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黃河水城的治理方法
東營是在鹽鹼灘上興起的一座現代化新城,1983年建市以來,東營經濟結構不斷調整優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城市綜合實力不斷提升。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如何利用現有的自然條件,形成獨具特色的城市風貌,建設生態宜居城市是我市規劃建設亟需解決的重要問題。
廣闊的土地、滾滾的黃河水、成片的濕地是我市豐富的自然資源。2008年5月,市委、市政府站在關注民生,謀劃未來的高度,審視度勢,果斷決策,提出了全力打造「黃河水城」的戰略構想。這是生態城市建設的大膽實踐,更是建設宜居東營的必然選擇。
黃河水城建設是一項戰略選擇,也是一種生存智慧,這在我市城市發展史上是全新的創舉,現成經驗很少,不論是建設者還是普通群眾難免會有這樣的疑問,黃河水城如何建成?黃河水城應該具有怎樣的獨特氣質?黃河水城如何更好地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水城居民的生活如何更好地與水相融合?
夢想孕育奇跡,規劃引領未來。按照打造「黃河水城」的目標要求,我市編制了中心城水系總體規劃。該規劃的總體思路是「以水為脈、以綠為衣、以文為蘊、以人為本」,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做好「水綠」文章,突出城市生態特色,通過理水造綠、親水近綠、水綠結合,打造生態卓越的「黃河水城」。規劃提出了「九橫十縱」的水系布網結構,利用廣利河等19條河流、溝渠構架起內部城市主幹水系,貫通湖泊、濕地,並將水系引入居住區內部,美化環境。對於外圍環城水系,將圍繞外環路,依靠引黃河水壓鹼,改善綠化條件,形成路環、水環、綠環相結合的環城生態防護體系。規劃通過引黃(河水)入城,多渠道解決水源問題;通過縱橫布局、循環貫通,建立水系循環系統;通過沿路造水、水路結合,建立和交通方式、用地功能相配合的水系開發利用體系;通過水系連橋,塑造獨特的水、橋文化景觀,彰顯出「黃河水城」的特色。 水是城市的靈魂,河是城市的血脈,有水就有了靈氣,有河就有了神韻。
廣利河是東營人民珍貴的環境資源,我們有責任、有義務保護她、建設她、發展她,把她打扮得俊秀靚麗、充滿生機。廣利河原為一條自然形成的季節性排水河溝。1950年,黨和政府為解決本地區的排澇問題,開挖廣利溝。1965年又對廣利溝進行了大規模治理,經過這次治理,廣利溝標准大大提高,正式更名為廣利河。2008年5月,市委、市政府把廣利河綜合治理工程作為「黃河水城」建設的起步工程,拉開了水城建設的序幕。
廣利河貫穿中心城區,西起黃河南展大壩墾利縣王營閘,向東南流經東營中心城區 26.5公里,經廣利港入海,全長約60公里,流域面積510平方公里,在供水、排水、防洪和改善生態環境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廣利河綜合改造開發規劃按「三段六片九節點」的結構對廣利河整體景觀進行了設計。「三段」:廣利河自六乾渠至支脈河口約 48公里,分為「三個功能區段」,不同區段承擔不同的功能。「六片」:廣利河城區段依據河流兩岸城市功能與景觀特色塑造,劃分為「六個景觀片區」。「九節點」:結合城市開發與景觀塑造,在廣利河與各大主要路口交接處形成不同特色的「九個特色節點」,集中呈現城市特色。
全市動員大會召開以後,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市廣利河綜合治理工程領導小組及市和油田各級各部門充分發揮積極性和能動性,不斷開拓工作思路,健全運行機制,突出工作重點,確保了工程建設穩步有序開展。據統計,全年共計拆除各類建(構)築物近17萬平方米,清除各類施工障礙2000餘處,遷建改造油、氣、水、電線路約3.5萬米。廣利河兩側5.6萬平方米的爛尾樓全部拆除。全面完成了建源引水一期工程、廣利河及五六干合排截污工程、駁岸襯砌工程,累計完成襯砌40982米,土方清淤166萬立方米,鋪設截污導污管線21109米,建設泵站2座、泵井3個。沙營污水處理廠改擴建工程按期完成建設任務。
經過一年的治理,圓滿實現了「清水進城」的年度目標任務,徹底結束了廣利河污水橫流、臭氣熏天的局面,改善了城市環境,極大地提高了廣大市民的生活質量。
2008年,市委、市政府將「黃河水城」建設列為年度10項重點建設項目之一,充分表明了市委、市政府改善城區生態環境,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的決心。我市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高效益經營」的原則,實施「截污治污,活水親水,增綠造景」工程,重點推進體育公園、文化公園、科技公園、清風湖景區、廣利河岸線「三園一區一岸線」工程建設,同時輔以明潭湖公園、秋月湖公園、上游配套設施建設、東城污水管線改線、沙營污水處理廠配套和老廣蒲河截污導污等工程。
通過一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水城框架基本形成。據統計,2008年全年共計拆除各類建(構)築物6.6萬平方米,完成遷佔2000餘處,遷建各類管線300餘條、近200公里。完成土方工程近400萬立方米;新建了香山路、黃河路輔路等7條道路;建設各類建(構)築物15處;鋪設截污導污管線14.82公里。「三園一區一岸線」工程按期完成年度任務。秋月湖公園一期工程、老廣蒲河截污導污、東城污水管線改線、廣利河上游配套設施建設如期完工。沙營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投入使用,達到國家規定的一級B排放標准。通過重要節點、岸線的設施建設和景觀再造,將水系、湖泊、濕地和城市建築融為一體,初顯「黃河水城」特色風貌。
近兩年的實踐證明,在鹽鹼地上建設黃河水城是我市在新起點上實現新跨越的偉大壯舉,它為184萬東營人民描繪出了一幅天藍、水清、地綠,「人居水城裡,舟行海河間」的美好圖景。
自2007年動員部署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領導小組積極協調、科學調度,油地雙方及各級各有關部門齊心協力、扎實工作,順利完成了各項建設任務。兩年共完成建設投資約17.49億元,其中勝利油田完成投資約6.4億元,市城資公司完成投資約9.89億元,東營經濟開發區完成投資約1.2億元。
2009年,是黃河水城建設的收關之年。我市將遵循「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的原則,突出重點,打造亮點,努力實現廣利河建成區段「水清、岸綠、路通、景美」的目標。繼續完善三大節點(體育公園、文化公園和清風湖景區),合理建設濱河景觀,科學開通遊船航線,確保實現水清岸綠。目前,各項工作正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穩步推進,爭取利用一年的時間,全面展現「黃河水城」新風貌。
根據工程建設實際,經過充分論證,今年工程建設的主要任務是繼續建設完善體育公園、文化公園、科技公園和清風湖景區,配套建設濱河景觀及其他相關工程,估算總投資8.35億元。著力建設體育公園:增設噴泉、雕塑,實施公園亮化工程;文化公園:實施道路綠化、市政管網配套、主題雕塑、水系建設等工程;清風湖景區:實施周邊岸線、遊船碼頭、雕塑、勝利大街橋、景區亮化等工程;科技公園:實施廣利河東四路至東七路景觀工程,建設排水泵站,完成軟體大廈裝飾安裝工程;濱河道路與景觀工程:實施東西城建成區段的濱河綠化和道路建設;節點建設:按照廣利河治理總體規劃,對三個公園以外的石油文化節點、黃河路休閑商業節點、淄博路節點等節點實施景觀建設;引水工程:開挖建設主幹水渠,解決水源問題;配套工程:實施六干排綜合治理、廣利河水位控制工程和橋梁改造工程;征地及拆遷工程:配合工程進展,實施沿河兩側工程范圍內的征地及拆遷……計劃全部年底竣工!
河海之間,水脈相連,九橫十縱,循環貫通。相信在市委、市政府加快黃河三角洲開發戰略決策的指引下,以黃河這一雄厚的歷史自然資源為平台,通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不久的將來,一個靚美的黃河水城將會展現在全市人民面前。
『貳』 黃河的治理方案
黃河下遊河道的徹底治理方案:
方案中的河道總寬度1000---1100米,河道分為三級:
一級:河道最中間100米寬為基礎河道。
二級:基礎河道兩側各有兩條100米寬的共計四條100米寬河道為常用河道。
三級:常用河道外側250米為擴充泄洪預備水道。
一、二級 5條河道之間各有寬10米的堤壩相隔,堤壩由鋼板樁護堤,鋼板樁露出河底8米,堤壩保證河道之間不互相滲水。強行將河水約束在窄河床內,使其不再河道內搖擺、改道。
新河道在現有黃河堤壩內,採取截彎取直現有河道以加快流速、束水攻沙。
小浪底水庫排水時按流量決定使用河道數量,分別開啟5條河道,確保每條使用河道流速達到3米以上,最小600立方米/秒流量即可達到保持沖刷河道目的,能確保下泄水流能不停地刷河攻沙、下切河道。分別將一級河道沖刷至河外地面14米以下、二級河道沖刷至河外地面7米以下,三級河道沖刷至河外地面平齊。徹底改變地上懸河狀態。也徹底改變現黃河主河道搖擺狀態,山東文山黃河咽喉河道拓寬至1000米。
按各級正常水道下泄水位7米計算,一二級河道河外地面平齊狀態泄洪量為12600立方米/秒;遇歷史最大水位泄洪量為33600立方米/秒,加上上中游水庫調洪,已經可以確保有記錄以來最大泄洪量。
二級河道低於河外地面7米,那麼將大大減輕2021河南北部水災,河南山東黃河沿岸遇暴雨將可以使用黃河入海。
河道完工後將在黃河口增加3000平方公里的農田,河道變窄後在現黃河河道內增加永久農田數百萬畝。
此方案施工速度快、投資少、穩固其長;施工鋼板樁可以重復使用,主要材料鋼板樁用量:長度15M*米*厚度0.015米*12個堤壩/米*750km/0.6折彎系數=2632.5萬噸。
『叄』 隨著工業和人口的發展,排放的廢污水量也相應地(急劇)增加,致使許多江、河、湖、庫乃至地下水受到
今年年初,組織專家小組的黃河水資源保護局,黃色的河水的污染情況和危害定量分析,發現,將近40%的河流的水質量的黃色的河成臟 - 基本虧損的水。隨著經濟的發展,黃河流域的廢污水排放量的比在上個世紀80年代,翻了一番多,達到4.4億m3,污染事件不斷發生。在黃河上游的絕大部分支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而中下游幾乎所有支流水質多年在一個骯臟的 - 支流的污水河。
烏梁素海總排乾巴彥淖爾市境內的黃河,主要排污渠道。記者看到,在這個總漏的分布隨著不同尺寸的紙張,焦化企業,這些高污染企業,環保設施停運或本身無處理設施,大量污染物會直接進入黃河,影響下游供水安全性。 「
今日早前,今年,黃河包頭段遭遇空前嚴重的污染揮發性酚,酚,氨氮超過了幾倍到幾十倍,包頭市,黃河的主要來源水的生產生活,超過120萬人只能硬著頭皮喝「苦水」。記者在包頭市環保局上報國家統計局的信息,請參閱造成的污染主要來自寧夏和包頭市黃河揮發酚烏梁素海總排放量的排水,和氨氮污染的主要來源。
沿黃河的「罪魁禍首」:重點污染源偷排現象仍比較嚴重的「十五小」,「新五小」企業點多寬的范圍內,這是很難根除
a>
工業污染一直是黃河水污染的「罪魁禍首」。來自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黃河沿岸的能源和重化工,有色金屬,造紙,高污染的工業企業,到處產生的COD(化學需氧量),氨氮,重金屬,高高錳酸鹽指數和揮發酚,其中??包括大量的污染物。環保設施的投資,運行費用高,沿黃河流域重點污染源偷排現象仍比較嚴重,一些「十五小」,「新五小企業點多困難,以消除廣泛的。 BR />
白銀市采訪時,當地環保部門的幹部引導記者查看東大溝全城直入黃河的自然排水通道是一個排污溝,但下車溝里的污水散發著惡臭,他可能會覺得刺鼻,紅色酸性廢水緩緩流淌的河流,下一個分支叉的小溝時注入小股綠色??的水,河流,灘塗土壤污水侵蝕,呈現出的金屬青銅,白銀市環境保護局幹部說,東順溝八九家污染企業,包括生活污水,每天近5萬立方米廢水排入黃河,從白銀最大的污染源之一有色金屬公司冶煉廠,此操作40年的老銅冶煉企業,設備嚴重老化處理的最後期限,一些國家,甘肅省當局,一直沒有效果,現在每天有8000多立方米的酸性廢水直排黃河,廢水中的銅,鉛,鋅,砷和其他重金屬超過國家標准幾次幾千倍。「原來的主要白銀區居民飲用水源位於東大溝下游,距離入黃口是200多米,這里的水已經停止供水的城市是困難的,因為純凈水標准,環保官員沮喪地。說。
「死亡」狀態:生活污水和農業面源污染,使較重的趨勢湖烏梁素海,已經瀕臨消亡
記者沿的調查發現,除工業污染,生活污水和過量施用化肥,農葯造成的農業面源污染「也表現出更嚴重的比例呈上升趨勢。與此同時,一些城市沿黃河沿線亂堆,傾倒垃圾的污染,加劇了
日益嚴重的水體污染的黃河,黃河的生態系統造成嚴重損害,導致河流的水生生物瀕臨絕種。上世紀五十年代,在一邊的黃河流域。蘭州市雁灘灘打水禽,檉柳,蘆葦,棲息斑頭雁,高原山鶉今天,這些物種已經沒了蹤影。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在甘肅的黃河魚有很大的增長,減少,有的已經消失了。即使是蘭州人自豪的蘭州特產青白石瓜,澆污染,近年來,黃河水質量的下降。
根據EPA的統計,甘肅省黃河在甘肅的年排放廢水2.37億噸,河污水排放量已達到1.41億噸,占廢水排放總量的59.5%。黃河流經甘肅省四個城市,目前僅有蘭州市,4個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只有158000噸。蘭州市污水處理費徵收每立方米0.2元,全市共接待甘肅省環境保護局的污水處理費也只能維持一座日處理能力10萬噸的污水處理廠運行。省,趙為民說,作為黃河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蘭州市污水管網普及率只有12.2%。較小的污水處理和收集能力遠不足以處理日益增加的城市污水排放量,在黃河排污口的排污溝密布,大量的污水直接排入黃河。記者發現,許多在城市沿黃河的問題十分普遍。
增加污染在黃河,不僅影響了沿河地區的工農業生產,更嚴重的是直接危及飲水安全的生態環境沿黃河的人。巴彥淖爾市烏梁素海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泊黃河流域,現在是一個年產500萬立方米的廢水注入湖區,其中排入黃河是0.5億立方米。記者在烏梁素海看到,黑色的水汁的跡象。工業廢水,特別是農葯,化肥含量高的農業回歸水進入湖區,水體富營養化的水域,水草,蘆葦飆升,明天湖區水域萎縮,湖泊隆起速度。
巴彥淖爾市環境保護局,楊婕,說:「烏梁素海水質目前基本處於劣五類,舊的漁場現在的超過19種魚類滅絕,在2002年,發現了一個最大的魚不到3兩重如果您不採取措施,盡快盡可能的治理,不僅危及黃河,而且這塊重要的濕地也將消亡在20-40歲。
「毒水」水質:近引灌污水畝小麥被燒死後,村民飲用遷延性腹瀉
湟水流域的重要支流的上游在青海省黃河,流約300公里,流域集中了青海省60%的人口和大部分的工農業生產。然而,近年來,工業廢水和市政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每年的排放量已達到近200萬立方米,湟水體污染急劇惡化。每個延伸到西寧市,的旱季水質基本的五臟 - 。 2002年和平縣,海東地區,青海省村近百畝小麥,引灌溉污染湟水河被活活燒死。王利發,田頭灌溉東里村,村民告訴記者:「現在引湟水澆地,我們應該先看看在河中的水,水敢水少澆下來,苗准燒死。」
,奢侈灘鄉,甘肅省靖遠縣,村民長期飲用經過簡單沉澱的黃河水。村民們說,經常是白色的沉澱物鍋遷延性腹瀉的飲用水後,洗過臉後皮膚龜裂脫皮。 「鹹水吃不成,咸泡茶喝碎片。看起來像油黑乎乎的東西浮在河中。」村民陶鍋猜說。
記者在寧夏石嘴山市黃河水廠采訪時說,從2001年開始由於黃河水質急劇下降,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變得越來越困難。水氨氮,揮發性酚含量過高時,消耗大量的氯進行消毒,從氯化處理的自來水廠必須是約0.15毫克至4毫克每升水,並用於澄清,處理有機原料葯也增加了一倍。去年和今年春天,這水務還曾兩次被迫停止處理。說:「旱季是最嚴重的,感覺是在污水處理,即使處理過的水,口感還是比較差,而且有時會出現一些奇怪的氣味。現在有大約70,000人在飲用這樣的水廠副廠長常玉,水污水處理廠,未來供水覆蓋范圍將繼續擴大。「
『肆』 關於黃河的治理措施
上游加強生態環境建設,興修水利,,中游開展水土保持工作,,,,下游疏通河道,加固大堤,防治水污染
『伍』 黃河下遊河道地應力條件及水資源研究
1.黃河下游經濟區的戰略地位及環境地質問題
黃河下游地區是新亞歐大陸橋的龍頭和橋頭堡。以連雲港、日照港、徐州站、商丘站、鄭州站、洛陽站為登橋點,它直接與我國東部環渤海經濟區和長江三角洲經濟區溝通,成為實施國家中西部開發戰略及帶動黃河中上游欠發達地區經濟騰飛的前哨陣地。
(1)黃河下游地區面臨防洪形勢嚴峻和水資源緊缺的雙重壓力
該地區人均水資源量和畝均水資源量分別為全國平均水平的20%和25%,僅黃河每年斷流一項給工農業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就達269億元人民幣。黃河大洪水的威脅又是該地區的心腹之患。如今黃河流域10000 m2/s流量以上的大洪水出現率從100 a一遇增加到20 a一遇。黃河河道的行洪能力從20世紀50年代的22000 m3/s下降到90年代末的7600m3/s,中常洪水亦可能對下游造成重大人員財產損失,大洪水河防失事幾成定局。
(2)黃河下游地區人口稠密、生態環境脆弱
在河口地區,由於黃河泥沙的快速堆積,從1855年至今,現代三角洲面積向前擴展超過了5000 km2,平均每年造陸52 km2。按此速度計算,25 a之後萊州灣有可能變成一個內陸鹹水湖泊,140 a之後可能被填平,再過兩千年渤海將不復存在。
(3)地殼的不均勻升降和地球自轉引起黃河主流向東岸(山東段)、向南岸(河南段)的側向侵蝕十分嚴重
據統計,在東壩頭—陶城埠的190 km河段內東大堤有河道危堤50 km,險工段18處;而西大堤有河道危堤僅10 km,險工6處,差異之大可見一斑。在小浪底—桃花峪近100km的河段,黃河側向侵蝕使黃土塬出現大量的滑坡群帶。以1972年河南鞏縣螞蟻溝為例,滑坡體後緣長度達1500 m,推移土石方量達75000 m3,迫使黃河主流向北轉移達500 m以上。地質災害之深重僅步長江三峽之後塵。
2.黃河下游的地質背景
(1)黃河下游地處華北坳陷區
坳陷基底構造由一系列斷陷和斷隆以不同的方式組合排列而成。自西向東出現的較大的地質構造單元為濟源凹陷、武陟隆起、開封凹陷、內黃隆起、濟陽凹陷、埕寧隆起、黃樺凹陷等。有意義的是,穩定運行了3000 a以上的禹河、秦漢黃河河道均穿越基底的隆起區。更有意思的是,小浪底至桃花峪河段黃河河道並沒有流向濟源凹陷的谷底,而是切割正在隆起抬升的嵩箕山地,強行使邙山嶺向南退縮達1500 m以上。河流動力地質現象表明,地殼隆起與河流侵蝕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達成動力平衡。
(2)太行山前和魯西南山地大片的山前傾斜平原和洪積裙
山前地區的構造環境多半是對應地殼的強烈下沉區,局部深部可達數千米。這些以砂土、礫石為主體的坡洪積層具有良好的儲水空間,可把汛期有限的過境水回灌形成地下水庫,這是緩解沿黃地區工農業及城市供水的有效途徑。
(3)黃河下游三門峽盆地和伊洛河谷地等在新構造時期的上升區
該地區隨中條山、小秦嶺、崤山等山地單元一起抬升,平均上升速率達4 mm/a。這些地區地表均有深厚的晚更新世馬蘭期濕陷性黃土分布,多數地段馬蘭黃土下伏有厚度達30 m以上的河流相礫石層。這種鬆散堆積物在汛期容易出現滑坡,從而動搖黃土塬的基底穩定,造成大塊的黃土塌崩形成泥石流。因此,在水動力作用下,重力侵蝕是該區主要的地質災害發生機制。在小浪底庫區,由此引起大規模的山體滑動可瞬時使河道縮小三分之二的寬度。
(4)黃河特大洪水的出路問題
黃河特大洪水的出路問題並沒得到根本解決,這個中華民族的心腹之患仍是不爭的現實。據有關專家預測,黃河近若干年內有發生49000~55000 m3/s流量超大洪水的可能。因為花園口站(50年代標准)最大行洪能力才達22300 m3/s流量,山東東平湖以下窄河段最大行洪能力僅為10000 m3/s流量,如黃河大堤潰決,必將給沿岸社會經濟造成毀滅性的災難。
3.實現水文地質環境平衡的可行性分析
(1)黃河下游防洪體系預案目標的可行性分析
面對黃河下游大洪水出現幾率的提高和現行河道行洪能力逐年降低的現實,包括黃河備用河道在內的下游防洪體系預案目標的實現分析如下:
A.可行性分析
黃河自出山口至桃花峪段存在長達100 km的侵蝕階地。其中對稱型階地延續長25km。這種現象說明地殼抬升速率達到2 mm/a以後,黃河水流仍能保持一定的下切侵蝕能力。無獨有偶,漢唐以前的3000 a間黃河主流線一直定位於河南武陟—內黃—河北滄州一線。在河防工程和分流疏導結合的防禦體系控制下河勢基本穩定。此時的黃河主流擺動區間保持在基底隆起區,說明在一定的外部條件支持下,華北坳陷內部微弱的斷塊隆升可使河道淤積與河流挾沙能力之間達成一定程度上的動力平衡。因此,利用高精度遙感成像和GPS技術研究黃河侵蝕河段、地殼抬升與河流下切、地形坡降與河流挾沙能力的關系函數模型;根據物探和鑽 孔資料研究區新第三系底部具有標準的反射面和不整合面,結合大地水準測量數據計算出地殼抬升或沉降的速率,進而延拓出地殼形變與黃河河道變遷的關系。在地殼相對抬升區段求出達到動力平衡的相對安全帶,技術上是完全可行的。
B.建議預案
現代黃河河道行洪能力日漸降低,而近二百餘年黃河出現特大洪水的幾率逐漸增大,解決黃河特大洪水的出路問題越來越突出。河流動力地質現象表明,地殼隆起與河流侵蝕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達成動力平衡。黃河下遊河道動力平衡河段的存在,對河道治理、特大洪水分流河道選線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鑒於此,應在水動力平衡帶上選擇若干個河道來解決特大洪水的出路問題,以確保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基於以上各種因素,我們提出建議預案「黃河特大洪水的分流方案」,即選取兩到三條備用河道,作為黃河洪水分流的支渠:
a.沁河口—武陟隆起—內黃隆起—埕寧隆起—入渤海;
b.利用蘭考以東的明清黃河故道作為分流河道;
c.利用鄭州東賈魯河作為分流河道。
(2)黃河泥沙資源化目標的可行性分析
面對黃河下遊河道的快速淤積和萊州灣將被填平的現實,黃河泥沙資源化目標的實現分析如 下:
A.可行性分析
古語曰:「黃河斗水,泥居其七。」可見黃河泥沙含量之大是世界江河中絕無僅有的。觀念理應更新的是不能把黃河泥沙作為一個沉重的包袱來對待,而應看作是寶貴的可再生性土地資源。如在渤海河口地區每年以52 km2的速度造陸的同時,蘇北海岸則以63 m/a的速度向大陸推進。要使黃河造福後代必須從泥沙合理配置開始,即泥沙的資源化利用。
根據有關方面實驗,當高含沙水流流速大於2.3 m/s時,可以保證不淤。如果用管道輸送,比降為1/10000,其輸送距離可遠達1000 km。河南省砂姜黑土主要分布在淮河流域的周口地區。從鄭州花園口到周口砂姜黑土分布區,地形高差達45 m,地形坡降高達1/4000。這樣大的地形坡降將黃河泥沙輸送到砂姜黑土區是完全可行的。因此,泥沙遠距離輸送的地形條件支持是實現黃河泥沙資源化的關鍵。運用現代遙感信息處理技術可在大范圍內迅速地生成DEM,泥沙輸送工程所需的精確地形比降數據可以滿足。
B.建議預案
砂姜黑土是我國華北平原主要低產土壤之一。要徹底治理砂姜黑土必須打破傳統模式,充分利用黃河高泥沙水流淤灌,從而達到徹底改良砂姜黑土結構的目的。從地質營力的角度講,黃河汛期的高含沙水流和地上懸河的勢態,為人工控制河流的沉積建造活動創造了條件。如今,地上懸河成為海河和淮河兩大水系的分水嶺。黃河沖積扇以現行河道和明清故道為中脊分別向東、東北、東南方向傾斜。發育其上的徑流網實際上已經成為輸沙、輸水的天然渠道。如減少黃河泥沙在渤海灣的排放量,而將多餘泥沙輸送到蘇北地區,可保持山東、江蘇海岸的穩定。在淮河流域,淮北平原與懸河河段的地形比降一般在4‰左右,如能保證大於2.3 m/s的流速河道可保持不淤積,如用管道輸送距離可達1000km左右。
(3)黃河下游地下水調蓄工程方案優選目標的可行性分析
面對黃河下游水資源緊缺狀況和平原水庫難以施展的現實,地下水調蓄工程方案的優選目標的實現分析如下:
A.可行性分析
黃河有限的水資源目前已遠不能滿足沿黃地區迅猛增長的用水需求。據不完全統計,20世紀50年代沿黃地區工農業及城市用水量多在9500 Mm3左右;進入90年代已多達29000 Mm3,增長了2倍。而同期黃河可利用水資源則逐年遞減,70年代初期黃河下游開始出現斷流現象。進入90年代斷流現象更加頻繁,其中1992年斷流83 d,1995年斷流122 d,1996年斷流達136 d。因黃河斷流給下游工農業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每年多達268億元人民幣。水資源問題已成為制約沿黃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鑒於太行山前存在大量的磨拉石建造,寬闊的黃河灘地和背河窪地地下水側滲現象的普遍存在,利用大比例尺資源衛星數字圖像,結合地球物理、第四系地質、水文地質和鑽孔資料,對山前洪積裙和古河道高地、背河窪地的儲水空間進行調查評價,技術上是可以實現的。
B.建議預案
面對黃河水資源日益匱乏和平原水庫難以施展有效功能的現實,確定一個地區能否進行地下水調蓄,對於緩解城市供水和沿黃地區工農業用水具有重要意義。鑒於此,根據對黃河下游(河南段)河道兩側各10 km范圍地下水調蓄工程進行的專題研究,編制了《河南省沿黃地區地下水調蓄工程區劃圖》。根據研究區水文地質條件、砂層埋藏類型、包氣帶岩性分布狀況,將編圖區范圍內地下水調蓄工程區劃分為由16個蓄水地段組成的砂層淺埋蓄水類型區和砂層深埋蓄水類型區兩大類。兩種蓄水類型區可蓄水面積5755.65 km2。在蓄水方式上,6個砂層淺埋類型區採取河渠入滲的方式補給;10個砂層深埋蓄水類型區則採取以深渠、淺井入滲混合方式補給地下水漏斗區。兩種類型最大調蓄庫容為4345.26mm3。其中黃河北岸10個蓄水段可蓄水量2422.19 Mm3,黃河南岸6個蓄水段可蓄水量1923.07 Mm3。
遙感·河南省國土資源綜合調查與評價
遙感·河南省國土資源綜合調查與評價
遙感·河南省國土資源綜合調查與評價
遙感·河南省國土資源綜合調查與評價
遙感·河南省國土資源綜合調查與評價
『陸』 治理黃河的方案(內容詳細)
「一把黃土塑成千萬個你我,靜脈是長城,動脈是黃河。」對於一個中國人來說,意味著民族,意味著騰飛,意味著母親。 我很不幸,因為在這十幾年中,我未曾拜訪過我的母親,民族的母親——黃河,對於一個華夏子孫來說,這是一種不孝,一種莫大的不幸。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這讓我對她產生了無限的好奇感。漸漸地,我知道了黃河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五千年來,孕育出燦爛的華夏文明。她積淀著文明印記和語言文化珍寶。隨這年齡的增長,我開始學歷史。從歷史中我知道了從舊石器時代起,中華民族的先民就在黃河的懷抱里繁衍生息。此後,在漫長的歷史演進過程中,他們在黃河形成沖擊的平原上,不斷提高適應自然的能力…… 從地理中,我知道了黃河是一條浩浩盪盪的大河,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從昆侖山下,奔向黃海之邊。黃河以她英雄的體魄出現在亞洲的平原上。它是我國第二條長河,流經九個省市……,你也可以投稿 語文課本上,一次又一次的在我面前展現了一幅幅波瀾壯闊的黃河畫卷。那『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豪氣。那『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的豁達……無不使我心潮澎湃,胸懷坦盪。 而現在呢?黃河水土流失,泥沙淤積,生態遭受嚴重破壞。1995年6月下旬,斷流四十多天的黃河濟南段盼來了一次過流的機會,然而緩緩而來的並不是人們盼望已久的甘甜的河水,而是一股黑糊糊的污水,河面上浮著大量白沫和被毒死的魚類,散發出一股刺鼻的臭味…… 天哪!這是我心中的黃河嗎? 行動起來吧,拯救黃河!如果你是炎黃子孫,那麼,請你投入到拯救黃河的運動中去吧,從自己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 我們相信,只要每一位炎黃子孫行動起來,那麼,赤地變青山之時,便是黃河流碧水之日。偉大的母親河——黃河一定能煥日光彩;那麼,今日的炎黃子孫,將無愧時代,無愧於後人!希望對你有幫助!
『柒』 黃河主要有哪些污染、原因和解決辦法
污染原因很多:比來如源沿岸的工廠比如包鋼、城市生活污染比如蘭州、農業生產中的化學污染比如河套地區,粉塵,廢水,重金屬、化學物質、生活垃圾,水草等、
危害及污染:斷流
懸河
重金屬
水質(三門峽市民守著黃河買水吃)
http://iask.sina.com.cn/b/980344.html
或者
http://..com/question/91546540.html(
這裡面有詳細的
黃河現狀說明)
解決辦法:我也說不好,應該現在國家有專家在談論怎麼解決了,現在我們可以做的,應該就是把附件的危害大的工廠能夠拆的就拆,或者換地方,多種植植被,還要大力做些保護大自然的活動。要人們主動發自內心的去保護它。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