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工業園區裡面的污水處理廠運行是否需要投加尿素或磷酸鹽作為氮源、磷源
看園區生產什麼產品了,一般就是加入鹼和酸了,污水處理也是要看成本的。
❷ 污水處理站生化系統投加哪些營養物營養比例是什麼樣的啊
污水制處理中營養碳,氮,磷營養有一定的比例,投加比例100:5:1
BOD:N:P=100:5:1.如果按照COD的話,一般是200:5:1
你的COD是1200,那麼N需要30mg/L。P需要6mg/L。尿素的分子式是CO(NH2)2,分子量為60.而N佔28/60.然後根據比例直接計算
❸ 污水處理中投加的氮源有哪些
氮源最常用的就是尿素,是因為其便宜,而且方便購買,其他的就很少聽說了。
❹ 污水處理MBR池培養活性污泥之前加尿素和麵粉增加氮源和碳源,現在把麵粉換成了白糖,這個白糖是食用的
工業糖指的是原糖。
工業糖執行的標準是《GB 15108-2006 原糖》。
原糖含有一定量的雜質,回色澤比白糖深,含有相對答較多的水份和糖蜜,微生物含量也比白砂糖為高。原糖只能用作工業生產(主要用來生產白砂糖或綿白糖),不能直接食用,不能直接添加到食品中作為原料使用。
工業糖比食用白糖便宜,當然用工業的
❺ 污水處理中碳源氮源磷的投加如何計算
水處理中常說的C:N:P=100:5:1,通常情況下認為,C就是COD(實際上C是指BOD,但BOD比較難測,周期長,等到測回出來的時候答都快一個星期過去了 呵呵 早就營養不良了 ),N就是水中氨氮,P就是總磷,100:5:1就是指的濃度比,根據水質分析結果,看C:N:P是不是大致按照100:5:1比例,如果不是就根據這個比例為基準,可算出需要N和P(記得要減去水中的含N和P量哦,一般這兩個值可忽略),一般投加尿素和磷酸。算的時候一定也要考慮尿素和磷酸中N、P的實際含量。
❻ 活性污泥法,缺少氮源對系統有什麼影響
Blackbeard et al報道,南非大約每33個水廠中就有27個水廠因為氮、磷缺乏而發生活性污泥膨脹現象,而這種現象在北美也發生過[8]。Switzenbaum et al報道,美國某個州的80多個以活性污泥法為處理工藝的污水處理廠中,其中有34%的污水處理廠由於營養物質的缺乏造成過活性污泥膨脹[9]。
Williams和Richard採用02lN型細菌為研究對象,試驗結果表明此種絲狀菌在營養物質濃度偏低的條件下,仍然具有一定的儲存有機物的能力,相較於絮狀菌,絲狀菌就更容易形成優占種屬[10]。Akker et al通過研究表明,採用前置反硝化工藝的城市污水處理廠,若在前段投加過量的碳源,容易造成曝氣池中的氮含量不足,從而導致污泥膨脹的發生[11]。Jobbagy et al以葡萄酒、乙酸等為人工配水,發現在進水氮、磷缺乏的狀態下,活性污泥系統容易發生污泥膨脹[12]。Jenkins et al在研究中發現,大多數的污泥膨脹都能依靠加氯得以控制,但是由於營養物質缺乏所引起的污泥膨脹卻是個例外[13]。
國外有報道稱,在工業廢水中出現氮缺乏的現象,要向污水中投加氮源,氮源的原則可以偏向尿素等工業產品,以保證其經濟性,也有報道稱在缺氮的狀態下,可以採取消化液迴流的方式來補充氮源,在保證曝氣池負荷未超標的原則下,已經得到了成功的應用。但是要嚴格的控制迴流量,以保證出水能達標排放,避免給環境帶來污染[14]。國外某工業廢水處理廠為了控制污泥膨脹而採用了前置選擇器的方式。選擇器的體積為2 m3,接觸時間為10~20 min,有機負荷率為0.85 kg/(m3·d),在選擇器內實現了60%以上的COD去除率,而整個工藝實現了高達95%以上的COD去除率。在運行中也發現,在營養物質缺乏的狀態下,選擇器並不能起到抑制污泥膨脹的作用,但是只需保證選擇器與反應器的體積比在1/40的時候,所發生的活性污泥膨脹就能在幾天內得到抑制[15]。
❼ 污水處理中微生物培養應加什麼作為氮源
一般投加的碳源包括人糞尿、甲醇、工業葡萄糖、等最經濟的是投加人糞尿。現在的氣溫一般1~2星期就培養好了。
❽ 污水處理投加時,對微生物補氮源投加尿素好還是尿胺好
污水處理投加時,對微生物補氮源投加尿素好還是尿胺好
: 尿素是由碳、氮、氧和氫組成的有機化合物,化學公式為CO(NH₂)₂,尿胺是肽復合性氮肥,由醯態氮和氨態氮組成,和尿素的組成成分不同,...
❾ 在污水處理領域,碳氮比是指什麼碳比上什麼氮
碳氮比,是指有機物中碳的總含量與氮的總含量的比值。一般用「C/N」表示。如蘑菇培養料的碳氮比為30-33:1,香菇培養料的碳氮比為64:1。適當的碳氮比例,有助於微生物發酵分解。
1、碳源carbon source
是微生物生長一類營養物,是含碳化合物。常用的碳源有糖類、油脂、有機酸及有機酸酯和小分子醇,生產發酵上一般用紅糖、葡萄糖、糖蜜等等。根據微生物所能產生的酶系不同,不同的微生物可利用不同的碳源。
2、氮源nitrogen source
作為構成生物體的蛋白質、核酸及其他氮素化合物的材料。把從外界吸入的氮素化合物或氮氣,稱為該生物的氮源。把氮氣作為氮源的只限於固氮菌、某些放線菌和藻類等。
高等植物和黴菌以及一部分細菌,僅能以無機氮素化合物為氮源。動物和一部分細菌,只能以有機氮化合物作為氮源。植物的氮源最重要的是無機化合物的硝酸鹽和氨鹽。硝酸鹽一般需還原成氨鹽後才能進入有機體中。作為氮源的有機化合物有氨基酸、醯胺和胺等。
(9)污水處理廠加氮源擴展閱讀
當微生物分解有機物時,同化5份碳時約需要同化1份氮來構成它自身細胞體,因為微生物自身的碳氮比大約是5:1。而在同化(吸收利用)1份碳時需要消耗4份有機碳來取得能量,所以微生物吸收利用1份氮時需要消耗利用25份有機碳。也就是說,微生物對有機質的正當分解的碳氮比的25:1。
如果碳氮比高時,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就慢,而且要消耗土壤中的有效態氮素,當土壤里氮源不足時,甚至會與植物爭奪氮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