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城陽污水處理廠出水去向
通過排污管線排入墨水河下游排污控制區。城陽城區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工程建設項目近日順利通過市環保局驗收,該工程運行後將對城陽區化學需氧量、氨氮的減排發揮重要作用。2010年11月建成試運行,出水水質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一級A標准,並建設了生物指示池,出水通過排污管線排入墨水河下游排污控制區。
㈡ 翁垟污水處理廠主要處理哪些
主要處理內容包括新增AO池、沉澱池、電氣及自控等。翁垟污水處理廠二期擴容及清潔排放改造工程的建設是貫徹《浙江省城鎮污水處理廠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標准》的需要;是控制流域污染、保護樂清灣海域生態環境。翁垟污水處理廠主要處理內容包括新增AO池、沉澱池、電氣及自控等。翁垟污水處理廠二期擴容及清潔排放改造工程開工。該項目位於樂清市翁垟鎮,用地面積約2.87萬平方米,擴容規模6萬噸/日,提標改造規模12萬噸/日。
㈢ 2022年瀏陽市兩型產業園污水處理征拆什麼時候動工建設
2021.8.3-2021.8.10。
公示時間:2021.8.3-2021.8.10(公示時間:自公示日起5個工作日內) 環評機構名稱:湖南果行育德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基本情況
項目名稱:瀏陽市東區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項目(一期)
項目建設單位:瀏陽市兩型產業園管理委員會
建設地點:瀏陽市兩型產業園南側的新園村唐家鋪
建設內容:
污水處理廠構(建)構築物包括:粗格柵進水泵房、細格柵旋流沉砂池、調節事故池、水解酸化池、改良A2/0池、二沉池及污泥迴流泵池、高效沉澱池、反硝化深床
濾池、接觸消毒及回用水池、巴氏計量池、污泥濃縮池、污泥脫水機房、鼓風機房、加葯間及變配電間、綜合樓等。一期外理規模2萬m3/d。
㈣ 欒城區城東污水處理廠改擴建造價多少
9857.44萬元。石家莊市欒城區污水處理廠於2019年建設,河北石家莊市欒城區污水處理廠採用較為先進的污水處理工藝,其設計規模為0萬立方米/日,先期日處理規模達到0萬立方米/日,項目投資近9857.44萬元,欒城區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預算金額:9857.44萬元。石家莊市欒城區污水處理廠建成後將極大地改善了周圍水體環境,對治理水污染,保護當地流域水質和生態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㈤ 2022年諸城市那個污水處理廠在建設
2022年諸城市第三污水處理廠在建設。根據相關資料查詢,2022年諸城市第三污水處理廠在建設。本項目位於山東省濰坊市諸城市,由諸城市鴻泰水務有限公司投資建設。諸城市第三污水處理廠佔地包括廠區佔地和昌城污水處理廠內佔地,廠區佔地面積114.29畝,昌城污水處理廠內佔地2.54畝。
㈥ 污水改造項目類型
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主要是提高污水排放標准,對污水中的COD、氨氮、總氮、總磷等等的排放指標提高。要達到這些要求,就要對污水處理設施進行重新設計、盡量少改動,提高污水處理能力,使出水達到標準的要求。
法律依據:
《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
第二十八條城鎮排水主管部門應當與城鎮污水處理設施維護運營單位簽訂維護運營合同,明確雙方權利義務。
城鎮污水處理設施維護運營單位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以及維護運營合同進行維護運營,定期向社會公開有關維護運營信息,並接受相關部門和社會公眾的監督。
第二十九條城鎮污水處理設施維護運營單位應當保證出水水質符合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排放標准,不得排放不達標污水。
城鎮污水處理設施維護運營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檢測進出水水質,向城鎮排水主管部門、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報送污水處理水質和水量、主要污染物削減量等信息,並按照有關規定和維護運營合同,向城鎮排水主管部門報送生產運營成本等信息。
城鎮污水處理設施維護運營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向價格主管部門提交相關成本信息。
城鎮排水主管部門核定城鎮污水處理運營成本,應當考慮主要污染物削減情況。
第三十條城鎮污水處理設施維護運營單位或者污泥處理處置單位應當安全處理處置污泥,保證處理處置後的污泥符合國家有關標准,對產生的污泥以及處理處置後的污泥去向、用途、用量等進行跟蹤、記錄,並向城鎮排水主管部門、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報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傾倒、堆放、丟棄、遺撒污泥。
第三十一條城鎮污水處理設施維護運營單位不得擅自停運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因檢修等原因需要停運或者部分停運城鎮污水處理設施的,應當在90個工作日前向城鎮排水主管部門、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報告。
城鎮污水處理設施維護運營單位在出現進水水質和水量發生重大變化可能導致出水水質超標,或者發生影響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安全運行的突發情況時,應當立即採取應急處理措施,並向城鎮排水主管部門、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報告。
城鎮排水主管部門或者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接到報告後,應當及時核查處理。
第三十二條排水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污水處理費。
向城鎮污水處理設施排放污水、繳納污水處理費的,不再繳納排污費。
排水監測機構接受城鎮排水主管部門委託從事有關監測活動,不得向城鎮污水處理設施維護運營單位和排水戶收取任何費用。
第三十三條污水處理費應當納入地方財政預算管理,專項用於城鎮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運行和污泥處理處置,不得挪作他用。污水處理費的收費標准不應低於城鎮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營的成本。因特殊原因,收取的污水處理費不足以支付城鎮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營的成本的,地方人民政府給予補貼。
污水處理費的收取、使用情況應當向社會公開。
㈦ 青島市三年計劃改造城中村71個、城鎮老舊小區1108個
原標題《青島市三年計劃改造城中村71個、城鎮老舊小區1108個 新增停車泊位7萬個……》
7月28日,青島市國際新聞中心舉辦了青島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方案第6場主題系列發布會,重點介紹了舊城舊村改造、市政設施建設、停車設施建設等方面工作。
據悉,三年期間,青島市計劃改造城鎮老舊小區共1108個、惠及居民30萬戶;計劃新啟動改造城中村71個,惠及居民4.9萬戶;將推進120個公共停車場和11個公交場站建設,建成後可新增7萬余個停車泊位。
新啟動改造城中村71個
今年計劃改造城鎮老舊小區共318個、惠及居民9.2萬戶。截至目前,已累計開工318個,開工率達到100%。其中,東岸城區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舊小區基本完成改造,建成區范圍內的城中村基本完成改造。
據悉,三年期間,青島市計劃改造城鎮老舊小區共1108個、惠及居民30萬戶。屆時,東岸城區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舊小區(577個、17萬戶)基本完成改造。同時,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充分考慮並重點抓好區域協同改造工作,比如將中山路區域的9個片區(432棟、9753戶、61.45萬平方米)和38條道路統籌納入改造范圍,以老舊小區改造帶動老舊街區品質提升,形成成方連片的帶動示範效應。
青島市不斷提升老舊小區改造標准,實施好節能保溫、管線入地、加裝電梯以及硬化、綠化、美化等整治提升,同時,探索老舊小區周邊街區同步改造新模式,將周邊的社區服務中心、助老食堂等一並納入改造提升范圍。
市政設施建設方面,努力構建功能完善的骨幹路網體系,消除存量未貫通道路,增設立體人行過街設施。完成市南、市北、李滄、嶗山建成區「煤改氣」工作,減排降碳提升生態環境品質。通過「增量」與「挖潛」並重的方式,有效增加停車設施供給,緩解供需矛盾。努力構建「配建泊位為主、公共停車場為輔、道路泊位為補充」的停車設施供給體系。創新推動停車資源共享,深度挖掘閑置停車資源。
此外,在城中村改造方面,青島市堅持區域統籌,一個賬本算大賬,以城中村高水平改造帶動城市面貌、人居環境、土地集約的「三提升」。 三年期間,計劃新啟動改造城中村71個、惠及居民4.9萬戶。今年計劃新啟動改造城中村29個,力爭年底前基本完成簽約並實施拆除,同步推進58個城中村改造續建項目。截至目前,已啟動20個城中村改造項目的簽約工作,簽約率93%,已啟動項目佔全年計劃的69%。
目前,所有的老舊小區改造項目、舊城舊村改造項目二季度以前318個全部開工,城中村改造項目順利推進,已經超額完成計劃。
多條道路年底前將實現主線通車
青島市將推進24個重點項目建設,同時不斷加大未貫通道路打通力度,力爭消除存量「斷頭路」。2022年的攻堅任務包括7個續建項目、8個新啟動項目和30條以上的未貫通道路打通,截至目前,市政道路攻堅階段目標已全部完成。
7個續建項目包括:膠州灣第二隧道、杭鞍高架二期、唐河路-安順路打通、海爾路-銀川路立交、棗山東路拓寬、銅川路打通和威海路平戰結合地下道路。其中,膠州灣第二隧道斜井工程於2020年10月開工,主線工程黃島端於2021年底開工,青島端於今年4月份開工,計劃2027年建成。唐河路-安順路打通、海爾路-銀川路立交、棗山東路拓寬、銅川路打通都是近年來市民呼聲較高的城市主幹道和重要節點,計劃2022年底前主線通車。
8個新啟動項目都是旨在解決近年來市民高度關注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其中已開工4個。據悉,遼陽路快速路於今年1月份開工建設,計劃年底前建成主線橋梁並力爭具備通車條件。跨海大橋高架路二期、勁松五路打通和南京路拓寬改造均於5月下旬開工建設。四流路打通近日將開工建設,浮山隧道、重慶路快速路、山東路-鞍山路立交正在抓緊開展方案研究和前期工作,力爭今年底或明年初開工建設。
17個重點項目加速「無煤化」供熱
青島市將加快推進2條供熱長輸管線、2條高壓天然氣管線、10座水處理設施、4座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實施清潔取暖「煤改氣」工程13個,完成市南、市北、李滄、嶗山建成區「煤改氣」工作,實現東岸城區「無煤化」供熱。據悉,2022年,計劃推進17個重點項目建設,包括5個續建項目和12個新建項目。
5個續建項目包括:華能董家口電廠至新區西部城區長輸熱力管線、膠州灣海底天然氣管線、城陽區生活垃圾中轉站、膠州市循環經濟產業園、即發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等工程。其中,膠州灣海底天然氣管線工程作為我市重要能源基礎配套工程已列入今年的市辦實事,全長72公里,海底段達12公里,是國內涉海距離最長的城市燃氣管線,建成後能大幅提升我市氣源保障能力。
12個新建項目中,7個清潔取暖「煤改氣」項目已全部開工,建成後將啟用燃氣鍋爐15台以上,關停燃煤鍋爐19台。麥島污水處理廠擴建、城陽區污水處理廠四期、即墨區北部污水處理廠擴建及升級改造等3個項目也已開工,李村河北岸水質凈化廠和青島市官路水庫項目正有序推進前期工作。
同時,三年期間,青島市計劃新建20處立體人行過街設施。2022年的攻堅任務是年內開工建設11處,其中,嶗山區同安路實驗二小天橋、松嶺路天水路交叉口北側天橋,即墨區淮涉河一路峴山公園天橋等7處已開工。市南區膠寧高架天福苑天橋、市北區勁松五路富源路小學天橋等4處正在辦理前期手續。預計今年底將建成人行過街天橋8處。
今年年底全市將新增泊位2萬個
青島市三年期間,將推進120個公共停車場和11個公交場站建設,建成後可新增7萬余個停車泊位。2022年重點推進60個公共停車場和4個公交場站建設,涉及泊位超過4萬個,到年底可實現新增泊位2萬個。
截至目前,42個續建項目正在按計劃推進,22個新建項目已開工20個,開工率達到91%,其中包括18個公共停車場和2個公交停車場。已提前完成300個機關事業單位停車場智慧化改造和21個住宅小區停車共享試點;169個商場、酒店、寫字樓經營性停車場實現了聯網共享。
在建設模式上,充分結合周邊條件和停車需求,因地制宜、分項施策開展停車設施建設,比如:我們結合歷史城區保護,充分利用人防地下空間實施人防改建停車場,增加老城區停車供給;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和城市品質提升,合理利用棚改騰空用地和邊角地塊建設停車設施等。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於爽
㈧ 污水處理國家最新政策
01
六部委聯合印發《工業廢水循環利用實施方案》出台時間:2021年12月29日
出台部門: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主要內容:方案提出了7個方面的具體任務:一是聚焦重點行業,實施廢水循環利用提升行動。聚焦石化化工、鋼鐵、有色、造紙、紡織、食品等行業,推進廢水循環利用技術改造升級。編制典型行業廢水循環利用路線圖,提升用水重復利用率。二是堅持創新驅動,攻關一批關鍵核心裝備技術工藝。部署工業廢水循環利用關鍵技術研究。選擇有代表性的園區開展技術綜合集成與示範。三是實施分類推廣,分業分區提升先進適用裝備技術工藝應用水平。定期遴選、發布國家鼓勵的工業節水工藝、技術和裝備目錄以及重大環保技術裝備目錄,制定技術推廣方案和供需對接指南,聚焦重點用水行業,推廣一批先進適用技術裝備。四是突出標准引領,推進重點行業水效對標達標。加快制修訂工業廢水循環利用技術、管理、評價等標准。加強相關標准宣貫,發布領跑者名單和先進用水指標,編制典型案例,引導企業對標達標。五是強化示範帶動,打造廢水循環利用典型標桿。遴選、發布一批工業廢水循環利用示範企業和園區,創建一批產城融合廢水高效循環利用創新試點,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優秀典型經驗和案例。六是加強服務支撐,培育壯大廢水循環利用專業力量。遴選、發布一批廢水處理裝備、工程應用優質企業名單,培育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推動相關單位組建工業廢水循環利用產業聯盟,為企業提供一體化綜合服務。七是推進綜合施策,提升廢水循環利用管理水平。推動規模以上用水企業加快對已有數字化管控平台進行升級改造。強化行業用水總量和強度控制,嚴格控制達不到相關用水條件的項目新增取水。主要目標:到2025年,力爭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94%左右,鋼鐵、石化化工、有色等行業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進一步提升,紡織、造紙、食品等行業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較2020年提升5個百分點以上,工業用市政再生水量大幅提高,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20年下降16%,基本形成主要用水行業廢水高效循環利用新格局。
02
四部委聯合印發《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實施方案》出台時間:2021年12月24日
出台部門:生態環境部、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主要內容:以京津冀地區、黃河流域等缺水地區為重點,選擇再生水需求量大、再生水利用具備一定基礎且工作積極性高的地級及以上城市開展試點。到 2025 年,在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的建設、運營、管理等方面形成一批效果好、能持續、可復制,具備全國推廣價值的優秀案例。主要任務:(一)合理規劃布局。(二)強化污水處理廠運行管理。(三)因地制宜建設人工濕地水質凈化工程。(四)完善再生水調配體系。(五)拓寬再生水利用渠道。(六)加強監測監管。主要目標:到 2025 年,在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的建設、運營、管理等方面形成一批效果好、能持續、可復制,具備全國推廣價值的優秀案例。強化污水處理廠運行管理。要加強源頭管控,接納含有毒有害物質的工業廢水的污水處理廠,不納入試點城市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體系;要規范過程管理,強化監督考核,確保污水處理廠達標排放;要嚴格末端監管,制定實施突發環境事故應急預案,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異常時,及時採取措施,避免影響下遊人工濕地水質凈化工程等工程措施運行。
03
國家發改委等十部門印發《關於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指導意見》出台時間:2021年1月4日出台部門: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市場監管總局主要內容:國家發改委等十部門出台《關於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指導意見》(發改環資〔2021〕13號),明確提出了北方城市再生水利用25%,京津冀再生水利用率35%的要求。根據意見,2025年,全國污水收集效能顯著提升,縣城及城市污水處理能力基本滿足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水環境敏感地區污水處理基本實現提標升級;全國地級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5%以上,京津冀地區達到35%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畜禽糞污和漁業養殖尾水資源化利用水平顯著提升;污水資源化利用政策體系和市場機制基本建立。到2035年,形成系統、安全、環保、經濟的污水資源化利用格局。根據指導意見,我國污水資源化利用的重點領域包括城鎮生活污水、工業廢水、農業農村污水等三方面。加快推進城鎮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缺水地區特別是水質型缺水地區,優先將達標排放水轉化為可利用的水資源,就近回補自然水體。資源型缺水地區以需定供、分質用水,推廣再生水用於工業生產、市政雜用和生態補水利用。生態補水是水環境治理的關鍵措施之一。目前,我國大部分城鎮污水處理廠的出水水質良好,特別是化學需氧量、氨氮和總磷等主要水質指標能夠滿足或接近河道、湖泊等環境水體補水要求。積極推動工業廢水資源化利用。開展企業用水審計、水效對標和節水改造,推進企業內部工業用水循環利用。開展工業廢水再生利用水質監測評價和用水管理。穩妥推進農業農村污水資源化利用。推廣工程和生態相結合的模塊化工藝技術,推動農村生活污水就近就地資源化利用。此外指導意見還明確了實施污水收集及資源化利用設施建設工程等六大重點工程。提出推進城鎮污水管網全覆蓋,重點推進城鎮污水管網破損修復、老舊管網更新和混接錯接改造。到2025年建成若干國家高新區工業廢水近零排放科技創新試點工程。重要意義: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九部門印發《指導意見》,提出了一系列切合我國實際的有力措施,既可提高水資源供給能力、緩解供需矛盾,又可減少水污染,保障水生態安全,對於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㈨ 獲嘉縣國土資源局
獲嘉縣北依太行,南臨黃河,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3000年前,武王伐紂會盟諸侯於此誓師,謀成牧野之戰,奠定周朝之基。漢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南越國丞相呂嘉叛亂,武帝討伐,平息叛亂,獲呂嘉首級,遂以其地置縣,名「獲嘉」。獲嘉縣位於中原城市群「豫北工業走廊」中部,是鄭州、新鄉、焦作三地接點城市。土壤肥沃,資源豐富,是全國優質糧生產基地縣,優質麥種植面積達36萬畝,優質水稻種植面積達12萬畝,是「全國瘦肉型生豬生產基地縣」、「中國花木之鄉」。現轄8鎮3鄉,215個行政村,總面積473平方公里,總人口40.61萬人,城區規劃面積18平方公里,建成面積9平方公里,城區人口14.42萬人。
王巨源 黨組書記、局長
秦治國 副局長
徐道詩 副局長
宋連軍 副局長
郭亮 副局長
王巨源簡介:輝縣市峪河鎮人,1964年9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經濟師職稱,土地拍賣師。1978年9月~1980年7月,在新鄉地區師范學校學習;1980年8月~1986年12月,在輝縣市冀屯鄉中學任教;1987年1月~1989年4月,任獲嘉縣中和鎮政府黨委秘書;1989年5月~1990年5月,任獲嘉縣史庄鄉政府企業辦主任,並兼任史庄鄉岳庄村黨支部書記、村長;1990年6月~1992年12月,任獲嘉縣史庄鄉政府企業辦主任;1993年1月~1994年10月,任獲嘉縣史庄鄉黨委副書記;1994年10月~1998年12月,任獲嘉縣史庄鄉黨委副書記、鄉長;1999年1月~2003年2月,任獲嘉縣史庄鎮黨委書記;2003年2月至今,任獲嘉縣國土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2010年12月任新鄉市國土資源局副調研員,新鄉市第九、第十、第十一屆人大代表。
【機構設置】獲嘉縣國土資源局(前身是土地管理局)成立於1987年8月,2002年更名為獲嘉縣國土資源局。現有幹部職工280餘名,下設辦公室、紀檢室、地政地籍股、監察股、法規股、信息中心、測繪管理股、規劃股、國土所、土地利用股、建設用地股、征地事務所、礦產辦、耕保股、土地儲備中心、窗口辦、信訪股、土地整理中心、財務室、機關事務股、綜合檔案室21個股室。轄城關局、集聚區兩個國土資源分局,亢村、徐營、馮庄、大辛庄、中和、太山、史庄、位庄、照鏡、黃堤10個基層站所。
【土地資源】獲嘉縣土地總面積46988.14公頃,農用地38025.08公頃(其中,耕地34210.08公頃,園地160.08公頃,林地692.64公頃),建設用地8458.22公頃,未利用地504.84公頃。
【耕地保護】2010年,完成了史庄鎮李村、高廟村土地整理等4宗項目的實施工作,總投資800餘萬元,建設規模368.55公頃,新增耕地70.1766公頃;完成了市級徐營鎮東望高樓村土地整理項目及有償使用費項目(大新莊鄉孫崗、西劉村土地整理項目)實地驗收工作,兩個項目總投資201萬元,建設規模215公頃,新增耕地面積8.9公頃;完成省級有償使用費史庄鎮曹庄村拆舊村土地復墾項目實施工作,項目區總投資158萬元,建設規模12.99公頃,新增耕地3.6公頃;完成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移民項目的申報立項工作,項目總投資260餘萬元,目前正在進行招標工作;完成省級2010年有償使用費項目的申報工作,申報投資500餘萬元,待省廳批復。通過土地整理項目的實施,全縣耕地保有量不低於33350公頃,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於28160公頃,實現耕地佔補平衡。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2009年12月23日,《獲嘉縣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通過了省級審批。2010年3月9日,鄉級規劃通過了市級審批,並上報備案。
【土地利用管理】按照規模優先、品牌優先、集約優先、效益優先的原則,大力推進土地市場化配置,切實保障科學發展用地需求。2010年,共公開掛牌交易土地22宗,面積548258.088平方米,成交價款1.26613億元。
【地政地籍管理】2010年,共發放土地使用證591本,其中國有土地使用證312本,集體土地使用證249本。土地他項權利證書30本,對每宗土地登記不符合要求的堅決給予退件以確保所發的土地使用證准確無誤。
【建設用地管理】2010年,共組織上報5個批次,總面積為95.8581公頃,新增建設用地90.9130公頃;2010年度第二批城市和2010年度第一批鄉鎮已通過新鄉市政府和省政府審批;1批城市、3批城市已上報省廳,其中城市批次共涉及衛片檢查3宗用地、14宗企業用地和重點項目用地、鄉鎮批次共涉及22宗企業項目用地;充分發揮我縣基礎設施建設的社會、環境及經濟效益,辦結縣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工程0.773公頃和縣城污水管網29.054公頃改擴建工程建設項目等30宗建設項目的規劃預審。
【「兩違」專項整治】2010年,積極開展了拆除違章建築、清理違法違規佔地專項整治活動(簡稱「兩違」),針對排查出違法佔地、違章建築,聯合規劃、建設、交通、公路、公安等部門組成聯合執法行動組,對全縣違章建築、亂搭亂建和違法佔地進行集中拆除。共出動機動車50餘輛(次),執法人員600餘人次,拆除違法、違章建築185處,拆除面積4600餘平方米,復耕土地面積200餘畝,為城市建設,服務用地打好基礎。
【新農村建設】制定《獲嘉縣城中村改造實施辦法》,推進社區建設。2010年,完成了掛鉤規劃第一批次、第二批次的上報工作;全面啟動了重點區域和三個重點鄉鎮規劃的29個社區建設,社區啟動比例、「三化」協調發展規劃編制全市領先;完成新建住宅2500戶,建築面積55萬平方米,新入住2000戶,同時,通過土地綜合整治增加建設用地指標,實施「兩種模式、十種途徑」排查農村閑置土地資源,進行包裝謀劃、綜合開發,滿足社區用地、鎮區開發和產業集聚區建設需要。騰退土地978畝,其中,耕地400畝,全部用於歸還社區建設用地掛鉤指標。
【舊城改造工程】獲嘉縣東入城口改造建設項目,收回土地使用權兩宗,面積4211平方米,並進行了公開出讓;變更土地用途兩宗,面積17500平方米;已拆遷建築物3家,拆遷面積4000餘平方米,完成了東環路c區室外道路的建設工程並通過驗收。
【鄉所規范化建設】圍繞促進耕地保護,服務鄉村兩級用地,把土地信訪解決在基層的工作中心,積極完善鄉所的巡查、培訓等管理體制,推進標准化國土資源所建設。2010年,全縣12個基層站所基本完成規范化建設,其中照鏡國土資源所入選省級「人民群眾滿意站所」,亢村國土資源所等6個鄉所入選市級「人民群眾滿意站所」;同時,舉辦各類培訓班6期,培訓幹部500餘人次,促使機構職能更加完善,隊伍素質明顯提高,基層管理能力穩步提升。
【執法監察】2010年,進一步強化土地執法監察動態巡查,以基本農田保護區,公路沿線為重點,確定動態巡查區域,分片包干,責任到人。健全巡查監管制度,縣國土局不定期深入基層鄉所巡查走訪,對巡查不徹底、工作不到位的堅決按責任狀要求,追究其責任。加大違法監察力度,嚴厲查處土地違法行為。2010年,本縣發生違法違規用地59宗,佔地總面積377畝,均已立案查處,涉及向公安、法院移送移交的案件均已移送移交到位。
【信訪穩定】2010年,進一步健全完善落實領導接待日制度、定期例會制度、排查制度、信訪巡查制度、領導包案制度、定期通報制度、信訪百分考核制度等制度,建立「三全」信訪網路和信訪台賬,將所有信訪案件納入規范化管理,建立專門的信訪案件檔案,對案件辦理情況進行跟蹤管理,充分利用視頻接訪,提高了辦案效率。2010年,共接待土地來訪共接待來訪群眾202批333人次;受理來訪、轉辦、交辦信訪案件33宗,結案率達100%,於去年相比減少了5.7%。
【電子政務公開】將電子政務建設作為推進陽光行政和效能建設的重要措施來抓,全局所有的業務待辦事項、領導批示件、全局重點工作任務,全部進入電子政務系統,建設用地審查報批、供地、發證全都通過電腦辦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透明度。2010年,投資近10萬元完成了國土資源主幹網和視頻會議專網建設,建成與省、市互聯互通的視頻會議系統。
(李文峰 何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