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廢水知識 > 中水回用管網設施

中水回用管網設施

發布時間:2023-06-14 16:50:46

A. 建築中水回用及其存在的問題


建築中水回用及其存在的問題具體內容是什麼,下面中達咨詢為大家解答。
中水回用,是解決城市水資源危機的重要途徑,也是協調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的根本出路[,所謂中水,主要是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經處理後達到一定的水質標准、可在一定范圍內重復使用的非飲用雜用水,其水質介於上水與下水之間,是水資源有效利用的一種形式。
中水簡介
中水一詞從20世紀80年代初在國內叫起,現已被業內人士乃至缺水城市、地區的部分民眾認知。開始時稱「中水道」,來於日本,因其水質及其設施介於上水道和下水道之間。隨著國外中水技術的引進,國內試點工程的實驗研究,中水工程設施建設的推進,中水處理設備的研製,中水應用技術的研究、發展和有關規范、規定的建立、施行,逐漸形成一整套的工程技術,如同「給水」「排水」一樣,稱之為中水
中水是對應給水、排水的內涵而得名,翻譯過來的名詞有再生水、中水道、回用水、雜用水等,我們稱「中水」(RECLAIMEDWATER),是對建築物、建築小區的配套設施而言,又稱為中水設施。
中水(Reclaimed Water)是指各種排水經處理後,達到規定的水質標准,可在生活、市政、環境等范圍內雜用的非飲用水。再生水(recycling water)建設部制定了再生水回用分類標准,對再生水的釋義是:「指污、廢水經二級處理和深度處理後作回用的水。當二級處理出水滿足特定回用要求,並已回用時,二級處理出水也可稱為再生水。」顯然,中水就是再生水。
中水系統(Reclaimed Water System)由中水原水的收集、儲存、處理和中水供給等工程設施組成的有機結合體,是建築物或建築小區的功能配套設施之一。建築中水(Reclaimed Water System for Building)由於中水系統建立的范圍不同又有不同的稱謂,建築物中水是在一棟或幾棟建築物內建立的中水系統;小區中水是在小區內建立的中水系統。小區主要指居住小區,也包括院校、機關大院等集中建築區,統稱建築小區。建築中水則是建築物中水和小區中水的總稱。
中水設計本著充分利用微生物處理有機廢水的穩定性,採用二級氧化處理方式,對洗浴廢水進行處理。實踐證明洗浴廢水在低濃度B0D5下生長的改性輪蟲對低濃度洗浴廢水具有很好的處理功效,同時穩定性,及耐沖擊性都得到驗證。採用該工藝同時可以大量節省洗浴廢水處理的物化過程,例如節省混凝段和活性炭保護段,從而可以減少混凝劑的投加及減少勞動強度,而活性炭作為中水保護劑,由於水中有機物的大量存在,會使得活性炭快速板結從而失效,需要更換活性炭,而活性炭的造價較高,這就造成經濟的浪費及勞動強度的加大。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水中在現階段處理工藝宜採用以生化為主物化為輔的方法,而生化的關鍵就在於填料的有機物的負荷及氧的利用率的提高,較好的氧化物其填料為日本新技術蜂窩填料BOD5達到2.2KG.BOD5/M3填料,整體的體積小1/3,氧化機採用台灣川源生產的設備,暴氣效率較高,雜訊較低。
1 中水水源
中水的水源較廣,但對建築中水而言,其水源一般包括盥洗排水、沐浴排水、洗衣排水、廚房排水和廁所排水等。若考慮到處理費用和處理的難易程度,對其選用的先後順序一般為:沐浴排水→盥洗排水→洗衣排水→廚房排水→廁所排水[4]。
在進行建築中水系統的設計時,應根據實際情況,集流一種或多種排水作為中水水源,常見組合有以下幾種情況:①空調系統排水、盥洗排水和沐浴排水等,其污染程度較輕,稱為優質雜排水,在設計時應優先選擇其作為中水水源;②沖廁以外的生活排水組合,其污染程度中等,稱為雜排水;③所有生活排水的總稱,其污染程度最重,稱為生活污水,由於其處理費用較高,且難處理,所以在設計時應盡量不採用其作為中水水源[5]。
就目前情況來看,我國現有的建築中水回用系統採用的水源幾乎都是優質雜排水或雜排水。
2 中水處理工藝
2.1 常用的中水處理工藝及其流程
目前應用較多的中水處理工藝主要有混凝、沉澱、過濾、生物處理和活性炭吸附等[6]。
處理工藝需根據原水水質的不同而採用某一工藝或某些工藝的組合[5],常見的中水處理工藝流程有以下這些:
(1)對於優質雜排水,其處理工藝流程一般有:
①原水→毛發聚集器→調節池→微絮凝→過濾→消毒→中水;
②原水→毛發聚集器→調節池→混凝沉澱→消毒→出水;
③原水→毛發聚集器→調節池→微絮凝-過濾→微濾-超濾→消毒→出水。
(2)對於雜排水,其處理工藝流程一般有:
①原水→篩濾→調節池→微絮凝-過濾→活性炭吸附→微濾-過濾→消毒→出水;
②原水→篩濾→調節池→生物接觸氧化或生物轉盤→沉澱→過濾→消毒→出水。
(3)對於生活污水,其處理工藝流程一般有:
①原水→篩濾→調節池→水解酸化→生物接觸氧化→沉澱→過濾→消毒→出水;
②原水→篩濾→調節池→生物接觸氧化→沉澱→生物接觸氧化→過濾→消毒→出水;
③原水→篩濾→調節池→生物接觸氧化→沉澱→微絮凝-過濾→活性炭吸附→消毒→出水。
2.2 處理工藝的技術可行性
中水處理在技術上是可行的,很多人的研究也已經無數次證明了這一點,特別是隨著近幾年工程技術人員對處理技術和處理設備開發,使中水處理技術又有了很大的發展。
杜茂安等採用混凝-沉澱-過濾-消毒工藝處理洗浴排水,在水溫為10℃時,主要控制指標濁度、COD、BOD5和ABS的平均去除率分別為98.1%,95.2%,93.3%和68.2%,出水水質完全滿足中水控制指標要求[7];劉中平等研究序批式活性污泥工藝(SBR)處理學校洗浴廢水的工程實例得出,該工藝對洗浴廢水中的COD、BOD5、SS和LAS有較高的去除率,處理後的出水水質符合《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雜用水水質標准》(GB/T18920-2002),且該工藝設備簡單,佔地少,運行方便[8];大連香格里拉大飯店中水回用工程採用膜生物反應器(MBR)工藝,其設計規模為60m3/d,自2001年10月投產運行以來,其平均出水水質為COD=6.16mg/L,BOD=0.57 mg/L,SS=0 mg/L,這完全達到生活雜用水水質標准,實踐證明,MBR是一種簡單、高效的中水處理技術[9];北京華融大廈總建築面積4.6萬m2,中水原水為洗浴排水,水量為7.5m3/h,採用接觸氧化-砂濾工藝,2000年9月經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測定,進水BOD、COD、SS和LAS分別由22mg/L、68 mg/L、14 mg/L和3.29 mg/L降低到2 mg/L、10 mg/L、5 mg/L和0.14 mg/L[10]。
2.3 處理工藝的經濟可行性
莫慧等對3種居住區中水回用方案即經二級處理後回用、經三級處理後回用和經MBR處理後回用進行了經濟分析,其運行費用分別為2.82元/m3、2.63元/m3和2.67元/m3[11];張捍民等採用MBR工藝處理大連香格里拉大飯店的污水並達到生活雜用水水質標准,其運行成本僅為1.665元/m3[9]。
通過以上的試驗分析可知,如果中水回用工程運行管理得當,其在經濟上是可行的,並且隨著水資源供需矛盾的進一步激化,自來水價格勢必會升高,而隨著處理技術的發展,中水處理費用卻會降低,這更增加了中水回用的經濟可行性。
2.4 處理工藝的選擇
中水處理工藝的選擇依據主要是根據進水水質和經濟技術比較,選用在技術上可靠,經濟上可行,且據有穩定出水水質的處理工藝,同時還要考慮其管理和維護及其對周圍環境的影響等。
3 中水回用存在的問題
建築中水回用存在的問題較多,首先,中水系統運行往往不正常,水質水量不穩定,用戶難以放心依賴,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有些工藝、設備不過關,達不到預想效果,同時對系統的運行管理水平不高,出現問題不能及時解決,使水質水量常常發生較大的波動,甚至停產[12]。
其次,中水回用在實際工程中並不比使用城市給水更經濟。張雅君等對北京22個運行中的中水設施進行調研,通過分析發現普遍存在設施能力不能充分利用、運行成本過高的現象,其總運行成本有的甚至高達11.37元/m3,且平均總運行成本也為3.24元/m3,這主要是因為中水設施的設計規模得不到充分發揮[13]。
再次,中水回用水質標准太高。目前我國建築中水回用執行的水質標準是現行的《生活雜用水水質標准》,該標准中總大腸菌群的要求與《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相同,比發達國家的回用水水質標准及我國適用於游泳區的Ⅲ類水質標准還嚴格,這一方面使得許多現有中水工程不達標,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建築中水工程的推廣和普及[14]。
很多人對中水的衛生性、安全性等存有顧慮,在感情上無法接受中水,從而影響了其普及。當然當前的水價偏低也是造成中水回用成本較高從而難以推廣的重要原因之一[15]。
4 展望
中水回用具有極高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它一方面可以減少環境排污量,減少環境污染;另一方面它又能減少對水資源的開采,對我國長遠的國民經濟發展具有深刻的意義[16]。並且,根據水利部《21世紀中國水供求》分析,2010年後中等乾旱年的缺水量將達318億m3,到2030年我國將缺水400~500億m3,開發和應用投資省、見效快、運行成本低的中水回用處理技術已經凸現為確保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課題,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政策的正確引導下,合理的調整城市給水和中水的價格關系,中水回用技術將會有越來越廣闊的應用前景,為城市節水作出貢獻。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B. 淺析中水回用技術及應用


污水資源化包括城市污水、工業廢水和建築小區生活污水的再生利用。其中建築中水的回用,是指通過對集中住宅小區和密集建築群等生活雜排水的局部收集、處理,再回用於附近建築物和建築小區的沖側、綠化等生活雜用。中水回用既節省水資源,又減少城市供排水管網和處理設施的負荷,是解決缺水問題的一條有效途徑。
1.中水回用技術簡介
其特點為用各種物理、化學、生物等手段對工業所排出的廢水進行不同深度的處理,達到工藝要求的水質,然後回用到工藝中去,從而達到節約水資源,減少環境污染的目的。下面就兩種最主要的回用技術作一介紹:
1.1冷卻水技術
節約冷卻水是工業節水的主要途徑:
1、改直接冷卻水為間接冷卻水
在冷卻過程中,特別在化學工業中,如採用直接冷卻的方法,往往使冷卻水中夾帶較多的污染物質,使其失去再利用的價值,如能改為間接冷卻,就能克服這個缺點。
2、降低冷卻要求,減少冷卻水用量。
3、採用非水冷卻。
如在某種工藝生產中,採用空冷或油冷,達到冷卻的目的。
4、利用人工冷源或海水作冷卻水,減少地下水或淡水用量。
5、合理利用冷卻水。
對已使用過的冷卻水可以進行一定的降溫措施後,反復使用,也可以在第一次作為冷卻水使用後,用於其它對水質、水溫要求較低的場合。
在採用這個辦法時,要注意各車間供水系統的密切配合,加強冷卻水的管理,避免因一個環節出問題而影響其他車間供水。
6、冷卻水的循環利用
這種冷卻水利用技術主要是經過冷卻器變成的熱水經過冷卻構築物使水溫降到回用水水溫,從而循環使用。
冷卻水在循環使用時,應注意水中細菌的繁殖、水垢的形成、設備腐蝕、水壓、水量變化等問題。
1.2一水多用或污水凈化再利用
由於生產工藝中各環節的用水水質標准不一,因此將某些環節的水經過適當的處理後重復利用或用於其它對水質要求不高的環節中。以達到節水的目的。如:可先將清水作為冷卻水用,然後送入水處理站經軟化後作鍋爐供水用。城市污水集中處理後用於生產、生活等。
中水回用技術舉例
下面就生活中水做一簡單介紹。
生活中水,主要指生活污水經過處理,達到使用標准後,用於沖廁、綠化、景觀、噴灑路面以及冷卻水的補充等雜用。中水水質應達到《生活雜用水水質標准》。
1、中水水源
選擇中水,應首先選用優質雜排水,一般可按下列順序取捨:
a、冷卻水b、淋浴排水c、盥洗排水d、洗衣排水e、廚房排水f、廁所排水
2、處理工藝
當以優質雜排水和雜排水作為中水水源時,可採用以物化處理為主的工藝流程,或採用生物處理和物化處理的工藝流程。
當利用生活污水作為中水水源時,可採用二段生物處理,或生物處理與物化處理相結合的處理工藝流程。
3、中水設計建設規定
凡建設項目都應按規定同時配套設計中水設施,屬以下情況的建設項目必須配套設計建設中水設施:
a、賓(旅)館、飯店、商店、公寓、綜合性服務樓及高層住宅等建築的建築面積在2萬平方米以上。 b、機關、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和大型綜合性文化、體育設施的建築面積在3萬平方米以上。
c、住宅小區規劃人口在3萬人以上(或中水回用量在750立方米/日以上)。
有關中水設施的管理按照建設部發布的《城市中水設施管理暫行辦法》執行,中水設施的設計按中國工程建設標准化協會編制的《建築中水設計規范》。
2.中水回用水質要求
中水水質必須要滿足以下條件:
2.1 滿足衛生要求。其指標主要有大腸菌群數、細菌總數、余氯量、懸浮韌、cod、bod5、磷化物等。
2.2 滿足人們感觀要求,即無不快的感覺。其衡量指標主要有濁度、色度、臭味等。
2.3 滿足設備構造方面的要求,即水質不易引起設備、管道的嚴重腐蝕和結垢。 其衡量指標有ph值、硬度、蒸發殘渣、溶解性物質等。
近年來,我國對中水研究越來越深入,為保證中水作為生活雜用水的安全可靠和合理利用,於一九八九年正式頒布了《生活雜用水水質標准》(cj251一89)。
3.中水回用標准及方式
3.1國內的城市雜用水標准情況
1989年建設部頒布的《生活雜用水水質標准》(cj25.1-89)是我國有關城市雜用水水質的第一個部頒標准。該標准規定了廁所便器沖洗、城市綠化、洗車、掃除等生活雜用水水質要求。2002年中南市政設計研究院主持對該標准進行了修訂並上升為國家標准(gb/t18920—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雜用水質》)。修訂中將雜用水的適用范圍進行了調整,增加了消防和建築施工用水。
3.2中水回用方式
城市可根據污水處理能力的大小和當地情況,選擇不同的回用方式。大體有以下幾種:①選擇式回用方式,即在污水處理廠周圍的一些居民區鋪設管道,實行分質供水回用;②分區回用方式,即根據城市狀況,分區實行污水再生利用;③全城回用方式,即全城鋪設中水管道,適用於新建城市和有污水處理能力的小城鎮。
4.中水回用的主要途徑
4.1回用於工業
污水處理廠達標排放的廢水,根據用途的不同可直接或再經過進一步處理達到更高的水質後應用於工業生產過程中,如用做冷卻水,熄焦、熄爐渣用水,灰渣水力輸送用水,工廠綠地澆灑,地面、設備、車輛沖洗,消防用水,其中最具普遍性和代表性的用途是工業冷卻用水。
4.2城市雜用
中水的城市回用途徑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城市生活沖廁用水,二是城市部分商業用水(如洗車行業),三是道路噴灑用水與城市綠地灌溉,四是非接觸性景觀中水與消防用水等。其中,城市生活用水是比較穩定的用水渠道,道路噴灑用水與城市綠地灌溉具有一定的季節性。
4.3農業灌溉
經過污水處理廠處理後排放的廢水只需再經過簡單的過濾即可達到農業灌溉用水的水質標准,其環境衛生和農產品的衛生學狀況均良好。中水用於灌溉農田,通過土壤過濾、吸附、離子交換、化學反應、土壤微生物代謝和作物根系的吸收等機理,也能進一步凈化水質,改良土壤結構,增加水分和肥分,使農作物增產,節省大量化肥,可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中水回用於農業灌溉,一般尚需建設一定的調蓄、灌溉工程,才能達到充分利用的目的。農業灌溉用水受季節性的影響明顯。
4.4水利工程
4.4.1城市二級河道景觀用水。國家對景觀水質制定了水質標准,二級污水處理廠的出水水質與河道景觀用水水質要求相似。在衛生指標上加以再處理即可達標。只要河道是流動的,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自凈能力,這樣不僅使城市景觀得到改善,也為河道兩岸再生水回用單位提供了輸水渠道。
4.4.2用於地下含水層的存儲及恢復。由於地下水的開采量過大,引起地面下沉。為了控制下沉,除限制開采量或禁止開采外,還要採取回灌措施。中水可以作為回灌水的水源之一,但要經過進一步處理,以達到地下水回灌的水質要求方可回灌。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C. 淺談城市中水回用的結論與建議

所謂中水是相對於上水(自來水)和下水(污水)而言的,是指生活污水經處理後,達到規定的水質標准,可在一定范圍內重復使用的非飲用水。如廁所沖洗、綠地澆灌、景觀河湖、環境用水、農業用水、工廠冷卻用水、洗車用水等。

中水系統大致可分三類:一是城市污水處理廠出水處理回螞稿用的城市中水系統;二是若干建築群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回用的小區中水系統;三是單棟的建築物生活污水處理回用的建築中水系統。

在此以自已的觀點談一下城市中水回用的結論與建議:

1、因地制宜,推廣應用

一般建造中水設施一次性投入較自來水高2~5倍,並且日常運行成本又高於自來水,所以很少有人會放棄使用便宜、安全、方便的自來水而去用中水,已建的中水設施停止運行也就理所當然了。1996年深圳已建的中水設施93%停用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北方由於水資源緊缺,人均水資源量747m3,尤其是黃淮海三流域人均水資源量僅500m3,在這種地區和沿海城市開發中水回用比長距離引水、海水淡化和人工降雨在經濟上更具優勢。以大連為例,海水淡化成本8.5元/m3,引碧入連2.3元/m3,引英入連3.6元/m3,中水回用2.0元/m3.

南方地區人均水資源量3,480m3,屬於水資源相對豐富的地區,該地區1997年人均年用水咐指量447m3,僅占人均水資源量的12.8%,可見當地水資源的開發尚有很大潛力。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水污染日益嚴重。由於城市化發展過快,城市排水設施的建設跟不上,污水超標排放和任意排放使城市周圍的地表和地下水源受到嚴重污染,水質惡化使可供利用的水資源急劇減少,部分城市出現污染型缺水,治污才是首要任務。要在加強城市排水系統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加強水體的污染整治。對不具備納入城市污水總衡物配管條件的建築物,為減輕水體污染,必須就地建造中水回用設施,保護水環境。

2、健全法規,統一管理

對於中水價格,政府有關部門可制定相應的配套政策,如已建污水處理回用設施的,其所交納的排水費根據對應的設施處理能力予以返回中水設施管理部門,貼補日常運行管理;同時也可借鑒國外的收費浮動政策,適當調高自來水水價,但也不宜人為過分抬高自來水價,一般將中水水價控制在自來水水價75%~80%左右較適宜。中水系統涉及部門頗多,住宅、環保、水務、衛生等部門都有各自的管理職責,由於污水集中處理通常較分散處理成本低、回用用途廣、易管理、水質易控制,所以城市中水系統、小區中水系統和建築物中水系統,大、中、小系統宜合理搭配,以防止建成的設施閑置或設備運行能力不足。建議小區中水系統和小區發展規劃應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同時,各地應制定統一的管理辦法,由水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管理中水系統的設計、建設、運行,防止中水設施建設市場出現雜亂無章的現象,水行政主管部門應對中水處理裝置和施工單位進行產品認定和施工資質審定,並負責各中水站出水水質監測。

3、完善設計,制定標准

1996年以前建造的中水處理設施大多採用常規工藝,一般自動化程度不高、操作復雜、設備質量也不盡如人意,導致建成後的設施根本無法運行或不能正常運行。如北京採用物化法處理的18套設施,因設計方面的問題,導致50%的設施根本無法運行,其餘的設施出水水質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問題。隨著水處理技術的發展,應組織有關專家,借鑒國外先進的中水技術,對現行的《建築中水設計規范》進行重新修訂,提高中水設備的成套化、標准化、自動化及電子化等整體水平;對不同用途的中水,制定更詳盡的最低標准;由於一般水處理成本與水處理量成反比,而已建的中水設施在100m3/日以下的為數不少,有的甚至只有20m3/日,為提高資金利用率,建議制定最小經濟規模流量供設計參考。中水的處理成本與所採用的處理工藝和原水的水質有關,一般全污水(灰水+黑水)處理比灰水處理運營成本高近1倍。所以建議可先將灰水作為中水的原水,這樣處理成本可降低一半,水質也易控制,處理後的水可優先考慮用來澆綠化和洗車、掃除、景觀用水,而後考慮排管入戶沖廁。

4、組織培訓,持證上崗

中水處理工藝通常規模小、技術高、費用高,它要求高水平的處理,獨立的配水系統,特殊的用戶管道、閘門系統和熟練的操作。而目前中水設施管理人員大多是兼職,專業水平、管理水平有限,兼之各中水處理站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中水設施不能得以長期穩定運行,出水水質難得到保證。為保證中水水質,水行政主管部門應定期對中水運行管理人員,進行日常操作、水質化驗、應急措施等培訓,培訓合格者方可持證上崗,提高管理隊伍素質。

D. 淺談中水回用設施的雜訊治理


某新建高層住宅樓的中水回用項目,設備機房位於住戶卧室正下方的地下三層,在污水處理再生利用的過程中產生了二次污染――雜訊污染,影響了居民的休息。住戶的雜訊主要來自結構雜訊傳導和空氣雜訊輻射兩部分,本文結合此工程實際情況,對風機、水泵、管道等不規范的安裝進行改造,通過加裝了隔音罩、更改設備基礎及管道與地面、牆壁的剛性連接,加裝更換隔聲門和隔聲窗等措施,取得了雜訊治理的成效。
水是人類和一切生物賴以生存且不可替代的物質基礎,是工農業生產、經濟發展和環境改善不可替代的極為寶貴的自然資源。我國是一個乾旱、缺水嚴重的國家,水資源總量約為28124萬億立方米,佔世界徑流資源總量的6%,人均水資源佔有量為2500立方米,約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位於世界百位排名之後,被列為世界人均水資源佔有量最貧乏的國家之一。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提高,全國多數城市的水質污染、環境惡化不斷加劇,致使水資源短缺等問題,已被人們廣泛關注。我們提倡發展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節約用水、防止污染、保護環境。污水的資源化與再生利用,不僅節約水資源,變廢為寶,同時處理成本較自來水低廉,具有可觀的經濟效益。
本工程為某新建高層住宅樓的中水回用項目,在污水處理再生利用的過程中產生了二次污染――雜訊污染。雜訊是聲音的一種,是人們不需要的聲音的總稱[3]。從物理角度看,是由聲源作無規則和非周期性振動產生的聲音。從環境保護角度看,是指那些人們不需要的、令人厭惡的或對人類生活和工作有防礙的聲音。雜訊不僅有其客觀的物理特性,還依賴主觀感覺的評定。雜訊污染,影響人們的工作、休息和睡眠,進而危及人體健康。每個人對雜訊的敏感度不同,一般心血管患者,神經衰弱,失眠等人群對雜訊尤其敏感,治理雜訊污染,不容忽視。本文對此中水設施造成的雜訊進行治理,通過各種隔振降噪措施的實施,有效控制了雜訊問題。
一、項目簡介
某新建高層住宅樓設中水回用設施,污水來源於住宅樓內的生活污水,要求污水經過處理後達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雜用水水質標准》 GB/T 18920-2002沖廁回用標准,用於樓內沖廁,以達到節約用水,減少污染,保護環境的目的。
污水處理量為5m3/h,主要工藝流程為:
本住宅樓地上28層,地下3層。中水回用設備機房位置地下三層,地上一層為住戶。主要雜訊源有供水變頻泵四台(5.5KW)、回轉式鼓風機兩台(4KW)、抽吸泵兩台(1KW)、提升泵兩台(1.1KW)。
1、工程安裝情況
(1)設備基礎均為混凝土基礎,無二次澆注。水泵直接座在混凝土基礎上,接觸部分墊有橡膠減振墊。回轉式鼓風機座在混凝土基礎上,底部安有橡膠減振器,但現場觀察減振器與風機不匹配,減振效果明顯不足。
(2)管道支架、吊架等直接與地面、牆壁接觸,為剛性連接,部分支架、吊架製作不規范,管道固定不穩固。
(3)管道穿牆部位未封堵。
(4)現場可以聽見砸水的聲音,水泵壓水管路出水口高於水池液面。
(5)單球橡膠軟接頭隔振效果不明顯,且有部分軟接頭安裝在了立管的部位。
2、振動情況檢查
(1)變頻供水泵基礎支架振動明顯。
(2)變頻供水泵支路出水管及總出水管手觸感覺振動很明顯,總出水立管上安裝的橡膠軟接頭前後振動基本一樣,橡膠軟接頭沒起到減振作用。
(3)變頻供水泵總出水管出中水設備機房牆體外用鍍鋅鋼管去接觸感覺,有明顯振動。
(4)自吸泵、提升泵的支路出水管及總出水管手觸感覺振動不明顯,管路與牆壁支架處,用鍍鋅鋼管去接觸感覺,有輕微振動。
(5)回轉式鼓風機支路出氣管及總出氣管手觸感覺振動很明顯,風機基礎支架振動明顯。
3、雜訊值測量
設備正常運行時,夜間7:00測得設備機房內雜訊值76dB(A),設備機房外雜訊值64 dB(A),1樓住戶房間內雜訊值35dB(A),居民反映雜訊影響睡眠質量。
二、雜訊振動分析
本工程所選用的設備運轉正常,均無異常雜訊,質量合格,住戶的雜訊主要來自結構雜訊傳導和空氣雜訊輻射兩部分。
結構雜訊以彈性波的形式通過設備基礎、管道支架等傳遞到建築結構,並經過建築結構傳遞出去,迫使建築結構或建築結構上的附著物振動發生,固體聲隨距離的衰減很小,因此,如果處理不當的話,通常會影響到整個樓層。結構雜訊的來源主要有三部分,設備基礎基座,管道支架及管道穿牆,屬於較難治理部分。
空氣雜訊通過空氣傳播,主要是通過窗戶,房門和樓板等傳播至室內。
1、水泵雜訊分析
水泵雜訊就是水泵在運行時產生的不規則的、間歇的、連續的或隨機的雜訊。水泵雜訊屬於低頻雜訊(頻率在500赫茲以下的聲音)。低頻雜訊的特點就是衰減緩慢、聲波較長、其衍射波能輕易繞過障礙物,且有很強的穿透力,像一般建築物的普通承重牆,水泵雜訊能夠輕易地穿透,所以較難處理。
小功率水泵振動不明顯,水泵底座下的橡膠減振器隔振效果良好,但管路與地面、牆壁的剛性連接需要改為柔性連接。
變頻供水功率較大,橡膠減振器隔振效果不明顯,橡膠軟接頭安裝在出水立管上,隔振效果較差,同樣管道支架不規范,與地面、牆壁、穿孔均為剛性連接,也需要改為柔性連接。
2、風機雜訊分析
回轉式鼓風機,雖然較羅茨風機轉速低,雜訊小,但風機雜訊頻譜較寬,即在很寬的頻率范圍內均有較高的雜訊,且以低中頻雜訊為主要成分,同樣具有很強的穿透力,不易治理。
回轉式風機運轉正常,無異常雜訊,但基礎不平整,現有橡膠減振器效果不佳,曝氣管路的支撐,與地面、牆壁均為剛性連接,使得結構振動通過牆體傳遞到住戶室內,導致敏感點雜訊值超標。 3、中水設備機房的問題
設備機房正上方恰巧為住戶的卧室,為敏感點。機房的門、窗均為普通式,隔聲效果差。
4、雜訊治理難點
本工程設備、管道均已安裝完畢,治理雜訊,需要考慮現有設施情況,盡量少改動管路,節省投資。由於居民已入住,沖廁水源必須由回用水池供應,改造過程中由自來水補充回用水源,變頻供水系統不能長時間停止。經過我們與物業協商,住宅樓每天最長停水時間僅為10個小時,必須在兩天內改造好。而這部分改造工程量較大,為首要改造內容,必須一天完成,不然當天還要恢復系統供水,高壓供水系統的運行,將影響甚至破壞已改造的部分減振措施,此系統改造需合理安排,投入較大的資金及人力交叉作業,為此降噪工作的重中之重。MBR生化系統產生的污泥需要氧氣維持,則回轉式鼓風機也不能長時間停止。這就要求我們無論是風機、水泵及管路系統改造等都要做到「短、平、快」。
三、雜訊治理
本住宅樓中水回用工程產生的雜訊主要由不規范的安裝、不夠重視雜訊污染而引起的。本工程雜訊的治理其實就是規范安裝的過程,以下分別對結構雜訊和空氣雜訊控製做簡要闡述。
1、結構雜訊治理
(1)回轉式鼓風機地面基礎找平,製作彈性減振基座,改變振動源質量與固有振動頻率,從而降低振動傳導效率,配合合適的橡膠減振器,可達到良好的減振效果。設備底座減振器的選擇不僅與設備重量有關系,還和設備的轉速、頻率等有關系,最好由設備廠家直接配套。
(2)小功率水泵基礎不變,所有水泵進出口的單球橡膠軟接頭更換為雙頭橡膠軟接頭。
(3)變頻供水泵基礎更換為彈性減振基座和橡膠減振器結合使用的底座,水泵進出口的單球橡膠軟接頭更換為雙頭橡膠軟接頭,水平立管上的橡膠軟接頭改為水平安裝[4],降低了高壓供水產生的振動現象。
(4)對所有管道的支架、吊架,與地面、牆壁形成的剛性連接斷開,改為柔性連接,振動不明顯管道,僅對支撐形式進行加固,加設厚橡膠墊減振。對變頻供水高壓管道和風機出氣管道,更換優質成品的彈性支架、彈性吊架,增設支撐點,減少了管道振動。彈性支架、吊架做法參照文獻[5]。
(5)變頻供水高壓管道穿越隔牆,由於水泵的振動比較大,致使水泵出水管隨之大幅振動,水管的振動必然會帶動牆體的振動,一旦造成結構牆體振動,居民室內的牆體就會變成一個輻射聲源。本工程穿牆部位用橡膠材料塞滿,再用聚氨酯發泡密封,減少了管道通過牆壁上傳的振動。
2、空氣雜訊治理
(1)產生較大的雜訊設備加裝隔音罩。變頻供水泵及回轉式鼓風機安裝了模塊式隔音罩,安裝拆卸方便。隔音罩分為4層:最外層為0.8mm厚的冷軋鍍鋅鋼板,中間夾層為80mm厚的吸音棉,內層為0.5mm厚的冷軋鍍鋅穿孔板,最里層貼上一層10mm厚大密度的聚苯板、在保證通風功能的情況下將隔音罩所有的孔洞處堵住,以防止雜訊外泄,避免隔音罩振動。本工程4KW的回轉式鼓風機,通過加裝此隔振罩,雜訊降低了16dB(A)。5.5KW的變頻供水泵,通過加裝此隔振罩,雜訊降低了14dB(A)。
隔音罩製作需注意:
①隔音罩做成模塊式拼裝,安裝拆卸方便、簡單。
②隔音罩需考慮設備運行情況,設計通風散熱功能,當採取通風冷卻措施時,應增加消聲器等措施。
③隔音罩預留管路、隔音門窗、通風與電纜空隙處必須密封,並且管線周圍應有減振、密封措施。
④用鋼或鋁板等輕薄型材料作罩壁時,須在罩壁上加筋,塗貼阻尼層,以抑制、減弱隔音罩與設備共振。
⑤罩體與設備及其座之間不能有剛性接觸,以免形成「聲橋」,導致隔聲量降低。隔音罩內壁與設備之間應留有較大的空間,一般為設備所佔空間的1/3以上,各內壁面與設備的空間距離不得小於10cm,以免耦合共振,使隔聲量減小。
(2)水管進入水池,彎頭處加裝管路,將水管插入到控制水位以下,防止水降落的雜訊。
(3)設備機房安裝隔聲門和隔聲窗,降低空氣雜訊向外傳播。
3、治理後雜訊值測量
以上隔振降噪處理,施工周期10天,做好後在設備正常運行時,再次測量雜訊值,測得設備機房內雜訊值62dB(A),設備機房外雜訊值50dB(A),1樓住戶房間內雜訊值30dB(A),大大改善了居民室內環境,達到《工業企業廠界環境雜訊排放標准》GB 12348-2008規定的雜訊敏感建築物室內等效聲級表2規定的限值。
結 論
本中水回用工程雜訊治理為後期改造,加大了製作隔音罩、拆除、改造設備基礎、支架等的難度,增加了工程造價,且影響較差。故新設計住宅小區等中水回用項目建議施工時考慮隔振降噪內容,中水設備機房的選址,盡量遠離住戶起居室,若無法避免時,一定要規范安裝,做好隔振降噪工作,有條件的地方,設備機房可以加裝吸引棉,消除雜訊的影響。水資源再生利用,造福人類的同時,避免二次污染,建設和諧環保的社會環境,也是環境治理的根本。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E. 建築中水回用的發展趨勢及存在的問題


建築中水回用的發展趨勢及存在的問題具體內容是什麼,下面中達咨詢為大家解答。
1 前言
目前,我國的淡水資源極度的匱乏,又由於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以及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城市的污水排放量以及用水量也急劇地增加,這進一步加劇了水環境的惡化和水資源的短缺,與此同時,給很多的城市帶來了環境問題,並對地區經濟的發展有了一定的制約。中水回用不僅僅是協調城市水環境和水資源最根本的出路,而且也對解決城市的水資源危及提供了重要的途徑。建築中水是指生活污水或者城市污水經過處理以後達到規范要求的水質標准、可以在規定的范圍內重復使用的不能夠飲用的雜用水,建築中水的水質介於下水和上水之間,是水資源能夠有效利用的一種形式之一。
2 建築中水的水源
建築中水的水源包括廁所排水、洗衣排水、盥洗排水、廚房排水以及沐浴排水等。如果考慮到處理的難易程度以及處理費用的高低,建築中水的先後順序可以排序為:沐浴排水、盥洗排水、洗衣排水、廚房排水、廁所排水。
經常見到的建築中水系統組合的設計有:(1)所有我們總稱的生活排水,其污染最為嚴培卜重,我們稱之為生活污水,由於其水質較難處理,並且處理的費用也比較高,所以在進行建築中水系統設計時盡量不採用該種水質的水作為建築中水的水源;(2)除去沖廁排水的生活排水組合,其污染程度比旅運我們總稱的生活排水要輕,該種污水的污染程度為中等,我們稱之為雜排水;(3)沐浴排水、盥洗排水以及空調系統排水等,這類排水的污染程度較為輕,稱之為優質的雜排水,在進行建築中水系統設計時應該優先選擇這類水質作為中水的水源。
目前,從我國現在建築中水回用系統採用的水源來看,大多數建築中水回用系統中幾乎都採用配鎮穗雜排水或者是優質雜排水。
3 建築中水回用的發展趨勢
(1)建築中水的回用將進一步促進物業管理的變革以及節能環保型生態區域的建設。人們治理水污染、節約水資源的目標,將通過建築中水回用的深入展開得以實現,也將會使「環境友好型」和「資源節約型」社會理念慢慢深入人心,使人們環保的參與熱情得以提高,促進了節材、節能、節水、節地等新技術推廣應用的發展。
(2)建築中水設施的發展態勢將呈現組團化。目前,由於建築中水量的不斷增加,將突破單個小區「各自為政」、單棟建築的局面,兼顧管網投資和規模效應,呈現出幾個小區、一個樓群共同建立一個適度規模的建築中水回用設施的現象。該種適度規模的集中有益於提高效益水平和管理、減低投資等。
(3)建築中水回用系統的產業化趨勢隨著建築中水回用的有關標准規范和政策法規的不斷完善更加明顯。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監管、技術、資本等相互之間良性的互動,提高了大眾對中水進行使用的積極性,為建築中水回用系統的安全使用提供了良好且有力的保障;2)在有關的規范標准出台以後,建築中水回用設施運行、建設、設計等各個環節逐步標准化,將為建築中水回用系統創造了一個比較良好的應用環境;3)目前,隨著自來水價格、建築中水價格等一系列的關系整理清楚後以及社會資本的介入,建築中水設施建設的被動局面得到了改善。
(4)建築中水回用的范圍隨著建築中水處理技術的逐漸成熟逐步擴大。在我國城鎮化快速發展的今天,建築中水的回用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其原因在於:同集中式回用相比較,建築中水回用的經濟性、適應性以及靈活性更大。由於強大的需求推動,未來的建築中水處理技術將向著成熟化、多樣化,並向著自動化、集成化、小型化、裝置化的方向發展,以適應提高安全可靠性、節省空間的要求。
(5)建築中水的回用途徑正在逐步多樣化。我國的建築中水的回用不僅僅局限於「管對管」的直接回用,例如,綠化、沖廁等,而是傾向於間接回用於景觀水體。這樣一來的優勢有兩點,一方面良好的水生態景觀能夠改善人類居住環境的質量,另一方面使回用風險降低,提高了大眾對中水回用的接受性。
4 建築中水回用中存在的問題
建築中水回用過程中存在很多的問題。首先,在在實際工程中,中水回用並不比使用城市給水更經濟。通過對某市二十二個運行中的中水設施進行了調研,結果發現,大都存在運行成本過高、設施的能力不能充分利用等的問題,有的總運行成本甚至於高達11137元/m3,並且總運行成本的平均水平也高達3124元/m3,其主要的原因在於不能夠充分利用中水設施的設計規模。
其次,由於中水系統運行不正常而導致的水量和水質的不穩定,使人們難以放心使用,造成該現象的直接原因在於有些設備、工藝達不到要求,與此同時,對整個中水回用系統的運行管理的水平還不高,出現的問題不能夠及時的解決,以至於水量和水質經常發生比較大的波動,甚至會導致整個中水回用系統的停產。
5 總結與展望
就建築中水的發展來看,在實際當中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都嚴重製約著建築中水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中水回用的法規不健全,缺乏配套的政策;(2)中水工程建設管理的創新意識和市場機制還不健全;(3)用戶對中水工程的認知程度還有待於提高;(4)缺少充足的經濟鼓勵舉措,適應市場機制的水價體系沒能建立起來。
中水回用過程中應該充分的發揮政府各個職能部門的作用,使他們共同參與到中水發展當中來,各盡其能。因為該工程是一項難度很大也很復雜的社會工程,僅僅憑借某一個單位或者部門的努力是絕對不夠的。如果要解決好中水利用的許多的問題,需要強有力的監督和正確的引導,更需要宣傳、技術、經濟、行政、法律等方面採取一些措施。首先為了消除用戶對使用中水的顧慮,提高用戶對中水的進一步認識,需要加強宣傳力度。加強對建設中水設施社會效益、具有長遠經濟的認識,同時,採取給予經濟方面進行補助的激勵機制,從而調動中水建設的積極性。其次,把中水回用工程作為有效利用水資源的重要舉措,把「可持續發展戰略」作為核心的戰略,把中水回用納入城市建設的總體規劃;最後,應該盡快編制出台規范中水的管理、建設、設計、運營等全方位的行業標准以及專項法規。
建築中水的回用,一方面解決了污水污染水源的問題,從而對水源起到保護作用;另一方面為城市的供水開辟了第二個水源,在一定程度上使自來水的消耗量得以降低。中水的回用具有相當高的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不但減少了環境排污量和環境污染,而且又能夠減少對水資源的過渡開采,對於我國社會經濟的可出續發展有著深遠意義的影響。因而,建築中水的使用前景必然越來越廣闊。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F. 探討城市綠化中的中水回用


本文分析了中水回用的巨大潛力,介紹了中水回用於城市綠地的途徑,包括推廣中水回用澆灌園林綠地、補給水系景觀用水,可有效地解決城市綠地用水的問題,並提出了促進中水回用的措施。
水是維系經濟和生態系統的第一要素,水是有限的,是能夠枯竭的,而且具有不可替代性。近年來,由於全球氣候變暖、降水減少,水資源已成為亟待解決的環境問題,隨著人口增加、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水資源短缺也成為阻礙城市持續發展的因素之一。水是不可以再生資源,如何利用現有水資源滿足不斷增加的用水需求,以保證城市綠化建設、美化環境、造福人民,是當前的重要問題。
中水主要指各種排水經過處理後,達到規定的水質標准,可在生活、市政、環境等范圍內雜用的非飲用水。中水的利用,給人們解決綠化用水提供了一條新的思路。因為它的水質指標低於生活飲用水的標准,但又高於允許排放的污水的水質標准,處於二者之間。利用現有的水資源,發展中水回用工程,用於道路綠化、水系景觀,是解決水資源缺乏的有效措施。
一、中水回用的巨大潛力
一方面城市缺水十分嚴重,一方面城市污水白白流失,既浪費了水資源,又污染了環境。和城市供水量幾乎相等的城市污水中,污染雜質僅佔0.1%左右,其餘絕大部分是可再用的清水。污水經過處理,可以重復利用,實現水在自然界的良性大循環。經估算,城市供水量的80%變為城市污水排入城市管網中,若將其收集起來,經再生處理後其中70%可變為再生水回用於綠化用水、水系景觀,替換出等量用水分配在居民生活用水上,從而節約了城市自來水。世界上,很多國家配鎮穗早已將城市中水回用列入城市規劃,並且大量用在園林綠化、水系景觀。中水利用十分普遍,標有中水(再生水)字樣和標示的管道隨處可見,居民每天都可使用中水澆灌住宅的綠地,中水回用已經被居民所接受。目前,全世界的環保人士都在努力,一方面,追求污水的零排放,把環境污染降到最小;另一方面,千方百計擴大中水的利用領域,擴大中水的利用總量。中水已被國際社會認為是第二水源。
二、中水回用城市綠地的途徑
1、城市公共綠地、公園綠地、景觀水系、河湖補給用水隨著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身邊的景觀環境要求也越來越高,政府部門對園林綠化尤為重視,提出加大綠地面積,改善環境,創建園林城市、生態城市,但是綠化用水量過高早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如何在綠地用水緊張的情況下,滿足不斷增長的綠化用水需求,應當優先考慮使用中水。目前,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率為45%,二級處理率達到18%,隨著城市污水處理率的提高,中水量是相當可觀的,應首先考慮中水回用於公共綠地、公園綠地的澆灌,水系、河湖的水量補給。昆明市以春城路作為示範段,利用中水取代原綠化用優質自來水,澆灌綠化帶。該路段綠地面積為8.8hm2,綠化用培卜水量大,每月需2萬m3自來水。為降低用水成本、緩解水資源緊張的狀況,2003年建成中水回用工程。中水用於春城路、關上地區綠化用水。經國家城市供水水質監測網昆明站對處理後的出水進行檢測,結果表明:處理後出水水質達旅運到國家住建部《生活雜用水水質標准》,符合廁所便器沖洗、城市綠化用水的要求。春城路中水工程自建成運行以來,供綠化用水總量達到6.4萬m3,最高日處理量達1044m3,較好地滿足了春城路等路段的綠化用水。利用中水澆灌綠地,大大降低了春城路等路段的綠化成本,減少了水污染,提高了水資源利用效率。經過中水澆灌的花草、樹木,花大色艷,生長茂盛。
2、生活小區綠化用水
近年,隨著住宅小區綠地面積的增加,草坪、樹木、水景等用水量加大,為了節水,建議住宅小區建立中水回用設施。一個中型住宅區每天非飲用水的排放量為3500m3左右,城市住宅小區家庭日常生活污水包括兩部分:一部分為糞便水,屬於重污染水,在住宅用水中佔20%~25%,其污染作用佔80%左右;另外一部分是洗滌用水,通常包括洗衣、洗菜等生活用水,其排放量占污水的75%~80%,但污染程度只佔污水的20%左右,這部分水適於作中水處理。經過處理的水,其水量和效益是很可觀的,除了用於澆灌草坪、樹木、水系景觀外,還可用於小區噴灑道路、洗車或者重新回到住宅沖洗便器。通過小區污水處理實現中水回用,物業公司每天就可從中水銷售中得4000~4500元的收益。在城市住宅小區採用中水回用系統,既可減少污染,又可增加可利用的水資源,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促進城市綠化中水回用的措施
1、城市綠化用水的綜合規劃城市污水廠的建設必須和回用一並考慮,除了滿足排放標准外,在工藝流程中要考慮回用的綠化水質要求,利用現有管道,增設加壓泵站,利用中水澆灌城市綠地,補給景觀水系用水。新建小區建立獨立中水處理系統。小區污水水量穩定,可就近取水,可建立小型中水處理系統,供小區內部綠化、水景、噴灑道路使用。
2、改革措施
政府部門通過立法等相關政策,制定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用水規劃,設立相關的規劃審批制度。中水回用園林綠化應得到政府部門的優先考慮。在新城區規劃中應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優先考慮中水回用設施、綠化管網建設,加大政府部門的協調力度,統一安排水資源的使用。
3、利用價格調整水價
將水作為一種資源化的「商品」,運用市場機制來核定其價格,提高自來水的水費或降低中水水費,形成差價,用價格杠桿的方式,使中水對綠化用戶產生吸引力,提高中水在園林綠化方面的普及率。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G. 中水回用用什麼設備比較好

無負壓供水設備或者變頻恆壓供水設備。
無負壓供水設備又稱疊壓供水設備,是專以自來水為水源,屬充分利用自來水管網本身壓力,實現「差多少,補多少」的連續增壓的供水方式。
變頻恆壓供水設備可自動改變水泵轉速保持水壓恆定以滿足用水要求,實現恆定出水壓力、變數供水,以達到節水節電的目的。

H. 北京市中水回用問題淺析

摘要:北京市是一個嚴重缺水的城市,水資源短缺已成為制約北京市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北京市已敲響了水危機的警鍾,為了緩解缺水現狀, 中水回用被提上日程。本文從北京市資源短缺、經濟發展和環境改善三個方面論述了北京中水回用的必要性,並對中水回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指出了北京市政府必須解決的中水回用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多種解決方案。

關鍵詞:北京市;中水回用;存在問題;解決方案;建議

北京市是一個嚴重缺水的城市,人均水資源不足300立方米/人,是全國人均水平的八分之一,世界人均水平的三十分之一,水資源短缺已成為制約北京市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隨著近年來北京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也越來越認識到環境問題的嚴重性,不節約用水和無節制的污水排放使得可用的新鮮水源越來越少,負責供應北京用水的幾大水庫的庫容在逐年縮小,其中的密雲水庫按目前的儲量只能再供水6年,北京市巳敲響了水危機的警鍾。對於水資源的利用關繫到首都經濟和社會可持續性發展,是維系北京首都地位的重要因素。為了緩解缺水的現狀,北京市政府必須解決中水回用中存在的問題。

1 中水簡介

1.1 中水定義

所謂中水是指將城市生活廢水經過集流再生處理後,使其水質指標高於污水允許排入地表和地巧尺下水的排放標准,但低於城市給水中的飲用水水質標準的可在一定范圍內重復使用的非飲用水。

1.2 中水水源

中水水源包括:冷卻排水、淋浴排水、盥洗排水、廚房排水、廁所排水、城市污水廠二沉池出水等。

1.3 中水水質

中水作為生活雜用水,其水質必須滿足下列基本條件:(1)衛生上安全可靠,無有害物質;(2)外觀上無不快的感覺;(3)不引起設備、管道等嚴重腐蝕以及不造成維護管理的困難。

1.4 中水用途

在城市生活中有多達50%~60%的水是用在工業用水、農業灌溉、環衛用水、沖洗地面和綠化用水等方面,其中部分對水質要求不高。若採用適當的處理工藝,中水不僅在水質上敗寬畢可以達到用水標准,而且將節約大量的新鮮水源,大大減小排污量,進一步削減排放到自然水域的污染物負荷,有利於環境保護,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1].

2 北京市使用中水的必要性

2.1 水資源短缺的需要

北京市的水資源緊缺形勢日趨嚴峻。北京市域范圍內可開發利用的水資源大部分已開發利用,新增水源巳相當困難。加之北京市每年排放污水量約12億立方米,其中約有8O%的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既污染了環境,又浪費了寶貴的水資源。因此,污水再生回用是解決北京市缺水問題的必要措施。如果中水普及進入家庭,預計北京市全年節水將達到1O億立方米左右。而據有關方面預測,到2005年,在大力節水的前提下,北京遇枯水年仍將缺水8億立方米。中水回用節約的水資源是2005年預測缺水量的100%還要多[2].

2. 2 經濟發展的需要

化工廠、熱電廠、蒸汽廠等企業也可通過使用中水,大大減輕水價高給企業帶來的成本負擔。如北京華能熱電廠利用中水進行熱能發電,一年通過此項工程就實現利潤一千多萬元。

2. 3 改善環境的需要

為了改善北京市的環境質量,給人們提供一個清潔優美的生活和工作環境,北京市正在實施大規模綠化和環境整治。除大幅度增加市區公共綠地外,還將用三年時間在市區中心區和邊緣地帶之間建設240平方公里綠化隔離帶,需要增加大量綠化用水。北京市區另一項環境整治工程是疏挖襯砌河道,實施污水截流[3].為了使河道保持良好環境,維持一個常水位,也需要增加河道景觀用水。因此中水回用也是改善環境的需要。

3 北京中水回用的現狀與回顧及存在問題

3. 1 中水回用的現狀與回察芹顧

3.1.1 污水灌溉

北京市對於城市污水的利用是從污水灌溉開始的。20世紀50年代初期在石景山區利用石景山鋼鐵廠的工業廢水進行灌溉,隨著市區污水管道和污水泵站的建設,污水灌溉面積不斷擴大。目前,沿市區清河、壩河、通慧河、涼水河四條通道,分布著大大小小十幾條灌渠,污水灌溉主要集中在位於市區下游的豐台區、朝陽區、大興縣以及通州區。2001年北京市農業總用水量中,再生水和污水利用量為0.46億方米,占農業總用水量的2.8%.

3.1.2 建築中水設施

將污水處理後回用於城市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中水回用首先在單棟建築內實施。1987年,北京市政府制定並頒布了《中水工程建設試運行辦法》,這一辦法進一步推動了建築中水設施的建設。2005年北京市運行的建築中水設施約400座,主要集中在賓館飯店如新世紀飯店等,大專院校如北京服裝學院等,居民小區如中加花園等,部分工業企業如北

京木材廠等,規模一般在150-500立方米/日。另外還建設了部分區域中水利用設施如東城區南館公園、柳蔭公園等,規模在1000立方米/日左右。目前在建的還有100多座,主要是居民小區。隨著新建建築嚴格執行節水「三同時」制度,對有條件的舊建築物進行改造,自來水價格的上漲以及相關鼓勵政策的出台,預計每年將新增自建的中水設施100座以上[4-6].

3.1.3 區域性再生回用

20世紀90年代,北京市區污水處理廠的建設進度加快,為城市污水再生回用創造了更好的條件。1999年編制了《高碑店污水處理廠再生污水綜合利用規劃》,將高碑店污水處理廠的二級出水一部分送到華能高碑店熱電廠和第一熱電廠作為電廠冷卻水,還有一部分送到第六水廠,經進一步處理後一部分供東南郊工業區作為工業冷卻水,其餘部分送到南城地區作為公園綠地綠化用水和道路澆灑用水,污水總回用量為30萬立方米/日。該工程目前已經建成投入運行。2005年北京使用中水9000萬立方米,節約了大量的新鮮水源。

中水成本與以自然水為原水相比省去了水資源費,以及取水與遠距離輸水的能耗與建設費用。綜上所述,我們明顯地看到中水對緩解北京市缺水現狀的巨大貢獻和光明前景[7].

3. 2 北京市中水回用存在的問題以及阻礙中水回用的主要因素

雖然北京市在中水利用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並且越來越為社會所認可和支持,但是在推進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難和問題,阻礙了中水利用的發展。

3.2.1 從對中水重視程度分析

目前,相對於北京市水資源緊缺程度,中水利用水平有較大的差距。中水還沒有作為重要的水資源充分開發和利用,中水處理設施和管網系統建設也沒有完全納入城市基礎設施的一部分進行嚴格要求、統一規劃和建設,也沒有建立完整而系統的管理體系[8].

3.2.2 從中水系統方面分析

建設城市中水系統必須新建中水管道,但目前的大多數道路和建築在建設時未考慮安排中水管道位置,有些道路和建築已經無法安排中水管道,還有的道路和建築雖然可以安排,但建設難度很大。

3.2.3 從中水融資渠道方面分析

建設資金困難,投資回收慢是城市中水系統建設的又一大困難。目前,小區內部及工廠內部的小型污水處理及再生回用實施由業主自籌資金建設;城市中水系統暫時由北京市排水集團中水公司投資建設。由於資金沒有保障,中水回用系統建設緩慢。

3.2.4 從中水的資金回收方面分析

用於城市河湖、環境、綠化等相當一部分中水,收繳水費困難,影響供水企業的積極性。由於缺乏市場運作的基礎,影響中水利用的進程。

3.2.5 從中水價格方面分析

水價問題。目前中水的水價偏低,市發改委核定的市政中水價格為1元/噸,而對建築中水沒有定價,只能參照執行。現在各小區收費價格不統一,最低的1元/噸,大多數情況下中水運行成本高於中水價格。

3.2.6 從中水回用技術方面分析

另外中水系統運行不穩定,有些工藝、設備不過關,達不到預想效果,同時對系統的運行管理水平不高,出現問題不能及時解決,使用戶難以放心使用[9].

I. 建築小區中水回用技術組合的選擇與應用


建築小區中水回用技術組合的選擇與應用具體內容是什麼,下面中達咨詢為大家解答。
1建築小區中水
中水是一種介於污水和自來水之間,能夠在一定領域內使用的非飲用水,城市中的中水經常用作綠化用水、道路清掃以及建築沖廁,也被越來越多的大中城市當作城市第二水源。中水的主要水源包括:城市污水、冷卻排水、盥洗排水、廚房排水、廁所排水等。
中水處理回用[1]是一種污水的分散處理方法,對於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及管道無法實施或成本高昂時,分散處理是保護水環境、節約水資源的一種選擇,比如景區、鄉村、小鎮等。建築小區是設置污水處理裝置的最小單位,有穩定的污水來源,也是具有大量非飲用水,如綠化、道路沖洗、水景等用水需求。隨著國家和地方對水資源和水環境的保護,相比於城市污水集中管網和集中處理,小區就地處理回用污水具有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也得到許多城市的政策支持,如大連市就規定2014年後市內新建住宅小區必�建設中水設施[2]。
與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相比,建築小區中水回用技術需要具備3個條件,一是技術效果的穩定性,變化的進水水質和既定回用途徑要求回用技術需要穩定的出水水質;二是設備和技術的可操作簡易性,通常由物業部門維護運行回用設施設備,過於復雜的系統和技術組合不利於設施的正常運行,能夠實現自動化、無人化處理回用是一個方向;三是設備和運行的經濟性,小區中水回用的經濟性應優於直接利用自來水,以保證業主和物業管理公司的經濟利益。
2技術組合的選擇
2.1核心技術
水處理核心技術直接決定了出水的水質及其穩定性、經濟性。分散式水處理技術中,膜生物反應器、生物濾池、接觸氧化是常用的核心技術[3]。
膜生物反應器是膜分離技術與生物處理技術有機結合的廢水處理系統,以膜組件取代傳統生物處理技術末端二沉池,在生物反應器中保持高活性污泥濃度,提高生物處理有機負荷,從而減少污水處理設施佔地面積,並通過保持低污泥負荷減少剩餘污泥量。膜生物反應器佔地面積小、出水水質好、無須設置二沉池,且運行、維護簡單。其中的平板膜MBR 工藝[3]又因其污泥濃度高達 15000~20000 mg/L、佔地面積更小、並可實現在線清洗、污泥產生量更少等特點比中空MBR 工藝更受青睞。但是膜易污染的特點[6]使膜生物反應器的使用受到一定限制,大量曝氣和頻繁地清洗並使其運行成本較高。大部分應用於城市污水處理的處理能力范圍為小於387.5 m3/d,曝氣分別佔分體式和一體式MBR總能耗的20 %~50 % 和80 %~100 %[7]。
生物濾池是由碎石或塑料製品填料構成的生物處理構築物,以土壤自凈原理為依據,使污水與填料表面上生長的微生物膜間隙接觸,使污水得到凈化的人工生物處理技術[8]。生物濾池的處理效果好,不產生二次污染,且微生物能夠依靠填料中的有機質生長,無須另外投加營養劑,生物濾池緩沖容量大,能自動調節濃度高峰使微生物始終正常工作,耐沖擊負荷的能力強。可以採用全自動控制,非常穩定,可以實現無人操作。生物濾池的池體採用組裝式,便於運輸和安裝;同時能耗非常低,在增加處理容量時只需添加組件,易於實施,也便於氣源分散條件下的分別處理。但是生物濾池的污水流動速度較慢,水處理量較小,設備佔地較大,是它的一個明顯缺陷。另外,生物濾池由於很難創造好氧厭氧交替的環境,除磷效果較差[9]。
接觸氧化法是一種介於活性污泥法與生物濾池之間的生物膜法工藝,其特點是在池內設置填料(分散式或懸掛式),池底曝氣對污水進行充氧,並使池體內污水處於流動狀態,以保證污水與填料充分接觸.生物接觸氧化法能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首先填料和生物膜對有機物具有吸附阻留作用,然後在微生物作用下對有機物進行好氧分解。生物接觸氧化法具有剩餘污泥量少、耐沖擊負荷強、運行管理簡便等優點[4]。研究表明[5]:生物接觸氧化法處理生活污水,在處理效果、動力消耗、經濟效益和維護管理方面都明顯優於活性污泥法,在處理有機廢水和小區生活污水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以上3種核心技術各有優缺點,在建築與小區中水處理工程實踐中也都有應用。可根據小區中水規模、可用地塊的大小、物業管理的專業性等因素進行選擇。
2.2消毒技術
消毒步驟是污水處理的必要步驟,在小區中水處理利用過程中,消毒也是重要的後處理步驟。消毒方式通常由化學葯劑(固體、液體、氣體)、紫外線等,污水再生過程廣泛使用的主要有次氯酸鈉、紫外、臭氧3種消毒技術。不同的工藝適用的消毒技術有所不同。砂濾出水的消毒宜選用臭氧與次氯酸鈉組合消毒工藝,且可以大大降低了出水使用的生態安全風險。MBR出水的消毒採用次氯酸鈉、紫外、臭氧單獨消毒對微生物都有很好的去除效果[10]。
消毒技術或消毒劑的選用除了效果,也要考慮到建築與小區的特殊性。次氯酸鈉是一種強鹼,形態可以是液體或固體粉末,其使用和保存要避免光照和熱源,在使用過程中,也要避開人群。該消毒劑使用廣泛,消毒能力較強,在建築小區中使用較多。紫外燈具有良好的殺菌消毒效果,而且通過設備設計和遮擋,可以最小化對環境和人的影響,但需要有較大的消毒區域,滿足其透射深度和輻照時間的要求。臭氧消毒具有良好的操作性[11],易於實現自動控制,佔地面積小、反應速度快,是優異的建築小區中水消毒技術。 2016年6月綠色科技第12期
彭麗,等:建築小區中水回用技術組合的選擇與應用
環境與安全
3小區中水回用技術的應用
建築小區的中水回用已經在各地有了大量的工程應用,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小區中水回用技術的工程應用情況見表1,包括核心技術和消毒技術、運行成本、出水水質標准、水量等。
由表1可以看出,接觸氧化和MBR技術是工程上主要應用的核心技術,而消毒技術則以臭氧消毒為主。兩級串聯的接觸氧化增強了系統的抗沖擊負荷能力,保證了出水水質。據報道[20],2000年北京市對在一年間建設的項中水工程進行調查和評估發現,有項工程採用了生物接觸氧化法,佔比例達85 %。
小區中水的水源多是小區的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後的出水作為中水原水,而洗浴、盥洗、洗衣、雨水等污染較輕的廢水,在收集系統許可的條件下也是一種很好的中水原水。而中水的用途大多為景觀、綠化用水或沖廁等生活雜用,回用水質標准也多採用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雜用水水質標准( GB/T 18920-2002),也會根據需要採用農業灌溉生產用水等相關標准。
現在,中水處理系統的運行、管理、維護和商業模式還並不完善。很多中水系統跟建築小區一起進行設計、施工,但系統的運行主體為物業公司、開發商或政府部門,涉及的成本、收益和產權並不清晰,由此可導致運行管理問題。民間資本可以通過獨立供給和BOT、TOT
4結論
建築小區中水處理工藝的核心工藝主要有膜生物反應器、接觸氧化和生物濾池。膜生物反應器的出水水質好、佔地小、操作方便,但膜容易被污染,運行成本較高;接觸氧化具有佔地小、運行管理簡單、運行成本低等優點,適合作為建築小區中水處理的核心工藝。臭氧消毒易於實現自動控制,佔地面積小,即開即用,是優異的建築小區中水消毒技術。
建築小區的中水回用已經在各地有了大量的工程應用,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工程中,大部分採用了接觸氧化,原水來自小區生活污水,回用水質標准也多採用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雜用水水質標准。中水處理系統的運行、管理、維護和商業模式還並不完善,民間資本和市場化機制具有進入的可能性和條件。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J. 中水回用系統有哪幾類,分別應用於哪種場合

中水回用系統按其抄供應范圍的襲大小和規模,一般有下面四 大類:中水設施完善地區的單位建築中水回用系統。該排水經集流處理後供建 築內沖洗器、清洗車、綠化等。其處理設施根據條件可設於本建 築內部或(1)近外部。如北京新萬壽賓館的中水處理設備設於地下 室中。(2)排水設施不完善地區的單位建築中水回用系統。城市排水 體系不健|的地區,其水處理設施達不到二級處理標准,通過中水 回用可以減輕污水對當地河流的再污染。該系統中水水源取自該建 築物的排水凈化池(如沉澱池、化糞池、除油池等),該池內的水 為總的生活污水。該系統處理設施根據條件可設於室內或室外。(3)小區域建築群中水回用系統。該系統的中水水源取自建築 小區內各建築物所產生的雜排水。這種系統可用於建築住宅小區、 學校及機關團體大院。其處理設施放置小區內。(4)區域性建築群中水回用系統。該系統的特點是小區域具有 二級污水處理設施,區域中水水源可取城市污水處理廠處理後的水 或利用工業廢水,將這些水運至區域中水處理站,經進一步深度處 理後供建築內沖洗、綠化等用。

閱讀全文

與中水回用管網設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多效蒸餾脫鹽 瀏覽:718
市政污水管道閉水實驗資料 瀏覽:595
海爾飲水機怎麼復位過濾棉 瀏覽:289
沼氣調控凈化器怎麼調節火的大小 瀏覽:203
污水做tp進水取多少錢 瀏覽:719
所有的數據輸入做過濾 瀏覽:434
廢水生物種類 瀏覽:728
湖北凈水器哪裡有賣 瀏覽:632
18年日產騏達的空氣濾芯怎麼拆 瀏覽:260
山西家用污水提升裝置 瀏覽:736
中央電視台文昌污水 瀏覽:432
廢水常規污染物 瀏覽:143
青海學校凈化器多少錢一台 瀏覽:128
電泳超濾膜瞬間高壓 瀏覽:778
活性污泥污水處理工藝的原理 瀏覽:927
水凈化器進化什麼 瀏覽:630
碘單質與四氯化碳蒸餾 瀏覽:562
edial00是華為 瀏覽:438
反滲透膜承受最大壓力 瀏覽:82
美的的飲水機最貴的是什麼 瀏覽: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