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PAC與PAM在污水處理中具體起什麼作用
如果處理工藝為先生化後物化,則投加量PAC約0.1%(國標,10%有效含量),PAM約1-3ppm,即每萬噸專水屬分別投加PAC約10噸,PAM10-30kg。
如果工藝為先物化後生化,則將以上投加量加倍。
實際的投加量根據水質有所不同,需要根據現場微調。
PAC為聚合氯化鋁,PAM為聚丙烯醯胺。前者為絮凝劑,後者為助凝劑。通常聯合使用,一般情況下先加PAC,後加PAM,有時可能需要加酸或鹼調節PH。兩者主要用於混凝沉澱池,即物化處理工段,工業廢水處理中常用。
② 污水處理,pam與pac同時使用的效果
PAC是混凝劑,PAM是絮凝劑,一般投加是先加PAC搖勻後,10後加入PAM.,在污水處理過程中,同時使用,由於單獨使用,
③ 請問PAC PAM對污水處理都分別起到了什麼作用
一個混凝一個絮凝,一個鋪助的,一個主力的。
PAM是高分絮凝劑,有機高分子絮內凝劑具有在容顆粒間形成更大的絮體由此產生的巨大表面吸附作用。降低水中的各項指標的原理同上。
PAM為聚丙烯醯胺,PAM的現在主要有3種,陰離子,陽離子,陰陽離子它們根據離子種類不同,要求的溶液環境也不同,陰離子在偏鹼性的條件下效果會好一點,陰陽離子在配性條件下會好一點另外根據離子種類不同,用途和效果也不一樣,陰離子主要是助凝的。
PAC是常用的無機鹽混凝劑,是聚合氯化鋁,PAM是國內常用的非離子型高分子絮凝劑,分子量150萬-900萬,商品濃度一般為8%。
PAC的作用是通過它或者它的水解產物的壓縮雙電層、電性中和、卷帶網捕以及吸附橋連等四個方面的作用完成的,將能被氧化劑氧化造成COD的顆粒物質沉澱下來過濾掉,從而降低了COD,顆粒物質的沉澱,毫無疑問的降低了ss,所謂BOD是指水中有機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時所需要的氧量,它反應了在有氧的條件下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機物量,如果說這些有機物被沉澱去除的話BOD就會降低。
④ 污水處理過程中PAC與PAM的比例是多少
PAM是有分來子量的。PAC 要看水的源濃度。
PAC的投加量在每千噸污水10-20kg,PAM的投加量在每千噸污水0.25-0.5kg。
陰離子型APAM(分子量在1800-2000萬)、陽離子型CPAM(分子量在1000萬)、兩性離子型Am-PAM和非離子型NPAM。粉狀含固量大於92%,相對分子質量為(500-800)×104,膠體含固量為(8±0.2)%。
PAC為聚合氯化鋁,PAM為聚丙烯醯胺,前者為絮凝劑,後者為助凝劑,通常聯合使用,一般情況下先加PAC,後加PAM,有時可能需要加酸或鹼調節PH。兩者主要用於混凝沉澱池,即物化處理工段,工業廢水處理中常用。如果處理工藝為先生化後物化,則投加量PAC約0.1%(國標,10%有效含量),PAM約1-3ppm,即每萬噸水分別投加PAC約10噸,PAM10-30kg。如果工藝為先物化後生化,則將以上投加量加倍。實際的投加量根據水質有所不同,需要根據現場微調。
⑤ 污水處理中,前面污水處理要用PAC和PAM,為什麼污泥處理時只加PAM
主要原因:
前面水處理是要盡量將污水中的SS從水中去除,而水裡的一些細小顆版粒SS用PAM不好絮聚權,需要用PAC先將這些細小的SS絮凝成較大的絮體,再用PAM絮凝成大絮團從水裡除去。
而後面目的是污泥脫水,需要將更多的水從污泥中脫除。濾液中的SS多少不是重點。
⑥ 污水處理過程中什麼情況下要加PAC與PAM,比例是多少
PAC為聚合氯化鋁,PAM為聚丙烯醯胺,前者為絮凝劑,後者為助凝劑,通常聯合使用,一般回情況下先加PAC,後加PAM,有時可能需答要加酸或鹼調節PH.
兩者主要用於混凝沉澱池,即物化處理工段,工業廢水處理中常用.
如果處理工藝為先生化後物化,則投加量PAC約0.1%(國標,10%有效含量),PAM約1-3ppm,即每萬噸水分別投加PAC約10噸,PAM10-30kg.
如果工藝為先物化後生化,則將以上投加量加倍.
實際的投加量根據水質有所不同,需要根據現場微調.
⑦ 污水處理中的PAM和PAC是什麼有什麼用
聚合氯化鋁(簡稱),又稱為鹼式氯化鋁或羥基氯化鋁。通過它或它的水解產物使污水或污泥中的膠體快速形成沉澱,便於分離的大顆粒沉澱物。PAC的分子式為[AL2(OH)nCl6-n]m,其中,n為1-5的任何整數,m為聚合度,即鏈節的的數目,m的值不大於10。PAC的混凝效果與其中的OH和AL的比值(n值大小)有密切關系,通常用鹼化度表示,鹼化度 B=[OH]/(3[AL])X100% 。B要求在40-60%,適宜的PH范圍5-9 。
聚丙烯醯胺(簡稱 PAM),俗稱絮凝劑或凝聚劑,屬於混凝劑。PAM的平均分子量從數千到數千萬以上,沿鍵狀分子有若干官能基團,在水中可大部分電離,屬於高分子電解質。根據它可離解基團的特性分為陰離子型聚丙烯醯胺、陽離子型聚丙烯醯胺、和非離子型聚丙烯醯胺。PAM外觀為白色粉末,易溶於水,幾乎不溶於苯,乙醚、酯類、丙酮等一般有機溶劑,聚丙烯醯胺水溶液幾近是透明的粘稠液體,屬非危險品,無毒、無腐蝕性,固體PAM有吸濕性,吸濕性隨離子度的增加而增加,PAM熱穩定性好;加熱到100℃穩定性良好,但在150℃以上時易分解產中氮氣,在分子間發生亞胺化作用而不溶於水,密度:1.302mg/l(23℃)。玻璃化溫度153℃,PAM在應力作用下表現出非牛頓流動性。
⑧ 污水處理,pam與pac同時使用的效果
污水處理PAM.PAC同時使用的效果,只能說都使用,同時使用是需要分先後的版,在中和PH值達到最佳值時權加入PAC使其混凝,水質會泥水分離變清,但不會完全沉澱,再加入PAM後會使水中的細小顆粒絮凝脫穩變大,從而沉澱,這樣水質會很清晰,如COD不超標,就可達標排放
⑨ 廢水處理中, PAC PAM 一般在什麼步驟加比較合適
廢水(污水)來處理工程中,PAC及PAM的投源加主要是為了與磷結合生成不溶物,從而達到降低污水中磷的目的,此外,也因為絮凝劑的混凝效果從而起到降低SS的目的。除磷的話有三種投加方式:前置投加,中間投加,後期投加,這里的前中後指生物池。一般說來,前置與中間投加會導致剩餘污泥量增大,在實際工程中,最常見的投加是後置投加,即生物池出水口,投加劑量可考慮10ppm。
除此,在污泥脫水時也需要投加PAM,投加劑量可考慮1ppm。
⑩ 一般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處理中pac和pam加葯的百分比是多少
如果處理工藝為先生化後物化,則投加量PAC約0.1%(國標,10%有效含量),PAM約1-3ppm,即每萬噸水分別投加版PAC約10噸,PAM10-30kg。
如果工藝為權先物化後生化,則將以上投加量加倍。
實際的投加量根據水質有所不同,需要根據現場微調。
PAC為聚合氯化鋁,PAM為聚丙烯醯胺。前者為絮凝劑,後者為助凝劑。通常聯合使用,一般情況下先加PAC,後加PAM,有時可能需要加酸或鹼調節PH。兩者主要用於混凝沉澱池,即物化處理工段,工業廢水處理中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