置於後處理處。相應的研究和工程實踐證明,BAC 法能高效去除水中的有機物,且由於運用了生物技術,大大延長了活性炭的運行周期,從而大幅度降低了運行成本。自德國杜塞爾水廠首先使用至今,已有30 多年的歷史。目前在美國、日本、荷蘭、瑞士等發達國家以成為給水凈化處理技術的主導工藝。進入20 世紀90年代中後期,這種深度處理工藝在國內供水企業中也開始起步,發展至今取得很好的凈水效果。這種技術工藝大多還是用於取水水源受污染的飲用水水廠,如果引進到中水處理中,經深度處理水質肯定會遠好於經一般的處理工藝所得到的水。對用水水質要求較高的處理廠將會是一項值得採用的技術,該方法在嚴重缺水地區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4結語
中水回用可有效減小污水的任意排放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同時減少水資源的浪費,實現污水的再利用,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具有極好的社會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在推行中水回用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一些問題,如技術工藝、工程設備的問題而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中水處理的技術工藝將得到發展,工程設備也會越來越先進,中水回用將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推進,諸多地方缺水狀況日益加劇,中水回用在供水和改善水環境方面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❾ 建築中水回用及其存在的問題
建築中水回用及其存在的問題具體內容是什麼,下面中達咨詢為大家解答。
中水回用,是解決城市水資源危機的重要途徑,也是協調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的根本出路[,所謂中水,主要是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經處理後達到一定的水質標准、可在一定范圍內重復使用的非飲用雜用水,其水質介於上水與下水之間,是水資源有效利用的一種形式。
中水簡介
中水一詞從20世紀80年代初在國內叫起,現已被業內人士乃至缺水城市、地區的部分民眾認知。開始時稱「中水道」,來於日本,因其水質及其設施介於上水道和下水道之間。隨著國外中水技術的引進,國內試點工程的實驗研究,中水工程設施建設的推進,中水處理設備的研製,中水應用技術的研究、發展和有關規范、規定的建立、施行,逐漸形成一整套的工程技術,如同「給水」「排水」一樣,稱之為中水
中水是對應給水、排水的內涵而得名,翻譯過來的名詞有再生水、中水道、回用水、雜用水等,我們稱「中水」(RECLAIMEDWATER),是對建築物、建築小區的配套設施而言,又稱為中水設施。
中水(Reclaimed Water)是指各種排水經處理後,達到規定的水質標准,可在生活、市政、環境等范圍內雜用的非飲用水。再生水(recycling water)建設部制定了再生水回用分類標准,對再生水的釋義是:「指污、廢水經二級處理和深度處理後作回用的水。當二級處理出水滿足特定回用要求,並已回用時,二級處理出水也可稱為再生水。」顯然,中水就是再生水。
中水系統(Reclaimed Water System)由中水原水的收集、儲存、處理和中水供給等工程設施組成的有機結合體,是建築物或建築小區的功能配套設施之一。建築中水(Reclaimed Water System for Building)由於中水系統建立的范圍不同又有不同的稱謂,建築物中水是在一棟或幾棟建築物內建立的中水系統;小區中水是在小區內建立的中水系統。小區主要指居住小區,也包括院校、機關大院等集中建築區,統稱建築小區。建築中水則是建築物中水和小區中水的總稱。
中水設計本著充分利用微生物處理有機廢水的穩定性,採用二級氧化處理方式,對洗浴廢水進行處理。實踐證明洗浴廢水在低濃度B0D5下生長的改性輪蟲對低濃度洗浴廢水具有很好的處理功效,同時穩定性,及耐沖擊性都得到驗證。採用該工藝同時可以大量節省洗浴廢水處理的物化過程,例如節省混凝段和活性炭保護段,從而可以減少混凝劑的投加及減少勞動強度,而活性炭作為中水保護劑,由於水中有機物的大量存在,會使得活性炭快速板結從而失效,需要更換活性炭,而活性炭的造價較高,這就造成經濟的浪費及勞動強度的加大。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水中在現階段處理工藝宜採用以生化為主物化為輔的方法,而生化的關鍵就在於填料的有機物的負荷及氧的利用率的提高,較好的氧化物其填料為日本新技術蜂窩填料BOD5達到2.2KG.BOD5/M3填料,整體的體積小1/3,氧化機採用台灣川源生產的設備,暴氣效率較高,雜訊較低。
1 中水水源
中水的水源較廣,但對建築中水而言,其水源一般包括盥洗排水、沐浴排水、洗衣排水、廚房排水和廁所排水等。若考慮到處理費用和處理的難易程度,對其選用的先後順序一般為:沐浴排水→盥洗排水→洗衣排水→廚房排水→廁所排水[4]。
在進行建築中水系統的設計時,應根據實際情況,集流一種或多種排水作為中水水源,常見組合有以下幾種情況:①空調系統排水、盥洗排水和沐浴排水等,其污染程度較輕,稱為優質雜排水,在設計時應優先選擇其作為中水水源;②沖廁以外的生活排水組合,其污染程度中等,稱為雜排水;③所有生活排水的總稱,其污染程度最重,稱為生活污水,由於其處理費用較高,且難處理,所以在設計時應盡量不採用其作為中水水源[5]。
就目前情況來看,我國現有的建築中水回用系統採用的水源幾乎都是優質雜排水或雜排水。
2 中水處理工藝
2.1 常用的中水處理工藝及其流程
目前應用較多的中水處理工藝主要有混凝、沉澱、過濾、生物處理和活性炭吸附等[6]。
處理工藝需根據原水水質的不同而採用某一工藝或某些工藝的組合[5],常見的中水處理工藝流程有以下這些:
(1)對於優質雜排水,其處理工藝流程一般有:
①原水→毛發聚集器→調節池→微絮凝→過濾→消毒→中水;
②原水→毛發聚集器→調節池→混凝沉澱→消毒→出水;
③原水→毛發聚集器→調節池→微絮凝-過濾→微濾-超濾→消毒→出水。
(2)對於雜排水,其處理工藝流程一般有:
①原水→篩濾→調節池→微絮凝-過濾→活性炭吸附→微濾-過濾→消毒→出水;
②原水→篩濾→調節池→生物接觸氧化或生物轉盤→沉澱→過濾→消毒→出水。
(3)對於生活污水,其處理工藝流程一般有:
①原水→篩濾→調節池→水解酸化→生物接觸氧化→沉澱→過濾→消毒→出水;
②原水→篩濾→調節池→生物接觸氧化→沉澱→生物接觸氧化→過濾→消毒→出水;
③原水→篩濾→調節池→生物接觸氧化→沉澱→微絮凝-過濾→活性炭吸附→消毒→出水。
2.2 處理工藝的技術可行性
中水處理在技術上是可行的,很多人的研究也已經無數次證明了這一點,特別是隨著近幾年工程技術人員對處理技術和處理設備開發,使中水處理技術又有了很大的發展。
杜茂安等採用混凝-沉澱-過濾-消毒工藝處理洗浴排水,在水溫為10℃時,主要控制指標濁度、COD、BOD5和ABS的平均去除率分別為98.1%,95.2%,93.3%和68.2%,出水水質完全滿足中水控制指標要求[7];劉中平等研究序批式活性污泥工藝(SBR)處理學校洗浴廢水的工程實例得出,該工藝對洗浴廢水中的COD、BOD5、SS和LAS有較高的去除率,處理後的出水水質符合《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雜用水水質標准》(GB/T18920-2002),且該工藝設備簡單,佔地少,運行方便[8];大連香格里拉大飯店中水回用工程採用膜生物反應器(MBR)工藝,其設計規模為60m3/d,自2001年10月投產運行以來,其平均出水水質為COD=6.16mg/L,BOD=0.57 mg/L,SS=0 mg/L,這完全達到生活雜用水水質標准,實踐證明,MBR是一種簡單、高效的中水處理技術[9];北京華融大廈總建築面積4.6萬m2,中水原水為洗浴排水,水量為7.5m3/h,採用接觸氧化-砂濾工藝,2000年9月經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測定,進水BOD、COD、SS和LAS分別由22mg/L、68 mg/L、14 mg/L和3.29 mg/L降低到2 mg/L、10 mg/L、5 mg/L和0.14 mg/L[10]。
2.3 處理工藝的經濟可行性
莫慧等對3種居住區中水回用方案即經二級處理後回用、經三級處理後回用和經MBR處理後回用進行了經濟分析,其運行費用分別為2.82元/m3、2.63元/m3和2.67元/m3[11];張捍民等採用MBR工藝處理大連香格里拉大飯店的污水並達到生活雜用水水質標准,其運行成本僅為1.665元/m3[9]。
通過以上的試驗分析可知,如果中水回用工程運行管理得當,其在經濟上是可行的,並且隨著水資源供需矛盾的進一步激化,自來水價格勢必會升高,而隨著處理技術的發展,中水處理費用卻會降低,這更增加了中水回用的經濟可行性。
2.4 處理工藝的選擇
中水處理工藝的選擇依據主要是根據進水水質和經濟技術比較,選用在技術上可靠,經濟上可行,且據有穩定出水水質的處理工藝,同時還要考慮其管理和維護及其對周圍環境的影響等。
3 中水回用存在的問題
建築中水回用存在的問題較多,首先,中水系統運行往往不正常,水質水量不穩定,用戶難以放心依賴,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有些工藝、設備不過關,達不到預想效果,同時對系統的運行管理水平不高,出現問題不能及時解決,使水質水量常常發生較大的波動,甚至停產[12]。
其次,中水回用在實際工程中並不比使用城市給水更經濟。張雅君等對北京22個運行中的中水設施進行調研,通過分析發現普遍存在設施能力不能充分利用、運行成本過高的現象,其總運行成本有的甚至高達11.37元/m3,且平均總運行成本也為3.24元/m3,這主要是因為中水設施的設計規模得不到充分發揮[13]。
再次,中水回用水質標准太高。目前我國建築中水回用執行的水質標準是現行的《生活雜用水水質標准》,該標准中總大腸菌群的要求與《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相同,比發達國家的回用水水質標准及我國適用於游泳區的Ⅲ類水質標准還嚴格,這一方面使得許多現有中水工程不達標,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建築中水工程的推廣和普及[14]。
很多人對中水的衛生性、安全性等存有顧慮,在感情上無法接受中水,從而影響了其普及。當然當前的水價偏低也是造成中水回用成本較高從而難以推廣的重要原因之一[15]。
4 展望
中水回用具有極高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它一方面可以減少環境排污量,減少環境污染;另一方面它又能減少對水資源的開采,對我國長遠的國民經濟發展具有深刻的意義[16]。並且,根據水利部《21世紀中國水供求》分析,2010年後中等乾旱年的缺水量將達318億m3,到2030年我國將缺水400~500億m3,開發和應用投資省、見效快、運行成本低的中水回用處理技術已經凸現為確保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課題,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政策的正確引導下,合理的調整城市給水和中水的價格關系,中水回用技術將會有越來越廣闊的應用前景,為城市節水作出貢獻。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