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半透膜與膠體性質有關嗎
考點: 膠體的重要性質 專題: 分析: A.膠粒不能透過半透膜;B.電解質溶液使泥內沙膠粒聚沉;C.植物油、容水的混合物屬於乳濁液;D.蛋白質溶液是膠體,膠體能產生丁達爾效應. A.澱粉溶液是膠體,膠粒不能透過半透膜,可用滲析提純膠體,故A錯誤; B河流中的水含有泥沙膠粒,海水中含有氯化鈉、氯化鈣等電解質,二者相遇是可以發生膠體凝聚,就形成三角洲,與膠體有關,故B錯誤;C.植物油、水的混合物屬於乳濁液,不屬於膠體,故C正確;D.蛋白質溶液是膠體,膠體能產生丁達爾效應,所以與膠體有關,故D錯誤.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膠體的性質,明確膠體常見的性質有丁達爾現象、膠體的聚沉、電泳等,題目難度不大.
㈡ 膠體的物理性質實驗
不同光源對不同溶劑現象的探究
中學教材採用紅色激光筆對藍色硫酸銅和氫氧化鐵試劑進行照射,區別膠體與溶液。對此,筆者認為缺乏實驗的嚴謹性,為什麼不採用其他光源進行區別呢?不同的光源對不同試劑有什麼影響呢?該實驗採用不同光源對不同試劑進行照射,探究光源對丁達爾現象的影響。
1.1 採用不同光源照射
採用不同光源照射不同試劑,觀察實驗現象如下:
由表可看出:(1)大部分不同分散體系均有光路,只是強弱不一樣(2)CuSO 4 溶液在其他光源的照射下也有丁達爾現象。原因如下:
丁達爾效應的本質是光的散射,光散射的條件是粒子小於入射光波長。而溶液粒子(小於 1 nm)和膠體粒子(甚至粗分散體系),都小於可見光波長(400~750 nm),當可見光透過溶液或膠體時都有一定的光散射作用,即溶液和膠體都具備產生丁達爾效應的條件.
二、Fe(OH) 3 膠體形成受哪些因素的影響
2.1 濃度的影響
配製低濃度、中濃度和恰好形成沉澱濃度的 Fe(OH) 3 分散系,用相同光源在相同環境中照射該體系。
圖2.1.a低濃度
圖2.1.b中濃度
圖2.1.c恰好形成沉澱濃度
2.1.1 結果及討論
隨著Fe(OH) 3 膠體的濃度增大,丁達爾現象也越明顯。形成
稀沉澱時,依然有明顯的丁達爾現象。
2.2 溫度的影響
在 50 mL 蒸餾水中分別加入相同體積的 0.1 mol、0.5 mol、1mol、1.5 mol、2 mol、3 mol 的 FeCl 3 溶液,各滴入 3 滴NaOH 溶液,一組加熱,一組不加熱,用相同光源照射觀察其丁達爾現象。
圖2.2.a 不加熱
圖2.2.b 加熱
由圖 4、圖 5 觀察出:加熱過後,Fe(OH) 3 分散系的顏色明顯加深。其中 2 mol 和 3 mol 的顏色最深,是紅棕色,其它濃度的比較淺,且靜置一天,結果不變。溫度在 60 ℃以上基本顏色就不會發生變化,溫度越低則丁達爾效應越不明顯。
2.3Fe(OH) 3 膠體粒徑的測量
中學教材對膠體的定義為:分散質粒子的直徑介於 1~100 nm外觀均一、透明,性質不太穩定。按照中學課本的方法,在 FeCl 3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製取 Fe(OH) 3 膠體並煮沸,通過激光粒度儀測量其粒徑,發現其主要粒徑集中在 10~100 um 之間,而膠體的粒徑在 1~100 nm 之間。採用 0.1 um 和 0.45 um 的半透膜,對以不同濃度 FeCl 3 溶液配製的 Fe(OH) 3 膠體進行過濾,用自然光、紅光、綠光進行照射,觀察其丁達爾現象。
㈢ 膠體通過半透膜是過濾嗎
不是過濾,是滲析
小分子或離子能透過半透膜,膠體不能通過,利用這個性質提純
㈣ 膠體的凈化半透膜
A.膠體較穩定,靜止不容易產生沉澱,故A錯誤; B.膠粒能透過濾紙,不能透過半透膜,故版B錯誤;權 C.豆漿是膠體,膠體遇電解質發生聚沉,利用了膠體的性質,故C正確; D.溶液、膠體和濁液這三種分散系的本質的區別在於分散質粒子直徑大小,故D錯誤. 故選:C.
㈤ 求驗證膠體不能通過半透膜的實驗操作``````
把10ML的澱粉膠體加入用半透膜製成的袋裡,將此袋浸入盛有蒸餾水的燒杯中中。專2分鍾後,用試管屬取燒杯中的液體5ML。並向試管中加入少量碘水,觀察試管中的變化。你可以發現試管中沒有什麼變化,這就說明問題啦
㈥ 膠體能通過半透膜嗎
不能,膠體的分散質粒子直徑是1-100nm,可以通過濾紙,但不能通過半透膜,而且還可以通過丁達爾現象來區分是否為膠體。利用半透膜能透過小分子和小離子,但不能透過膠體粒子的性質從溶膠中除掉作為雜質的小分子。
1膠體
膠體是一種均勻混合物,在膠體中含有兩種不同狀態的物質,一種分散,另一種連續。分散的一部分是由微小的粒子或液滴所組成,分散質粒子直徑在1nm—100nm之間的分散系;膠體是一種分散質粒子直徑介於粗分散體系和溶液之間的一類分散體系,這是一種高度分散的多相不均勻體系。
2膠體的性質
膠體能發生丁達爾現象,產生聚沉,電泳現象,滲析作用,吸附性等性質。
膠體為分散系,是一些具有相同或相似結構的一個集合,存在有數個粒子組成一個膠粒,所以一般1mol的物質形成膠體時,膠粒數(膠體粒子數)小於1mol。膠體為混合物。
㈦ 以下是制備Fe(OH)3膠體並驗證Fe(OH)3膠體性質的實驗.(1)向20mL沸騰的蒸餾水中滴加1mL-2mL的飽和的
(1)實驗室制備氫氧化鐵膠體是在沸騰的蒸餾水中加入飽和氯化鐵溶液,當溶液變為紅褐色時立即停止加熱,
故答案為:FeCl3溶液; 體系呈紅褐色;
(2)膠體具有丁達爾效應,利用半透膜可凈化膠體,則溶液中微粒氯化鐵會透過半透膜進入燒杯中,而氫氧化鐵膠體粒子不能透過半透膜,故取部分半透膜袋外的液體於一個小燒杯中,將一束平行光從該小燒杯的側面射入,無丁達爾現象,再向該小燒杯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銀溶液數滴,會生成白色沉澱,不溶於硝酸;
故答案為:無;白色沉澱產生;
(3)Fe(OH)3膠粒帶正電,通電時帶正電荷的氫氧化鐵粒子粒子向陰極移動,陰極附的顏色逐漸變深,發生了電泳現象,
故答案為:紅褐色加深;氫氧化鐵膠粒帶正電荷,在電場中會向陰極遷移;
(4)加入鹽酸,會引起氫氧化鐵膠體聚沉,繼續加入鹽酸,氫氧化鐵沉澱會溶解,故答案為:先產生紅褐色沉澱,後來紅褐色沉澱又逐漸溶解成棕黃色溶液.
㈧ 膠體能否透過半透膜
膠體不能透過半透膜。利用半透膜能透過小分子和小離子,但不能透過膠體粒子的性質從溶膠中除掉作為雜質的小分子。
就是由於這個原理,才能分離膠溶體(膠體和溶液的混合物),因為溶液的粒子半徑小於1納米;膠體是指直徑在1-100納米的分散質。
膠體是不能通過半透膜的,所以,用一般的濾紙是不能過濾出膠體的,而是用半透膜來過濾膠體的。
生物大分子物質不能自由通過半透膜,原因是半透膜的孔隙的大小比離子和小分子大,但比生物大分子例如蛋白質、澱粉等小,如羊皮紙、玻璃紙等都屬於半透膜。
(8)膠體性質半透膜實驗擴展閱讀
玻璃紙只允許水透過蔗糖溶液中,而蔗糖分子不能透過;動物的膀胱允許水透過,而不允許酒精分子過;灼熱的鈀或鉑允許氫透過,而氬分子不能透過。
半透膜可用多種高分子材料製成,用以分離不同分子量的物質,定滲透壓和氣體分壓等。半透膜主要應於膜分離技術中的反滲透和超濾。
應用反滲透過程時稱為反滲透膜,它是具有水性基團的薄膜,膜不僅具有篩濾作還有對水分子的優先吸附作用。常於反滲透的膜有醋酸纖維素膜、芳香聚胺膜、聚苯並咪唑膜等。半透膜可以制板狀、管狀和中空纖維狀,也應用於擴滲析。
膜的表皮層微孔孔徑為0.6~0.9nm,臨界孔徑為1.3nm。孔徑較大的半透膜應用於超過濾,稱為超過濾膜,它在0.07~0.7MPa(0.7~7kgf/cm2)壓力下工作,用於分離直徑10nm以內的分子和微粒,其透過性能屬篩分原理。
在污水處理中用到的膜過程有電滲析、反滲透和超濾,其所用的均為半透膜。半透膜應用在工業廢水治理,有的已有生產規模,有的還在實驗室研究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