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丙烯酸改性硅樹脂採用什麼方法
在日常的生產中,對丙烯酸樹脂進行改性,可以使我們獲得更加豐滿的漆膜,內輻射固化能力出眾等特別的性容能。
改性丙烯酸樹脂的三種方法:
1.樹脂混合,即使用兩種不同類型的樹脂進行物理混合。
2.固化法,採用新的固化機理把兩種或多種不同官能度類型的樹脂混合使用。
3.樹脂改性,即把主要樹脂改性樹脂或單體反應,以保留樹脂原有的優點,彌補它的不足之處。
丙烯酸環氧樹脂具有良好的輻射固化能力,因此成為輻射固化塗料中的重要一員。
通過用CPP改性後的丙烯酸樹脂在聚丙烯塑料上附著力良好,可用於用PP塑料製成的汽車保險杠、內飾件等產品的底漆,效果良好。
目前在大型客車、中巴車等面漆中常在丙烯酸聚氨酯漆中拼用10%-30%的聚酯以使漆膜更加豐滿,裝飾效果更好。
㈡ 環氧樹脂改性方式以及有什麼樣的用途
環氧樹脂具有很多優點,如機械強度高、粘結力強、收縮率低、穩定性好、加工性能優良等,被廣泛使用於塗料、粘結劑、電氣產品、土木建築、夏合材料等領域。然而由於其性脆、不夠強韌、抗沖擊性差,成為影響其市場進一步擴大的難題,為比必須對其進行改性。
目前對環氧樹脂採用的主要改性方法之一,就是聚氨酯改性環氧樹脂,日前國內科研人員通過設計一系列方案,採用紅外光譜對聚合物進行結構表徵,研究聚氨酯預聚體對環氧樹脂改性的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反應種類及反應機理,對聚氨酯改性環氧樹脂的應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聚氨酯改性環氧樹脂,就是在適當的條件下使得2者形成互穿網路結構,從而達到提高環氧樹脂韌性,同時不降低其強度、耐熱性的目的。
然而在聚氨酯改性環氧樹脂時由於原料的多樣性,且各種原料所含官能團在一定程度上可發生反應並且相互產生影響,使得聚氨酯改性環氧樹脂體系的固化機理復雜化。
研究所用實驗原料包括甲苯二異氰酸酯(TDl)、聚醚210、1,4-丁二醇、二月桂酸二丁基錫、l,2-環氧環已烷-4,5-二甲酸二縮水甘油酯(TDE-85)、甲基四氫鄰苯二甲、酸酐(MeTHPA)、2,4,6-三(二甲胺基甲基)苯酚(DMP-30)等。端異氰酸酯基PU預聚體、IPN產物都在實驗中制備。
性能檢測則採用AVATAR360型紅外分析儀(美國Nicolet公司),對原料TDE—85、聚醚二元醇GM210以及PU預聚體、樣品進行紅外光譜分析,固體樣品採用溴化鉀壓片法進行檢測,液體樣品直接測試或經過四氯化碳稀釋後檢測。
結果表明:首先促進劑DMP-30進攻酸酐生成羧酸鹽陰離子;其次羧酸鹽陰離子和環氧基反應生成氧陰離子;最後氧陰離子與另一個酸酐進行反應再生成羧酸鹽陰離子;此羧酸鹽陰離子再與環氧基發生開環聚合反應,這樣一步一步地交替進行固化反應。這一課題通過制備聚氨酯改性環氧樹脂體系,並經紅外光譜分析,研究了異氰酸酯端基的聚氨酯預聚體、擴鏈劑、環氧樹脂及其固化劑之間相互反應的規律。
結果表明聚氨酯、環氧樹脂2者之間形成IPN結構過程中,環氧樹脂與其固化劑之間發生固化反應;擴鏈劑1,4-丁二醇對PU預聚體進行擴鏈;同時TDE-85同PU預聚體之間還發生兩相間的化學反應。更多內容請查看(51nianheji)網站。
㈢ PP材料的性能如何
PP有異乎尋常的抗化學溶劑、抗酸抗鹼能力。
能製造高純度的PP,用於半導體工業。它也抗細菌生產,適合作一次性注射器和醫療設備。可用於注塑成型或機加工和焊接。可用於管材、過濾材料、喇叭筒和其它質量要求比聚乙烯製品高的塑料製品。鈔票是用雙軸拉伸PP(BOPP)制的,這樣它的耐用性能提高了。
聚丙烯是義大利化學家Giulio Natta在1950年初期發現的。現代科學中,發明一項東西可能在不同地點的人在同一時期發明出來。聚丙烯就是這樣一個極端的例子,被獨立發明了大約九次。那是專利代理律師夢寐以求的好戲連連的劇本,訟爭至到1989年才告結束。
聚丙烯一直試圖延續這場法律連續劇,兩個在菲利普石油公司工作的美國化學家J. Paul Hogan和Robert Banks,現在被認為是這一材料的官方發明者。聚丙烯也象它的堂兄聚乙烯一樣,非常價廉而且供應豐足。製品從塑料瓶到地毯、塑料傢具,在汽車工業里用量也非常大。
聚丙烯是一種高剛性材料,與PE同屬聚烯烴。均聚料密度低至0.90。可加入玻璃纖維和礦物質(如碳酸鈣)增強。PP不適合0oC以下使用。如要在零下溫度使用,必須用丁二烯共聚,這樣就產生了共聚PP。均聚PP的的操作溫度是90oC,抗化學品(酸、鹼)性能非常好。用均聚PP生產的零部件具有非常低的吸濕性,但注塑時收縮大。電氣性能很好,但耐紫外旋光性能、抗其它穿透性能很差。
化學改性的常用方法:一種是以被改性的樹脂單體為一元,改性單體為另一元,在反應釜內進行接枝共聚並獲得新的共聚物;第二種方法是將被改性樹脂作為主要原料,通過增加樹脂分子中的極性元素對其進行有效的改性。
聚丙烯廣泛用於塑料管材的生產,但PP是一種抗老化性能差的材料,為了改善PP的性能,通過化學改性方法發明了PP-B和PP-R樹脂。
PP-B樹脂是丙烯和乙烯的嵌段共聚物。合成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要用兩個聚合反應釜
。一個用於單體丙烯聚合成均聚聚丙烯,另一個是將第一個反應釜所產生的均聚PP引入乙烯形成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即形成乙烯-丙烯彈性段。PP-B樹脂實質上是均聚PP與乙烯的共聚改性。改性後的PP-B樹脂兼有PE和PP的性能優點。
PP-R是以共聚PP為基礎經乙烯改性而成的無規聚丙烯。無規PP的分子量最小的只有幾萬,內聚力小,熔點低,機械性能差。只有經過乙烯改性的無規PP才有實際應用價值。其改性過程是將丙烯氣化後用氣相法送入反應釜,並用氣鎖系統將材料從第一反應釜送到第二反應釜,並在第二反應釜中加入乙烯。採用高活性、高選擇性的丙烯催化劑,加在反應釜的上部,靠攪拌將其均勻地分散到粉料層上,通過控制乙烯與丙烯的比例形成無規共聚物。這種聚合物改變了PP分子鏈的構型,使乙烯在PP的分子鏈上隨機而均勻地聚合。
與普通PP相比,PP-R材料的耐應力開裂性得到極大提高,在溫度和內外壓力作用下,其性能衰減非常緩慢,是目前用作生產輸送冷熱水管的最為理想的材料之一。
化學改性創造新材料
化學改性不僅可以改變一種樹脂的性能,而且可以製造出新品樹脂材料。一些目前經常用到的樹脂材料就是通過改性得來的,比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PE)即是化學改性的產物。這種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極大地提高了HDPE材料的機械性能。它的耐磨性和自潤滑性超過其它工程塑料,機械性能和耐腐蝕性不亞於聚四氟乙烯(PTFE)。
LLDPE也是通過化學改性得來的。它是在乙烯聚合中引入丁烯、己烯、辛烯等少量的a-烯烴類單體而形成的共聚物。它具有與HDPE類似的分子構型,但降低了密度和結晶度。LLDPE有良好的耐環境應力開裂性,其機械性能也優於LDPE,因此,其應用范圍也相應地擴大了。而氯化聚乙烯(CPE)也是化學改性的產物。它是HDPE通過氯化後的產物。氯(CL)部分取代HDPE分子中的氫(H),使分子受到結晶性破壞,從而使它變得更柔軟,並有一定的彈性。它不僅可以用擠出或注塑等方法加工成CPE製品,廣泛用於建築、電器等方面,而且CPE本身成為一種優良的改性劑,可以通過物理共混的方法改善PE材料的阻燃性和PVC材料的抗沖擊性。
物理改性共混改性把樹脂與其它一種或多種物料通過機械方式進行共混以達到某些特殊要求,這種方式就是共混物理改性。共混改性不能改變分子構型,但可以賦予材料新的性能。
PE的共混改性較為困難,原因是PE樹脂的兼容性較差。為了改善兩相的兼容性,通常需要引入另外一種中間物質。如HDPE與PP是不兼容的,要使這兩種樹脂共混,可引入中間物質如乙丙橡膠(乙烯與丙烯共聚物,又稱二元乙丙橡膠)以改善其兼容性。
用於塑料管材生產的PP-H樹脂也是通過共混改性而成的。它是以均聚PP樹脂為基礎,引入一定量的增韌改性劑,如PP樹脂與聚丁二烯等橡膠類物質共混,或PP樹脂與EVA共混等。增韌劑的加入量可以從5%-20%不等,以得到不同的特性。
在實際生產中,由於材料的改性通常要加入多種助劑,因此,在共混改性過程中加料順序也是很重要的,否則混料不能達到理想效果。
㈣ PP料有哪些型號
聚丙烯簡稱PP,型號有T03、T30、T30S、V30、V30S;
聚丙烯性能優良的熱塑性合成樹脂,為無色半透明的熱塑性輕質通用塑料。具有耐化學性、耐熱性、電絕緣性、高強度機械性能和良好的高耐磨加工性能等;
這使得聚丙烯自問世以來,便迅速在機械、汽車、電子電器、建築、紡織、包裝、農林漁業和食品工業等眾多領域得到廣泛的開發應用。
廢舊PP再資源化技術:
聚丙烯(PP),第二大通用塑料,隨著建築、汽車、家電和包裝等行業的發展,廢舊PP成為近年來產量較大的廢棄高分子材料之一。
處理廢舊PP的途徑主要有:催化裂解制備燃料、直接利用和再資源化。考慮處理廢舊PP過程中的技術可行性、成本、能量消耗和環境保護等因素,再資源化是最常用、有效和最為提倡的處理廢舊PP途徑。
由於使用過程中受光、熱、氧和外力等因素影響,PP的分子結構會發生變化,製品變黃、變脆、甚至開裂,導致PP韌性、尺寸穩定性、熱氧穩定性和可加工性等明顯變差,直接使用廢舊PP製造製品難以滿足加工和使用過程的要求。
㈤ 不乳化環氧樹脂,如何改善親水性
根據制備方法的不同,環氧樹脂水性化有以下四種方法:機械法、化學改性法、相反轉法和固化劑乳化法等。
1)機械法
機械法即直接乳化法,可用球磨機、膠體磨、均氏器等將固體環氧樹脂預先磨成微米級的環氧樹脂粉末,然後加入乳化劑水溶液,再通過機械攪拌將粒子分散於水中; 或將環氧樹脂和乳化劑混合,加熱到適當的溫度,在激烈的攪拌下逐漸加入水而形成乳液。用機械法制備水性環氧樹脂乳液的優點是工藝簡單,所需乳化劑用量較少,但乳液中環氧樹脂分散相微粒尺寸較大,粒子形狀不規則且尺寸分布較寬,所配得的乳液穩定性差,粒子之間容易相互碰撞而發生凝結現象,並且該乳液的成膜性能也欠佳。當然提高攪拌分散時的溫度可以促進乳化劑分子在環氧樹脂微粒表面更為有效地吸附,使得環氧樹脂微粒能較為穩定地分散在水相中。
2)化學改性法
化學改性法又稱自乳化法,即將一些親水性的基團引入到環氧樹脂分子鏈上,或嵌段或接枝,使環氧樹脂獲得自乳化的性質, 當這種改性聚合物加水進行乳化時,疏水性高聚物分子鏈就會聚集成微粒,離子基團或極性基團分布在這些微粒的表面,由於帶有同種電荷而相互排斥,只要滿足一定的動力學條件,就可形成穩定的水性環氧樹脂乳液,這是化學改性法制備水性環氧樹脂的基本原理。根據引入的具有表面活性作用的親水基團性質的不同,化學改性法制備的水性環氧樹脂乳液可分為陰離子型、陽離子型和非離子型三種。
a、陰離子型
通過適當的方法在環氧樹脂分子鏈中引入羧酸、磺酸等功能性基團,中和成鹽後的環氧樹脂就具備了水可分散的性質。常用的改性方法有功能性單體擴鏈法和自由基接枝改性法。功能性單體擴鏈法是利用環氧基與一些低分子擴鏈劑如氨基酸、氨基苯甲酸、氨基苯磺酸等化合物上的胺基反應,在環氧樹脂分子鏈中引入羧酸、磺酸基團,中和成鹽後就可分散在水相中。自由基接枝改性法是利用雙酚A環氧樹脂分子鏈中的亞甲基活性較大,在過氧化物作用下易於形成自由基,能與乙烯基單體共聚,可將丙烯酸、馬來酸酐等單體接枝到環氧樹脂分子鏈中,再中和成鹽後就可製得能自乳化的環氧樹脂。
b、陽離子型
含胺基的化合物與環氧樹脂反應生成含叔胺或季胺鹼的環氧樹脂,再加入揮發性有機一元弱酸如醋酸中和得到陽離子型的水性環氧樹脂。這類改性後的環氧樹脂在實際中應用較少,這是因為水性環氧固化劑通常是含有胺基的鹼性化合物,兩個組分混合後,體系容易出現破乳和分層現象而影響該體系的使用性能。
c、非離子型
一般多在環氧樹脂鏈上引入親水性聚氧乙烯基團,同時保證每個改性環氧樹脂分子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環氧基,所得的改性環氧樹脂不用外加乳化劑即能自分散於水中形成乳液。如用分子量為4000~20000的雙環氧端基乳化劑與環氧當量為190的雙酚A環氧樹脂和雙酚A混合,以三苯基膦化氫為催化劑進行反應,可製得含親水性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鏈端的環氧樹脂,該樹脂不用外加乳化劑便可溶於水,且耐水性增強。另外,這種方法製得的粒子較細,通常為納米級,前面兩種方法製得的粒子較大,通常為微米級。從此意義上講,化學法雖然制備步驟多,成本高,但在某些方面具有實際意義。
在環氧樹脂鏈上引入親水性聚氧乙烯基團,同時保證每個改性環氧樹脂分子上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環氧基,所得的改性環氧樹脂不用外加乳化劑即能自分散於水中形成乳液。如先用聚氧乙烯二醇、聚氧丙烯二醇和環氧樹脂反應,形成端基為環氧基的加成物,利用此加成物和環氧當量為190的雙酚A環氧樹脂和雙酚A混合,以三苯基磷為催化劑進行反應,可得到含有親水性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鏈段的環氧樹脂。這種環氧樹脂不用外加乳化劑即可溶於水中,且由於親水鏈段包含在環氧樹脂分子中,因而增強了塗膜的耐水性。並且在引入聚氧化乙烯、氧化丙烯鏈段後,交聯固化的網鏈分子量有所提高,交聯密度下降,形成的塗膜有一定的增韌作用。
3) 相反轉法
相反轉是一種制備高分子量環氧樹脂乳液較為有效的方法,II型水性環氧樹脂塗料體系所用的乳液通常採用相反轉方法制備。相反轉原指多組分體系(如油/水/乳化劑)中的連續相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的過程,如在油/水/乳化劑體系中,其連續相由水相向油相(或從油相向水相)的轉變,在連續相轉變區,體系的界面張力最低,因而分散相的尺寸最小。通常的制備方法是在高剪切力條件下先將乳化劑與環氧樹脂均勻混合,隨後在一定的剪切條件下緩慢地向體系中加入水,隨著加水量的增加,整個體系逐步由油包水型轉變為水包油型,形成均勻穩定的水可稀釋體系。乳化過程通常在常溫下進行,對於固態環氧樹脂,往往需要藉助於少量溶劑和加熱使環氧樹脂粘度降低後再進行乳化。
4)固化劑乳化法
水性環氧樹脂體系通常採用固化劑乳化法來制備水性環氧樹脂乳液。這類體系中的環氧樹脂一般預先不乳化,而由水性環氧固化劑在使用前混合乳化,因而這類固化劑必須既是交聯劑又是乳化劑。水性環氧固化劑是以多胺為基礎,對多胺固化劑進行加成、接枝、擴鏈和封端,在其分子中引入具有表面活性作用的非離子型表面活性鏈段,對低分子量的液體環氧樹脂具有良好的乳化作用。用固化劑乳化法制備水性環氧樹脂體系的優勢是在使用前由固化劑直接乳化環氧樹脂,不需考慮環氧樹脂乳液的儲存穩定性和凍融穩定性;缺點是配得的乳液適用期短。
㈥ 硅樹脂的改性方法通常有哪些
硅樹脂的改性方法通常有物理共混法和化學共聚法。物理共混通常存在硅樹脂與其它有機高分子相容性差的問題,難以達到滿意的效果。因而通常情況下,需對硅樹脂進行化學改性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㈦ 對水性丙烯酸樹脂的改性方法有哪些
水性丙烯酸樹脂塗料具有以下優點:色淺,透明性極好,優良的耐光性能和耐戶外老化性能,不易變色,耐酸、鹼、鹽、油脂、洗滌劑等化學品的玷污及腐蝕;通過改變共聚單體、交聯劑種類及調整聚合物摩爾質量等一系列措施,可以改變塗料的各種性能。為了改進單個樹脂在使用上的缺陷,20世紀80年代以來,人們試圖把兩種樹脂塗料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復合乳液,通過各組分間優勢互補來提高水性漆塗膜的整體性能。
水性丙烯酸樹脂改性的方法有:環氧改性水性丙烯酸樹脂、水性聚氨酯丙烯酸樹脂和其他改性方法(如乙烯類單體改性、含氟水性丙烯酸樹脂)等。
1、 環氧樹脂改性
利用環氧樹脂改性,得到的環氧改性丙烯酸樹脂相容性好、耐化學品性能好、附著力好、耐候性好、玻璃化溫度可調、光澤高。
2、 聚氨酯改性
將聚氨酯水分散體和聚丙烯酸乳液結合在一起得到聚氨酯-丙烯酸復合乳液(PUA),兼有聚氨酯乳液和丙烯酸乳液的優點,其塗膜具有優異的力學性能和耐化學品性能,且無污染、能耗低、方便施工,適用於連續化工業生產。
PUA復合水性樹脂的合成方法有物流共混法、溶液聚合法、PUA核殼乳液聚合法、互穿聚合物網路法等。
3、 其他改性
乙烯類單體具有基礎結構CH2=CRX(R是氫和烷基,X為其他基團),可利用單體中所含的不飽和雙鍵,與丙烯酸酯類單體中的不飽和雙鍵經過各種聚合反應,生成種類繁多的乙烯類單體改性的丙烯酸共聚樹脂。
乙烯類單體改性水性丙烯酸樹脂塗料多為乳膠塗料,由於受到水的特殊性質和現有工藝水平的限制,目前該類塗料多應用於建築塗料,在特殊塗料和工業塗料中的比例還很小。
㈧ 醇酸樹脂的醇酸樹脂改性
經過多年的研究,對醇酸樹脂合成技術的掌握已經相對透徹。其合成原料易得,工藝簡單,漆膜綜合性能好。但醇酸樹脂也存在缺陷,比如塗膜乾燥較慢,硬度較低,耐水性不理想等,對其性能的提髙必須通過改性的方法。當前對醇酸樹脂進行改性的方法主要有丙稀酸樹脂改性、有機桂改性、苯乙稀改性、納米材料改性等。
丙稀酸改性醇酸樹脂
釆用丙稀酸樹脂改性後的醇酸樹脂,其乾性、硬度、耐候性等都有提高。丙煉酸改性醇酸樹脂主要有物理混合和化學改性兩種方法。物理混合法是在加入阻聚劑與催化劑的前提下,由多官能醇和丙稀酸合成,用苯類作為溶劑。溶劑作為帶水劑,能夠促進反應進行,製得多元醇丙稀酸酯。常用的丙稀酸酷有季戊四醇四丙稀酸酷、三輕甲基丙燒三丙稀酸酷。丙稀酸酷中的多元醇和醇酸樹脂共混後,能提高醇酸樹脂的固體份,漆膜乾燥性能和硬度都有提高。余樟清等合成了聚丙稀酸酷和醇酸樹脂的復合乳液,其採用的是乳液聚合法,研究表明,提高反應聚合的溫度和加大引發劑的用量能夠改善乳液的穩定性能,且提高醇酸樹脂的用量比例,乳液的機械穩定性能和耐水性也有提升。化學改性法有共聚法和接枝共聚法。共聚法是先合成出醇酸樹脂,然後加不飽和單體進行共聚。接枝共聚法是首先制備出有活性基團的丙稀酸預聚體,再與醇酸樹脂反應。接枝共聚常用的是單甘油酯化法,首先合成出含輕基的丙稀酸的預聚物,用單甘油酯酷化,再加入苯酐、多元醇酯化製得醇酸樹脂。趙其中等用醇解法制備出了丙稀酸醇酸樹脂,研究表明,植物油的種類和油度、兩稀酸預聚物的分子量大小、丙稀酸樹脂用量的比例和酷化反應進行的程度對丙稀酸改性醇酸樹脂的性能都有影響,改性產物綜合了丙稀酸酷與醇酸樹脂的優良性能,漆膜的乾性、硬度和耐水性等都有顯著提高。
有機娃類改性醇酸樹脂
有機桂類塗料具有優異的電絕緣性能、耐高溫和耐腐燭性能,利用有機桂改性醇酸樹脂能顯著提高醇酸樹脂的耐候性和耐熱性。通過冷拼的方法用有機桂改性後的醇酸樹脂,戶外耐候性顯著提高。制備方法是先使有機桂類發生聚合生成低聚物,與此同時樹脂的經基可以與低聚物進行反應,從而使有機桂類與醇酸樹脂間以化學鍵的作用結合。在制備過程中,改性產品的性能受到催化劑種類及醇酸樹脂的輕基含量等的影響。陳興娟等研究制備出有機桂的中間體,然後加入甘油和鄰苯二甲酸酐反應製成改性醇酸樹脂,結果表明,改性醇酸樹脂有優異的戶外耐候性和耐紫外性能。
苯乙嫌改性醇酸樹脂
苯乙稀改性醇酸樹脂的塗膜具有乾性好、硬度高、成本低等優點,可用作快乾漆,已成為醇酸樹脂中的一個重要種類。苯乙稀改性醇酸樹脂的工藝路線有:脂肪酸或油的苯乙稀化,單甘油酯的苯乙稀化法,醇酸樹脂苯乙稀化法以及酷化法。在酯化法中,後苯乙稀化法較實用,已被廣泛釆用。葉代勇等研究表明,醇酸樹脂經苯乙稀改性時,其相對分子量很大程度影響產品的性能。因此,適當改變改性醇酸樹脂的相對分子質量,能獲得具有優良性能的改性醇酸樹脂。梁志剛等合成出桐油基醇酸樹脂,改性產品性能良好,顯著縮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成本。研究表明,桐油基醇酸樹脂的酸價、粘度大小和共聚的的方法會影響共聚物產品的性能。陳慶宵等製得的高固體分自干型樹脂採用的是後苯乙煉法,和一般的醇酸樹脂比較,漆膜有較滿意的性能,該種醇酸樹脂在實際中已廣泛應用。由於苯乙稀含有雙鍵,在高溫下會生成均聚物,因此在與醇酸樹脂反應時,均聚物會影響苯乙稀和醇酸樹脂相容性,最終改性的樹脂塗膜的性能會受到影響,所以要控制均聚物的生成量。
納米改性醇酸樹脂
在塗料中運用納米技術對提升塗膜的性能很有益處。納米材料有特異的功能,比如納米粒子有較高的的活性,較大的比表面積,在塗料中加入納米粒子,對塗料的性能提高有很大的改善。納米二氧化鐵由於其粒徑小、比表面積大、吸收紫外線能力強、較高的表面活性等優點而成為研究的熱點。國外已有將納米粒子應用於塗料中,製成豪華轎車漆。有研究採用均勻沉澱法製得的納米粒子,以一定比例加入醇酸樹脂中,得到的納米復合醇酸樹脂塗膜綜合性能比未加入納米粒子的醇酸樹脂塗膜的耐酸鹼性有很大提高。但由於納米粒子的活性很高,粒子間有很高的界面張力,容易團聚,因此要加入特定的分散劑才能緩解納米粒子的團聚問題,即使在分散劑存在條件下,還需要高速機械攪拌預分散。利用納米粒子改性醇酸樹脂提高醇酸樹脂的綜合性能,擴大醇酸樹脂的應用范圍,是一個新興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