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污水處理廠擴建條件
污水處理廠升級擴建的方法很多,傳統的辦法是設計人員往往採用增加曝氣池,增大廢水在好氧池中的停留時間,用來彌補常規好氧法的不足。但是增大厭好氧池體積、加大曝氣池投資後,也難以解決常用好氧處理的缺陷,其原因主要也是春、夏、秋、冬等氣候條件,使污水溫度發生變化,以及污水中H2S、Cl-、NH3-N等因素影響,導致好氧微生物受到抑制最簡單的有效方法,是採用生物強化處理《微生物發生器》。。好氧微生物發生器採用三級發生、交替運行、逐級衍生、對數增長技術,能在24小時內發生72代不同種類的高密度優勢微生物菌群,這些高密度的微生物群在射流作用下釋放到曝氣池中,能迅速將水中的污染物分解成CO2和H2O,從而減少了曝氣池體積、大大降低了曝氣池投資,且不受春、夏、秋、冬等氣候條件、污水溫度變化,以及污水中H2S、Cl-、NH3-N等因素影響,是理想的厭氧強化處理設備。
隨著污水的凈化,水質的變清,水中生物需氧量訊速耗盡,大量的微生物因缺少BOD而失去存活的能源自滅,變成二氧化碳和水,未滅微生物變成自然界中魚類和浮游生物的佐餐和餌料。
微生物在富氧過程中降解、消化污染物的同時,脫除污水中的氮、去除污水中磷、消除污水中的味、吃掉污水中的淤泥,又加上有氧消化還能使污染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硝酸鹽、硫酸鹽變成微生物的生長養分,曝氣又可顯著加速降解消化,促進分解等過程。
⑵ 求詳細的污水處理廠項目推進計劃,比如可研編制、可研評審、可研補充定稿、可研批復、環評編制......
還有落實土地,土地預審,辦理規劃選址意見書,土地劃撥,辦理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施工圖審核,招投標等
⑶ 威海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園區發展
蔄山鎮(mǎn shān方言)、汪疃鎮、草廟子鎮所在的三角形區域迎來了全新的發展良機。作為威海市委、市政府立足威海長遠發展重大戰略決策的實踐者,威海臨港區應如何定位,走怎樣的發展之路,赴任伊始的新區管委一班人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在一體化大威海的宏偉版圖上,一個新的區域經濟板塊———威海臨港區,正強勢崛起。
高起點規劃園區:瞄準現代先進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規劃新型材料、汽車、船舶等系列園區,碳纖維材料、汽車配套、船舶配套、機電工具等一批特色項目區相繼建立;
高標准打造載體:區內道路、自來水、污水、燃氣管網等建設緊鑼密鼓,基礎設施日臻配套完善;
高速度推進產業聚集:圍繞產業布局,引入龍頭,推動配套,截至目前,威海臨港區共引進過億元的重點項目近100個,總投資達到430多億元。
科學規劃,優化產業布局承接國際化產業轉移,威海所處的半島城市群發揮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發展現代先進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打造區域經濟新的增長極,已成為半島城市群成員不約而同的選擇。
看威海,一體化「大威海」發展藍圖為威海指明了前進的目標和方向。而一體化「大威海」的提出正是源於威海市委、市政府對威海所處外部環境和自身發展需求的考量———「威海市在承接日韓產業轉移上具有先天的優勢條件,但區域內資源的大范圍有效整合不足,威海市必須為承接世界產業轉移搭建一個更大的承載平台」。威海臨港區的成立正是威海市委、市政府這一考量的成果之一。
「這決定了威海臨港區必須立足當前,著眼未來,緊緊圍繞全市的產業布局來謀劃自身的發展。」威海臨港區黨工委書記、管委主任徐連新說。
以科學規劃為先導,威海臨港區拉開了產業匯聚的大框架。「規劃建設直接關聯到新區的功能布局和品牌形象,我們必須堅持規劃先行,科學合理地界定功能分區、產業分區,統籌考慮經濟發展、社會建設、環境保護和民生需要。」對此,徐連新解釋道。
為此,他們特意聘請了同濟大學的專家對新區進行概念性規劃。而隨著專家規劃的逐步成形,碳纖維材料產業園、汽車配套產業園、船舶配套產業園、機電工具產業園等一批特色項目區相繼建立。三角工業園全部建成後,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專業化輪胎生產基地;台灣工業園已引進各類項目16個,總投資達到4億美元。
高點建設,拓展產業平台
2013年7月10日,被威海臨港區管委稱為「1號路」的遼寧路開工建設。這條貫穿臨港區東西,連接草廟子、蔄山、汪疃三鎮,全長20公里的主幹線,總投資2.6億元,是威海臨港區目前實施的最大的基礎設施工程。「基礎設施建設是新區發展的前提,是吸引產業匯聚的載體和平台,我們必須按照一流的標准設計和建設。」徐連新對臨港區的幹部職工提出這樣的要求。
資金短缺是臨港區開發建設面臨的首要難題。對此,威海臨港區管委不等不靠,創新思路,大手筆運作。他們採取BOT融資、加強銀企對接等模式,以2億多元的先期投入成功吸引了8億多元的社會資金投入。有了資金做保障,威海臨港區拉開了大建設大開發的帷幕。
2013年7月25日,投資227.6萬元的21號路(北段)竣工通車;
2013年8月3日,投資759萬元的11號路(202省道—曹格庄)竣工通車;
2013年9月1日,投資531.7萬元的藍星路開工建設;
2013年9月5日,投資89.6萬元的18號附路開工;
威海臨港區相繼開工建設道路8條,已竣工通車4條。「主幹線相通,次干線相連,支路線相接」的快捷交通路網格局雛形已現。自來水、污水、天然氣管網一次性下地,各類地下管網總長已達430多公里。5月份,投資8000萬元的威海臨港區污水廠一期工程開工建設。工程已進入設備安裝階段。一期工程建成後,日處理污水2萬噸,將大大提高臨港區的污水處理能力。投資2億元的凈水廠工程,正進行水處理管道埋設以及沉澱池、凈水池等附屬設施建設,預計明年年底投產。該工程投產後將為臨港區提供充足的工業用水和民用水。隨著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威海臨港區搭建起廣闊的發展平台。
引大招強,推動產業聚集
7月中旬,總投資20億元的威海港國際物流中心項目破土動工;8月,總投資26億元的威海環渤海鋼貿城項目破土動工;……截至8月份,威海臨港區實際利用外資4305萬美元,實際利用內資22億元。「項目是新區發展的生命線。我們必須圍繞特色項目區和產業布局,著力引進重點項目和高精尖項目。以項目為突破口,推動新區產業升級,提升競爭實力。」對臨港區的產業發展,徐連新有著清醒的認識。為此,威海臨港區確定了「凡是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項目都堅決拋棄;凡是高精尖產業項目、資金密集型項目和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項目,都緊盯不放」的項目引進方針。與此同時,他們創新思路,由抓重點項目向重點項目帶動、配套跟進、產業聚集轉變;由突出現代製造業向以現代製造業為主,兼顧服務外包、物流倉儲等現代服務業轉變,將專業招商、產業招商和以商招商相結合,提高項目引進的成功率。
上半年,威海臨港區先後在上海、杭州、蘇州等地舉行專題推介會,介紹新區產業項目、投資環境、基礎設施等情況;組織4個招商團奔赴哈爾濱,宣傳新區投資環境和一批優質產業合作項目;多次前往韓國釜山等地,圍繞造船、汽車等產業開展有針對性的招商活動。隨著思路逐步明確和一系列活動的開展,一批效益高、拉動力強的重點項目相繼落戶臨港區。圍繞造船業,臨港區引進了首爾設備、威斯特鋼材等項目,為我市造船企業提供特種管材、零部件的配套生產;圍繞商貿物流業,臨港區引進了環渤海鋼貿城、國際物流中心、中業商務港等項目;汪疃葡萄種植基地與哈爾濱東金集團、威海拓展纖維有限公司與哈爾濱哈汽電站設備有限公司分別達成合作意向……
截至8月份,威海臨港區主要經濟指標均保持了50%以上的高速增長。高效服務,推進產業膨脹日前,韓國KCG株式會社會長李東俊再次來到威海臨港區,了解其投資5億美元的海光旅遊開發項目進展情況。聽說項目土建工程已經動工,李東俊對臨港區工作人員的高效服務贊嘆不已。去年年底,當海光旅遊開發項目落戶威海臨港區後,臨港區派出專門的工作人員為其提供土地使用、基建手續、工商登記等全套服務,手續辦理時間僅用一個星期。而在威海臨港區,享受到這樣全套服務的企業和投資者還有很多。「要讓投資者不僅願來,而且來了能留下,我們就要以最貼心的服務,為他們營造最優越的投資環境。」徐連新解釋道。對篩選出的67個重點調度項目,威海臨港區建立了領導分包責任制,加強對重點項目的監控調度、協調服務和督促指導。威海臨港區建立綠色通道機制,設立項目代辦中心,對引進項目實行「一個窗口對外,一條龍服務」。項目一落地,從土地使用、基建手續到工商登記等,全部由臨港區工作人員包辦。總投資2000萬美元的華拉利藝品製造項目,從洽談到奠基僅用6天時間,創造了「臨港區速度」。
提高服務效率的同時,威海臨港區還推行「保姆式」服務。他們將服務滲透到投資者的生活中,凡落戶臨港區的項目投資者,在置房安家、外出就醫、子女上學等方面,都會得到無微不至的照顧。一期投資2000萬美元的康有力生命科技項目負責人,初到威海人地生疏,臨港區工作人員安排專人,幫他選購住宅,解決他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難題。貼心的服務令這位負責人非常感動,他決定兩年內將該項目增資至8000萬美元。規范的管理,精心的服務,贏得了諸多投資者的肯定和好評,一大批優質項目又跟隨而進。「5年內,臨港區將力爭培植過10億元的大企業22家,其中,過百億元的2家。通過培育一批優勢產業和龍頭企業,提升臨港區的經濟實力和競爭能力,推動臨港區又好又快發展。」對未來,威海臨港區人目標明確,信心滿懷。威海臨港區,活力迸發,潛力無限。
⑷ 我掛靠一家環保工程公司中標了一個污水處理廠項目,在建設單位催著先施工再補辦手續的情況下開工了,現
簽訂合同,去主管部門辦理合同備案,去建設局質量監督站辦理質量監督手專續,去安監站辦理安屬全監督手續,拿著上述東西去建設局市場管理可辦理施工許可證,然後就正常施工,按照質監站給的質量監督計劃按要求報質量監督部門驗收,完工後辦理質監備案,結算備案,竣工驗收等等這些早了
⑸ 污水處理廠改擴建與擴容提標改造的區別
⑹ 污水處理廠改造工程需要哪些原材料
污水處理廠改造工程需要哪些原始材料(資料)是這樣理解嗎?污水處理廠改造工程需要原版始設計圖紙包括權設計說明、工藝、及計算書、如果原污水處理廠這些資料無法找到,那麼就重新按改造後需設定的污水處理水量,改造後提標排放或中水回用指標。對污水廠的土建及風機、水泵等污水處理設備進行反推算,如土建、設備不能滿足改造的要求進行增補或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