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樹脂切片有什麼危險性
如果是沒有加增強型網片的切割片在切割時一定要有防護罩,因為如專果切割片的屬質量有問題的話很容易爆片,輕則毀壞工件,重則傷人,所以在操作時務必佩戴好防護用具,切割設備一定要安全防護罩,東莞科創的切割片在這方面就做得很好,我們現在就是用他們的切割片,希望能幫到您!
㈡ 製作葉片臨時切片實驗步驟
製作葉片的玻片標本的過程是:1、將新鮮的葉片平放到小木板上(圖d);2、右手捏緊並排的兩個刀片橫向迅速切割葉片(圖a);3、把刀片夾縫中存在的薄片放人水中(圖b);5、選用最薄的一片製成臨時裝片(圖c).
故選:C
㈢ 實驗課上切片、塗片、滴片各有什麼特點
切片:從生物體上切取的薄片製成。如,葉片橫切。
塗片:液體的生物材料塗抹製成。如,血細胞塗片。
裝片:從生物體上撕下或者挑取少量的材料製成。如,洋蔥表皮臨時裝片。
切片應稱做組織切片,或病理切片。將手術取下來的病理組織或可疑的組織經過固定,封臘,經過切片機切成組織薄片,然後固定在玻片面性上,進行染色,這就是切片。最後將切片放在顯微鏡下檢查,根據其病理細胞的特徵,進行病理學的組織定性。
(3)樹脂切片實驗擴展閱讀:
切片:供光學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觀察的動植物組織薄片。因要求不同,可用刀片進行徒手切片,也可將組織塊包埋於石蠟或火棉膠中或以低溫冰凍,用切片機切片。切成5~10微米薄片,供光學顯微鏡觀察。用環氧樹脂或甲基丙烯酸包埋組織塊切制的超薄切片,其厚度在20~50納米,專供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一般教學用的如根尖、莖的切片通稱石蠟切片。
㈣ 切片工具的化學實驗切片
化學實驗中, 切片工具是顯微製片技術中所要用到的工具合稱。
1.切片工具
(1)切片刀:一般使用普通的有柄剃刀,這種刀使用時間較長,每次用前在磨刀上磨至鋒利即可。若沒有剃刀,也可用刀片代替,市售刀片有單面合雙面兩種,以單面刀片為好,特別是切較硬的材料。
(2)培養皿:用於盛片,切片前先裝適量清水(對較堅硬的材料)或30%乙醇(對較柔軟或含黏液、菊糖等的材料),乙醇濃度也可更高,但不易超過50%,否則易引起細胞收縮。
(3)毛筆:用於取片,小楷和中楷毛筆均可。
(4)切片板:木板或玻板,壓切法用之。
(5)夾持物:夾持物應是堅固而易切的材料,常用的有萵苣、蘿卜、土豆等,用於夾持柔軟的材料,如葉、花瓣及細小的須根,接骨木髓、通草等,適用的范圍同前。通草遇水即軟,故不能與水接觸,可將其保存在酒精中作切片,對於在酒精中保存的材料,用通草作夾持物甚好;軟木或杉木,用於較硬的材料如果實、種子類,用前需軟化。
㈤ 顯微鏡下觀察肉芽組織切片的實驗步驟
博視達光學供應商給您
取載玻片與蓋玻片各一片,用軟布擦乾凈,由於蓋撥片很薄,擦時要小心,可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夾住蓋玻片邊緣,把紗布平鋪在右手手掌上,從上下兩面輕輕夾住蓋玻片,平均使用力量慢慢輕擦,這樣才不會把蓋玻片擦碎.
2.用滴管吸取1~2滴清水,放在載玻片中央.
3.用鑷子撕取觀察物體一小片(無論觀察細胞組織或器官,材料必須做成薄片,才能觀察,這些薄片不能過厚,一般一層細胞的厚度為好,如果過厚不但細胞互相重疊,而且光線不易穿透,雖然在顯微鏡下能勉強看到輪廓,但細致的結構很難看清),置於載玻片上的小水滴中,盡量勿使材料皺縮.
4.用鑷子夾取一片干凈的蓋玻片,先以蓋玻片的一邊斜著與小水滴接觸,然後便慢慢放下蓋玻片,將觀察材料全部蓋上,操作時,防止蓋玻片驟然下降,以免發生氣泡,妨礙觀察效果.
5.製作好的玻片,要求蓋玻片與載玻片之間恰好被水分充滿;當水分不足時,可用滴管從蓋玻片一側的邊緣滴少許水分,在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從而使蓋玻片與載玻片之間被水分充滿;當水分多餘時,可用吸水紙吸去多餘水分.
6、染色:用滴管從蓋玻片一側的邊緣滴少許碘液,在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從而使蓋玻片與載玻片之間被碘液充滿;當碘液多餘時,可用吸水紙吸去多餘碘液.製作好後就可以放到顯微鏡下面觀察了.
初學者可以製作 洋蔥內表皮細胞
准備
1.擦拭載玻片,在上面滴清一滴清水
2.製作臨時裝片 用鑷子撕取洋蔥內表皮 ,展平 ,放在載玻片上,蓋蓋玻片
3.染色 在載玻片一旁滴一滴碘液,在另一邊用吸水紙吸取
其他的植物也類似,如用鋒利刀片切幼嫩的莖或者葉片,記住要薄,多切幾片,放在清水裡,再用毛筆去蘸取,放在載玻片上,我是學生物的,你有這些儀器已經可以做簡單的顯微觀察了.例如,洋蔥表皮細胞觀察和細胞失水實驗
方法是,現在載波片上滴一滴清水(有條件的用蒸餾水),然後取新鮮的洋蔥,在紫色區用鑷子撕下一小塊表皮,在水滴上展平,蓋上蓋玻片,注意斜著蓋這樣可以不留氣泡,蓋好後就可以放在載物台上進行觀察,注意細胞形態,如果需要更進一步還可以在載玻片一側滴上一滴鹽水或是糖水,將玻片傾斜,讓鹽水將整個洋蔥切片浸潤,然後觀察,可以看到細胞失水;再用清水洗玻片再觀察,細胞重新吸水還原.
1.對光
2.撕取植物表皮薄膜放置載玻片上
3.蓋上蓋玻片(注意從一側,慢慢放下,避免氣泡出現)
4.滴碘酒,再從另一側拿吸水紙吸引
5.可以觀察了!
㈥ 用顯微鏡觀察葉片橫切面的永久切片的詳細實驗步驟
博視達光學供應商給您解答:
取載玻片與蓋玻片各一片,用軟布擦乾凈,由於蓋撥片很薄,擦時要小心,可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夾住蓋玻片邊緣,把紗布平鋪在右手手掌上,從上下兩面輕輕夾住蓋玻片,平均使用力量慢慢輕擦,這樣才不會把蓋玻片擦碎。
2.用滴管吸取1~2滴清水,放在載玻片中央。
3.用鑷子撕取觀察物體一小片(無論觀察細胞組織或器官,材料必須做成薄片,才能觀察,這些薄片不能過厚,一般一層細胞的厚度為好,如果過厚不但細胞互相重疊,而且光線不易穿透,雖然在顯微鏡下能勉強看到輪廓,但細致的結構很難看清),置於載玻片上的小水滴中,盡量勿使材料皺縮。
4.用鑷子夾取一片干凈的蓋玻片,先以蓋玻片的一邊斜著與小水滴接觸,然後便慢慢放下蓋玻片,將觀察材料全部蓋上,操作時,防止蓋玻片驟然下降,以免發生氣泡,妨礙觀察效果。
5.製作好的玻片,要求蓋玻片與載玻片之間恰好被水分充滿;當水分不足時,可用滴管從蓋玻片一側的邊緣滴少許水分,在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從而使蓋玻片與載玻片之間被水分充滿;當水分多餘時,可用吸水紙吸去多餘水分。
6、染色:用滴管從蓋玻片一側的邊緣滴少許碘液,在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從而使蓋玻片與載玻片之間被碘液充滿;當碘液多餘時,可用吸水紙吸去多餘碘液。 製作好後就可以放到顯微鏡下面觀察了。
初學者可以製作 洋蔥內表皮細胞
准備
1.擦拭載玻片, 在上面滴清一滴清水
2.製作臨時裝片 用鑷子撕取洋蔥內表皮 , 展平 ,放在載玻片上, 蓋蓋玻片
3.染色 在載玻片一旁滴一滴碘液,在另一邊用吸水紙吸取 其他的植物也類似,如用鋒利刀片切幼嫩的莖或者葉片,記住要薄,多切幾片,放在清水裡,再用毛筆去蘸取,放在載玻片上, 我是學生物的,你有這些儀器已經可以做簡單的顯微觀察了.例如,洋蔥表皮細胞觀察和細胞失水實驗 方法是,現在載波片上滴一滴清水(有條件的用蒸餾水),然後取新鮮的洋蔥,在紫色區用鑷子撕下一小塊表皮,在水滴上展平,蓋上蓋玻片,注意斜著蓋這樣可以不留氣泡,蓋好後就可以放在載物台上進行觀察,注意細胞形態,如果需要更進一步還可以在載玻片一側滴上一滴鹽水或是糖水,將玻片傾斜,讓鹽水將整個洋蔥切片浸潤,然後觀察,可以看到細胞失水;再用清水洗玻片再觀察,細胞重新吸水還原.
1.對光
2.撕取植物表皮薄膜放置載玻片上
3.蓋上蓋玻片(注意從一側,慢慢放下,避免氣泡出現)
4.滴碘酒,再從另一側拿吸水紙吸引
5.可以觀察了!
㈦ 橡膠樣品,已樹脂包埋,要做超薄切片。怎麼切
所用的包埋樹脂是Epoxi,不能在低溫下切,而被包埋的橡膠樣品,又必須在低溫下切,因此建議該橡膠樣品不包埋,直接切片
㈧ 合金切片和樹脂切片的區別是什麼
聚酯切片聚合生產得到的聚酯原料一般加工成約4*5*2毫米左右的片狀顆版粒,通稱聚酯切片。作為生權產原料主要用於纖維,各類容器、包裝材料、薄膜、膠片、工程塑料等領域。聚合生產得到的聚酯原料一般加工成約4*5*2毫米的片狀顆粒,通稱聚酯切片。聚酯生產的工藝路線有直接酯化法(PTA法)和酯交換法(DMT法)。PTA法具有原料消耗低、反應時間短等優勢,自80年代起己成為聚酯的主要工藝和首選技術路線。大規模生產線的為連續生產工藝,半連續及間歇生產工藝則適合中、小型多種生產裝置。聚酯的用途現包括纖維,各類容器、包裝材料、薄膜、膠片、工程塑料等領域。
聚酯切片,英文簡稱 PET,學名: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由精對苯二甲酸(PTA)和乙二醇(EG)聚合而成.。聚酯切片可能是聚酯瓶片的原料,或不同用途後的二次名稱。目前,聚酯切片主要用於瓶級聚酯(廣泛用於各種飲料尤其是碳酸飲料的包裝)、聚酯薄膜(主要用於包裝材料、膠片和磁帶等)以及化纖用滌綸.
㈨ 超薄切片技術操作過程是什麼
觀察病毒在細胞組織內的狀態,可採取超薄切片技術,將標本用固定液固定後,經過脫水滲透包埋聚合切片等過程,切成薄片然後染色檢鏡。
(1)固定。
常用的固定液主要有鋨酸固定液、醛固定液、高錳酸鹽固定液等。
①鋨酸固定液:這是最常用的固定液,作用迅速,新鮮的鋨酸呈淺黃色,其蒸氣極毒,使用時應在強通風櫃中把裝有鋨酸的安瓿瓶在緩沖液內敲碎。
②醛固定液:植物材料具有厚壁,鋨酸固定液不能很好滲透,有時固定得不好。而醛固定液往往可獲得較好效果,同時還不會破壞酶的活性,可以在切片上進行組織化學測定。常用的有甲醛固定液和戊二醛固定液。
③高錳酸鹽固定液:此種固定液可保持膜的結構,但破壞核糖體並失去酶的活性,對維持TMV粒子在細胞內的排列比戊二醛及鋨酸固定液好。
緩沖液可用1%液體鋨酸和1%過錳酸鉀,也可用磷酸鹽巴比妥-醋酸和二甲胂酸鹽緩沖液。固定可在0~5℃或室溫下進行,供試材料盡可能使用幼嫩的植株,小的根可整個固定,葉片需剪成1~2cm的小塊。葉中的空氣會阻止固定液與大部分細胞接觸,可在真空下把空氣除去。
組織固定後必須徹底沖洗,在進行鋨酸固定前要把多餘的醛用緩沖液沖洗徹底。固定後的組織一定要進行脫水,特別是採取不溶於水的樹脂包埋時,在室溫低於4℃時,丙酮或乙醇脫水效果都很好。
(2)包埋。
包埋用的樹脂可分為四類,即甲基丙烯酸酯、環氧樹脂、聚酯樹脂和各種水溶性化合物。
甲基丙烯酸酯在聚合過程中可能引起組織損傷,在電子束轟擊下,這種介質有升華的趨向,引起細微組織結構的破壞。但甲基丙烯酸酯也有優點,它比環氧樹脂能切出較大的切塊切面,切片也容易染色。
環氧樹脂和聚酯樹脂是保存細胞細微結構的最好包埋材料,目前最常用的環氧樹脂是Epon和Araldite,用它包埋的標本可避免聚合損傷,樹脂切片在電鏡下不升華,可使標本連續觀察,並保存細微結構。
水溶性樹脂劑對一些不希望用有機溶劑脫水,或利用組織切片做酶外處理試驗特別有用,其缺點是不能很好地保持細胞的細微結構。
組織需在包埋介質中充分滲透,常用的有兩種方法:
①環氧樹脂包埋組織的滲透。將丙醇脫水的組織轉到裝有6ml由等量丙酮和環氧樹脂的標本管中,將標本管放在烤箱內由傾斜45°角的馬達帶動的輪上,使其不斷轉動,丙酮由開口的管中蒸發,當丙酮味消失後,將組織在擦鏡紙上吸干,浸入新鮮的樹脂中,再於同一溫度下放4h,再一次吸干組織後,移到裝有新鮮樹脂的膠囊內,將Epon塊放在40℃下,直至完全變硬,並繼續在60℃下凝固12h。
②水溶性樹脂包埋組織的滲透。將組織在戊二醛中固定,在緩沖劑中沖洗1~12h,然後在80%GMA單體和20%的水中脫水20min,再於97%GMA單體和3%的水中繼續脫水20min後,在制備的聚合混合物中滲透過夜。將組織放在烘爐內的明膠膠囊中,注滿聚合混合物除去所有空氣泡,蓋好使其不使與空氣接觸,把膠囊用金屬絲垂直吊起,用長波長的紫外光聚合1~3d即可。
(3)切片。
切片前切去埋塊四周的樹脂,留下高2~3mm的標本正方柱,裝入切片機,使埋塊面的平行邊與刀口平行,把刀慢慢向標本推進,通過切片機上的目鏡系統,把刀推到看不到有間隙之處,每次推進0.5~1.0μm,直到切下切片。切片厚度以能達到浮於液面的切片呈灰色為最好。切片可用醋酸雙氧鈾和檸檬酸鉛進行染色。染色後的切片在0.1N氫氧化鈉中沖洗,然後用水沖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