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圖1表示滲透作用裝置,一段時間後液面上升的高度為h,其中半透膜為膀胱膜,裝置溶液A、a起始濃度分別用
(1)由於開始時Ma>MA,達到平衡後,由於水柱的壓力,使水分子從漏斗進入水槽,所以MA依然小於Ma,這樣才能使進出半透膜的水分子數達到動態平衡;圖1中的半透膜相當於圖2中的原生質層,由①細胞膜、③液泡膜和②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組成.
(2)由於開始時蔗糖濃度大於細胞液濃度,細胞失水,細胞液濃度逐漸增大,當蔗糖濃度等於細胞液濃度時,水分進出細胞達到動態平衡.
(3)如果把植物細胞放在清水中,由於外界溶液濃度小於細胞液濃度,真核細胞吸水,故此時細胞處於質壁分離復原過程中,隨著吸水過程的進行,細胞液濃度變小,又因為細胞壁的作用,細胞的吸水能力逐漸減弱,該過程體現了細胞膜的功能特性選擇透過性.
故答案是:
(1)小於 原生質層 1、2、3
(2)等於
(3)質壁分離復原 減弱 選擇透過性
Ⅱ 如果增加半透膜的面積,最終形成的液面高度差h怎樣變化
不變。
當高度差不變了之後,是因為內外壓強達到了相同。所以無論半透膜面積如何變化,內外液體對應的是相同的接觸面,所以不影響二者的相等。
Ⅲ 圖1表示滲透作用裝置,一段時間後液面上升的高度為h,其中半透膜為膀胱膜,裝置溶液A、a起始濃度分別用MA
(1)圖來1中,開始時Ma>MA,則源漏斗內液面上升,但由於漏斗內液柱壓力的作用,當液面不再上升時,則MA小於Ma;圖2中的1細胞膜、3液泡膜、5兩者之間的細胞質組成的原生質層,相當於半透膜.
(2)圖2中,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達到平衡後,MB等於Mb.
(3)物質運輸方式包括自由擴散、協助擴散、主動運輸、胞吐和胞吞,由於植物細胞外面有細胞壁,可能沒有胞吞、胞吐的運輸方式.
(4)鱗片葉表皮細胞已經高度分化,一般不能分裂,故不能觀察到染色體.
故答案為:
(1)小於原生質層1、3、5
(2)等於
(3)胞吞 胞吐
(4)不能鱗片葉表皮細胞高度分化不能分裂
Ⅳ 如圖1表示滲透作用裝置,一段時間後液面上升的高度為h,其中半透膜為膀胱膜,裝置溶液A、a起始濃度分別用
(1)圖來1中,開始時Ma>MA,則漏斗內液面上源升,但由於漏斗內液柱壓力的作用,當液面不再上升時,則MA小於Ma;圖2中的1細胞膜、3液泡膜、5兩者之間的細胞質組成的原生質層,相當於半透膜.
(2)圖2中,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達到平衡後,MB等於Mb.
(3)圖1漏斗液面上升過程中,半透膜兩側的濃度差越來越小,水分子擴散速度逐漸減慢;圖2細胞質壁分離過程中,細胞液的濃度越來越大,細胞吸水能力逐漸增強,圖1中的半透膜與圖2中的細胞膜在功能上有何區別:細胞膜能主動轉運物質而半透膜不可以.
故答案為:
(1)小於原生質層1、3、5
(2)等於
(3)減慢增強細胞膜能主動轉運物質而半透膜不可以
Ⅳ 高中生物在研究半透膜滲透壓時,在達到滲透平衡後只要液面存在液面差h則s1溶液濃度仍大於s2!滲透平
如果在同一平面內就不存在這種問題了,但是現在有液面差,想像一下內如果這兩種溶液都是水容的話,就好比你從漏斗往裡灌水,水就會流到底下的容器里,不可能在漏斗里留下一段液柱,所以只能是下面濃度大,上面濃度小,高濃度流入低濃度來抵抗重力使液柱下流的作用
如有問題歡迎追問,如無問題望及時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