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麼用電子顯微鏡觀察噬菌體
由於電鏡產生的電子束穿透能力很弱,必須把標本切成厚度小於0.1um以下的薄片才適用,這種薄片稱為超薄切片。常用的超薄切片厚度是50-70nm。
在透射電鏡的樣品制備方法中,超薄切片技術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制備技術。超薄切片的製作過程基本上和石蠟切片相似,需要經過取材、固定、脫水、浸透、包埋聚合、切片及染色等步驟。
一、 取材的基本要求
組織從生物活體取下以後,如果不立即進行適當處理,會由於細胞內部各種酶的作用,出現細胞自溶現象。此外,還可能由於污染,微生物在組織內繁殖使細胞的微細結構遭受破壞。因此,為了使細胞結構盡可能保持生活時的狀態,最好是在動物血流未斷之前進行,取材時必須要做到快、小、准、冷等四大要點:
快:即取材動作迅速,組織從活體取下後應在最短時間內 (爭取在1分鍾內) 投入2.5%戊二醛固定液。
小:所取組織的體積要小,一般不超過1mm×1mm×1mm。也可將組織修成1mm×1mm×2mm大小長條形。因為固定劑的滲透能力較弱,組織塊如果太大,塊的內部將不能得到良好的固定,從而影響細胞超微結構的保存。
冷:所用的固定液、操作工具要預先冷藏,操作時環境溫度最好在低溫(0℃~4℃)下進行,以降低酶的活性,防止細胞自溶。
准:取材部位要准確,即各組實驗動物必須取材在同一臟器的同一位置,這樣才能有較可信的比較。
此外,還要避免機械損傷,解剖器械應鋒利,在修小塊的時候最好用嶄新的剃須刀片,操作宜輕,避免牽拉、挫傷與擠壓,最好採用「雙刀拉鋸法」,具體操作如下:
將取出的組織放在潔凈的蠟板上(蠟板可以用病理切片石蠟融化在培養皿中冷卻後即可使用),滴幾滴預冷的固定液,用兩片新的、鋒利的刀片成「拉鋸式」將組織切下並修小,然後用牙簽或鑷子輕輕地將組織塊移至盛有冷的固定液的小瓶中。如果組織帶有較多的血液和組織液,應先用固定液洗幾遍,然後再切成小塊固定。
二、固定
固定的目的是盡可能使細胞中的各種細胞器以及大分子結構保持生活狀態,並且牢固地固定在它們原來所在的位置上。固定的方法有物理的和化學的兩大類。物理的方法系採用冰凍、乾燥、微波等手段來保持細胞結構;化學的方法是用一定的化學試劑來固定細胞結構。現通常使用化學方法進行固定,有時用物理-化學雙固定。
常用固定劑
1、四氧化鋨 (osmium tetroxide,)是一種強氧化劑,與氮原子有較強的親和力,因而對於細胞結構中的蛋白質成分有良好的固定作用。它還能與不飽和脂肪酸反應使脂肪得以固定。此外,四氧化鋨還能固定脂蛋白,使生物膜結構的主要成分磷脂蛋白穩定。它還能與變性DNA以及核蛋白反應,但不能固定天然DNA、RNA及糖原。四氧化鋨固定劑有強烈的電子染色作用,用它固定的樣品圖象反差較好。鋨固定的時間一般為1-2小時。
2.戊二醛 (glutaraldehyde C5H8O2), 戊二醛的優點是對糖原、糖蛋白、微管、內質網和細胞基質等有較好的固定作用,對組織和細胞的穿透力比四氧化鋨強,還能保存某些酶的活力,長時間的固定(幾周甚至1~2個月)不會使組織變脆。缺點是不能保存脂肪,沒有電子染色作用,對細胞膜的顯示較差。
組織塊固定常規採用戊二醛—鋨酸雙重固定法。分預固定和後固定,中間用磷酸緩沖液漂洗。前固定用2.5%戊二醛固定2小時以上、後固定用1%鋨酸固定液固定1~2小時,pH7.2~7.4。固定完畢,用緩沖液漂洗30分鍾後進行脫水。
三、脫水
為了保證包埋介質完全滲入組織內部,必須事先將組織內的水分驅除干凈,即用一種和水及包埋劑均能相混溶的液體來取代水,常用的脫水劑是乙醇和丙酮。急驟的脫水會引起細胞的收縮,因此,脫水應梯度進行:70% 丙酮15分鍾,80% 丙酮15分鍾,90%丙酮15分鍾,100%丙酮20分鍾(分二次進行)。游離細胞可適當縮短脫水時間。過度脫水不僅引起更多物質的抽提,而且會使細胞皺縮變形、超微結構破壞、同時引起樣品發脆,造成切片困難或無法切片。
四、浸透和包埋
(一) 浸透
浸透就是利用包埋劑滲入到組織內部取代脫水劑,這種包埋劑在單體狀態時(聚合前)為液體,能夠滲入組織內,當加入某些催化劑,並經加溫後,能聚合成固體,以便進行超薄切片。目前常用的包埋劑是環氧樹脂(epoxy resin)。環氧樹脂是一類高分子聚合物,它的分子中含有兩種反應基團,即環氧基和羥基。當加入酸酐類時,樹脂分子中的羥基能與酸酐結合,形成分子間的橫橋連接,這種起橫橋式連接作用的交聯劑叫做硬化劑,它們參與交聯反應,並被吸收到樹脂鏈中。常用的硬化劑有十二烷基琥珀酸酐(或叫十二碳烯基丁二酸酐,簡稱DDSA)、甲基內次甲基鄰苯二甲酸酐(或叫六甲酸酐,簡稱MNA)及順丁烯二酸酐等。當加入胺類時,就引起末端環氧基相連,形成首尾相接的長鏈狀聚合物。這種促進末端相接的交聯劑叫做催化劑或加速劑。常用的加速劑有2,4,6-三(二甲氨基甲基苯酚)(簡稱DMP-30)、二乙基苯胺及乙二胺等。為了改善包埋塊的切割性能,某些環氧樹脂包埋劑配方中還加有增塑劑,使包埋塊具有適當的韌性。常用的增塑劑為鄰苯二甲酸二丁酯(簡稱DBP)。
包埋操作: 常規將組織塊包埋在多孔橡膠包埋模板中,然後置烤箱烘乾,在45℃(12小時)、60℃(36小時或更長)烤箱內加溫,即可聚合硬化,形成包埋塊。
包埋操作中應注意以下幾點:(1)所有試劑要防潮,最好存放在乾燥器中;(2)所用器皿應烘乾;(3)配包埋劑時,每加入一種試劑要攪拌均勻;(4)包埋時動作要輕巧,防止產生氣泡;(5)皮膚盡量不要接觸包埋劑,以免引起皮炎;(6)盛放過包埋劑的容器要及時用丙酮清洗干凈;(7)操作過程最好在通風櫃中進行。
五、超薄切片
(一) 超薄切片前的准備工作
1.修塊
一般用手工對包埋塊進行修整。將包埋塊夾在特製的夾持器上,放在解剖顯微鏡下,用鋒利的刀片先削去表面的包埋劑,露出組織,然後在組織的四周以和水平面成45度的角度削去包埋劑,修成錐體形。
2.半薄切片定位
利用超薄切片機切厚度為1μm-5μm的切片,稱半薄切片。將切下的片子用鑷子或小毛刷轉移到干凈的事先滴有蒸餾水的載玻片上,加溫,使切片展平,乾燥後經甲苯胺藍染色,光學顯微鏡觀察定位。如果半薄切片做得好,比一般石蠟切片更能觀察到細微結構,效果比石蠟切片要好一些。
半薄切片進行光學顯微鏡觀察的目的:(1) 定位:通過光學顯微鏡觀察,確定所要觀察的范圍,然後保留要用電鏡觀察的部分,修去其餘部分。(2)便於對同一組織的同一部位進行光學顯微鏡和電鏡的對比觀察。半薄切片定位以後,要對包埋塊作進一步的修整。通常將塊的頂端修成金字塔形,頂面修成梯形或長方形(最好是梯形),每邊的長度為0.2mm~0.3mm。
3.制刀
超薄切片使用的刀有兩種:一種是玻璃刀,另一種是鑽石刀。由於玻璃刀價格便宜,使用者較多。制刀用的玻璃為硬質玻璃,厚度為5mm~6.5mm。
玻璃刀用專用制刀機製作。制好玻璃刀後,要圍繞刀口製作一隻水槽,以便使超薄切片漂浮在水面上。水槽有樹膠水槽和膠布水槽兩種。樹膠水槽有固定的形狀,可反復使用。膠布水槽是臨時用膠布或專用塑料條製作的。裝好水槽後,用熔化的石蠟封固介面,防止漏水。
4.載網和支持膜
4.1 載網
電鏡中使用的載網有銅網、不銹鋼網、鎳網等,一般常用銅網。載網為圓形,直徑3mm。網孔的形狀有圓形、方形、單孔形等。網孔的數目不等,有100、200、300目等多種規格,可根據需要進行選擇。
4.2 支持膜的制備
挑選並清洗好載網之後,要在載網上覆蓋一層薄膜,這層薄膜稱支持膜,厚度為10nm~20nm。對支持膜的要求是透明無結構,並能承受電子束的轟擊。常用的支持膜有火棉膠膜及聚乙烯醇縮甲醛膜(Formvar膜),一般採用後者。
(二) 超薄切片
超薄切片需用超薄切片機進行。根據推進原理不同,將超薄切片機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機械推進式切片機,用微動螺旋和微動杠桿來提供微小推進;另一類是熱脹冷縮式切片機,利用金屬桿熱脹或冷縮時產生的微小長度變化來提供推進。
超薄切片的步驟包括:(1)安裝包埋塊;(2)安裝玻璃刀;(3)調節刀與組織塊的距離;(4)調節水槽液面高度與燈光位置;(5)調節加熱電流及切片速度,切片;(6)將切片撈在有支持膜的載網上。
六.超薄切片的染色
未經染色的超薄切片,反差很弱。因此,要進行染色處理,以增強樣品的反差。一般是用重金屬鹽與組織細胞中某些成分結合或被組織吸附來達到染色的目的。重金屬的原子對電子束形成散射,從而提高圖象的反差。常用的染色劑有醋酸鈾和檸檬酸鉛。染色方法有兩種:
1.組織塊染色
在脫水至70%乙醇或丙酮時,將組織塊放在用70%乙醇或丙酮配製的飽和醋酸鈾溶液中,染色時間2小時以上,或在冰箱中過夜。
2.切片染色
預先取一個清潔的培養皿,將石蠟溶解製作成蠟板,然後滴數滴染液於蠟板上,用鑷子夾住載網的邊緣,把貼有切片的一面朝下,使載網浮在液滴上,蓋上培養皿,染色10~20分鍾。載網從染液中取出後,必須盡快用蒸餾水清洗干凈。在染色過程中,鉛染液容易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結合形成碳酸鉛顆粒,而污染切片。因此,在保存和使用染液時,要盡量減少與空氣的接觸。為防止鉛沉澱污染,可在培養皿內放置少許氫氧化鈉,以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
七、電鏡觀察、拍片、記錄等。
做好觀察記錄,選好范圍拍片,准確記錄底片號碼及相應內容,然後在電腦中備案。如果使用CCD系統,則遵照CCD操作程序進行,並在觀察後作好圖片的拷貝或刻錄工作
B. 切片機的注意事項
1.冷凍的鮮肉須提前2小時放入冷藏箱解凍約-2℃方可切片,否則會造成肉片碎、裂、斷,機器行走不順等現象.
2.當需調節厚薄時,需檢查定位頂頭不接觸擋料板後再調節。
3.清洗前須拔掉電源,嚴禁用水沖洗,只能用濕布清潔,然後用干布抹乾,每天一次以保持食品衛生。
4.根據使用情況,約一星期的時間需把護刀板拆下清洗,用濕布清潔再用干布抹乾。
5.切肉出現厚薄不均勻或碎肉較多時則需要磨刀,磨刀時應先將刀片清除干凈,去除刀片上的油漬。
6.根據使用情況,約一星期加油一次,全自動切片機每次加油時需將承載盤移至右方的加油線後再加油,半自動切片機在行程軸上加油。
7.每天清潔完後用紙箱或是木箱封閉切片機,防止老鼠與蟑螂破壞機器
C. 石蠟切片技術和超薄切片技術有什麼區別
石蠟切片(paraffin section) 組織學常規製片技術中最為廣泛應用的方法。石蠟切片不僅用於觀察正常細胞組織的形態結構,也是病理學和法醫學等學科用以研究、觀察及判斷細胞組織的形態變化的主要方法,而且也已相當廣泛地用於其他許多學科領域的研究中。教學中,光鏡下觀察切片標本多數是石蠟切片法制備的。活的細胞或組織多為無色透明,各種組織間和細胞內各種結構之間均缺乏反差,在一般光鏡下不易清楚區別出;組織離開機體後很快就會死亡和產生組織腐敗,失去原有正常結構,因此,組織要經固定、石蠟包埋、切片及染色等步驟以免細胞組織死亡,而能清晰辨認其形態結構。
超薄切片技術由於電鏡產生的電子束穿透能力很弱,必須把標本切成厚度小於0.1um以下的薄片才適用,這種薄片稱為超薄切片。常用的超薄切片厚度是50-70nm。在透射電鏡的樣品制備方法中,超薄切片技術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制備技術。超薄切片的製作過程基本上和石蠟切片相似,需要經過取材、固定、脫水、浸透、包埋聚合、切片及染色等步驟。
D. 我要做一個切片機,用什麼方法可以將橡膠切成0.05mm+-0.005mm厚的薄片。
要求這么薄能切出來嗎,你們做過類似產品?橡膠本身就軟、易變形,精度要求5微米,刀具下壓後的變形量以及橡膠塊固定的時候怎麼夾持,會不會產生變形、也要考慮
E. EVA切片機,厚度調整技術,怎麼調整,就是切出來的材料厚薄不一,怎麼調
切出來厚薄不一那就說明切片機本身性能有問題,不管怎麼調整都沒法,個人覺得切片機這種東西還是得用個好點的,技術過硬才切得出好的切片,你換個徠卡的切片機看看還會不會切出厚薄不一的切片來!一分錢一分貨,反正我給你推薦徠卡,你自己去試試就知道了。
F. 為什麼用半薄切片機
因為它好用
G. 半薄切片的制備步驟
利用切片機,對目標組織進行取樣的過程。切片機的質量好壞對切片的質量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隨著科技的進步,切片機也由手動、半自動向全自動切片機發展。 手動切片機相較於其他較為經濟實用,但在操作上面沒有自動化的簡便。打個比方來說,這就像駕駛時手動檔汽車與自動檔汽車的區別。對於半自動切片機,在享受機械化進給穩定性的同時還能感受手動的手輪操作。全自動切片機便可快速、准確、輕松地進行臨床切片了。
通過各種不同的方法,將切片中各種不同的物質,在不同染液的作用下,將其顯示出來,使之在光學顯微鏡下,能夠完全的觀看各種結構。 半薄切片的染色法已有多種,如美藍-天青Ⅱ法、鹼性復紅法、蘇木素-伊紅法等。這些方法或者染出的顏色單一,或者程序較多、所需時間長。Chien法雖無上述缺點,但染片容易出現過染,常呈現一片紅色,分色也不易控制。
半薄切片制備中的一些關鍵技術如切片,撈片,脫脂,染色等也不同於石蠟切片和超薄切片,有其特點和難點。
H. 半自動切片機跟全自動切片機有什麼區別
您好半自動切片機只有一個電機帶動刀片轉動,全自動是帶有兩個電機,一個是帶動轉刀轉動,一個是帶動推肉的挪動。
I. 冰凍切片機做好的有那幾個品牌
徠卡、珊頓、美康。切片這個系列,不管是石蠟切片、冰凍切片、振盪切片或者是超薄切片,徠卡肯定都是最優秀,性價比最高的。RM2235是徠卡最經典的石蠟切片機,切片機最重要的技術參數就是切片厚度均衡、平滑、連續,而徠卡這點都能做到,基本上一台RM2235很多年,切片機所謂的新型號都是往電動這方面去發展,徠卡的RM2245半自動切片機,RM2255全自動切片機等等都是這個系列;還有即使硬組織切片機(牙齒和骨頭方面),超薄切片機(腎穿方面)。珊頓,產品和服務都不錯,現在Shandon和Microm是合一家了,都叫做Thermo.中文名是賽默飛世爾,華南區的總代理還是廣州華俊公司
J. 什麼是聚酯半消光切片,聚酯大有光切片他們的價格相差多少
聚酯切片是一種高分子縮聚物,它耐熱、耐光、化學穩定性高。主要用於生產瓶子、棉型和毛型短纖維、中空纖維、POY、FDY絲等。
有光的一般比半光的貴$20-30/噸。
半光滌綸長絲和有光滌綸長絲生產工藝唯一的區別就是有光的生產過程中加入了TiO2,價格相差$150-250/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