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廢水知識 > 江西膜法回用

江西膜法回用

發布時間:2020-12-23 02:40:51

Ⅰ 工業上電解制鹼的技術是用離子交換膜法,主要原料是飽和食鹽水.如圖為離子交換膜法電解原理示意圖:請回

(1)陽離子交換膜只允許陽離子鈉離子通過,而陰離子氫氧根和氯離子均不能通過,故答案為:③⑤;
(2)電解池中和電源的正極相連的是電解池的陽極,所以A極為電解槽的陽極,氯離子發生失電子的氧化反應,即2Cl-→2e-+Cl2↑,故答案為:陽;2Cl-→2e-+Cl2↑;
(3)氯氣的物質的量=

V
Vm
=
b
22.4
mol;電解水時,生成氫氣與氫氧化鈉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2,所以生成n(NaOH)=
2b
22.4
mol,原來n(NaOH)=
1000ag×10%
40g/mol
=2.5amol,所以反應後溶液中n(NaOH)=(
2b
22.4
+2.5a)mol,電解後溶液質量=1000ag+
b
22.4
mol×2×23g/mol-
b
22.4
mol×2g/mol=1000ag+
22b
11.2
g,
溶液體積=
(1000a+
22b
11.2
)g
1000dg/L
,則C(NaOH)=
2b
22.4
+2.5a
1000a+
22b
11.2
1000d
mol/L=
1000(28a+b)
11200a+22b
×dmol/L,
故答案為:
1000(28a+b)
11200a+22b
×d;
(4)氯氣和熱的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鈉、氯酸鈉和水,方程式為:3Cl2+6OH-
.

Ⅱ 膜法污水回用過程中怎樣防治膜污染

要預防和控制膜污染,首先要了解各種膜過程的過濾機理。一般來說,微/超濾過程主要遵循篩分機理,反滲透過程遵循溶解-擴散機理。相應地,反滲透膜的污染一般為膜面污染,而微/超濾膜的污染一般為表面凝膠層污染和孔內吸附及孔堵塞引起的膜污染。表面污染一般為可逆膜污染,而孔內堵塞和吸附一般為不可逆膜污染。
在明確了各種膜過程的過濾機理以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預防和控制膜污染。
1 預處理工藝的選擇
預處理是指在原料液過濾前加入適當的葯劑,以改變料液或溶質的性質,或對料液進行絮凝、過濾,去除較大的懸浮粒子或膠狀物質,或調整料液的pH以去除膜污染物,從而減輕膜的負荷和污染。
在選擇預處理工藝之前,首先要明確預處理的目的。膜前進行預處理主要是為了防止或減少膜污染,將膜污染降低到最低水平。因此,可以根據不同膜過程的需求和進水要求選擇合適的預處理工藝。首先,需在實驗室確定各種膜過程中的關鍵污染物,去除或減少對膜污染起主要作用的關鍵組分。預處理的目的並不是去除所有污染物,而是去除對膜有污染或損害的關鍵污染物,因此處理要適度,過度的預處理反而會引起新的膜污染。
1.1 污水中無機結垢物質引起的膜污染的預處理工藝選擇
在雙膜系統運行過程中,結垢主要發生在反滲透膜元件上,如果超濾進水中的硬度和鹼度過高,則容易在反滲透膜段發生結垢,引起反滲透產水通量快速下降。因此,要減少反滲透膜段的結垢污染,需要對污水進行膜前預處理。防止反滲透膜結垢的預處理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添加阻垢劑、調酸、除硬等。
添加阻垢劑可以控制碳酸鹽垢、硫酸鹽垢以及氟化鈣垢,還可以抑制硅垢。添加的阻垢劑可分為3類:六偏磷酸鈉、有機磷酸鹽和多聚丙烯酸鹽。添加阻垢劑的優點是操作簡單,膜前無任何處理步驟,且添加劑量可精確控制;缺點是會增加濃水COD,高回收率下可能失效,阻垢劑含量高或阻垢劑種類選擇不當時仍有可能堵膜。
通過調酸,可使碳酸鈣維持溶解狀態。調酸處理的優點是操作簡單,污水pH不高時,成本低於除硬處理;缺點是調酸處理對Ca、Mg離子無去除作用,濃水側Ca、Mg離子含量仍較高,且對管路防腐要求較高。此外,僅採用加酸控制碳酸鈣結垢時,要求濃水中的 LSI 或S&DSI 指數必須為負數。
除硬處理可採用石灰-純鹼除硬或氫氧化鈉-純鹼除硬。在水中加入氫氧化鈣可去除碳酸鹽硬度,非碳酸鹽硬度可以通過加入碳酸鈉(純鹼)進一步降低。石灰除硬的優點是可同時降低硬度和鹼度,比氫氧化鈉成本低,濃水LSI降低明顯;缺點是泥渣量很大,泥渣沉降或過濾操作繁瑣。氫氧化鈉除硬的優點是泥渣量少;缺點是對鹼度去除效果不好,濃水LSI仍較高,處理成本較石灰法高。
1.2 污水中膠體引起的膜污染的預處理工藝選擇
膠體污染主要發生在超濾膜元件上,如果反滲透進水中鐵、錳、硅等含量超過一定值,則在反滲透膜元件也會形成污堵,因此,必須控制進水中的鐵、錳、硅等含量。
膠體的粒徑范圍為1 nm~1μm,在水中通常帶電。膠體粒子之間由於靜電斥力的作用,不會發生聚合,很難自然沉降。因此,必須根據膠體物質的特性,在水中加入特定化學葯劑或採用其他方法,使其沉澱下來。
超濾膜前脫除膠體的方法主要有凝聚、絮凝(包括電絮凝)、混凝或氣浮等。凝聚是在廢水中投加帶正離子的混凝葯劑,大量正離子在膠體粒子之間的存在可以消除膠體粒子之間的靜電排斥,從而使微粒聚結。常用的凝聚劑有硫酸鋁、硫酸亞鐵、明礬、氯化鐵等。絮凝是在廢水中加入高分子混凝葯劑,高分子混凝葯劑溶解後,會形成高分子聚合物,這種高聚物的結構是線型結構,線的一端拉著一個微小粒子,另一端拉著另一個微小粒子,在相距較遠兩個粒子之間起著黏結架橋的作用,使得微粒逐漸變大,最終形成大顆粒的絮凝體,加速顆粒沉降。常用的絮凝劑有聚丙烯醯胺(PAM)、聚鐵(PE)等。凝聚與絮凝結合在一起使用的過程為混凝過程。混凝對原水的懸浮物、有機物及膠體物質等雜質都有去除效果,操作簡單,處理成本低,是目前國內外應用最普遍的水處理方法。據文獻報道,一般混凝+過濾可去除60%的膠體硅,混凝+澄清過濾可去除90%的膠體硅。
1.3 污水中有機物引起的膜污染的預處理工藝選擇
在污水處理過程中,脫除和濃縮有機物是主要目標。在雙膜系統運行過程中,有機物引起的膜污染在超濾和反滲透膜段都有體現。由於煉油污水中的大分子有機物相對較多,因此超濾膜段大分子有機物引起的膜面污染可能較反滲透膜段更為嚴重。有機物容易吸附在膜面上引起膜通量急劇下降,當高分子質量的有機物為憎水性或帶正電荷時,這種吸附過程更易進行;當pH>9時,膜表面及有機物均呈負電荷,因此,高pH有利於防止有機物污染。但以乳化狀態出現的有機物會在膜表面形成有機污染薄層,引發嚴重的膜性能衰減,必須在預處理部分除去。
目前來說,膜前預處理去除有機物的方式可分為以下2大類:物理化學法和生物法。物理化學法主要包括吸附法、絮凝劑混凝沉澱法、高級氧化法;生物法主要為膜前深度生化處理,包括接觸氧化、BAF、A/O、A/O/O等。其中,吸附法常用的吸附劑為活性炭,但活性炭吸附費用較高,並且再生困難,容易產生二次污染。絮凝法可有效去除水中的懸浮性物質,防止膜發生膠體污染。高級氧化法可有效去除水中難降解有機物。生物法如接觸氧化和BAF可有效降低水中的有機物、氨氮、油,並截留大量懸浮物,BAF尤其對氨氮去除效果好。不同的預處理方法各有優勢,必須結合實際廢水水質篩選出相應的有機物去除手段。
1.4 污水中微生物引起的膜污染的預處理工藝選擇
微生物污染是指微生物在膜水界面上積累、凝結形成一層生物膜,影響膜系統性能的現象。細菌的大小一般為1~3 μm.微生物可以看成是膠體物質,可以按照膠體污染的預處理方法或在超濾膜系統得到去除。然而,微生物的繁殖能力很強,在適宜的生存條件下會迅速生長。
膜元件容易受到微生物污染的原因有3種:一是膜系統具有較大的膜表面積,增加了黏附細菌的可能性;二是膜的過濾會將細菌遷移至膜表面;三是預處理也是生物污染源,預處理投加的絮凝劑、殺菌劑或阻垢劑過量,會成為微生物的營養源,並且膜組件內部的潮濕陰暗為微生物生長提供了理想環境。若在污水進入膜系統前不對微生物加以殺滅,這些微生物將以膜為載體藉助濃水段的營養鹽而繁殖生長,嚴重威脅膜系統的長期穩定運行。因此,污水在進入膜系統前必須進行合理的殺菌處理,有效的除菌手段是保證膜系統穩定運行的關鍵因素。
殺菌按性質可分為化學殺菌和物理殺菌。化學殺菌主要採用殺菌劑,殺菌劑的作用方式可分為殺菌作用和抑菌作用。污水處理中常用的殺菌劑可分為無機殺菌劑和有機殺菌劑,也可按化學性質分為氧化性殺菌劑和非氧化性殺菌劑。無機殺菌劑以氧化型為主,如二氧化氯、液氯、臭氧等,有機殺菌劑主要是陽離子的季銨鹽類物質。
氧化性殺菌劑是強氧化劑,能夠氧化微生物體內起新陳代謝作用的酶而殺滅微生物。氧化性殺菌劑的特點是殺菌速度快、成本較低,但葯劑使用過程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非氧化性殺菌劑是以致毒劑作用使微生物的酶系統失去活性,破壞細胞的新陳代謝,破壞細胞壁、細胞膜或其他特殊部位,它的作用不受水中還原性物質的影響,對pH變化不敏感。非氧化性殺菌劑可以彌補氧化性殺菌劑的不足。
物理殺菌方式主要有超聲波與磁場組合殺菌、變頻電脈沖殺菌和紫外線殺菌等。超聲波與磁場組合殺菌能夠自動周期性地、有規律地產生各種頻率的強大直流脈沖電磁波,直接擊穿細菌的細胞壁而導致細菌死亡,同時污水在這種直流脈沖電場作用下,迅速發生微弱的氧化還原反應,在陽極區附近產生一定量的氧化性物質與細菌作用,破壞了細菌正常的生理功能,使細胞膜過氧化而死亡,從而達到殺菌目的。紫外線殺菌是通過紫外線照射來達到殺菌目的,紫外線對微生物的核酸可以產生光化學危害,紫外光被微生物的核酸吸收,一方面可使核酸突變,阻礙其復制、轉錄,封鎖蛋白質的合成;另一方面產生自由基,可引起光電離,從而導致細胞死亡,達到殺菌目的。紫外線殺菌的優點是不需要向水中投加化學品,設備維護要求低,僅需定期清洗或更換水銀蒸汽燈管;缺點是該法僅適用於較干凈水源。變頻電脈沖殺菌是讓細菌觸電,外加交變電場會形成跨膜電位而穿透細胞膜,導致微生物死亡。
化學殺菌劑的殺菌率大小依次主要受殺菌劑種類、殺菌劑濃度、殺菌劑作用時間的影響。聚醯胺反滲透膜表面通常顯負電性,為了保持膜通量和脫鹽率,盡量選擇和膜表面荷電性相同的殺菌劑。
2 膜材料及膜孔徑的選擇
2.1 膜材料的選擇
膜材料是膜技術的核心。污染物在膜上的吸附是由於膜、溶劑、污染物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當然還與膜表面性質和膜孔徑等因素有關。針對污染物的性質,選擇合適的耐污染膜材料,可以有效地減少膜對污染物的吸附。

Ⅲ 廢水膜法回用中的膜一般用什麼膜

中水回用一般採用的方法有:一、物理處理法:膜濾法,是在外力的作用下,被分離的內溶液以一定的流速容沿著濾膜表面流動,溶液中溶劑和低分子量物質、無機離子從高壓側透過濾膜進入低壓側,並作為濾液而排出。二、物理化學法:砂濾、活性炭吸附、浮選、混凝沉澱等。三、生物處理法:採用活性污泥法、接觸氧化法、生物轉盤等生物處理方法。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武漢科夢的膜生物反應器工藝(MBR工藝),是現代膜分離技術與生物技術有機結合的一種新型廢水生物處理技術,它利用膜分離裝置將生化反應池中的活性污泥和大分子有機物質有效截留,替代二沉池,使生化反應池中的活性污泥濃度(生物量)大大提高;實現水力停留時間(HRT)和污泥停留時間(SRT)的分別控制,將難降解的大分子有機物質截留在反應池中不斷反應、降解。

Ⅳ 膜法傳奇面膜用了第一天挺白第二天紅是怎麼回事

該不會是過敏把

Ⅳ 膜法世家的綠豆泥面膜用了火辣辣的痛,但一會就好了是怎麼回事

我也這樣,網上說這個面膜是清潔面膜,根據不同膚質,有的人就會有一點刺激感

Ⅵ 工業上電解制鹼的技術是用離子交換膜法,主要原料是飽和食鹽水.下圖為離子交換膜法電解原理示意圖:請回

(1)電解池中和電源的正極相連的是電解池的陽極,所以A極為電解槽的陽極,氯專離子發生失電子屬的氧化反應,即2Cl-→2e-+Cl2↑,故答案為:陽;2Cl-→2e-+Cl2↑;
(2)陽離子交換膜只允許陽離子鈉離子通過,而陰離子氫氧根和氯離子均不能通過,故答案為:Na+;Cl-、OH-
(3)粗鹽提純時加試劑的原則是:氫氧化鈉除去鎂離子和三價鐵離子,碳酸鈉一定加在氯化鋇之後,這樣碳酸鈉既可以除去鈣離子又可以除去多餘的鋇離子,鹽酸加在最後來除去多餘的碳酸根離子和氫氧根離子,故答案為:③②①④;
(4)氯氣和熱的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鈉、氯酸鈉和水,方程式為:3Cl2+6OH-

.

Ⅶ 紡織廢水回用色度標準是什麼

紡織廢水回用色度標准:

納濾系統進出水水質色度指標:進水限值≤80倍,出水參考專值≤10倍。

反滲透屬系統進出水水質色度指標:進水限值≤80倍,出水參考值≤8倍。

見國家標准 GB/T 30888-2014《紡織廢水膜法處理與回用技術規范》中規定:

本標准規定了紡織廢水膜法處理的術語和定義、工藝選擇原則、預處理、膜法處理及回用要求。

本標准適用於採用廢水膜法處理與回用技術的紡織企業,可作為企業廢水達標排放、回用於生產的技術依據。


本標准所指膜分離方法包括膜生物(MBR)法、微濾、超濾、納濾及反滲透膜處理方法。

Ⅷ 某氯鹼廠採用離子膜法電解飽和食鹽水生產燒鹼,其原理示意圖如下.請結合示意圖回答以下問題:①寫出電解

①出氯氣的電極為陽極,溶液中的陰離子氯離子失電子生成氯氣,電極反應回為:2Cl--2e-=Cl2↑;答出氫氣的電極為陰極,溶液中陽離子得到電子發生還原反應生成氫氣,電極反應為2H++2e-=H2↑;電解飽和食鹽水的化學方程式為:2NaCl+2H2O

通電
.

Ⅸ 用完膜法傳奇水乳之後和沒用是的,臉還是很乾,怎麼回事

長痘是排毒啊,挺好的,難看幾天後面就很好了

與江西膜法回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麼更換轉向助力油濾芯 瀏覽:245
生活污水截污納管的意義 瀏覽:28
電熱壺燒純凈水為什麼有水垢 瀏覽:800
工業企業用水處理 瀏覽:768
最有效的馬桶除垢方法 瀏覽:375
飲水機的三個燈什麼意思 瀏覽:221
g120slvc變頻器轉矩提升參數 瀏覽:540
華為凈化器1i怎麼換粉 瀏覽:928
歐曼柴油過濾器故降燈 瀏覽:138
蒸餾時空冷管選擇 瀏覽:630
石家莊回秦皇島用隔離嗎 瀏覽:506
污水檢查井禁用磚砌安徽 瀏覽:583
除垢劑用在哪 瀏覽:993
反滲透凈水機壓力桶怎麼接觸 瀏覽:305
超濾膜是不是ro膜 瀏覽:477
海亇凈水器不出水是什麼原因 瀏覽:635
壺里的厚水垢土豆能去除 瀏覽:718
沃訊空氣凈化器怎麼樣 瀏覽:929
木桶水垢怎麼清理 瀏覽:806
半透膜可以用什麼替代 瀏覽:196
© Arrange www.jmangel.gd.cn 2017-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