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廢水知識 > 中水處理技術的來源

中水處理技術的來源

發布時間:2022-01-10 01:01:21

㈠ 請問,水處理工藝的起源和發展在哪裡查找最全資料

水處理工藝
污水處理一般來說包含以下三級處理:一級處理是它通過機械處理,如格柵、沉澱或氣浮,去除污水中所含的石塊、砂石和脂肪、油脂等。二級處理是生物處理,污水中的污染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降解和轉化為污泥。三級處理是污水的深度處理,它包括營養物的去除和通過加氯、紫外輻射或臭氧技術對污水進行消毒。可能根據處理的目標和水質的不同,有的污水處理過程並不是包含上述所有過程。
機械處理工段
機械(一級)處理工段包括格柵、沉砂池、初沉池等構築物,以去除粗大顆粒和懸浮物為目的,處理的原理在於通過物理法實現固液分離,將污染物從污水中分離,這是普遍採用的污水處理方式。機械(一級)處理是所有污水處理工藝流程必備工程(盡管有時有些工藝流程省去初沉池),城市污水一級處理BOD5和SS的典型去除率分別為25%和50%。在生物除磷脫氮型污水處理廠,一般不推薦曝氣沉砂池,以避免快速降解有機物的去除;在原污水水質特性不利於除磷脫氮的情況下,初沉的設置與否以及設置方式需要根據水質特注的後續工藝加以仔細分析和考慮,以保證和改善除磷除脫氮等後續工藝的進水水質。

污水生化處理
污水生化處理屬於二級處理,以去除不可沉懸浮物和溶解性可生物降解有機物為主要目的,其工藝構成多種多樣,可分成活性污泥法、AB法、A/O法、A2/O法、SBR法、氧化溝法、穩定塘法、土地處理法等多種處理方法。日前大多數城市污水處理廠都採用活性污泥法。生物處理的原理是通過生物作用,尤其是微生物的作用,完成有機物的分解和生物體的合成,將有機污染物轉變成無害的氣體產物(CO2)、液體產物(水)以及富含有機物的固體產物(微生物群體或稱生物污泥);多餘的生物污泥在沉澱池中經沉澱池固液分離,從凈化後的污水中除去。
在污水生化處理過程中,影響微生物活性的因素可分為基質類和環境類兩大類。
基質類包括營養物質,如以碳元素為主的有機化合物即碳源物質、氮源、磷源等營養物質、以及鐵、鋅、錳等微量元素;另外,還包括一些有毒有害化學物質如酚類、苯類等化合物、也包括一些重金屬離子如銅、鎘、鉛離子等。
環境類影響因素主要有:
(1)溫度。溫度對微生物的影響是很廣泛的,盡管在高溫環境(50℃~70℃)和低溫環境(-5~0℃)中也活躍著某些類的細菌,但污水處理中絕大部分微生物最適宜生長的溫度范圍是20-30℃。在適宜的溫度范圍內,微生物的生理活動旺盛,其活性隨溫度的增高而增強,處理效果也越好。超出此范圍,微生物的活性變差,生物反應過程就會受影響。一般的,控制反應進程的最高和最低限值分別為35℃和10℃。
(2)PH值。活性污泥系統微生物最適宜的PH值范圍是6.5-8.5,酸性或鹼性過強的環境均不利於微生物的生存和生長,嚴重時會使污泥絮體遭到破壞,菌膠團解體,處理效果急劇惡化。
(3)溶解氧。對好氧生物反應來說,保持混合液中一定濃度的溶解氧至關重要。當環境中的溶解氧高於0.3mg/l時,兼性菌和好氧菌都進行好氧呼吸;當溶解氧低於0.2-0.3mg/l接近於零時,兼性菌則轉入厭氧呼吸,絕大部分好氧菌基本停止呼吸,而有部分好氧菌(多數為絲狀菌)還可能生長良好,在系統中占據優勢後常導致污泥膨脹。一般的,曝氣池出口處的溶解氧以保持2mg/l左右為宜,過高則增加能耗,經濟上不合算。
在所有影響因素中,基質類因素和PH值決定於進水水質,對這些因素的控制,主要靠日常的監測和有關條例、法規的嚴格執行。對一般城市污水而言,這些因素大都不會構成太大的影響,各參數基本能維持在適當范圍內。溫度的變化與氣候有關,對於萬噸級的城市污水處理廠,特別是採用活性污泥工藝時,對溫度的控制難以實施,在經濟上和工程上都不是十分可行的。因此,一般是通過設計參數的適當選取來滿足不同溫度變化的處理要求,以達到處理目標。因此,工藝控制的主要目標就落在活性污泥本身以及可通過調控手段來改變的環境因素上,控制的主要任務就是採取合適的措施,克服外界因素對活性污泥系統的影響,使其能持續穩定地發揮作用。
實現對生物反應系統的過程式控制制關鍵在於控制對象或控制參數的選取,而這又與處理工藝或處理目標密切相關。
前已述及溶解氧是生物反應類型和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指示參數,它能直觀且比較迅速地反映出整個系統的運行狀況,運行管理方便,儀器、儀表的安裝及維護也較簡單,這也是近十年我國新建的污水處理廠基本都實現了溶解氧現場和在線監測的原因。
三級處理:
三級處理是對水的深度處理,現在的我國的污水處理廠投入實際應用的並不多。它將經過二級處理的水進行脫氮、脫磷處理,用活性炭吸附法或反滲透法等去除水中的剩餘污染物,並用臭氧或氯消毒殺滅細菌和病毒,然後將處理水送入中水道,作為沖洗廁所、噴灑街道、澆灌綠化帶、工業用水、防火等水源。
由此可見,污水處理工藝的作用僅僅是通過生物降解轉化作用和固液分離,在使污水得到凈化的同時將污染物富集到污泥中,包括一級處理工段產生的初沉污泥、二級處理工段產生的剩餘活性污泥以及三級處理產生的化學污泥。由於這些污泥含有大量的有機物和病原體,而且極易腐敗發臭,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消除污染的任務尚未完成。污泥必須經過一定的減容、減量和穩定化無害化處理井妥善處置。污泥處理處置的成功與否對污水廠有重要的影響,必須重視。如果污泥不進行處理,污泥將不得不隨處理後的出水排放,污水廠的凈化效果也就會被抵消掉。所以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污水處理過程中的污泥處理也是相當關鍵的。

㈡ 中水處理的處理簡介

一體化中水處理設備採用膜生物反應器技術是生物處理技術與膜分離技術相結合的一種新工專藝,取代了屬傳統工藝中的二沉池,它可以高效地進行固液分離,得到直接使用的穩定中水。又可在生物池內維持高濃度的微生物量,工藝剩餘污泥少,極有效地去除氨氮,出水懸浮物和濁度接近於零,出水中細菌和病毒被大幅度去除,能耗低,佔地面積小。

㈢ 水處理技術

給水一般定義為:提供生活飲用和生產應用的水的總稱,也有將鍋爐供水和電廠供水稱為給水的。
給水還可以這么理解:相對與某一生活或生產設施,其接收過來的水稱為給水,比如我們飲用的自來水就是給水的一種,自來水廠也叫給水廠。
所以,問題中給水理解為配葯所用的水,那麼他的指標是不固定的,要根據具體的設施,可以是自來水,也可以是處理後的中水。如果給水理解為要用做別的用途的話,也要根據別的用途來定。比如要做市政綠化的話就按市政綠化水的水質指標,如果做生產回用的話,要根據具體應用工藝的水質要求,具體指標有:金屬離子,COD,電導率,SS,PH值,磷酸鹽,氨氮,大腸桿菌菌群數等。。

㈣ 水處理技術說明由哪幾部分組成

原水泵 預處理 精過濾主機 存水缸

根據水質和用戶需求還有可能進行添加主要的就是這幾個

㈤ 水處理技術的期刊簡介

1975年創刊的《 由中國藍星(集團)總公司主管,杭州水處理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有限公司、中國海水淡化與水再利用學會主辦出版,創刊以來,幾乎獲得了專業期刊的各類榮譽。
《水處理技術》雜志入選: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全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資源系統;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美國《化學文摘》(CA);日本《科技文獻速報》(JICST),美國《劍橋科學文摘:自然科學》CSA:NS)等。
《水處理技術》專業報道:膜和膜過程研究開發及應用;水處理系統設計和運行管理;工業純水和超純水製造;海水和苦鹹水淡化;瓶裝水優質飲用水水凈化;工業軟化水冷卻水處理;電廠給水排水;廢水處理和再利用;液體分離濃縮和提純;水處理葯劑的研製和應用;國內外行業的最新信息和市場動態。
《水處理技術》現月發行量在20000冊左右,訂戶遍及各級相關市政機關、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工程公司、水處理設備製造商與銷售商等。行業涉及化工、電力、電子、煤炭、石油、醫葯、食品、紡織、印染、造紙、冶金、機械、鐵路、環保、建築、市政、軍事等領域。
《水處理技術》雜志創刊以來,發表了大量的權威性、指導性、新穎性、實用性文章,是行業內一本綜合性技術類刊物,已成為專業工作者交流科研成果和實踐經驗、了解國內外技術動向和熱點信息、展示先進生產設備和產品服務的重要窗口;成為我國水處理領域中知名度高、發行量大、影響面廣的優秀期刊。據中國學術期刊綜合引證年度報告,《水處理技術》雜志的影響因子繼續位於專業期刊的前列。

㈥ 水處理是什麼專業

截止2019年,我國還沒有水處理專業。

水處理已經成為全球重視的問題,然而,我國卻是沒有設置相關專業培養專業的水處理技術人才。原因是水處理技術涉及的學科和領域太多,比如化學、物理、生物、環境等都有涉及。

而且水處理技術需要結合實踐,要依附高新科學技術,難以明確給出基礎理論,而且也難以進行教授,提高學生的認知。


(6)中水處理技術的來源擴展閱讀:

發展歷程

在古時候,當時的人類沒有先進的水處理技術,為了降低疾病的水傳播,他們便是採用簡單的格柵截留和自然沉降等方法進行水處理。隨後,經過多年觀察和總結,他們也是發現了用砂子可以過濾掉細微懸浮物的方法,進而出現了葯劑混凝預處理。

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人類產生的垃圾以及對環境的大肆破壞,導致了水資源受到嚴重污染。當各種傳染病通過水傳播,致使不少人染病或者死亡的時候,人們才是發現水處理是何等的重要。也正是如此,人們才逐漸開始研究水處理技術。

從十九世紀末開始,工業技術得到長足發展,工業污水也是逐年翻倍產生。而且當時的工業強國的河流、湖泊也是遭到嚴重污染,逐漸成為社會公害。

典型的例子有英國的泰晤士河中的魚類近乎死亡殆盡、美國的密西西比河的生物大量死亡、日本熊本縣水俁灣被甲基汞污染,導致了附近居民出現骨痛病。人們發現,簡單的化學、物理方法以及難以處理這些污水,研究出新型的水處理技術已經急不可耐了。

各國的科學家都開始著手研究水處理方法,最早是污水曝氣試驗,然後又是生物膜法,接著再是人工生物處理法,再到如今具有針對性的離子交換法、電化學法等高新技術。

㈦ 水處理工藝流程是什麼

水處理工藝流程為:

1、一級處理—機械處理工段:

機械(一級)處理工段包括格柵、沉砂池、初沉池等構築物,以去除粗大顆粒和懸浮物為目的,處理的原理在於通過物理法實現固液分離,將污染物從污水中分離,這是普遍採用的污水處理方式。

2、二級處理—污水生化處理:

污水生化處理屬於二級處理,以去除不可沉懸浮物和溶解性可生物降解有機物為主要目的,其工藝構成多種多樣,可分成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AB法、A/O法、A2/O法、SBR法、氧化溝法)穩定塘法、土地處理法等多種處理方法。

3、三級處理—對水的深度處理:

將經過二級處理的水進行脫氮、脫磷處理,用活性炭吸附法或反滲透法等去除水中的剩餘污染物,並用臭氧或氯消毒殺滅細菌和病毒,然後將處理水送入中水道,作為沖洗廁所、噴灑街道、澆灌綠化帶、工業用水、防火等水源。

(7)中水處理技術的來源擴展閱讀:

水處理工藝流程環境的影響:

1、PH值:

活性污泥系統微生物最適宜的PH值范圍是6.5-8.5,酸性或鹼性過強的環境均不利於微生物的生存和生長,嚴重時會使污泥絮體遭到破壞,菌膠團解體,處理效果急劇惡化。

2、溶解氧

當環境中的溶解氧高於0.3mg/l時,兼性菌和好氧菌都進行好氧呼吸;當溶解氧低於0.2-0.3mg/l接近於零時,兼性菌則轉入厭氧呼吸,絕大部分好氧菌基本停止呼吸,而有部分好氧菌(多數為絲狀菌)還可能生長良好,在系統中占據優勢後常導致污泥膨脹。

3、溫度:

溫度對微生物的影響是很廣泛的,盡管在高溫環境(50℃~70℃)和低溫環境(-5~0℃)中也活躍著某些類的細菌,但污水處理中絕大部分微生物最適宜生長的溫度范圍是20-30℃。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水處理工藝

㈧ 水處理技術員是什麼

水處理技術員即水處理工程師。水處理工程師又名污水處理工程師,內負責工程項目容中有關水處理的設計、咨詢工作,包括生活污水、部分高濃度有機廢水的工藝設計,以及進行相關設施的建設、運營和調試的技術人員。

工作經驗: 熟悉污水處理工藝、給水處理工藝;有扎實的專業技術基礎,能夠熟練使用實驗測試儀器及 AutoCAD,Office等計算機軟體,可獨立編制技術文件及工程施工圖紙設計;吃苦耐勞,具有較強的溝通、協調和表達能力,較好的團隊合作精神,有創新意識。

(8)中水處理技術的來源擴展閱讀:

當廢水的排放或再用的水質要求較低時,只需用篩除和沉澱等方法去除粗大雜質和懸浮物(常稱一級處理);當要求去除有機物時,一般在一級處理後採用生物處理法(常稱二級處理)和消毒;

對經過生物處理後的廢水,所進行的處理過程統稱三級處理或深度處理,如當廢水排入的水體需要防止富營養化所進行的去除氮、磷過程即屬於三級處理(見水的物理化學處理法)。當廢水作為水源時,成品水水質要求以及相應的加工流程隨其用途而定。理論上,現代的水處理技術,可以從任何劣質水製取任何高質量的成品水。

㈨ 污水的來源有哪些

分1、工業 2、生活
1、工業廢水包括:煉油污水、冶金污水、制葯污水、食品廠污水、造紙印染等化工企業污水等
2、生活污水包括:建築居民廚房用於和衛生間用水,公共場所衛生間用水等

閱讀全文

與中水處理技術的來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排水管排污水黑水怎麼辦 瀏覽:983
自來水直接驅動反滲透膜 瀏覽:943
養殖場廢水氨氮多少 瀏覽:553
小米凈水機h800g怎麼樣 瀏覽:959
安利凈水器長時間不在家怎麼辦 瀏覽:485
農村凈水機水管鎖扣怎麼下 瀏覽:779
反滲透水處理設備不出水怎麼回事 瀏覽:228
柏瑪凈水器怎麼一直有廢水 瀏覽:733
冷卻液里加蒸餾水有問題嗎 瀏覽:258
凈水器儲水罐存水少是什麼原因 瀏覽:785
純水機用什麼水泵 瀏覽:471
蘇州甲醛凈化器租賃多少錢 瀏覽:85
發動機空氣濾芯是怎麼換的 瀏覽:586
反滲透機器怎麼配合阻垢劑 瀏覽:10
石粉樹脂做玉碗 瀏覽:798
空氣凈化器有甜味怎麼辦 瀏覽:485
蘭蔻箐純水怎麼樣 瀏覽:982
接駁污水井怎麼接 瀏覽:893
日歷70機油濾芯在哪裡 瀏覽:886
多少平方米用一個凈化器 瀏覽: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