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生薑與乾薑有什麼不同
問:生薑和乾薑有什麼不同?
答:生薑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散寒解表。比如說:我們感冒受寒了,就可以切兩片姜泡水,喝完姜湯會出一身汗,出汗的時候連同寒邪一並往外出去了,生薑還有很好的止嘔作用,暈車嘔吐的人就可以喝一些姜湯。
乾薑是生薑或老薑曬干後或者低溫乾燥得到的,這里說的老薑也稱薑母,是指隔年的姜。
"姜還是老的辣」這句俗語大家都聽過,足以證明老薑的抗寒效果很好。
乾薑具有溫煦中焦的功效,什麼胃寒啊,宮寒啊,乾薑都是適用的,總之對於長期飲食冰冷,身體寒涼的人來說都可以用乾薑來回陽。
乾薑相比生薑緩和,其葯性能夠慢慢滲透到體內。
所以我們艾灸前配合用的姜以乾薑最佳,因為大多病患都是陽氣不足,我們通過溫敷,喝姜湯之後用艾灸補陽氣,就會更快地讓人恢復陽氣。
如果家裡只有生薑,那你需要熬姜湯兩個小時左右,才能將姜溫中的功效熬出來,吃到裡面的質。煮個幾分鍾吃到的僅僅是姜的氣。
② 生薑與乾薑都是葯食同源,功效卻大不一樣
導讀:前人有「生薑走而不守,乾薑能走能守」的說法,就是根據姜的發散(走)與不發散(守)兩個方面所進行的簡要歸納。
姜是廚房中必備的調味品之一,也是中醫中葯古籍中記載的 葯食同源品 之一。
但是新鮮的姜與曬干後功效可大不一樣! 在中葯界,新鮮的姜稱「生薑」,曬干後稱「乾薑」。
曬干也是中醫「炮製」方法之一,炮製後用途會有所改變。
生薑和乾薑雖然都是姜,雖是同一物品,卻作用不同,所以用錯不僅不能調理身體,很可能也會造成一定的損害。
乾薑為姜科植物姜的乾燥根莖。
生薑在栽培的過程中經常培土,它的根莖有趨光性,就會長得又細又長,做生薑用比較好。
因為長得很快, 內在的一些成分積累不夠 ,所以曬干以後就是皺縮的,非常輕,不能做乾薑來用。
生薑
在栽培的過程中,不培土, 直接把根莖暴露在土表 ,它的根莖不再拚命的生長,使內在的成分不斷地積累,曬干以後基本不皺縮,非常沉重,可以做為乾薑來使用。
乾薑
乾薑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之功。
乾薑的第一條功效是溫中散寒。本品辛散性熱,主入脾胃經,長於溫散中焦寒邪,具有健運脾胃的功能。
中醫認為 脾胃虛寒是因為脾胃受到寒氣入侵或陰陽不足所引起的 ,腹部發冷疼痛同時伴有腹瀉嘔吐。
可把乾薑單獨使用,也可和 白術、黨參 搭配在一起,能輔助治療脾胃虛寒,幫助調理脾胃。
所以凡是脾胃寒證,無論外寒內侵還是陽氣不足的寒證皆宜選用,為溫暖中焦之主葯。
若胃寒嘔吐,常與半夏、吳茱萸等溫中降逆止嘔葯配伍;
若脾胃虛寒,脘腹冷痛,食慾不振,飲食減少,嘔吐泄瀉,常與補氣健脾葯人參、白術等配伍。
乾薑的第二條功效是回陽通脈。本品辛熱,入心、脾、腎經,有溫陽守中,回陽通脈的功效。
素體陽虛並且有在服中葯的朋友,對於附子這味中葯肯定不會陌生,每次服用都需要久煎的附子,很難讓人不注意到。
而說到它的經典搭檔,自然不得不提 「附子無姜不溫」 的乾薑了。
為什麼會有「附子無姜不溫」這種說法呢?
一是單用乾薑強度不夠;二是附子挽回陽氣比較緩慢;三是附子有一定的毒性,所以前人在治療亡陽證的時候,常常配伍乾薑。
附子和乾薑配在一起,一是能夠降低附子的毒性,有解毒作用,二是增效,三是附子雖然回陽,但是相對於乾薑來說,作用發揮的遲緩一點,兩者配伍之後就可以使葯力迅速而持久。
附子與乾薑,歷來便是醫者常用的一對配伍葯物,早在醫聖張仲景手裡,這對中葯便挽救過許多人的生命。
張仲景的名方四逆湯,便是以附子和乾薑作為最重要的葯物,附子和乾薑也因此成為四逆湯的關鍵葯對。
二者搭配取其回陽救逆之功效,用於心腎陽虛寒厥證的治療。
回陽救逆四逆湯
那為何乾薑的功效不是回陽救逆而是回陽通脈呢?
主要原因是 乾薑不能作用於腎 ,不能增強腎中陽氣,對於四肢逆冷沒有針對性,但是乾薑 可助心陽 ,增強心主血脈的作用,故稱回陽通脈。
乾薑的第三條功效是溫肺化飲,本品辛熱入脾胃肺經,既能夠溫散肺中寒邪,以利肺之宣降;
而痰飲可化,又能夠溫運脾胃,以去濕濁,可絕生痰之源。
故常用於治療寒痰水飲迫肺所導致的 形寒背冷,痰多清稀,咳嗽或者是喘息者 ,多與溫肺化飲、止咳平喘之細辛,五味,麻黃等配伍。
下面我們將乾薑與生薑來做一比較:
鮮品是生薑,干品是乾薑。
其鮮品 生薑 含有水分,氣重於味,辛散之力比較強,能夠散寒解表,並善於溫中降逆,為 外感風寒及胃寒嘔吐 之常用葯。
乾薑 系生薑的宿根母姜乾燥而成,水分全失,氣足味存,辛散之力減弱,長於溫中回陽,為 脾陽衰微、吐利腹痛 之要葯。
因此前人有「生薑走而不守,乾薑能走能守」的說法,就是根據姜的發散(走)與不發散(守)兩個方面所進行的簡要歸納。
最後我們將乾薑與附子來做一比較:
兩者均可回陽救逆,溫中散寒,治療亡陽證、脾胃虛寒證。
其中 附子 為回陽救逆第一品葯,為治亡陽證要葯;又可以補火助陽,治療各種陽虛證;(上可以助心陽以通脈,中可以補脾陽以健運,下可以助腎陽以益火,外固衛陽以祛寒,尤其擅長溫腎陽)
散寒止痛又可以治療寒痹證。
乾薑 善溫暖脾胃,為脾胃寒證的要葯,回陽救逆力弱於附子。治療亡陽證有「附子無姜不熱」的說法;同時又可以溫肺化飲,用於治療寒飲喘咳證。
乾薑竟然有這么多功效,是不是對它刮目相看了呢?
對了,乾薑辛熱燥烈,所以有陰虛內熱以及血熱妄行症狀的朋友一定要慎用哦!
③ 不是大黃姜和風乾薑有什麼區別哪種好啊
大黃姜:為姜科多年生草本姜的新鮮根莖,微溫,歸肺、脾經,功效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的功效。生薑偏於發汗解表,針對胃冷,吃涼的容易便溏,肺部有寒,效果好一些;
風乾薑:為姜科多年生草本姜的乾燥根莖,性辛,熱,歸脾、胃、心、肺經,功效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乾薑偏於溫中回陽,針對脾腎有寒,肢體發冷效果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