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健全和完善法定傳染病疫情報告,疫情控制,生物安全,消毒隔離和醫療廢物處置制度及應急預案怎麼寫
醫院傳染病防治監督檢查評價表
單位名稱
總 分
綜合評價結果
優秀 □ 合格 □ 重點監督 □
項 目
監督檢查內容
分值
評分標准
得分
合計
綜合管理
(5分)
1.建立傳染病防治管理組織
1
是1;否0
2.健全和完善法定傳染病疫情報告、疫情控制、生物安全、消毒隔離和醫療廢物處置等制度及應急預案
3
是3;不規范1;否0
3.開展綜合評價自查
1
是1;否0
4.本年度發生擅自進行群體性預防接種、轉讓買賣醫療廢物、進入人體組織或無菌器官的醫療用品未執行一人一用一滅菌、未經批准或在未經指定的專業實驗室擅自從事在我國尚未發現或者已經宣布消滅的病原微生物相關實驗活動
?
預防
接種*
(10分)
1.接種單位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並經縣級以上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認定
☆
2.疫苗的接收、購進、使用登記和報告等記錄齊全
2
是2;不規范1;否0
3.及時處理或者報告預防接種異常反應或者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
2
是2;否0
4.購進、接收疫苗時索取疫苗生產企業證明文件
2
是2;否0
5.人員經預防接種專業培訓並考核合格上崗
2
是2;否0
6.接種場所顯著位置公示疫苗的品種、接種方法等
1
是1;否0
7.醫務人員在接種前依照規定告知、詢問受種者或者其監護人有關情況
1
是1;否0
法定傳染病疫情報告(15分)
1.專人負責疫情報告
3
是3;否0
2.配備網路直報設施、設備並保證網路暢通
3
是3;否0
3.存在傳染病疫情瞞報、緩報和謊報
☆
4.傳染病疫情報告卡填寫符合要求
3
是3;否0
5.檢驗科、放射科設置陽性檢驗檢測結果登記本並記錄
3
是3;不規范1;否0
6.開展疫情報告情況自查並有記錄
3
是3;否0
傳染病疫情控制
(15分)
1.建立預檢、分診制度
2
是2;否0
2.規范設置傳染病分診點
3
是3;不規范1;否0
3.落實預檢、分診工作
2
是2;不規范1;否0
4.從事傳染病診治的醫護人員、就診病人採取相應的衛生防護措施
2
是2;無0
5.發現疫情時,為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提供診療或按規定轉診並記錄
☆
6.對傳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有採取隔離控制措施的場所、設備設施,場所建築布局、設施設備配備符合要求
3
是3;不規范1;否0
7.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場所、物品、運送車輛及工具以及醫療廢物、污水實施消毒或者無害化處置
3
是3;否0
消毒隔離(25分)
1.消毒產品進貨檢查、驗收
5
是5;否0
2.器械消毒、滅菌過程符合相關規范要求,並按要求進行監測
5
是5;不規范2;否0
3.接觸皮膚、粘膜的器械一人一用一消毒
☆
4.配備醫務人員個人防護和手衛生設施設備
5
是5;不規范2;否0
5.高壓滅菌的物品包外必須標明物品名稱、滅菌日期、失效日期;無包布直接裸露消毒的罐、泡鑷桶等容器直接貼標簽註明滅菌有效期;所有消毒液浸泡的器械均要標明消毒液名稱和消毒有效期
5
是5;不規范2;否0
6.所有消毒(碘酒、酒精)及滅菌物品(棉球、紗布等)一經打開,均在有效期內使用
5
是5;不規范2;否0
醫療廢物處置
(15分)
1.開展醫療廢物處置工作培訓
1
是1;否0
2.醫療廢物分類收集,統一運送
2
是2;否0
3.醫療廢物院內交接及集中處置登記,登記內容齊全,保存3年
1
是1;不規范0.5;否0
4.*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時,及時處理、報告
2
是2;否0
5.使用有警示標識的專用包裝物及容器,嚴密封口並標示醫療廢物產生單位、日期、類別、重量、收集人員等中文標簽
1
是1;否0
6.傳染病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產生的醫療廢物使用雙層包裝並及時密封
1
是1;否0
7.建立醫療廢物暫時貯存設施並符合要求,設施設備定期消毒和清潔
3
是3;不規范1;否0
8.確定醫療廢物運送時間、路線,使用專用工具轉運醫療廢物
1
是1;否0
9.相關工作人員配備必要的防護用品並定期進行健康體檢
1
是1;否0
10.未發現醫院在院內運送過程中丟棄或在非貯存地點堆放醫療廢物
1
是1;否0
11.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交由有資質的機構或按規定自行處置
☆
12.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污水先消毒後與其他污水合並處理
1
是1,否0
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
管理*
(15分)
1.新建、改建或者擴建一、二級實驗室向設區的市衛生計生主管部門備案
☆
2.實驗室建立生物安全委員會,建立健全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體系和感染應急預案,實驗人員定期培訓並考核
2
是2;不規范1;否0
3.建立實驗檔案
2
是2;不規范1;否0
4.實驗室布局合理:相對獨立區域,分清潔區、半污染區和污染區
2
是2;否0
5.設施設備符合相應的條件要求,有生物安全標識和消毒設施(二級實驗室有帶可視窗的自動關閉門、生物安全櫃等)
3
是3;不規范
⑵ 醫療廢物(包括廢水)在實踐中是如何處理的
醫療廢水COD高、復成分制復雜、排放波動性大、有微生物毒性、色度高等,其生化性往往很低,廢水中的殘留抗生素和高濃度有機物使傳統制葯廢水處理方案很難達到預期的處理效果,因殘留抗生素對微生物的強烈抑製作用使好氧菌中毒,造成好氧處理困難;而厭氧處理高濃度的有機物又難以滿足出水達標,屬難處理的工業廢水,北成環境有著豐富的醫療費誰處理經驗。
常見的處理這種高濃度有機廢水的方法有:溶劑萃取法、吸附法、生物法、膜分離法、氧化法、焚燒法。 化學合成制葯廢水生物毒性大、可生化性差,屬高濃度難降解有機廢水 ,通常可以考慮採用高級氧化-鐵碳微電解-ABR—UBF-好氧工藝進行處理,工程實踐表明,該工藝處理效果穩定可靠,出水COD在300mg/L以下
⑶ 醫療廢物和污水處理需要持什麼證
設計:建設部發的環境工程設計資質(廢水),有甲級,乙級
施工:省建設廳發的,環保總承包三級資質。
運營:生活污水甲級
⑷ 醫療垃圾廢物處理廠污水處理需要檢測哪些
污水處理指為使污水達到排水某一水體或再次使用的水質要求,並內對其進行凈化的過程。容
按污水來源分類,污水處理一般分為生產污水處理和生活污水處理。生產污水包括工業污水、農業污水以及醫療污水等,而生活污水就是日常生活產生的污水,是指各種形式的無機物和有機物的復雜混合物,包括:①漂浮和懸浮的大小固體顆粒;②膠狀和凝膠狀擴散物;③純溶液。
按水污的質性來分,水的污染有兩類:一類是自然污染;另一類是人為污染。當前對水體危害較大的是人為污染。水污染可根據污染雜質的不同而主要分為化學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類。污染物主要有:⑴未經處理而排放的工業廢水;⑵未經處理而排放的生活污水;⑶大量使用化肥、農葯、除草劑的農田污水;⑷堆放在河邊的工業廢棄物和生活垃圾;⑸水土流失;⑹礦山污水。
⑸ 如何製作醫療廢棄物廢水處理記錄表
製作醫療廢棄物廢水處理記錄表,可以參照醫療廢物處理方面的回具體的國家標准。
如果貴方答曾經做過環評的話,相應的報告書或報告中應當有統計採納的記錄表。
去環保部網站、或地方環保局網站上找找,興許能找到現有的格式。
⑹ 醫療污水處理站污泥屬於醫療廢物嗎
按照現在的標准規定,醫療污水處理站污泥確實是危險廢物,醫療水污染物排回放標准(GB18466-2005)和醫院污水處答理工程技術規范(HJ2029—2013)裡面也明確說了這個是危險廢物,但沒有說是醫療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