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北京的水資源問題
4月16日 13:41 北京水資源的窘境與出路
水資源開發利用必須在水資源承載能力范圍之內,否則,蔣會產生各種問題。目前,北京市水資源開發利用已經超過了其承載力,產生了很多問題。
水資源供需矛盾加劇
北京水資源人均佔有量在世界各國首都中排名百位之後。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北京水資源供需沒有多大矛盾,七十年代以後,缺水成為北京面臨的嚴重問題之一。目前,水資源供需矛盾十分尖銳,近幾年每年缺水均在4億立方米左右。根據《21世紀初期首都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規劃總報告》,預測2010年北京市需水量將達到53.95億立方米,其中工業用水13.49億立方米,城市生活用水13.35億立方米,農業用水 21.91億立方米,河湖環境補充水3.20億立方米,損失量約為2億立方米。與多年平均可供水量相比北京市2010年將缺水12.62億立方米。
地下水嚴重超采
北京市1981-1989年地下水平均補給量為 37.80億立方米/年,地下水可開采量約為24.5億立方米/年。由於種種原因,補給水並不能全部作為可利用水。當開采量大於可開采量時,會引起一系列的水文地質環境問題。
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地下水資源開采是少量的,自七十年代以後,地下水資源開采量逐年劇增,成為北京市主要水源之一。據計算,1961—1995年的35年間,全市平原區地下水累積虧損量已達到39.56億立方米,平均每年虧損1.13億立方米,其中七十年代虧損最多,達到21.25億立方米。盡管目前虧損量有所減少,地下水位有所上升,但仍處於超采狀態。
地下水的超采會形成漏斗區,到目前為止,已經形成以朝陽區為中心,西到石景山、東至順義、南至南苑、北到昌平山前約1600平方公里的漏斗區,引起地面沉降。城區的東部和東北部,八里庄—大郊亭一帶,沉降幅度最大,沉降點最大累積幅度達850毫米;水井供水衰減或報廢。同時由於水位不斷下降,至使有些水井枯竭報廢,井越打越深,泵越換越大,形成惡性循環,經濟上越來越不合算。
水質污染嚴重
水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水質是重要的指標之一,水資源量、質的協調統一是水資源充分發揮效益不可缺少的條件。
2000年北京市污水排放的總量為13.55億立方米,其中工業廢水5.79億立方米,生活污水7.76億立方米。一些污水沒有得到有效處理導致水質污染。 2000年監測總河長997.2公里,其中I-Ⅲ類水體河長659.6公里,占監測總河長的66.1%;Ⅳ類水體河長59.3公里,占監測總河長的6.O%;大於V類水體河長278.3公里,占監測總河長的27.9%。地下水監測中,40%監測井水質低於Ⅲ類水質,主要污染指標為總硬度、混濁度、氨氮等。
缺乏完善的水資源價格體系
合理的水資源價格是對水資源進行經營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促進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的前提,是水資源供給與需求的調節器。制定合理的水資源價格體系才能統籌兼顧、科學有效地配置各種水資源,整體上發揮水資源的效益。目前,北京尚未健全完善的水資源價格體系,致使水資源經營管理未能充分發揮經濟杠桿的作用。自來水、地表水、地下水、污水、中水價格比例不利於水資源合理的調配。
解決北京水資源問題的根本手段是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通過的主要手段是將北京建設成節水型城市,這是最高的目標。為了實現這個目標,目前我們應該採取的主要途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觀念轉變:實現由供給管理向需求管理轉變
傳統的水資源管理可以統稱為供水管理,其主要的特徵是根據工農業用水需求,建立大中型水利工程來實現水資源供需平衡,它曾為緩解甚至徹底解決水資源供需矛盾發揮了重要作用,並且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仍將發揮重要的作用。隨著水利工程不斷興建,工程難度愈來愈大,成本也不斷增加,而且隨著徑流開發加大,帶來了一系列的生態環境問題,水資源供需矛盾也不斷加劇。完全依靠增加工程解決水資源問題已經成為不可能,運用綜合手段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成為一種必然。供水管理的最大缺陷是忽略了用水者節水的可能性,它將水資源供需矛盾的解決寄託在水源供給上,其結果是水資源浪費的增加和利用低效。必須改供水管理為需水管理。所謂的水資源需水管理就是綜合運用行政的、法律的和經濟的手段來規范水資源開發利用中的人類行為,從而實現對有限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它強調把水資源作為一種稀缺的經濟資源,對水資源的優化利用應著眼於現存的水資源供給,而不是自發的向新的供水能力投資以滿足未來的水的需求。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農業水資源供給量不可能增加,我們必須通過需水管理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調整結構:向節水防污高效產業結構邁進
產業結構對水資源開發利用具有重要影響。北京產業結構的未來發展方向是向節水防污高效產業結構邁進。北京市的用水效率雖然同國內其他省相比較高,但同世界先進國家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2001年北京農業增加用水15473立方米,是澳大利亞的3.5倍,是美國的2.2倍,韓國的2.1倍,提高其效率是有潛力的。另外,目前北京市的產業結構還不合理,與北京水資源條件還不相適應,高耗水的產業佔有相當的比重,如冶金、石化、紡織等傳統產業佔有相當的比重,未來發展方向是用低耗水、高附加值的現代製造業來改造傳統的工業。如現代轎車、微電子、光機電、生物工程與新醫葯4個產業。要加快產業基地建設。加大污染擾民企業的搬遷改造步伐,同時,關停並轉一些污染大、耗水高、效益低的企業。在農業用水方面,要充分利用降水,減少直至停止水稻等高耗水的作物,大力發展節水早作農業。
開源:雨水利用和污水資源化
北京本地水資源已經沒有多少開源的餘地,只能挖掘潛力,在雨水利用和污水資源化方面還是大有可為的。
雨水是可再生的天然資源,由於北京降水的集中性,使得其開發利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充分利用雨水資源是解決北京水資源問題的重要途徑。在北京利用雨水是完全有條件的。北京西郊有一個約400平方公里大范圍的沙礫石透水層,是建立地下水庫、進行人工調蓄的理想場所。而面積為1600平方公里官廳山峽流域,是北京西部的暴雨集中區,區間徑流量為0.4-2.5億立方米。通過新建西郊26.2平方公里砂石坑蓄洪回灌工程,平均每年回灌水量220萬立方米,對於緩解北京西郊地區地下水資源緊張狀況將起到積極的作用。充分利用綠地進行入滲是利用雨水的又一個有效的途徑,這不僅可以減少綠地的灌溉水量,而且可以減少排水河道的負擔。可以將路面、屋頂上的水引入綠地,這樣,可以將綠地建的低一些,有利於雨水的利用。根據相關實驗,城市小區建設和公共綠地在5年一遇日降水量為144毫米時,土壤為粉砂壤時,雨水可就地全部入滲。其他還有田面蓄水入滲、河道建閘蓄水入滲。值得欣慰的是,在雨水利用方面,北京完成了天秀花園小區、雙紫園小區、北京地質工程勘察院大院、北京水利水電學校、海淀公園等六個雨水示範工程建設,北京奧運場館建設也將雨水利用考慮在內。
污水是北京重要的水資源之一。通過污水處理再利用,不僅可以減少對水資源的污染,而且可以增加水資源的有效供給量。2000年北京市污水排放總量為 13.55億立方米,隨著用水量的增加,污水也必將增加,對其加以利用也是實現北京2008年「綠色奧運」的承諾的需要。值得關注的是,關於此已經引起有關方面的關注。根據有關報道,目前為止,北京已經建成投入使用了160多個中水設施,這些設施大多集中在賓館、飯店和大專院校,它們以洗浴、盥洗等日常雜排水為水源,經過處理達到中水水質標准後,可以回用於沖廁、洗車、綠化等等。目前這些中水設施日處理能力已經達到4萬立方米,回用水量約2.4萬立方米。北京2003年建成了日處理能力8萬噸的吳家村污水處理廠,至此,全市污水日處理能力達到158萬噸;完成了陽坊工業園區、北京農業職業學校、北京石油化工學院等10個污水零排放單位和大興翡翠城小區、華北電力大學、太陽城老年公寓等7個中水回用工程,日處理能力達到2.3萬噸。
另外,南水北調工程的實現,將是解決北京水資源問題的重要戰略途徑。
節流:定額管理和減少浪費
節流是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解決北京水資源短缺的必由之路。各行業根據目前的科學技術水平,制定合理的用水定額,並且嚴格執行,實行總量控制,同時減少水資源浪費。管好水龍頭,不僅能提高人們的節水意識,而且能夠節約大量水資源。據專家測試,一個關不緊的水龍頭,一個月可以流掉 1-6立方米水;一個漏水的馬桶,一個月要流掉3-25立方米水。全市如果有60萬個水龍頭、20萬個馬桶漏水,一年就要損失上億立方米的水,相當於新建一個自來水廠。值得欣慰的是,北京對減少水資源浪費極為重視,在城區積極推廣節水器具,增強市民節水意識,機關、學校、科研等單位定期對用水節水設施進行檢查和維修,堅決杜絕跑、冒、滴、漏現象的發生,涌現出117個節水型企業和92個節水型居民小區。在農業,節水技術得到一定的普及,微灌、噴灌等現代節水技術得到廣泛應用。
經濟杠桿:建立科學的水價體系
所謂的科學水價體系是指在各種水源(包括污水)之間建立起來的高效和諧的比例關系。這種體系的存在能夠促進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因為科學的水價體系在水資源優化配置過程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我們以工業用水為例,簡要地說明建立科學的水價體系的必要性。對於工業用水而言,我們假設水源為地表水、地下水、海水以及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水(或者將污水作為自己的水源,此處含有中水)。為了簡明起見,我們先假設工業用水的水源為地表水和地下水,如果地表水的價格低於地下水,並且水價足以影響產品的成本時,生產者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必然採用地表水,促進地表水的開發利用,反之,如果地表水的價格高於地下水,會加大地下水的開采,那麼在地下水超采區,應該利用經濟手段,提高地下水的價格,限制地下水的開采。建立科學的水價體系,不僅有利於水資源的高效利用,而且有利於污水資源化,這對於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社會經濟環境的協調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B. 中國最新的水資源現狀 污水處理現狀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污水處理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截至年底,我國污水處理及其再生行業企業個數達到了213個,資產總計844.13億元,較2011年增長了11.43%,銷售收入為236.64億元,較2011年增長了16.16%,擴張速度較快。
但是我國當前污水處理費還處於較低的水平,在我國36個大中城市中還有14個城市的污水處理費低於0.8元/噸,未能達到國家規定的上漲幅度,雖然當前我國污水處理及其再生行業的毛利率較高,2012年華東地區和西北地區的毛利率超過了100%,但是由於污水處理費的工業事業特徵,其市場調節能力較差,2012年我國污水處理及其再生行業七個地區有四個毛利率在下降,而且華東、華中地區連續兩年處於下降趨勢,在一定程度上會打擊企業投資這個行業的積極性。
前瞻產業研究院污水處理及其再生行業小組認為,從我國污水日處理能力和污水排放總量對比來看,我國污水處理能力尚不能滿足需處理的污水量,加上污水處理行業存在產能利用率低的問題,每年都有大量的沒有得到處理的污水流入水體中污染水環境,行業需求大於供應。
受到經濟回暖,國家政策推動以及環保行業熱度增長等有利因素作用,污水處理行業整體生產經營狀況較好,基於多項政策的利好作用具有持續性,加之隨著工業的持續增長,污水處理的行業需求將穩定增加,預計2013年污水處理行業的財務運行仍將保持較好水平。
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指出,「十二五」期間中國環保投資將達3.1萬億,較「十一五」期間1.54萬億的投資額上升121%。「十二五」期間,隨著環境稅費改革,市場化和特許經營制度完善,稅費優惠政策落實和處理費用徵用水平提高,污水處理、垃圾處理運行服務市場將迅速發展,環境咨詢、環境設計、環境貿易等服務領域也將進一步擴大,行業發展前景廣闊。
總體來說,我國污水處理行業前景比較良好,行業增長空間很大。
C. 介紹一兩個國家「中水」利用的基本情況
日本:以有較多中水系統供生活雜用而著稱,約佔中水回用量的40%。早在20世紀60年代,日本沿海和西南一些缺水城市,如東京、名古屋、川崎、福岡等地即開始考慮將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出水經進一步處理後回用於工業、生活或生活雜用(以沖洗衛生設備為主)。污水再生後用於中水道系統、農田或城市灌溉、河道補給等。日本的雙管供水系統比較普遍
D. 中水是什麼水
再生水
廢水或雨水經適當處理後,達到一定的水質指標,滿足某種使用要求,可以進行有益使用的水。和海水淡化、跨流域調水相比,再生水具有明顯的優勢。從經濟的角度看,再生水的成本最低,從環保的角度看,污水再生利用有助於改善生態環境,實現水生態的良性循環。
城市污水經處理設施深度凈化處理後的水(包括污水處理廠經二級處理再進行深化處理後的水和大型建築物、生活社區的洗浴水、洗菜水等集中經處理後的水)統稱「中水」。其水質介於自來水(上水)與排入管道內污水(下水)之間,亦故名為「中水」。中水利用也稱作污水回用。
城市生活污水,主要的地下水污染源之一,提高污水處理率並進行污水處理設施升級改造是進行地下水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為改善國內水污染狀況並提供更多的水資源,再生水利用在國內得到重點扶持,行業存在顯著投資機會。
「十二五」期間,我國將投入304億元新建2675萬立方米/日的再生水處理能力,投資增速高達198.04%,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4.41%遠高於行業每年5.30%的增速。其間,全國城鎮再生水利I用率將從目前的不足10%提升至15%。
E. 中國水務行業市場的發展現狀及前景分析
水務行業又可分為原水生產與供應、自來水生產和供應、污水收集、污水處理、中水與再生水利用等多個環節。一般意義上是指供水與排水。除了傳統的供水和排水管理,水務產業還包括保護和擴大水資源、節水減排、中水回用、淡化海水、用水需求管理、社區性計劃、集水區管理以及舉辦公共教育及增強節水意識活動等事務。
——更多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水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F. 一道化學題:利用「中水」的實際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水又叫再生水
中水是指污水經適當處理後,達到一定的水質指標,滿足某種使用要求,可以進行有益使用的水。和海水淡化、跨流域調水相比,中水具有明顯的優勢。從經濟的角度看,中水的成本最低,從環保的角度看,污水再生利用有助於改善生態環境,實現水生態的良性循環。
編輯本段簡介
再生水也是污水處理廠處理達標水,一般為二級處理,具有不受氣候影響、不與臨 北京再生水利用
近地區爭水、就地可取、穩定可靠、保證率高等優點。再生水即所謂「中水」,是沿用了日本的叫法,通常人們把自來水叫做「上水」,把污水叫做「下水」,而再生水的水質介於上水和下水之間,故名「中水」.再生水雖不能飲用,但它可以用於一些水質要求不高的場合,如沖洗廁所、沖洗汽車、噴灑道路、綠化等。再生水工程技術可以認為是一種介於建築物生活給水系統與排水系統之間的雜用供水技術。再生水的水質指標低於城市給水中飲用水水質指標,但高於污染水允許排入地面水體的排放標准。 再生水是城市的第二水源。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是提高水資源綜合利用率,減輕水體污染的有效途徑之一。再生水合理回用既能減少水環境污染,又可以緩解水資源緊缺的矛盾,是貫徹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污水的再生利用和資源化具有可觀的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已經成為世界各國解決水問題的必選。
編輯本段利用的可行性
污水再生利用的優勢
中水,也稱再生水,它的水質介於污水和自來水之間,是城市污水、廢水經凈化處理後達到國家標准,能在一定范圍內使用的非飲用水,可用於城市景觀和百姓生活的諸多方面。為了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日益顯得重視,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與開發其他水源相比具有優勢。首先城市污水數量巨大、穩定、不受氣候條件和其它自然條件的限制,並且可以再生利用。污水作為再生利用水 再生水
源與污水的產生基礎上可以同步發生,就是說只要城市污水產生,就有可靠的再生水源。同時,污水處理廠就是再生水源地,與城市再生水用戶相對距離近供水方便。污水的再生利用規模靈活,既可集中在城市邊緣建設大型再生水廠,也可以在各個居民小區、公共建築內建設小型再生水廠或一體化處理設備,其規模可大可小,因地制宜。
技術可行性
在技術方面,再生水在城市中的利用不存在任何技術問題,目前的水處理技術可以將污水處理到人們所需要的水質標准。城市污水所含雜質少於0.1%,採用的常規污水深度處理,例如濾料過濾、微濾、納濾、反滲透等技術。經過預處理,濾料過濾處理系統出水可以滿足生活雜用水,包括房屋沖廁、澆灑綠地、沖洗道路和一般工業冷卻水等用水要求。微濾膜處理系統出水可滿足景觀水體用水要求。反滲透處理系統出水水質遠遠好於自來水水質標准。 國內外大量污水再生回用工程的成功實例,也說明了污水再生回用於工業、農業、市政雜用、河道補水、生活雜用、回灌地下水等在技術上是完全可行的,為配合中國城市開展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作,建設部和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編制了《城市污水處理廠工程質量驗收規范》、《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設計規范》、《建設中水設計規范》、《城市污水水質》等污水再生利用系列標准,為有效利用城市污水資源和保障污水處理的質量安全,提供了技術數據。
經濟可行性
城市污水採取分區集中回收處理後再用,與開發其它水資源相比,在經濟上的優勢如下: (1) 比遠距離引水便宜 城市污水資源化就是將污水進行二級處理後,再經深度處理作為再生資源回用到適宜的位置。基建投資遠比遠距離引水經濟,據資料顯示,將城市污水進行深度處理到可以回用作雜用水的程 再生水
度,基建投資相當於從30公里外引水,若處理到回用作高要求的工藝用水,其投資相當於從40~60公里外引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每年調水量100多億立方米,主體工程投資超過1000億元,基單位投資約3500~4000元/t。因此許多國家將城市中水利用作為解決缺水問題的選擇方案之一,也是節水的途徑之一,從經濟方面分析來看是很有價值的。在美國,有300場、中國國際貿易中心、保定市魯崗污水處理廠等幾十項中水工程。實踐證明,污水處理技術的推廣應用勢在必行,中水利用作為城市第二水源也是必然的發展趨勢。 (2)比海水淡化經濟 城市污水中所含的雜質小於0.1%,而且可用深度處理方法加以去除,而海水中含有3.5%的溶鹽和大量有機物,其雜質含量為污水二級處理出水的35倍以上,需要採用復雜的預處理和反滲或閃蒸等昂貴的處理技術,因此無論基建費或單位成本,海水淡化都高於再生水利用。國際上海水淡化的產水成本大多在每噸1.1美元至2.5美元之間,與其消費水價相當。中國的海水淡化成本已降至5元左右,如建造大型設施更加可能降至3.7元左右。即便如此,價格也遠遠高於再生水不足一元的回用價格。 城市再生水的處理實現技術突破前景仍然非常廣闊,隨著工藝的進步、設備和材料的不斷革新,再生水供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會不斷提高,處理成本也必將日趨降低。 (3)可取得顯著的社會效益 在水資源日益緊缺的今天,將處理後的水回用於綠化、沖洗車輛和沖洗廁所,減少了污染物排放量,從而減輕了對城市周圍的水環境影響,增加了可利用的再生水量,這種改變有利於保護環境,加強水體自凈,並且不會對整個區域的水文環境產生不良的影響,其應用前景廣闊。污水回用為人們提供了一個非常經濟的新水源,減少了社會對新鮮水資源的需求,同時也保持優質的飲用水源,這種水資源的優化配製無疑是一項利國利民、實現水資源可持續發展的舉措。當今世界各國解決缺水問題時。城市污水被選為可靠且可以重復利用的第二水源,多年以來,城市污水回用一直成為國內外研究的重點。成為世界不少國家解決水資源不足的戰略性對策。
編輯本段使用途徑
再生水水量大、水質穩定、受季節和氣候影響小,是一種十分寶貴的水資源。再生水使用方式很多,按與用戶的關系可分為直接使用與間接使用,直接使用又可以分為就地使用與集中使用。多數國家的再生水主要用於農田灌溉,以間接使用為主;日本等少數國家的再生水則主要用於城市非飲用水,以就地使用為主;新趨勢是用於城市環境「水景觀」的環境用水。 再生水的用途很多,可以用於農田灌溉、園林綠化(公園、校園、高速公路綠帶、高爾夫球場、公墓、綠帶和住宅區等)、工業(冷卻水、鍋爐水工藝用水)、大型建築沖洗以及游樂與環境(改善湖泊、池塘、沼澤地,增大河水流量和魚類養殖等),還有消防、空調和水沖廁等市政雜用。 根據再生水利用的用途,再生水可回用於地下水回灌用水,工業用水,農、林、牧業用水,城市非飲用水,景觀環境用水等五類。再生水回用於地下水回灌,可用於地下水源補給、防治海水入侵、防治地面沉降;再生水回用於工業可作為冷卻用水、洗滌用水和鍋爐用水等方面;再生水 再生水
用於農、林、牧業用水可作為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的灌溉、種植與育苗、林木、觀賞植物的灌溉、種植與育苗、家畜和家禽用水。
編輯本段中國再生水使用情況
現狀
進入21世紀前後,在中國水資源日趨緊張的背景下,再生水利用開始受到中國政府的重視。到2009年,中國污水再生利用率(污水再生利用量/污水處理率)在15%左右,而污水再生利用量/污水排放量的比率僅為5%左右。
必要性
中國是一個水資源貧乏的國家,屬世界上13個貧水國之一,人均水資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同時,中國地域廣大,水資源在時間和地區分布上很不平衡,南方多北方少,北方大部分地區,尤其是哈爾濱人均水資源更低。海河、淮河、遼河、黃河流域人均水資源量約為中國平均水平的1/5,海河流域包括京津兩市人均水資源量僅為中國平均水平的1/7。 隨著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缺水問題尤為突出。當前相當部分城市 再生水
水資源短缺,城市供水范圍不斷擴大,缺水程度日趨嚴重。據統計,中國669個城市中,400個城市常年供水不足,其中有110個城市嚴重缺水,日缺水量達,年缺水量,由於缺水每年影響工業產值2000多億元,天津、長春、大連、青島、唐山和煙台等大中城市已受到水資源短缺的嚴重威脅。據資料統計,國際極度缺水線是人均水資源佔有量500,而河北保定市區目前的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只有64,嚴重缺水,導致城市供水不足,地下水超采,引發一系列環境地質問題等。 2000年北方地區出現100年不遇的大旱,使許多水庫河流出現從來沒有過的斷流和枯乾,北方13個省318個縣級以上城市被迫限時供水,缺水人口達2000多萬。2001年的乾旱,中國受旱面積達k。 在水資源短缺的同時,中國水資源浪費和污染現象十分嚴重,而對這種短缺與浪費並存的狀況,傳統思想認為應該行政性提高水價來限制人們的用水量,但是浪費問題從來不是行政性的價格可解決的,因為在考慮浪費問題的時候,不能忽略限制人們行為本身帶來的效用損失。建設部的一次調查表明,當水費支出占居民家庭收入的2.0%時,人們才會考慮節水問題;達到5%時,對人們的生活才會產生較大影響;達到10%時,人們會考慮水的重復利用。為了緩解水資源的供需矛盾,污水回用在一定使用范圍內,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經濟可靠的新水源,並且可以節省優質的飲用水源。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國已進入經濟建設的新時期,雖然近年大力提倡節約用水,但各地用水量增勢強勁,加劇了水資源問題的嚴重性。水資源緊缺對國民經濟發展產生的影響,已經引起了領導和專家的關注。據預測,世紀水資源危機將位居世界各類資源危機之首。因而研究城市水資源利用及水資源開發勢在必行,這對城市用水健康循環和保障城市可持續發展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因此,實現污水資源化,緩解不資源供需矛盾,促進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顯得十分得要。
使用情況
雖然中國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開始採用污水灌溉的方式回用污水。但真正將污水深度處理後回用於城市生活和工業生產則是近幾十年才發展起來的,建設部在「六五」專項科技計劃中最先列入了城市污水回用課題分別在大連、青島兩地作試驗探索。這兩地研究成果表明,污水可以通簡易深度處理再次回用,是很有前途的水源。 從1986年開始,城市污水回用相繼列入國家「七五」、「八五」、「九五」重點科技攻關計劃,開始污水回用技術的探索和示範工程的試驗。「七五」攻關項目「水污染防治及城市污水資源化技術」,就污水再生工藝、不同回用對象的回用技術、回用的技術經濟政策等進行了系統研究。其中研究包括青島延安三路污水廠等14個污水不同程度或不同對象地開展污水回用工程,為「八五」期間污水回用項目的攻關提供了大量可行的依託工程。「八五」攻關項目「污水凈化與資源化技術」,分別以大 再生水
連、太原、天津、泰安、燕山石化為依託工程,開展工程性試驗。通過系列的生產性和實用性工程研究,「八五」提供了城市污水回用於工業工藝、冷卻、化工、石化、鋼鐵工業和市政景觀等不同用途的技術規范和相關水質標准。「八五」提供的成果較「七五」提高到了實用水平,研究內容經過了生產悵一檢驗,涵蓋了污水回用的大部分領域。「九五」攻關項目「城市污水處理技術集成化與決策支持系統建設」,具體攻關兩部分內容:一是回用技術集成化研究,二是城市污水地下回灌深度處理技術研究。這些攻關研究,完成了大量生產性試驗,取得了豐富數據,經國家專家級的鑒定驗收,許多成果被評為國際先進或國際領先水平。 在「21世紀國際城市污水處理及資源化發展戰略研討會」上建設部在會上指出「中國將會全面啟動污水資源化工程,並在此領域廣泛加強與國外的技術合作和技術交流,歡迎各國金融機構和企業投資於中國的城市污水資源化項目」,表明中國在未來的幾年城市對再生水利用的投資與需求將迅速升溫。
規劃
為了緩解中國的水資源短缺和治理水環境的污染,中國近期建設的集中污水處理與回用規劃如表1所示。 (1) 污水處理後回用作工業用水 污水處理廠的二級處理出水,根據用途不同,可直接或者再經進一步處理達到更高的水質後應用於工業過程中,其中最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用途是工業冷卻水,中國在污水處理廠二級出水或先進二級處理出水用作工業冷卻方面進行了大量試驗研究,並有運行成功的實例。北京高碑店污水處理廠的二級處理出水給華能熱廠提供冷卻水的水源,供應量為4萬噸每天。同時該污水處理廠還為三河熱電廠等工業企業供水。 再生水目前已經成為北京的第二大水源。統計數字顯示,2006年北京使用再生水3.6億立方米,今年預計達到4.8億立方米。再生水已經廣泛應用於工業製造、農業灌溉、城市綠化、河湖環境等領域。今年使用的4.8億立方米的再生水中,有6000萬立方米用於補充城市景觀和城市綠化用水的使用。朝陽公園、大觀園、陶然亭、萬泉河、南護城河以及奧運中心區等都實現再生水澆灌。同時,北京城區還建成20個自動中水加水機,每年可提供2000萬立方米可再生水用於綠化和市政管理。 (2) 污水處理後回用作生活雜用水 處理後污水回用生活雜用水,北京最具代表性。1984年北京市進行污水示範工程建設,並於1987年出台了「北京市中水建設管理實施辦法」,在該管理條例中,凡建築面積在以上的旅館、飯店和公寓以及建築面積在以上的機關科研單位和新建的生活小區都要建立中水設施。以此為契要,北京市的中水設施的建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到目前為止,北京已經建成投入使用了160多個中水設施,這些設施大多集中在賓館、飯店和大專院校,它們以洗浴、盥洗等日常雜用水為水源,經過處理在到中水水質標准後,可以回用於沖廁、洗車、綠化等。目前這些中水設施處理能力已經達到4萬,回用水量約。中水建設已初具規模。為實現北京2008年「綠色奧運」的承諾,使城市污水回用率達到50%,北京市將新建9座中水廠,以加大污水再生回用,推廣城市中水的使用。 北京已經建成9座大型污水處理廠和相關的配套管網,在2008年奧運會之前,還將再有5座類似的污水處理廠投入運行。與此同時,郊區的污水治理也全面啟動。新城建設的14座中小型污水處理廠,年處理污水近1.7億立方米。 (3) 污水處理後回用作農業灌溉 在中國北方城市,城市污水和工業廢水已經成為某些郊區農田(包括菜田、稻田和麥田等)灌溉用水的主要水源之一。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可以改良土壤結構,增加水分和肥分,導致作物增產,平均每一立方米生活污水,可以增產小麥或稻穀約0.5kg。但是污灌也體現了一些缺點,部分農田,由於用有毒有害的工業廢水灌溉而導致農田惡化和農業減產,地下水、土壤和農產品受污染。再生水用於農作物灌溉的面積逐年增加,大興、通州等地區形成了30萬畝再生水灌溉區。今年全市農業利用再生水達2.3億立方米。2006年底,隨著小紅門污水處理廠的排水閘門開啟,清澈的再生水湧入涼鳳灌渠,大興區青雲店、長子營、采育等8個鎮的20萬畝農田灌溉用上了再生水。再生水代替清水進行農田灌溉,每年可減少開采地下水6000萬立方米。
編輯本段使用意義
緩解水資源短缺的有效途徑
據有關資料統計,城市供水的80%轉化為污水,經收集處理後,其中70%的再生水可以再次循環使用。這意味著通過污水回用,可以在現有供水量不變的情況下,使城市的可用水量至少 再生水
增加50%以上。世界各國無不重視再生水利用,再生水作為一種合法的替代水源,正在得到越來越廣泛的利用,並成為城市水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重要環節
水是城市發展的基礎性資源和戰略性經濟資源,隨著城市化進程和經濟的發展,以及日趨嚴重的環境污染,水資源日趨緊張,成為制約城市發展的瓶頸。推進污水深度處理,普及再生水利用是人類與自然協調發展、創造良好水環境、促進循環型城市發展進程的重要舉措。 國際上,對於水資源的管理目標已發生重大變化,即從控制水、開發水、利用水轉變為以水質再生為核心的「水的循環再用」和「水生態的修復和恢復」,從根本上實現水生態的良性循環,保障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能帶來可觀的效益
再生水合理利用不但有很好的經濟效益,而且其社會和生態效益也是巨大的。首先,隨著城市自來水價格的提高,再生水運行成本的進一步降低,以及回用水量的增大,經濟效益將會越來越突出;其次,再生水合理利用能維持生態平衡,有效的保護水資源,改變傳統的「開采一利用一排放」開采模式,實現水資源的良性循環,並對城市的水資源緊缺狀況起到了積極的緩解作用,具有一長遠的社會效益;第三,再生水合理利用的生態效益體現在不但可以清除廢污水對城市環境的不利影響,而且可以進一步凈化環境,美化環境。
G. 國家中水回用水質標准
法律分析:中水是指各種排水經處理後,達到規定的水質標准,可在一定范圍內重復使用的非飲用水。中水水源按照《建築中水設計規范》(GB50336-2018)和《城鎮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設計規范》(GB50335-2016)分為優質雜排水和生活污水,具體種類和選取順序為:
1)衛生間、公共浴室的盆浴和淋浴等的排水;
2)盥洗排水;
3)空調循環冷卻水系統排水;
4)冷凝水;
5)游泳池排污水;
6)洗衣排水;
7)廚房排水;
8)沖廁排水。
中水水源一般不是單一水源,大多有三種組合方式:
1)盥洗排水、淋浴排水、循環冷卻水稱為優質雜排水,應優先選用;
2)沖廁排水以外的生活排水稱為雜排水;
3)生活污水,即所有生活排水的總稱,這種水質最差。
中水用於沖廁、道路清掃、消防、城市綠化、車輛沖洗、建築施工等雜用的水質,按《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雜用水質》(GB/T18920-2002)中城市雜用水類標准執行。
中水用於景觀環境用水,其水質應符合國家標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觀環境用水水質》(GB/T18921-2002)的規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標准(含標准樣品),是指農業、工業、服務業以及社會事業等領域需要統一的技術要求。
標准包括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地方標准和團體標准、企業標准。國家標准分為強制性標准、推薦性標准,行業標准、地方標準是推薦性標准。
強制性標准必須執行。國家鼓勵採用推薦性標准。
H. 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多少
全國地級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5%以上,京津冀地區達到35%以上。
根據意見,2025年,全國污水收集效能顯著提升,縣城及城市污水處理能力基本滿足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畜禽糞污和漁業養殖尾水資源化利用水平顯著提升;污水資源化利用政策體系和市場機制基本建立。到2035年,形成系統、安全、環保、經濟的污水資源化利用格局。
積極探索符合農村實際、低成本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技術和模式。根據區域位置、人口聚集度選用分戶處理、村組處理和納入城鎮污水管網等收集處理方式,推廣工程和生態相結合的模塊化工藝技術,推動農村生活污水就近就地資源化利用。推廣種養結合、以用促治方式,採用經濟適用的肥料化、能源化處理工藝技術促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鼓勵漁業養殖尾水循環利用。
I. 再生水怎樣排放
⑴ 污水處理後回用作工業用水
污水處理廠的二級處理出水,根據用途不同,可直接或者再經進一步處理達到更高的水質後應用於工業過程中,其中最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用途是工業冷卻水,中國在污水處理廠二級出水或先進二級處理出水用作工業冷卻方面進行了大量試驗研究,並有運行成功的實例。北京高碑店污水處理廠的二級處理出水給華能熱廠提供冷卻水的水源,供應量為4萬噸每天。同時該污水處理廠還為三河熱電廠等工業企業供水。
再生水目前已經成為北京的第二大水源。統計數字顯示,2006年北京使用再生水3.6億立方米,今年預計達到4.8億立方米。再生水已經廣泛應用於工業製造、農業灌溉、城市綠化、河湖環境等領域。今年使用的4.8億立方米的再生水中,有6000萬立方米用於補充城市景觀和城市綠化用水的使用。朝陽公園、大觀園、陶然亭、萬泉河、南護城河以及奧運中心區等都實現再生水澆灌。同時,北京城區還建成20個自動中水加水機,每年可提供2000萬立方米可再生水用於綠化和市政管理。
⑵ 污水處理後回用作生活雜用水
處理後污水回用生活雜用水,北京最具代表性。1984年北京市進行污水示範工程建設,並於1987年出台了「北京市中水建設管理實施辦法」,在該管理條例中,凡建築面積在以上的旅館、飯店和公寓以及建築面積在以上的機關科研單位和新建的生活小區都要建立中水設施。以此為契要,北京市的中水設施的建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到目前為止,北京已經建成投入使用了160多個中水設施,這些設施大多集中在賓館、飯店和大專院校,它們以洗浴、盥洗等日常雜用水為水源,經過處理在到中水水質標准後,可以回用於沖廁、洗車、綠化等。目前這些中水設施處理能力已經達到4萬,回用水量約。中水建設已初具規模。為實現北京2008年「綠色奧運」的承諾,使城市污水回用率達到50%,北京市將新建9座中水廠,以加大污水再生回用,推廣城市中水的使用。
北京已經建成9座大型污水處理廠和相關的配套管網,在2008年奧運會之前,還將再有5座類似的污水處理廠投入運行。與此同時,郊區的污水治理也全面啟動。新城建設的14座中小型污水處理廠,年處理污水近1.7億立方米。
⑶ 污水處理後回用作農業灌溉
在中國北方城市,城市污水和工業廢水已經成為某些郊區農田(包括菜田、稻田和麥田等)灌溉用水的主要水源之一。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可以改良土壤結構,增加水分和肥分,導致作物增產,平均每一立方米生活污水,可以增產小麥或稻穀約0.5kg。但是污灌也體現了一些缺點,部分農田,由於用有毒有害的工業廢水灌溉而導致農田惡化和農業減產,地下水、土壤和農產品受污染。再生水用於農作物灌溉的面積逐年增加,大興、通州等地區形成了30萬畝再生水灌溉區。今年全市農業利用再生水達2.3億立方米。2006年底,隨著小紅門污水處理廠的排水閘門開啟,清澈的再生水湧入涼鳳灌渠,大興區青雲店、長子營、采育等8個鎮的20萬畝農田灌溉用上了再生水。再生水代替清水進行農田灌溉,每年可減少開采地下水6000萬立方米。
J. 為什麼中國不大面積的使用中水
主要是後期管線鋪設的錢沒人出才
北京市每年可利用的中水有7.5億方,實際利用量卻只有2.6億方———
中水利用何時不再苦苦等待(熱點關注)
編者按:今天是世界水日。當我們再次將鏡頭對准水資源的保護和利用時發現,一度大力倡導、能有效緩解水資源短缺的中水利用仍面臨諸多難題,在生產和生活領域仍存在嚴重的結構型、生產型和消費型浪費。我國是一個水資源緊缺的國家,水資源人均佔有量不足22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全國每年缺水近400億立方米。因此,必須建立合理的制度安排並輔以必要的配套措施,以扭轉目前粗放式利用、掠奪式開採的局面,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北京市每年污水排量約13億方,經過處理可提供中水7.5億方,實際利用量只有2.6億方。4.9億方中水沒有得到利用,主要原因在於管網設計不科學以及沒有出台相關的中水使用管理辦法。這是北京市水務局副局長程靜在18日召開的市民建言會上透露的最新信息。在大力構建節約型社會的今天,如何充分利用中水、減少浪費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現實課題。
水槍洗車
每年「噴」掉五個昆明湖
一把高壓水槍接上自來水,再加上幾塊毛巾,這就是目前不少中小洗車店的主要裝備。目前中國轎車的擁有量已經達到500多萬輛,而且每年正以25%的速度遞增,不科學的洗車方式造成的水資源浪費十分驚人。
3月17日,記者采訪中發現,一些洗車店設施十分簡陋,洗車時往往使用大口徑噴頭,還有的則直接用粗皮管接上自來水沖車。在西南四環附近的一條小路上,「5元洗車」的招牌隔幾步就可以看見一個。這些店雖然門臉小,但生意卻不斷,郊區回京的車輛和過往計程車是這里的主要顧客。記者在其中一家店內呆了30多分鍾,該洗車店便先後接了5輛車的生意,洗車工人忙得基本沒有停。只見洗車工人將水管接到自來水龍頭上,水流經過氣泵裝置從高壓水槍中噴射出來,洗一輛車大概需5分鍾。短短幾十分鍾之內,成噸的自來水就這樣流失了。該洗車店的工人告訴記者,1噸水大概可以洗5輛車,這個小店平均每天可以洗30輛車左右。粗略計算,它們一個月就要用掉自來水180噸,足夠一個每月用水8噸的普通家庭用上2年。
這尚且是眾多車行中規模極小的一家。全國的500萬輛車中,如果有一半是使用自來水洗車,以每車每年洗30次、每次洗車0.15立方米水計算,那麼每年因洗車浪費的水量就超過1050萬立方米,相當於5個昆明湖的蓄水量。
居民沖廁
也用飲用級別水
從理論上講,目前北京的市政中水在使用上應該供不應求;但是事實上,卻是很多地方難以將中水有效利用:用自來水澆灌綠地,用自來水沖洗馬桶,大量的清潔水就這樣被浪費掉了。人們為何將價格低廉的中水棄而不用,卻選擇價格昂貴的自來水呢?
中水回用是一種新興產業,因此長期以來有自來水的上水道,有臟水的下水道,卻沒有中水管道。使用中水,必須另開管道將中水引入各家各戶,無形中給用水單位和居民增加了一筆開支。這也成為制約中水使用的最重要的因素。
人們會不約而同地算賬:1噸中水只收1元,比自來水便宜,但如果花錢接中水管道,花的錢卻比自來水水費貴多了。算來算去,絕大多數單位都打消了用中水的念頭。即使是正在建設的小區,開發商也擔心建設中水管線,增加了蓋房的成本,會影響房屋的銷售。於是,在種種冠冕堂皇的借口下,中水銷售一再擱淺。
目前,在北京的眾多樓盤中,只有250多個小區的中水設施在運行中。記者采訪了其中的通州世紀星城,樓盤人員告訴記者:「如果將污水處理到可回用標准,每立方米水處理設施建設和運行投入至少五六元錢。可是開發商在預算房地產價格時一般都沒有考慮中水設備投資,其價格預算和合同條款上也沒有這一條,所以正在建設中的樓房沒有辦法考慮這一額外開支。為了減少成本,眾多房地產開發商想方設法逃避中水設施的建設。」
盡管中水的價格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但一些居民對中水還是不太接受,這也是阻礙中水發展的又一原因。居住小區使用中水沖廁的諸敏小姐告訴記者:「中水用起來還行,但是用它沖完的廁所,坑兒有點發黃,刷起來特費勁。」記者就此采訪了北京市自來水集團中水分公司的田惠芳工程師,她解釋說,中水基本是無色無味的,留下點顏色是因為二級排放標准里允許有一部分氨氮,還有少量磷,在湖裡存放時經過陽光照射以後就有顏色了,沖洗廁所、澆花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中水利用
不能只看眼前利益
由於使用中水的短期效益不是十分明顯,這使得很多單位缺乏使用中水的內動力,從而拒絕使用。雖然有關部門要求洗車點需要配備再生利用中水的回用設施,但是由於這些設施必須投入一定成本,於是很多地方沒有按規定執行。
記者采訪中得知,中水主要依靠中水管線運送和中水車運輸供給人們使用。中水洗車機一台就需要近2萬元、隧道式電腦洗車機每台要50多萬元,加上水槽建設及日常維護等費用,一次性投入成本較高。同時,設備投入後每次20元的洗車價格,也讓許多私家車主望而卻步。雖然目前中水的價格只有一元錢一噸,但是那些距離中水公司比較遠的洗車店要想用中水的話,一噸水的運輸費大概在20元—30元之間,這讓不少洗車店的老闆不得不掂量掂量。目前,一般的洗車店1立方米水可以洗四五輛車,成本幾元錢的水,卻可以換來幾十元的收入,利潤空間巨大,這使得一些洗車店根本不重視節水。
對此,長期從事城建工作的工程師王玲女士表示,隨著各地水價的不斷攀升,中水的價值會越來越顯現出來。事實上,城市物業小區引進中水系統,不僅是房地產銷售的亮點,也提高了小區自身的環保標准。如果小區在建設前期能夠協同中水公司建立系統的中水管道,使物業自身通過污水處理系統完成水處理的循環功能,從長遠看,物業是有收益的。而北京市的200餘萬輛機動車如果都用中水洗車,每天用中水洗車省下的生活用水,可供近2萬居民使用一個月。
目前,北京自來水集團中水公司、天津中水公司都遇到了生產和銷售不匹配的情況,實際供水情況遠遠達不到廠子可以達到的供水規模。」天津中水公司甚至在運營不到兩年時就出現了虧損。看到中水利用的現狀,該公司唐經理也多少顯出一些無奈。就解決中水利用的問題,他談了自己的想法:「水資源使用應當是有一個排序的,就是說鼓勵使用什麼樣的水、保護哪類水或者限制使用什麼樣的水,只有這樣才能配套相應的政策,從節水角度講也是非常有意義的。要真正實現優質的水用在高要求的地方,低質的水用在低需求上,實現一個水資源的合理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