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耗材問題 > 改性六羥樹脂的研製和應用

改性六羥樹脂的研製和應用

發布時間:2021-02-07 11:11:22

㈠ 甲醚化六羥甲基三聚氰胺樹脂的介紹

甲醚化六羥甲基三聚氰胺樹脂一種化學品,為無色或淡黃色黏稠液體,主要用於水性丙烯酸酯和水性環氧樹脂膠黏劑的交聯劑。。

㈡ 環氧樹脂改性方式以及有什麼樣的用途

環氧樹脂具有很多優點,如機械強度高、粘結力強、收縮率低、穩定性好、加工性能優良等,被廣泛使用於塗料、粘結劑、電氣產品、土木建築、夏合材料等領域。然而由於其性脆、不夠強韌、抗沖擊性差,成為影響其市場進一步擴大的難題,為比必須對其進行改性。

目前對環氧樹脂採用的主要改性方法之一,就是聚氨酯改性環氧樹脂,日前國內科研人員通過設計一系列方案,採用紅外光譜對聚合物進行結構表徵,研究聚氨酯預聚體對環氧樹脂改性的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反應種類及反應機理,對聚氨酯改性環氧樹脂的應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聚氨酯改性環氧樹脂,就是在適當的條件下使得2者形成互穿網路結構,從而達到提高環氧樹脂韌性,同時不降低其強度、耐熱性的目的。

然而在聚氨酯改性環氧樹脂時由於原料的多樣性,且各種原料所含官能團在一定程度上可發生反應並且相互產生影響,使得聚氨酯改性環氧樹脂體系的固化機理復雜化。

研究所用實驗原料包括甲苯二異氰酸酯(TDl)、聚醚210、1,4-丁二醇、二月桂酸二丁基錫、l,2-環氧環已烷-4,5-二甲酸二縮水甘油酯(TDE-85)、甲基四氫鄰苯二甲、酸酐(MeTHPA)、2,4,6-三(二甲胺基甲基)苯酚(DMP-30)等。端異氰酸酯基PU預聚體、IPN產物都在實驗中制備。

性能檢測則採用AVATAR360型紅外分析儀(美國Nicolet公司),對原料TDE—85、聚醚二元醇GM210以及PU預聚體、樣品進行紅外光譜分析,固體樣品採用溴化鉀壓片法進行檢測,液體樣品直接測試或經過四氯化碳稀釋後檢測。

結果表明:首先促進劑DMP-30進攻酸酐生成羧酸鹽陰離子;其次羧酸鹽陰離子和環氧基反應生成氧陰離子;最後氧陰離子與另一個酸酐進行反應再生成羧酸鹽陰離子;此羧酸鹽陰離子再與環氧基發生開環聚合反應,這樣一步一步地交替進行固化反應。這一課題通過制備聚氨酯改性環氧樹脂體系,並經紅外光譜分析,研究了異氰酸酯端基的聚氨酯預聚體、擴鏈劑、環氧樹脂及其固化劑之間相互反應的規律。

結果表明聚氨酯、環氧樹脂2者之間形成IPN結構過程中,環氧樹脂與其固化劑之間發生固化反應;擴鏈劑1,4-丁二醇對PU預聚體進行擴鏈;同時TDE-85同PU預聚體之間還發生兩相間的化學反應。更多內容請查看(51nianheji)網站。

㈢ 環氧樹脂粘合劑的應用  填料的選擇研究

今天為大家推薦的粘合劑是特殊的一種產品,也就是環氧樹脂粘合劑,那麼什麼是環氧樹脂粘合劑呢?它們有什麼優點和表現的?適合用在哪一系列的操作過程之中呢?通過下文可以得知,常見的環氧樹脂粘合劑粘性比較好,功能性也更勝一籌,而且性價比比較低,粘接工藝簡單,所以既可以用在居家日常生活中,比如說維修電器,還可以用在水利交通以及電子電器等等對於粘合劑本身有著苛刻要求的工業場所。

一、環氧樹脂膠粘劑的應用

改性環氧樹脂膠粘劑及制備方法,克服了一般環氧膠粘劑的脆性、耐溫性差的缺點,其主要技術特徵是以聚氨酯預聚物改性環氧樹脂(A組分)與自製的固化劑(B組分)按10∶1~1∶1(重量比)的比例配製成耐高溫、韌性好、反應活性大的固化體系。其中聚氨酯預聚物為端羥基聚硅氧烷和二異氰酸酯按一定比例在一定條件下反應製成異氰酸酯基團封端的聚硅氧烷聚氨酯預聚物,再採用此聚氨酯預聚物對環氧樹脂進行改性處理。

而自製的固化劑由二元胺、咪唑類化合物、硅烷偶聯劑,無機填料以及催化劑組成。此改性環氧樹脂膠粘劑可室溫固化,在200℃下可長期使用,或-5℃固化耐溫150℃;粘接強度達15-30MPa;T型剝離強度達35-65N/cm,具有優異的耐油、耐水、耐酸、鹼、耐有機溶劑的性能,可粘接潮濕面,油麵及金屬、塑料、陶瓷、硬質橡皮、木材等。

二、填料的選擇研究

膠粘劑的耐熱性能除了與體系的基礎聚合物、硫化交聯劑等組分的類型、品種和分子結構有關外,還與體系所選用的耐熱性填料有密切關系。配方中合適地引入耐熱性填料往往會使體系的耐熱性獲得明顯的改進。

常用的耐熱填料有經表面改性的氣相法Si02、表面處理的Zn0、Fe203和Al2O3等。經表面處理後的填料可明顯地提高其耐熱性,例如採用經(MeSi)2NH處理的白碳黑為填料的硅橡膠體系.即使經250℃表化48hr,其抗伸強度為9.3Mpa,伸長率為335%,如採用未經表面處理的同種白碳黑為

填料的相同硅橡膠體系。經上述相同條件下熱老化後,其拉伸強度和伸長率分別為6.6Mpa和228%。可見。耐熱填料對硅橡膠的耐熱性能的提高是非常顯著的。

各種炭黑、納米級碳酸鈣、鈦白粉等。具有補強、改善各種物理性能、增稠、降低成本、著色等作用。填料對降低產品的收縮。減小內應力。提高綜合性能具有重要意義。如石英粉能提高膠層硬度和灌封膠的流動性;硅微粉可提高粘接強度但儲存期會變短:加入少量鉻酸鋅可提高耐濕熱和耐鹽霧性能:加入325目的玻璃鱗片具有優異的耐腐蝕和耐水性;加入硫酸鈣晶須,有明顯的增韌和增強作用,提高耐熱、耐沸水作用,阻燃劑、三氧化二銻提高氧指數,264抗氧劑,延長固化物使用壽命。

上文為大家推薦舉例的是關於環氧樹脂膠黏劑的優點特點以及適合的場所,由此入手可以得知,產品粘結性、功能性佳、價格比較低,而且粘接工藝簡單,被廣泛用在電子電氣、水利交通等等工業領域的加工施工操作過程之中,除此之外還可以發現不同的環氧樹脂粘合劑還可以進行分類,比如說根據適用條件要求強度進行劃分,適合的使用方法也是不太一樣的。

㈣ 端羥基聚醚怎麼改性環氧樹脂用什麼催化劑

橡膠增韌是環氧樹脂(乙烯基酯樹脂、不飽和樹脂、環氧復合材料、各種結構粘合劑)增韌的有效途徑。端環氧液態反應型丁腈橡膠具有丁腈橡膠的耐熱性、耐油性、耐老化性、柔韌性性和粘結性。由於帶有端環氧基團,可用於環氧、乙烯基酯樹脂、不飽和樹脂和丙烯酸樹脂等配方中,顯著改善材料的斷裂韌度、低溫力學性能、抗沖擊/開裂/碎裂性能、柔性和對難以粘結基材的粘附性。
目前國內部分樹脂產品生產企業使用的主要液體反應式增韌劑為國外某公司生產的CTBN(端羧基液態反應式丁腈橡膠)。端羧產品使用前需要預聚,而且端羧基反應條件與EP固化的條件不一致。有些情況下使用後負作用明顯,產品有效使用率低,因此,國外高端樹脂產品的生產則開始使用ETBN(端環氧基反應型液態丁腈橡膠)。端環氧基增韌劑不存在CTBN產品使用中的問題,而且能和EP相互滲透,形成質量更加優異的高環氧官能團樹脂產品。
未經過工藝處理的ETBN粘度非常大,使用時候需要稀釋,從而導致體系中能起反應增韌作用的丁腈橡膠的比例僅為45%左右。
我們推出的產品為100%ETBN,首先克服了目前CTBN的使用缺點,性能更明顯超越國外同類ETBN產品,解決了產品粘度和純度的矛盾,可以直接與環氧等樹脂混合使用,尤其是在使用上,粘度僅相當於CTBN產品,並且使用有效利用率達到 95%以上。
新型增韌劑,助您生產出世界一流的航天級樹脂產品!

產品技術指標:
1、端環氧液體丁腈橡膠含量/% 100
2、粘度/cps 500,000
3、丙烯腈含量/% 21~24
4、環氧官能度 ≥1.8
5、P含量/% ≤0.01

應用范圍:
1、 環氧復合材料:改善碳纖維、玻璃纖維增強環氧復合材料的抗沖擊、開裂,低溫柔性。應用於航空、航天等領域。
2、 乙烯基酯樹脂、不飽和樹脂:提高延伸率,粘接強度,抗沖強度,層間強度等等。用於耐腐蝕內襯、灌縫材料或底塗樹脂等。
3、 結構粘合劑:改善低溫性能,提高剝離強度,用於金屬、復合材料、結構泡沫等的粘合。

㈤ 甲醚化六羥甲基三聚氰胺樹脂的應用

用作水性丙抄烯酸酯和水性環氧襲樹脂膠黏劑的交聯劑。可提高耐水性和耐熱性。當水性丙烯酸酯:HMMM=100:40(質量)時,固化物耐水性最好,耐鹼、耐汽油穩定,耐老化性優異。一般的交聯溫度為120℃,反應時間>15min,加入對甲苯磺酸作催化劑,可降低固化溫度,縮短交聯固化時間,但會降低儲存穩定性。

㈥ 甲醚化六羥甲基三聚氰胺樹脂的名稱

英文名稱 :hexamethoxymethylmelamine resin
中文名稱:甲醚化六羥甲基三聚氰胺樹脂
又稱:六甲氧基三聚氰胺甲醛樹脂、560樹脂,簡稱HMMM

㈦ 塗料樹脂合成及應用的圖書目錄

第1章 導論
1.1 概述
1.2 塗料的作用
1.3 塗料的分類與命名
1.4 塗料發展概況
1.5 結語
第2章 聚合反應原理
2.1 概述
2.2 自由基連鎖聚合
2.2.1 高分子化學的一些基本概念
2.2.2 聚合反應的類型
2.2.3 高分子化合物的分類與命名
2.2.4 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
2.2.5 高分子化合物的結構
2.2.6 自由基聚合機理
2.2.7 鏈引發反應
2.2.8 鏈增長、鏈終止反應
2.2.9 自由基聚合動力學
2.2.10 聚合物的分子量和鏈轉移反應
2.2.11 阻聚與緩聚
2.2.12 加聚物的分子量分布
2.2.13 自由基共聚合
2.3 逐步聚合反應
2.3.1 縮聚反應
2.3.2 縮聚過程中的副反應
2.3.3 線型縮聚的動力學
2.3.4 線型縮聚物聚合度的影響因素及控制
2.3.5 線型縮聚產物的分子量分布
2.3.6 體型縮聚
2.3.7 體型縮聚的凝膠現象及凝膠理論
2.4 聚合實施方法
2.4.1 本體聚合
2.4.2 溶液聚合
2.4.3 懸浮聚合
2.5 縮聚實施方法
2.5.1 熔融縮聚
2.5.2 溶液縮聚
2.6 結語
第3章 醇酸樹脂
3.1 概述
3.2 醇酸樹脂的分類
3.2.1 按改性用脂肪酸或油的乾性分類
3.2.2 按醇酸樹脂油度分類
3.3 醇酸樹脂的合成原料
3.3.1 多元醇
3.3.2 有機酸
3.3.3 植物油
3.3.4 催化劑
3.3.5 催干劑
3.4 合成醇酸樹脂的反應原理
3.5 醇酸樹脂的配方設計
3.6 合成工藝
3.6.1 醇解法
3.6.2 脂肪酸法
3.7 醇酸樹脂合成實例
3.7.1 短油度椰子油醇酸樹脂的合成
3.7.2 中油度豆油季戊四醇醇酸樹脂的合成
3.7.3 60%長油度苯甲酸季戊四醇醇酸樹脂的合成
3.8 醇酸樹脂的改性
3.8.1 丙烯酸改性醇酸樹脂
3.8.2 水性醇酸樹脂
3.9 醇酸樹脂的應用
3.10 結語
第4章 聚酯樹脂
4.1 概述
4.2 主要原料
4.2.1 多元酸
4.2.2 多元醇
4.2.3 其他相關助劑
4.3 聚酯配方設計
4.4 合成工藝
4.5 聚酯合成實例
4.5.1 端羥基線型聚酯的合成
4.5.2 端羥基分支型聚酯的合成
4.5.3 氨基烤漆用端羥基分支型聚酯的合成
4.6 聚酯樹脂的應用
4.7 不飽和聚酯
4.7.1 不飽和聚酯的原料
4.7.2 分子設計原理及合成工藝
4.7.3 不飽和聚酯的應用
4.8 水性聚酯樹脂
4.8.1 水性單體
4.8.2 助溶劑
4.8.3 戶和劑
4.8.4 合成原理及工藝
4.8.5 TMA型水性聚酯樹脂的合成
4.8.6 5-SSIPA型水性聚酯樹脂的合成
4.9 結語
第5章 丙烯酸樹脂
5.1 概述
5.2 丙烯酸(酷)及甲基丙烯酸(酯)單體
5.3 丙烯酸樹脂的配方設計
5.3.1 單體的選擇
5.3.2 Ta的設計
5.3.3 引發劑的選擇
5.3.4 溶劑的選擇
5.3.5 分子量調節劑
5.4 溶劑型丙烯酸樹脂
5.4.1 熱塑性丙烯酸樹脂
5.4.2 熱固性丙烯酸樹脂
5.5 水性丙烯酸樹脂
5.5.1 丙烯酸乳液的合成
5.5.2 丙烯酸樹脂水分散體的合成
5.6 結語
第6章 聚氨酯樹脂
6.1 概述
6.2 聚氨酯化學
6.2.1 異氰酸酯的反應機理
6.2.2 異氰酸酯的反應類型
6.2.3 異氰酸酯的反應活性
6.3 聚氨酯的合成單體
6.3.1 多異氰酸酯
6.3.2 多元醇低聚物
6.3.3 擴鏈劑
6.3.4 溶劑
6.3.5 催化劑
6.4 聚氨酯的分類
6.5 單組分聚氨酯樹脂
6.5.1 線型熱塑性聚氨酯
6.5.2 聚氨酯油
6.5.3 潮氣固化聚氨酯
6.5.4 封閉型異氰酸酯
6.6 溶劑型雙組分聚氨酯塗料樹脂
6.6.1 羥基樹脂
6.6.2 多異氰酸酯的合成
6.7 水性聚氨酯
6.7.1 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單體
6.7.2 水性聚氨酯的分類
6.7.3 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原理
6.7.4 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工藝
6.7.5 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實例
6.7.6 水性聚氨酯的改性
6.7.7 水性聚氨酯的應用
6.8 結語
第7章 環氧樹脂
7.1 概述
7.1.1 環氧樹脂及其固化物的性能特點
7.1.2 環氧樹脂發展簡史
7.2 環氧樹脂分類
7.2.1 按化學結構分類
7.2.2 按官能團的數量分類
7.2.3 按狀態分類
7.3 環氧樹脂的性質與特性指標
7.3.1 環氧樹脂的性質
7.3.2 環氧樹脂的特性指標
7.3.3 國產環氧樹脂的牌號
7.4 環氧樹脂的固化反應及固化劑
7.4.1 環氧樹脂的固化反應
7.4.2 固化劑
7.5 環氧樹脂的合成
7.5.1 雙酚A型環氧樹脂的合成
7.5.2 酚醛型環氧樹脂的合成
7.5.3 部分脂環族環氧樹脂的合成
7.6 新型環氧樹脂固化劑的合成
7.6.1 改性多元胺固化劑的合成
7.6.2 改性雙氰胺潛伏性固化劑的合成
7.6.3 硫醇固化劑的合成
7.6.4 非鹵阻燃型固化劑的合成
7.6.5 微膠囊固化劑的制備
7.7 環氧樹脂的改性
7.7.1 環氧樹脂的增韌改性
7.7.2 環氧樹脂的其他改性
7.8 水性環氧樹脂
7.8.1 水性環氧樹脂的制備
7.8.2 水性環氧樹脂的合成實例
7.8.3 水性環氧樹脂固化劑的合成
7.9 環氧樹脂的應用
7.9.1 防腐蝕環氧塗料
7.9.2 電氣絕緣環氧樹脂塗料
7.9.3 汽車、船舶等交通工具用環氧樹脂塗料
7.9.4 食品容器用環氧樹脂塗料
7.10 結語
第8章 氨基樹脂
8.1 概述
8.1.1 塗料用氨基樹脂的發展簡史
8.1.2 塗料用氨基樹脂的特點
8.1.3 塗料用氨基樹脂的分類
8.2 氨基樹脂的性能
8.2.1 脲醛樹脂的性能
8.2.2 三聚氰胺甲醛樹脂的性能
8.2.3 苯代三聚氰胺甲醛樹脂的性能
8.2.4 共縮聚樹脂的性能
8.3 氨基樹脂的合成原料
8.3.1 氨基化合物
8.3.2 醛類
8.3.3 醇類
8.4 氨基樹脂的合成
8.4.1 脲醛樹脂的合成
8.4.2 三聚氰胺甲醛樹脂的合成
8.4.3 苯代三聚氰胺甲醛樹脂的合成
8.4.4 共縮聚樹脂的合成
8.5 氨基樹脂的應用
8.5.1 丁醚化氨基樹脂的應用
8.5.2 甲醚化氨基樹脂的應用
8.6 結語
第9章 氟樹脂和硅樹脂
9.1 氟樹脂
9.1.1 概述
9.1.2 氟樹脂的合成單體
9.1.3 氟樹脂的合成
9.1.4 氟樹脂的應用
9.2 硅樹脂
9.2.1 概述
9.2.2 硅樹脂的合成單體
9.2.3 硅樹脂的合成原理
9.2.4 硅樹脂的合成
9.2.5 硅樹脂的應用
9.3 結語
第10章 光固化樹脂
10.1 概述
10.2 溶劑型光固化樹脂的合成
10.2.1 不飽和聚酯的合成
10.2.2 環氧丙烯酸酯的合成
10.2.3 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合成
10.2.4 聚酯丙烯酸酯的合成
1O.2.5 聚醚丙烯酸酯的合成
10.2.6 純丙烯酸樹脂的合成
10.2.7 環氧樹脂的合成
10.2.8 有機硅低聚物的合成
10.3 水性光固化樹脂的合成
10.3.1 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合成
10.3.2 水性環氧丙烯酸酯的合成
10.3.3 水性聚酯丙烯酸酯的合成
10.4 光固化樹脂的應用
10.4.1 光固化塗料的其他原料
10.4.2 光固化樹脂的應用領域
10.5 結語
第11章 塗料助劑
11.1 概述
11.2 潤濕分散劑
11.2.1 概述
11.2.2 顏料分散和穩定機理
11.2.3 常用潤濕分散劑
11.2.4 潤濕分散劑在塗料中的應用
11.2.5 潤濕分散劑的性能評價
11.3 流平劑
11.3.1 概述
11.3.2 流平機理
11.3.3 常用流平劑
11.3.4 流平劑的發展趨勢
11.4 消泡劑
11.4.1 概述
11.4.2 泡沫的產生及穩定
11.4.3 消泡機理
11.4.4 常用消泡劑
11.4.5 消泡劑的應用
11.5 光澤助劑
11.5.1 概述
11.5.2 塗料光澤的影響因素
11.5.3 常用消光劑及其使用
11.5.4 增光劑
11.6 流變劑
11.6.1 流體流動模型
11.6.2 流體的主要類型
11.6.3 流變劑的作用機理
11.6.4 常用流變助劑與應用
11.7 增稠劑
11.7.1 概述
11.7.2 增稠劑的作用機理
11.7.3 常用增稠劑與應用
11.8 水性助劑
11.8.1 水性潤濕分散劑
11.8.2 水性消泡劑
11.8.3 成膜助劑
11.8.4 防霉殺菌劑
11.8.5 水性流平劑
11.8.6 緩蝕劑
11.9 結語
第12章 塗料配方設計
12.1 概述
12.2 塗料基本組成
12.2.1 樹脂
12.2.2 溶劑
12.2.3 顏料
12.2.4 助劑
12.3 成膜機理
12.3.1 溶劑揮發和熱熔成膜
12.3.2 乳膠漆的成膜
12.3.3 反應成膜
12.3.4 成膜過程表徵
12.4 顏料體積濃度
12.4.1 顏基比
12.4.2 顏料體積濃度與臨界顏料體積濃度
12.4.3 顏料吸油值
12.4.4 乳膠漆臨界顏料體積濃度
12.4.5 塗膜性能與PVC的關系
12.5 流變學
12.5.1 黏度
12.5.2 黏度的影響因素
12.5.3 塗料流動方程
12.6 塗膜病態防治
12.7 結語
第13章 金屬塗料
13.1 概述
13.2 氨基烘漆
13.2.1 丙烯酸型氨基烘漆
13.2.2 醇酸型氨基烘漆
13.2.3 聚酯氨基烘漆
13.3 單組分自乾漆
13.3.1 醇酸白乾漆
13.3.2 丙烯酸白乾漆
13.3.3 環氧酯白乾漆
13.4 雙組分自乾漆
13.4.1 雙組分聚氨酯自乾漆
13.4.2 雙組分環氧自乾漆
13.5 結語
第14章 建築塗料
14.1 概述
14.2 建築塗料的分類
14.3 乳膠漆
14.3.1 乳膠漆的特點
14.3.2 乳膠漆的組成
14.3.3 乳膠漆的配方設計
14.3.4 乳膠漆的生產工藝
14.3.5 乳膠漆生產工藝探討
14.4 乳膠漆國家標准
14.5 乳膠漆配方
14.5.1 經濟型內牆乳膠漆
14.5.2 高檔內牆乳膠漆
14.5.3 經濟型外牆乳膠漆
14.5.4 高檔外牆乳膠漆
14.5.5 彈性拉毛乳膠漆
14.5.6 水性真石漆
14.5.7 絲光塗料
14.5.8 透明封閉底漆
14.5.9 遮蓋型封閉底漆
14.6 結語
第15章 木器塗料
15.1 概述
15.1.1 木器表面塗裝的目的和要求
15.1.2 木器塗料的分類
15.2 醇酸型木器漆
15.3 丙烯酸白乾木器漆
15.4 聚氨酯木器漆
15.5 不飽和聚酯木器漆
15.6 硝基漆
15.7 光固化木器塗料
15.8 水性木器漆
15.9 結語
第16章 塗料生產設備與工藝
16.1 概述
16.2 塗料生產設備
16.2.1 分散設備
16.2.2 研磨設備
16.2.3 過濾設備
16.2.4 輸送設備
16.3 塗料生產工藝過程
16.3.1 基本工藝
16.3.2 乳膠漆生產工藝
16.3.3 生產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16.4 質量檢驗與性能測試
16.4.1 塗料產品本身的性能
16.4.2 塗料施工性能
16.4.3 塗膜性能
參考文獻

㈧ 環氧樹脂的改性方法,環氧樹脂的應用特性

改性方法有五種:1、選擇固化劑2、
添加反應性稀釋劑3、添加填充劑4、添加別種熱固性或熱塑回性樹脂5、
改良答環氧樹脂本身。
環氧樹脂特性:納米氧化鋁透明液體XZ-LY101體顏色無色透明色固含量的20%-25%。該納米氧化鋁透明分散液中使用的是5-10納米的氧化鋁,該5-10納米的氧化鋁是經過原來粒徑稍大的納米氧化鋁經過層層深加工篩選出來的氧化鋁,具有明顯納米藍相,添加到各種丙烯酸樹脂,聚氨酯樹脂,環氧樹脂,三聚氰胺樹脂,硅丙乳液等樹脂的水性液體中,添加量為5%到10%,可以明顯提高樹脂的硬度,硬度可達6-8H甚至更高。完全透明,該納米氧化鋁液體可以是水性的或者油性的任何溶劑,由於其納米粒徑相當細小,固無論是何種溶劑皆是透明的,同時可以做各種玻璃塗層材料,寶石,精密儀器材料等。

㈨ 水溶性的雙馬來醯亞胺樹脂有什麼用途

可以用作天然橡膠的交聯劑,可以採用DCP+雙馬+DTDM+DM的硫化體系或者DCP+雙馬+N-亞硝基二苯胺的硫化體系,主要是耐熱,抗返原。

閱讀全文

與改性六羥樹脂的研製和應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飲水機綠苔怎麼消毒 瀏覽:568
飲水機紅綠燈閃爍什麼原因 瀏覽:164
安裝凈水器多少錢一套安裝費 瀏覽:419
立式吸允自清洗過濾器 瀏覽:770
沈陽家用凈水器去哪裡買 瀏覽:802
怎麼換飲水機出水口 瀏覽:465
蒸餾水有消毒的作用嗎 瀏覽:282
污水廠技術工程師個人小結 瀏覽:868
美國的反滲透凈水器都有什麼牌子 瀏覽:791
家用污水提升器常見故障 瀏覽:490
廣西分散式污水處理多少錢 瀏覽:81
脫硫污水閥有幾個 瀏覽:940
農村生活污水進水濃度在多少 瀏覽:38
簡易過濾沉澱箱 瀏覽:145
飲水機堵住了怎麼拆洗 瀏覽:670
因為飲水機的水開了多少度 瀏覽:385
反滲透陶氏濾芯貴值得 瀏覽:982
凈水器不出水也不排廢水 瀏覽:671
陰離子交換樹脂使用壽命 瀏覽:284
0017交換樹脂再生 瀏覽: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