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污水處理廠主要技術經濟指標有哪些
主要的技術經濟指標:
工藝設備建築佔地面積;
污水處理廠佔地面積;
處理水量;
停留時間。
各主要工藝單元基本參數:
各池子的面積;
有效池深;
有效容積;
水力停留時間。
❷ 污水處理指標有哪些
1、COD 化學需氧量
是在一定的條件下,採用一定的強氧化劑處理水樣時,所消耗的氧化劑量。化學需氧量(COD)又往往作為衡量水中有機物質含量多少的指標。化學需氧量越大,說明水體受有機物的污染越嚴重。
2、BOD 生化需氧量
表示水中有機物等需氧污染物質含量的一個綜合指標,它說明水中有機物出於微生物的生化作用進行氧化分解,使之無機化或氣體化時所消耗水中溶解氧的總數量,其單位以ppm或毫克/升表示。污水中各種有機物得到完會氧化分解的時間,總共約需一百天,為了縮短檢測時間,一般生化需氧量以被檢驗的水樣在20℃下,五天內的耗氧量為代表,稱其為五日生化需氧量,簡稱BOD5,對生活污水來說,它約等於完全氧化分解耗氧量的70%。
3、NH3-N 氨氮
動物性有機物的含氮量一般較植物性有機物為高。同時,人畜糞便中含氮有機物很不穩定,容易分解成氨。因此,水中氨氮含量增高時指以氨或銨離子形式存在的化合氨。當氨溶於水時,其中一部分氨與水反應生成銨離子,一部分形成水合氨,也稱非離子氨。
非離子氨是引起水生生物毒害的主要因子,而氨離子相對基本無毒。氨氮是水體中的營養素,可導致水富營養化現象產生,是水體中的主要耗氧污染物,對魚類及某些水生生物有毒害。
4、SV 污泥沉降比
5、SVI 污泥體積指數
等等
❸ 超慮鏌水處理國家標准
膜產品通過組裝成裝置或設備應用於許多行業,裝置標準的建立促進了膜技術的廣泛應用。反滲透膜產品裝置標准有:《反滲透水處理設備》(GB/T19249—2003),《反滲透系統膜元件清洗技術規范》(GB/T23954—2009),《純水機》(CJ/T168—2002),《生活垃圾滲濾液碟管式反滲透處理設備》(CJ/T279—2008),《反滲透海水淡化裝置》(CB/T3753—1995),《火電廠反滲透水處理裝置驗收導則》(DL/T951—2005),《反滲透裝置》(HCRJ065—1999),《環境保護產品技術要求反滲透水處理裝置》(HJ/T270—2006),《反滲透裝置完好要求和檢查評定方法》(SJ/T31455—1994),《飲用純凈水制備系統SRO系列反滲透設備》(HY/T068—2002),《膜法水處理反滲透海水淡化工程設計規范》(HY/T074—2003);納濾膜產品裝置標准有:《納濾裝置》(HY/T114—2008);超濾膜產品裝置標准有:《超濾水處理設備》(CJ/T170—2002),《中空纖維超濾裝置》(HY/T060—2002),《環境保護產品技術要求超濾裝置》(HJ/T271—2006),《火力發電廠超濾水處理裝置驗收導則》(DL/Z952—2005),《家用和類似用途超濾凈水機》(QB/T4143—2010);微濾膜產品裝置標准有:《微濾水處理設備》(CJ/T169—2002),《GTL-D型膜孔徑測定儀》(HY/T038—1995),《聚偏氟乙烯微孔濾膜折疊式過濾器》(HY/T066—2002),《中空纖維微孔濾膜裝置》(HY/T103—2008);離子交換膜產品裝置標准有:《電滲析技術電滲析器》(HY/T034.3—1994),《電去離子膜堆(組件)》(HY/T120—2008),《環境保護產品技術要求電滲析裝置》(HJ/T334—2006)。
❹ 超濾、反滲透的標準是什麼
JC 692-1998 反滲透水處來理裝置用玻璃纖自維增強塑料壓力殼體 373KB
HY/T 068-2002飲用純凈水制備系統SRO系列反滲透設備 184KB
HJ/T 270-2006 環境保護產品技術要求 反滲透水處理裝置 文本版 107KB
CB/T 3753-95 反滲透海水淡化裝置 447KB
GB/T 19249-2003反滲透水處理設備 383KB
HY/T 062-2002 中空纖維超濾膜組件 213KB
DL/Z 952-2005 火力發電廠超濾水處理裝置驗收導則 237KB
HJ/T 271-2006 環境保護產品技術要求 超濾裝置 文本版 129KB
到易啟標准網搜索後下載吧。
易啟標准網有這些全文電子版免費下載的. 上面是我幫您在易啟標准網搜索到的搜索結果列表,供您下載參考。
下載方法,先在Google谷歌和網路搜索到易啟標准網,打開網站免費注冊成為會員,登陸後搜索您要的標准或者書籍,然後下載.如有問題可參考這個網站的幫助文件的.
❺ 污水處理廠中污水處理指標有哪些
化學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總需氧量(TOD),總有機碳(TOC),總氮(TN),總磷(TP),pH值,重金屬。
物理性指標
溫度、色度、嗅和味、固體物質的三種存在形態:懸浮的、膠體的、溶解的。固體物質用總固體量(TS)作為指標,污水處理中常用懸浮固體(SS)表示固體物質的含量(TDS指標高於1000以上)。
化學性指標
一、化學需氧量(COD):指用強化學氧化劑(中國法定用重鉻酸鉀)在酸性條件下,將有機物氧化成CO2與H2O所消耗的氧量(mg/L),用CODcr表示,簡寫為COD。化學需氧量越高,表示水中有機污染物越多,污染越嚴重。
二、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機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時所需的氧量稱為生化需氧量(mg/L)。
如果污水成分相對穩定,則一般來說,COD> BOD。一般BOD/COD大於0.3,認為適宜採用生化處理。
三、總需氧量(TOD):有機物主要元素是C、H、O、N、S等,當有機物被全部氧化時,將分別產生CO₂、H₂O、NO、SO₂等,此時需氧量稱為總需氧量(TOD)。
四、總有機碳(TOC):包括水樣中所有有機污染物質的含碳量,也是評價水樣中有機物質質的一個綜合參數。
五、總氮(TN):污水中含氮化合物分為有機氮、氨氮、亞硝酸鹽氮、硝酸鹽氮,四種含氮化合物總量稱為總氮(TN)。凱氏氮(TKN)是有機氮與氨氮之和。
六、總磷(TP):包括有機磷與無機磷兩類。
七、pH值。
八、重金屬。
生物性指標
一、大腸菌群數:每升水樣中所含有的大腸菌群的數目,以個/L計。
二、細菌總數:是大腸菌群數、病原菌、病毒及其他細菌數的總和,以每毫升水樣中的細菌菌落總數表示。
(5)超濾水處理設計指標有哪些擴展閱讀:
生活污水、畜禽飼養場污水以及製革、洗毛、屠宰業和醫院等排出的廢水,常含有各種病原體,如病毒、病菌、寄生蟲。水體受到病原體的污染會傳播疾病,如血吸蟲病、霍亂、傷寒、痢疾、病毒性肝炎等。歷史上流行的瘟疫,有的就是水媒型傳染病。
如1848年和1854年英國兩次霍亂流行,死亡萬餘人;1892年德國漢堡霍亂流行,死亡750餘人,均是水污染引起的。受病原體污染後的水體,微生物激增,其中許多是致病菌、病蟲卵和病毒,它們往往與其他細菌和大腸桿菌共存,所以通常規定用細菌總數和大腸桿菌指數及菌值數為病原體污染的直接指標。
病原體污染的特點是:
⑴數量大;
⑵分布廣;
⑶存活時間較長;
⑷繁殖速度快;
⑸易產生抗葯性,很難絕滅;
⑹傳統的二級生化污水處理及加氯消毒後,某些病原微生物、病毒仍能大量存活。
常見的混凝、沉澱、過濾、消毒處理能夠去除水中99%以上病毒,如出水濁度大於0.5度時,仍會伴隨病毒的穿透。病原體污染物可通過多種途徑進入水體,一旦條件適合,就會引起人體疾病。
❻ 水處理超濾系統裡面都包括什麼
簡單介紹3種水處理超濾系統:
1、選擇膜+活性碳工藝
原水—格柵—調節池—膜處理—活性碳—消毒。
2、對優質雜排水、雜排水為中水水源的工藝
以物化處理為主 原水—格柵—調節池—混凝或氣浮—過濾—消毒;
以物化+膜法為著眼點 原水—格柵—調節池—混凝—膜處理—消毒。
3、對雜排水和混合污水作為中水水源的工藝
以生化處理為主 原水—格柵—調節池—生物處理—沉澱—過濾—消毒;
用兩段生化法工藝 原水—格柵—調節池—一段沉澱—二段沉澱—過濾—消毒。
工業超濾裝置有板框式、管式、螺旋卷式,其中螺旋卷式應用較多。
超濾膜材料有醋酸纖維素(CA)、聚礬(PSF)、聚醚礬(PES)、聚碳酸鹽樹脂、聚丙烯腈(PAN)和聚合電解質絡合物等。
超濾裝置運行過程中,主要的運行維護內容是清洗濾膜,清洗方法分為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
物理方法一般採用溫水(40~50℃)沖洗。
化學方法是用化學清洗劑,如酸、鹼、表面活性劑溶液等清洗。
對於不同種類的膜要慎重選擇化學清洗劑,以防止化學清洗劑對膜的損害。經良好清洗的膜,透水率可恢復95 %~100%,超濾膜的使用壽命可達到一年以上。
在廢水處理中,目前超濾主要用來去除污水中的澱粉、蛋白質、樹膠、油漆等有機物,以及黏土、微生物等,此外在廢水處理中還可用於污泥脫水,代替澄清池等,以及用於純化甘醇。
❼ 超濾是什麼意思超濾膜應用水處理的什麼方面
超濾是什麼?
超濾是以壓力為推動力的膜分離技術之一。以大分子與小分子分離為版目的,膜孔權徑在20-1000A°之間。中空纖維超濾器(膜)具有單位容器內充填密度高,佔地面積小等優點。
超濾膜在水處理方面的應用:
超濾膜作用分別技巧被廣泛天時用於飲用水制備、食物工業、制葯工業、工業廢水處理、金屬加工塗料、生物產物加工、石油加工等范疇。年夜范圍的水處理凡是集中在以下方面:飲用水供水終端、地表水處理、海水處理和污水回用。
❽ 談一談水處理葯劑的技術指標有哪些
水處理葯劑的技術指標,可以從不同角度看:
第一,從純化工角度看,組份,各種組份的比例,純度,濃度,密度,粘稠度,PH值等。
第二,可以根據使用目的,通過標准試驗,驗證阻垢,緩釋,絮凝或者勻質的效果。
以上並不全面,僅僅是非常小的應用領域的一點點,具體還要根據工藝進行規定。
❾ 污水處理後 出水要檢測的指標有哪些呢
污水處理後出水要檢測的指標包括三類:物理性指標、化學性指標、生物性指標。
1、物理性指標:
溫度、色度、嗅和味、固體物質的三種存在形態:懸浮的、膠體的、溶解的。固體物質用總固體量(TS)作為指標,污水處理中常用懸浮固體(SS)表示固體物質的含量(TDS指標高於1000以上)。
2、化學性指標:
(1)化學需氧量(COD):指用強化學氧化劑(中國法定用重鉻酸鉀)在酸性條件下,將有機物氧化成二氧化碳與水所消耗的氧量(mg/L),用CODcr表示,簡寫為COD。化學需氧量越高,表示水中有機污染物越多,污染越嚴重。
(2)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機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時所需的氧量稱為生化需氧量(mg/L)。
(3)總需氧量(TOD):有機物主要元素是C、H、O、N、S等,當有機物被全部氧化時,將分別產生二氧化碳、水等,此時需氧量稱為總需氧量(TOD)。
(4)總有機碳(TOC):包括水樣中所有有機污染物質的含碳量,也是評價水樣中有機物質質的一個綜合參數。
(5)總氮(TN):污水中含氮化合物分為有機氮、氨氮、亞硝酸鹽氮、硝酸鹽氮,四種含氮化合物總量稱為總氮(TN)。凱氏氮(TKN)是有機氮與氨氮之和。
(6)總磷(TP):包括有機磷與無機磷兩類。
(7)pH值。
(8)重金屬。
3、生物性指標:
(1)大腸菌群數:每升水樣中所含有的大腸菌群的數目,以個/L計。
(2)細菌總數:是大腸菌群數、病原菌、病毒及其他細菌數的總和,以每毫升水樣中的細菌菌落總數表示。
(9)超濾水處理設計指標有哪些擴展閱讀:
污水處理的技術:
1、一級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懸浮狀態的固體污染物質,物理處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級處理的要求。經過一級處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達不到排放標准。一級處理屬於二級處理的預處理。
2、二級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的有機污染物質(BOD,COD物質),去除率可達90%以上,使有機污染物達到排放標准,懸浮物去除率達95%出水效果好。
3、三級處理:進一步處理難降解的有機物、氮和磷等能夠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可溶性無機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澱法,砂濾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析法等。
❿ 污水處理超濾裝置出水能達到什麼標准
1、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濃度排放標准 GB18918-2002
2、醫療機構污水排放標准 GB18466-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