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廢水知識 > 污水處理設計說明書格式

污水處理設計說明書格式

發布時間:2023-05-29 11:46:39

㈠ 建築給排水設計說明書一份

排水管網設計說明書內容(一) 概述1、城市的地理位置、性質、發展方向、自然地理的一般描述

2、對本設計有關的城市現狀、總體規劃、分期修建計劃等有關資料

3、概述地形、地質、水文地質、水文、氣象等自然資料和工商業以及農業資料

4、現有城市(包括工業企業)排水工程概況,包括現有自來水廠的位置、供水能力、生活用水量標准、自來水普及率,現有污水、雨水灌渠、泵站、污水處理(站)的處理水量、位置、處理方法、設施的利用情況,工業廢水的處理程度,環境情況肆頌鋒、積水情況與存在問題以及有關方面對解決排水問題的意見

5、本工程建設的意見,排水區界(說明工程建設的服務范圍)設計年限的確定

(二)工程設計1、排水量計算及水質分析(1)匯總各工業櫻罩企業內部生產廢水和生活污水的水質、水量,說明住宅區的生活污水水量標准和變化系數及其確定的理由

計算確定設計規模,並綜合說明近、遠期工程的發展計劃和分期建設的計劃

(2)說明雨水設計採用的暴雨強度公式、地面集水時間t1(min)、重現期q(年)、徑流系數ψ等設計參數及其依據

2、天然水體說明排水區域內天然水體的名稱、流量、水質、衛生情況、水文情況、現在利用情況及當地環境保護部門對向水體排放水的要求

3、設計原則的論證根據總體規劃、分期建設計劃、當地天然水體、雨水量、污水量、水質資料結合城市環境現狀,對下述問題進行論證:(1)排水體制的選擇;(2)排水系統方案的確定;(3)工業廢水處理方案的考慮;(4)現有排水系統的利用方案

4、設計計算(1)排水系統分區主幹管、流域干管或重要干管定線及其依據;(2)干管長度、管徑等主要尺寸和最小流速;(3)管網系統特殊構築物選擇理由、布置形式及主要尺寸和材料;(4)泵站站址選擇和構造型式、佔地面積、排水能力、事故排出口、泵站布置、主要尺寸和設備型號、規格、技術性能以及數量

5、設計圖紙內容1、排水管道系統總圖,比例尺一般採用1:5000~1:10000

總圖內容如下:(1)主幹管、干管在平面圖上的位置,中途泵站、終點泵站、污水處理廠、雨水出口、倒虹吸管等附屬構築物位置;每一設計管段應註明管裂晌徑、長度、坡度、檢查井編號、管段起訖點地面標高

(2)圖例、指北針、圖紙比例、說明(如管材、單位等等)2、(主)干管縱剖面圖,特別注意接入管(其它干管、只管)的位置及其表示

㈡ 某居民小區生活污水處理工藝設計

小區生活污水處理中水工程工藝設計方案

第一章

工程概況一、設計依據: 1、業主提供資料;
2、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1996;
3、生活污水處理工程設計規定DBJ08-71-98;
4、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J14—87及相關專業設計規范;
5、市區域環境雜訊標准GB3096—93。 二、原水來源、水量及中水用途:1、原水來源:小區住戶生活污水。2、水量:小區住戶1024戶,按每戶平均3.5人,合計大約3584人。鑒於房產公司尚未提供人均用水量,參照我國南方小城市(<20萬人),居民人均住宅用水148.5L/(人.d),並參照高級住宅和別墅人均生活用水300~400L/(人.d),,兩者取平均數為250L/(人.d),暫時作為本項目核算水量的依據,那麼,本項目設計處理水量=3584人×250L/(人.d)×1.10(未預見水量)=985.6m3/d,取生活排水量與生活用水量相同(DBJ08-71-98)。新建中水處理站設計規模為985.6 m3/d,平均小時處理量為41m3/h。3、中水用途:小區綠化澆水、景觀補充水。通過處理後中水主要回用於沖廁、綠化、洗車等方面,因此要求達到CJ25.1—89《生活雜用水水質標准》要求。主要指標為:COD≤50 mg/L;BOD5≤10 mg/L ;懸浮固體≤10 mg/L;濁度≤10度;PH:6.5-9.0;油類≤3 mg/L;總大腸菌群≤3個/L;嗅:無不快感覺;游離余氯:管網末端不少於0.2 mg/L。4、中水回用比例≥80%,其餘污水經處理達標排放。污水進水和達標排放主要水質指標如表一所示: 表一:污水進水、達標出水主要水質指標 CODcrmg/L BOD5mg/L SSmg/L 動植物油mg/L NH3--Nmg/L PH
進水水質 350-450 180-250 200-300 ≤40 35-40 6--9
排水水質 50

10

10

10 15 6--9
註:處理後的出水要求達到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1996》中的一級標准。

第二章

工藝設計方案一、設計原則:
1、嚴格執行環境保護方面的有關規定,確保處理後尾水的各項水質指標皆符合本方案設計依據中的標准和要求。
2、採用成熟的,功能穩定的污水處理工藝技術,並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可調節性以及應急排放措施。
3、整套污水處理系統,盡可能佔地面積小,投資省和運行費用低。4、主體設施採用玻璃鋼結構,使用壽命長;選用的設備、儀表、配件、材料,均為質量可靠,運行穩定,便於維修。
5、充分考慮處理過程中二次污染(雜訊、臭氣、污泥處理)的防治。6、本設計的范圍為接入污水處理站集水井至排放池為止的污水處理工藝、電氣各專業設計。

二、處理方法:
本工程擬採用調節池—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過濾—消毒的工藝流程

。、
污水經格柵截留大顆粒污物後流入調節池,調節池採用曝氣式,以均衡水質水量,並通過曝氣攪拌避免污物沉澱。調節池後部設缺氧池,


好氧處理採用兩級生物接觸氧化。生物接觸氧化是處理流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大量有機物在這里被細菌好氧降解。採用多級分段式接觸氧化,形成逐級負荷遞減系統,使接觸氧化在去除率、抗沖擊負荷、出水水質等方面更具優勢和可靠性。
生物接觸氧化出水再經過過濾、消毒,即可完成深度處理中水回用。

三、工藝流程:
(圖略)
按上圖所示的處理工藝方案流程,各構築的作用和說明如下:
為了達到排放要求,處理工藝採用以生化處理A/O法為主處理的二級處理法,本處理系統由集水井、調節池、A段缺氧池、O段生化池、沉澱池、排放池、中水池、污泥池、機房(風機、水泵和電控櫃)等構築物組成。

四、主要構築物:

1、土建(本鋼筋砼設備為地埋式,頂部復土0.3米可綠化環境。)
序 號 名 稱 規格(m) 數量(座) 備 注
1 集水井 1.5×6.5×4.5 1 地下式玻璃鋼結構
2 調節池 12.5×6.5×4.5 1 同上
3 接觸氧化池 12.5×3.5×4.5 2 同上
4 沉澱池 9×3×4.5 1 同上
5 污泥池 9×3×4.5 1 同上

6 排放水池 4×4×4.5 1 同上
7 中水池 9×6×4.5 1 同上
8 機房 4×3.5×2.6 2 設在地面上

五、主要設備:
序號 名 稱 型號規格 單 位 數 量 備注
1 人工格柵
台 1
2 一級提升泵
台 2 一用一備
3 羅茨風機
台 3
4 二級提升泵
台 2 一用一備
5 石英砂過濾器
台 1
6 電磁流量計
台 1
7 消毒劑投加裝置
套 1
8 活性炭過濾器
台 1
9 污泥泵
台 2 一用一備
10 組合填料
套 1
11 管道及法蘭彎頭
套 1
12 閥門器材
套 1
13 人孔及閥門蓋
套 1
14 填料支架
套 1
15 防腐材料
套 1
16 電器控制系統
套 1
17 配電器材
套 1
18 聚丙稀蜂窩斜板
套 1
19 液面控制器
套 1
注1:該污水處理系統總電機功率55kw, 運行功率35kw。
注2:設施佔地面積大約350-400 m2 。
注3:上述構築物參數或設備配套會因設計時做適當更改,以施工圖為准

2.2 常用流程
根據小區廢水處理的原則,應選擇處理效果穩定、產泥少、節能的處理方法。小區系統中的各類建築物一般均建有化糞池,所以化糞池應與污水處理方法相結合。常用的工藝流程有:
①污水→格柵→調節池→提升泵→接觸氧化池→沉澱池 →出水。
②污水→格柵→調節池→提升泵→ 曝氣池 → 沉澱池 污泥迴流 →出水。
③污水→格柵→調節池→提升泵→SBR池或CASS池→出水。
④污水→格柵→調節池→提升泵→混凝沉澱(加葯)→過濾→出水(物化方法)。
⑤污水→格柵→調節池→提升泵→接觸氧化池→混凝過濾(加葯)→出水。
國內小區污水處理設計中組合式處理廠曾風靡一時,組合式處理指裝配好的或易於組裝的定型設備,其主要優點是施工快,不佔綠地。但實際應用表明,存在不少問題。如設備的維修管理困難,對運行情況考核不便,單機處理水量有限,使用壽命等均有待時間驗證。根據工程設計及實際運行經驗,建議日處理能力1000m3以上的污水處理廠宜採用地上式。在水量不大,場地十分緊張時可考慮用埋地設備。

㈢ 城市污水處理廠設計說明

找一本污水處理的書參考一下就可以的了啊

㈣ 污水泵站設計說明書


污水泵站設計說明書詳細內容如何,中達咨詢為大家說明一下。
污水泵站一.概述在工程術語中,水泵站是為大家熟悉的名詞,這多半是由於水泵是屬於通用性的機械類而廣泛地應用於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隨著現代工業的蓬勃發展,采礦、冶金、電力、石油、化工、市政以及農林等部門中,各種形式的泵站很多,其規模和投資越來越大,功能分類也愈來愈細。排水泵站是應用於排水系統中,因管道埋深太大,提高了造價,並處地下水位之下時,地下水滲入,還使維護管理工作不便等多方面的原因而設置的污水提升裝置。排水泵站的基本組成包括:機器間、集水池、隔柵、輔助間以及變電所等。排水泵站按其排水的性質一般可分為污水(生活污水、生產污水)泵站、雨水泵站、合流泵站和污泥泵站。本次設計所做的便是污水泵站,該泵站是接納整個城市排水管網輸送來的所有污水並將其抽送提升到污水處理廠內最高構築物的污水總泵站。污水泵站的一般規定:⒈應根據污水量,確定污水泵站的規模,泵站設計流量一般為進水管設計流量。⒉應考慮泵站是一次建成,還是分期建設,是永久性還是非永久性,以確定其標准和設施,並根據污水經泵站提升後是繼續流動還是進行處理來選定合適的泵站位置。⒊在分流制排水體制中,雨水泵站和污水總泵站可分建在不同的地區也合建在一起,但泵、集水池及管道應自成系統。⒋污水泵站的集水池與機器間須用防火隔牆分開,不允許滲漏,做法按結構設計規劃要求,分建式集水池與機械間要保持一定的施工距離,其中集水池多採用圓形,機械間多採用方形。⒌泵站構築物不允許地下水滲入,應設有高出地下水位0.05m 的防水設施,見《給排水工程施工工程結構設計規范》。二.泵站設計1 設計資料設計原始資料1 泵站進水管的最大小時流量為655L/S2泵站進水管官底標高為40米,管徑為700mm。充滿度為0.83泵站出水直接送至污水處理廠的沉澱池。沉澱池的水面標高49m,泵站至沉砂池的管道長度為100m4泵站選定位置不受洪水威脅,地面標高為45m5地質條件為亞粘土,地下水位標高為38m。冰凍深度為0.9m(1)設計流量最大流量Qmax=655L/S(2)揚程設泵站內的總損失為2m,安全水頭為2m,集水池的有效水深為2m。Hstmax=49-(40+0.8×0.7-0.1-2)=10.54mHstmin=49-(40+0.8×0.7-0.1)=8.54∑h=3.4729m
則可配鎮穗初步確定水泵的揚程:H = (3)地質條件土壤性質為亞粘土,冰凍深度為1.8m。(5)進水管標高進水管的水面標高134m(6)電源電源由污水廠變電所提供,在泵站內僅設控制系統,勿須另配電系統。2 選泵及配套電機(1)選泵根據已知流量和揚程選用4台300TSW-500IA直聯立式污水泵。300TSW-500IA直聯立式污水泵的參數如下:Q=911m3/h 揚程H=17.6m 軸功率 η=76% m= NPSH(汽蝕餘量)=5.8m外形尺寸見。進水管徑350mm ,出水管徑300 mm. 水泵配有電機。水泵的質量=1950kg 電動機的質量=990kg3 泵站類培卜型的確定排水泵站的類型取決於進水管渠的埋設深度、來水流量,水泵機組的型號和台數、水文地質條件以及施工方法等因素。選擇排水泵站的類型應從造價、布置、施工、運行條件等方面綜合考慮,本次設計綜合該工程中以上各因素確定泵站為合建式圓形泵站,進水方式為自灌式4 吸水管路(1)吸水管路的管徑本設計選用四台水泵三用一備,因此每跟吸水管的流量為:Q=786(m3/h)因為自灌式進水,故不考慮氣蝕餘量直徑選為DN500流速為1.29m/s,查表可知:i=4.383‰。旅運(2)閥門選用的規格如下:DN=500mm ζ=0.06(3)喇叭口喇叭口大口直徑取為D=1.8d=900mm, ζ=0.1(4) 漸縮管DN=500×350 ζ=0.2⑸ 90°彎管兩個 ζ=0.645 集水池(1)集水井容積集水池容積按一台泵5min出水量計,即V=Q單*5*60/1000=65.5m3(2)集水井面積集水井有效水深為2m,則其面積為A=65.5/2=32.75四.集水池設計計算。(此設計為岸邊取水泵房)。集水池尺寸應滿足安裝水泵吸水管進口喇叭口的要求。集水池最低水位:集水池最高水位:水泵吸水管進口喇叭口大頭直徑:DN≧(1.3~1.5)d=水泵吸水管進口喇叭口長度:L≧(3.0~7.0)×(D-d)=喇叭口距吸水井井壁距離:≥(0.75~1.0)D=喇叭口之間的距離:≥(1.5~2.0)D=喇叭口距集水池底距離:≧0.8D=喇叭口淹沒水深:≧(0.5~1.0)=1.0m所以,集水池長度=(註:最後還要參考水泵機組之間距離調整確定)。吸水井寬度=520×2+650=1690mm。(4)集水井尺寸的確定為了擴大容積,在已計算的集水池基礎上擴大,為了減小土方施工量,並達到水位足夠深的情況下,只擴大其上部尺寸,格柵各半段直接連入集水池。6 壓水管路(1)壓水管路管徑DN=400mm v=2.014m/s,i=14.3‰,(其中V=2.0---2.5)(2)閘閥選用規格為:DN=400mm ζ=0.07(3)漸擴管DN=300×400 ζ=0.13(4)90 彎管DN=400 兩個 ζ=0.07∑h=(ζ1+ζ7機組尺寸的確定(1)基礎長度L=底座長度L1+(0.15-0.20)=1.05+0.15=1.2(2)基礎寬度B=底座螺孔間距b1+(0.15-0.20)=0.75+0.15=0.9(3) 基礎高度H= =(4)基礎與牆的距離c=1.0m(5) 500TGW-690IC型水泵機組基礎平面尺寸為1300×1100m機組總重量W=(3050+2880)×9.8=58114N。基礎深度H=3.0W/(1.3×1.1×23520)=5.18m基礎實際深度連同泵房底板在內,應為6.36m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㈤ 某城市污水處理廠設計 急急急

模板
第一節 設計任務和內容
以一座二級處理的城市污水處理廠為對象,對主要污水處理構築物的工藝尺寸,進行設計計算,確定污水廠的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
完成設計計算說明書和設計圖紙(污水廠平面布置圖和污水廠高程布置圖)。
設計深度一般為方案設計的深度。
第二節 基 本 資 料
1. 污水水量、水質
污水處理水量16萬m3/d;
污水水質為:CODcr450mg/L,BOD5200 mg/L, SS250 mg/L,氨氮25mg/L。
2. 處理要求
污水經二級處理後應符合以下具體要求:
CODcr≤70mg/L, BOD5≤20mg/L, SS ≤30mg/L,氨氮≤12mg/L。
3. 處理工藝流程
原水→格柵→泵→沉砂池→初沉池→曝氣池→二沉池→出水
4. 氣象與水文資料
風向:多年主導風向為北北東風;
氣溫:最冷月平均為-3.5℃;
最熱月平均為32.5℃;
極端氣溫,最高為41.9℃,最低為-17.6℃,最大凍土深度:0.18m;
水文:降水量,多年平均為每年728mm;
蒸發量,多年平均為每年1210mm;
地下水水位,地面下5-6m。
5. 廠區地形
污水廠選址區域海拔標高在64-66米之間,平均地面標高為64.5米。平均地面坡度為0.3-0.5‰,地勢為西北高,東南低。
廠區征地面積為東西長380米,南北長280-300米。
污水進水管相對標高為-2.50米。

第二章 處理工藝流程說明
根據污水處理量、原污水水質、處理要求,污水廠主要去除CODcr,BOD5和SS,對氨氮也有一定的去除率,選擇以好氧生物處理為主的二級處理工藝流程如下:
原水→格柵→泵→沉砂池→初沉池→曝氣池→二沉池→出水
第一節 格 柵
格柵是用以去除廢水中較大的懸浮物,漂浮物,纖維物質和固體顆粒物質,以保證後續處理單元的正常運行,減輕後續處理單元的處理負荷,防止阻塞排泥管道和設備。
按形狀分為平面格柵和曲面格柵兩種。按格柵柵條的凈間隙,可分為粗格柵,中格柵和細格柵。按清楂方式可分為人工清楂和機械清楂兩種。
本設計選用間隙b=20mm的中格柵,機械式平面清渣。
第二節 沉 砂 池
沉砂池的作用是從廢水中分離密度比較大的無機顆粒,例如:直徑為0.1mm,密度為2.5g/cm3以上的砂粒。目前常用沉砂池,按池型可分為平流式沉砂池,曝氣沉砂池、多爾式沉砂池和鍾式式沉砂池[1]。
本設計選用停留時間t=250s的曝氣沉砂池。因為平流式沉砂池的主要缺點是沉砂中約夾有15%的有機物,使沉砂的後續處理難度加大,而曝氣池就能克服這一缺點。曝氣池的優點還有通過調節曝氣量可以控制污水旋流速度,使除砂效率較穩定,受流量變化的影響較小,同時還起預曝氣的作用,但其構造比平流式沉砂池復雜。
第三節 初 沉 池
初次沉澱池的作用是對污水中的以無機物為主的相對密度大的固體懸浮物進行沉澱分離。污水中的懸浮顆粒以重力為主,在初沉池中主要進行自由沉澱和絮凝沉澱。污水處理廠用沉澱池,按水流方向分平流式,輻流式,豎流式,斜流式四種。每種沉澱池都分為五個區,即進水區,沉澱區,緩沖區,污泥區和出水區。
此處選擇表面負荷q=1.8的平流式沉澱池,其優點是沉澱效果好,對沖擊負荷和溫度變化的適應能力強,布置緊湊,排泥過程穩定,施工簡易,已趨定型。缺點是配水不易均勻,如果採用多斗排泥時每個泥斗需單獨設排泥管各自排泥,操作量大,因此多採用新型排泥方法與機械。
第四節 曝 氣 池
曝氣池,屬於好氧生物處理單元,對污水中的(膠體和懸浮的)有機物作進一步的處理,COD、BOD、NH3-N的去除率一般為85%、90%、65%左右,可使出水達到二級要求。
曝氣池按流動形態分主要有推流式,完全混合式和循環混合式三種。按平面形狀方面可分為長方形廊道形,圓形,方形以及環狀跑道形等四種。按採用的曝氣方法可分為鼓風曝氣池,機械曝氣池以及兩者混合使用的機械-鼓風曝氣池。
此處選用傳統活性污泥法,污泥負荷取0.2 kgBOD5/(kgMLSS•d),推流式廊道、鼓風曝氣、形狀為長方形。
第五節 二 沉 池
二沉池有別於其他沉澱池,首先在作用上有其特點。它除了進行泥水分離外,還進行污泥濃縮,並由於水量、水質的變化,還要暫時貯存污泥。由於二次沉澱池需要完成污泥濃縮的作用,所需要的池面積大於只進行泥水分離所需要的池面積。
其次,進入二次沉澱池的活性污泥混合液在性質上有其特點。活性污泥混合液的濃度高,具有絮凝性能,屬於成層沉澱。
活性污泥的另一特點是質輕,易被出水帶走,並容易產生二次流和異重流現象,使實際的過水斷面遠遠小於設計的過水斷面。
池型說明:分為平流、斜管、輻流、豎流四類,本設計選用中心進水周邊出水輻流式二沉池。
第六節 消 毒 池
城市污水經一級處理或二級處理後,水質改善,細菌含量也大幅度減少,但其絕對值仍很可觀,並有存在病原菌的可能,因此污水排放水體前應進行消毒,特別是醫院、生物製品所及屠宰場等有致病菌污染的污水,更應嚴格消毒。
消毒設備應按連續工作設置,消毒設備的工作時間,消毒劑投加量,可根據所排放水體的衛生要求及季節條件掌握。
目前最常用的污水消毒劑是液氯。其優點是效果可靠,投配設備簡單,投量准確,價格便宜。
第三章 污水處理構築物設計計算
第一節 格 柵
1. 設計參數
處理設施數量:兩組
設計流量為: ,
最大設計流量Qmax = KzQ
柵前水深h=1.0 m
過柵流速v=0.9m/s
柵條間隙b=0.02m
安裝傾角α= 60°
1. 柵條的間隙數n
h=1.0 m ,v=0.9m/s, b=0.02m, α= 60°,n=2,
最大設計流量Qmax = KzQ =1.2×1.85/2 =1.11 m3/s

2. 柵槽寬度B
設柵條寬度S=0.01
B=(n-1)S+bn=(72-1)×0.01+0.02×72=2.15m
3. 進水渠道漸寬部分長度l1
設進水渠寬 ,其漸寬部分展開角度為 ,

4. 柵槽與出水渠道連接處的漸寬部分長度l2

5. 通過格柵的水頭損失h1
設柵條斷面為銳邊矩形斷面

6. 柵後槽總高度H
設柵前渠道的超高 ,
7. 柵槽總長度L

8. 每日柵渣量W
在格柵間隙20mm 的情況下,設柵渣量為每1000m3污水產生0.07m3.
,宜用機械清渣。

格柵計算簡圖如下:

第二節 曝氣沉砂池
1. 參數的確定
處理設施數量:兩組,n=2
設計流量為:

水力停留時間t=240s=250s ,水平流速v=0.1m/s,有效水深
含砂量X=0.05L/ =50 /1000000 ,
2. 池子總容積:
3. 水流斷面積:
4. 池長:
5. 池寬: 池子總寬度為 , 池子分兩格n=2,
每格池子寬度b=
6. 池高:池底坡度為0.2,超高 ,集砂槽高度 ,集砂槽寬度 ,池底斜面高度 ,全池總高:

7. 每格沉砂池實際進水斷面面積:

8. 每格沉砂池沉砂斗容量:
9. 每格沉砂池實際沉砂量:每兩天排一次砂,則:

10. 每小時所需空氣量:取曝氣管浸水深度為3.2m,查表得單位池長所需空氣量為28 ,故q=28×24×(1+15%)×2=1545.6 /h,式中(1+15%)為考慮到進出口條件而增長的池長。

第三節 初 沉 池
1. 參數確定:
表面負荷 =1.8 ,
沉澱時間t=2.1h,
SS去除率η=55%,
設計流量
2. 沉澱池各部尺寸:
總有效沉澱面積 ,
採用四(8)座沉澱池, 每池處理量Q= ,
每池表面積A= ,
沉澱池有效水深 ,
每個池寬b取12m
池長:L=
長寬比 ,合格
3. 污泥區尺寸:
每日產生的污泥量 每日每座沉澱池的污泥量 ,
污泥斗容積:
式中污泥鬥上口 ,污泥斗下底面積 ㎡,污泥斗為方斗,α=60°,故 ,則每個污泥斗的容積為
4. 沉澱池總高度
採用機械刮泥,緩沖層高 (含刮泥板),平底,故
0.3+3.78+0.6+10.4=15.08m
5. 沉澱池總長度
L=0.5+0.3+83.3=84.1m
式中 0.5為流入口至擋板距離,0.3為流出口至擋板的距離。
6. 放空管徑
放空時間設為T=6h,則放空管 取d=360mm, 式中H為平均水深
7. 進出水措施
進水端採用穿孔花牆配水,出水端採用三角溢流堰

第四節 曝 氣 池
一、 設計數據:
污泥負荷Ns = 0.30kgBOD5/(kgMLSS•d)
設計流量Q=16×104m3/d=1.86m3/s
二、 計算:
1. 污水處理程度的計算:
原污水的BOD值為200mg/L, 經初次沉澱池處理後BOD5按降低25%考慮,則進入曝氣池的污水,其BOD5值(Sa)為: 。
計算去除率,對此,首先按下式計算處理水中非溶解性BOD5值 ,式中b為微生物自身氧化率,取0.09,Xa活性微生物在處理水中所佔的比例,取0.4,Ce為處理水中懸浮固體濃度。
處理水中溶解性BOD5值為Se=20-5=15mg/L,
去除率
2. BOD-污泥負荷率的確定
擬定採用的BOD-污泥負荷率為0.3kgBOD5/(kgMLSS•d),但為穩妥需加以校核。
,式中
代入各值,計算得 ,
計算結果確定, 值取0.3是適宜的。
3. 確定混合液污泥濃度X
由基本資料得SVI值為120-150 mg/L,取120mg/L
計算確定混合液污泥濃度X,對此r=1.2,R=0.5,代入各值得:

4. 確定曝氣池容積計算
曝氣池容積按下式計算:
5. 確定曝氣池各部位尺寸
設4組曝氣池,每組容積為 ,
池深取4m,則每組曝氣池的面積 ㎡,
池寬取4.5m,, 介於1-2之間,符合規定。
池長: ,符合規定。
設五廊道式曝氣池,廊道長: ,
取超高0.5m,則,池總高度H=4+0.5=4.5m
在曝氣池面對初沉池和二沉池的一側各設橫向配水渠道,並在1,2和3,4號沉澱池之間設置縱向中間配水渠道與橫向配水渠道相連接。在兩側橫向配水渠道上設進水口,每組曝氣池共有5個進水口。
6. 曝氣系統的設計與計算(本設計採用鼓風曝氣系統)
1) 平均時需氧量的計算
由公式: 取 , , 代入各值,得:

2) 最大時需氧量的計算
查表得K=1.4,代入各值,得:

3) 每日去除的BOD5值

4) 去除每千克BOD的需氧量

5) 最大時需氧量與平均時需氧量之比

7. 供氣量的計算
採用網狀膜型中微孔空氣擴散器,敷設於距池底0.2m處,淹沒水深3.8m,
計算污水溫度為30°C,
查表得水中溶解氧飽和度:
1) 空氣擴散器出口處的絕對壓力 按下式計算,即:

2) 空氣離開曝氣池面時,氧的百分比按下式計算,即:
式中EA是空氣擴散器的氧轉移效率,對網狀膜型中微孔空氣擴散器,取值12%。
3) 曝氣池混合液中平均氧飽和度(按最不利的溫度30°C考慮)按下式計算,即:

4) 換算為在20°C條件下,脫氧清水的充氧量,按下式計算,即:
取值α=0.82,β=0.95,C=2.0,ρ=1.0
代入各值,得:
相應的最大時需氧量為:

5) 曝氣池平均時供氣量,按下式計算,即:

6) 曝氣池最大時供氣量:
7) 去除每kgBOD5的供氣量:
8) 每立方米污水的供氣量:
9) 本系統的空氣總量:除採用鼓風曝氣外,本系統還採用空氣在迴流污泥井提升污泥,空氣量按迴流污泥量的6倍考慮,污泥迴流比R取值60%,這樣,提升迴流污泥所需空氣量為:
總需氣量:36525+32000=68525
8. 空氣管系統計算
在相鄰的2個廊道的隔牆上設1根干管,共10根干管。每根干管上設5對配氣豎管,每根干管上共10條配氣豎管。全曝氣池共設100條配氣豎管。每根豎管的供氣量為: ,曝氣池的平面面積為:66.6×4.5×5×4=5994㎡。每個空氣擴散器的服務面積按0.49㎡計,則所需空氣擴散器的總數為: ,為安全計,本設計採用12300個空氣擴散器,每個豎管上安設的空氣擴散器的數目為: 個,每個空氣擴散器的配氣量為: 。
空氣管道系統的總壓力損失估算為:3kPa。網狀膜空氣擴散器的壓力損失為5.88kPa,總壓力損失為:5.88+3=8.88kPa。為安全計,設計取值10kPa。
9. 空壓機的選定
空氣擴散裝置安曝氣池池底0.2m處,因此,空壓機所需壓力為:P=(4-0.2+1)×9.8=47kPa
空壓機供氣量,最大時:36525+32000=68525
平均時:30186+32000=62186
根據所需壓力及空氣量,決定採用LG80型空壓機15台,該型空壓機風壓50kPa,風量80 。正常條件下,13台工作,2台備用;高負荷時14台工作,1台備用。

第五節 二 沉 池
二沉池的池型是中心進水周邊出水的輻流式沉澱池,其剖面圖如下:

一、 參數的確定:
表面水力負荷q=1.2m3/(㎡•h),
二沉池個數n=4,
水力停留時間T=2.5h
二、 主要尺寸計算:
1. 池總表面積
2. 單池面積:
3. 池直徑:
4. 沉澱部分有效水深
5. 沉澱部分有效容積: V=
6. 沉澱池底坡落差: 取池底底坡 i=0.05,則:

7. 沉澱池周邊水深(有效)水深:
,滿足規范要求6—12之間,
式中 為緩沖層高度,取0.5m;
為刮泥板高度,取0.5m
8. 沉澱池總高度: ,
式中 為沉澱池超高,取0.3m
為沉澱池中心斗高度,取1.73m。
三、 每池產生的污泥量
估計經過曝氣池後污泥的SS去除率能達到80%,採用機械刮泥,所以污泥在斗內貯存時間約2h,並考慮到曝池迴流比取最大值80%,則:

四、 貯泥斗貯泥量計算
泥斗容積用幾何公式計算:
,
式中泥斗高

池底可貯存污泥的體積為:

共可貯存污泥的體積
>57.6 ,合要求。
五、 中心進水管的計算
單池設計流量: ,
中心進水管設計流量:

選用管徑 ,
六、 進出水配水設施
進水採用進水管,進水豎井,穩流筒等設施;出水採用環形集水槽,以及出水溢流三角堰。
第六節 污泥處理
一、污泥處理工藝
典型的污泥處理工藝流程包括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污泥濃縮,主要目的是使污泥初步減容,縮小後續處理構築物的容積或設備容量,第二階段為污泥消化,使污泥中的有機物分解,使污泥趨於穩定;第三階段為污泥脫水,使污泥進一步減容,便於運輸;第四階段為污泥處置,採用某種適宜的途徑,將最終的污泥予以消化處置。以上各階段產生上清液或濾液其中含有大量的污泥物質,因而應送回污水處理系統中繼續處理。

以上是典型的污泥址理工藝流程。但由於各地的條件不同,也可採用一些簡化流程。
當污泥果用自然干化法脫水時,可果用以下工藝流程

二、污泥濃縮池
污泥濃縮主要有重力濃縮,氣浮濃縮和離心濃縮三種工藝形式。國內目前以重力濃縮為主,但隨著氧化溝、A2/0 等污在處理新工藝的不斷增多,氣浮濃縮和離心濃縮將會有較大的發展。在此選用重力濃縮。
1. 設計參數:
二沉池剩餘污泥量:691.2m3/d
含水率99.2%,濃度7875mg/l
濃縮後含水率96%濃度3937mg/l
二座濃縮池固體通量Nwg=55Kg
2. 設計計算:
(1) 每座濃縮池面積
設計泥量Qw=
A=
(2) 濃縮池直徑
D= =
(3) 濃縮池工作部分高度
取污泥濃縮時間T=14h。則濃縮池工作部分高度
h1= =
(4) 濃縮池高度
設池超高0.5m。緩沖層高0.3m
濃縮池總高:
H=h1+h2+h3=2.3+0.5+0.3=3.1m
(5) 濃縮後污泥總體積:
V2=

第四章 污水廠總體布置
一、廠址選擇

在城鎮總體規劃中,污水廠的位置范圍已有規定。但是,在污水廠的具體設計時,對具體廠址的選擇,仍須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和詳盡的技術經濟比較。其一般原則如下:
(1)廠址與規劃居住區或公共建築群的衛生防護距離應根據當地具體情況,與有關環保部門協商確定,一般不小於300m 。
(2) 廠址應在城鎮集中供在水源的下游,至少500m。
(3) 廠址應盡可能少佔農田或不佔良田.便於農田灌溉和消納污泥。
(4) 廠址應盡可能設在城鎮和工廠夏季主導風向的下方。
(5) 廠址應設在地形有適當坡度的城鎮下游地區,使污水有自流的可能,以節約動力消耗。

二、平面布置及總平面圖
污水處理廠的平面布置包括處理構築物、辦公、化驗且其他輔助建築物,以及各種管道、道路、綠化等的布置。根據處理廠的規模大小,採用l:200-1:50比例尺的地形圖繪制總平面圖,管道布置可單獨繪制。
平面布置的一般原則如下:
(1)處理構築物的布置應緊湊,節約用地且便於管理。
(2) 處理構築物應盡可能地按流程的順序布置,以避免管線迂迴,同時應充分利用地型,以減少士方量。
(3) 經常有人工作的建築物如辦公、化驗等用房應布置在夏季主風向的上風一方,在北方地區,並應考慮朝陽。
(4 )在布置總圖時,應考慮安裝充分的綠化地帶。
(5) 總圖布置應考慮遠近期結合,有條件時,可按遠景規劃水量布置,將處理構築物分為若干係列,分期建設。遠景設施的安排應在設計中仔細考慮,除了滿足遠景處理能力的需要而增加的處理池以外,還應為改進出水水質的設施安排場址。
(6) 構築物之間的距離應考慮敷設管渠的位置,運轉管理的需要和施工的要求,一般採用5-10m.
(7) 污泥處理構築物應恩可能布置成單獨的組合,以策安全,並方便管理。污泥消化池應距初次沉澱池較近,以縮短污泥管線,但消化池與其他構築物之間的距離不應小於20m。貯氣罐與其他構築物的間距則應根據容量大小按有關規定辦理。

1、水廠面積為380m*280m,
平面圖採用1:1000比例。所有構築物應在廠區的范圍內。

三、高程布置
在整個污水處理過程中,應盡可能使污水和污泥為重力流,但在多數情況下,往往須抽升。高程布置的一般規定如下:
(1)為了保證污水在各構築物之間能順利自流,必須精確計算各構築物之間的水頭損失,包括沿程損失、局部損失及構築物本身的水頭損失。此外,還應考慮污水廠擴建時預留的儲備水頭。
(2) 進行水力計算時,應選擇距離最長,損失最大的流程,井按最大設計流量計算。當有二個以上並聯運行的構築物時,應考慮某構築物發生故障時,其餘構築物須負擔全部流量的情況。計算時還須考慮管內淤積,阻力增大的可能。因此,必須固有充分的餘地,以防止水頭不夠而發生涌水現象。
(3) 污水廠的出水管渠高程,須不受水體洪水頂托,並能自由進行農田灌溉。
(4)各處理構築物的水頭損失(包括進出水渠的水頭損失) .

㈥ 誰有污水處理廠的設計說明書,越詳細越好

第一章 設計資料
一、自然條件
1、 氣候:該城鎮氣候為亞熱帶海洋季風性季風氣候,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南風。
2、 水文:最高潮水位 6.48m(羅零高程,下同)
高潮常水位 5.28m
低潮常水位 2.72m
二、城市污水排放現狀
1、污水水量
(1)生活污水按人均生活污水排放量300L/人.d;
(2)生產廢水量按近期1.5萬m3/d,遠期2.4萬m3/d;
(3)公用建築廢水量排放系數按近期0.15,遠期0.20考慮;
(4)處理廠處理系數按近期0.80,遠期0.90考慮。
2、污水水質
(1) 生活污水水質指標為
CODcr 60g/人.d
BOD5 30g/人.d
(2) 工業污染源參照沿海開發區指標,擬定為:
CODcr 300mg/L;
BOD5 170mg/L
(3) 氨氮根據經驗確定為30md/L。
三、污水處理廠建設規模與處理目標
1、 建設規模
該污水處理廠服務面積為10.09km2, 近期(2000年)規劃人口為6.0萬人,遠期(2020年)規劃人口為10.0萬人。處理水量近期3.0萬m3/d,遠期6.0萬m3/d。
2、 處理目標
根據該城鎮環保規劃,污水處理廠出水進入的水體水質按國家3類水體標准控制,同時執行國家關於污水排放的規范和標准,擬定出水水質指標為
CODcr≤100mg/L; BOD5≤30mg/L; SS≤30mg/L ; NH3-N≤10mg/L
四、建設原則
污水處理工程建設過程中應遵從下列原則:污水處理工藝技術方案,在達到治理要求的前提下應優先選擇基建投資和運行費用少、運行管理簡便的先進的工藝;所用污水、污泥處理技術和其他技術不僅要求先進,更要求成熟可靠;和污水處理廠配套的廠外工程應同時建設,以使污水處理廠盡快完全發揮效益;污水處理廠出水應盡可能回用,以緩解城市嚴重缺水問題;污泥及浮渣處理應盡量完善,消除二次污染;盡量減少工程佔地。

第二章 污水處理工藝方案選擇
一、工藝方案分析
本項目污水以有機污染為主,BOD/COD=0.54 可生化性較好,重金屬及其他難以生物降解的有毒有害污染物一般不超標,針對這些特點,以及出水要求,現有城市污水處理技術的特點,以採用生化處理最為經濟。由於將來可能要求出水回用,處理工藝尚應硝化。
根據國內外已運行的大、中型污水處理廠的調查,要達到確定的治理目標,可採用「普通活性污泥法」或「氧化溝」法。
普通活性污泥法,也稱傳統活性污泥法,推廣年限長,具有成熟的設計運行經驗,處理效果可靠,如設計合理,運行得當,出水BOD5可達10-20mg/L,它的缺點是工藝路線長,工藝構築物及設備多而復雜,運行管理困難,運行費用高。
氧化溝處理技術是20世紀50年代有荷蘭人首創。60年代以來,這項技術在國外已被廣泛採用,工藝及構築物有了很大的發展和進步。隨著對該技術缺點(佔地面積大)的克服和對其優點的逐步深入認識,目前已成為普遍採用的一項污水處理技術。
氧化溝工藝一般可不設初沉池,在不增加構築物及設備的情況下,氧化溝內不僅可完成碳源的氧化,還可實行脫氮,成為A/O工藝,由於氧化溝內活性污泥已經好氧穩定,可直接濃縮脫水,不必厭氧消化。
氧化溝污水處理技術已被公認為一種成功的革新的活性污泥法工藝,與傳統活性污泥系統相比較,它在技術、經濟等方面具有一系列獨特的優點。
1、 工藝流程簡單、構築物少,運行管理方便。一般情況下,氧化溝工藝可比傳統活性污泥法少建初沉池和污泥厭氧消化系統,基建投資少。另外,由於不採用鼓風曝氣和空氣擴散器,不建厭氧硝化系統,運行管理方便。
2、 處理效果穩定,出水水質好。
3、 基建投資省,運行費用低。
4、 污泥量少,污泥性質穩定。
5、 具有一定承受水量、水質沖擊負荷的能力。
6、 佔地面積少。
污水處理廠的基建投資和運行費用與各廠的污水濃度和建設條件有關,但在同等條件下的中、小型污水廠,氧化溝比其他方法低,據國內眾多已建成的氧化溝污水處理廠的資料分析,當進水BOD5在120-180mg/L時,單方基建投資約為700-900元/(m3.d),運行成本為0.15-0.30元/m3污水。
由以上資料,經過簡單的分析比較,氧化溝工藝具有明顯優勢,故採用氧化溝工藝。
二、工藝流程確定:(如圖所示)
說明:由於不採用池底空氣擴散器形成曝氣,故格柵的截污主要對水泵起保護作用,擬採用中格柵,而提升水泵房選用螺旋泵,為敞開式提升泵。為減少柵渣量,格柵柵條間隙已擬定為25.00mm。
曝氣沉砂池可以克服普通平流沉砂池的缺點:在其截流的沉砂中夾雜著一些有機物,對被有機物包裹的沙粒,截流效果也不高,沉砂易於腐化發臭,難於處置。故採用曝氣沉砂池。
本設計不採用初沉池,原則上應根據進水的水質情況來確定是否採用初沉池。但考慮到後面的二級處理採用生物處理,即氧化溝工藝。初沉池會除去部分有機物,會影響到後面生物處理的營養成分,即造成C/N比不足。因此不予考慮。
擬用卡羅塞爾氧化溝,去除COD與BOD之外,還應具備硝化和一定的脫氮作用,以使出水NH3低於排放標准,故污泥負荷和污泥泥齡分別低於0.15kgBOD/kgss*d和高於20.0d。
氧化溝採用垂直曝氣機進行攪拌,推進,充氧,部分曝氣機配置變頻調速器,相應於每組氧化溝內安裝在線DO測定儀,溶解氧訊號傳至中控室微機,給微機處理後再反饋至變頻調速器,實現曝氣根據DO自動控制
為了使沉澱池內水流更穩定(如避免橫向錯流、異重流對沉澱的影響、出水束流等)、進出水更均勻、存泥更方便,常採用圓形輻流式二沉池。向心式輻流沉澱池採用中心進水,周邊出水,多年來的實際和理論分析,認為此種形式的輻流沉澱池,容積利用率高,出水水質好。設計流量 Q=2.85萬m3/d=1208.3 m3/h,迴流比 R=0.7。

第三章 污水處理工藝設計計算
一、水質水量的確定
1. 水量的確定
近期水量:生活廢水Q生活=6.0×104×300L/人•天=1.8×104m3/d
工業廢水Q工業=1.5×104m3/d
公用建築廢水Q公用=1.8×104×0.15=0.27×104m3/d
所以近期產生的廢水量為Q
Q=Q生活+Q工業+Q公用=(1.8+1.5+0.27)×104 =3.57×104m3/d
近期的處理系數為0.8,故近期污水處理廠的處理量
Qp=3.57×104×0.8=2.856×104m3/d

遠期水量:生活廢水Q生活=10.0×104×300L/人•天=3.0×104m3/d
工業廢水Q工業=2.4×104m3/d
公用建築廢水Q公用=3.0×104×0.2=0.6×104m3/d
所以遠期產生的廢水量為Q
Q=Q生活+Q工業+Q公用=(3.0+2.4+0.6)×104 =6.0×104m3/d
遠期的處理系數為0.9,故遠期污水處理廠的處理量
Qp=6.0×104×0.9=5.4×104m3/d
通常設計污水處理廠時遠期的設計處理量為近期的兩倍,綜合考慮近期和遠期的處理水量,取近期的設計處理水量Qp=3.0×104m3/d,遠期的設計處理水量Qp=6.0×104m3/d。
2. 水質的確定
近期COD:
COD = =242mg/L
近期BOD5:
BOD5= =129mg/L
遠期COD:
COD= =240 mg/L
遠期BOD5:
BOD5= =128mg/L
NH3-N按規定取為30 mg/L
所以處理廠的處理水質確定為COD=242mg/L,BOD5=129mg/L,NH3-N=30 mg/L
二、曝氣沉砂池設計計算說明書
沉砂池的作用是從污水中去除砂子、煤渣等比重比較大的無機顆粒,以免這些雜質影響後續構築物的正常運行。常用的沉砂池有平流式沉砂池、曝氣沉砂池、豎流沉砂池和多爾沉砂池等。平流式沉砂池構造簡單,處理效果較好,工作穩定,但沉砂中夾雜一些有機物,易於腐化散發臭味,難以處置,並且對有機物包裹的砂粒去除效果不好。曝氣沉砂池在曝氣的作用下顆粒之間產生摩擦,將包裹在顆粒表面的有機物除掉,產生潔凈的沉砂,通常在沉砂中的有機物含量低於5%,同時提高顆粒的去除效率。多爾沉砂池設置了一個洗砂槽,可產生潔凈的沉砂。渦流式沉砂池依靠電動機機械轉盤和斜坡式葉片,利用離心力將砂粒甩向池壁去除,並將有機物脫除。後3種沉砂池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平流式沉砂池的缺點,但構造比平流式沉砂池復雜。
和其它形式的沉砂池相比,曝氣沉砂池的特點是:一、可通過曝氣來實現對水流的調節,而其它沉砂池池內流速是通過結構尺寸確定的,在實際運行中幾乎不能進行調解;二、通過曝氣可以有助於有機物和砂子的分離。如果沉砂的最終處置是填埋或者再利用(製作建築材料),則要求得到較干凈的沉砂,此時採用曝氣沉砂池較好,而且最好在曝氣沉砂池後同時設置沉砂分選設備。通過分選一方面可減少有機物產生的氣味,另一方面有助於沉砂的脫水。同時,污水中的油脂類物質在空氣的氣浮作用下能形成浮渣從而得以被去除,還可起到預曝氣的作用。只要旋流速度保持在0.25~0.35m/s范圍內,即可獲得良好的除砂效果。盡管水平流速因進水流量的波動差別很大,但只要上升流速保持不變,其旋流速度可維持在合適的范圍之內。曝氣沉砂池的這一特點,使得其具有良好的耐沖擊性,對於流量波動較大的污水廠較為適用,其對0.2mm顆粒的截流效率為85%。
由於此次設計所處理的主要是生活污水水中的有機物含量較高,因此採用曝氣沉砂池較為合適。
曝氣沉砂池的設計參數:
(1)旋流速度應保持0.25—0.3m/s;
(2)水平流速為0.08—0.12 m/s;
(3)最大流量時停留時間為1—3min;
(4)有效水深為2—3m,寬深比一般採用1~1.5;
(5)長寬比可達5,當池長比池寬大得多時,應考慮設置橫向擋板;
(6)1 污水的曝氣量為0.2 空氣;
(7)空氣擴散裝置設在池的一側,距池底約0.6~0.9m,送氣管應設置調節氣量的閥門;
(8)池子的形狀應盡可能不產生偏流或死角,在集砂槽附近可安裝縱向擋板;
(9)池子的進口和出口布置,應防止發生短路,進水方向應與池中旋流方向一致,出水方向應與進水方向垂直,並考慮設置擋板;
(10)池內應考慮設置消泡裝置。
一、 曝氣沉砂池的設計與計算
1. 最大設計流量Qmax
Qmax=Kz×Qp
式中的Kz為變化系數,Kz=1.42
Qmax=1.42×0.347=0.493 m3/s

2. 池子的有效容積
V=60Qmaxt
式中 V——沉砂池有效容積,m3;
Qmax——最大設計流量,m3/s;
t——最大設計流量時的流動時間,min,設計時取1~3min。
所以 V=60×0.493×1.5=44.37m3
3. 水流斷面面積
A=
式中 A——水流斷面面積,m2
Qmax——最大設計流量,m3/s;
V——水流水平流速,m/s。
所以 A=4.11m2
取 A=4.2m2
4.池寬B
B=
h——沉砂池的有效水深,m。
取h=2m。所以B= =2.1m
B/h=1.05,滿足要求。
5. 池長
L= = m,取L=10.5m
此時L/B=5滿足要求
6.流速校核
Vmin= m/s,在0.8~1.2m/s之間,滿足要求
7.曝氣沉砂池所需空氣量的確定
設每立方米污水所需空氣量 d=0.2m3空氣/m3污水
8.沉砂槽的設計
若設吸砂機工作周期為t=1d=24h,沉砂槽所需容積

式中Qp的單位為m3/h
設沉砂槽底寬0.5m,上口寬為0.7,沉砂槽斜壁與水平面夾角60°,
沉砂槽高度為 h1=
沉砂槽容積為
9.沉沙池總高
設池底坡度為0.3,坡向沉砂槽,池底斜坡部分的高度為
h2=0.3×0.7=0.21m
設超高 ,沉沙池水面離池底的高
m
10.曝氣系統的設計
採用鼓風曝氣系統,羅茨鼓風機供風,穿孔管曝氣
(1)干管直徑d1:由於設置兩座曝氣沉砂池,可將空氣管供應兩座的氣量,即主管最大氣量為q1=0.0694×2=0.1388m3/s,取干管氣速v=12m/s,
干管截面積A= = =0.0116m2
d1= = m=120mm,
因為沒有120mm的管徑,所以採用接近的管徑100mm。
回算氣速v=17.7m/s 雖然超過15 m/s,但若取150的管氣速又過小,所以還是選擇管徑100mm。
(2)支管直徑d2:由於閘板閥控制的間距要在5m以內,而曝氣的池長為10.5米,所以每個池子設置三根豎管,設支管氣速為v=5m/s,
支管面積 A= m2
d2= = mm,
取整管徑d2=80mm
校核氣速v=4.6m/s (滿足3—5m/s)
(3)穿孔管:採用管徑為6mm的穿孔管,孔出口氣速為設5m/s,孔口直徑取為5mm(在2~6mm之間)
一個孔的平均出氣量 q= =9.81×10-5m3/s
孔數:n= 個
孔間隔 為 ,在10~15mm之間,符合要求。
穿孔管布置:在每格曝氣沉砂池池長一側設置1根穿孔管曝氣管,共兩根。
二、細格柵的選型和計算
選用XG1000型細格柵,參數如下
設備寬B:1000mm 有效柵寬B1:850㎜ 有效柵隙:5㎜ 耙線速度:2 m/min 電機功率:1.1kw 安裝角度:60° 渠寬B3:1050㎜ 柵前水深h2:1.0m/s 流體流速:0.5~1.0m/s
柵條寬度s=0.01m
1. 柵前後的水頭損失
水流斷面面積 m2
柵前流速
在0.4~0.9m/s范圍內,復合要求
設過柵流速為v=0.6m/s
設柵條斷面為銳邊矩形斷面,取k=3 ,則通過格柵的水頭損失為:

3. 柵槽總長度
柵前的渠道超高設為0.45m,所以渠道高度為1.45m
因為安裝高度是取60°,所以格柵所佔的渠道長為1.45×ctg =1.45×ctg60°=0.84m
柵後長1米。
所以渠道的總長度
L=0.5+0.84+1=2.34m
三、水面標高
根據經驗值污水每經過一個障礙物水面標高下降3~5cm,根據曝氣沉砂池的有效水深以及砂斗的高度可推算出各個構築物的水面標高,本次設計以經過一個障礙物水位下降5cm來計算,以曝氣沉砂池的砂槽底為0米進行計算。
曝氣沉砂池的水面標高:2.38m
細格柵與曝氣沉砂池之間的配水井的水面標高: 2.43m
細格柵柵後水面標高: 2.48m
細格柵柵前水面標高:2.48+0.29=2.77m
配水井外套桶水面標高: 2.82m
配水井內套桶水面標高: 2.88
設配水井超高為0.35m
則整個曝氣沉砂池系統的最高標高為3.23m
則曝氣沉砂池的超高為h1=3.23-2.38=0.85m
四、配水井的計算
設配水井的平均停留時間為T=1.5min,Qp=0.347 m3/s,假設配水井水柱高為5.03米。
配水井面積為

配水井直徑為

因為進水管徑為1000,管離底為200mm。所以覆土厚度為1.28m。
五、砂水分離器和吸砂機的選擇
(1)選用直徑LSSF型螺旋式砂水分離器
(2)根據池寬選用LF-W-CS型沉砂池吸砂機,其主要參數為:
潛污泵型號:AV14-4(潛水無堵塞泵)
潛水泵特性 揚程:2m,流量:54m3/h,功率:1.4kw
行車速度為2-5m/min,提耙裝置功率 0.55kw
驅動裝置功率: 0.37×2kw
鋼軌型號 15kg/mGB11264-89
軌道預埋件斷面尺寸(mm) (b1-20) 60 10(b1:沉砂池牆體壁厚)
軌道預埋件間距 1000mm
四、氧化溝
1、設計說明
擬用卡羅塞爾氧化溝,去除COD與BOD之外,還應具備硝化和一定的脫氮作用,以使出水NH3低於排放標准。採用卡式氧化溝的優點:立式表曝機單機功率大,調節性能好,節能效果顯著;有極強的混合攪拌與耐沖擊負荷能力;曝氣功率密度大,平均傳氧效率達到至少2.1kg/(kW*h);氧化溝溝深加大,可達到5.0以上,是氧化溝佔地面積減小,土建費用降低。
氧化溝採用垂直曝氣機進行攪拌,推進,充氧,部分曝氣機配置變頻調速器,相應於每組氧化溝內安裝在線DO測定儀,溶解氧訊號傳至中控室微機,給微機處理後再反饋至變頻調速器,實現曝氣根據DO自動控制
2、設計計算
(1).設計參數:
qv=30000m3/d(設計採用雙池,則單池流量=15000 m3/d),
設計溫度15℃,最高溫度25℃,
進水水質:近期:CODCr=242mg/L,BOD5=129.4mg/L, NH3-N=30mg/L,
遠期:CODCr=240mg/L,BOD5=128mg/L, NH3-N=30mg/L,
出水水質:CODCr=100mg/L,BOD5=30mg/L,SS=30mg/L,NH3-N=10mg/L
(2).確定採用的有關參數:
取MLSS=3500mg/L,假定其70%是揮發性的,DO=3.0mg/L,k=0.05,Cs(20)=9.07mg/L
y=0.6mgVSS/mgBOD5,Kd=0.05d-1,qD,20=0.05kgNH3-N/kgMLVSS•d,CS(20)=9.07mg/L,
α=0.90,β=0.94,
剩餘鹼度:100mg/L(以CaCO3),所需鹼度7.14mg鹼度/mgNH3-N氧化;產生鹼度3.0mg鹼度/mgNO3-N還原,硝化安全系數:3。
(3).設計泥齡:
確定硝化速率μN
μN=0.47e0.098(T-15)*N/KN+N*DO/ Ko+DO=0.47*e0.098*(15-15)*30/(100.051*15-1.158+30)*2/(1.3+2)
=0.22d-1
θcm=1/=1/0.22=4.5d,設計泥齡θc=3*4.5=13.5d
為了保證污泥穩定,應選擇泥齡為30d
(4).設計池體體積:
①確定出水中溶解性BOD5的量:
出水中懸浮固體BOD5=1.4*0.68*30*70%=20mg/L
出水中溶解性BOD5的量=30-20=10mg/L
②好氧區容積計算:
V1=y*qv*(So-Se)*θc/MLVSS*(1+Kd*θc)=0.6*30000*(129.4-10)*30/(0.7*3500*(1+0.05*30))=9278m3
水力停留時間t1= V1/ qv =9278/30000=0.31d=7.4h

③脫氮計算:
產生污泥量=y*qv*(So-Se)/(1+Kd*θc)=0.6*30000*(129.4-10)/(1000*(1+0.05*30))=860kg/d
假設污泥中大約含12.4%的氮,這些氮用於細胞合成,
用於合成的氮=0.124*860=106.6kg/d,轉化為:106.6*1000/30000=3.55mg/L
故脫氮量=30-10-3.55=16.45mg/L。
④鹼度計算:
剩餘鹼度=300-7.14*20+3.0*16.45+0.1(129.4-10)=218.5mg/L(以CaCO3)
大於100mg/L,可以滿足pH>7.2
⑤缺氧區容積計算:
qD=qD,20*1.08T-20=0.05*1.0815-20=0.032 kgNH3-N/kgMLVSS•d
V2=qv*△N/qD/MLVSS=30000*16.45/0.032/0.7/3500=6295m3
水力停留時間t2=V2/qv=6295/30000=0.21d=5h
⑥總池容積計算
V=V1+V2=9278+6295=15573m3,t=t1+t2=7.4+5=12.4h
(5).曝氣量計算
①計算需氧氣量
R=(So-Se)qv*/(1-e-kt)-1.42Px+4.6*qv*△N-2.6*qv*NO3-0.56Px
=30000*(129.4-10)/(1-e-kt)/1000-1.42*856.8+4.6*30000*20/1000
-2.6*30000*16.45/1000-0.56*856.8=5049kg/d=211 kg/h
②實際需氧量
Ro』=1.2*R=1.2*211=253.2kg/d
校核:Ro=R*Cs(20)/α/(β*Cs(T)-C)/1.024T-20=253.2*9.07/0.9/(0.94*8.24-3)/1.024 25-20
=477.6kg/h (在400-500之間 符合)
6.溝型尺寸設計及曝氣設備選型
採用卡式氧化溝(兩座並聯):
取有效水深H=3.5m,單溝的寬度b=7.8m,進水量15000 m3/d,
則單溝長=[V/2-0.5π(2b)2 h-2*0.5πb2 h]/4Hb=53m,
單溝好氧區總長度=單溝長*4* V1 /V=126m
單溝厭氧區總長度=單溝長*4* V2 /V=76m
採用四溝道,兩台55kW的立式表曝氣機(單池)
曝氣設備:PSB3250:D=3.25m,P=132kW,n=30r/min,清水充氧量:252kg/h,

7.配水井設計
污水在配水井的停留時間最少不低於3min(不計迴流污泥的量),
設截面中半圓的半徑為r,矩形的寬度為r,長度為2r,設計的有效水深為4.0m
(2*r*r+0.5πr2)*4=30000*3/24/60
r=2.7m
8.其它附屬構築物的設計
工程設計中牆的厚度為250mm;氧化溝體表面設置走道板的寬度為800mm;;倒流牆的設計半徑為3.9m;配水井的進水管道採用的規格為DN900,污泥迴流管道採用的規格為DN500;出水井的設計尺寸為3000mm*1000mm*1000mm,出水堰高為100mm,堰孔直徑為40mm,出水管採用的規格為DN700。
五、輻流式二沉池
1.設計說明
1.1二沉池的類型
二沉池的類型有:平流式二沉池、豎流式二沉池、輻流式二沉池、斜流式二沉池。其中,輻流式二沉池又分為:中進周出式、周進周出式、中進中出式。
1.2選擇輻流式(中進周出)二沉池的原因
由於平流式二沉池佔地面積大;豎流式二沉池多用於小型廢水中絮凝性懸浮固體的分離;斜流式二沉池較多時候,在曝氣池出口污泥濃度高,而且沒有設置專門的排泥設備,容易造成阻塞。因此選擇輻流式二沉池。從出水水質和排泥的方面考慮,理論上是周進周出效果最好。但是,實際上,考慮異重流,是中進周出的效果最好。因此,選擇了選擇輻流式(中進周出)二沉池。
2.設計計算
2.1污泥迴流比:

2.2沉澱部分水面面積:
流量: ;
最大流量(設計流量):
單個池子的設計流量:
污泥負荷q取1.1m3/(m2.h), 池子數n為2 。
沉澱部分水面面積:
2.3校核固體負荷:

因為142<150,符合要求。
2.4池子直徑
池子直徑: 根據選型取池子直徑為35.0m。
2.5沉澱部分的有效水深
沉澱時間t為2.5s 有效水深:
2.6沉澱池總高

2.7校核徑深比:
徑深比為 符合要求。
2.8進水管的設計
單體設計污水流量:
進水管設計流量:
取管徑D=700mm ,流速為
因為,0.697>0.6符合要求,所以進水管直徑為D=700mm。
2.9穩流筒
進水井的流速為0.8m/s ,則過水面積為
過水面積和泥管面積的總和:
由過水面積和泥管面積的總和求出直徑為
筒壁厚為250mm, 取管徑為900mm。
進行校核:過水面積為
流速為 。
筒上有8個小孔 ,孔面積為S2= ,所以 。
二沉池採用的是ZBX型周邊傳動吸泥機,穩流筒的直徑為3880mm。
取穩流筒出流速度為0.1m/s, 則過水面積為
穩流筒下部與池底距離為
所以穩流筒下部與池底距離大於0.2m,即符合要求。
2.10配水井
配水井設計為馬蹄形,在外圍加寬700mm為污泥井。
時間取3分鍾 流量為
取配水井直徑為D=3000mm 則配水井高度
其中,設計水深為7.0m,超高為0.6m。
2.11出水部分單池設計流量:
出水溢流堰設計
(1) 堰上水頭 H=0.05mH2O
(2) 每個三角堰的流量0.783L/s
(3) 三角堰個數 因此取n=223(個)
2.12排泥部分
迴流污泥量為
剩餘污泥量為
因為剩餘污泥量小,所以忽略不計,即總污泥量為0.188m3/s。
取流速為0.8(m/s) 直徑為 取直徑為D=400mm
校核:流速為 0.6<0.75<0.9 因此符合要求。
綜上, 二沉池採用的是ZBX型周邊傳動吸泥機 池徑為35000mm.

希望能夠幫助你,污水凈化團隊竭誠為你服務!

㈦ 污水處理工藝說明

污水處理按照處理程度劃分,可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處理。
一級處理,屬於物理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懸浮狀態的固體污染物質,物理處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級處理的要求。經過一級處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達不到排放標准。一級處理屬於二級處理的預處理。
二級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的有機污染物質(BOD,COD物質),去除率可達90%以上,使有機污染物達到排放標准。
三級處理,進一步處理難降解的有機物、氮和磷等能夠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可溶性無機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澱法,砂濾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分析法等。
整個過程為通過粗格柵的原污水通過污水提升泵提升後,流經格柵或者砂濾器,之後進入沉砂池,經過砂水分離的污水進入初次沉澱池,以上為一級處理,初沉池的出水進入生物處理設備,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其中活性污泥法的反應器有曝氣池,氧化溝等,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生物接觸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生物處理設備的出水進入二次沉澱池,二沉池的出水經過消毒排放或者進入三級處理,一級處理結束到此為二級處理,三級處理包括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澱法,砂濾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析法。二沉池的污泥一部分迴流至初次沉澱池或者生物處理設備,一部分進入污泥濃縮池,之後進入污泥消化池,經過脫水和乾燥設備後,污泥被最後利用。
典型的五種工藝
(1)間歇活性污泥法(SBR)
間歇活性污泥法也稱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Batchreactor-SBR),它由個或多個SBR池組成,運行時,廢水分批進入池中,依次經歷5個獨立階段,即進水、反應、沉澱、排水和閑置。進水及排水用水位控制,反應及沉澱用時間控制,一個運行周期的時間依負荷及出水要求而異,一般為4~12h,其中反應佔40%,有效池容積為周期內進水量與所需污泥體積之和。比連續流法反應速度快,處理效率高,耐負荷沖擊的能力強;由於底物濃度高,濃度梯度也大,交替出現缺氧、好氧狀態,能抑制專性好氧菌的過量繁殖,有利於生物脫氮除磷,又由於泥齡較短,絲狀菌不可能成為優勢,因此,污泥不易膨脹;與連續流方法相比,SBR法流程短、裝置結構簡單,當水量較小時,只需一個間歇反應器,不需要設專門沉澱池和調節池,不需要污泥迴流,運行費用低。
(2)吸附再生(接觸穩定)法
這種方式充分利用活性污泥的初期去除能力,在較短的時間里(10~40min),通過吸附去除廢水中懸浮的和膠態的有機物,再通過液固分離,廢水即獲得凈化,BOD5可去除85%~90%左右。吸附飽和的活性污泥中,一部分需要迴流的,引入再生池進一步氧化分解,恢復其活性;另一部分剩餘污泥不經氧化分解即排入污泥處理系統。分別在兩池(吸附池和再生他)或在同一池的兩段進行。它適應負荷沖擊的能力強,還可省去初次沉澱池。主要優點是可以大大節省基建投資,最適於處理含懸浮和膠體物質較多的廢水,如製革廢水、焦化廢水等,工藝靈活。但由於吸附時間較短,處理效率不及傳統法的高。
(3)氧化溝氧化溝是延時曝氣法的一種特殊型式。
氧化溝氧化溝是延時曝氣法的一種特殊型式。它的平面象跑道,溝槽中設置兩個曝氣轉刷(盤),也有用表面曝氣機、射流器或提升管式曝氣裝置的。曝氣設備工作時,推動溝液迅速流動,實現供氧和攪拌作用。與普通曝氣法相比,氧化溝具有基建投資省,維護管理容易,處理效果穩定,出水水質好,污泥產量少,還有較好的脫N、P作用,適應負荷沖擊能力強等優點。
(4)連續進水周期循環延時曝氣活性污泥法(ICEAS)
ICEAS反應器前部設有預反應區(占池容積的10%)。反應池由預反應區和主反應區組成,並實現連續進水,間歇排水。預反應區一般處在厭氧和缺氧狀態,有機物在此被活性污泥吸附,該區還具有生物選擇作用,抑制絲狀菌生長,防止污泥膨脹。被吸附的有機物在主反應區內被活性污泥氧化分解。反應連續進水,解決了來水與間歇進水不匹配的矛盾。但該工藝沉澱效果較差、凈化效果變差,易發生污泥膨脹,污泥負荷較低,反應時間長,設備容積增大,投資較大。
(5)生物脫氮除磷工藝(A/A/O)
污水首先進入厭氧池與迴流污泥混合,在兼性厭氧發酵菌的作用下,廢水中易生物降解的大分子有機物轉化為聚磷菌可以吸收小分子有機物(如VFA),並以PHB的形式貯存在體內,其所需的能量來自聚磷鏈的分解。隨後,廢水進入缺氧區,反硝化細菌利用廢水中的有機基質對隨迴流混合液帶入的NO3-進行反硝化。廢水進入好氧池時,廢水中有機物的濃度較低,聚磷菌主要是通過分解體內的PHB而獲得能量,供細菌增殖,同時將周圍環境中的溶解性磷吸收到體內,並以聚磷鏈的形式貯存起來,隨後以剩餘污泥的形式排出系統。系統中好氧區的有機物濃度較低,正有利於該區中自養硝化菌的生長。厭氧、缺氧、好氧三種不同的環境條件和不同種類的微生物菌群的有機配合,能同時具有去除有機物、脫氮除磷的功能;工藝簡單,水力停留時間較短;SVI一般小於100,不會發生污泥膨脹;污泥中磷含量高,一般為2.5%以上;厭氧-缺氧池只需輕緩攪拌,使之混合,而以不增加溶解氧為度;沉澱池要避免發生厭氧-缺氧狀態,以避免聚磷菌釋放磷而降低出水水質和反硝化產生N2而干擾沉澱;脫氮效果受混合液迴流比大小的影響,除磷效果則受迴流污泥中挾帶DO和硝酸態氧的影響,因而脫氮除磷效果不可能提高。具體聯系污水寶或參見http://www.dowater.com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污水處理項目建設過程
污水處理工程是城市市政建設、工業企業建設或排污達標治理的一個重要部分,其建設須按國家基本建設程序進行,現行的基本建設程序一般分編制項目建議書、項目可行性研究、項目工程設計、工程和設備招投標、工程施工、竣工驗收、運行調試和達標驗收幾個步驟。這些建設步驟基本包括了項目建設的全過程,它們也可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項目立項階段。該階段需根據城市市政規劃或環境保護部門要求,分析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本階段以確定項目為中心,一般由建設單位或其委託的設計研究單位編制項目建議書和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通過國家計劃部門、投資銀行或企業計劃部門論證便可獲得立項,對於某些小規模項目,只編制污水處理工程方案設計,並通過投資部門的論證便可立項。第二階段工程建設階段。包括工程設計、工程和設備招投標、工程施工、竣工驗收等過程。
設計的前期工作
設計的前期工作主要是可行性研究,以可行性研究報告(大型、重要的項目)或工程方案設計(小型、簡單的項目)的文件形式表達,主要是論證水處理「title=」污水處理新聞專題「>污水處理項目的必要性、工藝技術的先進性與可靠性、工程的經濟合理性,為項目的建設提供科學依據。可行性研究報告是國家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主要內容如下。
①總論項目編制依據、自然環境條件(地理、氣象、水文地質)、城市社會經濟概況或企業生產經營概況;城市或企業的排水系統現狀、污染源構成、污水排放量現狀、污水水質現狀、項目的建設原則與建設范圍、污水處理廠建設規模、污水處理要求目標(設計進水、出水水質)。
②工程方案污水處理廠廠址選擇及用地;污水處理工藝方案比較(比較方案工藝技術與總體設計、工藝構築物及設備分析、技術經濟比較),處理水的出路(回用水深度處理工藝選擇);工程近、遠期結合問題;節能、安全生產與環境保護,推薦方案設計(污水污泥及回用水處理工藝系統平面及高程設計、主要工藝設備及電氣自控、土建工程、公用工程及輔助設施);生產組織及勞動定員。
③工程投資估算及資金籌措工程投資估算原則與依據;工程投資估算表;資金籌措與使用計劃。
④工程進度安排。
⑤經濟評價總論(工程范圍及處理能力、總投資、資金來源及使用計劃);年經營成本估算;財務評價。⑥研究結論、存在問題及建議。
初步設計
初步設計的主要目的如下:①提供審批依據,進一步論證工程方案的技術先進性、可靠性和經濟合理性;②投資控制,提供工程概算表,其總概算值是控制投資的主要依據,預算和決算都不能超過此概算值;③技術設計,包括工藝、建築、變配電系統、儀表及自控等方面的總體設計及部分主要單元設計,各專業所採用的新技術論證及設計;④提供施工准備工作,如拆遷、征地三通(水、電、路)一平(牆)並與有關部門簽訂合同;⑤提供主要設備材料訂貨要求,即設備與主材招標合同的技術規格書的依據,包括污水、污泥、電氣與自控、化驗等方面設備與主材的工藝要求、性能、技術規格、數量。初步設計的任務包括確定工程規模、建設目的、投資效益,設計原則和標准、各專業個體設計及主要工藝構築物設計、工程概算、拆遷征地范圍和數量、施工圖設計中可能涉及的問題及建議。初步設計的文件應包括設計(計算)說明書、工程量、主要設備與材料、初步設計圖紙、工程總概算表。初步設計文件應能滿足審批、投資控制、施工圖設計、施工准備、設備訂購等方面工作依據的要求。
1.初步設計
(1)設計依據①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准文件;②建設單位(甲方)的設計委託書;③其他有關部門的協議和批件;④建設單位(甲方)提供的設計資料清單(名稱、來源、單位、日期)。
(2)城市或企業概況及自然條件①城市現狀與總體規劃,或企業生產經營現狀及發展。②自然條件方面資料a.氣象,包括氣溫、濕度、雨量、蒸發量、冰凍期及凍土深度冰溫、風向等;b.水文,包括地表水體的功能、地理位置、方向、水位、流速、流量等,地下水的分布埋深、利用等。工程地質,包括水處理」title=「污水處理新聞專題」>污水處理廠建址地區的地質鑽孔柱狀圖、地基承載能力、地震等級等。③有關地形資料,包括污水處理廠及相關地區的地形圖。·④城市污水排放現狀及環境污染問題。
(3)處理要求污水排放應達到國家的排放標准或環境保護部門要求。
(4)工程設計①設計污水處理水質水量在分析排水系統污水的平均流量、高峰流量、現狀流量、預期流量等水量資料基礎上,確定污水處理廠設計規模(包括2012年處理能力和總處理能力);根據城市或企業排污狀況,在分析主要污染源(必要時作一定時間污染源監測)和混合污水現狀監測資料的基礎上,確定污水廠設計進水水質指標。②廠址選擇說明結合城市現狀和總體規劃,具體說明廠址選擇的原則和理由,並說明已選廠址的地形、地質、用地面積及外圍條件(即三通一平)③工藝流程的選擇說明主要說明所選工藝方案的技術先進性、合理性,尤其要說明所採用新技術的優越性(技術經濟方面)和可靠性(技術方面)o④工藝設計說明說明所選工藝方案初步設計的總體設計(平面和高程布置)原則,並說明主要工藝構築物的設計(技術特徵、設計數據、結構形式、尺寸)⑤主要處理設備說明說明主要設備的性能構造、材料及主要尺寸,尤其是新技術設備的技術特徵、構造形式、原理、施工及維護使用注意事項等。
(5)處理廠內輔助建築(辦公、化驗、控制、變配電、葯庫、機修等)和公用工程(供水、排水、采膠、道路、綠化)的設計說明
(6)處理廠自動控制和監測設計說明
(7)處理廠污水和污泥的出路
(8)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2.工程量列出本工程各項構(建)築物及廠區總圖所涉及的混凝土量、鋼筋混凝土土量、建築面積等。
3.設備和主要材料量、挖土方量、回填土方量列出本工程的設備和主要材料清單(名稱、規格、材料、數量)。
4.工程概算書說明概算編制依據、設備和主要建築材料市場供應價格、其他間接費情況等。列出總概算表和各單元概算表。說明工程總概算投資及其構成。
5.設計圖紙各專業(工藝、建築、電氣與自控)總體設計圖(總平面布置圖、系統圖),比例尺(1:200)~(1:1000),主要工藝構築物設計圖(平面、豎向),比例尺(1:100)~(1:200)。
施工圖
施工圖設計在初步設計或方案設計批准之後進行,其任務是以初步設計的說明書和圖紙為依據,根據土建施工、設備安裝、組(構)件加工及管道(線)安裝所需要的程度,將初步設計精確具體化,除水處理「title=」污水處理新聞專題「>污水處理廠總平面布置與高程布置、各處理構築物的平面和豎向設計之外,所有構築物的各個節點構造、尺寸都用圖紙表達出來,每張圖均應按一定比例與標准圖例精確繪制。施工圖設計的深度,應滿足土建施工、設備與管道安裝、構件加工,施工預算編制的要求。施工圖設計文件以圖紙為主,還包括說明書、主要設備材料表。
1.施工圖設計說明書
①設計依據初步設計或方案設計批准文件,設計進出水水質。②設計方案扼要說明污水處理、污泥處理及氣體利用的設計方案,與原初步設計比較有何變更,並說明理由,設計處理效果。③圖紙目錄、引用標准圖目錄。④主要設備材料表。⑤施工安裝注意事項及質量、驗收要求。必要時另外編制主要工程施工方法設計
2.設計圖紙
(1)總體設計①污水處理廠總平面圖比例尺(1:100)~(1:500),包括風玫瑰圖、坐標軸線、構築物與建築物、圍牆、道路、連接綠地等的平面位置,註明廠界四角坐標及構(建)築物對角坐標或相對距離,並附構(建)築物一覽表、總平面設計用地指標表、圖例。②工藝流程圖又稱污水污泥處理系統高程布置圖,反映出工藝處理過程及構(建)築物間的高程關系,應反映出各處理單元的構造及各種管線方向,應反映出各構(建)築物的水面、池底或地面標高、池頂或屋面標高,應較准確地表達構(建)築物進出管渠的連接形式及標高。繪制高程圖應有準確的橫向比例,豎向比例可不統一。高程圖應反映原地形、設計地坪、設計路面、建築物室內地面之間的關系③污水處理廠綜合管線平面布置圖應標示出管線的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即各種管線的平面位置、長度及相互關系尺寸、管線埋深及管徑(斷面)、坡度、管材、節點布置(必要時做詳圖)、管件及附屬構築物(閘門井、檢查井)。必要時可分別繪制管線平面布置和縱斷面圖。圖中應附管道(渠)、管件及附屬構築物一覽表。
(2)單體構(建)築物設計圖各專業(工藝、建築、電氣)總體設計之外,單體構(建)築物設計圖也應由工藝、建築、結構(土建與鋼)、電氣與自控、非標准機械設備、公用工程(供水、排水、採暖)等施工詳圖組成。①工藝圖比例尺(1:50)~(1:100),表示出工藝構造與尺寸、設備與管道安裝位置與尺寸、高程。通過平面圖、剖面圖、局部詳圖或節點構造詳圖、構件大樣圖等表達,應附設備、管道及附件一覽表,必要時對主要技術參數、尺寸標准、施工要求、標准圖引用等做說明。②建築圖比例尺(1:50)~(1:100),表示出水平面、立面、剖面的尺寸、相對高程,表明內、外裝修材料,並有各部分構造詳圖、節點大樣、門窗表及必要的設計說明。③結構圖比例尺(1:50)~(1:100),表達構(建)築物整體及構件的結構構造、地基處理、基礎尺寸及節點構造等,結構單元和匯總工程量表,主要材料表,鋼筋表及必要的設計說明,要有綜合埋件及預留洞詳圖。鋼結構設計圖應有整體裝配、構件構造與尺寸、節點詳圖,應表達設備性能,加工及安裝技術要求,應有設備及材料表。④主要建築物給水排水、採暖通風、照明及配電安裝圖。
(3)電氣與白控設計圖①廠(站)區高、低壓變配電系統圖和一、二次迴路接線原理圖包括變電、配電、用電、啟動和保護等設備型號、規格和編號。附材料設備表,說明工作原理,主要技術數據和要求。②各種控制和保護原理圖與接線圖包括系統布置原理圖。引出或列入的接線端子板編號、符號和設備一覽表以及運行原理說明。③各構築物平、剖面圖包括變電所、配電間、操作控制間電氣設備位置、供電控制線路鋪設、接地裝置、設備材料明細表和施工說明及注意事項。④電氣設備安裝圖包括材料明細表、製作或安裝說明。⑤廠(站)區室外線路照明平面圖包括各構築物的布置、架空和電纜配電線路、控制線路和照明布置。⑥儀表自動化控制安裝圖料明細表,以及安裝調試說明⑦非標准配件加工詳圖
(4)輔助設施設計圖輔助與附屬建築物建築、結構、設備安裝及公用工程,如辦公、倉庫、機修、食堂、宿舍、車庫等施工設計圖。
(5)非標准設備設計圖某些簡單金屬構件的設計詳圖可附於工藝設計圖中。但由幾種不同形式的零配件、構件組成的成套設備,又沒有現成的設備可使用,其功能較獨立,構造較復雜,加工不簡單的設備或大型鋼結構處理裝置,應視為非標准設備,專門進行施工(製作、安裝)圖設計。①總裝圖表明構件零配件相互之間組裝位置、製作加工與安裝的技術要求、設備性能、使用須知及其他注意事項,必要時應有節點詳圖,附構件、零配件一覽表。②部件圖表明構件加工製作詳圖、組裝圖、製作和裝配精度要求。③零件圖零件的加工製作詳圖,須說明加工精度、技術指標、材料、數量等。
①工程設計項目立項後,設計單位根據審批的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施工圖設計,其任務是將可行性研究報告確定的設計方案的具體化,要將水處理」title=「污水處理新聞專題」>污水處理廠(站)區、各處理構(建)築物、輔助構(建)築物等的平面和豎向布置,精確地表達在圖紙上,其設計深度應能滿足施工、安裝、加工及施工預算編制要求。在施工圖設計之前,可能還需進行擴大初步設計,進一步論證技術的可靠性、經濟合理性和投資的准確性。
②工程設備招投標是經過比較投標方的能力、技術水平、工程經驗、報價等,來選定工程施工單位和設備供應單位的過程,該過程是保證工程質量和節省工程投資的基礎
③工程施工是項目建設的實現階段,包括土建施工、設備加工製造及安裝的全過程。本階段設計人員應向施工單位和設備供應單位進行技術交底,施工單位要按設計圖紙施工,施工人員發現問題或提出合理化建議,應經過一定手續才能變動,施工時,為了總結設計經驗,應及時解決施工中出現的技術問題,或根據具體情況對設計作必要的修改和調整,設計人員要有計劃地配合參加施工。對一般設計項目,指派主要設計人員到施工現場,解釋設計圖紙,說明工程目的、設計原則、設計標准和依據,提出新技術的特殊要求和施工注意事項;對重大或新技術項目,必要時應派現場設計代表,隨時解決施工中存在的設計問題。
④竣工驗收是全面檢查設計和施工質量的過程,其核心是質量,不合格工程必須返工或加固。第三階段項目驗收階段,包括聯動試車、運行調試、達標驗收等過程。聯動試車由施工單位、設備供應單位、建設單位共同完成,檢查設備及其安裝的質量,以確保能正常投入使用。試運行的目的是要確保處理系統達到設計的處理規模和處理效果,並確定最佳的運行條件,對於生物處理系統,往往要用較長時間來完成「培菌」任務。達標驗收是由環境保護部門檢驗處理系統出水是否達到排放標准。污水處理工程的設計內容設計工作按建設項目所處理的對象不同可劃分為城市污水處理廠工程設計和工業企業廢水處理站工程設計,由於污水來源、性質、水量及處理工藝方面差別較大,使其設計工作亦有所不同。設計工作按建設項目技術的復雜程度可劃分為兩個階段(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或一個階段(施工圖設計);同樣可按污水處理規模大小或重要性劃分為兩階段設計或一階段設計。技術復雜、處理規模大、重要的項目一般按兩階段設計,技術復雜程度、處理規模、重要性均小的按

㈧ 實驗室廢水處理設計說明

要求包含面內容:
1、水質情況:試劑、溶劑、酸鹼、重金屬、細菌等
2、廢水水量回:1000L/D
2、處理式答:採用實驗室廢水綜合處理裝置
3、處理工藝:均質調節+重金屬混凝共沉反應+濾吸附+酸鹼PH值調節+臭氧氧化反應+達標排放
4、提供實驗室廢水處理裝置設備製造商名稱、品牌、型號
5、要保證排放達標

㈨ 求一份污水處理的混凝沉澱池的設計和計算說明

您好朋友,關於污水處理的混凝悶棚沉澱池一般採用機械化混凝沉澱方式,具有處理效率高、處理效果好等優點。

下面是一份設計和計算說明:1. 混凝沉澱池設計參數(1)水流量:根據實際需要確定。(2)總容積:根據水流量及停留時間計算得出。(3)單位容積產污量:由實測數據得出。(4)投加葯劑量:按照葯劑廠家提供的使用說明進行決定。2. 混凝沉澱池計算公式(1)初始水質指數SSi = 實際投加的SS濃度 x 1000 ÷ 總容積(2)最終水質指數SSf = (初始水質指數 - SS去除率) ÷ (1 - SS去除率)(3)單位容積去除污染物量Q = 單位容積產生污染物量 - 單位容積余留污染物量其中,SS為懸浮物濃度。3. 設備配置和操作說明(1)設備配置:混凝沉澱池包括進水口、出水口、配葯桶、加葯泵、調節器等設備。(2)操作說明:① 確定處理水的流量和污染物質量,計算出混凝沉澱池的總容積。② 通過進水口將污水引仔老入混凝沉澱池中,並在進水口處添加葯劑進行混合。③ 經過一段時間後,待污物沉澱到底部,清除上層清水。④ 根據需要反復進行第3步操作,直至達到處理效果。以上是混凝沉澱池的基本設計和操作說明,具體參數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混凝沉澱池設計中,常用的攪拌機轉速、流速、流量和停留時間等參數計算公式如下:

1. 攪拌機轉速:通常根據污水中固體顆粒物的大小和濃度來確定,較大的顆粒物需要較強的攪拌力才能將其懸浮在水中。一般來說,攪拌機轉速可根據下面的公式進行初步估算:
n = (P/V)0.33
其中,n為攪拌機轉速,單位為rpm;P為攪拌功率,單位為W;V為混凝池容積,單位為m³。

2. 流速和流量:可以根據處理要求和混凝池的尺寸確定。一般來說,設計時應保證廢水在混凝池內停留的時間足夠長,並且廢水流速不宜過快。常用的公式包括:

Q = AVC
其中,Q為廢水流量,單位為m³/h;A為混凝池截面積,單位為m²;V為廢水在混凝池內停留時間,單位為h;C為廢水污染物濃度,單位為mg/L。

3. 停留時間:通常根據混凝池的尺寸和處理要求進行確定。一般情況下,停留時間應滿足污水中懸浮物和顆粒物沉降的時間,並保證葯劑充分反應。常用的公式包括:

V = Q × t
其中,V為混凝池容積,單位為m³;Q為廢水流量,單位為m³/h;螞戚則t為停留時間,單位為h。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公式只是初步估算或計算混凝沉澱池中某一參數值的方法,在實際設計中需要結合具體情況進行綜合考慮和調整。如果您需要深入了解具體設計方案,請咨詢專業的工程師或企業進行咨詢。

感謝您的信任,以上是我的回復,希望可以幫助到您,有用的話還請記得點贊關注哦,祝您生活愉快~️

閱讀全文

與污水處理設計說明書格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飲水機桶裡面怎麼清洗 瀏覽:868
框架結構伸縮縫防水處理 瀏覽:259
博越中央空氣凈化器濾芯怎麼換 瀏覽:170
達芬奇顏色回批用什麼格式 瀏覽:742
最好的水處理方法 瀏覽:288
離子交換法什麼意思 瀏覽:968
清洗柴油濾芯怎麼換 瀏覽:220
電熱水器加入除垢劑 瀏覽:864
儲水式電熱水器免拆水垢工具除垢劑 瀏覽:164
凈水器加盟商哪個好 瀏覽:896
雙氧水加鹼除垢功效會嬌弱嗎 瀏覽:957
飲水機膽壞了有什麼症狀 瀏覽:592
沈陽什麼地方賣污水泵 瀏覽:898
怎麼在家裡提取蒸餾水 瀏覽:901
處理鹼性廢水加入什麼 瀏覽:809
大隻屈臣氏蒸餾水 瀏覽:18
市場污水怎麼處理 瀏覽:140
松江區原裝反滲透阻垢劑廠家 瀏覽:183
北斗七星空氣凈化器怎麼開 瀏覽:589
農村污水有什麼特點 瀏覽: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