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耗材問題 > 瑪蒂樹脂作用

瑪蒂樹脂作用

發布時間:2020-12-25 01:43:13

㈠ 油畫媒介中的樹脂有什麼作用

一、油畫媒介劑中的樹脂概況:
樹脂是一種固體的或高黏度膠狀的物質,不溶於水,但可溶於揮發性溶劑,有天然樹脂和合成樹脂之分。天然樹脂是某些樹木的黏稠分泌物,由多種成分構成,其中的揮發性油散逸之後,樹脂成為表面微有光澤、質硬而脆的透明或半透明固體。繪畫中常用的天然樹脂有達瑪樹脂 (Damar)、瑪蒂樹脂 (Mastic) 、蟲膠、松香等,其中達瑪樹脂和瑪蒂樹脂多用於與亞麻仁油混合製作油性媒介劑,以求得到微妙的色彩變化並加速乾燥。瓦薩里將油畫的發明歸於凡.艾克是不妥當的,因為早在辛尼尼之前,已經有德國的僧侶畫家索菲留斯 E163在他的《藝術叢覽》中記述了繪制油畫的過程。但不能否認正是凡.艾克把樹脂光油和乾性油 (亞麻仁油或核桃油)調和起來罩染畫面,和油性丹配拉相互交疊,多次反復,終於形成了混合繪畫技法體系。樹脂和乾性油混合配製的媒介劑至今仍是畫家們常用的材料,如瑪蒂樹脂和含鉛熟亞麻仁油經過調制形成的凝膠狀媒介劑 (gelmedium ),便是其中的出色代表。
合成樹脂是具有樹脂性質的合成有機化合物,為塗料精細化工產品,在繪畫中用得較多的是丙烯酸樹脂 (Acrylic resin) 、乙烯樹脂(Ethylene resin)和醇酸樹脂 (Alkyd resin) 等,以合成樹脂為載色劑和媒介劑的作品在博物館陳列時常常被標注為合成聚合材料。合成樹脂以其產量大、造價低、性質優良而迅速普及開來,20世紀40年代出現的丙烯酸樹脂便是其中的代表。
在繪畫材料的發展脈絡中,丹培拉乳液、乾性油和合成樹脂是具有親緣關系的三類媒介劑材料,它們都曾充任重要的角色,深刻影響了時代藝術的風貌。
二、油畫媒介劑的特點雖然各種繪畫媒介材料 的性質差別很大,但是它們卻具有一些共同的特性:
1、黏合性
黏合性是媒劑的一個最基本的功能。媒劑對顏料的黏合有多種方式,直接影響到運筆的特點。在其運筆的流動、滲染、疊加或堆積等方面,各種媒介之間有很大的不同。但加上繪畫的立面作畫方式要求無論是何種媒介劑,調和顏料之後都要呈現一種凝滯狀態,不至於不可控制地流淌。西方繪畫媒劑總的來說是黏稠的,其運筆特點不管是流暢柔滑還是堅實厚重,媒劑都是凝結在底子上的一種實體,體現出塑形方式。
2、成膜性
從乳劑的運用開始,西方媒介劑就以凝結成膜為特徵,這個特徵所涉及的底子、黏結以及色層間的隔離等問題,都對造型方法和樣式有制約作用。成膜至少包含兩個條件,一個是媒劑可以把顏料顆粒黏合在一起,有一定厚度,另一個是媒劑乾燥之後不再溶解。用呈膜媒劑調制的顏色,其顏料顆粒不直接暴露在空氣中,這對圖畫上的用色效果至關重要。媒劑對顏料的色彩表達總是具有特定的影響,其影響程度取決於顏料和媒介的性質。
3、透明性和折射率
優良的媒介劑可以為顏料帶來光澤和質感,卻並不影響其色相,因此媒介劑的透明度是必不可少的特性之一。任何顏料的透明性都是因圍繞在它的顆粒周圍的媒劑而形成的;但是有些顏料比其他的顏料更易於受到媒劑作用的影響,而有些媒劑則更具有改變顏料色彩表達的潛能。同一種顏料在某種媒劑中可能是不透明的,而在另一種媒劑中則成為透明的。對於淺色顏料來說,完全清澈透明的媒介劑是最合適的,如紅花油和罌粟油。而某些發黃色的媒介劑對深色顏料的影響並不大,還能使顏料帶上一種琺琅般的閃亮效果,如琥珀光油媒介劑。醇酸樹脂媒介原液本身呈半透明的凝膠狀,一旦和顏料混合即發生觸變反應,變得清澈透明,與之混合的顏料也變得透明起來。
媒介劑能夠控制顏色的效果,不同的媒介劑能夠賦予顏料不一樣的質感和亮度,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來自折射率。簡單來說,包裹顏料的媒介劑折射率越高,被反射的光線就越少,而我們的眼睛正是通過反射來感知對象的,因此就會感覺顏料更透明;而假如媒介劑的折射率低,我們的眼睛就能夠充分感知到顏料,所以顏料看起來就不透明。純水的折射率較低,為1.333,乾性植物油的折射率多在1.470-1.480之間,而乳劑的折射率介於二者之間。這三種媒劑能夠賦予顏料不同的視覺效果,是源於它們不同的折射率。另外,油在徹底乾燥的過程中會不斷改變其折射率,所以油畫容易變色;乳劑較為稀薄且慢干,其折射率在乾燥後改變甚微,故雞蛋丹配拉不易變色。
4、乾燥後的不可逆性媒介劑一旦經過氧化而乾燥成膜之後,就形成了新的物質,變得堅硬而略具彈性,並且不再可溶。這個特性非常重要,因為乾燥之後的色層不會被上面覆蓋的新鮮顏料層所浸潤,各色層之間才能保持著完全的獨立,這正是油畫可以反復修改的原因所在。完成之後的作品也因色層的牢固而具有防潮、色彩不易剝脫的特點。

㈡ 上光油有什麼用途啊

上光油可以塗來覆在印刷品表源面,用來增加紙質印刷品的光澤度、耐水性和耐磨性。

上光油包括水性上光油、油性上光油、UV上光油、醇溶性上光油等品種。現在國內應用最多的是水性上光油,因其具備非常好的環保性能。

水性上光油的稠度視型號從15-80秒不等(用DIN4mm量杯測量)。測量稠度時,將DIN53211標準的4mm量杯完全浸入被測上光油中。在提起量杯時開始計時。測量在20℃條件下進行。

(2)瑪蒂樹脂作用擴展閱讀

相關優點

水性上光油對溫度沒有過高要求,在凹印機上的使用方法同一般溶劑型上光油相比更為方便。凹印印刷中一個最難解決的問題是被印物經過幾個色組的連續乾燥後,紙張含水率極低,特別容易捲曲,以致無法使用。用水性上光沒給軟包裝上光,產品經切大張,然後燙金分切,仍保持良好的平整度和抗卷性。

被印物表面耐磨、不掉色、斥水、斥油,將水性上光油用在煙盒上,在速度高達300~500包/分釧的高速運轉中,煙標要隨很大的機械負荷,而水性上光油完全滿足了這一要求,而且無論是凹印還是膠印均無發現煙包掉色的現象。

㈢ 油畫做特殊肌理效果的方法,比如沙子怎麼用

借用肌理作畫,以求得視覺的滿足是古典寫實繪畫常用的技法。現代派畫家更注重肌理,甚至將布片、草根、樹葉等實物直接貼於畫面之上。這里介紹幾種借用肌理表現物象質感的油畫技巧: 毛絨感:用小筆觸有規律地點成一片或在鋪好顏色的地方使用小筆桿、硬木棍等點出絨毛狀。傳統方法中有使用木屑、沙粒等物的,具體作法:將膠液塗於所需部位,膠面上撒上篩選後干凈的木屑,待膠與木屑粘合後,清除多餘木屑(豎起畫框,在背面輕拍),干透之後為防止木屑吸油,要在表面噴一層膠液。董希文先生在畫《開國大典》中的地毯時,使用了小米做肌理。 草叢的肌理:可以用小筆勾畫。大面積的草地常採用干拖法,即用大筆蘸濃厚的顏色拖刷,顏色干後再拖,反復進行直到產生厚重的草地效果,可使用畫刀、扇形筆等輔助工具。傳統表現方法是用白顏料加快乾油在底層上搓出草的肌理,干後罩色,為使色層豐富可再用小筆勾畫。使用丙烯材料做肌理需要在表面噴膠後再著色。美國畫家懷斯利用稍擠乾的蘸滿水彩色的粗糙畫筆畫枯草或毛皮的底層。 用乳膠調和大白粉或立德粉做成的粉膏可做多種肌理,但不能太厚,否則有脫落的可能,表現木紋等紋理時可借用刀具。著色時可以首先反向鋪色。如畫面效果是冷色調,那麼先用暖灰色薄塗一遍(棕色加少量的黑色)。然後用干凈的布擦一遍,顏色便會滲到肌理的縫隙中,這一層顏料可用丙烯,因它幹得快且堅固,並對後面的多次表現起作用,松節油也不易洗掉。接下來採用刮、罩的反復製作就能達到預期的理想效果。 油畫常借用肌理來充分表現物體的外在特徵。肌理能使畫面產生可觸摸的特殊藝術效果,是平塗著色難以達到的,它包括畫布的紋理、粗糙的底子、筆觸的變化、刀法的應用以及添加物的使用。 古代油畫作品不乏利用肌理的典範,倫勃朗的肌理製作是其技法的一部分。古典繪畫大師多數運用自己調和的白色製作肌理,然後用透明畫法一層一層地畫上去。現代畫家通常利用大白粉調和乳膠在底子上做肌理或直接用白油畫顏料製作肌理。比如畫家艾軒用白顏料調快乾油(日本產的快乾油,與白顏料調和使用24小時內干透),使用大號狼毫油畫筆在畫面需要的地方運用揉搓等表現方法鋪設有蓬鬆感的肌理。畫家何多苓則用「Modeling」塑造軟膏(具有可塑性強、易乾等特點)來製作肌理,根據物象的質感變換筆意。 製作肌理的常用材料有: (1)石灰粉。可研製成細粉狀和沙粒狀,能與油畫顏料混合使用,但不能添加過多,否則將減弱附著性。 (2)大理石粉。類似石灰粉,但此石灰粉硬且重,不易磨碎。 (3)沙子。使用前需用水清洗,易於油畫顏料混合。 (4)赤鐵粉。需和油畫顏料調和充分才能獲得均勻的肌理。不適合濃厚用法。 (5)其它。玻璃、鋸末、雜草等均勻使用。 無論使用什麼樣的添加物,都會影響顏色的附著力。若使用極多的添加物,可利用上光油增加此媒材的附著力,而且使表面產生光澤。下面介紹幾種製作肌理的簡單方法: (1)利用大白粉或立德粉調白乳膠成膏狀,利用畫筆或畫刀在需要的地方製作出斑駁的筆痕肌理,或將白粉膏塗於底層,用刀具、梳子、滾子等製作出所需要的肌理。 (2)將達瑪或瑪蒂樹脂溶解於松節油再調和白顏料,達到一定粘稠度時再用畫筆或大畫刀在刮過膠的畫布上製作理想的肌理。松節油揮發後,鉛白會很快變硬(約二分鍾),因此要恰當地掌握時間,如果太遲,塗料變硬,肌理製作就難以進行。 (3)使用丙烯顏料或丙烯塑型膏製作肌理非常方便,因丙烯材料幹得快,亦可以堆砌。但如果在油底子或著色後的油膜上使用,丙烯顏料易剝落,所以使用前應先用砂紙打磨一下。 (4)作畫過程中可以通過稀、稠、薄、厚等色彩變化,借用筆觸與刀法直接做出凹凸不平的粗糙效果,或在顏料中摻入砂子、鋸末、玻璃碎末、麵包渣等顆粒狀材料製作肌理.

㈣ 油畫有哪些機理效果,怎麼做。詳細說明

肌理是指油畫的表面由於作者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技法 ,所呈現的一種凹凸的紋理效果 ,也指「油畫的表面結構」或「表層特徵」。在油畫中 ,肌理也是一種重要的技法 ,具有獨特的美學價值。油畫的表面結構所呈現的肌理美感是油畫作品形式美的重要組成部分。「肌理是油畫色層、筆觸等表現語言與底子的有機結合而呈現的一種整體的藝術效果」。是油畫藝術的一門重要學問 ,它直接傳達著藝術家的心理感受 ,影響著作品的感染力度。所以很多藝術家在油畫的製作過程中 ,都非常講究材料和技法的運用 ,追求鮮明的畫肌特徵 ,給人以不同的美感愉悅。

這里介紹幾種借用肌理表現物象質感的油畫技巧:
1)毛絨感:
用小筆觸有規律地點成一片或在鋪好顏色的地方使用小筆桿、硬木棍等點出絨毛狀。傳統方法中有使用木屑、沙粒等物的,具體作法:將膠液塗於所需部位,膠面上撒上篩選後干凈的木屑,待膠與木屑粘合後,清除多餘木屑(豎起畫框,在背面輕拍),干透之後為防止木屑吸油,要在表面噴一層膠液。董希文先生在畫《開國大典》中的地毯時,使用了小米做肌理。

2)草叢的肌理:
可以用小筆勾畫。大面積的草地常採用干拖法,即用大筆蘸濃厚的顏色拖刷,顏色干後再拖,反復進行直到產生厚重的草地效果,可使用畫刀、扇形筆等輔助工具。傳統表現方法是用白顏料加快乾油在底層上搓出草的肌理,干後罩色,為使色層豐富可再用小筆勾畫。使用丙烯材料做肌理需要在表面噴膠後再著色。美國畫家懷斯利用稍擠乾的蘸滿水彩色的粗糙畫筆畫枯草或毛皮的底層。
用乳膠調和大白粉或立德粉做成的粉膏可做多種肌理,但不能太厚,否則有脫落的可能,表現木紋等紋理時可借用刀具。著色時可以首先反向鋪色。如畫面效果是冷色調,那麼先用暖灰色薄塗一遍(棕色加少量的黑色)。然後用干凈的布擦一遍,顏色便會滲到肌理的縫隙中,這一層顏料可用丙烯,因它幹得快且堅固,並對後面的多次表現起作用,松節油也不易洗掉。接下來採用刮、罩的反復製作就能達到預期的理想效果。

製作油畫肌理的材料與方法有哪些 ???
油畫常借用肌理來充分表現物體的外在特徵。肌理能使畫面產生可觸摸的特殊藝術效果,是平塗著色難以達到的,它包括畫布的紋理、粗糙的底子、筆觸的變化、刀法的應用以及添加物的使用。
古代油畫作品不乏利用肌理的典範,倫勃朗的肌理製作是其技法的一部分。古典繪畫大師多數運用自己調和的白色製作肌理,然後用透明畫法一層一層地畫上去。現代畫家通常利用大白粉調和乳膠在底子上做肌理或直接用白油畫顏料製作肌理。比如畫家艾軒用白顏料調快乾油(日本產的快乾油,與白顏料調和使用24小時內干透),使用大號狼毫油畫筆在畫面需要的地方運用揉搓等表現方法鋪設有蓬鬆感的肌理。畫家何多苓則用「Modeling」塑造軟膏(具有可塑性強、易乾等特點)來製作肌理,根據物象的質感變換筆意。

製作肌理的常用材料有:
(1)石灰粉。可研製成細粉狀和沙粒狀,能與油畫顏料混合使用,但不能添加過多,否則將減弱附著性。
(2)大理石粉。類似石灰粉,但此石灰粉硬且重,不易磨碎。
(3)沙子。使用前需用水清洗,易於油畫顏料混合。
(4)赤鐵粉。需和油畫顏料調和充分才能獲得均勻的肌理。不適合濃厚用法。
(5)其它。玻璃、鋸末、雜草等均勻使用。

無論使用什麼樣的添加物,都會影響顏色的附著力。若使用極多的添加物,可利用上光油增加此媒材的附著力,而且使表面產生光澤。下面介紹幾種製作肌理的簡單方法:
(1)利用大白粉或立德粉調白乳膠成膏狀,利用畫筆或畫刀在需要的地方製作出斑駁的筆痕肌理,或將白粉膏塗於底層,用刀具、梳子、滾子等製作出所需要的肌理。
(2)將達瑪或瑪蒂樹脂溶解於松節油再調和白顏料,達到一定粘稠度時再用畫筆或大畫刀在刮過膠的畫布上製作理想的肌理。松節油揮發後,鉛白會很快變硬(約二分鍾),因此要恰當地掌握時間,如果太遲,塗料變硬,肌理製作就難以進行。
(3)使用丙烯顏料或丙烯塑型膏製作肌理非常方便,因丙烯材料幹得快,亦可以堆砌。但如果在油底子或著色後的油膜上使用,丙烯顏料易剝落,所以使用前應先用砂紙打磨一下。
(4)作畫過程中可以通過稀、稠、薄、厚等色彩變化,借用筆觸與刀法直接做出凹凸不平的粗糙效果,或在顏料中摻入砂子、鋸末、玻璃碎末、麵包渣等顆粒狀材料製作肌理。

㈤ 油畫做特殊肌理效果的方法,比如沙子怎麼用

製作肌理的常用材料有:

(1)石灰粉。可研製成細粉狀和沙粒狀,能與油畫顏料混合使用,但不能添加過多,否則將減弱著性。

(2)大理石粉。類似石灰粉,但此石灰粉硬且重,不易磨碎。

(3)沙子。使用前需用水清洗,易於油畫顏料混合。

(4)赤鐵粉。需和油畫顏料調和充分才能獲得均勻的肌理。不適合濃厚用法。

(5)其它。玻璃、鋸末、雜草等均勻使用。

無論使用什麼樣的添加物,都會影響顏色的附著力。若使用極多的添加物,可利用上光油增加此媒材的附著力,而且使表面產生光澤。下面介紹幾種製作肌理的簡單方法:

(1)利用大白粉或立德粉調白乳膠成膏狀,利用畫筆或畫刀在需要的地方製作出斑駁的筆痕肌理,或將白粉膏塗於底層,用刀具、梳子、滾子等製作出所需要的肌理。

(2)將達瑪或瑪蒂樹脂溶解於松節油再調和白顏料,達到一定粘稠度時再用畫筆或大畫刀在刮過膠的畫布上製作理想的肌理。松節油揮發後,鉛白會很快變硬(約二分鍾),因此要恰當地掌握時間,如果太遲,塗料變硬,肌理製作就難以進行。

(3)使用丙烯顏料或丙烯塑型膏製作肌理非常方便,因丙烯材料幹得快,亦可以堆砌。但如果在油底子或著色後的油膜上使用,丙烯顏料易剝落,所以使用前應先用砂紙打磨一下。

(4)作畫過程中可以通過稀、稠、薄、厚等色彩變化,借用筆觸與刀法直接做出凹凸不平的粗糙效果,或在顏料中摻入砂子、鋸末、玻璃碎末、麵包渣等顆粒狀材料製作肌理。


(5)瑪蒂樹脂作用擴展閱讀:

直接畫法

也稱為直接著色法。即在畫布上作出物象形體輪廓後,憑借對物象的色彩感覺或對畫面色彩的構思鋪設顏色,基本上一次畫完,不正確的部位用畫刀颳去後繼續上色調整。這種畫法中每筆所蘸的顏料比較濃厚,色彩飽和度高,筆觸也較清晰,易於表達作畫時的生動感受。

19世紀中葉後的許多畫家較多採用這種畫法。為使一次著色後達到色層飽滿的效果,必須講究筆勢的運用即塗法,常用的塗法分為平塗、散塗和厚塗。平塗就是用單向的力度、均勻的筆勢塗繪成大面積色彩,適於在平穩、安定的構圖中塑造靜態的形體;

散塗指的是依據所畫形體的自然轉折趨勢運筆,筆觸比較鬆散、靈活;厚塗則是全幅或局部地厚堆顏料,有的形成高達數毫米的色層或色塊,使顏料表現出質地的趣味,形象也得到強化。

㈥ 1.稀釋劑和松節油的區別和聯系2.稀釋劑的作用和使用方法3.油畫媒介劑作用和使用方法.

  1. 稀釋劑是某類化學溶劑的總稱,松節油也是稀釋劑的一種。

  2. 在油內畫中松節油作為稀釋劑容來使用,同其他調色油配合使用,不能但對作為調色油來使用。

  3. 松節油單獨用於調色後會在24小時之內完全揮發掉,使用過多會使顏色發粉。

  4. 油畫媒介劑作用作用過渡顏色再其顏色厚重的地圖使用就行。

閱讀全文

與瑪蒂樹脂作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染廢水中cod排放量是多少 瀏覽:245
冷干機的濾芯如何拆下來 瀏覽:552
海爾凈水器出水管介面怎麼拆 瀏覽:13
河北水垢漏斗 瀏覽:689
白雲區農村ppp污水項目 瀏覽:498
安吉爾水壺濾芯怎麼拆 瀏覽:318
電廠化學廢水調整及注意事項 瀏覽:892
什麼叫納米微晶技術凈化器 瀏覽:43
百佳境界凈水器如何 瀏覽:695
甲醇蒸餾塔再沸器的原理 瀏覽:268
ro膜氯化 瀏覽:984
潔廁靈能除垢 瀏覽:459
油煙機凈化器的價格多少錢一台 瀏覽:334
凈化器電源怎麼測量 瀏覽:332
wq污水提升泵 瀏覽:415
污水處理50戶需多少立方池 瀏覽:656
樹脂是不是ab膠 瀏覽:694
減壓蒸餾怎麼拆 瀏覽:544
飲水機為什麼加熱一會就保溫 瀏覽:287
電解法處理污水基於什麼原理 瀏覽: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