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剪切增稠液體長期靜置後還能用嗎
下午好,看具體是什麼情況了如果粘稠液體具有假塑性只在剪切時表現出流體的回話,那靜置答後和剪不剪切沒什麼關系的請酌情參考。牛頓流體的增稠液體比如丙三醇、環氧樹脂和高黏度聚氧硅烷不受剪切力影響,非牛流體比如CMC、黃原膠和聚丙烯酸鈉這樣的即便是短期靜置後再使用時是必須重新剪切的。
2. 湯類增稠明膠食用方法
增稠劑(膠體)的種類與應用
增稠劑主要有:羧甲基澱粉鈉(CMS)、黃原膠、明膠、海藻酸鈉、瓜爾豆膠、β-環狀糊精、羧甲基纖維素(CMC)
增稠劑和膠凝劑是一類能提高食品粘度或形成凝膠的食品添加劑。在加工食品中可起供稠性、粘度、粘附力、凝膠形成能力、硬度、脆性、彈性、穩定、懸浮等作用,使食品獲得良好的口感。亦常稱做增粘劑、膠凝劑、乳化穩定劑等。因都屬親水性高分子化合物,可水化形成高粘度的均相液,故亦稱水溶膠、親水膠體或食用膠。
增稠劑的特性
1、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
2、在水中強化溶脹,在一定溫度范圍內能迅速溶解或糊化。
3、水溶液有較大粘度,具有非牛頓流體的性質。
4、在一定條件下可形成凝膠和薄膜。
常用增稠劑有:瓊脂、羧甲基澱粉鈉(CMS)、黃原膠、明膠、海藻酸、海藻酸鈉、海藻酸丙二醇酯、卡拉膠、果膠、阿拉伯膠、槐豆膠、瓜爾豆膠、羥丙基澱粉、羥乙基澱粉、糊精、環狀糊精(β-CD)、羧甲基纖維素(CMC)
【CMC-鈉】:羧甲基纖維素鈉,
白色纖維狀粉末。易分散於水中形成膠體溶液。遇二價金屬離子生成鹽沉澱,失去粘性。不溶於乙醇及有機溶劑。硫酸鋁之類的金屬鹽能賦予防水性。對油脂和蠟的乳化力大。用做增稠劑、穩定劑、組織改進劑、膠凝劑、泡沫穩定劑、水分移動控制劑。廣泛用於冰淇淋、飲料、醬體、面點等食品中。因吸水後膨脹性極強,又不被消化吸收,可做減肥食品填充物。FH9與FH6都是高粘度膠體。FH9粘度還要高,並分耐酸與不耐酸兩種。耐酸型主要用於高酸性製品:酸奶、高酸性飲料、發酵製品等等。其他型號還有FM6,為中粘度膠體。
【卡拉膠】:又名角叉菜膠。
一種用處較普遍的食用膠,用做增稠劑、穩定劑、懸濁劑、凝膠劑、粘結劑。一般分κ、λ、τ三種主要型號。κ型能形成易碎脆性凝膠;λ型能形成彈性凝膠;τ型不能形成凝膠。根據不同的生產需要三種不同型號的卡拉膠進行復配得到不同用處的卡拉膠。如:果醬專用(增稠但不必形成凝膠,以τ型為主);果凍專用(必須能形成彈性凝膠,以λ型為主);肉食專用(以κ型為主形成強凝膠)拌入鹽類(氯化鉀)增加凝膠強度、粘度。
1/6
一般添加量:肉食品、果醬、果凍等為3~8‰;醬油、飲料等為1~3‰。
【明膠】:又名食用明膠、全力丁
為白色或淡黃色半透明薄片或粉粒,含有18種氨基酸,其中7種為人體所必需。有吸水性與凝膠性,它不溶於冷水、加水後逐漸膨脹軟化,可吸收5-10倍的水,在熱水中溶解,不溶於乙醇、乙醚、氯仿等溶劑,一般形成膠凍的濃度在15%左右,明膠的水溶液長時間煮沸則發生變化。即使冷卻也難於再凝固膠化,再加熱則成膘。
用途:作冰淇淋的穩定劑和火腿腸的粘合劑。食品中應用於冰淇淋、糖果、罐頭等方面,在糖果生產中能使用權糖壞飽滿,具有穩定的韌性和彈性,不易變形,生產啤酒或酒精時可做澄清劑,用量為0.2%,可以做成各種凝膠型產品,本身有營養價值。
【瓊脂】:
半透明白色至淺黃色薄膜帶狀、碎片、顆粒、及粉末。無臭或有微臭。不溶於冷水和有機溶劑。口感粘滑。冷水中吸20倍水膨脹。溶於熱水後,5‰也能形成堅實凝膠。1%瓊脂溶液於32~42℃凝固。為彈性凝膠,在意9~96℃。熔化。
用途:增稠劑、穩定劑、乳化劑、膠凝劑。啤酒中可做銅的固化劑,與其中的蛋白質、單寧結和沉澱後除去。
【果膠】:
白色、黃色或淺灰色粉末。幾乎無臭。口感粘滑。溶於20倍水,形成乳白色粘稠狀膠態溶液,呈弱酸性。耐熱性強。幾乎不溶於乙醇或其他有機溶劑。用乙醇、甘油、砂糖糖漿濕潤,或3倍以上糖混合,可提高溶解性。在酸性溶液中較穩定。通常按酯化度分類。甲氧基含量≥7%(酯化度42.5%)者稱為高酯果膠。甲氧基含量≤7%者稱為低酯果膠。高酯果膠水溶液在糖度60%以上,在PH2.6~3.4可形成非可逆凝膠。與二價金屬離子交聯才能形成凝膠(熱、攪拌可逆)
用途:增稠劑、膠凝劑、乳化劑。蛋黃醬、精油的穩定劑,防糕點硬化。
【魔芋膠】:
白色或淺棕黃色粉末。可分散於PH4~7的熱水或冷水中形成高粘度溶液。加熱機械攪拌可提高溶解度。如在其中加入中等量的鹼,可形成強烈加熱也不熔融的穩定凝膠。
用途:膠凝劑、增稠劑、乳化劑、成膜劑。2%的冷水溶液,50ml加10%的碳酸鉀溶液1ml,在室溫下充分水化,水浴加熱至85度,不斷攪拌維持2小時,形成穩定的凝膠。
【黃原膠】:又稱漢生膠、占噸膠等
2/6
淺黃色至淡棕色粉末,稍帶臭,易溶於冷熱水中,溶液中性,遇水分散、乳化變成親水性粘稠膠體,低濃度溶液的粘度也很高。粘度不受溫度影響。溫度不變時受單純機械性沖擊會出現溶膠與凝膠的可逆性變化現象。攪拌則粘度下降,靜置則粘度升高,在靜置時可為凝膠,呈假塑性,經搖震,攪拌等可能變而液化。中性附近粘性穩定PH4以下或10以上時粘度上升,對酸和鹽穩定,添加食鹽則粘度上升,耐凍結和解凍,不溶於乙醇,與角豆膠
3. 什麼增稠防腐的食品添加劑可以替代焦磷酸鈉
增稠劑(膠體)的種類與應用
增稠劑(膠體)的種類與應用
增稠劑主要有:羧甲基澱粉鈉(CMS)、黃原膠、明膠、海藻酸鈉、瓜爾豆膠、β-環狀糊精、羧甲基纖維素(CMC)
增稠劑和膠凝劑是一類能提高食品粘度或形成凝膠的食品添加劑。在加工食品中可起供稠性、粘度、粘附力、凝膠形成能力、硬度、脆性、彈性、穩定、懸浮等作用,使食品獲得良好的口感。亦常稱做增粘劑、膠凝劑、乳化穩定劑等。因都屬親水性高分子化合物,可水化形成高粘度的均相液,故亦稱水溶膠、親水膠體或食用膠。
增稠劑的特性
1、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
2、在水中強化溶脹,在一定溫度范圍內能迅速溶解或糊化。
3、水溶液有較大粘度,具有非牛頓流體的性質。
4、在一定條件下可形成凝膠和薄膜。
常用增稠劑有:瓊脂、羧甲基澱粉鈉(CMS)、黃原膠、明膠、海藻酸、海藻酸鈉、海藻酸丙二醇酯、卡拉膠、果膠、阿拉伯膠、槐豆膠、瓜爾豆膠、羥丙基澱粉、羥乙基澱粉、糊精、環狀糊精(β-CD)、羧甲基纖維素(CMC)
【CMC-鈉】:羧甲基纖維素鈉,
白色纖維狀粉末。易分散於水中形成膠體溶液。遇二價金屬離子生成鹽沉澱,失去粘性。不溶於乙醇及有機溶劑。硫酸鋁之類的金屬鹽能賦予防水性。對油脂和蠟的乳化力大。用做增稠劑、穩定劑、組織改進劑、膠凝劑、泡沫穩定劑、水分移動控制劑。廣泛用於冰淇淋、飲料、醬體、面點等食品中。因吸水後膨脹性極強,又不被消化吸收,可做減肥食品填充物。FH9與FH6都是高粘度膠體。FH9粘度還要高,並分耐酸與不耐酸兩種。耐酸型主要用於高酸性製品:酸奶、高酸性飲料、發酵製品等等。其他型號還有FM6,為中粘度膠體。
【卡拉膠】:又名角叉菜膠。
一種用處較普遍的食用膠,用做增稠劑、穩定劑、懸濁劑、凝膠劑、粘結劑。一般分κ、λ、τ三種主要型號。κ型能形成易碎脆性凝膠;λ型能形成彈性凝膠;τ型不能形成凝膠。根據不同的生產需要三種不同型號的卡拉膠進行復配得到不同用處的卡拉膠。如:果醬專用(增稠但不必形成凝膠,以τ型為主);果凍專用(必須能形成彈性凝膠,以λ型為主);肉食專用(以κ型為主形成強凝膠)拌入鹽類(氯化鉀)增加凝膠強度、粘度。
一般添加量:肉食品、果醬、果凍等為3~8‰;醬油、飲料等為1~3‰。
【明膠】:又名食用明膠、全力丁
為白色或淡黃色半透明薄片或粉粒,含有18種氨基酸,其中7種為人體所必需。有吸水性與凝膠性,它不溶於冷水、加水後逐漸膨脹軟化,可吸收5-10倍的水,在熱水中溶解,不溶於乙醇、乙醚、氯仿等溶劑,一般形成膠凍的濃度在15%左右,明膠的水溶液長時間煮沸則發生變化。即使冷卻也難於再凝固膠化,再加熱則成膘。
用途:作冰淇淋的穩定劑和火腿腸的粘合劑。食品中應用於冰淇淋、糖果、罐頭等方面,在糖果生產中能使用權糖壞飽滿,具有穩定的韌性和彈性,不易變形,生產啤酒或酒精時可做澄清劑,用量為0.2%,可以做成各種凝膠型產品,本身有營養價值。
【瓊脂】:
半透明白色至淺黃色薄膜帶狀、碎片、顆粒、及粉末。無臭或有微臭。不溶於冷水和有機溶劑。口感粘滑。冷水中吸20倍水膨脹。溶於熱水後,5‰也能形成堅實凝膠。1%瓊脂溶液於32~42℃凝固。為彈性凝膠,在意9~96℃。熔化。
用途:增稠劑、穩定劑、乳化劑、膠凝劑。啤酒中可做銅的固化劑,與其中的蛋白質、單寧結和沉澱後除去。
【果膠】:
白色、黃色或淺灰色粉末。幾乎無臭。口感粘滑。溶於20倍水,形成乳白色粘稠狀膠態溶液,呈弱酸性。耐熱性強。幾乎不溶於乙醇或其他有機溶劑。用乙醇、甘油、砂糖糖漿濕潤,或3倍以上糖混合,可提高溶解性。在酸性溶液中較穩定。通常按酯化度分類。甲氧基含量≥7%(酯化度42.5%)者稱為高酯果膠。甲氧基含量≤7%者稱為低酯果膠。高酯果膠水溶液在糖度60%以上,在PH2.6~3.4可形成非可逆凝膠。與二價金屬離子交聯才能形成凝膠(熱、攪拌可逆)
用途:增稠劑、膠凝劑、乳化劑。蛋黃醬、精油的穩定劑,防糕點硬化。
【魔芋膠】:
白色或淺棕黃色粉末。可分散於PH4~7的熱水或冷水中形成高粘度溶液。加熱機械攪拌可提高溶解度。如在其中加入中等量的鹼,可形成強烈加熱也不熔融的穩定凝膠。
用途:膠凝劑、增稠劑、乳化劑、成膜劑。2%的冷水溶液,50ml加10%的碳酸鉀溶液1ml,在室溫下充分水化,水浴加熱至85度,不斷攪拌維持2小時,形成穩定的凝膠。
【黃原膠】:又稱漢生膠、占噸膠等
淺黃色至淡棕色粉末,稍帶臭,易溶於冷熱水中,溶液中性,遇水分散、乳化變成親水性粘稠膠體,低濃度溶液的粘度也很高。粘度不受溫度影響。溫度不變時受單純機械性沖擊會出現溶膠與凝膠的可逆性變化現象。攪拌則粘度下降,靜置則粘度升高,在靜置時可為凝膠,呈假塑性,經搖震,攪拌等可能變而液化。中性附近粘性穩定PH4以下或10以上時粘度上升,對酸和鹽穩定,添加食鹽則粘度上升,耐凍結和解凍,不溶於乙醇,與角豆膠等合用有相乘效應,可提高彈性,與瓜爾膠合用可提高粘性。不溶於乙醇。
用途:用途廣泛,可用於飲料,最大使用量為1、0g/kg;麵包、乳製品、肉製品、果醬、果凍、花色醬汁2、0g/kg;面條、糕點、餅干、起酥油、速溶咖啡、魚製品、雪糕、冰棍、冰淇淋10、0g/kg。
使用注意事項:黃原膠乾粉有極強的親水性,直接溶解易結成團,可在不斷攪拌中慢慢加入或與其他乾粉輔料(如鹽、糖)先攪拌再加入水中攪拌溶解。黃原膠是一種陰離子多糖,與陽離子型物質不能配伍。
【阿拉伯膠】:
白色淡黃褐色塊狀或粉末,無臭無味。在水中慢慢溶解,呈酸性膠體。不溶於乙醇。溶解度為50%。與明膠或蛋白形成穩定的凝聚層。
用途:增稠劑、穩定劑、乳化劑、塗釉劑。飲料、巧克力、冰激淋和果醬0.5~5‰。
【瓜爾豆膠】:又名瓜爾膠、吉柯豆角膠
白色或稍帶黃褐色的粉末有的呈顆粒狀或扁平狀,無臭或稍有氣味。瓜爾膠在冷水中就能形成膠體溶液,使用方便並且較低即可形成高粘度的溶液。1%瓜爾膠水溶液的平均粘度為3.8Pa·s(25℃)。比其他食用膠的1%溶液粘度都大(如槐豆膠0.02Pa·s,κ-卡拉膠0.03Pa·s,海藻酸鈉0.4Pa·s)當瓜爾膠濃度在1-2%范圍時,濃度增加一倍,粘度增加工廠10倍,瓜爾膠溶液在高溫下加熱一段時間會發生不可逆降解,糖苷鍵被水解,結果使粘度急速喪失,在PH值3以下的酸性溶液中也會發生降解。
其1%水溶液在於20-80℃范圍內,粘度隨溫度增加呈線性降低。瓜爾豆膠溶液通常在制備好兩小時後達到最高粘度。加熱迅速達最高粘度,在室溫下制備並放置需添加防腐劑以防止因微生物繁殖而引起的腐敗。增加蔗糖濃度會降低它的粘度。
用途:按GB2760-1996規定,瓜爾膠可按生產需要適量用於各種食品。美國FDA(1980)規定:用於烘烤食品和烘烤基料,0.35%;早餐麵食:1.2%,乳酪:0.8%,仿製的人造奶油產品:1.0%,脂肪和油脂:2.0%,肉汁和調味品:1.2%,果醬和果凍,1.0%,牛奶產品:0.6%,加工的蔬菜和蔬菜汁:2.0%,湯和湯料:0.8%,甜沙司、糖霜和糖漿:1.0%,其他食品按生產需要不超過0.5%。
【海藻酸鈉】:別名藻朊酸鈉、褐藻酸、海帶膠、褐藻酸鈉
白色或黃色粉末,其本無臭、無味,具有良好的增稠性、膠凝性、泡沫穩定性、保濕性、保水性,系天然有機高分子電解質,溶解後形成透明粘稠液,中性,PH>12時成膠體狀態。PH<3時形成不溶性凝膠。與鎂和汞等二價以上金屬鹽均可形成凝膠。不溶於乙醇,與澱粉、蛋白質、蔗糖、甘油、明膠互溶性好,與澱粉有疊加效應,有一定的成膜能力,對麵粉製品有組織改良作用。不溶於乙醇含量大於30%的溶液。
用途:增稠劑,增稠能力一般為果膠的10倍,可做飲料、果汁、乳化香精的穩定劑,用於冰淇淋、冰糕中,可使產品體積膨脹,口感細膩,在啤酒生產中作澄清劑、穩定劑、還可用於湯類、麵包、魚糕、可可奶、罐頭中。還可做粘結劑、成膜劑、乳化劑、水處理劑、酶固定化試劑等。在酸性較大的水果汁和酸性食品中效果不顯著。此外在醫葯及化妝品中有降膽固醇效果,對重金屬離子有絡合效果。
【藻酸丙二醇酯】:
性狀如海藻酸鈉,以PH3~4酸性溶液能形成凝膠。根據酯化度溶於60%以下的乙醇水溶液。溶於因為有一個丙二醇基,所以做為增稠劑的同時又具有很好的乳化性能,並對酸有較好的穩定性,很適合做有一定酸度的飲品的穩定劑。如攪拌型酸奶、果味奶、豆奶等等。
【聚丙烯酸鈉】:sodiumpolyacrylate
為合成膠,白色粉末。無臭無味。吸濕性極強。具有親水疏水基團的高分子化合物。緩慢溶於水形成極粘稠的透明液體,其0.5%的溶液粘度1Pas,粘性並非因吸水膨潤產生(CMC、海藻酸鈉),而是由於分子內許多陰離子基團的離子現象使分子鏈增長,表現粘度增大,形成高粘性溶液。約為CMC、海藻酸鈉的15~20倍。加熱、酸處理、鹽對粘度影響很小,鹼性則粘度增大。不溶於有機溶劑。遇高價金屬離子形成不溶性鹽。PH4以下聚丙烯產生沉澱。
用途:增稠劑。增加麵粉中蛋白質的粘接力;使澱粉粒子相結合。分散滲透至蛋白質網狀結構中;形成表面光滑緻密的面團;保水性強,使水分均勻保持在面團中;提高面團的伸展性;使油脂分散均勻。用量0.5‰。冰激淋、調味醬、水產肉糜等。
【檸檬酸硬脂醯單甘油酯】:
灰白色或棕黃色稠度似豬油的蠟狀固體。基本無味。不溶於水。溶於氯仿和乙二醇。用於乳化的起酥油。最大使用量1.5‰。
【乙酸異丁酸蔗糖酯(蔗糖乙酸異丁酸酯)】:
淺稻草色澄清無沉澱液體。滋味與氣味醇和。不溶於水。溶於多數有機溶劑。穩定劑、相對密度調整劑、無醇飲料的混濁劑。
【羧甲基纖維素鈉】:又稱CMC、纖維素乙醇酸鈉
白色或淡黃色粉末,或纖維物質,無臭、不溶於有機溶劑,易溶於水或高粘度溶液。溶液呈中性或微酸性。對熱不穩定,其粘度隨溫度升高而降低,一般在PH值=3以下形成游離酸,生成沉澱,對油脂,蠟有大的乳化能力。其水溶液中加入鋁、鐵等金屬離子時,產生不溶性沉澱。
用途:陽離子型高分子化合物,廣泛用於食品及其他工業領域。
增稠劑、乳化穩定劑、膨脹劑,在冰淇淋中使用0.15%-0.18%,適用於方便麵、掛面、果子醬、麵包、糕點、乳酪、飲料、魚貝產品類、湯汁、醬油、年糕等。也做為成膜劑、粘合劑使用、它能改善麵粉品質,使其光澤性提高,可使產品內部結構蔬松,不易破碎折斷,可保持食品原有形狀和風味,可阻止蛋白質、油脂變性,也可用於醫葯、化妝品等。
【麥芽糊精】:與糊精(黃糊精、白糊精、焙炒澱粉)不是一樣東西。分子式:(C6H10O5)n
白色粉末或顆粒,微溶於水,無甜味,有營養價值,易溶於水或易分散於水中。也可是澄清至混濁的水溶液,食用玉米澱粉經部分水解後凈化濃縮而成。
用途:抗結晶和自由流動劑、成型劑、加工助劑、增容填充劑、穩定劑和增稠劑、乾粉類添充物、粘合劑、表面裝飾劑。用於糖果、冰激淋、乳製品、醬類、肉湯、焙烤製品等等。
【β-環狀糊精】:又稱環糊精,有α、β、γ等環狀糊精。分子式:(C6H10O5)6-12
白色或幾乎白色結晶固體或結晶性粉末,實際上無臭,略有甜味,能使不安定物質安定化。改善物性,改善物質的溶解性,結晶性,吸潮性,可使許多對光、熱、氧氣敏感的食品原料、泡沫、乳化液保持穩定,能改善食品的風味、組織結構和顏色。微溶於乙醇和冷水,溶於熱水。
用途:食品增稠劑、乳化劑,能防止食品龜裂,滲油和變黃,還可控制糕點、糖果中香料的揮發性,有矯味作用,有使揮發性物質和油溶性物質粉末化的作用。用於果汁晶、固體醬油等各種乾燥粉末食品。可做為脂肪代用品,用於低脂人造奶油、糊狀食品、冰淇淋、香腸等製品。
【改性澱粉】:
變性澱粉系採用物理、化學及酶轉化的方法,使澱粉氧化、醚化、酯化、α化、糊化,以改變澱粉性質。提高澱粉糊的冷凍穩定性以及對高溫、酸、鹼和剪切力的抗性,提高澱粉糊的凝膠性、成膜性。
它包括酸法變性澱粉,交聯澱粉,取代澱粉等。交聯澱粉能延緩澱粉的凝沉作用,能抵抗凍融,抗剪切能力增強,用於方便食品的生產,如方便米、面、速凍食品等。酸法變性澱粉則大大提高了澱粉的凝膠性,用於果凍,夾心餅,軟糖的生產。取代澱粉如酯化、醚化後,其抗老化、回生能力增強。經化學改進的糯玉米澱粉可作增稠劑、乳化劑、黏著劑、懸浮劑而用於香腸、羹罐頭、糊狀罐頭、冷凍食品、以及涼拌菜佐料的生產。
磷酸酯化的小麥澱粉可用於食品中作為乳化劑、增稠劑和穩定劑。以1%的糊化方式添加於掛面中,可提高掛面的品質。
澱粉的磷酸單酯分散液具有透明、黏度高、抗老化、穩定性好、保水性和凍融性強的性能,在食品中起到增黏和保型的作用。在蛋糕中添加≤4%的量可提高蛋糕的比容,延長蛋糕的貨架壽命,延緩蛋糕的老化,對蛋白發泡體系的持泡性能也有顯著的改善。並能改善蛋糕的感官指標如濕潤度、柔軟性、色澤和孔泡均勻性。
在蛋黃醬加工中加入α-交聯澱粉可以提高產品的黏調性。
將玉米或馬鈴薯澱粉通過HCL變性後,製成無甜味的酸變性澱粉,按19%的量用於低糖果脯的生產中,可作為保型添加劑。
4. 水性流平劑為什麼會增稠
流變助劑的定義是一些可以改變流體流變性的助劑,如從牛頓流體改變為塑性專/假塑性流體,或者反過來。這屬些助劑可能是高分子/自然增稠劑,無機/有機溶劑,或各種各樣的有機/無機電解質或分散劑。
流平劑用於使油墨/印漿/塗料等等施用於材料表面時,可以獲得高度均勻/光澤/平滑的表面,這些流平劑主要是高效表面/界面活性劑及高分子電解質,其作用機理是分散/破泡/稀釋,使塗料/油墨具有高度的流動性(同時並不改變塗料/油墨的含固量)並具備良好的表面濕潤性(包括自身體系的及與材料之間的),使用這些流平劑可以大大減低印件表面針孔以及火山口效應。
流平劑的種類很多,選用時需要小心測試以達到最大的設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