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脫硫廢水中需要處理掉的雜質有哪些
第1:石膏懸浮物
脫硫漿液中的大部分懸浮物通過石膏脫水系統處理後以石膏的形版式排出系統,進權入廢水中的只是一小部分。脫硫廢水中的懸浮物主要是石膏,其次還有來自煙氣的飛灰、脫硫過程中加入的碳酸鈣以及亞硫酸鈣等。
第2:重金屬
重金屬元素在火電廠廢水中並不多見,但是脫硫廢水中主要的污染物。
第3:氟化物
脫硫廢水中的氟化物也是需要排除去的一種雜質,廢水的除氟一般採用化學沉澱法來進行去除。因為沉澱平衡的影響,如果直接對脫硫廢水進行化學沉澱處理,則會除去大部分的氟。如果將其與其它廢水混合處理,因為稀釋作用,最終沉澱平衡後氟的殘留總量將會很高,氟化物總的去除率將很低。
第4:硫酸鹽
脫硫廢水中的硫酸鹽含量很高,通過是通過硫酸鈣沉澱來進行去除一部分硫酸鹽。但是,如果脫硫廢水與其它廢水混合,則因稀釋作用,會增大硫酸鈣的溶解量,使水中硫酸鹽的絕對含量增大同時也加大了去除的難度。所在脫硫廢水進行排除雜質時最好不要與其它廢水混合,單獨進行處理效果會更理想。
㈡ 我廠廢水中的硫酸鹽含量較高,可以使用絮凝劑預處理嗎
我公司專業銷售高效絮凝劑,凈水劑,水處理葯劑,陽離子聚丙烯醯胺,陰離子聚丙烯醯胺,聚合氯化鋁,液體聚合氯化鋁,鹼式氯化鋁,只需您的一個電話我們將免費提供產品試用及後期技術支持 聯系電話點擊我頭像
㈢ 污水處理外排有硫酸鹽指標嗎
應該沒有具體要求。污水綜合排放標准和一些地方標准里對硫酸根離子都沒有具體要求,不過如果你的硫酸根離子過高,生化本身就啟動不起來了。當然還要看李念是哪一種工業廢水,實在不成你看一下行業排放標准。我記得造紙工業中硫酸法制漿好像對硫酸根離子有要求。你再查一下看吧。因為不知道你是哪亮答種廢水,所以不好確定。
1、廢水的主要物理特性指標有哪些?
⑴溫度:廢水的溫度對廢水處理過程的影響很大,溫度的高低直接影響微生物活性。一般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水溫為10~25攝氏度之間,工業廢水溫度的高低與排放廢水的生產工藝過程有關。
⑵顏色:廢水的顏色取決於水中溶解性物質、懸浮物或膠體物質的含量。新鮮的城市污水一般是暗灰色,如果呈厭氧狀態,顏色會變深、呈黑褐色。工業廢水的顏色多種多樣,造紙廢水一般為黑色,酒糟廢水為黃褐色,而電鍍廢水藍綠色。
⑶氣味:廢水的氣味是由生活污水或工業廢水中的污染物引起的,通過聞氣味可以直接判斷廢水的大致成分。新鮮的城市污水有一股發霉的氣味,如果出現臭雞蛋味,往往表明污敬擾慧水已經厭氧發酵產生了硫化氫氣體,運行人員應當嚴格遵守防毒規定進行操作。
⑷濁度:濁度是描述廢水中懸浮顆粒的數量的指標,一般可用濁度儀來檢測,但濁度不能直接代替懸浮固體的濃度,因為顏色對濁度的檢測有干擾作用。
⑸電導率:廢水中的電導率一般表示水中無機離子的數量,其與來水中溶解性無機物質的濃度緊密相關,如果電導率急劇上升,往往是有異常工業廢水排入的跡象。
⑹固體物質:廢水中固體物質的形式(SS、DS等)和濃度反映了廢水的性質,對控制處理過程也是非常有用的。
⑺可沉澱性:廢水中的雜質可分為溶解態、膠體態、游離態和可沉澱態四種,前三種是不可沉澱的,可沉澱態雜質一般表示在30min或1h內沉澱下來的物質。
2.廢水的化學特性指標有哪些?
廢水的化學性指標很多,可以分為四類:①一般性水質指標,如pH值、硬度、鹼度、余氯、各種陰、陽離子等;②有機物含量指標,生物化學需氧量BOD5、化學需氧量CODCr、總需氧量TOD和總有機碳TOC等;③植物性營養物質含量指標,如氨氮、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磷酸鹽等;④有毒物質指標,如石油類、重金屬、氰化物、硫化物、多環芳烴、各種氯代有機物和各種農葯等。
在不同的污水處理廠,要根據來水中污染物種類和數量的不同確定適合各自水質特點的分析項目。
3.一般污水處理廠需要分析的主要化學指標有哪些?
一般污水處理廠需要分析的主要化學指標如下:
⑴pH值:pH值可以通過測量水中的氫離子濃度來確定。pH值對廢水的生物處理影響很大,硝化反應對pH值更加敏感。城市污水的pH值一般在6~8之間,如果超出這一范圍,往往表明有大量工業廢水排入。對於含有酸性物質或鹼性物質的工業廢水,在進入生物處理系統之前需要進行中和處理。
⑵鹼度:鹼度能反應出廢水在處理過程中所具有的對酸的緩沖能力,如果廢水具有相對高的鹼度,就可以對pH值的變化起到緩沖作用,使pH值相對穩定。鹼度表示水樣中與強酸中的氫離子結合的物質的含量,鹼度的大小可用水樣在滴定過程中消耗的強酸量來測定。
⑶CODCr:CODCr是廢水中能被強氧化劑重鉻酸鉀所氧化的有機物的數量,以氧的mg/L計。
⑷BOD5:BOD5是廢水中有機物被生物降解所需要的氧量,是衡量廢水可生化性的指標。
⑸氮:在污水處理廠中,氮的變化和含量分布為工藝提供參數。污水處理廠進水中的有機氮和氨氮含量一般較高,而硝酸鹽氮和亞硝酸鹽氮含量一般較低。初沉池氨氮的增加一般表明沉澱污泥開始厭氧,而二沉池硝酸氮和亞硝酸氮的增加,表明硝化作用已經發生。生活污水中氮的含量一般為20~80mg/L,其中有機氮8~35mg/L,氨氮為12~50mg/L,硝酸氮和亞硝酸氮的含量很低。工業廢水中有機氮、氨氮、硝酸氮和亞硝酸氮含量因水而異,有的工業廢水中氮的含量極低,在利用生物法處理時,需要投加氮肥以補充微生物所需的氮含量,而出水中氮的含量過高時,又需要進行脫氮處理,以防止受納水體出現富營養化現象。
⑹磷:生物污水中磷的含量一般為2~20mg/L,其中有機磷1~5mg/L,無機磷為1~15mg/L。工業廢水中磷的含量差別很大,有的工業廢水中磷的含量極低,在利用生物法處理時,需要投加磷肥以補充微生物所需的磷含量,而出水中磷的含量過高時,又需要進行除磷處理,以防止受納水體出現富營養化現象。
⑺石油類:廢水中的油大多是不溶於水的,且浮在水面上。進水中的油會影響充氧效果、導致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活性降低,進入到生物處理構築物的混合污水含油濃度通常不能大於30~50mg/L。
⑻重金屬:廢水中的重金屬主要來自工業廢水,其毒性很大。污水處理廠通常沒有較好的處理方法,通常需要在排放車間內進行就地處理達到國家排放標准後再進入排水系統,如果污水處理廠出水中重金屬含量上升,往往說明預處理出現了問題。
⑼硫化物:水中的硫化物超過0.5mg/L後,就帶有令人厭惡的臭雞蛋味,且有腐蝕性,有時甚至會引起硫化氫中毒事件。
⑽余氯:使用氯消毒時,為保證在輸送過程中微生物的繁殖,出水中余氯(包括游離性余氯和化合性余氯)是消毒工藝的控制指標,一般不超過0.3mg/L。
㈣ 顧夏聲的主要成就
長期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發展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的理論,提出對升流式厭氧污泥層(UASB)反應器處理啤酒等廢水的新工藝,研究成果被列入「國家科技成果重點推廣計劃」和「國家環境保護最佳實用技術」,提出的二相UASB工藝對於處理含硫酸鹽廢水的發展前景以及廢水經酸化後,用自養型硫細菌進行生物脫硫,然後進行甲烷發酵和硫回收的新工藝,是對含高硫酸鹽有機廢水治理技術的重大突破。在國內外首次提出UASB反應器內厭氧顆粒污泥的結構模型和顆粒污泥形成機理的「晶核生長」學說,由此找出了培養顆粒污泥的優化條件和關鍵技術。
他在工程方面的主要成就表現在以下4個方面:
1:主持和指導有機廢水厭氧生物處理技術研究,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顧夏聲主持的「城鄉有機廢水厭氧生物處理機理及高效厭氧反應器研究」課題以及他指導的國家「七五」科技攻關項目「高濃度有機廢水的厭氧生物處理技術」,對升流式厭氧污泥層(UASB)反應器的理論與實踐,對其微生物學特性及工程應用等進行了系統研究,在國內外首次提出厭氧顆粒污泥的結構模型及形成的「晶核生長」學說,由此找到了培養顆粒污泥的優化條件和關鍵技術,為其後進行的中試和生產性UASB反應器內顆粒污泥的培養提供了理論指導和技術依據。在此基礎上開發的UASB反應器處理啤酒等廢水新工藝,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些成果被列入「國家科技成果重點推廣計劃」和「國家環境保護最佳實用技術」,已應用於多個污水處理工程,其中北京啤酒廠污水處理系統是中國規模較大的常溫UASB生產性裝置,被列為國家環保局示範工程。
2:主持「硫酸鹽還原作用對厭氧消化的影響與控制」研究項目,使含高硫酸鹽有機廢水治理技術獲重大突破。造紙、味精、脂肪酸、糖蜜等生產廢水的有機物濃度高,由於含有大量硫酸鹽,嚴重妨礙厭氧消化技術的應用,成為世界各國廢水處理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顧夏聲與同事們分析研究了「酸化」狀態下的微生物生態及控制「酸化」的措施,提出了二相UASB工藝對於處理含硫酸鹽廢水的發展前景,並提出廢水經酸化後,用自養型硫細菌進行生物脫硫,然後進行甲烷發酵和硫回收的新工藝,使該類廢水的處理技術獲得重大突破。
3:參與和指導難降解有機污染物的可生化性和處理工藝研究,提出經濟有效的處理途徑。顧夏生研究了厭氧—缺氧—好氧系統處理焦化廢水過程中微生物分布和有機物遷移轉化規律,並進行了新型硝化—反硝化系統的研究,將焦化廢水生物處理推向了一個新高度;對染料廢水中的各種主要化合物進行了較系統深入的好氧和厭氧降解性能及機理的研究,為去除這些物質提供了理論基礎,所獲得的用生物轉盤處理染色廢水的研究成果已用於工程設計之中。
4:參與氧化塘處理廢水的科技攻關,對氧化塘中碳、氮、磷的轉移規律進行了深入討論,在廢水生物脫磷方面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夏聲學術造詣深,治學嚴謹,熱愛教育這一神聖的事業。在任教60餘年中,他始終堅持「要教好工科的書必須理論聯系工程實際」,講課堅持做到「深入淺出,少而精,條理清晰」。顧夏聲為中國市政工程和環境工程培養了一大批學術帶頭人和專家,有的已經成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顧夏聲在60餘年教學生涯中,始終堅持「要教好工科的書必須理論聯系工程實際」,為我國市政工程和環境工程培養了一大批學術帶頭人和高級專家,包括我國自己培養的第一位環境工程博士。他曾任建設部高校給水排水及環境工程教材編審委員會主任和國家教委環境工程類專業教材委員會主任委員,組織研究明確了環境工程專業的學科歸屬、專業內容、培養目標等,制定了教學計劃和各課程基本要求,組織編寫系統教材,為環境工程、市政工程教育事業做出重大貢獻。曾獲北京市高教系統「教書育人」先進工作者、全國環境教育先進個人等稱號。他長期從事有機廢水厭氧生物處理技術研究,對升流式厭氧污泥床(UASB)反應器的理論與實踐及其微生物學特性和工程應用進行了系統研究,先後獲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三等獎、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北京市科技成果獎、全國環保科技成果獎等。
顧夏聲一貫重視教材建設。他本人或帶領年輕教師編寫了多本高質量的教材,並隨時把新的研究成果納入教材,給學生以最新的知識。如他與李獻文等合編的《水處理微生物學基礎》曾三次再版,受到師生們的好評。他同時擔任建設部高校給水排水及環境工程教材編審委員會主任和國家教委環境工程類專業教材委員會主任委員。在有關部門的領導下,他與其他委員一起,就環境工程專業的學科歸屬、專業內容、培養目標等問題進行了多次研究討論,明確了該專業的定位及培養目標,制定了教學計劃和各課程的基本要求,編寫教材18種,使環境工程專業有了比較系統、基本成套的試用教材,為環境工程、市政工程教育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改革開放以來,顧夏聲培養出了中國第一位環境工程博士。他對研究生嚴格要求、精心培養;強調學生知識結構的合理性、適應性,尤其注意充實其基礎知識和拓寬其知識面;要求學生把書本知識應用到工程實際,同時以實際工作的經驗充實理論。顧夏聲言傳身教,培養的博士生業務素質好、思想覺悟高,多數已成為各個單位的業務骨幹。 學生:清華大學環境系教授、中國第一位環境工程博士張曉健 如顧夏聲與李獻文等合編的《水處理微生物學基礎》曾兩次再版
顧夏聲編寫過十八種教材,獲教委和建設部優秀教材獎。他提出UASB反應器處理啤酒等廢水的新工藝,被列入「國家科技成果重點計劃」和「國家環境保護最佳實用技術」。長期從事給水排水和環境工程的教學與研究。撰有論文《中國水污染控制技術與展望》、《生物接觸氧化法動力學模型》,主編《水處理工程》、《廢水生物處理數學模型》。
60年代中期,該講義得到學校的認同,並在校內進行鉛印作為教學材料下發。後建設部教材會討論決定正式編寫《水處理微生物學》,但後期編著工作因文化大革命而停止了。文革結束後,隨著教材指導委員會的恢復,全國進行課程改革,正式將「水處理微生物學」作為一門獨立課程在各高校環境工程專業開設。《水處理微生物學》最大的特點就是緊密結合專業,深入淺出地說明最基本的微生物作用於污水處理的運轉,比如通過觀察原生動物在污水處理中的變化來看污泥膨脹的問題等。後隨著科學理論和水處理技術的發展,第二、三版在內容上均有所增添。
顧先生1949年回國後即受聘到國立唐山工學院任教,後調至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任教,致力於給排水工程和環境工程的研究和教學,其中《水處理微生物學》是他和李獻文先生等人合編的專業基礎教材,該教材填補了中國在環境工程領域尤其是污水處理微生物教材的空白。《水處理微生物學》教材自1980年出版以來,曾3次修訂,《水處理微生物》(第三版)於2006年再次修訂,形成第四版——《水處理生物學》。
1陶葆楷、顧夏聲,沼氣池中糞便消化效能的研究,清華大學學報,1959,6(2)。
2顧夏聲、黃銘榮、錢易等,廢水處理與利用,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78。
3顧夏聲、李獻文,水處理微生物學基礎,第一版,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80。
4Gu Xiasheng,The Status and Trend of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Technology in China,Water International,1982,7(2)
5顧夏聲,廢水生物處理數學模式,第一版,清華大學出版社,1982。
6顧夏聲、胡紀萃、俞毓馨、胡瓊玲,空氣混合活性污泥法處理合成氨裝置碳黑廢水的研究,清華大學學報,1983,23(1)。
7Hu Jicui,Gu Xiasheng,A Kinetic Model of the Biological Contact Oxidation Process,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Development Technology,1985,3:241~249
8顧夏聲、黃銘榮、王占生等,水處理工程,清華大學出版社,1985。
9吳唯民、胡紀萃、顧夏聲,厭氧升流式污泥層反應器內污泥顆粒化對固液分離效果的影響,環境科學學報,1986,6(1)。
10顧夏聲、李獻文、俞毓馨,水處理微生物學基礎,第二版,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87。
11Weimin Wu,Jicui Hu,Xiasheng Gu,Yizhang Zhao,Cultivation of Anearobic Granular Sludge in UASB Reactor with Aerobic Activated Sludge Seed,Wat.Res.,1987,21(7)
12吳唯民、胡紀萃、顧夏聲,厭氧污泥的最大比產甲烷速率的間歇試驗測定法,中國給水排水,1988,1(4)。
13Jicui Hu,Weimin Wu,Xiasheng Gu,A Study on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Activated Sludge as Seed Material for an Anaerobic Reactor,Wat.Sci.Tech.,1988,20(11/12)。
14趙健夫、錢易、顧夏聲,用厭氧酸化預處理焦化廢水的研究,環境科學,1990,11(3)。
15趙健夫、錢易、顧夏聲,焦化廢水中難降解物的分析,環境工程,1991,9(1)。
16Zhang Xiaojian,Wang Zhansheng,Gu Xiasheng,Simple Combination of Biodegradation and Carbon Adsorption-The Mechanism of the 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 Process,Wat.Res.,1991,25(2)
17劉雙江、胡紀萃、顧夏聲,升流式厭氧污泥床處理豆製品廢水,中國給水排水,1992,8(1)。
18劉雙江、胡紀萃、顧夏聲,厭氧顆粒污泥形成過程中胞外多聚物作用的研究,中國沼氣,1992,10(1)。
19竺建榮、胡紀萃、顧夏聲,二相UASB工藝微生物生態學的研究,中國沼氣,1992,10(2)。
20周琪、袁嗣兵、竺建榮、胡紀萃、顧夏聲,升流式厭氧污泥床處理生活污水,中國給水排水,1992,8(4)。
21文湘華、錢易、顧夏聲,生物穩定塘碳、氮、磷物質遷移轉化模型的研究,生態學報,1992,12(1)。
22文湘華、錢易、顧夏聲,生物穩定塘常規運行狀態模擬與分析,環境科學,1992,13(3)。
23周岳溪、錢易、顧夏聲,生物除磷過程中乙酸鹽厭氧代謝機理的研究,環境科學研究,1992,5(3)。
24周岳溪、錢易、顧夏聲,假單胞菌磷代謝特性的研究,環境科學,1992,13(5)。
25周岳溪、錢易、顧夏聲,循序間歇式廢水生物除磷處理工藝微生物特性的研究,環境科學研究,1992,5(6)。
26顧夏聲,廢水生物處理數學模式,第二版,清華大學出版社,1993。
27竺建榮、胡貴平、胡紀萃、顧夏聲,胞外多聚物在污泥顆粒化過程中的作用研究,中國沼氣,1993,11(3)。
28耿艷樓、錢易、顧夏聲,簡捷硝化-反硝化過程處理焦化廢水的研究,環境科學,1993,14(3)。
29竺建榮、胡紀萃、顧夏聲,顆粒污泥的產甲烷細菌及結構模型初探,微生物學報,1994,33(4)。
30安仁虎、錢易、顧夏聲,厭氧過程在厭氧-好氧工藝處理染料工業廢水中的作用,環境科學研究,1994,7(3)。
31Mai Wenning,Jian Zhangpeng,Gu Xiasheng,A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ing Biodegradability of Organic Substance,J.of Environmental Science,1995,7(2)
32左劍惡、袁琳、胡紀萃、顧夏聲,利用無色硫細菌氧化廢水中硫化物的研究,環境科學,1995,16(6)。
33王永儀、楊志華、蔣展鵬、顧夏聲、劉勇,H-酸廢母液的濕式空氣氧化處理,環境科學,1996,17(1)。
34何苗、張曉健、瞿福平、顧夏聲,焦化廢水中有機物在活性污泥法處理中的去除特性,中國給水排水,1997,13(1)。
35瞿福平、張曉健、何苗、顧夏聲,氯苯類有機物生物降解性及共代謝作用研究,中國環境科學,1997,17(2)。
36何苗、張曉健、瞿福平、顧夏聲,難降解有機物生物抑制特性的研究,環境科學,1997,18(2)。
37何苗、張曉健、顧夏聲,雜環化合物及多環方烴厭氧酸化降解性能的研究,中國給水排水,1997,13(3)。
38何苗、張曉健、瞿福平、顧夏聲,混合基質條件下難降解有機物生物降解性能,環境科學,1997,18(3)。
39顧夏聲、李獻文、竺建榮,水處理微生物學,第三版,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8。
40楊洋、左劍惡、卜德華、顧夏聲,好氧顆粒污泥亞硝化工藝的啟動與運行特性研究,環境科學,2007,28(11)。
41顧夏聲,胡洪營等,水處理生物學,第四版,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6。
㈤ 污水處理中硫酸鹽會大於化學需氧量
污水處理一般情況下硫酸根都不太高,但有些化工廢水硫酸鹽很高,廢水中硫酸鹽過高會嚴重影響生化,可用石灰乳除去。Ca(OH)2+Na2SO4——CaSO4.2H2O+2NaOH; 加石灰乳注意控制PH在8.0-8.5,就行了。
如果要想把硫酸根除凈一點,則需控制反應溫度在80度,生成Ksp更小的無水石膏。
㈥ 污水處理硫酸亞鐵過量怎麼處理方法及原理
硫酸亞鐵的廢水處理通常用作混凝劑並具有良好的脫色功能。由於硫酸亞鐵的應用范圍較廣,根據不同的工業廢水處理,水質不同於硫酸亞鐵劑量和pH值的控制范圍。關於控制硫酸亞鐵的用量和pH值。
在使用硫酸亞鐵之前,測試一下,取1L水樣,用pH試紙將pH值調至約9,然後慢慢加入硫酸亞鐵溶液(製成10%溶液),攪拌邊攪拌直至出現絮體。此時的效果量更有效,更經濟。在一般廢水處理中,硫酸亞鐵的用量小於350mg/L.如果流出物效果良好,則是合適的。如果劑量大於500mg/L,建議嘗試使用聚合氯化鋁。最後,無論使用硫酸亞鐵還是聚合氯化鋁進行混凝,硫酸亞鐵加葯方法後接著凝聚劑聚丙烯醯胺可以有效地改善絮凝效果。
硫酸鹽用於污水處理。添加葯劑時應採用何種方法進行葯物添加,減輕勞動強度是否方便?取決於污水的性質和處理量,存在不同的處理過程,並且使用的劑量方法是不同的。根據水處理的經驗,讓我們分享下面的相關案例。
1、50,000/t城市污水處理廠,處理過程為CAST,硫酸亞鐵加葯是利用兩個溶解罐進行連續分配,再加上計量泵在回水處理中加上二氧化鐵。
2、30,000/t印染廢水處理廠,水處理工藝為混凝沉澱+水解酸化+活性污泥,亞鐵加入法是曝氣攪拌溶解,一方面氧化硫酸亞鐵,另一方面混合劑。
3、其他污水處理廠,硫酸亞鐵加葯使用無軸泵輸送黑色鐵,然後自動進行水混合控制,效果不明,在大量雜質的情況下可能造成輸送口堵塞。
㈦ 礦山酸性廢水怎麼處理
礦山酸性廢水主要是由還原性的硫化礦物在開采,運輸,選礦及廢石排放和尾礦貯存等過程中經空氣,降水和菌的氧化作用形成的.礦山酸性廢水水量較大,pH值較低,含高濃度的硫酸鹽和可溶性的重金屬離子.
礦山酸性廢水的處理方法主要分為中和法和微旅拿生物法2種.中和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即向酸性廢水中投加鹼性中和劑(鹼石灰,消石灰,碳酸鈣,高爐渣,白雲石等),一方面使廢水的pH值提高,另一方面廢水中的重金屬離子與中和劑發生化學反應形成氫氧化物沉澱,去除水體中的重金屬離子.為了提高處理效果,中和法通常與氧化或曝氣過程(如將Fe2+轉變為Fe3+)相結合使用.王洪忠等人利用中和法對排入孝婦河的礦山酸性廢水進行處理,出水pH值達到7.5,硫酸根和總鐵含量為微量.陳喜紅對江西萬年銀金礦礦山廢水採用中和法處理,出水水質指標優於農灌用水標准.銀山銅鋅礦採用兩段石灰中和法處理礦山酸性廢水得到含鋅量達40%的鋅渣.柵原礦山和平水銅礦分別採用分段中和沉澱法處理酸性廢水,有效地回收了有價金屬.微生物法是利用自然界中的硫循環原理,利用硫酸鹽還原菌通過異化硫酸鹽的生物還原反應,將硫酸鹽還原成H2S,並利用某些微生物將H2S氧化為單質硫,同時重金屬離子在微生物體內"積累"起來.國外應用微生物法處理礦山酸性廢水的實例較多,如美國蒙大拿州對某礦山酸性廢水建立(硫化還原菌)處理系統,出水pH值達到7,Fe,Al,Cd和Cu的去除率也較高.隨著科學的乎鎮高進步,礦山酸性廢水的處理技術不斷得到新的發展,如濕地處理法,生物膜吸歲尺附處理法和生化材料過濾法等.
㈧ 硫酸根為什麼對水溶液無影響
誰說沒影響,是有影響的,去要去除!在工業生產中,經常會使用硫酸,比如化肥廠用來生產磷肥,硫銨,日化廠生產洗滌劑,食品加工行業用來浸泡提取……這些生產過程都會產生高硫酸根廢水,最終匯入污水處理系統。有經驗的污水處理技術人員都知道,高硫酸鹽廢水進入厭氧系統,會對厭氧細菌造成毒性,那麼中毒的臨界濃度是多少,中毒的根源又是什麼呢,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個問題。
1. 反應原理
其實,硫酸鹽本身對厭氧細菌中的產甲烷菌並沒有嚴重的抑製作用,但是,厭氧反應的過程和硫酸鹽的厭氧產物會對產甲烷菌造成毒性。
首先,當廢水中的硫酸鹽濃度很高,甚至高於COD的濃度時,那麼在厭氧反應過程中,由硫酸鹽還原菌主導的還原反應會逐步取得主導地位,有機物的產甲烷反應會逐步弱化;由於硫酸鹽還原菌的世代周期較產甲烷菌短,對環境和抑制物質的耐受性又強,若是長時間運行,會使厭氧污泥中硫酸鹽還原菌成為優勢菌種,產甲烷菌成為弱勢菌種,從而導致厭氧反應器的COD降解能力下降,最終失效。
其次,在厭氧環境中,硫酸鹽還原菌會將硫酸鹽還原為硫化氫,游離的硫化氫會對厭氧細菌中的產甲烷菌造成毒性。根據研究,當廢水中游離的硫化氫濃度達到250mg/l時,厭氧顆粒污泥的活性下降約50%。
同時,由於水中含有的游離硫化氫也可以被氧化劑氧化,從而表徵為COD;所以,在化驗數據時,會表現為厭氧出水的COD升高,去除效率下降。
當然,厭氧反應中產生的硫化氫也會帶來一些問題,例如厭氧裝置區域有異味,厭氧系統中氣水交界面腐蝕嚴重和沼氣品質降低,這些我們會在後面的文章中單獨講解。
2. 運行注意事項
在厭氧處理系統中,應盡量避免硫酸鹽的進入,但在實際生產中,可能由於客觀的原因,我們無法避免硫酸鹽隨生產排水進入厭氧系統,這時,操作運行應注意以下三點:
1. 理想的狀態下,COD和硫酸根的比例最好維持在10:1以上,最少也應控制在5:1以上,以保證厭氧反應器中產甲烷反應處於主導地位。如果比例失調,需要進行預處理或者引入硫酸鹽濃度較低的其他廢水進行稀釋。
2. 正常運行時,游離的硫化氫濃度應占總硫化氫濃度的20%以下。所以厭氧反應器運行時,還需控制厭氧進水中的硫酸根濃度在1000mg/l以下,以保證反應器中有毒性的游離硫化氫濃度大大低於250mg/l。
3. 對於硫酸鹽濃度相對較高的廢水,也可適當提高進水中的pH值,使厭氧反應器中的pH值保持中性或弱鹼性,以降低游離硫化氫的濃度。
㈨ 廢水中硫酸鹽含量多少算高硫酸鹽
廢水的排放標來准中,要源求硫酸鹽排放濃度<1500 mg/L,高於這一濃度,就屬高硫酸鹽廢水。
硫酸鹽廢水的危害
含硫酸鹽廢水中的硫酸鹽本身雖然無害,但是它遇到厭氧環境會在硫酸鹽還原菌(SRB)作用下產生H2S,H2S能嚴重腐蝕處理設施和排水管道,且氣味惡臭,嚴重污染大氣。另外硫酸鹽廢水排入水體會使受納水體酸化,pH降低,危害水生生物;排入農田會破壞土壤結構,使土壤板結,減少農作物產量及降低農產品品質。目前,我國很多城市的地下水已經受到不同程度的硫酸鹽污染,尋求行之有效的硫酸鹽廢水處理工藝早已成為環境工程界普遍關注的問題。
㈩ 想要了解一下製革廢水特點及製革廢水處理方法
1.3製革廢水的特點
製革廢水總的特點是成分復雜、色度深、懸浮物多、耗氧量高、水質水量波動大。懸浮物:為大量石灰、碎皮、毛、油渣、肉渣等。CODcr:在皮革加工過程中使用的材料大多為助劑、石灰、硫化鈉、銨鹽、植物鞣劑、酸、鹼、蛋白酶、鉻鞣劑、中和劑等,故COD含量大。BOD:可溶性蛋白、油脂、血等有機物。硫:主要是在浸灰過程中使用硫化鈉所產生的硫化物。鉻:是在鉻鞣製中所排出的鉻酸廢水液。
1.3.1水量大
一般情況下,每加工生產一張豬皮約耗水0.3~0.5t,生產加工一張牛鹽濕皮耗水1~1.5t,生產加工一張羊皮約耗水0.2~0.3t,生產一張水牛皮耗水1.5~2t。根據產品品種和生坯類別的不同,每生產1t原料皮需用水60~120t。
1.3.2水質水量波動大
對於製革污水,由於這個行業的生產工藝的特點,決定著其工藝路線長,工序多,而每個工序所排放的污水水質差別太大,如脫毛工序的COD有高達10萬mg/L左右,而水洗工序只有大約300左右。製革生產工序大部分在轉鼓內完成,因此,每一工序排水通常是間歇式排出,而且排水通常在白天,而不同工序排水的水質差異極大,因而造成製革廢水的最重要特點:水質水量波動大,水量總變化系數達到2左右,而水質的變化系數更大,達到10左右。
1.3.3污染負荷重
皮革工業污水鹼性大,其中准備工段廢水pH值在10左右,色度重,耗氧量高,懸浮物多,同時含有硫、鉻等。一般來講,製革廢水有毒、有害污水(含硫、含鉻污水)占總污水量的15%~20%。其中來自鉻鞣工序的污水中,鉻含量在2~4g/L,而灰鹼脫毛廢液中,硫化物含量可達2~6g/L.這兩種濃污水是製革污水防治的重點,必須單獨加以治理。
1.3.4可生化性較好
製革綜合廢水可生化性較好,廢水中含有大量原皮上可溶性蛋白脂肪等有機物和甲酸等低分子添加有機物,BOD/COD比值通常在0.40~0.45之間。但是,由於含有較高濃度的Cl-和 ,高鹽度引起的滲透壓增加對微生物的抑製作用;硫酸鹽的存在,在厭氧環境下已被還原成S2-而增加廢水的處理難度。因此,選擇生物處理技術必須充分考慮高鹽度和高硫酸鹽對生化反應過程的影響。
1.3.5懸浮物濃度高,易腐敗,產生污泥量大
製革工業加工每噸原皮得到的成革約為300kg,其餘原料約有200kg以上成為皮邊毛藍邊皮和皮屑;大量原皮上去肉和渣進入廢水,廢水中懸浮固體濃度數千毫克/升。高濃度的懸浮固體不但造成廢水高濃度的有機物、增加了固液分離的難度,而且產生大量的有機污泥,污泥中還夾帶有原皮上的泥砂、污血和生產過程中添加的石灰和鹽類,污泥體積佔到廢水總量的5%以上。製革污泥的處理及處置是製革廢水處理的難點之一。
處理方法很多,主要生物處理,一般用氧化溝或SBR,用氧化溝處理這一個廢水是比較成熟的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