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廢水知識 > 青海化工廢水處理公司

青海化工廢水處理公司

發布時間:2023-05-24 08:57:15

1. 西寧第五污水處理廠附近居民什麼時候搬遷

無法確定。截止2023年3月6日,西寧市人民政孫李府並未發布關於西寧第五污水處理廠附近居民搬遷的通知,因此無法確定。西寧市是青海省省會,古稱西平郡、青唐城。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是全省政治、經濟則絕遲、科宏辯技、文化、交通、醫療中心。

2. 重慶錦新建設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

在我國西部的甘肅、新疆、青海、寧夏、內蒙古、陝西、西藏、四川、重慶、貴州、雲南、廣西等省市區部分地區現分布有大面積(174.3萬平方公里,占國土總面積18%)的沙漠化土地,而且在不斷擴大(1995年至1999年的5年間全國凈增沙漠化土地1.72萬平方公里)。在國家實施「三北」防護林建設、退耕還林、京津風沙源治理、天然林保護等重點生態建設工程的情況下,沙漠化雖說有所遏制,但仍呈「局部治理,整體惡化」趨勢。沙漠化危害在我國已涉及30個省區841個縣(市、旗)7534個鄉(鎮、蘇木),全國每年因此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540億元。因此說,土地沙漠化是我國西部特別是西北乾旱半乾旱地區資源、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最大障礙,這應當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並加強研究埋穗游和治理。2.沙漠化的成因造成我國西部部分地區土地沙漠化的因素包括自然和人為兩個方面,其中自然因素是沙漠化發生發展的客觀內在因素,人為因素是土地沙漠化得以發生發展加劇的社會誘發因素。2.1沙漠化的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是我國西部特別是西北內陸由於遠離海洋降水少、水資源短缺且分布不均、日照蒸發強烈、海拔高風多風大、氣候乾旱、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大風吹蝕等自然條件造就並歷史的遺留下退化的土地、劣質的土壤、沙化的漠地。我國是一個嚴重缺水的國家,人均淡水資源量約為世界的1/5,且南澇北旱分布不均,尤其是西北地區隨著人口的增長人均水資源量明顯下降。隨著氣候的暖干化,我國西部21世紀初的降水量比20世紀70年代明顯減少,黃河90年代以來經常斷流,伊犁河、塔里木河、疏勒河、黑河等河流近年的水量在逐年減少,流域水危機愈演愈烈。我國西部大部分地區特別是西北各省區深居內陸遠離海洋、海拔高且有許多高山阻隔,使水汽族陪隨風進入這一地區的途徑和數量減少、難度加大,因而降水量少(大都在400mm以下,許多地方甚至在200mm以下,最少的僅15.4mm);加之日照蒸發強烈(從東到西蒸發量由800mm增至3000mm),這就使西部大部分地區土地的自然水補給入不敷出、旱情加劇、氣候乾燥,因此形成大陸性乾旱氣候,嚴重影響了當地林草植被的發育形成和繁衍生息,導致地面植被稀少,使土地缺乏保護而易受外因侵害以至退化、沙化。我國西北高原乾旱多風的氣候形成的乾燥土壤,在強大風力的作用下遭受侵蝕,有機質、礦物質等被風吹離流失,長期以往土地逐漸貧瘠、退化甚至沙化,許多沙漠地就這樣在乾旱多風的條件下逐漸形成並遷移擴張。2.2沙漠化的人為因素彎銷造成土地沙漠化的人為因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2.2.1無序地亂砍濫伐、過度採挖林草植被資源,造成植被破壞消亡、土地裸露退化以至沙化。比如在巴西國內哈內陸河流域熱帶雨林區,由於人們在20年間瘋狂的破壞,使450種草木化為烏有,204種鳥類完全絕跡,內陸河被流沙堵塞,生態系統失去平衡,人們欲哭無淚。二十世紀80年代我國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時,將許多集體林木分到農戶個人,因為忽視了林木的保護工作而被肆意砍伐破壞;我國北方特別是西北省區大多屬於乾旱半乾旱地區,社會經濟落後貧困、人口又多,這里的人們為了基本的生存與發展,對本來就十分脆弱的生態系統中的林草植被資源放鬆管護,放任自由地由其亂砍濫伐林木、任意採挖灌草植被,以滿足生產生活消費需求,結果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使植被由點到面、由近及遠逐漸消亡。例如,新疆和田地區由於疏於管理樵採燒柴,就使胡楊、灰楊等天然荒漠林5年破壞5.7萬畝;西北許多地方還隨意刨挖、摟刮枸杞、甘草、肉叢蓉、麻黃、發菜等天然中葯材和經濟植物地被,使植被遭到破壞,以至降低甚至喪失了林草植被防風固沙、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的作用,因此惡化了土地生態環境。2.2.2盲目墾耕、過度放牧,造成水土流失和農田、草地退化沙化。我國人口多、糧食長期短缺,在這種情況下,人們為生存而不加限制的掠奪式開發土地,採取開荒種田的手段增加糧食生產,嚴重地破壞了原有植被,使土地退化、土壤沙化。在北方乾旱地區的草原牧區,草場的載畜能力有限,只可限量放牧,但實際是幾乎所有牧區都超過了生態安全允許的合理載畜量(據調查我國沙區草場的牲畜超載率在50%以上,有的地區甚至高達100%)。許多地區由於草場載畜量過大,因牧過於草而使草場嚴重退化,有的地方牛羊甚至連牧草的草根都啃食了,生態工作者因此認為,牧養的牛羊是草地植物的「第一殺手」,過度放牧是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2.2.3過度、不合理的開發利用水資源,造成土地的乾旱沙漠化、鹽鹼化。由於我國西北內陸水資源短缺,在地上無水時向地下開采,長期超采導致地下水位急劇下降,河流湖泊乾枯,原本生長良好的植被由於失去地下淺層水的支撐而大面積亡,使昔日「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繁榮地方不可避免的變成了「風吹裸地起沙塵」的沙源地;而有的地方還在水源上游高處發展水澆地只灌不排,使鹽鹼在低窪處不斷積累,使土地的次生鹽漬化嚴重發生、使低窪地的植被被鹽鹼危害枯、農田也被迫棄耕,因此形成棄荒的鹽鹼漠地,與沙漠成了惡劣生態環境中的一對「孿生兄弟」,二者「狼狽為奸」。2.2.4濫施農葯、亂捕濫獵毒殺有益昆蟲和野生動物,使寄生於林草植被的害蟲鼠因失去天敵而猖獗危害林草。隨意使用有毒有害農葯,亂捕濫獵野生保護動物,嚴重危害生態食物鏈中害蟲鼠兔的天敵,致使有害的蟲鼠兔猖獗發生,嚴重危害林草植被。北方乾旱半乾旱地區草原、森林、農田生態系統中,有害的蟲鼠兔與其捕食性天敵昆蟲動物,在食物鏈中是相生相剋的,它們本來處於一種動態平衡、相互制約狀態,但是由於人類隨便使用農葯毒殺、並獵捕殺害天敵昆蟲和野生動物,使害蟲鼠兔的天敵種群數量銳減,打破了自然生態平衡,有害的蟲鼠兔隨之猖獗發生成災,嚴重危害草地林木。在內蒙古大草原、青海三江源地區林草植被資源被害蟲鼠兔危害的情況尤為嚴重,不但降低了林草植被防風固沙、維護國土安全的功能,而且使載畜能力明顯下降。為改變這種狀況國家採取相應的防治和保護措施,並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進行防治和保護。2.2.5工業交通建設生產助長了沙漠化。現代化工業、交通生產、生活建設開發利用土地資源,並排放廢氣產生溫室效應,引發了水土流失、土地污廢、高溫乾旱等,助紂為虐了土地沙漠化。現代工業革命極大的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它在給人類帶來即得利益的同時,也讓現代的人們吃盡了苦頭。在工礦企業建設、交通修路施工、生產生活等過程中不僅毀壞了原有的地貌植被,而且產生和排放了大量有毒有害的固體廢棄污染物和高溫氣態的CO2等,致使山地滑坡崩塌裂陷,被毀壞的土地在長期水土流失、乾旱裸露風蝕後沙化;被廢棄物污染的土地也因此成為寸草不生的廢地;在生產生活過程中大量排放的CO2等熱煙氣體,使全球氣候變暖,溫室效應日益突顯,由此造成的乾旱也日益明顯,全球因此每年損失數千億美元。特別是時至今日個別國家為了其自身經濟利益,拒絕在人類控制CO2排放的《京都議定書》上簽字,直接影響了對工業廢氣排放的控制,令人不安。2.2.6認識不到位、法制不健全、執法不嚴、管理不力、官僚腐敗盛行、糾紛戰爭、人為火災等,也是導致土地沙漠化的重要因素。在林業行業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腐敗現象,它給林業造成了極大的、但又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的損失。我們知道「三北」防護林第四期工程建設如今已經啟動實施了,在工程建設費用中,在項目「巨大」的建設成就中,有誰能知曉有多少是靠一些地方政府和工程實施單位虛報、作假構成的;特別令人痛恨的是,許多官僚巧立名目、張冠李戴將國債資金裝入自己的腰包中,因而使防沙治沙等生態建設成為虛無縹緲之事,所以破壞影響、減弱延誤了對土地沙漠化治理的工作力度和進程。3.沙漠化防治對策沙漠化治理靠一個地方一個部門、甚至少數人一種辦法很難奏效,必須是全社會行動,林業、農牧、水利、環保、經濟、科技、司法、宣傳、教育等多管齊下,採取法律、行政、經濟、技術等綜合治理對策。具體主要應採取以下措施:3.1大力造林種草,移減人口壓力,改善能源利用,立法建制保護,加大執法力度,減免、遏制、禁止一切破壞自然生態環境的行為。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西部大開發,生態要先行」的戰略決策,並啟動實施了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天然林保護等一系列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工程,為人進沙退、防治土地沙漠化創造了良好的機遇,因此開創了我國防沙治沙、維護國土安全的新局面,也有效的遏制了土地沙漠化發展趨勢。重視北方的生態建設與保護,在生態脆弱的地區有計劃、有步驟地實行生態移民;在有條件的地區,推廣應用沼氣、風能、太陽能技術及資源,以減免因燒柴耗能給森林植被造成破壞;與此同時,建立西部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法律制度,實行生態破壞一票否決制,加大防沙治沙、保護生態環境的執法力度,嚴厲打擊亂砍濫伐林木等破壞自然生態環境資源的各種違法犯罪行為和對防沙治沙工作不負責任的官僚污吏。3.2實行法定利用土地墾耕制度,發展生態集約農業,合理限定牧養。制訂防沙治沙規劃,劃定禁農、禁牧、禁樵區,採取圍欄標示封禁保護措施,建立封育圈養、休牧輪牧限牧制度,實施退牧還草工程,大力培育人工高產草地,減少天然草場載畜量,縮短天然草場放牧時間,以減緩天然草地牧養壓力。中國科學院植物所在內蒙古渾善達克沙地利用小面積高效的土地以種植高效紅英玉米為大批圈養牲畜提供飼料,較好的解決了乾旱、半乾旱草原地區發展畜牧與保護環境的矛盾,具有典型代表意義值得示範推廣應用。3.3依法管理、科學調配和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保障生態用水需要。第一,建立水資源有限,要節約用水、回收處理用水的思想和機制,改變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觀點。在城市和農村都提倡節約用水合理用水。在城市工礦區著重建設大規模污水處理廠,解決廢水再利用問題,緩解水短缺狀況;農業生產要改變落後的灌溉方式,提倡節水灌溉。第二,建立完善水資源費徵收制度,提高非生態用水和超量用水水價,用經濟手段制約城市工業等用水。第三,建立全流域的統一調度和補償制度,在夏季用水高峰期,尤其是乾旱年份,採取上游水庫泄水措施,保證全流域生活生態用水供應;同時,按照誰受益誰付費的市場經濟原則,在整個流域建立一種跨區域補償機制,即以稅收或其他方式由下游直接受益地區繳納一定數量的資源補償費,資助上游地區植樹造林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發展節水灌溉、建設污水處理廠等來彌補上游地區因照顧下游用水而給自身造成的經濟損失,並防止乾旱沙漠化,可以說,這種籌投資機制能夠實現上下游全流域的共贏。第四,加強對地下水資源的管理,並採取限制性開采地下水資源的政策措施,打擊違法開采地下水資源,防止地下水位下降。3.4打擊亂捕濫獵,合理使用農葯,提倡生態防治,實現農林牧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加大對亂捕濫獵野生保護動物行為的打擊力度,遏制、減免亂捕濫獵野生動物的行為;鼓勵使用生物農葯、限制使用高殘留農葯、禁止使用高毒農葯,保護和發展天敵昆蟲與野生動物,利用生態防治技術,對林草生態中的害蟲、鼠進行控制,遏制害鼠、害蟲繁殖危害,把害鼠、害蟲自然的控制在經濟閾值之下,以防止林地草原農田退化沙化,保證土地資源永續利用,達到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協調統一,實現農林牧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3.5建立生產建設項目土地環境評估審批制度。實行項目生態環保評估論證、立項審批制,以有利於工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利於土地生態環境和資源可持續利用為標准來衡量一切建設項目的優劣,通過評估論證優勝劣汰、取利除弊,對高能耗高水耗高排污、不利土地植被生態環境的生產建設項目,用限、停、禁、關、轉等辦法予以處理,防止為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使土地自然生態環境遭受破壞。3.6把防治腐敗作為防沙治沙的配套措施。建立防沙治沙生態工程及苗木種子等生態建設物資政府組織招投標承建和采購監督報銷制,以遏制基層、部門官僚的貪污腐敗,保障防沙治沙等建設事業的專項資金能夠真正用於防沙治沙。全國建立實行的建築工程項目承建、醫療器械製品等公開招投標建設采購供應制,就剎住了有關環節的貪污腐敗歪風,節約了開支,並把好事辦實辦成辦好了;國家防沙治沙等生態建設工程也應當以此為鑒,建立公開招投標建設、采購供應制,以遏制其中的腐敗,把防沙治沙建設項目搞好。3.7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增強人們的防沙治沙意識。通過全方位、多層次、經常性的開展生態建設與保護的宣傳教育工作,組織策劃創制播放能夠提高人們防沙治沙意識的生態公益廣告,營造良好的文化輿論氛圍,使全社會、各階層特別是生活在西部乾旱半乾旱地區的每一個人,都從思想深處有節約用水、防沙治沙、保護環境的意識,樹立「保護土地資源環境光榮,破壞土地資源環境可恥」的思想。參考文獻[1]西北林學院主編 簡明林業詞典 科學出版社 1980[2]東北林學院主編 森林生態學、土壤學 中國林業出版社 1981[3]北京林學院主編 氣象學 中國林業出版社 1981[4]朱震達.劉恕. 中國北方地區沙漠化過程及治理區劃 中國林業出版社 1981[5]王濤 走向世界的中國沙漠化防治的研究與實踐 中國沙漠 2001.21(1)[6]耿寬宏. 中國沙區的氣候 科學出版社 1986[7]王躍. 中國荒漠化病因診斷 中國沙漠 2002.22(4)[8]史德明.梁音 我國脆弱生態環境的評估與保護 水土保持學報 2002. 16(1)[9]盛稱發.蘇建偉 關於害蟲防治若干概念的討論 生態學報 2002. 22(4)[10]中國綠色時報 2002.4.26 2002年春季沙塵暴回望,2002.5.8 喜馬拉雅山上的冰川正在迅速融化,2002.5.9 青海湖周圍明年實現退耕還林草[11]中國青年報 2002.4.17 遏制沙塵暴 不靠人力借天力[12]甘肅日報 2002.4.2 我國土地荒漠化沙化呈整體惡化趨勢作者簡介:宋秉陽,男,漢族,1959年10月生,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永新鄉人。1998年12月畢業於中央黨校函授學院,大學本科學歷,現系白銀市林業局工程師、白銀市林學會會員,兼做中國人才報信息員,中國綠色時報、省市廣播電視報、市電台電視台、白銀日報等新聞媒體的通訊員,常在業余時間寫一些新聞、通訊、評論、散文等,有200多篇見聞於國家、省、市有關報刊、電台、電視台,還有獨立完成的許多篇有關學術論文、設計方案、知識競賽等先後在國家、省、市有關刊物及會議上發表、交流並獲獎,有參與完成的許多項科研成果分獲部三等獎、省一二三等獎、市一二等獎;而且積極提供立法建議,並草擬法規建議草案九十九條報省人大常委會,對甘肅防沙治沙辦法的順利出台提供了極大幫助;還建言獻策、提議發起「建立中國林水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周」,得到全國人大常委會、省人大常委會、省政府辦公廳有關領導和省林業廳、綠委辦、十屆全國人大代表的重視和稱贊,認為「這是一件好事」,因此被第十屆全國人大甘肅團代表選定為他們向全國人大十屆一次會議提交的議案之一。其業績被編入《中國網路學者傳略》、《中華成功人才大辭典》等典籍中,被《中國林業》、《中國綠色時報》、新華社、《人民之聲報》、《甘肅林業》、省市電台、省市廣電報、《白銀日報》、《白銀社科》、《每日摘報》等新聞媒體報道過。中國西部部分地區土地沙漠化成因及防治對策(摘要)宋秉陽 楊曉民土地沙漠化問題是世界公害,世界14%的人口直接受沙漠化威脅;我國西部甘肅、新疆、青海、寧夏、內蒙古、陝西、西藏、四川、重慶、貴州、雲南、廣西等省區市部分地區有大面積沙漠化土地且在不斷擴大,呈「局部治理,整體惡化」趨勢,全國每年因此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540億元。造成我國西部部分地區土地沙漠化的因素包括自然和人為兩個方面,其中的自然因素主要是西部大部分省區遠離海洋降水少、水資源短缺且分布不均、日照蒸發強烈且海拔高風多風大、氣候乾旱、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大風吹蝕等,這些自然因素是土地沙漠化發生發展的客觀內在因素;人為因素主要是亂砍濫伐、過度採挖林草植被資源,盲目墾耕、過度放牧,不合理的開發利用水資源,濫施農葯、亂捕濫獵毒殺有益昆蟲和野生動物,工業交通建設生產,認識與法治欠缺、官僚腐敗盛行、糾紛戰爭、火災危害等,這些人為因素是土地沙漠化得以發生發展加劇的社會誘發因素。各種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長期相互作用,導致氣候土壤乾旱、地面植被稀少甚至消失,使土地裸露缺乏林草植被保護和水分滋養、並遭受各種侵害,逐漸脆弱貧瘠、退化劣化、沙化。長期以往,許多沙化地便由點到面、由少到多的增加擴張以至成片大面積發生,這樣就形成沙進人退、整體惡化趨勢,因而使我們的生產生活空間愈來愈小、遭受沙漠化的威脅危害愈來愈重、造成的損失也愈來愈大。由此看來,防治西部部分地區土地沙漠化勢在必行、非常重要,全社會各有關部門應齊抓共管、共同行動,採取法律、行政、經濟、技術、教育等綜合措施,主要應造林種草、合理墾耕、限定牧養、管好用好水資源保障生態用水需要、保護益蟲和野生動物走生態防治道路、建立生產建設項目土地環評審批制度,並把移減人口壓力、改善能源利用、加強法治、防治腐敗、提高認識作為防沙治沙的配套措施。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遏制土地沙漠化發展趨勢,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發展的土地資源環境,實現社會經濟生態可持續發展。1土地沙漠化災害分布規律土地沙漠化是在乾旱、半乾旱地區發生的一種土地逐漸退化的地質災害,其危害是毀壞農田、惡化環境。第一節 土地沙漠化發育分布規律我國的沙漠和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及西北部的北緯37-42°之間,危表5.1 土地沙漠、沙化和鹽漬化統計表省區土地沙漠、沙漠化土壤鹽漬化備注面積占省區面積年均發展面積面積占省區面積年均發展面積k㎡%k㎡k㎡%k㎡內蒙古743854.7633000183001.5530年新增沙漠、沙漠化土地10.66k㎡河南++21721.30鹽漬地在減少黑龍江253005.5666.70.144.521962年鹽漬土144k㎡,1976年為207.3k㎡河北91134.867833.34.17沙化地增多,鹽漬地減少陝西127006.137.41+近期沙漠以2.4~5.6m/a的速度向東南擴展山西++50163.22江蘇---913.30.98西藏15000.13+沙化面積比解放初期擴大1.3倍甘肅5333.31.37228.71120.10,292.0730年擴大鹽漬化約12.39萬母,沙化4947k㎡青海217003.01300.18+風蝕面積2.01k㎡寧夏1680032114.76761.31鹽漬土主要分布在銀川平原和衛寧平原,造成平均減產4000萬kg以上遼寧56023.82新疆42300025.5966.7108000.68潛在沙化面積1.42k㎡,30年3.05萬k㎡,鹽化減產1億kg北京317.681.94解放以來沙化地在逐年減少四川++++吉林470002552.812741.461984年比1958年沙化土地擴大1373k㎡山東---140008.94664.2每年鹽漬化損失15~20億元安徽---307.10.22合計1533000*15.9*4370.252370*818000*8.5****據其它資料**占國土面積(%)***佔全國耕地面積(%)注:「+」:沒統計數字,「-」:表示無此災種,空格表示情況不明。害著北方乾旱-半乾旱地區的新疆、甘肅、青海、寧夏、陝西、內蒙古、山西、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等12省區(段永侯等, 1993)。我國現有沙漠化土地33.4萬km2,風沙化土地3.7萬km2,加上沙漠戈壁116.2萬km2,共153.3萬km2,占國土總面積的15.9%,已超過全國耕地的總和。沙漠化土地的分布情況是:41%面積分布在大興安嶺兩側的半乾旱地帶,以農作物交錯區的旱農區風沙危害為主;32%分布在乾草原的荒漠草原地帶,27%分布在西部乾旱荒漠地帶。近40多年來,土地沙漠化在我國的發展十分嚴重,且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據權威部門統計,從50年代至70年代,我國沙漠土地以年均1560km2的速度擴大,進入80年代,每年擴大2100km2,預測今後10年土地沙漠化將以1.32%的發展速度擴大,平均每年淪為沙漠的土地將達2370km2(表5.1)。第二節 土地沙漠化危害狀況我國人多地少,人口對土地資源的壓力日益增大,土地沙漠化是導致生態環境惡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據統計,全國60%的貧困縣集中分布在沙區,每年因風沙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45億元。土地沙漠化的危害表現為:①毀壞耕地(張加桂等,1994),破壞農業生產;②使草場退化,畜牧質量、數量下降;③阻礙交通(張加桂,1999d);④影響工程建設;⑤破壞生態環境。調查表明,土地沙漠化無論從危害程度還是危害范圍來看,都比沙漠造成的更重更廣泛。沙漠化的發展,不但影響土地質量和農作物生長,隨著地表形態發生改變,也迫使土地利用方向發生改變,而且直接危害到人類的經濟活動和生活環境。我國現已形成的沙漠化土地,主要成因是長期以來形成的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和過度的砍伐、墾殖、放牧以及破壞,導致了大面積的森林、草原、植被退化消失,再加上當地脆弱的生態環境—乾旱、多風、土壤疏鬆等,都加速了沙漠化的形成。在我國北方萬里風沙線上,每年8級以上的大風日就有30-100天,還時常出現沙暴。歷史上曾是水美草鮮、羊肥馬壯、自然環境良好的地方,如今已淪為沙地,部分地方人類甚至無法生存。內蒙古近30年來,伴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大面積砍伐森林,無科學依據地大規模墾植、拓荒,兼之過度放牧,使得沙漠和沙漠化土地每年以3000km2的速度擴大了近10.66萬km2;因為同樣的因素,吉林省1984年比1958年沙漠化土地擴大了1373km2,近十年的發展速度更快;甘肅僅玉門市北部風沙線就以年均500m的發展速度南移了10km,新增沙漠化土地約87.3km2,寧夏1983年比1961年擴大沙漠化土地2666.71km2,且每年的風蝕深度3-5cm,耕作層內細粒物質損失1-30%,造成地表粗化和沙丘堆積,可利用土地資源喪失;而在幾十年前沙漠化並不發育或不甚發育的省區,現在也出現或進一步加重了。土地沙漠化給這些省區造成的危害是很嚴重的。

賁蓋類褚遼彧徹礤稷影箸彭子詒鷗具羋舜舡隱賴

3. 貴南縣污水處理廠地址

貴南縣污水處理廠地址是青海省西寧市東川工業園區東新路7號。根據查詢相關資料顯示,貴南縣位於青海省西寧市,污水處理廠在貴南縣的茫曲鎮東川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歸屬於市政公用管理系統,歸屬於市政部門首府,其建設,運營等由城管部門負責管理環保部門僅負責管理污水處理廠入水的合格性檢驗。

4. 黃河的現狀是怎樣的

近幾十年來,黃河河床淤積嚴重,行洪能力急劇降低,「懸河」形勢加劇,防洪水位逐年抬高.1950~1998年,高村、孫口、艾山、濼口、利津5個水文站3000立方米每秒流量時水位分別抬高了3.94米、4.18米、3.72米、3.90米、2.70米.尤其是1987年以來,黃河來水量較小,主河槽淤積進一步加劇,1987~1997年黃河下遊河道主河槽平均每年淤高0.12~0.16米,平槽流量由6000立方米每秒左右降為3000立方米每秒左右,二級懸河的不利局面進一步加劇,即便是中常洪水也可能發生滾河、斜河和順堤行洪,威脅堤防安全.
1、黃河水資源現狀
據統計,黃河多年平均河川徑流量為580億m3,僅相當於全國河川徑流量的2%,卻承擔著向全國15%的耕地、12%的人口、50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務,同時還擔負著向流域外遠距離調水.隨著流域內工農業的發展,兩岸年用水量由50年代的122億m3猛增到90年代的300億m3左右.其中農業用水是大頭,約佔92%,工業生活用水約佔8%.從1972年起到1999年的28年間,黃河下游有22年斷流,而1996、1997、1998年連續三年的斷流時間均超過100天,1998年則長達144天.根據預測:正常來水年份情況下,2010年黃河流域缺水40億m3,2030年缺水110億m3,2050年缺水160億m3左右,枯水年份還要增多.由此可見,用水需求已超出了黃河水資源的承載能力,黃河流域水危機的矛盾將會越來越突出.
為了緩解黃河流域水資源供需矛盾和黃河下游斷流形勢,國家計委、水利部頒布實施了《黃河水量調度管理辦法》和《黃河幹流水量分配方案》,並於1999年初,黃河水利委員會成立了水調局,從1999年3月17日開始,對黃河供水實行統一管理和有計劃的調配,自此以後,黃河下游未出現斷流現象.
2、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表現
自實行水量統一調度以來,黃河下游斷流現象雖然未再出現,但由於黃河屬資源性缺水地區,加之流域統一管理十分薄弱,黃河斷流問題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其具體表現主要是:
2.1、在管理體制上,流域機構的法律地位和許可權尚未明確,缺乏廣泛的水行政管理權
根據流域機構「三定」方案,流域機構只是水利部的派出機構,而不是一級行政單位,它只能根據水利部的授權在本流域內行使水行政管理權.既然是授權,就不可能有完全的「權」,它因授權而具有的管理職能就肯定不會跟法律確定的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水行政管理職能一樣,它的職能范圍要比後者窄很多,因而就不可能對本流域的水資源進行有效的管理.較為突出的例子就是在每年用水高峰的4~6月份,為了爭搶黃河水,即使是黃河系統管理的引黃涵閘,也不時受到地方行政干預而難以按計劃調度運行,使原本並不復雜的引水變得復雜而無奈,給黃河水資源管理工作平添了許多被動和難度.
2.2、在用水機制上,不鼓勵節水的機制,使得黃河水資源浪費嚴重
我國現有的用水機制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節水無獎、浪費不罰、用多用少一個樣.這樣的用水機制讓人感覺到用水多少與自己的經濟利益關系不大,同時黃河水資源費尚未徵收、水價又偏低,加上節水「投入成本較大」,使用水單位感覺到節水收益甚少,甚至不但不收益還要「賠本」,在現實中,搞節水與多用水的費用比起來,在很多情況下,多用水比搞節水措施費用要低很多,在市場經濟下,誰願意去多化那份錢.所以,人們都明白黃河水資源的供需矛盾,已嚴重影響了沿黃兩岸人民群眾的生活、工農業的生產及發展,可是在節水上,誰也不願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於是,農業灌溉中仍是大水漫灌;各類引黃灌區工程不配套,渠道及建築物老化、失修,渠道襯砌狀況差,也任由它跑、冒、滴、漏;工業用水中單位耗水量偏高,也不去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可以說黃河水資源的大量浪費與我國現行的用水機制有很大關系.
2.3、在水資源管理方式上,仍是簡單粗放、低水平的管理.
其主要表現有三:第一,黃河部門對黃河水資源缺乏強有力的約束機制和管理手段,難以控制和協調用水戶的取水,以至在取水過程中存在著用水戶的計量設施施測誤差很大,有些用水戶在取用黃河水時甚至根本沒有安裝計量設施,用水戶們瞞報、虛報或不報實際取水量的現象時常發生;第二,基層管理人員責任心不強,在引水過程中不去實測引水流量,有的只是目測或者乾脆坐在辦公室里「估計」,另外還有一部分基層管理人員對計量設施的計量方法、技術原理和操作規程等知識掌握的很少;第三、黃河部門只管放水,而很少真正掌握引水的用途、水的利用效率、水量的超指標引水以及用水戶的節水措施等.這樣的管理方式難以對黃河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及保護實施有效的科學管理,也難以使用水戶在水資源管理和保護方面真正信任和服從黃河水資源管理部門,從而使黃河部門的職責和權威無法真正到位.
2.4、在黃河水資源管理體繫上,黃河系統內仍存在著「多龍管水」,管理體制尚未理順
專家們早就呼籲,應對水資源實行統一的權屬管理.這一理論當然是針對水資源的區域管理與流域管理而言的,但是,我認為它也應該包括水資源的「歸口」管理,而在我們黃河系統內,「管」水的口還真不少,比如黃河取水許可、水量調度、水質管理權分別隸屬於不同部門.就拿山東局各局屬單位來說吧,水政(水資源)科、防辦(有的局是工管科、有的局是涵閘科)都從不同角度對黃河水資源進行管理,水政(水資源)科一般負責年度取水計劃、取水許可、計劃用水節約用水情況統計、水費徵收,每月要填報逐日取水量用報表,年終對全年取水進行匯總、總結;防辦(有的局是工管科、有的局是涵閘科)一般負責水量調度、水量分配、涵閘維修管理等,每月有涵閘(虹吸)逐日放水量月報表,年底還有涵閘資料整編.雖然各口管理的側重點有所不同,但歸根到底都是對水資源的管理,各口在管理中工作中難免有所重復,不但增加了工作量,不利於減員增效,也容易在實際工作中造成推諉,甚至扯皮,更主要的是多部門管理,影響了水資源管理效能的發揮.
2.5、在黃河水資源管理的法律保障上,立法滯後,配套法規不健全
由於黃河實行流域管理,黃河水利委員會只是水利部的派出機構,在制訂有關法規、政策時,既無政府可靠,又無人大可依,所以在有關法規、政策的制訂和出台上往往要相對滯後並且難度很大,使黃河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管理和保護缺乏強有力的法律依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徵收黃河水資源費的法律依據問題,新水法規定:「實施取水許可制度和徵收管理水資源費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新水法已頒布實施近二年了,也未見關於黃河水資源費徵收的有關規定.

5. 沈陽有幾家污水處理場都在什麼地方

沈陽一共有四家污水處理廠:

1、國電北部污水處理廠。

注冊地址在遼寧,沈陽,沈陽市崑山西路258號,公司性質屬於國有企業,自2006-01-19成立。

2、國電仙女河污水處理廠

國電東北環保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仙女河污水處理廠辦公地址位於洪區青海路82號。

3、國電瀋水灣污水處理廠

國電東北環保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瀋水灣污水處理廠辦公室地址位於洪區興凱湖街21號,於2006年01月19日在沈陽市於洪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注冊成立。

4、沙嶺污水處理廠

沈陽沙嶺污水處理廠成立於2008-05-27,位於沈陽市於洪區沙嶺鎮沙嶺小區,主要從事污水處理。

(5)青海化工廢水處理公司擴展閱讀:

污水處理廠的選址:

1、廠址必須位於給水水源的下游;如果城鎮、工業區和生活區位於河流附近,廠址必須在它們的下游,而且要在夏季主風向的下風向,並應同城鎮、工業區、生活區以及農村居民點保持一定的距離,但又不宜太遠,,以免增加管道的長度。

2、廠址應盡可能與處理後出水的主要去向(如灌溉農田)或受納水體靠近。

3、充分利用地形,選擇有適當坡度的地區,以滿足污水處理構築物和設備高程布置的需要,節省能源和動力。

4、盡可能少佔和不佔農田,並考慮後續建設發展的可能性。

6. 青海明膠股份有限公司的污染問題

明膠行業是高污染行業,污染物主要是廢水且排放量較大。對於青海明膠廢水排放污問題,國家早已列入重點監控名單。根據《關於印發的通知》(環辦〔2009〕34號),國家環保部將青海明膠列入廢水國家重點監控企業名單。
青海明膠位於青海省西寧市城北區生物園,周圍是居民區。公司生產過程中曾出現因污水排放不符合環保要求的情形並受到了相關處罰。但目前已經解決,青海明膠新建了污水處理站,該污水處理系統的投入使用,使得環保問題得到了有效的解決,排放指標均達到國家排放標准,從源頭上解決了異味問題。

7. 黃河的資料

第一個資料:http://www.xxjxw.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55 (圖文黃河資料)

第二個資料
一、世界第五長河
黃河,世界第五長河,一條5464公里長的大河,在中國北方 蜿蜒流動。從高空俯瞰,它恰似一個巨大的"幾"字,又隱隱就是我 們民族那獨一無二的圖騰。

二、黃河的表徵
它不僅僅是一條大河。黃河,黃土地,皇帝,黃皮膚,這一切黃色表徵,把這條流經中華心臟地區的濁流升華為聖河。《漢書.溝洫 志》就把黃河尊為百川之首:"中國川源以百數,莫著於四瀆,而河 為宗。"

三、黃土風成說
在久遠的地質年代,在亞洲內陸的沙漠戈壁,遍地砂石在驟冷驟 熱的嚴酷環境中被支解粉碎,直至形成粉末。內陸盛行的西北氣流, 經年累月地把它們吹向東方,粗砂落於蒙古高原,最細膩的粉末隨風 飄落到今天甘肅、陝西、山西、青海、寧夏、河南6省。千百萬年的 搬運堆積,終於形成了一個北起長城,南至秦嶺,西抵日月山,東達 太行山的黃土高原。

四、深厚廣闊的黃土層
這是一片無與倫比的黃土,它的面積廣達41萬平方公里,黃土 覆蓋厚度一般在100米以上。而隴東、陝西、晉西等地,黃土深達 100到200米,蘭州地區更厚達300米以上。

五、六千年前的伊甸園
植物學家們研究發現,雖然黃土高原的降水不如南方豐沛,但養 分的淋溶損失也較少,非常適合楊樹、樺樹、櫟樹、油松、雲杉和酸 棗、黃荊條等生長。那時繁茂的植被,涵養著一個溫暖多雨的伊甸園。 今天山西、陝西、甘肅、寧夏等省份,分布著大片原始森林。地處中 原的河南省簡稱為"豫",顯示在倉頡造字的時代,它仍是大象出沒 之地。

六、歷史興盛的基礎
地質學家們發現,黃土具備優良的解理性,適合開掘窯洞居住; 農學家們發現,黃土中各種礦物營養物質豐富,具有較高的天然肥力。 先民們漸漸在這片黃土地上開鑿窯洞居住,種植五穀為生。5000 多年前,皇帝、炎帝的部落興盛起來,華夏先祖的足跡踏遍了黃土地。 隨後的日子裡,中國第一個王朝夏興盛於此,立國800年的周朝源 起於此,而橫掃六合,一統天下的秦帝國也勃興於此。

七、遠古時代文明的啟蒙
在160多萬年前的山西芮城西候度人類活動遺址中,人們找到 了被火燒過的動物化石和鹿角化石,在100萬年前的山西藍田人類遺址中,人們找到了多處碳末堆積。
從那以後,藍田人、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都在黃河的臂灣里繁衍生息。直到6000年前,黃土地上出現了以半坡文明為代表 的母系氏族文化。
我們的祖先,就在這樣一片綠野間狩獵採集,度過了華夏文明 的金色童年。

八、歷史記述改造自然的功績
這里確實最早沐浴了文明之光,這里也難免最早被受了文明之火。 上古傳說,神農氏曾教民稼穡。耐人尋味的是,神農就是炎帝,也就 是火神,他所傳授的實際上是焚林墾殖。
《孟子》中記載了三皇五帝燒山林的"功績": "當堯之時...草木暢茂,禽獸繁殖,五穀不登,禽獸逼人...堯獨憂之,舉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澤而焚之,禽獸逃匿。"
在詩經中,我們聽到了先民們砍伐時的吟唱: "侃侃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漪。""伐木叮叮, 鳥鳴嚶嚶。"

……
…………
………………

8. 污水處理股票一覽表 污水處理股票有哪些

有海峽環保(603817)、綠城水務(601368)等3股封板,國中水務(600187)以及江南水務(601199)
海峽環保(603817):公司現擁有洋里、祥坂、青口、永泰、榕北、榕南、紅廟嶺、琅岐、閩清、侯官、環境監測等共11家分、子公司,合計職工總數約330人,其中擁有高級職稱職工人數為17人,中級職稱人數為42人,研究生碩士以上學歷9人,本科以上學歷100人,2015年實現利潤總額超億元。

綠城水務(601368):目前,公司現下屬7個自來水生產單位和8個污水處理單位,擁有南寧市水建工程有限公司和南寧市生源供水有限公司2家控股子公司。公司設計日供水能力142萬立方米,日污水處理能力90.2萬立方米,供水范圍覆蓋南寧市中心城區,污水處理范圍涵蓋南寧市中心城區和下轄五縣縣城區域。

國中水務(600187):公司主要從事建設、經營城市市政工程、生態環境治理工程;相關技術和設備的開發、生產與銷售;並提供水務工程領域的技術咨詢服務。目前,公司旗下已有11家水務公司,業務遍布河北、山西、內蒙古、青海、陝西、安徽、山東等全國各地。2018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6,797.71萬元,同比6.41%。

江南水務(601199):江蘇江南水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3年,其前身為成立於1966年的江陰市自來水公司,主要經營自來水制售、排水及相關水處理業務、供水工程設計及技術咨詢、水質檢測、水表計量檢測及對公用基礎設施行業進行投資等業務,業務拓展涉及供水、排水、固廢處置、金融租賃、海水淡化等產業。

9. 青海宜化氯鹼廠投入使用了嗎

青海宜化氫鹼廠已於2018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該廠位於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縣境內,總投資額達到50億元人民幣,佔地面積超過2000畝。氫鹼廠的建設旨在發展青海省的化學產業,促進當地燃殲經濟的發展,並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該氫鹼廠採用了先進的生產技術,能夠實現年產氫氧化鈉和氯化鉀各30萬噸的生產能力,同時還能生產氯氣、氫氣、液氯等產品。氫鹼廠的建成將有助於青海省的化學產業升級和轉型,提高當地企業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同時也將為國內外市場提供襲段悄高質量的化學產品。
不僅如此,該氫鹼廠還注重環保和節能,採用了多項環保技術和設施,如廢氣處理系統、廢水處理系統等拍渣,有效降低了生產過程中的環境污染。同時,該廠還建設了大型光伏電站,利用太陽能發電,為自身供電,減少了對傳統能源的依賴,實現了綠色可持續發展。

閱讀全文

與青海化工廢水處理公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大流量袋式過濾器生產基地 瀏覽:995
反滲透什麼情況下爆破膜爆破 瀏覽:37
國家生物污水排放標准 瀏覽:355
污水廠工程工藝流程 瀏覽:918
破碎錘帶回油濾芯干什麼用 瀏覽:541
金正立式飲水機怎麼清洗 瀏覽:548
java過濾換行符 瀏覽:199
飲水機裡面放出來的水特別臟怎麼辦 瀏覽:924
純水機拍出來的廢水 瀏覽:929
污水處理廠三年規劃目標 瀏覽:630
回收二手過濾機 瀏覽:155
大車濾芯怎麼賣 瀏覽:472
半透膜蔗糖和葡萄糖液面變化 瀏覽:1000
青島市生活污水氨氮吹脫塔哪裡有 瀏覽:775
用過的君子蘭土能否回用 瀏覽:417
機油濾芯可以用什麼代替 瀏覽:634
如何拆鴻芯直飲凈水器 瀏覽:398
自製蒸餾葡萄酒 瀏覽:741
酚醛樹脂專用丁腈橡膠 瀏覽:852
超濾管3k與10k的區別 瀏覽: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