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熱水溫度按照《中國葯典》凡例中規定為多少溫度
熱水指70~80℃的水。
㈡ 簡述中國葯典凡例的性質、地位與內容
「凡例」是解釋和正確使用《中國葯典》進行質量檢定的基本原則,「凡例」把與正文品種、附錄及質量檢定有關的共性問題加以規定,避免在全書中重復說明。「凡例」中的有關規定具有法定的約束力。為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便於查閱和使用,《中國葯典》2005年版將「凡例」按內容歸類,並箍以標題。凡例各部分的主要內容有:
1.名稱與編排
「凡例」指出,《中國葯典》正文品種收載的中文葯品名稱系按照《中國葯品通用名稱》收載的名稱及其命名原則命名,《中國葯典》收載的中文葯品名稱均為葯品的法定名稱;英文名稱除另有規定外,均採用國際非專利葯名(INN)。
2.項目與要求
《中國葯典》(二部)正文品種質量標準的項目主要有性狀、鑒別、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檢查、含量測定、類別、規格、貯藏等。其中性狀、鑒別、檢查、含量測定的主要內容見第一節國家葯品標准。
3.檢驗方法和限度
《中國葯典》凡例規定,《中國葯典》所收載的原料葯及制劑,均應按規定的方法進行檢驗;如採用其他方法,應將該方法與規定的方法作比較試驗,根據試驗結果掌握使用,但在仲裁時仍以《中國葯典》規定的方法為准。
原料葯的含量(%),除另有註明者外,均按重量計。如規定上限為100%以上時,系指用葯典規定的分析方法測定時可能達到的數值,它為葯典規定的限度或允許偏差,並非真實含有量;如未規定上限時,系指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不超過101.0%。
4.標准品、對照品
標准品、對照品系指用於鑒別、檢查、含量測定的標准物質。標准品與對照品(不包括色譜用的內標物質)均由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指定的單位制備、標定和供應。標准品系指用於生物檢定、抗生素或生化葯品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中含量或效價測定的標准物質,按效價單位(μg)計,以國際標准品標定;對照品除另有規定外,均按乾燥品(或無水物)進行計算後使用。
5.計量
《中國葯典》「凡例」規定,試驗用的計量儀器均應符合國務院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的規定。
6.精確度
《中國葯典》凡例規定了取樣量的准確度和試驗的精密度。試驗中供試品與試葯等「稱重」或「量取」的量,均以阿拉伯數碼表示,其精確度可根據數值的有效數位來確定,如稱取「0.1g」,系指稱取重量可為0.06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0.14g;稱取「2g」,指稱取重量可為1.5~2.5g;稱取「2.0g」,指稱取重量可為1.95~2.05g;稱取「2.00g」,指稱取重量可為1.995~2.005g。
7.試葯、試液、指示液
「凡例」指出,試驗用的試葯,除另有規定外,均應根據附錄試葯項下的規定,選用不同等級並符合國家標准或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試劑標准。試液、試劑、緩沖液、指示劑與指示液、滴定液等,均應符合附錄的規定或按照附錄的規定製備。
試驗用水,除另有規定外,均系指純化水。
酸鹼度檢查所用的水,均系指新沸並放冷至室溫的水。
8.試驗動物
「凡例」指出,動物試驗所使用的動物及其管理應按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頒布的規定執行。隨著葯品純度的提高,凡是有準確的化學和物理方法或細胞學方法能取代動物試驗進行葯品質量檢測的應盡量採用,以減少動物試驗。
9.說明書、包裝、標簽
《中國葯典》「凡例」指出,葯品說明書和標簽應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及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的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說明書和標簽必須註明葯品的通用名稱、成分、規格、生產企業、批准文號、產品批號、生產日期、有效期、適應證、用法、用量、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
盛裝葯品的各種容器(包括塞子等)均應無毒、潔凈,與內容葯品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應不發生化學反應,並不得影響內容葯品的質量。
㈢ 《本草綱目》凡例說「水、火為萬物之先,土為萬物之母。」既然水、火為先,土又為何為母
水火是先天之本,土是後天之本,水火在人由土而養。
㈣ 試葯試劑指示劑項在凡例和附錄中都出現了怎麼區別
您的問題答復如下:葯典凡例:試葯、試液、指示劑試驗用的試葯,除另有規定外,均應根據附錄試葯項下的規定,用不同等級並符合國家標准或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試劑標准。試液、緩沖液、指示劑與指示液及滴定液等均應符合附錄的規定或按照附錄的規定製備。試驗用水,除另有規定外,均系指純化水。酸鹼度檢查所用的水,均系指新沸並放冷至室溫的水。酸鹼性試驗時,如未指明用何種指示劑,均系指石蕊試紙。「凡例」是為正確使用《中國葯典》進行葯品質量檢定的基本原則,是對《中國葯典》正文、附錄及與質量檢定有關的共性問題的統一規定,避免在全書中重復說明。從上面這段話可以看出,凡例提到試葯、試液、指示劑只是對他們共性問題的統一規定,而附錄則是對「試葯、試液、指示劑」 的具體制備進行統一要求。 祝您順利通過考試!
㈤ 什麼是氧化還原反應
物質與氧反應,生成氧化物的反應叫做氧化反應。
有含氧的化合物反應不一定是氧化反應,比如如果生成的化合物雖然含氧,但不是氧化物的話,就不叫氧化反應
如果你是高中的,氧化反應就是指化合價升高的反應。
氧化、還原概念久已為人們所認識和應用了。人們對它的認識有一個過程,是逐步深化的。氧化反應本來的意思是指燃料在空氣或氧氣里的燃燒,金屬的灼燒和銹蝕,生物的呼吸,等等。還原反應被描述為從金屬礦石中提煉出金屬來,等等。所以得氧就是氧化反應,失氧就是還原反應。但是,又發現在有些反應里,氧化並沒有得氧,而是失去了氫。如硫化氫溶液暴露在空氣里跟氧氣反應,生成硫和水。
2H2S+O2=2H2O+2S
在這個反應里,H2S的被氧化是失去了氫,氧氣的被還原卻是得到了氫。這樣,氧化、還原概念又有所擴展,氧化反應就是得氧或失氫,還原反應就是失氧或得氫。這個概念雖然是淺顯的,但到今天也仍然沒有失去它的意義。許多有機化學的和生物化學的氧化還原反應常常是更直接地以失氫、得氫來衡量,如在光合作用里,水的被氧化是失氫,二氧化碳的被還原是得氫。
氧化、還原的概念後來又進一步擴展到除氧氣以外的非金屬,如氯氣、硫等的反應。FeCl2的溶液容易在空氣里被氧化為FeCl3,這是氧化反應。
12FeCl2+6H2O+3O2=8FeCl3十4Fe(OH)3↓
但是,FeCl2也很容易跟Cl2起反應,生成FeCl3。
2FeCl2+Cl2=2FeCl3
研究了這二個反應的實質,發現氧化、還原與電子轉移的關系。失去電子的反應是氧化反應,得到電子的反應是還原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必然同時發生的這一現象自然更深刻地被人們所認識了,因為還原劑失去的電子,必然同時為氧化劑所獲得。
對於離子化合物的氧化還原反應來說,電子是完全失去或完全得到的。但是,對於共價化合物來說,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有電子的偏移,但還沒有完全的失去或得到,那麼用氧化數來表示就更為合理。例如
H2+Cl2=2HCl
這個反應的生成物是共價化合物,氫原子的電子沒有完全失去,氯原子也沒有完全得到電子,只是形成的電子對偏離於氫,偏向於氯罷了。這樣,氧化數的升高就是氧化,氧化數的降低就是還原。在氧化還原反應里,總的來說一種元素氧化數升高的數值總是跟另一種元素氧化數降低的數值相等。
氧化劑:
物質的氧化性、還原性
氧化劑易於得到電子,具有氧化性。還原劑易於失去電子,具有還原性。所謂氧化性,是指具有氧化別的元素的能力,即奪取電子的能力;還原性是指具有還原別的元素的能力,即失去電子的能力。一般地說,強氧化劑,它的氧化性強,自身易被還原;強還原劑,它的還原性強,自身易被氧化。
金屬元素的原子易於失去電子,因此,它具有還原性。越活潑的金屬元素的單質,是越強的還原劑,具有越強的還原性。由此可見,元素的金屬性的強弱跟它的還原性強弱是一致的。常見金屬的活動性順序,也就是還原性順序。
許多非金屬元素的原子易於得到電子,因此,它們具有氧化性。越活潑的非金屬元素的單質,是越強的氧化劑,具有越強的氧化性。由此可見,元素的非金屬性的強弱跟它的氧化性強弱是一致的。
由於元素的金屬性、非金屬性的強弱分別跟元素的還原性、氧化性強弱相對應,因此,元素周期表反映元素金屬性、非金屬性變化規律的同時,也反映出元素還原性、氧化性的變化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