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耗材問題 > 水性樹脂碳化二亞胺固化

水性樹脂碳化二亞胺固化

發布時間:2022-03-25 11:24:15

❶ 交聯劑的分類

1、DCP。即過氧化二異丙苯,最為常用,密度1.08克/立方厘米,熔點42℃,分解溫度120~125℃,折光率1.54,117℃時半衰期為10小時,常與氧化鋅並用,提高強度及耐老化性。

2、BPO。即過氧化苯甲醯,白色粉末,熔點103~106℃,極不穩定,不溶於水,微溶於有機溶劑。

3、DTBP。即二叔丁基過氧化物,微黃色透明液體,密度為0.8克/立方厘米,沸點110℃,燃點183℃,折光率1.4,126℃時半衰期為10小時。

4、DBHP。即過氧化氫二異丙苯,淺黃色液體,受熱或與酸鹼接觸容易分解。

5、雙25。即2,5-二甲基-2,5 二叔丁基過氧化己烷,簡稱雙25,其商品有兩種。

(1)水性樹脂碳化二亞胺固化擴展閱讀

交聯劑的特性:

交聯劑常是分子中含多個官能團的物質,如有機二元酸、多元醇等;或是分子內含有多個不飽和雙鍵的化合物,如二乙烯基苯和二異氰酸酯,N,N-亞甲基雙丙烯醯胺(MBA)等。

可同單體一起投料,待縮聚(或聚合)到一定程度發生交聯,使產物變為不溶的交聯聚合物;也可在線型分子中保留一定數量的官能團(或雙鍵),再加入特定物質進行交聯,如酚醛樹脂的固化和橡膠的硫化等。

❷ 如何用碳二亞胺法將半抗原偶聯到

我曾經做過小分子和蛋白質的偶聯,有一些自己總結的綜述,你可以參考以下:
人工抗原合成常用的載體
載體表面應首先應具有化學活性基團,這些基團可以直接與抗生素(antibiotic)或農分子偶聯,這是化學偶聯制備抗原的前提;其次,載體應具備一定的容量,可以偶聯足夠的分子;載體還應該是惰性的,不應干擾偶聯分子的功能;而且載體應具有足夠的穩定性,且應該是廉價易得的。
常用來作為合成人工抗原的載體蛋白質有牛血清白蛋白(BSA)、卵清蛋白(OVA)、鑰孔血藍蛋白(KLH)、人血清白蛋白(HSA)及人工合成的多聚賴氨酸(PLL)等。這些蛋白質分子中的α和ε-氨基(等電點8和10)、苯酚基、巰基(等電點為9)、咪唑基(等電點為7)、羧基(等電點2~4,大部分來自天冬氨酸或谷氨酸的β-和γ-羧基)等在等電點pH條件下,一部分成為質子,另一部分未質子化的親核基團則具有反應活性,可與半抗原中的對應基團結合。當然,這些基團的反應性也取決於蛋白質各種氨基酸殘基的微環境。牛血清白蛋白(BSA)和人血清白蛋白(HAS)分子中含有大量的賴氨酸,故有許多自由氨基存在,且在不同pH和離子強度下能保持較大的溶解度。此外,這些蛋白質在用有機溶劑(如吡啶、二甲基甲醯胺)溶解時,其活性基團仍呈可溶狀態,因此,這兩種蛋白質是最常用的載體蛋白質[30]。近年來,有研究報道用人工合成的多聚肽(最常用的是多聚賴氨酸)作載體,表現出能增加半抗原的免疫原性,從而使產生征對半抗原的特異性抗體可能性增加,被廣泛應用[31,32]。
1.2.2人工抗原合成方法
小分子半抗原與載體蛋白偶聯效果會受到偶聯物的濃度及其相對比例、偶聯劑的有效濃度及其相對量、緩沖液成分及其純度和離子強度、pH以及半抗原的穩定性、可溶性和理化特性等因素的影響。通常是在條件溫和的水溶液中將半抗原與載體蛋白共價結合,不宜在高溫、低溫、強鹼、強酸條件下進行。一般是由半抗原上的活性基團決定偶聯合成的方法,常用的方法如下:
1.2.2.1分子中含有羧基或者可羧化的半抗原的偶聯
1)混合酸酐法(mixed anhydride method):也稱氯甲酸異丁酯法。半抗原上的羧基在正丁胺存在下與氯甲酸異丁酯反應,形成混合酸酐的中間體,再與蛋白質的氨基反應,形成半抗原與蛋白質的結合物
2)碳二亞胺法(CDI):碳二亞胺(EDC)使羥基和氨基間脫水形成醯胺鍵,半抗原上的羧基先與EDC反應生成一個中間物,然後再與蛋白質上的氨基反應,形成半抗原與蛋白質的結合物(見圖1.5)。EDC被稱作零長度交聯劑之一,因為它作為醯胺鍵的形成介質並沒有形成手臂分子。
此連接方法十分簡便,只需將載體蛋白質和抗原按一定比例混合在適當的溶液中,然後加入水溶性碳化二亞胺,攪拌1~2h,置室溫24h,再經透析即可。如果半抗原分子中不含羧基,可通過某些化學反應引入羧基。在引入羧基後,也可用上述方法進行偶聯。
1.2.2.2含有氨基或可還原硝基半抗原的偶聯
1)戊二醛法:雙功能試劑戊二醛的兩個醛基分別與半抗原和蛋白質上的氨基形成schiff鍵(-N=C<,在半抗原和蛋白質間引入一個5碳橋。這一反應條件溫和,可在4~40℃及pH6.0~8.0內進行,操作亦簡便,因此應用廣泛。戊二醛受到光照、溫度和鹼性的影響,可能發生自我聚合,減弱其交聯作用,因此最好使用新鮮的戊二醛。
2)重氮化法:用於活性基團是芳香胺基的半抗原,芳香胺基與NaNO2和HCl反應得到一個重氮鹽,它可直接接到蛋白質酪氨酸羧基的鄰位上,形成一個偶氮化合物(見圖1.6)。
1.3.2.3含羥基半抗原的偶聯
1)琥珀酸酐法:半抗原的羥基與琥珀酸酐在無水吡啶中反應得到一個琥珀酸半酯(帶有羧基的中間體),再經碳二亞胺法或混合酸酐法與蛋白質氨基結合,在半抗原與蛋白質載體間插入一個琥珀醯基(圖1.7)。
2)羰基二咪唑法:N,N』-羰基二咪唑是引入羰基的高活性試劑,在肽合成中首次表明了是形成極好的醯胺鍵試劑[33]。含羥基的分子同羰基二咪唑反應,形成中間體咪唑基甲酸酯,它能和N-親核試劑反應,得到N-烷基化的甲酸酯鍵,通常蛋白質通過N-端(α-氨基)和賴氨酸側鏈的(ε-氨基)和分子形成不帶電的類似尿烷的衍生物,具有極好的化學穩定性。
1.2.3影響人工抗原質量的因素
人工抗原免疫原性的好壞,與多種因素有關。對不同的物質,影響免疫原性的因素並不完全相同,常常需要在得到抗體後對免疫偶合物的具體合成方法進行重新調整。但總的說來,影響人工抗原質量的因素主要有:
1) 偶聯比
偶聯比過去人們認為,聯接到蛋白質分子上的半抗原數目要盡可能多。但實驗證明,過多的半抗原並不能得到預期的結果,這是因為載體上覆蓋的半抗原分子過多時,可能不利於載體與淋巴細胞表面結合,不能使載體引起免疫反應。實際上,每個載體分子連接上一個半抗原分子就足以產生抗體。有人認為,以BSA為例,連接到蛋白分子上的半抗原數以5~20為宜。而榮康泰等用不同的載體制備對氧磷的人工抗原時,卻發現各種載體的分子量不論是否接近,最佳結合比都不盡相同,並建議為了取得最佳免疫效果,應逐個確定各種載體的最佳結合比。
2) 偶聯橋
有研究者認為,一定長度的手臂的介入,有助於半抗原暴露在外面,利於所產生抗體專一性的增強,如吳頌如等[34]發現,通常愈遠離載體蛋白的基團,其特徵反應愈明顯。但也有一些研究者發現,手臂結構對免疫檢測經常有不利的影響,有時產生的抗體對手臂結構親和力特別強,對待測小分子親和力卻很弱,因此造成對特異性抗體檢測的干擾。Sionf等[35]認為可以採取兩種方法來避免因偶聯橋而造成的不足:一是半抗原上相同位點結合蛋白質,但免疫原和包被抗原用不同的偶聯橋;二是免疫原和包被抗原用相同的偶聯橋,但與不同半抗原位點結合。Frieia[36]研究農酶免疫分析多年,他認為最好的偶聯橋是3~6個直鏈的碳原子結構。
3)半抗原的分子空間結構
用來作半抗原的分子最好有分支結構,直鏈分子難以產生抗體。此外,有些抗生素(antibiotic)或農有多個可供蛋白質偶聯的位點,但據研究報道,不同位點與蛋白質結合制備的人工抗原產生的抗體效價及親合力都有差別,這可能是因為不同位點結合導致半抗原呈現的空間結構不一樣的原因。如合成滅草松和吡蟲啉人工抗原時,當利用半抗原不同位點與載體結合時產生的抗體效價和親合力明顯不一樣[37、38]。因此,如果一個分子內有多個不同的結合位點時,最好盡可能利用不同位點都合成出人工抗原,然後,通過比較,篩選出最好的人工抗原用於制備抗體作為檢測。
1.2.4人工抗原的質量評定
1.2.4.1濃度測定
人工抗原的絕對含量常以蛋白質的相對濃度表示(如每ml抗原溶液中含有蛋白質多少mg)。因此測定人工抗原的濃度與測定人工抗原溶液中蛋白質的相對含量(mg/ml)是一致的(這里也反映出人工抗原越純,檢出的濃度值愈准確)。常用的方法有紫外吸收法、Folin-酚法、雙縮脲法、微量凱式定量法、染色結合法和熒光法等。這里就不一一介紹了。

1.2.4.2純度鑒定和結構分析
鑒定農人工抗原最常用的方法是紫外光譜掃描法,如果人工抗原的紫外吸收圖譜不同於原載體蛋白和半抗原的紫外掃描圖譜,則可初步證明人工抗原合成成功。
半抗原與載體分子反應後是否真正的連接在一起,如果發生連接,它們的連接基團又在哪裡。這些問題可以通過紅外吸收光譜圖或質譜分析得到解決。
利用吸附與分配層析和電泳技術可鑒定人工抗原的偶聯的純度。前者適應范圍廣,但鑒別的靈敏度較低。後者是用於大分子大分子酶標記物和某些半抗原偶聯物的純度鑒定。如果電泳圖譜上只出現一條電泳帶,則表明人工抗原達到電泳純,否則說明人工抗原中含有有利的未偶聯的物質。

1.2.4.3偶聯比的測定
1)分光光度法
根據趙肅清等人的說法[39],如果半抗原的紫外最大吸收大於220nm(蛋白質在220nm以下會產生肽的強紫外吸收,如果半抗原的紫外最大吸收少於220nm,則與蛋白質肽的吸收發生重疊),則可根據蛋白質及其半抗原特定的吸收峰的光密度值和各自的摩爾消光系數,計算出結合到每個蛋白質分子上的半抗原分子數(可以參考文獻[30]中的279-283頁計算)。
2)標記抗原示蹤法
在制備半抗原-蛋白質結合物時,向反應液中同時加入一定量的標記半抗原,反應完成後,未結合的半抗原經透析除去,測定透析前後的放射性強度,就可以計算出結合百分比。再依反應時加入的蛋白質摩爾數即可知半抗原結合到蛋白質上的分子數。如果不用透析,也可取一定量反應後的溶液,加入蛋白質沉澱劑或有機溶劑以提取結合的半抗原,測定半抗原-蛋白質結合物的放射性。同樣可以計算出半抗原與蛋白質的偶聯比。

❸ 碳化二亞胺的反應機理

羧酸與胺在碳化二亞胺作失水劑下縮合的反應如右圖。
羧酸1先與碳二亞胺反應生成中間體O-醯基異脲2,類似於引入酯基活化羧酸。而後2與胺反應生成目標產物醯胺3和脲4。2可以與另一分子羧酸反應生成酸酐5,酸酐與胺反應也得到醯胺3。反應的副產物主要是2重排生成的N-醯基脲6。使用低介電常數的溶劑(如二氯甲烷、氯仿)可減少6的生成。

❹ 液化MDI的製法

液態MDI由於改性的方法不同,使所製得的液態MDI,品種亦所區別。主要是氨基甲酸能改性和碳化二亞胺改性製得。
(1)氨酯改性MDI 將MDI和少量二醇混合反應,可製得氨酯改性MDI。例如,按NCO/OH摩爾比10:1的投料比加入相對分子質量為600的聚醚二醇,升溫至50~60℃,攪拌反應5hr即可得到液化MDI。
(2)碳化二亞胺改性MDI 進行碳化二亞胺改性是一種重要方法。一般在微量有機磷催化劑(如三乙基磷酸酯)的存在下,將純MDI熱到一定溫度後,MDI自聚並放出二氧化碳,形成部分含碳化二亞胺基團(-N=C=N-)的液態混合物。典型的有機磷催化劑是1-苯基-2-甲基-1-亞磷基氧化物。反應結束後必須除去混合物中磷化氧催化劑,可加入失活劑如路易酸、磺酸酯和磷鹵化物等使催化劑失活。碳化二亞胺改性的MDI溶液在冷卻和貯存過程中,MDI的NCO加成到碳化二亞氨基上,生成三異氰酸酯官能度的脲酮亞胺(反應式如下),因此這種改性MDI的平均宮能度通常為2.15~2.20,NCO含量通常為28%~31%。它可用於軟泡的
製造。若需制備低官能度的碳化二亞胺改性MDI,即不含酮亞胺結構的、官能度約為2的碳亞胺改性MDl.可加人特殊物質抑制MDI與碳化二亞肢的加成反應。
實例:
340g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酪(熔點37~4l℃,含4,4′-MDI 90%、2,4′-MDI 10%)與58三乙基磷酸酯加熱到200℃,攪拌25min後,反應物料冷卻至室溫(25℃),放置48h。將少量固體物過濾掉,清澈透明的濾液即為液化MDI,於25℃放置8周也無固態物析出。
液化MDI 按製法劃分有摻混MDI,聚醚改性MDI、l碳化亞胺, 改性MDI三種類型。一摻混MDI是在苯胺與甲醛縮合時,採用特定的催化劑,一般_MDI異構體提高到94%,光氣化後則成為液化 MDI。
MDI一般MDI中;當2,_4一異構體佔25%時在常溫下就是液態。
將MDI和聚醚(分子量:60.0)混合,投料比是.NCO:OH-x 10。1,50~60~C反應5h即得聚醚改性液化MDI。
碳化二亞胺改性MDI是將MDI在三乙基磷酸酯催化下加熱至200°C,MDl分子中脫掉一部分NCO、生。成碳化二亞胺,然後將反應物冷卻至室溫,商品為黃色液體,含NCO 28%~30%,25°C黏度為100mPa·s、以下。

❺ 碳二亞胺交聯劑 的作用

聚碳化二亞胺
是塗料工業的一類新型交聯劑

由於它通過引入親水基團可以在水中乳化

因此可用於水分散型塗飾劑的交聯。使用聚碳化二亞胺交聯劑時,
要求塗飾劑帶有和碳化二亞胺基團反應的活性基團羧基

而大部分水分散型塗飾劑產品都通過引入羧基來提高乳液的穩定性。聚碳化二亞胺可
以在常溫下和羧基發生反應,
並有
良好的適用期
聚碳化二亞胺交聯劑是通過雙官
能團異氰酸酯在催化劑作用下縮聚生
成的,
可以使用少量的醇

胺類物質調
節其分子質量,
通過引入親水基團得
到聚碳化二亞胺交聯劑的水分散液。
由於聚碳化二亞胺交聯劑可以在
室溫下迅速固化,
且具有低毒的優點

可通過引入親水基團生成水分散液


以和水l
生塗料較好混合。高效、
低毒及
足夠的保留時間使聚碳化二亞胺為高
性能水溶性塗飾劑的發展提供了有效
途徑。~~~
資料查自維普資料庫《聚碳化二亞胺類交聯劑的性能及研究進展》
。聚碳化二
亞胺是塗料工業的一類新型交聯劑,
由於它在水中可
以自乳化

因此可用
於水分散型塗料的交聯。交聯後的塗
料耐溶劑性

耐水性和防污性都很好,
耐磨性


光性特優,
而且硬度也較
高…。水溶性聚碳化二亞胺毒性較
小,
良好的膜特性、
低毒性

水溶性


速時效硬化、
足夠的保留時間,
使聚碳
化二亞胺為高性能水溶性塗飾劑的發
展提供了有效途徑~~~~~
《碳化二亞胺型交聯劑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想要這方面的文獻就留個號,我發給你!很多的!

❻ 水性漆樹脂有哪些分類介紹以及特點說明

水性樹脂漆有哪些?我們應該如何選擇呢?今天為大家推薦的就是五種不同分類的水性樹脂漆以及各自的優點和缺點,比如說常見的可能是醇酸類水性樹脂漆,它們乾性較差,保光線不好,但是流動性和豐滿度相對更勝一籌,而且具有良好的滲透性,另外一個方面也有可能是具有代表性的丙烯酸樹脂漆,那麼它們有什麼特色呢?具體可以參考下文進行了解、結合實際進行分類,這樣的話就可以盡可能的在預定的范圍內篩選出最為靠譜的一款水性樹脂漆了。

一、水性漆樹脂有哪些

1醇酸類

水性醇酸樹脂的成膜機理類似於傳統溶劑型醇酸樹脂的乾燥成膜,其組分中的不飽和脂肪酸通過氧化固化成膜。因此水性醇酸樹脂漆無須添加助溶劑(成膜助劑),使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有可能減為零。目前採用的水性醇酸樹脂已非傳統單一的醇酸體系,一般為自乳化型且經過丙烯酸或聚氨酯改性。水性醇酸樹脂具有良好的滲透性(因其相對分子質量較小)、流動性和豐滿度,多用於生產色漆,特別是裝飾性漆。但由於其乾性較差,保光性不好,所以現在許多公司正在開發新型絡合催干劑,以改善其乾性並用丙烯酸或脂肪族聚氨酯乳液提高其保光性。

2.丙烯酸類

該類包括苯乙烯一丙烯酸共聚樹脂類,因其成本低,玻璃化溫度高,硬度高,這類產品多用作打磨底漆,也用於要求不高的裝飾性塗料或臨時保護塗料。目前,在水性丙烯酸樹脂合成中常用的技術已由傳統的單相聚合法發展為多種成熟的技術,包括單相/多相(嵌段型)、自交聯型、無皂聚合物型及含一OH的雙組分丙烯酸類等。通過改變樹脂的粒子結構,為漆膜提供了更好的性能,有效降低了成膜助劑的用量;提高硬度和抗粘性;提高對底材的附著力。當然用於木器漆的普通丙烯酸乳液,仍需一定量的成膜助劑,有的還需要添加增塑劑,這樣體系的VOC很難降低。成膜助劑會影響到漆膜的耐水性,初期抗粘性也較不適合連續的工業化生產。不過從綜合性能考慮,對於工業化生產可以通過調整設備和工藝條件加以改善,但作為民用裝飾漆在較低溫度條件下施工,上述問題則較棘手。自干型丙烯酸乳液屬熱塑性樹脂,成膜溫度較高,低溫下漆膜較脆,且硬度較差,特別是初期抗粘連性差,不適合配製高品質木器漆。而採用常溫自交聯乳液,在提高乾燥速度及抗粘性等方面都有突破性的進展。目前,NeoResins公司已經開發出一種無表面活性劑的核一殼丙烯酸乳液(NeoerylXK一14),其VOC接近「0」,但卻有很好的成膜性。由於該乳液沒有使用表面活性劑,為解決制漆及施工時出現的氣泡問題提供了一種捷徑。

3水性聚氨酯類

聚氨酯分散體是一類分散在水中溶脹的聚氨酯粒子,其聚氨酯的水性化主要是通過乳化劑或在聚合物的主鏈上引入親水基團,生成的聚合物主鏈上含有一NH—c—o一的多重結構單元。水性聚氨酯的粒徑大多為0.01~5m,較丙烯酸類乳液的粒徑小。水性聚氨酯分散體為單組分,且無游離的異氰酸酯,無毒,室溫成膜,可使體系中的共溶劑降為「0。」雖然其相對分子質量很高,但粘度較低,易加工,施工方便,其機械性能可與溶劑型媲美。選擇不同種類的單體及合成工藝可以製得從軟到硬不同特性的產品。如使用TMXDI(CYTEC公司)合成的聚酯/醚類水性分散體,其硬度可達3H,但仍具有很好的柔韌性,且可在低溫下成膜,用於地板漆中具有很好的抗粘性能及耐黑鞋印性。但相對成本較高,一般用於性能要求較高的塗料體系。

20世紀70年代,水性聚氨酯分散液開發成功並商品化以來,全世界已有很多公司掌握並發展了這項技術。目前,商品化的聚氨酯分散液有陰離子型、陽離子型和非離子型3類,其中陽離子型是最早開發成功的,由於其較好的滲透性,多用於皮革及紡織工業;塗料工業中大多使用陰離子型聚氨酯分散體。在聚氨酯合成過程中引入不飽和脂肪酸,再在成膜過程中加入金屬類催干劑(鈷、錳、鋅、鈣鹽),即可製得自交聯聚氨酯分散體,如Reichhold公司的SpensolF97。但這類白交聯分散體的催干劑在調漆時才能加入,很不方便,而且也不易控制。如果在聚氨酯合成中就將催干劑預先加入,可大大方便制漆工藝,而且產品的質量更加穩定。如NeoResins公司的NeRezR9403(芳香族)、NeRezR2001(脂肪族)就屬於這種類型。

另外一種提高水性聚氨酯分散體的物化性能的方法是在施工前加入諸如氮丙啶、碳化二亞胺、三聚氰胺等外交聯劑。成膜後強度增大,耐溶劑性明顯提高。但這類交聯劑只適合於工業塗裝,其主要原因是交聯劑本身的反應性較強等。如NeoResins的CrossLinkerCX一100屬於三官能團的氮丙啶,廣泛用於水性丙烯酸聚氨酯等含有一cOO基的水性體系中,可明顯提高漆膜的物化性能。雖然水性聚氨酯分散體具有很好的物化性能,但因其成本較高,限制了它的推廣和使用,所以通常用其與相對成本較低的丙烯酸乳液復配。但應指出的是,多數水性聚氨酯分散體只能與有限的丙烯酸乳液相溶,塗料配方師在使用混合技術時要慎重且反復實驗。

4聚氨酯一丙烯酸共聚樹脂

雖然水性聚氨酯分散體具有突出的耐磨性、耐化但用於木器漆還受到很多限制:首先是成本高;其次它對木材的潤濕性、對顏料的分散性較差,且芳香族聚氨酯的耐候性也不盡人意。丙烯酸樹脂有優異的耐候性,對底材和顏料良好的潤濕性,將其與聚氨酯樹脂共混(也稱為冷拼的方法),雖取得了一定進展,但效果並不十分明顯。20世紀80年代末,利用核一殼聚合技術將丙烯酸接枝到(芳香族)聚氨酯鏈上,合成了一種新型水性聚氨酯一丙烯共聚樹脂(如NeoResins公司的NeoPacEl06),其機械性能超出共混體系而接近聚氨酯樹脂,耐溶劑(如醇)性超出共混體系,耐化學性能與亞醯胺交聯劑固化的體系相當,且成本與共混體系相當。在此基礎上,NeoResins公司又開發出白交聯型聚氨酯一丙烯酸共聚樹脂NeoPouE125,其共溶劑大大降低,VOC減少,且增強了耐化學品性、耐沾污性和耐溶劑性。

5雙組分水性聚氨酯

雙組分水性聚氨酯塗料中,一組分為含羥基水性分散體,另一組分為水可分散的多異氰酸酯聚合物,兩組分混合後,含羥基的組分與異氰酸酯發生反應,同時還有水和其他羥基與異氰酸酯的競爭反應發生,但水與異氰酸酯的反應要在1~2h後才發生。施工後水及助溶劑開始揮發,使粒子緊密接觸,異氰酸酯與羥基的反應大大增強,同時由於水也參與反應,生成CO而導致大量氣泡,這種氣泡在成膜前逸出。苯乙烯有利於漆膜硬度的早期形成,而且固化乾燥加快,所以含羥基的丙烯酸乳液中常常引入苯乙烯成分(即苯乙烯一丙烯酸乳液)。另外,小粒徑的丙烯酸粒子有利於提高漆膜的硬度和外觀,而且可以使反應速度加快,從而提高羥基的利用率。與雙組分溶劑型聚氨酯塗料相比,水性雙組分聚氨酯木器漆的VOC可減少70%~90%,且其乾燥速度、光澤、物化性能和適用期都可適應工業化的要求。水性雙組分聚氨酯木器漆的一NCO/一OH比通常為1~1.5,過多的一NCO會使塗料的適用期太短。理論上,一NC0/一OH為1時,塗層性能與溶劑型雙組分體系相當,但實際操作時,考慮到有一部分一NcO要和水及其它一OH反應,需增大一NCO的比例。

水性雙組分聚氨酯中的表面活性劑、羥基組分均會導致漆膜對水的敏感性。水相本身及空氣中的水汽會在成膜過程中產生CO,導致漆膜起泡、縮孔、失光等,所以目前雙組分水性聚氨酯木器漆尚未達到商品化的水平,尚需一定的時間去改進和調整。

通過上文的舉例可以得知,實際上水性樹脂漆指代的並不是一種單一的油漆塗料,它可能是由好多個部分組合而成的,對應的分類也十分豐富,上文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就是五種不同類別的水性樹脂漆,包括醇酸類水性樹脂漆,丙烯酸類水性樹脂漆,居然之類水性樹脂漆以及,雙組份水性聚氨脂樹脂漆等等,適合的場所以及對應的適用人群也是完全不一樣的。而且在後期的安裝和維修保養的操作過程中,我們應該分類入手,對診下葯,這樣子才會達到滿意的效果,具體可以參考上文進行了解和分析。

❼ 碳二亞胺交聯劑 的作用

聚碳化二亞胺 是塗料工業的一類新型交聯劑 , 由於它通過引入親水基團可以在水中乳化 , 因此可用於水分散型塗飾劑的交聯。使用聚碳化二亞胺交聯劑時, 要求塗飾劑帶有和碳化二亞胺基團反應的活性基團羧基 , 而大部分水分散型塗飾劑產品都通過引入羧基來提高乳液的穩定性。聚碳化二亞胺可 以在常溫下和羧基發生反應, 並有 良好的適用期
聚碳化二亞胺交聯劑是通過雙官 能團異氰酸酯在催化劑作用下縮聚生 成的, 可以使用少量的醇 、 胺類物質調 節其分子質量, 通過引入親水基團得 到聚碳化二亞胺交聯劑的水分散液。
由於聚碳化二亞胺交聯劑可以在 室溫下迅速固化, 且具有低毒的優點 , 可通過引入親水基團生成水分散液 , 可 以和水l 生塗料較好混合。高效、 低毒及 足夠的保留時間使聚碳化二亞胺為高 性能水溶性塗飾劑的發展提供了有效 途徑。~~~
資料查自維普資料庫《聚碳化二亞胺類交聯劑的性能及研究進展》

。聚碳化二 亞胺是塗料工業的一類新型交聯劑, 由於它在水中可 以自乳化 , 因此可用 於水分散型塗料的交聯。交聯後的塗 料耐溶劑性 、 耐水性和防污性都很好, 耐磨性 、 耐 光性特優, 而且硬度也較 高…。水溶性聚碳化二亞胺毒性較 小, 良好的膜特性、 低毒性 、 水溶性 、 快 速時效硬化、 足夠的保留時間, 使聚碳 化二亞胺為高性能水溶性塗飾劑的發 展提供了有效途徑~~~~~
《碳化二亞胺型交聯劑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想要這方面的文獻就留個號,我發給你!很多的!

❽ 水性聚氨酯樹脂添加什麼讓它硬化

提高水性聚氨酯樹脂的硬度,可通過引入三官能度單體形成適當的分支或外加交聯劑。


水性聚氨酯樹脂的改性:

(1)內交聯法

為提高塗膜的機械性能和耐水性,可直接合成具有適度交聯度的水性聚氨酯,通常可採用以下方法加以實現:

①在合成預聚物時,引入適量的多官能度(通常為三官能度)的多元醇和多異氰酸酯,常用的物質為TMP、HDI三聚體、IPDI三聚體等。

②脂肪族水性聚氨酯可以採用適量多元胺進行擴鏈,使形成的大分子具有微交聯結構,常用的多元胺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等。

③同時採用(1)和(2)兩種方法。
對水性聚氨酯進行內交聯改性,關鍵要掌握好內交聯度,內交聯度太低,改性效果不明顯,若太高將影響其成膜性能。


(2)自交聯法

所謂自交聯法是指在水性聚氨酯成膜後,能自動進行化學反應實現交聯,提高塗膜的交聯度,改善塗膜的性能。因此必須對水性聚氨酯的大分子結構進行改性。例如可以引入乾性油脂肪酸(雙鍵結構)以及多烷氧基硅單元等方法加以實現,使得其在成膜後能發生自動氧化交聯反應和水解縮合反應,提高綜合性能。該法應用較廣,市場上已有相關產品應市。


(3)外加交聯劑法

採用自乳化法制備的陰離子型水性聚氨酯成膜後仍含有大量的羧基,使塗膜的耐水性變差。同溶劑型雙組分PU一樣,水性聚氨酯在施工前可添加外交聯劑,成膜後與塗膜中的羧基和外交聯劑的可反應基團反應,消除塗膜的親水基團,可大幅度提高塗膜的耐水性,同時也對塗膜的力學性能有一定改善。常用的交聯劑有多氮丙啶、碳化二亞胺,以及水可分散多異氰酸酯、環氧樹脂、氨基樹脂、環氧硅氧烷等。


水性聚氨酯樹脂合成工藝:

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預逐步聚合,即由低聚物二醇、擴鏈劑、水性單體、二異氰酸酯通過溶液(或本體)逐步聚合生成分子量為103量級的水性聚氨酯預聚體;第二階段為中和後預聚體在水中的分散和擴鏈。


早期水性聚氨酯的合成採用強制乳化法。即先制備一定分子量的聚氨酯聚合物,然後在強力攪拌下將其分散於加有一定乳化劑的水中。該法需要外加乳化劑,乳化劑用量大,而且乳液粒徑大、分布寬、穩定性差,目前已經很少使用。


現在,水性聚氨酯的乳化主要採用內乳化法。該法利於水性單體在聚氨酯大分子鏈上引入親水的離子化基團或親水嵌段:-COO- +NHEt3、SO3- +Na、-N+ -Ac,-OCH2CH2-等,在攪拌下自乳化而成乳液(或分散體)。這種乳液穩定性好,質量穩定。根據擴鏈反應的不同,自乳化法主要有丙酮法和預聚體分散法。

丙酮法


丙酮法在預聚中期、後期用丙酮或丁酮降低黏度,經過中和,高速攪拌下加水分散,減壓脫除溶劑,得到水性聚氨酯分散體。該法工藝簡單,產品質量較好,缺點是溶劑需要回收,回收率低,且難以重復利用。目前,我國主要使用該法合成普通型芳香族水性聚氨酯。

預聚體分散法

即先合成帶有-NCO端基的預聚體,通常加入少量的N-甲基吡咯烷酮調整黏度,高速攪拌下將其分散於溶有二(或多)元胺的水中,同時擴鏈得高分子量得水性聚氨酯。美國等發達國家主要利用該法合成高檔脂肪族水性聚氨酯。

❾ 交聯劑是啥!哪位大俠給解解禍!!

常是分子中含多個官能團的物質,如有機二元酸、多元醇等;或是分子內含有多個不飽和雙鍵的化合物,如二乙烯基苯和二異氰酸酯,N,N-亞甲基雙丙烯醯胺(MBA)等。可同單體一起投料,待縮聚(或聚合)到一定程度發生交聯,使產物變為不溶的交聯聚合物;也可在線型分子中保留一定數量的官能團(或雙鍵),再加入特定物質進行交聯,如酚醛樹脂的固化和橡膠的硫化等。 另外還有聚氮丙啶交聯劑如XR-100,聚碳化二亞胺類交聯劑,末端封閉型交聯劑如UN-8196等。
編輯本段交聯劑的作用
交聯劑主要用在高分子材料(橡膠與熱固性樹脂)中。因為高分子材料的分子結構就象一條條長的線,沒交聯時強度低,易拉斷,且沒有彈性,交聯劑的作用就是在線型的分子之間產生化學鍵,使線型分子相互連在一起,形成網狀結構,這樣提高橡膠的強度和彈性,橡膠中用的交聯劑主要是硫磺,另外要加促進劑。
編輯本段常見的交聯劑
交聯劑也叫固化劑、硬化劑、熟化劑,它能使線型或輕度支鏈型的大分子轉變成三維網狀結構,以此提高強度、耐熱性、耐磨性、耐溶劑性等性能,可用於發泡或不發泡製品. 常見的交聯劑為有機過氧化物:
①過氧化二異丙苯(DCP)
最為常用,密度1.08克/立方厘米,熔點42℃,分解溫度120~125℃,折光率1.54,117℃時半衰期為10小時,常與氧化鋅並用,提高強度及耐老化性。
②過氧化苯甲醯(BPO)
白色粉末,熔點103~106℃,極不穩定,不溶於水,微溶於有機溶劑。
③二叔丁基過氧化物(DTBP)
微黃色透明液體,密度為0.8克/立方厘米,沸點110℃,燃點183℃,折光率1.4,126℃時半衰期為10小時。
④過氧化氫二異丙苯
淺黃色液體,受熱或與酸鹼接觸容易分解。 還有二亞乙基三胺(DTA)又稱二乙三胺,無色液體,沸點207℃,密度0.954克/立方厘米,折光率1.5,閃點94℃,常用於環氧樹脂,一般添加量5 %~10%。
⑤2,5-二甲基-2,5 二叔丁基過氧化己烷
簡稱雙25,其商品有兩種,一種為純度90%的淡黃色液體,密度為0.85克/立方厘米;另一種為純度50%的白色粉末,分解溫度179℃(半衰期1分鍾)、118℃(半衰期為10小時)。 雙25是一種高溫交聯劑,常用於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聚乙烯、氯化聚乙烯等,能提高製品的強度、硬度等。2-乙基-4甲基咪唑、2-苯基咪唑、2-異丙基咪唑、四氣鄰苯二甲酸酐、六氫鄰苯二甲酸酐、三亞乙基四胺、二甲胺基丙胺、二乙胺基丙胺等也都是交聯劑,大部分用於熱固性塑料,作為固化劑使用。
編輯本段使用交聯劑
在使用交聯劑時,要盡量避免添加酸性填料,添加抗氧劑時也要慎重,其他芳烴油類助劑等對交聯效果都會起到不良影響,一定要注意這點。 目前,聚乙烯(PE)電纜、管材等產品經過交聯後,產品性能大大提高,如機械力學性能,耐熱性能及耐環境應力開裂性能(ES-CR均得到了很大提高,用於這類產品的交聯劑品種除用過氧化二異丙苯外,也有用硅烷類接枝交聯的。 如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燒(A151),其硅含量為14.5%~15.5%,就是一種交聯劑。 實例 交聯聚乙烯材料 HDPE 50 LLDPE 50 A151 0.5~2 DCP 0.5~1 二月桂酸二丁基錫 0.5 這里A151為交聯劑,DCP為接枝引發劑,二月桂酸二丁基錫為接枝催化劑。生產工藝採用二步法或一步法均可以得到交聯產品。交聯PE管材可用於輸送熱水、煤氣、化工腐蝕性液體等。
編輯本段交聯劑的分類
交聯劑分為外交聯劑和內交聯劑。 1、外交聯劑[1] 所謂外交聯劑就是在使用前加入,然後在室溫、加熱或輻照下發生交聯反應。外加交聯劑又分為以下類別: (1)多異氰酸酯(JQ-1、JQ-1E、JQ-2E、JQ-3E、JQ-4、JQ-5、JQ-6、PAPI、可乳化MDI、四異氰酸酯)。 (2)多元胺類(丙二胺、MOCA)。 (3)多元醇類(聚乙二醇、聚丙二醇、三羥甲基丙烷)。 (4)縮水甘油醚(聚丙二醇縮水甘油醚)。 (5)無機物(氧化鋅、氯化鋁、硫酸鋁、硫黃、硼酸、硼砂、硝酸鉻)。 (6)有機物(苯乙烯、a-甲基苯乙烯、丙烯腈、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乙二醛、氮丙啶)。 (7)有機硅類(正硅酸乙酯、正硅酸甲酯、三甲氧基硅烷)。 (8)苯磺酸類(對甲苯磺酸、對甲苯磺醯氯)。 (9)丙烯酸酯類(二丙烯酸-1,4-丁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TAC、丙烯酸丁酯、HEA、HPA、HEMA、HPMA、MMA)。 (10)有機過氧化物(過氧化二異丙苯,過氧化雙2,4一二氯苯甲醯)。 (11)金屬有機化合物(異丙醇鋁、醋酸鋅、乙醯丙酮鈦)。 2、內交聯劑 所謂內交聯劑[2]意指作為一種單體在聚合時進人大分子結構鏈內,或者作為一個組分加入到膠黏劑中,能夠穩定儲存,只有在加熱到一定溫度或輻射條件才能發生交聯反應。常用的內交聯劑有烯類單體,如丙烯酸、丙烯酸羥乙酯、丙烯酸羥丙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羥乙酯、甲基丙烯酸羥丙酯、二乙烯基苯、N-羥甲基丙烯醯胺、氮丙啶、碳化二亞胺。
對於不同的膠黏劑,應當選擇適其所用的交聯劑,對交聯劑則有如下一些要求:[3] (1)交聯劑的活性基團能與膠黏劑中組分反應形成交聯結構。 (2)交聯效率高,只要加入少量便可獲得穩定的交聯結構。 (3)交聯速度適宜,過快過慢都不利。 (4)幾種交聯劑混合使用,可獲得最佳的綜合效果。 (5)交聯劑在工藝處理和儲存期內穩定,不發生有害反應和凝聚作用。無毒害、無刺激性、不污染環境。
上海西潤化工科技有限公司021-67651289

閱讀全文

與水性樹脂碳化二亞胺固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南匯污水處理廠在哪裡 瀏覽:808
知識蒸餾英文 瀏覽:55
辛集皮革污水招工網 瀏覽:9
醫學陽離子交換劑 瀏覽:736
新車內空氣凈化器怎麼選擇 瀏覽:750
家禽廢水 瀏覽:567
供排水管道除垢 瀏覽:532
凈水出口和純水出口怎麼區分 瀏覽:541
洛陽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價格 瀏覽:503
回用景觀水 瀏覽:447
粉劑除垢劑 瀏覽:296
樹脂瓦機械多少錢 瀏覽:381
環氧樹脂地坪的防火等級要求 瀏覽:218
岳陽污水處理廠有哪些 瀏覽:34
什麼飲水機安全 瀏覽:356
超濾凈的水含有礦物質嗎 瀏覽:594
拾回雕文怎麼用 瀏覽:889
污水處理池施工碰到的問題 瀏覽:129
宋dm空氣凈化器怎麼樣 瀏覽:605
靜放水除水垢 瀏覽: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