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南水北調中線需調提灌嗎
南水北調中線全線自流引水,不需要提水。
⑵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引水流量是多少
看到最近數據,北京平均的引水量是370萬立方/天,倒推,到北京的引水流量是43立方/秒
⑶ 南水北調中線水採用什麼工藝輸送
南水北調中線穿黃工程是南水北調工程中投資較大、施工難度最高、立交規模最大的控制工期建築物,是人類歷史上最宏大的穿越大江大河的工程,其任務是將中線調水從黃河南岸輸送到黃河北岸,向黃河以北地區供水。其中,兩條引水的穿黃隧洞是整個穿黃工程最引人注目的控制性建築物,每條隧洞長4250米,單洞直徑7米。採用目前世界上先進的盾構技術進行挖掘施工,技術含量高,施工工期長,在國內用盾構方式穿越黃河尚屬首例。
⑷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二期怎麼增加調水量
一期工程總調水量為95億立方米,二期工程調量是一期工程的21/19倍.
那麼二期工程調量為;95乘以(21/19)=105億立方米.
所以;二期工程增加調水量為;105-95=10.
即:二期工程增加調水10億立方米
⑸ 南水北調中線通水有哪些重要意義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可極大地緩解中國中北方地區的水資源短缺問題,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
為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個省(市)的生活、工業增加供水64億立方米,供給農業用水30億立方米。工程將極大的改善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個省(市)受水區域的生態環境和投資環境,推動中國中、北部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是一項宏偉的生態工程和民生工程。受水區年均缺水量在60億立方米以上,經濟社會的發展不得不靠大量超采地下水維持,從而造成地下水大范圍、大幅度下降,甚至部分地區的含水層已呈疏干狀態。實施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後,初期年均調水量95億立方米,後期根據需要進一步擴大調水規模,可使受水地區的缺水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生態環境將有顯著改善。
經濟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是一項良好的經濟工程。按2000年末價格計算,中線工程總投資約920億元。這些投資的40%將轉化為消費資金,這對於擴大內需,刺激經濟增長將發揮重要的推動作用。根據投資的乘數效應,中線工程的興建,將拉動建材業、製造業、交通運輸業以及第三產業的發展。中線工程還將帶動南方調水區、調水沿線地區、北方受水區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建設節水型工業、農業和節水型社會。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一般要求,結合水資源調配的公共特性,構建其建設與管理體系,從而保證建設的順利進行,建成後的良性運營。按照「政府宏觀調控、市場機制運作、用水戶參與管理」的原則,中線工程將成立「中線工程水源公司」和「供水有限責任公司」。水源公司負責丹江口水庫大壩加高及以後丹江口水庫的運行管理,並賣水給供水公司;供水公司負責總乾渠工程的建設及以後的運行管理,並將水賣給分水口以下的用水戶協會。
社會
南水北調是一項積極的社會民生工程。興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將30萬移民中的多數外遷到居住和生存條件較好的地方安置,將大大改善庫周的生態環境,並提高移民的生活水平。
2005年,開始加高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丹江口水庫大壩,壩頂由原來的162米加高到176.6米,水位從157米提高到170米,總庫容達到290.5億立方米。為此,丹江口水庫上游地區淹沒面積達到144平方公里,整個庫區移民34.5萬人,其中河南省16.4萬人、湖北省18.2萬人,安置區涉及河南、湖北兩省16個市60個縣區287個鄉鎮,2000多個村。
移民安置一直是影響中線工程決策的重大問題,但同時也是解決丹江口庫區環境容量嚴重不足、居民生活貧困的重大機遇。移民分期分批安置。從2009年8月完成試點移民搬遷開始,至2012年5月,河南省16萬多人的移民搬遷全部完成,加上湖北省已經完成的18.2萬移民搬遷安置,南水北調中線工程34萬多人的移民工作全部完成。2012年9月18日,在鄖縣柳陂鎮移民安置點,湖北省省長王國生宣布:「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湖北省移民搬遷任務圓滿完成。」至此,中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移民搬遷全部結束。
中線工程建成後,沿線城市居民優質飲用水能夠得到保證,乾旱年份一些城市將不再出現「水荒」現象。對於數百萬長期飲用高氟水、苦鹹水和其他含有害物質的深層地下水的當地農民來說,中線工程將從根本上改善其飲水質量。
為確保江水進京安全,日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北京段開始截斷河北水、排空管道內水,對長約80公里的管道暗涵、PCCP管道、永定河倒虹吸工程等進行全面系統的檢查與維護,體檢將持續至6月底。
生態
中線工程對保護漢江中下游的水環境同樣也起到積極的作用。規劃在漢江流域興建的四大工程——漢江幹流上的興隆樞紐、從荊州到沙洋的引江濟漢工程。對航運受影響的漢江河段實施整治工程、對引水受影響的涵閘和泵站實施改造工程,不但將調水的影響減少到最低限度,而且「引江濟漢」工程使得興隆以下河段枯水期流量顯著加大,預計可以基本消除漢江發生曾嚴重威脅武漢等城市供水安全的春季「水華」現象。·
中線工程的總乾渠不僅是一條「清水長廊」,也是一條「綠色長廊」。總乾渠不經過崇山峻嶺,施工條件優越,對環境的影響小。沿線河流均與總乾渠立體交叉,可保證水質。同時,在丹江口水庫水量充沛的時候,可以方便地將水放入當地河流中,以改善河道的水環境。此外,中線工程還將帶動綠化、生態農業和綠色農業的發展,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是一項宏偉的生態工程。中線工程受水區現狀年均缺水量在60億立方米以上,經濟社會的發展不得不靠大量超采地下水維持,從而造成地下水大范圍、大幅度下降,甚至部分地區的含水層已呈疏干狀態。實施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後,初期年均調水量95億立方米,後期根據需要進一步擴大調水規模,可使受水地區的缺水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生態環境將有顯著改善
⑹ 南水北調中線調水多少
北京6月17日從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工程建設管理局了解到,截至17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從陶岔渠首調水入渠水量達到150億立方米,沿線水資源配置進一步優化。中線工程惠及北京、天津、石家莊、鄭州等沿線19座大中城市,5310萬居民喝上了南水北調水。其中,北京1100萬人,天津900萬人,河北1510萬人,河南1800萬人。
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相關負責人說,中線工程全面通水以來,北京、天津等受水區加快了南水北調水對當地地下水水源的置換,已壓減地下水開采量逾8億立方米。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省市的地下水位已開始回升,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生態效益不斷顯現。
來源:新華網
⑺ 南水北調是否用泵瑜送
因為南水北調有很多泵站,每個泵站都需要一定數量的軸流泵。一般需要的軸流泵流量每小時一萬立方米以上,軸流泵的口徑1-5米。淮安段工程用的是4.5米直徑的軸流泵。
「南水北調工程」,旨在緩解中國華北和西北地區水資源短缺的國家戰略性工程。就是把中國長江流域豐盈的水資源抽調一部分送到華北和西北地區。我國南澇北旱,南水北調工程通過跨流域的水資源合理配置,促進南北方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分東線、中線、西線三條調水線。因其破壞水循環自然平衡,以及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該工程也被部分人反對。
⑻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要經過多少級提水工程
南水北復調中線干線工程利用丹制江口水庫陶岔出水口和各省市之間的落差,實現全線自流輸水,全程沒有提灌站,僅有一座加壓泵站。
由於干線工程入京後全部採用地下管涵,為滿足北京段供水需求,在南水入京處北京房山區惠南庄建設了中線唯一的一座大流量、高揚程的加壓泵站。
中線工程分二期實施,第一期工程建設主要目標:丹江口大壩加高以後,從丹江口水庫自流引水,通過硬化明渠輸水到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個省(市),水源基本可以自流到廣大的北方地區。
南水北調中線一期主體工程由水源區工程、輸水工程和漢江中下游治理工程三大部分組成。
水源區工程為丹江口水利樞紐後期續建加高;輸水工程即引漢總乾渠和天津乾渠。中線一期工程平均每年可調水95億立方米,遠期將達到年均130億立方米。
為減少中線工程從丹江口水庫調水後,漢江中下游水量大幅減少、對湖北中部地區的不利影響,修建湖北省引江濟漢等四項生態建設工程。
⑼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中有提水站嗎
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工程利用丹江口水庫陶岔出水口和各省市之間的落差,實現版全線自流輸水,全權程沒有提灌站,僅有一座加壓泵站。
由於干線工程入京後全部採用地下管涵,為滿足北京段供水需求,在南水入京處北京房山區惠南庄建設了中線唯一的一座大流量、高揚程的加壓泵站。
惠南庄泵站具備小流量重力自流輸水和大流量水泵加壓輸水兩種供水方式。結合城市需求,當供水流量小於20立方米/秒時,南來江水自流通過泵站,節約能源;反之則啟動水泵機組進行加壓輸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