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柳謇之》文言文翻譯
原文
謇之字公正。父蔡年,周順州刺史。謇之身長七尺五寸,儀容甚偉,風神爽亮,進止可觀。為童兒時,周齊王憲嘗遇謇之於途,異而與語,大奇之。因奏入國子,以明經擢第,拜宗師中士,尋轉守廟下士。武帝嘗有事太廟,謇之讀祝文,音韻清雅,觀者屬目。帝善之,擢為宣納上士。及高祖作相,引為田曹參軍,仍諮典簽事。
開皇初,拜通事舍人,尋遷內史舍人,歷兵部、司勛二曹侍郎。朝廷以謇之有雅望,善談謔,又飲酒至石不亂,由是每梁、陳使至,輒令謇之接對。後遷光祿少卿。出入十餘年,每參掌敷奏。會吐谷渾來降,朝廷以宗女光化公主妻之,以謇之兼散騎常侍,送公主於西域。俄而突厥啟民可汗求結和親,復令謇之送義成公主於突厥。謇之前後奉使,得二國所贈馬千餘匹,雜物稱是,皆散之宗族,家無餘財。仁壽中,出為肅州刺史,尋轉息州刺史,俱有惠政。後二歲,以母憂去職。
煬帝踐阼,復拜光祿少卿。大業初,啟民可汗自以內附,遂畜牧於定襄、馬邑間,帝使謇之諭令出塞。及還,奏事稱旨,拜黃門侍郎。時元德太子初薨,朝野注望,皆以齊王當立。帝方重王府之選,大業三年,車駕還京師,拜為齊王長史。帝法服臨軒,備儀衛,命齊王立於西朝堂之前,北面。遣吏部尚書牛弘、內史令楊約、左衛大將軍宇文述等,從殿廷引謇之詣齊王所,西面滲亮立。牛弘宣敕謂齊王曰:"我昔階緣恩寵,啟封晉陽,出藩之初,時年十二。先帝立我於西朝堂,乃令高熲、虞慶則、元旻等,從內送王子相於我。於時誡我曰:'以汝幼沖,未更世事,今令子相作輔於汝,事無大小,皆可委之。無得昵近小人,疏遠子相。若從我言者,有益於社稷,成立汝名行。如不用此言,唯國及身,敗無日矣。'吾受敕之後,奉以周旋,不敢失墜。微子相之力,吾無今日矣。若與謇之從事,一如子相也。"又敕謇之曰:"今以卿作輔於齊,善思匡救之理,副朕所望。若齊王德業修備,富貴自當鍾卿一門。若有不善,罪亦相及。"時齊王正擅寵,左右放縱,喬令則之徒,深見昵狎。謇之雖知其罪失,不能匡正。及王得罪,謇之竟坐除名。帝幸遼東,召謇之檢校燕郡事。及帝班師,至燕郡,坐供頓不給,配戍嶺南。卒於洭口,時年六十。子威明。
譯文
柳謇之字公正。父親柳蔡年,北周朝的順州刺史。柳謇之身高七尺五寸,容貌很英武,風姿神采清爽明秀,進退舉止非常好看。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北周齊王宇文憲曾在路上遇到柳謇之,覺得他異於常人而與他講話,感到特別神奇。因此上奏讓他入國子學,從明經科選拔登科,授任宗師中士,不久轉任守廟下士。武帝曾到太廟祭祀,柳謇之讀祝文,音韻清雅山檔,來觀看的人都注視著他。武帝認為他很好,提拔為宣納上士。等到隋高祖為宰相,徵用他為田曹參軍,仍然詢問他文書叢唯寬發簽的事情。
開皇初年,授任通事舍人,不久轉任內史舍人,歷任兵部、司勛二曹侍郎。朝廷因柳謇之有崇高的聲望,善於談笑戲謔,又能喝酒喝到一石而不醉,因此每當梁、陳的使臣來到,就讓柳謇之接待應對。後來升任光祿少卿。出入朝堂十多年,經常參與掌管陳奏事宜。恰逢吐谷渾來歸降,朝廷把宗室女光化公主嫁給他,讓柳謇之兼任散騎常侍,到西域送公主。不久突厥啟民可汗請求和親,又讓柳謇之送義成公主到突厥。柳謇之前後奉命出使,得到兩國所贈的馬匹有一千多匹,其他雜物也有這么多,都散發給宗族,家中沒有多餘的財產。仁壽年間,外任為肅州刺史,不久轉任息州刺史,(在兩地)都有惠及人民的政績。此後兩年,因母親去世離職。
煬帝登基,又任命為光祿少卿。大業初年,啟民可汗自認為內遷歸附了隋朝,於是在定襄、馬邑間放牧,煬帝讓柳謇之命令他們出塞。等他回來,奏對事情都合乎旨意,被任命為黃門侍郎。當時元德太子剛去世,朝野關注此事,都認為齊王應當立為太子。煬帝正看重王府屬官的選用,大業三年,皇帝車駕回到京師,被任命為齊王長史。煬帝穿著禮服上朝,禮儀侍衛設置齊全,命齊王站在西朝堂之前,面朝北邊。派吏部尚書牛弘、內史令楊約、左衛大將軍宇文述等人,從殿廷領著柳謇之拜訪齊王府,面向西站立。牛弘宣告敕令,對齊王說:"我過去憑借著恩寵,分封到晉陽,剛出鎮藩國時,年齡十二歲。先帝讓我站在西朝堂,於是命令高熲、虞慶則、元旻等人,從宮內送把王子相送到我身邊。那時告誡我說:『因為你年幼,不懂世事,現在讓子相做你的輔佐大臣,事情無論大小,都可以委任他。不要親近小人,疏遠子相。如果聽從我的話,(就會)有益於社稷,樹立起你的名望德行。如果不聽此言,從國家到你自己,沒幾天就要敗亡了。'我接受敕命之後,與他相伴交遊來侍奉他,不敢廢弛。沒有子相的助力,我就沒有今天了。你和謇之的交往行事,都要像子相一樣。"又敕令謇之說:"現在讓你作齊王的輔佐大臣,要好好想想匡救時政的道理,符合朕的期望。如果齊王德行學業美好完備,富貴自然會匯集到你們一家。如果有不好的地方,罪責也會來臨。"當時齊王正獨受寵愛,身邊的人行為放縱,喬令則這樣的人,很受親近。柳謇之雖然知到他們的罪責過失,卻無法匡扶糾正。等到齊王獲罪,柳謇之最終受牽連削籍罷官。煬帝前往遼東,召柳謇之擔任檢校燕郡事。等到煬帝班師回朝,走到燕郡,(柳謇之)因供給用度沒有跟上而獲罪,發配戍守嶺南。死在洭口,時年六十歲。兒子柳威明。
㈡ 石守信文言文翻譯
有了,就不知道網路了?
石守信,是開封浚儀人。侍奉周祖,得以隸屬他的部下。廣順初年,多次提拔為親衛都虞候。隨從世宗出征晉國,在高平遇到敵軍,努力作戰,升任親衛左第一軍都校。班師回朝,升任鐵騎左右都校。隨從出征淮南,做先鋒,攻下了六合,攻入了渦口,又攻克了揚州,於是於是兼任加州防禦使,擔任鐵騎、控鶴四廂都指揮使。隨從出征關南,任陸路副都部署因為有功升任殿前都虞候,調任都指揮使、洪州防禦使。恭帝即位,加官義成軍節度。
太祖即位,調任侍衛馬步軍副都指揮使,改任歸德軍節度。李筠叛亂,守信與高懷德率領前軍前去討伐,在長平打敗了李筠的軍隊,斬敵三千,又在澤州打敗了李筠三萬部眾,俘獲了叛軍河陽節度范守圖,招降數千太原援軍,把他們都殺了。澤州、潞州平定,因功加官同平章事。李重進在揚州謀反,太祖任命石守信為行營都部署兼任揚州知州管理揚州府政務。太祖親徵到達大儀頓,守信(派人)快馬上奏:「城池攻破就在旦夕之間,如果皇上御駕親征,可以快速平定。」太祖急速前往,果然攻克了這座城池。建隆二年,調任鎮守鄆州,兼任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皇上下詔賜予石守信一幢本州的宅第。
乾德初年,太祖趁晚朝的時候與石守信等一起飲酒。酒喝得正暢快的時候,太祖開口說道:「我沒有你們(的大力相助),絕不會有今天,但我做了天子,總覺得遠遠不如做節度使時快樂,我整夜地不曾落枕睡過安穩覺。」石守信等人磕頭說:「現在天命已定,哪個還敢存有二心?不知陛下為什麼說出這種話來?」太祖說:「哪個人不圖富貴?一旦有人把黃袍加在你們身上,到那時即使你不想做天子,又怎麼可能脫身呢?」石守信等人謝罪說:「我們太愚笨了,連這都想不到,希望陛下可憐可憐我們吧!」太祖說:「人生在世,好像駿馬掠過細縫一般快得很啊!不如多多積聚些金銀,購置田產房屋留給子孫,多養些歌兒 *** ,來度過一生。這樣一來,君臣之間就不會有什麼猜疑了,這不是也很好嗎?」石守信感激地說道:「陛下替臣子們想得周到,真是使死人復生,使白骨長肌肉啊。」次日,石守信等都託言有病,乞求解除兵權,太祖給予准允,都讓他們以散官的身份回家養老,給他們的賞賜也特別優厚。
開寶六年秋天,給守信加官,讓他兼任侍中。太平興國初年,加官兼任中書令。太平興國二年,被授官中書令,兼任河南尹,擔任西京留守。太平興國三年,加任檢校太師。太平興國四年,隨從出征范陽,督察前軍失去軍紀,責令擔任崇禪檔信軍節度、兼任中書令,不久進封衛國公。太平興國七年,調任鎮守陳州,再次掌管中書令。太平興國九年,去世,終年五十七,追贈尚書令,追封威武郡王,謚號武烈。
只不過是想多積累些金錢,一旦把黃袍加蓋在你們身上,然而如果你們的部下貪圖富貴:「我如果沒有諸位的竭力擁戴,真不如做個節度使快樂:「諸位雖然沒有異心,真可謂生死之情,請陛下賀悄亂可憐我們,一邊認錯,骨肉親情啊。
皇帝回答說,君臣之間互不猜疑!」
第二天,讓自己盡情的娛樂享受!」 守信等人就詢問原因,再多多置弄一些歌伎 *** :「人生就像白駒過隙那樣短暫,來歡度晚年,請求解除兵權,趙匡胤退避左右侍從人員,天子這個位子誰不想得到趙匡胤召來石守信等大臣來聚會飲酒,難道這事能由得了你們嗎,因此喜好富貴的人,說:「我們愚陋沒有想到這一點,到地方上去當個大官,天天飲酒歡樂?」
守信等人一邊哭泣:「這並不難知道?」
石守信等人都拜謝說!」
皇帝說,石守信等大臣都稱患病,上下相安,你們雖然不想做皇帝:「陛下為我們考慮得如此周全,這樣不是很好嗎,挑選好的田地和房屋買下來,絕不會有今天。我將同諸位結成兒女親家?現在命運已定:「陛下怎麼說出這樣的話呢。諸位何不放棄兵權。」
皇帝說,為子孫後代留下一份永遠不可動搖的基業,誰還敢再有異心,使子孫們過上好日子罷了,給我們指出一條生路。然而做天子也太艱難了,對功臣宿將們說。」
石守信等人趕緊叩頭說。我始終都不曾安安穩穩地睡覺啊。酒酣耳熱之際
【原文】 初,太祖謂趙普曰:「自唐季以來數十年,帝王凡十易姓,兵革不息,其故何也?」普曰:「由節鎮太重,君弱臣強,今唯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
」語未畢,上曰:「卿勿言,我已諭矣。」「邊批:聰明。
」頃之,上與故人石守信等飲,酒酣,屏左右,謂曰:「我非爾曹之力,不得至此,念汝之德,無有窮已,然為天子亦大艱難,殊不若為節度使之樂,吾今終夕未嘗安枕而卧也。」守信等曰:「何故?」上曰:「是不難知,居此位者,誰不欲為之?」守信等皆惶恐頓首,曰:「陛下何為出此言?」上曰:「不然,汝曹雖無心,其如麾下之人慾富貴何?一旦以黃袍加汝身,雖欲不為,不可得也。
」守信等乃皆頓首,泣曰:「臣等愚不及此,唯陛下哀憐,指示可生之路。」上曰:「人生如白駒過隙,所欲富貴者,不過多得金錢,厚自娛樂,使子孫無貧乏耳,汝曹何不釋去兵權,擇便好田宅市之,為子孫立永久之業,〔邊批:王翦、蕭何所以免禍。
〕多置歌兒 *** ,日飲酒相歡,以終其天年。君臣之間,兩無猜嫌,不亦善乎?」皆再拜曰:「陛下念臣及此,所謂生死而肉骨也。
」明日皆稱疾,請解兵權。〔馮述評〕或謂宋之弱,由削節鎮之權故。
夫節鎮之強,非宋強也。強干弱枝,自是立國大體。
二百年弊穴,談笑革之。終宋世無強臣之患,豈非轉天移日手段?若非君臣偷安,力主和議,則寇準、李綱、趙鼎諸人用之有餘,安在為弱乎?熙寧中,作坊以門巷委狹,請直而寬廣之。
神宗以太祖創始,當有遠慮,不許。既而眾工作苦,持兵奪門,欲出為亂,一老卒閉而拒之,遂不得出,捕之皆獲。
〔邊批:設險守國道只如此。〕神宗一日行後苑,見牧猳豬者,問:「何所用?」牧者曰:「自太祖來,嘗令畜,自稚養至大,則殺之,更養稚者。
累朝不改,亦不知何用。」神宗命革之,月余,忽獲妖人於禁中,索豬血澆之,倉卒不得,方悟祖宗遠慮。
【譯文】 宋太祖有一次對趙普(幽州薊人,字則平)說:「自從唐朝末年以來的數十年之間,天下改朝換代已經更十次,戰亂不止,這是什麼原因呢。」趙普說:「由於藩鎮太強,王室太弱的緣故,當今應該稍微削弱他們的權勢,限制他們的財物和糧食,取消他們的精銳部隊,那麼天下自然就能安定。
」趙普話未說完,太祖就說:「不用再說,我已經明白了。」不久,太祖和老朋友石守信(浚義人,領歸德軍節度使)等人一起喝酒,喝到盡興之時,太祖屏退左右侍奉的人,說:「我如果沒有你們的協助,也沒有辦法到現在這種地步,想到你們的恩德,實在深厚無窮。
然而做天子也很艱難,實在不如當節度使快樂。我現在就早晚都不能安心,睡不好覺。
」石守信等人說:「為什麼?」太祖說:「這不難明白。天子這個位子誰不想坐呢?」石守信等人都惶恐地叩頭說:「陛下為什麼這樣說話?」太祖說:「你們雖然沒有其他的意思,可是如果部下想要富貴,有一天用黃袍強加在你們身上,就算你們想不做也不可行啊!」石守信等人叩頭哭道:「我們都愚笨得沒有想到這種事,希望陛下可憐我們,給我們一條生路。
」太祖說:「人生如白駒過隙,追求富貴不過是多得一些金錢,多一些享樂,使子孫不致貧困罷了,你們何不放下兵權,購買良田美宅,為子孫立下永久的基業。再多安排些歌舞美女,每天喝酒作樂一直到老。
君臣之間也沒有嫌隙,這樣不是很好嗎?」石守信等人便一再拜謝說:「陛下這樣顧念我們,恩同再造。」第二天,這些人都宣稱自己生病,請求解除兵權。
趙匡胤召來石守信等大臣來聚會飲酒。酒酣耳熱之際,趙匡胤退避左右侍從人員,對功臣宿將們說:「我如果沒有諸位的竭力擁戴,絕不會有今天。然而做天子也太艱難了,真不如做個節度使快樂。我始終都不曾安安穩穩地睡覺啊!」 守信等人就詢問原因。
皇帝回答說:「這並不難知道,天子這個位子誰不想得到。」
石守信等人趕緊叩頭說:「陛下怎麼說出這樣的話呢?現在命運已定,誰還敢再有異心!」
皇帝說:「諸位雖然沒有異心,然而如果你們的部下貪圖富貴,一旦把黃袍加蓋在你們身上,你們雖然不想做皇帝,難道這事能由得了你們嗎?」
守信等人一邊哭泣,一邊認錯,說:「我們愚陋沒有想到這一點,請陛下可憐我們,給我們指出一條生路。」
皇帝說:「人生就像白駒過隙那樣短暫,因此喜好富貴的人,只不過是想多積累些金錢,讓自己盡情的娛樂享受,使子孫們過上好日子罷了。諸位何不放棄兵權,到地方上去當個大官,挑選好的田地和房屋買下來,為子孫後代留下一份永遠不可動搖的基業,再多多置弄一些歌伎 *** ,天天飲酒歡樂,來歡度晚年。我將同諸位結成兒女親家,君臣之間互不猜疑,上下相安,這樣不是很好嗎?」
石守信等人都拜謝說:「陛下為我們考慮得如此周全,真可謂生死之情,骨肉親情啊!」
第二天,石守信等大臣都稱患病,請求解除兵權。
不久,太祖和老朋友石守信(浚義人,領歸德軍節度使)等人一起喝酒,喝到盡興之時,太祖屏退左右侍奉的人,說:「我如果沒有你們的協助,也沒有辦法到現在這種地步,想到你們的恩德,實在深厚無窮。然而做天子也很艱難,實在不如當節度使快樂。我現在就早晚都不能安心,睡不好覺。」
石守信等人說:「為什麼?」
太祖說:「這不難明白。天子這個位子誰不想坐呢?」
石守信等人都惶恐地叩頭說:「陛下為什麼這樣說話?」
太祖說:「你們雖然沒有其他的意思,可是如果部下想要富貴,有一天用黃袍強加在你們身上,就算你們想不做也不可行啊!」
石守信等人叩頭哭道:「我們都愚笨得沒有想到這種事,希望陛下可憐我們,給我們一條生路。」
太祖說:「人生如白駒過隙,追求富貴不過是多得一些金錢,多一些享樂,使子孫不致貧困罷了,你們何不放下兵權,購買良田美宅,為子孫立下永久的基業。再多安排些歌舞美女,每天喝酒作樂一直到老。君臣之間也沒有嫌隙,這樣不是很好嗎?」
石守信等人便一再拜謝說:「陛下這樣顧念我們,恩同再造。」
第二天,這些人都宣稱自己生病,請求解除兵權。
出自《石守信傳》
【原文】
初,太祖謂趙普曰:「自唐季以來數十年,帝王凡十易姓,兵革不息,其故何也?」普曰:「由節鎮太重,君弱臣強,今唯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語未畢,上曰:「卿勿言,我已諭矣。」「邊批:聰明。」頃之,上與故人石守信等飲,酒酣,屏左右,謂曰:「我非爾曹之力,不得至此,念汝之德,無有窮已,然為天子亦大艱難,殊不若為節度使之樂,吾今終夕未嘗安枕而卧也。」守信等曰:「何故?」上曰:「是不難知,居此位者,誰不欲為之?」守信等皆惶恐頓首,曰:「陛下何為出此言?」上曰:「不然,汝曹雖無心,其如麾下之人慾富貴何?一旦以黃袍加汝身,雖欲不為,不可得也。」守信等乃皆頓首,泣曰:「臣等愚不及此,唯陛下哀憐,指示可生之路。」上曰:「人生如白駒過隙,所欲富貴者,不過多得金錢,厚自娛樂,使子孫無貧乏耳,汝曹何不釋去兵權,擇便好田宅市之,為子孫立永久之業,〔邊批:王翦、蕭何所以免禍。〕多置歌兒 *** ,日飲酒相歡,以終其天年。君臣之間,兩無猜嫌,不亦善乎?」皆再拜曰:「陛下念臣及此,所謂生死而肉骨也。」明日皆稱疾,請解兵權。
〔馮述評〕
或謂宋之弱,由削節鎮之權故。夫節鎮之強,非宋強也。強干弱枝,自是立國大體。二百年弊穴,談笑革之。終宋世無強臣之患,豈非轉天移日手段?若非君臣偷安,力主和議,則寇準、李綱、趙鼎諸人用之有餘,安在為弱乎?
熙寧中,作坊以門巷委狹,請直而寬廣之。神宗以太祖創始,當有遠慮,不許。既而眾工作苦,持兵奪門,欲出為亂,一老卒閉而拒之,遂不得出,捕之皆獲。〔邊批:設險守國道只如此。〕
神宗一日行後苑,見牧猳豬者,問:「何所用?」牧者曰:「自太祖來,嘗令畜,自稚養至大,則殺之,更養稚者。累朝不改,亦不知何用。」神宗命革之,月余,忽獲妖人於禁中,索豬血澆之,倉卒不得,方悟祖宗遠慮。
【譯文】
宋太祖有一次對趙普(幽州薊人,字則平)說:「自從唐朝末年以來的數十年之間,天下改朝換代已經更十次,戰亂不止,這是什麼原因呢。」
趙普說:「由於藩鎮太強,王室太弱的緣故,當今應該稍微削弱他們的權勢,限制他們的財物和糧食,取消他們的精銳部隊,那麼天下自然就能安定。」
趙普話未說完,太祖就說:「不用再說,我已經明白了。」
不久,太祖和老朋友石守信(浚義人,領歸德軍節度使)等人一起喝酒,喝到盡興之時,太祖屏退左右侍奉的人,說:「我如果沒有你們的協助,也沒有辦法到現在這種地步,想到你們的恩德,實在深厚無窮。然而做天子也很艱難,實在不如當節度使快樂。我現在就早晚都不能安心,睡不好覺。」
石守信等人說:「為什麼?」
太祖說:「這不難明白。天子這個位子誰不想坐呢?」
石守信等人都惶恐地叩頭說:「陛下為什麼這樣說話?」
太祖說:「你們雖然沒有其他的意思,可是如果部下想要富貴,有一天用黃袍強加在你們身上,就算你們想不做也不可行啊!」
石守信等人叩頭哭道:「我們都愚笨得沒有想到這種事,希望陛下可憐我們,給我們一條生路。」
太祖說:「人生如白駒過隙,追求富貴不過是多得一些金錢,多一些享樂,使子孫不致貧困罷了,你們何不放下兵權,購買良田美宅,為子孫立下永久的基業。再多安排些歌舞美女,每天喝酒作樂一直到老。君臣之間也沒有嫌隙,這樣不是很好嗎?」
石守信等人便一再拜謝說:「陛下這樣顧念我們,恩同再造。」
第二天,這些人都宣稱自己生病,請求解除兵權。
很簡單啊:
太祖(趙匡胤)登基了好多年,石守信等人仍舊常管著禁衛軍,趙忠獻(趙普,謚忠獻)請求了皇帝好多次,要求(把石守信等人)授以其他職務.太祖於是宴請石守信等人,聊著家常述著舊情很開心,(然後)太祖從容的說:"朕和眾卿家情同手足,豈有異心?但是我旁邊的人老是在說起這些事(關於你們的異心的事情).(不好這樣好了,)你們各自選好的封地,離開京城去當你們的土財主,每年收點租賦,奉養甚厚,攸哉游哉的過日子,不是很好嗎?朕有幾個女兒,我與你們結為兒女親家,這樣我們就親密無間啦!"(石守信等大臣)都感恩戴德.於是諸位統帥出京就鎮,有的人二十餘年裡,富貴榮寵,極於一時.前朝歷代像這樣保全功臣的,沒有比這樣更好的了.
這就是著名的"杯酒釋兵權"的故事,古文讀著感覺挺好,一旦翻譯過來,就變味了
㈢ 一段出自左傳記的文言文
秋,楚成得臣帥師伐陳,討其貳於宋也。遂取焦、夷,城頓而還。子文以為之功,使為令尹。叔伯曰:「子若國何棗吵?」對曰:「吾以靖國也。夫有大功而無貴仕,其人能靖者與有幾?」
譯文;秋天,楚國的成得臣率兵臘顫攻打陳國,討伐的原因是陳國親近宋國。於是佔領了焦,夷兩地。屯地築城後班師回朝。子文認為這是他(成得臣)凳局侍的功勞。所以就任命他為令尹。叔伯說;「你如何治理國家」?子文回答說:「我用這些來安治國家。有大功而不居高位的,這樣能安治國家的人能有幾個」?
㈣ 文言文《魏木蘭代父戍邊》的翻譯
魏木蘭,西漢時毫州人。漢文帝為防範匈奴入侵,曾駐兵於完縣,木蘭之父乃軍中一校衛。木蘭二十歲那年,軍文傳來,命木蘭之父前去戍守邊城。恰逢父親重病在身,官方又催促甚緊。身為獨女的木蘭不忍父親帶病從軍,便請求假扮男裝替父從軍,父親無奈之下只好同意。從此駐守邊關,抵禦外侵,英勇無畏,屢建戰功,十二年中竟無人發覺她身為女棗友子,木蘭雖身在邊關,卻心掛雙親。終有一日,漢軍班師回朝,天子凳虛槐犒賞三軍,木蘭被封為尚書郎。木蘭無心做官,請求天子應允譽冊其千里還鄉侍奉年邁雙親。天子感其孝心,不予勉強。木蘭歸心似箭,快馬加鞭日夜兼程,終歸故里,鄉親鄰里無不歡喜相迎。木蘭脫去戰袍,換上昔日之紅妝,重返女兒身。有軍中弟兄路過前來拜訪,知其真相個個驚詫不已。魏木蘭喬裝代征,抗敵報國,十二年方露真身,真可稱為天下奇女子也。
㈤ 晉文公伐原文言文翻譯
晉文公伐原的原文及翻譯如下:
原文:
晉文公伐原,與士期七日,七日而原不下,命去之。謀士言曰:「原將下矣,師吏請待之。」
公曰:「信國之寶也,得原失寶,吾不為也。」遂去之。明年復伐之,與士期必得原,然後返,原人遲並聞之,乃下。衛人聞之,以文公之信為至矣,乃歸文公。
故曰「次原得衛者」,此之謂也。文公非不欲得原也,以不信得原,勿若不得也。必誠信以得之,歸之者非獨衛也。文公可謂知求欲矣。
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誰人不親非信則百事不滿也故信之為功大矣。
元公答到:誠信,來立國之寶。得到原國而失去誠信這個寶物,我不能這樣做。於是元公便班師回朝了。第三年又去討伐原國,與身邊的謀士說這次一定會得到原國再回來。衛國人聽到這些,認為文公以誠信為治國,於是歸順文公。
所以說:討伐原國而得到衛國,就是這樣的說法罩亂。文公不是不想得到原國,而是不想以失去誠信的代價來得到原國,不能以不誠的方法來得到。一定得以誠信得到,這樣歸順的國家就不止是衛國了。文公可以說是知道自己所想。
凡是做主公的都要以誠信立天下,對人誠信並且對那此不是很親近的人也一樣,不誠信就會讓所有事都不順。所以這次攻下原誠信應該記為首功。
㈥ 文言文翻譯 快快快 在線等
魏姓的將軍,本來是位處子,名叫木蘭。她歷年征戰,與敵交鋒十八次,馳騁沙場十二年。班師回朝覲見時,天子稱贊她英勇建功,賜予她尚書的職位。(木蘭)承蒙聖上恩寵而沒有前往(受封)粗賀,上奏懇求回家看望父母。帶兵回到家鄉拜望父母,脫下征戰的兵服,穿上了女孩的衣服,周圍的人都十分震驚。都說自古以來從未見到過這種景象。木蘭的士兵班師回朝,將這件事稟報朝野,於是皇上再次召木蘭岩衫派回朝,希望木蘭任命朝中。木蘭說:臣沒有足以擔起您厚望的修養和能力,並以死相拒。皇上仍欲強迫,於是木蘭被迫自盡。於是天子追塌蔽封給木蘭「孝烈」的謚號。
第一哦呼呼,手好酸。。嗯歡迎追問,滿意別忘了採納哈,你的認可是對我努力最大的肯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