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櫻花枝幹流膠,應該如何防治
所謂櫻桃樹流膠病是櫻桃樹的一種細菌性疾病,主要危害櫻桃樹的枝幹,危害性特別大。櫻桃樹流膠病也是有兩種得,一種是干腐型的,樹枝樹皮乾燥,主要發生病變在櫻桃樹的枝乾和主幹枝葉上。另一種是流膠型的,我見過的一般是暗褐色居多。發生嚴重時,葉部病害侵染枝幹,引起水漬狀壞死斑,隨著壞死斑擴大和深入即產生流膠。
秋末冬初進行樹干塗白,以預防冬季凍害的發生,塗白劑的製作方法及使用方法:生石灰10份.石硫合劑2份,水40份,粘土兩份,動植物油少許,攪拌均勻後進行樹干塗白。塗抹部位主要是樹干基部,高度在一米左右最合適。由於子囊菌、腐黴菌等真菌、細菌危害,如褐斑病、干腐病、穿孔病等均能引起流膠。
㈡ 化學防治柑橘樹脂病的方法是什麼
對樹脂病的葯劑防治一般採取5次常規用葯的方法,用葯時間分別是專:30%春芽萌發達屬0.3cm左右時、花落2/3時、幼果直徑1.5~2.0cm時、梅雨季節過後和8月天氣悶熱潮濕時。果實自幼果期至膨大期應重點進行該病的防控,若遇上梅雨期超長或者梅雨季節過後持續降水應增加防病次數,具體防治指標為在4~9月中若遇持續5天以上降水即應搶降水間隙用葯防治。
㈢ 桔子樹上的流膠病怎麼冶
桔子樹流膠病防治方法:
首先,發病後要及時救治。柑橘樹脂病,刮治病部(刮治的傷口用75%酒精消毒,然後再塗上保護劑)或者直接塗葯,冬季全園仔細噴布石硫合劑等清園葯劑;天牛等駐干類害蟲可用氰戊菊酯、噻蟲啉膠囊劑等葯劑對准蟲孔噴施,施葯後用棉花堵口。
第二,要加強橘園的管理。注意科學水肥,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改善土壤環境;適時修剪,剪除病蟲枯枝和衰弱枝,減少病源、蟲源;根據病蟲害發生情況,適時防治病蟲害。
柑橘出現流膠病是什麼原因:
柑橘出現流膠病的原因較多,常見的主要有以下3種情況:
首先是樹脂病(真菌性病害),可為害樹干、果實和葉片,該病在主幹及枝條發病時可引起流膠,常在老樹、管理差和受凍以後生長勢衰弱的橘園發生。
其次是柑橘流膠病,也叫流膠爆皮病,主要發生在主幹上,其次為枝條,發病後會瘤皮開裂溢出膠液,後期能看到大量梭形或圓形的小黑點。
第三是天牛等蛀桿蟲害,據觀察,褐天牛會引起柑橘主幹、主枝流膠,可在傷口處有蟲孔粉沫狀物,究其原因是樹干受害後通過流膠方式阻止蟲害為害,或者傷口處病菌侵害而加重流膠。
㈣ 樹生什麼病會流樹膠
那要看是什麼樹了不同的樹,流樹膠有不同的原因,桃樹上長樹膠叫「流膠病」,是桃樹的一種生理變化。「當桃樹受到外界創傷時就會流膠。」這個創傷可能是刀劃、石撞之類的機械傷,也可能是樹上長了蟲子,還可能是樹本身生了病,遇到這些情況時樹都可能會流膠。 流膠病又叫樹脂病是發生在核果類果樹品種上的一種主要病害,此病主要發生於樹體的主幹和主枝上,初侵染時枝條皮層膨腫隆起,隨即分泌出透明、柔軟的樹膠,與空氣接觸後變褐色,最後形成硬質膠塊。樹體發病後可造成樹勢衰落,影響生長發育與結果,嚴重的可使整株枯死。
發生原因與防治方法
1、非侵染性流膠 果樹流膠病的發病原因主要是非侵染性的,霜凍、冰雹、日灼、病蟲害、枝幹
傷口、水分過多、施肥不當、修剪過重、土壤粘重等是造成流膠的主要原因。防治方法:
一是徹底清除枝幹害蟲,盡量減少創傷,避免凍害和日灼,同時加強果園管理,增施有機肥,減少
氮肥的使用量
二是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早春發芽前塗抹5度石硫合劑或進行樹干塗白。
2、侵染性流膠 近幾年來發現受真菌侵染後也可造成流膠,侵染的是一種多主葡萄殼菌。病菌侵
入當年新梢時,出現以皮孔為中心的突起病斑,為害多年生枝幹時呈現1-2厘米的水泡狀隆
起,病部均流出褐色膠液,導致枝幹潰瘍甚至枯死。防治方法:
一是減少傷口,控制病菌入侵
二是在新梢生長旺盛期噴1000倍的殺菌優,或用殺菌優50倍液塗抹病處
㈤ 柑橘什麼病害及特點
你好,柑橘受病菌和其他生物寄生或環境因素的影響所表現的植株生長不良、品質變劣、產量下降等現象統稱為柑橘病害。病害的發生,必有一定的原因,在病理學上稱為病原。我國柑橘病害有300餘種,引起病害的原因多種多樣。根據不同的病原,一般可分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兩大類。
由病原生物的侵染引起的病害,叫侵染性病害,也叫寄生性病害。由寒凍、日灼、旱、澇、缺肥以及其他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叫非侵染性病害,也叫生理性病害。這種生理性病害,有時也可能導致侵染性病害的發生。
柑橘的非侵染性病害分布廣,危害大,又可分為由環境條件等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和由土壤缺乏微量元素而引起的缺素症兩類。前者如油斑病、裂果病和果實日灼病等,後者如缺硼病、缺鐵病和缺鋅病等。過去這些非侵染性病害常被忽視,現在在防治上也得到了重視。
㈥ 這柑橘什麼病害怎麼防治
柑桔樹出現葉片黃化現象,主要是根糸生長衰弱,無法吸収充足的養分(特別是微量元素營養如硼、鋅、鉬、鐵、錳等)供應植株生長發育需要。必須深施重施有機肥,改良土壤,使土層深厚,土壤疏鬆,土質肥沃,引根深生,培養發達的根群,增強吸収能力,吸収充足的全面的養分供應地上部生長發育需要,就能使地上部枝繁葉茂,葉色濃綠,沒有葉片黃化現象。另外,要加強施肥管理,在新梢抽生期及時根部沖施一次氮磷鉀(20~20~20)水溶性肥料和氨基酸復合微肥水溶肥料,並葉面噴灑2~3次硫酸鎂、硫酸鋅、硼砂、尿素、磷酸二氫鉀、氨基酸復合微肥混合液,每7~10天一次,以提高植株的營養水平,促壯樹勢。
另外還有柑橘炭疽病和柑橘潛葉蛾為害,要注意防治柑橘炭疽病和柑橘潛葉蛾。柑橘炭疽病。用溴菌腈,或苯醚甲環唑,或噻菌銅,或噻森銅,或咪鮮胺,或吡唑醚菌酯,或代森鋅,或丙森鋅等進行防治。柑橘潛葉蛾。在柑橘新梢剛剛萌芽時、剛剛展葉時、剛剛轉綠時,各葉面噴灑一次菊酯類農葯如氯氟氰菊酯,或溴氰菊酯,或聯苯菊酯,或甲氰菊酯,或氯氰菊酯,或百樹菊酯等進行防治。
㈦ 如何防治柑橘樹脂病
柑橘樹脂病的防治應採用加強田間管理和葯劑防治相結合的方法。第一,預防樹脂病重在加強管理,增強樹勢,特別是要做好防凍工作。在採收前後,要施足農家肥料,並在根部培土鋪草;結果多的樹要加大施肥量,在含鹽量高的地區,要加強養淡措施;做好冬季清園工作,減少果園病原菌來源。對枝葉稀疏的大橘樹及幼樹、苗木等,在盛夏高溫時要塗白;塗白劑的配方:生石灰5千克,食鹽250克,水20~25升。此外,還應注意排澇和防旱,防治其他病蟲害。
第二,適時做好葯劑防治。結合瘡痂病等其他病害的防治,在春芽萌發期噴1次0.8∶0.8∶100波爾多液,花落2/3時及幼果期各噴1次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靈(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對已發病的枝幹,採用縱刻病部,塗葯治療的方法。塗葯時間為4~5月和8~9月,每周1次,共塗3~4次。塗葯前先用利鑿徹底挖去病部,用75%酒精消毒,再塗葯。葯劑有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靈(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倍液、25%甲霜靈(瑞毒霉)可濕性粉劑或58%代森錳鋅·甲霜靈(瑞毒霉錳鋅)可濕性粉劑100~200倍液、50%瑞毒銅可濕性粉劑或80%三乙磷酸鋁(乙磷鋁)可濕性粉劑100倍液、15%消病靈水劑100倍液、64%惡霉靈+代森錳鋅(殺毒礬)可濕性粉劑100~200倍液、1%硫酸銅、1%乙蒜素(抗菌劑402)、4%~10%冰醋酸液、1∶4食用鹼水等。
㈧ 柑桔樹脂病用什麼葯好
柑橘樹脂病,果實受害:初期出現在果蒂附近呈水漬狀、淡褐色病斑;後變深褐色擴大到回臍部,先爛果心,最答後致全果腐爛,故有「穿心爛」之稱;病果皮堅韌,有革質感。新葉、嫩梢和幼果受害:表面有黃褐色或黑褐色硬膠質小粒點,成為「沙皮」,受害幼果上粒點邊緣有裂痕,病健分界明顯,影響果實生長停滯,發育不良。枝條受害:樹枝抵制力較弱的枝條受害不形成沙皮,而形成褐色病斑,病健交界處有小滴樹脂滲出,嚴重時整枝枯死。防治方法: ①增強樹勢,提高植株抵抗力;做好防寒工作,冬季溫度較低的地區,在氣溫下降前,對1~3年生的幼樹進行培土或裹塑料袋防寒,對大樹培土;剪除病枝梢,集中燒毀。②每年春芽萌發前可採用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或25咪鮮胺乳油1000~1500倍液噴霧一次。
㈨ 檸檬樹脂病是主要病害,檸檬樹脂病特點是什麼
柑橘樹脂病通常將侵染枝幹所發生的病害叫樹脂病或流膠病;侵染果皮和葉片所發生的病害叫黑點病或砂皮病;侵染果實使其在貯藏期發生腐爛叫褐色蒂腐病。發生嚴重時常造成大面積柑橘園毀滅,或在貯運中造成大量爛果農業管制,因為潰瘍病都是國際國內重點植物檢疫對象,嚴禁單位,個人盲目亂引種苗,接穗,果實,對於已發病樹木,需徹底連根挖除,集中燒毀。
發生流膠病的原因是:種植過密,造成蔭蔽、通風透光不良,土壤粘重、排水不良、氮肥施用次數過多,間作不合理,間作物與柑桔樹間隔空間小,高溫多雨季節發病嚴重。除此以外,外調帶病苗木、接穗也是導致該病發生的原因之一。
㈩ 柑橘樹脂病怎麼防治。
柑橘樹脂病又叫砂皮病、蒂腐病,是我國柑橘的重要病害之一。全國各橘區均有分布。本病原菌侵染枝幹所發生的病害叫樹脂病;侵染果實使其在儲藏時腐爛叫蒂腐病;侵染葉片、枝及幼果,使之發生黑斑,叫砂皮病。3種病均屬同一病原,可以互相感染。
柑橘樹脂病又可分為流膠型和乾枯型兩種。流膠型症狀在發病部位有褐色膠液流出,皮層呈褐色,組織松軟,病斑乾枯後下陷,死皮開裂脫落,露出木質部。多在甜橙類、溫州蜜柑和槾橘等品種上發生。乾枯型症狀與流膠型的不同之處,在病部乾枯下陷後,皮層開裂不嚴重,被害層保持較長時間不脫落,病斑四周有明顯的隆起疤痕。這種症狀多在本地早、早橘、朱紅、乳橘和南豐蜜橘等寬皮柑橘上發生。兩種類型症狀的病原菌,均能很深地侵入木質部,使木質部變為淺灰褐色,在病部與健部交界處,有1條很明顯的褐色帶痕;將患病木質部切片放在顯微鏡下觀察時,可見到大量的褐色膠液和菌絲體,使植物輸導組織功能喪失,引起病株死亡。
由同一病原菌引起的柑橘砂皮病,主要為害新葉、嫩枝和未成熟的果實。在患病組織表面有許多散生或密集的紫褐色至黑褐色硬質膠點,略突起,如砂粒附著。病菌僅為害表皮及表皮下的5~6層細胞。因此,發病遲的對果樹影響不大,發病早的則使患病組織發育不良;有時在果皮表面還會出現龜紋狀或流淚狀症狀。另一種由同一病原菌引起的柑橘蒂腐病,本書在果實病害部分已經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