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國工業污水處理設備發展現狀是怎麼樣
經過近幾年的努力,我國在城市污水處理技術方面取得了較大的成就,截至2016年9月底,全國設市城專市累計屬建成污水處理廠3976座,污水處理能力達1.7億立方米/日。
投資咨詢機構前瞻產業研究院表示,當前,我國污水處理設備產品結構正向著精細化、智能化等方向升級,包括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工業水處理設備、污泥脫水設備、海水淡化設備、紫外線殺菌器等細分板塊有望繼續保持增長,新興領域極有可能成為污水處理設備產業下一個發力點。
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環保裝備製造業發展迅速,成為未來幾年機械裝備製造業的主要增長點之一。目前我國尚有近70%的環保領域治理需求未得到滿足,環保投資前景十分廣闊。
② 我在污水處理廠工作對身體有害嗎
答案是肯定的。因為污水本身就含有有害氣體造成的臭味,污水處理過程是利用微生物轉化/降解有機物,其中,碳最終轉化成CO2和微生物細胞,氮轉化成N2(氣體)、NH3、NOx鹽和微生物細胞物質,磷轉化成細胞質及儲存能量。
污水中還有硫等,在缺氧條件下,嗜硫菌可合成硫為H2S。氨、硫化氫對人體有害。微生物增殖細胞後,需要定期定量排出多餘的部分(稱為剩餘污泥),並進行脫水,污泥處理設施常產生惡臭,影響空氣。故長期在污水廠工作,對人的身體必然產生不良影響。
污水處理廠是從污染源排出的污(廢)水,因含污染物總量或濃度較高,達不到排放標准要求或不符合環境容量要求,從而降低水環境質量和功能目標時,必需經過人工強化處理的場所。一般分為城市集中污水處理廠和各污染源分散污水處理廠,處理後排入水體或城市管道。
但這項工作必需有人做,對保護環境起著重要作用,是有意義的。
(2)工業污水處理器弊端擴展閱讀:
自然界三大公害:廢水廢氣、雜訊污染
1、工業廢水直接流入渠道,江河,湖泊污染地表水,如果毒性較大會導致水生動植物的死亡甚至絕跡
2、工業廢水還可能滲透到地下水,污染地下水;如果周邊居民採用被污染的地表水或地下水作為生活用水,會危害身體健康,重者死亡;
3、工業廢水滲入土壤,造成土壤污染。影響植物和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長。
4、有些工業廢水還帶有難聞的惡臭,污染空氣。
5、工業廢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質會被動植物的攝食和吸收作用殘留在體內,而後通過食物鏈到達人體內,對人體造成危害。
工業廢水對環境的破壞是相當大的,20世紀的「八大公害事件」中的「水俁事件」和「富山事件」就是由於工業廢水的污染。
③ 在工業污水處理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一、略
二、略三、格柵、沉澱格、調節池安全操作
1.格柵截留的較大的浮渣和長纖維,每間隔2小時,應清理一次格柵,防止污染物堵塞格柵,產生污水處理事故。
2.沉澱格每行兩個月清理一次,有污泥泵把池內沉積物抽到污泥濃縮池,盡量避免大量泥渣進入調節池。
3.清理沉澱格時把進水閘板關好,打開調節池進水閘板,廢水直接進入調節池。
4.調節池在運行時保持水位低於沉澱格的出水堰,水位差0~0.5m即可;
5.定期對調節池內沉積泥渣清出,防止大量泥渣沉積,造成有效容積減少,大量泥渣進入後級處理系統。
6.進入調節池廢水酸鹼度:一般PH為6-9。特殊時,進水最高可為PH 9-10.5,超過上述規定值時,應加酸鹼調節。
四、水解酸化池、厭氧池、好氧池安全操作
1.保證水解酸化池有效水位穩定,5.50~5.55m之間。
2.溫度:一般為10-45?C,適宜溫度為15-35?C,此范圍內溫度變化對運行影響不大。
3.PH:厭氧水解酸化工藝,對PH要求范圍較松,即產酸菌的PH應控制4-7范圍內;完全厭氧反應則應嚴格控制PH,即產甲烷反應控制范圍6.5-8.0,最佳范圍為6.8-7.2,PH低於6.3或高於7.8,甲烷化速降低。當高於10.5時應檢驗進水PH值並加酸鹼調節;好氧PH一般為6-9,特殊時,進水最高可為PH 9-10.5,超過上述規定值時,應加酸鹼調節。
4.營養物:厭氧反應池營養物比例為C:N:P=(350-500):5:1,好氧反應池營養物比例為:100∶5∶1。
5.溶解氧:好氧反應池溶解氧一般在1~3mg/l,曝氣池出口處溶解氧控制在2.5mg/l較為適宜。
6.厭氧池要定期進行污泥內迴流攪拌,防止污泥流失,以厭氧池出水SS偏高來判斷,1~2次/月。
7.每天都要取樣分析常規指標(COD、SS、PH、色度等)至少1次。
8.每班工作人員都要對污水系統各個池體巡查至少2次,查看運行狀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嚴重事故應匯報上級主管。
五、一級提升泵、二級提升泵安全操作
1.一級提升泵兩台(一用一備),二級提升泵兩台(一用一備)。
2.水泵開機前檢查運轉(手盤動)和潤滑情況。
3.檢查相關閥門是否處於正常位置。
4.合上電源開。
5.電櫃上的選擇開關撥至自動位置,然後按啟動按扭,待旁路指示燈亮後開出水閥,出水閥開度以水量的多少為標准,滿負荷水量為250m3/h。
6.水泵啟動時,機旁不得站人,操作人員在水泵開啟至運行穩定後,方可離開。
7.嚴禁空泵運轉和超載,正常運轉溫度應不大於65℃,防止設備事故。
8.水泵在運行中,必須嚴格執行巡迴檢查制度:
(1)檢查各個儀表工作是否正常、穩定,特別注意電流表是否超過電動機額定電流,電流過大,過小應立即停機檢查。
(2)根據進水量的變化及工藝運行情況,應調節水量,保證處理效果。
(3)注意機組的響聲,振動情況。
(4)檢查軸承電機溫升情況,發現異常應立即停機,通知值班調度。
(5)水池水位應保持正常。
9.停機操作
(1)達不到工藝要求或接受調度指令,應立即停機,關閉其閘門。
(2)備用泵應每星期用手旋轉泵軸180°,並注意軸承處油位標記,及時加油。
10.事故的處理
(1)發現設備有異常情況,立即停機,應報告調度,並記錄值班記錄簿內。
(2)由於電氣原因引起停機時,應立即報告調度進行處理,不得自行修理電氣設備,並記人值班記錄簿內。
(3)發現電動機異常現象,應立即停止運行,並報告調度,請示處理,並記人值班記錄簿內。
11.一級提升泵進水量應與二級提升泵出水量持平,保證水解酸化池有效水位穩定。
五、鼓風機安全操作
1.鼓風機三台(二用一備),三台風機輪換使用,每項12個小時更換一次。
2.檢查油箱潤滑油位,應處於油尺上,下限之間,按要求投加規定的潤滑油,嚴禁無油或卻油運行,否則將造成事故。
3.檢查電控櫃,應無報警顯示,如有報警,查明原因給於消除 。
4.風機啟動前應關閉出氣閥,空載啟動風機。
5.確認風機可啟動後,按啟動鍵。
6.待風機運行正常無誤後再徐徐打開出氣閥,觀察風機負載情況,電櫃顯示電流不能超過電機額定電流,控制閥門開度。
7.應嚴格觀察其運轉狀態,注意風機的電流、溫度、振動、不得有雜訊和運轉異常情況,如有異常,要及時並按時做好記錄。
8.嚴格執行巡視檢查制度,一旦發現異常,必須及時查明原因給予排除。
9.停機:先關出氣閥,再按風機「停止」鍵,停止風機運行並。
10.停機過程中,操作者應繼續監視機器儀表及整個狀態的變化,並在最後作好記錄。
六、物化反應池、物化沉澱池安全操作
1.物化反應池注要是控制混凝劑的加葯量;混凝劑的投加量視反應池的絮凝效應而定,調節混凝劑控制閥,使反應池能見到清晰硯花為宜(混凝劑不宜過量)。
2.每班要求2小時巡視檢查並清理出水堰及出水槽內壁截留雜物及漂浮。
3.觀察水質變化情況,及時排泥,排出物略見清液為度。
4.每班至少兩次用量筒觀察出水水質,不允許二沉池有污泥漂浮現象。
5.在沉澱周邊至少掛一個救生圈,以防事故應急時用。
七、周邊刮吸泥機安全操作
1.起動前必須檢查電源是否接通,各傳動部份是否已經加油。
2.關閉真空閥門,啟動真空泵,形成真空虹吸後停止真空泵。
3.根據刮泥機(吸泥機)按鈕指示起動刮泥(吸泥)。
4.排泥時間以排出物略見清液為度或濃縮池泥滿為止。
5.停止刮泥機並打開真空閥。
6.經常檢查,運轉部位的溫升情況,如果過高,應立即停機並向主管部門反映,處理後方可進行。
7.經常檢查各部位的緊固情況,如有松動立即緊固。
8.要經常檢查排渣斗的排渣情況,如排渣情況不好,要請有關人員調整排渣板距離。
9.經常檢查吸泥機,吸泥管道通暢程度,調節排泥閥調,調節泥量大小,或啟動真空泵,稀釋污泥濃度,讓管道通暢,並調節至最佳狀態。
10.運轉結束,必須認真填寫運轉記錄,如有特殊情況除詳細記錄外,還要及時向主管部門匯報。
八、污泥濃縮池安全操作
1.根據工藝及運行要求開啟濃縮池的進泥和出泥閥門。
2.污泥濃縮池是濃縮二沉池污泥,因此必須經常檢查二沉池的排泥閥門,並及時保證排泥。
3.濃縮池的刮泥機根據工藝要求啟動關閉,運轉中至少每二小時要巡視檢查機械運轉情況一次。
4.濃縮池的出泥含水率,應控制在95—97%為好。
5濃縮池的出水堰口、水槽和出水井要保持通暢、清潔。
九、注意事項
1.上班前認真進行交接班,並做好交接班記錄,對運行各單元情況進行核對,特別查清運行不正常單元,排除故障,恢復正常運行。
2.執行巡檢制度,對污水站進行一次系統檢查,檢查運轉設備潤滑狀況。特別注意水泵、風機潤滑油位,嚴禁少油、無油運轉,避免設備事故。
3.下班前應進行巡檢,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或做好記錄,做好交接班記錄,認真交接班。
4.在運行過程中,值班人員要勤巡視,一級提升泵與二級提升泵的流量要保持平衡,加葯量要控制在最佳狀態。如遇機電設備故障,應及時報告主管部門從速排除,方可投入運行。鼓風機每運行12小時進行輪換。
④ 關於工業污水處理廠工作的一些問題,急急
環境工程科技公司於污水處理廠不一樣,前者是建設污水處理廠的,後者是運回行污水處理廠的。答環境工程科技公司是獨立注冊法人的公司,通過投標得到各地環保項目,也包括污水處理廠建設項目,建成後移交投資方,包括污水處理廠。
這種公司很多,有國營的也有民營的,都不屬於環保局,但是環保局將對其項目進行技術驗收。污水處理廠大多數屬於市政,現在也有少量污水處理廠出售給一些需要中水的大公司。
你是工程公司招收的操作工,與污水處理廠和環保局都沒有關系。所操作的都是一些水泵,將污水從一個池子倒到另一個池子,通過加中間介質、沉澱、分離、澄清等工序,出來的是中水。不過味道確實不是很好
⑤ 淺析污水處理 我國工業污水處理存在哪些問題
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進,廢水種類和數量增加迅猛,對水體環境污染的壓力加重,並威脅生態安全和居民健康。從環境保護角度看,工業廢水處理比城市污水處理更為復雜、更為重要。本文分析了中國工業廢水處理當前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相應的建議。總體上看,中國工業廢水處理中存在的問題如下:
一、技術問題
工業廢水類型復雜。一種工業生產過程可以排出不同性質的廢水,一種廢水又可能含有不同的污染物和不同的污染效應;即使一套生產裝置排出的廢水,也可能含有幾種污染物。同樣,在不同的工業企業,雖然產品、原料和加工過程截然不同,也可能排出性質類似的廢水。如煉油廠、化工廠和煉焦煤氣廠等,均可能排放含油、含酚等物質的廢水。
工業廢水處理方法多樣。工業廢水處理雖然國外早在19世紀末就已開始,且在隨後的發展過程中進行了大量的試驗研究和生產實踐,已趨於成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和工藝,大致有化學處理、生物處理、膜處理等方法,而對於每種不同成分和特性的工業廢水,又有不同的處理工藝要求。由於工業廢水成分復雜和性質多變,至今我國仍有一些技術問題並沒有完全得到解決。
達標排放的工業廢水仍需深化處理。在我國的一些地方和城市,工業廢水處理後的達標排放廢水主要排入市政管網,由城市污水處理廠進行深度處理。由於我國實行不同的廢水排放標准和水質標准,達標排放的工業廢水中仍含有一定濃度的污染物,需要進一步深化處理。不少未達標排放的工業廢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等水體,是一些地方的河流、湖泊污染的重要原因。
二、管理問題
1、較大程度上存在「偷排」問題。由於環境保護外部性的原因,企業出於降低成本的目的,污水未經任何處理就「偷排」到公共水體,將污染治理的成本轉嫁給社會。某個地方官員說的一句話「經濟越發達水越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公共水體污染的事實。這種偷排,不僅存在於一些地方的中小企業,環境保護部曾經公布過一次檢查結果,在其曝光的企業名單中就有國有大企業甚至跨國公司的名字。
2、存在工業廢水處理規模不經濟的問題。學習和借鑒國際經驗,是我國改革開放後的一項重要價值取向。在環保領域,西方國家的「污染者付費」原則,也被中國特色地確定為「誰污染誰治理」,並成為三大環境保護政策之一。如果說這一政策在計劃經濟時期得到較好實施的話,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弊端則不斷顯現。企業的生產規模、原料來源、生產工藝以及產品類型的不同,決定了工業廢水成分、特性不同,因而需要有專門的處理技術和工藝,社會化大生產也需要分工。強調「誰污染誰治理」,必然會導致規模不經濟問題。
3、「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成為中國特有現象。在工業化擴大供應、城市化創造需求的條件下,「老闆發財、政府埋單、群眾受害」成為一段時期來的「中國特色」。雖然已提出轉變生產方式,但並沒有得到真正執行,主要原因是我國低成本擴張階段還沒有結束,重化工業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還會持續一個時期。環境的「外部性」要求政府的干預和調控;「令行禁止」要求執法部門的嚴格執法,否則中國的環境質量難以得到真正的改觀,這與道路問題無關,而是由環境保護特點和企業趨利性決定的。
三、政策性問題
1、現有政策不能滿足市場化的要求。近年來,國家在污水和垃圾收費、水價改革和外商投資目錄等方面,為環保設施建設和運作的市場化創造了政策環境。如明確提出了投資主體多元化、運營主體企業化、運行管理市場化的方向;制定了污水和垃圾收費政策;改革現有運營管理體制,實行特許經營;制定了優惠政策,扶持城市污水和垃圾處理產業化的發展;對地方政府提出了監管和規范市場、保障市場化健康有序發展等。但是,一些政策是部門制定的,跨部門時政策所發揮的作用明顯下降甚至被「投機主義」所替代;中央政府只給優惠政策而沒有資金投入,實際執行需要地方出「銀子」,因而出現執行走樣問題;廢物處理收費標准差別很大,一些地區由於收費太低根本不能支撐環保設施的運營。所有這些,都制約了環保設施市場化的進程,需要在政策制定時更注重實際和可操作。
2、環保設施運營資格的認可存在局限性。專業治污公司的出現,改變了政府包辦一切的局面,明確了排污企業、治污企業和政府環保部門之間的職責。同時,有利於引入市場機制,將政府的優惠政策擺在明處,依靠競爭來增強治污企業的自身動力,提高污染治理設施的運行質量,降低運行成本。然而,資格認可也有一定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阻礙有能力但沒經歷、有資金但沒有環保知識的人才和社會資金的進入。假如企業家不願意將自己的錢交給別人去支配,無形中將減少社會資金進入環保領域,這與環境保護市場化的初衷是不一致的。
3、享受的政策優惠存在差距。例如,有些地方是以政府為主融資建設的,因而可以享受土地使用權、減免稅、以及排污收費等方面的優惠。而民營企業投資建設的各類污水處理廠,用地比照企業的政策執行,享受不到減免稅;特別是在排污收費方面,由於城市污水處理廠具有公益性,因而處理後的廢水向公共水體排放是不收費的,而中小企業污水處理後向公共水體排放要收排污費,這也事實上增加了中小企業廢水處理的成本,而這種成本最終還要轉嫁到企業的身上。
4、環保設施運營企業的利潤不合理。少數地方的治污企業成為納稅大戶,這種現象其實是不合理的。由於治污企業的盈利主要來自於對排污企業較高的收費,排污企業之所以願意接受這種價格,是因為集中治理以前的交費標准較高;或原來自己處理「規模不經濟」時的成本較高。長期下去,存在一個排污企業和治污企業雙方利益的平衡問題,需要政府的協調。
針對以上工業廢水處理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提出有關建議如下:
1、對環保設施市場化運營需要加以引導和扶持
環保設施運營市場化,有三層含義。首先,治污企業與排污企業是購買服務關系。第二,治污企業或運營公司自負盈虧;第三,在治污企業或運營公司的選擇上存在競爭關系。推進環保設施市場化的好處在於,一是將污染治理的成本明晰了。原來由政府建設、事業單位運營時,治理成本是模糊的,政府收費後也可能會用於其它方面;由專業化公司運作後則要獨立核算,花多少錢在污染治理上有案可稽。二是形成制衡機制,可以降低監管成本。原來政府要對眾多的排污企業監管,難度較大;實現市場化後,排污企業與治污企業之間形成服務的提供者與購買者關系,不僅降低管理成本,還可以提高監管效率。三是專業化治理,解決了治污規模不經濟的問題。
應對環保設施的建設和運營給予扶持。一方面,環境保護是「外部性」問題,是「市場失效」領域,僅靠市場不能解決問題;另一方面,要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方面的基礎性作用,通過企業化運作,提高污染治理設施的運行效率。換句話說,環境保護光靠政府投入是不夠的,還必須按市場規律辦事,以最小的經濟成本保護環境。由於治污企業的相對壟斷,在批准、核定排污收費價格時,既要保證投資者能夠還本付息並有所盈利,又不能加重排污企業的負擔。因此,投資者的盈利必須有政策優惠,包括土地價格、稅收和其他方面的政策優惠。在政府財政能力有限的情況下,引入民間資本,把政策優惠轉變為治污企業的盈利,按實際提取折舊和大修理費用,提高污染治理設施的運營效率,為環保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證。
2、為工業污染集中治理創造條件,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
集中治理是解決中小企業污染的有效途徑。實踐證明,市場化運作不僅降低企業治理污染的成本,也可以使他們能集中精力關心市場,發展主業。鑒於中小企業的行業特點及其對市場的依賴,只要政府加以正確引導,完全有可能相對集中於一定的專業區域或工業園區,從而使工業污染的集中治理成為可能。這就解決了因企業規模過小,導致污染治理設施達不到經濟運行規模要求的難題。加強環保設施建設是市場化的又一個條件。我國一些城市污水處理設施運轉不正常,除了資金、政策等原因外,收集污水的管網不足、處理廠達不到設計規模也是原因之一。如果不提高運營效率,建再多的環保設施也難以改變我國環境質量不高的現實。因此,將城市環保設施的建設納入城市建設的總體規劃,做到「同時」建設;環保設施也不能作為「形象工程」來建設,而要科學、合理,切實可行。
在推進工業污染集中治理的政策實施上,必須做到公平、公正、公開,按照市場規律鼓勵競爭,不應妨礙社會資金的流入;對排入公共環境的污染物,應按總量或濃度的統一標准收取費用,權衡不同主體之間的利益關系,使企業的負擔逐步走向合理。
3、建立服務和監督體系,提高環保設施建設和運營市場化的能力
進一步理順政企關系。解決污水處理廠政出多門、責任不清、管理混亂的局面,需要統一管理。進一步提供服務,加強監督。應建立一支精通項目管理、法律和管理知識的專門隊伍,為市場化提供相關技術和信息的咨詢服務。同時,為了規避市場化給政府帶來的經濟風險和給社會帶來的環境風險,各級環保部門理應承擔起污染物排放的監督任務。垃圾處理造成的二次污染風險很大,在推進垃圾處理市場化時,政府應加強監管,地方環保部門必須監測其排放情況,防範環境風險。
加強人力資源開發。國家有關部門應充分利用現有的培訓機構,開展環保設施市場化的科技和管理人才的培訓,提高地方政府推進市場化的能力。
研究制定有關環保設施建設和運營的法規和政策,界定城市環保設施建設和運營的法律責任,對環保BOT項目,應明確參與各方的責任、權利和義務,使之有法可依。
參考資料:周宏春《工業廢水處理設施運行現狀與障礙》
⑥ 工業污水有什麼危害
工業生產過程中使用的水,不僅要有足夠的量,而且對水質也有其特定的要求,若達不到水質標准,就可能對生產造成各種危害。
如工廠用的冷卻水不僅要求有足夠低的水溫,同時還要保證冷凝器導熱性能良好。如果冷卻水中含有較多的溶解鹽類及過多的懸浮物,在冷卻設備運行過程中,由於水的蒸發和濃縮作用,就會使水中鹽類濃度升高或從水中析出沉澱,並附著在冷凝器管壁上,這樣就會降低冷凝器的導熱性能,有時還會堵塞冷凝設備,甚至損害整個裝置。蒸汽鍋爐用水對水質的要求也非常嚴格,如果水質達不到要求,在鍋爐受熱管壁上會慢慢地結上鍋垢,這樣不僅要多消耗燃料,嚴重時甚至造成鍋爐爆炸。製革中使用的水如果水質不好,就會嚴重影響產品質量;紡織業中也是如此,水質不好會使紡織物粗糙,難以染色。食品工業對水的要求就更為嚴格了,水質不但要符合飲用的要求、不得妨礙人體健康,而且還要注意生產工藝過程對水質的要求,否則將會帶來很多的麻煩。例如,啤酒釀造工業中,所用的水不允許有硫酸鈣存在,否則將影響麥芽發酵;葡萄酒釀造過程中,不允許水含有氯化鈣、氯化鎂,否則會影響酵母菌的生長活動;製糖用的水不得含有影響甘蔗或甜菜等原料發酵的腐敗物質,含鹽量大了也會影響糖的結晶。這樣我們可以看出,一般天然水不直接用於工業生產,需要適當處理後才能使用。如果水體受到污染,在使用前必須作更多的處理,這樣增加了處理費用不說,有時還會縮短機器的使用壽命,甚至影響產品的質量。
水對農作物也會產生影響。如果灌溉的水受到污染,水中含有過多的鹽分,水蒸發後鹽分就會留在土壤里。久而久之,土壤的化學成分就會發生變化。土壤中鹽分的不斷增加,會使農作物吸水困難,同時提高了植物體內鹽分的濃度。這時,為了提高作物根系吸水能力,就要相應增加灌溉次數,以便維持足夠的土壤含水力,降低土壤鹽分濃度。另外,植物體內的鹽分濃度增加和積累,會損傷植物細胞,影響植物正常的生理活動。從而,會導致農作物減產。
隨著水體污染,有很多地區使用被污染了的水來灌溉莊稼。在城市生活污水中,通常含有鈣、鎂等多種微量元素和豐富的有機質,為了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在缺水地區修建一些污水處理灌溉工程,有時是經濟可行的。但是,污水中的化學成分北常復雜,利用污水灌溉後,有時會使農作物的質量下降。我們都知道,西瓜是甜的,可在一些地區,由於利用污染後的水進行灌溉,田裡長成的西瓜卻變成了咸西瓜。如果污水中含有有毒物質,灌溉後還有可能把毒物殘留在農作物中。據我國東北某環保所的調查研究發現,某灌區隨著污水灌溉導致土壤污染的加重,當地生產的大米做出的飯有一種特殊的氣味,顏色發黑,大米的粘度明顯降低,生產的蘋果、葡萄中的營養成分也有下降的趨勢。而且,各種作物的產量也明顯地下降。
⑦ 工業污水處理設備哪個好
離心機、氣浮機、污泥脫水機、曝氣機、微濾機等等,根據污水廠不同的情況,以及你要達到的需求來選擇設備。污水處理設備是污水處理的主要組成部分,污水處理的核心是處理技術工藝方法,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你
⑧ 工業污水處理對社會有哪些好處
想要知道工業污水處理對社會的好處,首先得知道工業污水對社會的危害。
水體污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這里我先簡單介紹一下水體污染對人體的影響。
1、致癌作用。某些有致癌作用的化學物質如砷、鉻、鎳、鈹、苯胺、苯並(a)芘和其他多環芳烴、鹵代烴污染水體後,可被懸浮物、底泥吸附,也可在水生生物體內積累,長期飲用含有這類物質的水,或食用體內蓄積有這類物質的生物(如魚類)就可能誘發癌症。
2、皆可通過水體污染引起相應的傳染病。1989年上海的"甲肝事件",就是由水體污染引起的。在發展中國家,每年約有6000萬人死於腹瀉,其中大部分是兒童發生以水為媒介的傳染病。人畜糞便等生物污染物污染水體,可能引起細菌性腸道傳染病如傷寒、痢疾、腸炎、霍亂等;腸道內常見病毒如脊髓灰質類病毒、柯薩奇病毒、傳染性肝炎病毒等。
3、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水體受有毒有害化學物質污染後,通過飲水或食物鏈便可能造成中毒。著名的水俁病、痛痛病是由水體污染引起的。
4、銅、鋅、鎳等物質在一定濃度下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從而影響水中有機物的分解和生物氧化,使水體自凈能力下降,影響水體的衛生狀況。間接影響。水體污染後,常可引起水的感官性狀惡化,如某些污染物在一定濃度下,對人的健康雖無直接危害,但可使水發生異臭、異色,呈現泡沫和油膜等,妨礙水體的正常利用。水體污染既可嚴重危害生態系統,還可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5、工業污水裡不同種類的重金屬污染物,對人類的危害也是不一樣的:
(1)亞硝酸鹽:造成心血管方面疾病,嬰兒的影響最為明顯(藍嬰症),具致癌性。總三鹵甲烷:以氯仿對健康的影響最大,致癌性方面最常發生的是膀光癌。
(2)鉛:對腎臟、神經系統造成危害,對兒童具高毒性,致癌性已被證實.
鎘:對腎臟有急性之傷害。
(4)砷:對皮膚、神經系統等造成危害,致癌性已被證實.汞:對人體的傷害極大,傷害主要器官為腎臟、中樞神經系統.硒:高濃度會危害肌肉及神經系統.
(5)三氯乙烯(有機物):吸入過多會降低中樞神經、心臟功能,長期暴露對肝臟有害。
(6)四氯化碳(有機物):對人體健康有廣泛影響,具致癌性,對肝臟、腎臟功能影響極大。
當然,工業污水對環境的影響也是十分巨大,例如造成水體的富營養化污染、惡臭、地下水硬度升高,導致最後一系列連所反應的惡心循環。破壞動植物賴以生存的家園,長期污染甚至會給動植物種族帶來變異甚至滅絕的後果。
工業污水的治理的好處,首先受益的是企業不用面臨高額的排污罰款;其次是工廠周邊的河流湖泊的水質得到改善,生態環境得以恢復。所以工業污水處理的最終目的,不僅僅是為了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更是為了保護人類的繁衍生息,更是為人類子孫後代造福。
⑨ 工業污水處理設備發展現狀是怎麼樣的
國產污水處理設備的生產始於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當時產品的標准化、成套化、系列化水平很低,定型產品較少。進人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家有關部門先後對主要污水處理設備製造企業進行了技術改造,提高了製造能力和製造水平,城市污水處理專用設備和與之配套的通用設備的生產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
目前,日處理5、10、25、50噸的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全部或主要設備都可實現國產化。其中,國產的微孔曝氣器、高強度曝氣機、帶式壓濾機、各類格柵除污機、刮泥機、刮砂機、曝氣轉刷、曝氣鼓風機、大型污水泵、潛水電泵等已基本上能夠適應國內市場需求,還有部分產品出口。
在產品設計方面,從日處理5萬噸到50萬噸規模的污水污泥提升系統、機械過濾沉澱系統、曝氣處理系統、污泥脫水處理系統等國產設備,已相當於國際20世紀80年代水平,並能夠提供成套設備。但在沼氣發電系統、在線監控系統等方面,國產設備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尚存在較大差距。在一些國際20世紀90年代最新形技術裝備領域,還存在空白有待填補。
在產品水平方面,能耗較大的鼓風機、水泵等產品,單機設備效率已接近國際20世紀80年代水平。成套產品的總體水平相當於國際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