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資源人均佔有量少,空間分布不平衡。隨著中國城市化、工業化的加速,水資源的需求缺口也日益增大。在這樣的背景下,污水處理行業成為新興產業,與自來水生產、供水、排水、中水回用行業處於同等重要地位.
截至2008年10月,全國設市城市、縣及部分重點建制鎮共建成污水處理廠1459座,日處理能力8553萬噸(36個大城市共建成288座,日處理能力為3497萬噸),分別比「十五」末期增加60.5%和42.6%,全國設市城市污水處理率已由2005年的52%增加到2007年的63%;在建城鎮污水處理項目1033個,設計日處理能力約3595萬噸。2008年1至10月,全國已投入運行的城鎮污水處理廠累計處理污水達190億噸,運行負荷率達到76%,同比分別增長了21%和約3個百分點。
雖然由於國家和各級政府對環境保護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中國污水處理行業正在快速增長,污水處理總量逐年增加,城鎮污水處理率不斷提高。但中國污水處理行業仍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
一方面,中國的污水處理能力尚跟不上用水規模的迅速擴張,管網、污泥處理等配套設施建設嚴重滯後。另一方面,中國的污水處理率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著明顯的差距,且處理設施的負荷率低。
因此中國應完善污水處理的政策法規,建立監管體制,創建合理的污水處理收費體系,扶植國內環保產業發展,推進污水處理行業的產業化和市場化。污水處理行業是一個朝陽產業,發展前景十分廣闊。中國將在「十一五」期間投資3000億元以推進城市污水處理和利用,中國污水處理行業由此迎來高速發展期。
⑵ 中國現在在做污水處理比較有前景的公司
北京桑德、碧水源、金源、清華紫光、清華同方、曉清公司都很不錯。
2010「綠色中國」環保企業回評選(水務投資類)結答果
(一)、水務投資最活躍企業
1、北控水務集團有限公司
2、中國水務投資有限公司
3、威立雅水務集團
4、北京桑德環保集團有限公司
5、中環保水務投資有限公司
6、中法水務投資有限公司
7、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
8、金州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9、重慶市水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10、北京首創股份有限公司
11、江河水務投資有限公司
12、深圳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
13、天津創業環保股份有限公司
14、中國水務集團有限公司
15、深圳市金信安水務集團有限公司
16、安徽國禎環保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7、成都市興蓉集團有限公司
(二)、水務投資最具成長力企業
1、凱丹水務國際集團
2、挪威阿科凌控股有限公司
3、中山公用事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4、勝科公用事業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5、廣西華鴻水務投資有限公司
6、柏林水務中國控股有限公司
7、國中控股有限公司
8、匯津中國有限公司
9、北京建工環境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10 、新加坡聯邦環境與能源有限公司
11、SK燃氣
⑶ 油田污水處理的國內現狀
近年來,許多石油公司開展了旋流分離器技術研究,已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理論觀點和概念回術語,確答定了參數指標。從初步應用來看,旋流分離器具有體積小,處理量大等特點,分離效率一般在50—80%,目前陸上部分油田已應用於污水處理中。
在我國,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頒布了《碎屑岩油藏注入水水質推薦指標及分析方法》,統一了高、中、低滲透層注入水水質十一項指標。由此使國內污水處理有了統一的依據標准。污水處理工藝一般包括混凝除油、緩沖、粗粒化、壓力過濾等階段,同時開展了「三防」化學助劑的研究應用。
因此,油田開發後期污水處理改造的方向是配合一段脫水工藝,充分利用分離器剩餘壓能,研製壓力式除油設備和化學助劑,實現閉式處理工藝。
⑷ 中國水務行業市場的發展現狀及前景分析
水務行業又可分為原水生產與供應、自來水生產和供應、污水收集、污水處理、中水與再生水利用等多個環節。一般意義上是指供水與排水。除了傳統的供水和排水管理,水務產業還包括保護和擴大水資源、節水減排、中水回用、淡化海水、用水需求管理、社區性計劃、集水區管理以及舉辦公共教育及增強節水意識活動等事務。
——更多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水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⑸ 污水處理設備內貿現狀,以及未來發展趨勢是什麼樣的
智能製造新模式將加速推廣應用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城市生產力不斷提升,城市人口數量也不斷增加,未來我國污水排放量也將隨之增大,因此,對於污水處理的需求也必將進一步擴大,而作為一個嚴重缺水的國家,在污水處理率與污水排放量雙增的形勢下,提升污水處理能力成為水處理行業和企業的趨勢。
與此同時,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和5G時代的到來,移動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和大數據等領域應用和開發,將我國製造業向智能轉型全面推進,各行業、企業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智能製造關鍵技術裝備、核心工業軟體等與企業生產工藝、管理流程的深入融合,推動製造和商業模式持續創新,智能製造新模式將加速推廣應用。
我國水污染防治設備產量年均復合增長率近40%
國內企業在水污染防治設備的開發和研究蘊含著巨大的商機,同時工業廢水處理回用是新的市場機遇。從水污染防治設備狀況來看,近幾年我國水污染設備製造處於一個快速發展階段。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水污染防治設備產量僅僅為2.69萬台,截止至2017年我國水污染防治設備產量增長至27.23萬台,2010-2017年中國水污染防治設備產量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39.2%。前瞻測算,2018年我國水污染防治設備產量在28.50萬台左右。
2010-2018年中國水污染防治設備產量統計情況及預測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中國污水處理行業發展趨勢與升級分析
2019年6月3-5日,作為一年一度的行業盛會,將傳統的市政、民用和工業水處理與環境綜合治理及智慧環保相融合的水處理展示平台——上海國際水展在上海隆重召開,煙台金正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市場部部長李超先生接受慧聰水工網的專訪,並向我們分享了當下污水處理行業在互聯網環境下的趨勢與升級。
1、「智能製造+智能服務」助力污水回用產業升級
上海國際水展是國內一年一度的水處理行業盛會,針對此次水展金正環保推出了主題為「智能製造+智能服務」助力污水回用產業升級的最新污廢水資源化與高品質再生水回用整體解決方案。
李超先生認為,環保水處理行業有很多共性痛點問題,代表性如:水處理核心膜組件價格過高、核心膜材料受制於國外技術企業、粗放式運營等。
為此,金正環保一直致力於解決這些行業共性痛點而努力,「智能製造+智能服務」的主題便是如此。其中,「智能製造」便體現在自主研發的全球首條DTRO膜柱自動化生產線,解決了膜柱生產規模化、標准化和運輸的難題;率先實現了工程設備化、設備模塊化、模塊標准化的簡化工藝鏈,大幅降低投資運營成本。
而「智能服務」則體現在,金正環保通過工業大數據中心,利用雲計算和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以場景化的方式幫助企業和政府用戶將數據用起來,實現了數據資產化、數據業務化,提供遠程運維、專家分析、故障預警等服務,提升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政府的治理能力,逐步實現全產業鏈的大數據布局。
通過「智能製造+智能服務」極大解決行業共性痛點問題,真正做到提質增效,推動水處理行業快速發展。
2、智能製造打造競爭新優勢
眾所周知,加快發展智能製造,是培育我國經濟增長新動能的必由之路,是搶占未來經濟和科技發展制高點的戰略選擇,對於推動我國製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造製造業競爭新優勢,實現製造強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金正環保自主研發的全球首條DTRO膜柱全自動化生產線,擁有強大的生產能力,可實現產能300-500支/天。生產線整體運行平穩高效,產品質量穩定、成品率高,可實現視覺檢測,對產品問題可追溯,解決了膜柱生產規模化、標准化和運輸難的問題,
李超先生表示膜柱的智能化生產將會給水處理行業帶來巨大變化,通過規模化、標准化生產,降低產品生產成本,可以為用戶提供更大讓利空間,讓更多行業和客戶能夠用得到、用得起、用的好金正環保的產品。
3、創新難點不在技術,在於理念
縱觀整個行業,李超先生認為國內環保水處理行業的發展難點不僅僅在於於技術創新,更在於理念和模式的創新。金正環保在戰略布局時,希望能夠打通整個污廢水資源化回用的工藝鏈和產業鏈,進而推動國內整個行業的發展。目前,金正環保已實現膜材料、膜元件、集成設備、雜鹽分離的整個產業鏈的發展,可以為工業園區提供高鹽廢水及資源化回用的整體解決方案。
金正環保在特種膜領域走在了世界前列,是國內為數不多擁有核心技術的環保水處理企業,擁有授權專利33項、參與國家標准制定5項、工信部鼓勵推廣環保裝備2項、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2項。且自主研發了全球首條DTRO特種膜自動化生產線,填補了國內空白。金正環保每年持續加大技術研發投入,目前在研發的耐酸、耐鹼、耐有機溶劑特種膜材料已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同時也在擴充產品品類和應用領域,開發針對市政污水高品質回用的特種膜,有效簡化工藝鏈和降低投資運營成本,目前中試階段已經結束,預計很快將推向市場,保持金正環保在水處理行業的長遠競爭力。
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和大數據等在水處理行業的深入應用,為支持水處理企業應對挑戰提供了有了的支撐。金正環保作為是中國水處理行業特種膜研發生產與應用的高新技術環保企業以「智能製造+智能服務」模式為我國污廢水資源化與高品質再生水回用添磚加瓦。
更多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污水處理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⑹ 我國污水治理措施在世界處於什麼水平
水平的話肯定跟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但是近些年發展速度相當快,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污水處理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底,全國設市城市、縣累計建成污水處理廠3717座,污水處理能力1.57億立方米/日,較2013年新增約800萬立方米/日。其中全國設市城市建成投入運行污水處理廠2107座,形成污水處理能力1.29億立方米/日,較2013年新增約600萬立方米/日。全國已有1402個縣城建有污水處理廠,占縣城總數的86.9%;累計建成污水處理廠1610座,形成污水處理能力0.28億立方米/日,較2013年新增約201萬立方米/日。
2014年,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廠累計處理污水480.6億立方米,比2013年增長8.1%;運行負荷率達到84.1%,比2013年增長1.5個百分點;累計削減化學需氧量(COD)1197.8萬噸,比2013年增長6.9%;削減氨氮總量110.1萬噸,比2013年增長11.9%。污水處理量的增長速度高於污水處理能力的增加速度,運行負荷率也快速增長,說明污水處理需求快速增加。
根據統計局數據,2014年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行業實現營業收入350億元,同比增長17.54%,實現利潤總額為45億元,同比增長21.94%。污水處理行業受整體宏觀影響較少,2014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至7.4%,污水處理行業仍然快速發展,一方面是國家提高了對污水處理的重視,提高了對環保的整體要求,另一方面,污水處理技術的進步也進一步擴大了污水處理量。
目前,中國污水處理行業仍然處於成長期,無論是城鎮對於污水處理的需求,還是農村對於污水的處理需求,均將推動行業的持續快速發展。污水行業作為一個很好的投資行業,將迎來更多投資。而目前對於污水處理行業來說,主要投資趨勢包括兩點。一是專業的污水處理廠運營企業,因為前期污水處理廠多為政府建設,但是無論運營效率和效益均不太理想,如果加上民資進入污水處理行業,增加污水處理行業的市場化,將提高污水處理廠的運行能力。二是橫向兼並增加,目前的現狀是,全國幾乎每個城市均有污水處理廠,但是規模偏小,沒有發揮規模化效應,因此,如果能夠出現大的資金,實行跨區域的並購,更好的發揮區域效應,更好的發揮協同效應,將更加有利於行業的發展,
⑺ 國內和國外污水處理有什麼大的區別,比如技術、應用普及方面。
國外現狀
美國是目前世界上污水處理廠最多的國家,平均5000人就有1座,其中78%為二級生物處理廠;英國共有處理廠約8000座,平均7000人1座,幾乎全部是二級生物處理廠;日本城市廢水處理廠約630座,平均20萬人l座,但其中二級處理廠及高級處理廠佔98.6%;瑞典是目前污水處理設施最普及的國家,下水道普及率99%172上,平均5000人1座污水處理廠,其中91%為二級生物處理廠。這些國家的經驗表明,大力興建有了明顯改善;日本不符合環境標准水域,已從1971年的O.6%下降到1980年的0.05%;歐洲萊茵河的有機污染已基本控制,部分河段水質明顯改善,魚類復生;英國泰晤士河絕跡了100多年的魚群又重新出現,目前已達119種。
截至上世紀70年代,發達國家基本上普及二級處理但是二級處理耗能多,運行費用高,基建投資也不低。發展中國家普遍「建不起」,或是「養不起」,因此紛紛尋求適用於本國國情的經用的高昂引起了眾多的非議,據悉,美超過10億美元,因此他們也在大力研究新技術,或改革傳統的流程。
國內現狀
我國城市污水處理事業開始於1921年。上海首先建立了北區污水處理廠,1926年又建了西區和東區污水廠,總處理能力為4萬噸/日。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水污染控制所面臨的問題也愈加嚴重,目前不僅大、中、小城市建設污水廠,還有些郊區縣也建設污水廠,幾年了,上海市青浦徐涇鎮、重慶市渝據2000年統計,全國城鎮的污水處理率達到25%,2010年將達到50%。
然而,同先進國家相比,我國城市及機械化、自動化程度上,還都存在著技術政策》要求,城區人口達50萬以上的城市,必須建立污水處理設施;在重點流域和水資源保護區,城區人口在50萬以下的中小城市及村鎮,應依據當地水污染控制要求,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在憲法中也有明文規定,並組建了許多工廠,許多產品已系列化了,但自動化儀表,檢測儀與國外差距還很大,資金不足仍是根本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