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組織培養中,ph值起什麼作用如果ph值過高或過低會有什麼後果
Ph會使細胞失活,也就是在過高或者過低的時候,會破壞細胞膜,使細胞死亡。
2. PH值過低會對細胞有多大影響
PH值過低會導致人酸中毒,人體細胞內很多生化反應都適宜的溫度和PH值,如果條件不宜生化反應不能進行,很可能導致細胞功能喪失,對人來說是致命的傷害。
3. 超濾出水PH7.2,然後加阻垢劑進反滲透系統,反滲透凈水PH7.7,濃水PH6.7。怎麼回事啊謝謝啊
是不是有測量誤差?
按照道理上不應該會出現這種情況
估計是阻垢劑絡合一些強酸弱鹼鹽,
這個可能對系統運行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
假如有影響的話,可以將超濾出水PH值調低
或者換一種RO專用阻垢劑試一下
4. 影響超濾膜運行的因素有哪些
溫度對產水量的影響:
溫度對超濾膜系統的水分子的活性增強,粘滯性減小,故產水量增加。反之則產水量減少,因此即使是同一超濾膜系統在冬天和夏天的產水量的差異也是很大的,溫度與產水量的關系是成正比的。一般在允許的溫度條件下,溫度系統約為0.0215/1°C,即溫度每上升一度,則相應的產水量增加2.15%,因此可以使用調節水溫的方法來實現超濾系統的產水量的穩定一致。
水質變化:
一方面,進水水質經由10μ過濾後,保證濁度小於1NTV,濃度不大於百分之五,且水溫應在5至40攝氏度之間,壓力應不大於0.2MPa,在此基礎上,保證進水回收率在80%以上,酸鹼度為2至13之間。另一方面,水質異常也是影響超濾出水量的重要條件,包括在雨季,原水中所蘊含的顆粒物、懸浮物會增多,使濁度達不到相關要求。加之進水的主要來源是地表水,所蘊含的有機物較多,在壓力不均衡和連接不緊密的情況下會混入一定質量的生水,被截留於超濾膜表面,致使定期的清潔難以維持,直接導致超濾出水量降低。
操作壓力對產水量的影響:
在低壓時超濾膜的產水量與壓力成正比關系,即產水量隨著壓力升高而升高,但當壓力值超過0.3mpa時,即使壓力再升高,其產水量的增加也很小,主要是由於在高壓下超濾膜被壓密而增加透水阻力所致,因此在超濾系統設計應注意;
超濾過程:
原水在管道內或管道外流動,小分子溶質及溶劑穿過膜逐漸形成超濾液,並降低濃度,成為濃縮液,從而實現小分子溶質和溶劑分離和濃縮。超濾過程具有動態性,且膜不易堵塞,但會隨著運行時間的增加,產生吸附作用,使超濾膜表面形成殘渣等物質。因此,超濾的各項特徵是保證出水量的必要條件。
進水渾濁度對產水量的影響:
進水濁度越大時,超濾膜受到影響的產水量越少,而且進水濁度大更易引起超濾膜的堵塞,在確定超濾膜產生量時也應考慮進水濁度的影響,一般可採用以下方法降低濁度的影響;
A、 增加前級預處理降低原水濁度;
B、 使用錯流過濾方式,並降低系統回收率;
流速對產水量的影響:
流速的變化對產水量的影響雖不像溫度和壓力那樣明顯,流速過大時反而會導致膜組件的產水量下降,這主要是因為由於流速加快增加了組件壓力損失而造成的,因此在設計超濾系統流速時,一定要控制在給定的流速范圍內,流速太慢影響超濾分離質量,容易形成濃差極化,太快則影響產水量。
5. PH過高或過低對微生物有什麼不良影響
過高或過低的pH對微生物生長繁殖不利,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pH過低(pH=1.5),會引起微生物體表面由帶負電變為...極端的pH使酶的活性降低,進而影響微生物細胞內的生物化學過程,甚至直接破壞微生物細胞.④過高或過低的pH均降低
(三)控制影響消毒效果的因素
許多因素會影響消毒劑的作用,而且各種消毒劑對這些因素的敏感性差異很大。
1.微生物的種類
不同類型的病原微生物對消毒劑抵抗力不同,因此,進行消毒時必須區別對待。
(1)細菌繁殖體
易被消毒劑消滅,一般革藍氏陽性細菌對消毒劑較敏感,革藍氏陰性桿菌則常有較強的抵抗力。繁殖體對熱敏感,消毒方法以熱力消毒為主。
(2)細菌芽胞
芽胞對消毒因子耐力最強,殺滅細菌芽胞最可*的方法是熱力滅菌,電離輻射和環氧乙烷熏蒸法。在化學消毒劑中,戊二醛、過氧乙酸能殺滅芽胞,但可*性不如熱力滅菌法。
(3)病毒
對消毒因子的耐力因種類不同而有很大差異,親水病毒的耐力較親脂病毒強。
(4)真菌
對乾燥、日光、紫外線以及多數化學葯物耐力較強,但不耐熱(60℃1小時殺滅)。
2.微生物的數量
污染的微生物數量越多需要消毒的時間就越長,劑量越大。
3.有機物的存在
①有機物在微生物的表面形成保護層妨礙消毒劑與微生物的接觸或延遲消毒劑的作用,以致於微生物逐漸產生對葯物的適應性。②有機物和消毒劑作用,形成溶解度比原來更低或殺菌作用比原來更弱的化合物。③一部分消毒劑與有機物發生了作用,則對微生物的作用濃度降低。④有機物可中和一部分消毒劑。消毒劑中重金屬類、表面活化劑等受有機物影響較大,對戊二醛影響較小。
4.溫度
隨著溫度的升高,殺菌作用增強,但溫度的變化對各種消毒劑影響不同。如甲醛、戊二醛、環氧乙烷的濕度升高1倍時,殺菌效果可增加10倍。而酚類和酒精受溫度影響小。
5.PH值
從兩方面影響殺菌作用。①對消毒劑的作用:改變其溶解度和分子結構。②pH過高或過低對微生物的生長均有影響。在酸性條件下,細菌表面負電荷減少,陰離子型消毒劑殺菌效果好。在鹼性條件下,細菌表面負電荷增多,有利於陽離子型消毒劑發揮作用。
6.處理劑量與監測
保證消毒、滅菌處理的劑量,加強效果監測,防止再污染。
6. 槽液放一個晚上,ph值會降低怎麼回事
1
電泳槽液和uf液是循環的
2
當使用超濾機,產生濃縮液和uf液,所以uf液和電泳槽液的ph基本一致。
3
只要控制好電泳槽的ph值,uf液不添加其他物質,ph都是穩定的。
4
生產過程中,陽極系統內會產生少量氫離子,有可能使槽液ph降低
5
生產過程中,根據生產需要會補加純水和新塗料,純水ph值在7附近,新塗料ph也在生產工藝范圍內。
6
所以4和5基本保持平衡,使ph基本變化不大
7
上述是一般正常生產時,變化不大的。
8
如果ph變化比較大。過高,適量添加中和劑(酸類);過低,排放超濾液,補加純水過著新塗料。
9
上述8的問題,一定要查明原因,添加中和劑和超濾只是暫時的。
7. 魚缸ph值低魚會有什麼反應
pH值過低,酸性水體容易致使魚類感染寄生蟲病,如纖毛蟲病、鞭毛蟲病;其次水體中磷酸鹽溶解度受到影響,有機物分解率減慢,天然餌料的繁殖減慢;再者,魚鰓會受到腐蝕,魚血液酸性增強,利用氧的能力降低,盡管水體中的含氧量較高,還是會導致魚體缺氧浮頭,魚的活動力減弱,對餌料的利用率大大降低,影響魚類正常生長。
若能認可回答請採納
8. 廢水中PH值過低對測定懸浮物有影響嗎
廢水中PH值過低對測定
懸浮物
會有影響的,很多懸浮物是溶於強酸的,特別是一些重金屬
氫氧化物
,你要測懸浮物最好是在排放標准范圍以內測量,即PH6-9,如果是進水測量懸浮物的話就可以不用考慮PH值。
9. 超濾系統穩定運行受哪些因素的影響
一、超濾透過通量 超濾在操作壓力為0.1-0.6MPa、溫度為60℃以下時,其透過通量應在100-500L/(m2.h)為宜,實際中比它要小得多,一般為1-100L/(m2.h)。當超濾透過濃差通量低於1L/(m2.h)時,過程缺乏經濟效益,其原因是濃差極化在膜面上形成的邊界層(或凝膠層),使流體阻力增加,因此必須相應採取一些措施來解決。 1、料液流速 提高料液流速對防止濃差極化、提高設備處理能力有利。但增大壓力使工藝過程耗能增加,結果導致費用增大。一般湍流體系中流速為1-3m/s。 在螺旋式組件體系中,常在層流區操作,可在液流通道上設湍流促進材料,或採用振動的膜支撐物,在流道上產生壓力波等方法,以改善流動狀態,控制濃差極化,從而保證超濾組件的正常運行。 2、操作壓力 超濾膜透過通量與操作壓力的關系決定於膜和邊界層的性質。在實際超濾過程中往往後者控制著超濾透過同量。在用滲透壓模型時,膜透過通量與壓力成正比,而用凝膠化模型時,膜透過通量與壓力無關。此時的透過通量稱為臨界透過通量。實際中超濾操作應在臨界透過通量附近進行,此時操作壓力約為0.5-0.6MPa,除了克服透過膜的阻力外,還要克服通過膜表面的流體壓力損失。 3、溫度 操作溫度主要決定與所處理料液的化學、物理性質和生物穩定性,應在膜設備和處理物質允許的最高溫度下進行操作,因為高溫可以減少料液的黏度,從而增加傳質效率,提高透過通量。溫度與擴散系數的關系,可以用下式表示: μD/T=常數 由上式可見,溫度T愈高,黏度μ變小,而擴散系數D則變大。例如,酶最高溫度為25℃,電塗料為30℃,蛋白質為55℃,制奶工業為50-55℃,紡織工業脫漿廢水中回收PVA時為85℃。 4、操作時間 隨著超濾過程的進行,濃度極化在膜表面上形成了濃縮的凝膠層,使超濾透過通量下降。其透過通量隨時間的衰減情況,與膜組件的水力特性、料液的性質和膜的特性有關。當超濾運行一段時間後,就需要進行清洗,這段時間稱為一個運行周期,當然運行周期的變化還與清洗情況有關。 5、進料濃度 隨著超濾過程的進行,料液(主體液流)的濃度在增高,此時黏度變小,邊界層厚度擴大,這對超濾來說無論從技術上還是經濟上都是不利的,因此對超濾過程主體液流的濃度應有一個限制,既最高允許濃度。 6、料液的預處理 為了提高膜的透過通量,保證超濾膜的正常穩定運行,在超濾前需對料液進行預處理,雖然超濾的預處理過程不像反滲透過程那麼嚴格,但這種預處理也是保證實現超濾過程正常運行的關鍵,通常採用的預處理方法有: (1)過濾; (2)化學絮凝; (3)PH調節; (4)消毒; (5)活性炭吸附; 上述預處理方法可以根據料液的性質和需要進行選用。 此外,經超濾回收的水,在使用前還需進行再處理(稱為後處理,如電子工業用水)如脫除CO2、PH調節、過濾、消毒等。
10. PH 過高或過低對反滲透膜有沒有什麼影響
那要看你的PH到底是多高和多低了,一般性的低比如PH5左右或PH8左右都沒什麼影響,反滲透主要作用是脫鹽,大於反滲透孔徑的水分子就被排出了,通過的水都是可以直接飲用的,通過反滲透的水本身就是有些偏酸性的水,如果你的PH過低,出來的水肯定酸性更低,如果PH比較高的原水進入,出來的水PH值會略低於原水pH值。
不過,無論PH的高與低,只要水質符合國家標准,都是可以飲用的,國家對PH值的要求是:生活飲用水PH值標準定為6.5-8.5,而瓶(桶)裝純凈水PH值標准卻是5.0-7.0,似乎只是一個行業標准。
PH值低於7以下的水不一定就是純凈水,但是純凈水的PH值一定低於7。
目前有報道說「權威機構從未認為PH值對健康有影響」,卻也沒有權威機構制止「飲用弱鹼性水保健」的流行概念。
強調飲用水中礦物質微量元素對人體作用概念,也屬於商家炒作、片面之詞,畢竟是微量,人體所需礦物質微量元素主要來源在食物。
但是,提到飲用水PH值低於7的的說法時,就一定要涉及PH值低的原因——酸性物質污染、酸性物質的區分、對人體的干預。
PH值低於7遭受污染而存留於水中的酸性物質,飲用後,人體需要分泌鹼性物質來「中和」(人體是一個化學工廠的概念),長期的飲用、長期的分泌,從食物當中攝取而來的鹼性物質在慢慢地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