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腎小球濾過的是什麼
腎小球濾過的動力:來自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和腎小球內液體膠體滲透壓
腎小球有效濾過壓
=(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腎小球內液體膠體滲透壓)-(血漿膠體滲透壓+囊內壓)
『貳』 什麼是腎小球有效濾過壓
腎小球有效濾過壓,是指促進超濾的動力,與對抗超濾的阻力之間的差值。是指腎小球毛細血管靜水壓和囊內液體膠體滲透壓之和,減去血漿膠體滲透壓和腎小囊內壓之和。一般情況下血壓在80~180毫米汞柱之間變動時,腎血流量保持穩定,腎小球濾過率基本不變,當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和囊內壓力下降時,濾過率下降。各種原因導致的低蛋白血症,血漿膠體滲透壓下降,或者是腎血流量降低時,有效濾過率降低。
『叄』 名詞解釋 腎小球濾過率
腎小來球濾過率就是腎臟排水、源排毒的能力。人體腎臟主要的作用就是往外排毒、排水,但是當患者患有了腎臟疾病以後,損傷到了腎功能,往外排毒、排水的能力就會下降。為了評估這種能力有多少,就需要用到腎小球濾過率。
腎小球濾過率是以ml/min來計算的,它的正常值在100ml/min左右,如果低於100ml/min,就考慮存在腎功能異常。這時候要積極的尋找病因,從病因上進行處理,導致腎功能異常的因素有急性和慢性,急性的因素相對來說愈後比較好,而慢性的因素預後比較差。但是也需要強調一點,並不是腎小球濾過率越高越好,如果太高,也可能導致腎功能逐漸惡化,有可能發展成為慢性腎衰。
(3)腎小球超濾指什麼擴展閱讀
腎小球濾過率的計算公式:MDRD公式
eGFR=(186×Scr)-(1.154×年齡)-0.203×(如果是女性0.742)
Scr為血清肌酐(mg/dl),血肌酐的單位換算:1mg/dL=88.41umol/L
『肆』 什麼是腎小球濾過率
腎小球濾過率是指在一定時間內由腎小球清除某一物質所相當含該數量物質的血漿毫升數,是評價腎功能的重要指標之一。
有幫助請採納,謝謝
『伍』 什麼是超濾液
循環血液經過腎小球毛細血管時,血漿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質,包括少量分子量較小的血漿蛋白,可以濾入腎小囊的囊腔而形成濾過液。這種濾過液就是超濾液。
尿液首先在腎臟,通過腎小球濾過,形成超濾液,人體每天正常生成的超濾液可以達到180升。超濾液進入腎小管後,稱為小管液,那麼腎小管和集合管可以把人體大部分的水分和各種溶質重吸收回血液,稱之為重吸收。
除此以外,腎小管和集合管還有分泌的功能,可以將某些物質分泌入小管腔內,稱為分泌。經過腎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人體正常每天生成的尿液只有1.5升。
(5)腎小球超濾指什麼擴展閱讀:
超濾技術:
超濾是一種加壓膜分離技術,即在一定的壓力下,使小分子溶質和溶劑穿過一定孔徑的特製的薄膜,而使大分子溶質不能透過,留在膜的一邊,從而使大分子物質得到了部分的純化。超濾原理也是一種膜分離過程原理.
超濾利用一種壓力活性膜,在外界推動力(壓力)作用下截留水中膠體、顆粒和分子量相對較高的物質,而水和小的溶質顆粒透過膜的分離過程。通過膜表面的微孔篩選可截留分子量為3x10000—1x10000的物質。當被處理水藉助於外界壓力的作用以一定的流速通過膜表面時.
水分子和分子量小於300—500的溶質透過膜,而大於膜孔的微粒、大分子等由於篩分作用被截留,從而使水得到凈化。也就是說,當水通過超濾膜後,可將水中含有的大部分膠體硅除去,同時可去除大量的有機物等。
超濾原理並不復雜。在超濾過程中,由於被截留的雜質在膜表面上不斷積累,會產生濃差極化現象,當膜面溶質濃度達到某一極限時即生成凝膠層,使膜的透水量急劇下降,這使得超濾的應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為此,需通過試驗進行研究,以確定最佳的工藝和運行條件,最大限度地減輕濃差極化的影響,使超濾成為一種可靠的反滲透預處理方法。
超濾是一種膜分離技術,(UItrafil-tration 簡稱UF)。能夠將溶液凈化,分離或者濃縮。超濾是介於微濾與納濾之間,且三者之間無明顯的分界線。一般來說,超濾膜的孔徑在0.05 um–1 nm之間,操作壓力為0.1–0.5 Mpa。
主要用於截留去除水中的懸浮物、膠體、微粒、細菌和病毒等大分子物質。超濾膜根據膜材料,可分為有機膜和無機膜。按膜的外型,又可分為:平板式、管式、毛細管式、中空纖維和多孔式。目前家用超濾凈水器,多以中空膜為主。
超濾膜的工作以篩分機理為主,以工作壓力和膜的孔徑大小來進行水的凈化處理。以中空纖維為例。
以進水方式可分為外壓式:原水從膜絲外進入,凈水從膜絲內製取。反之則為內壓式。內壓式的工作壓力較外壓式要低。超濾膜在飲用水深度處理,工業用超純水和溶液濃縮分離等許多領域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參考資料資料:網路-原尿
參考資料資料:網路-超濾技術
『陸』 超濾與透析的區別
一、原理不同
超濾:超濾是血液通過機器泵或者血壓流經體外濾器,在人工腎小球跨膜壓的作用下,液體從壓力高的一側向壓力低的一側移動,通過對流的方式獲得超濾液。
透析:透析依靠半透膜進行彌散和滲透。半透膜兩側的溶質濃度差就是驅動溶質移動的原動力,溶質從濃度高的一側通過平衡膜向濃度低的一側(彌散作用),水分子移向滲透濃度高的一側(滲透作用)。
二、使用的膜不同
超濾:超濾膜的孔徑在0.05 um–1 nm之間,主要用於截留去除水中的懸浮物、膠體、微粒、細菌和病毒等大分子物質。
透析:透析所使用的半透膜厚度為10-20微米,膜上的孔徑平均為3納米,所以只允許分子量為1.5萬以下的小分子和部分中分子物質通過,而分子量大於3.5萬的大分子物質不能通過。
三、裝置不同
超濾:超濾裝置一般由若干超濾組件構成。
透析:透析所使用的裝置是血液透析器。
(6)腎小球超濾指什麼擴展閱讀
超濾的操作影響因素:料液流速、操作壓力、溫度、運行周期、進料濃度、料液的與處理、膜的清洗。
操作溫度主要取決於所處理的物料的化學、物理性質。由於高溫可降低料液的黏度,增加傳質效率,提高透過通量,因此應在允許的最高溫度下進行操作。
超濾膜透過通量與操作壓力的關系取決於膜和凝膠層的性質。超濾過程為凝膠化模型,膜透過通量與壓力無關,這時的通量稱為臨界透過通量。
『柒』 在生理學中,什麼是腎小球有效濾過壓
腎小球有效濾過壓是指促進超濾的動力和對抗超濾的阻力之間的差值,有效濾過壓在組織液生成和迴流中,以及尿液生成的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其中動力包括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和腎小囊囊內液膠體滲透壓,阻力包括血漿膠體滲透壓和腎小囊內壓。
腎小球囊內壓降低、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均可使得腎小球有效濾過壓升高。血液流經腎小球毛細血管時,除蛋白質以外的血漿成分被濾過進入腎小囊腔而形成超濾液,超濾液與血漿中晶體物質成分濃度基本一致,故血漿晶體滲透壓對腎小球有效濾過壓影響不大。
(7)腎小球超濾指什麼擴展閱讀
在血液流經腎小球毛細血管時,由於不斷生成濾過液,血液中血漿蛋白濃度就會逐漸增加,血漿膠體滲透壓也隨之升高。因此,有效濾過壓也逐漸下降。當有效濾過壓下降到零時,就達到濾過平衡(filtration equilibrium),濾過便停止了。
腎血漿流量主要通過改變濾過平衡點來影響腎小球濾過率,但不能增加腎小球有效濾過壓。腎小球毛細血管不同部位有效濾過壓並不相同,因為不斷有超濾液形成,越靠近進球小動脈血漿膠滲壓約低,越靠近出球小動脈血漿膠滲壓越高,濾出也就越難,直到濾過阻力等於濾過動力。
因腎小囊內超濾液中蛋白質濃度極低,故在正常生理下,囊內液膠體滲透壓可忽略不計。皮質腎單位的進球小動脈粗而短,血流阻力較小,出球小動脈細而長,血流阻力較大。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較其它器官的毛細血管血壓高。
『捌』 腎小球超濾什麼意思
腎小球超濾就是腎小球處於一個高濾過,高灌注狀態, 病變早期往往表現為一個超濾狀態
『玖』 腎小球濾過率的名詞解釋
腎小球濾過率(GFR,glomeruar filtration rate)是指單位時間內兩腎生成濾液的量,正常成人為125ml/min左右。腎小球濾過率與腎血漿流量的比值稱為濾過分數。每分鍾腎血漿流量約660ml,故濾過分數為125/660×100%≈19%。這一結果表明,流經腎的血漿約有1/5由腎小球濾入囊腔生成原尿。腎小球濾過率和濾過分數是衡量腎功能的指標。有效濾過壓組成有效濾過壓的三個因素中任一因素發生變化,都能影響有效濾過壓,從而改變腎小球濾過率。 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的改變實驗證明,動脈血壓在10.7~24.0kPa(80~180mmHg)范圍內變動時,腎血流量存在自身調節能保持相對穩定,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無明顯變化。關於自身調節的機制,多數人認為,動脈血壓升高時,進球動脈管壁的平滑肌受牽張刺激而收縮,血流阻力增大,使腎小球毛細血管的血流量不致增多,血壓不致升高,因而有效濾過壓和腎小球濾過率無明顯變化;當動脈血壓降低時,進球動脈管壁舒張,血流阻力減小,使腎小球毛細血管的血流量不致減少,血壓不致下降,因而有效濾過壓和腎小球濾過率也無明顯變化。這說明機體對腎小球濾過功能的調節,是通過腎血流量自身調節實現的,以保證機體在生理狀態下泌尿功能的正常進行。但如果動脈血壓下降到10.7kPa(80mmHg)以下時(如大失血),超出了腎血流量自身調節范圍,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將相應下降,使有效濾過壓降低,腎小球濾過率減少而引起少尿,當動脈血壓降至5.3~6.7kPa(40~50mmHg)時,可導致無尿。高血壓病晚期,因進球動脈發生器質性病變而狹窄時,亦可使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明顯降低,引起腎小球濾過率減少而導致少尿,甚至無尿。 血漿膠體滲透壓的改變人體血漿膠體滲透壓在正常情況下不會出現明顯波動。只有在血漿蛋白濃度降低時,才引起血漿膠體滲透壓下降,從而使腎小球有效濾過壓和濾過率增大,尿量增多。例如靜脈輸入大量生理鹽水引起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就是血漿蛋白被稀釋,血漿蛋白濃度降低、血漿膠體滲透壓下降所致。 腎小囊內壓的改變正常情況下腎小囊內壓比較穩定。當發生尿路梗阻時,如腎盂結石、輸尿管結石或腫瘤壓迫等,可引起患側囊內壓升高,使有效濾過壓降低,濾過率減少。此外,有的葯物,如某些磺胺,容易在小管液酸性環境中結晶折出,或某些疾病發生溶血過多使濾液含血紅蛋白時,其葯物結晶或血紅蛋白均可堵塞腎小管而引起囊內壓升高,導致腎小球有效濾過壓和濾過率下降。腎小球血漿流量腎小球進球端到出球端,由於血漿膠體滲透壓逐漸升高,造成有效濾過壓遞減。血漿膠體滲透壓上升的速度必然影響有效濾過壓遞減的速度。血漿膠體滲透壓上升的速度與腎小球血漿流量密切相關。當血漿流量增多時,其膠體滲透壓上升速度變慢,有效濾過壓遞減速度隨之減慢,腎小球毛細血管生成濾液的有效長度延長,濾過率增大;相反,腎小球血漿流量減少,腎小球毛細血管生成濾液的有效長度縮短,濾過率減少。正常情況下因腎血流量存在自身調節,腎小球血漿流量能保持相對穩定,只有在人體進行劇烈運動或處於大失血、嚴重缺氧等病理情況下,因交感神經興奮增強,腎血管收縮,使腎血流量和腎小球血漿流量明顯減少時,才引起腎小球濾過率降低。濾過膜通透性和濾過面積的改變腎小球濾過膜通透性的大小可以用它所允許通過的物質分子量大小來衡量。血漿中小分子物質很容易通過濾過膜上各種大小孔道;但大分子物質,如分子量為69000的血漿白蛋白則很難通過,而且還存在涎蛋白的選擇性阻擋作用,因而它在濾液中的濃度不超過血漿濃度的0.2%;分子量超過69000的球蛋白、纖維蛋白原等根本不能通過濾過膜。此外,血漿中分子量為64000的血紅蛋白,本可以濾過,但它是與珠蛋白結合成為復合物形式存在,因而也不能通過。發生大量溶血時,血中所含血紅蛋白量超過與珠蛋白結合的量,這時未與珠蛋白結合的血紅蛋白便可濾過由尿排出,形成血紅蛋白尿。 正常情況下濾過膜通透性比較穩定,只有在病理情況下才發生改變而影響尿的成分。例如腎小球炎症或缺氧時,常伴有蛋白尿。過去認為這是濾過膜通透性增大所致。近年來研究發現,此時濾過膜通透性是減小而不是增加。蛋白尿的出現是由於病變使濾過膜上帶負電荷的涎蛋白減少或消失,對帶負電荷白蛋白的同性電荷相斥作用減弱,使白蛋白易於濾過所致。當病變引起濾過膜損壞時,紅細胞也能濾出形成血尿。 腎小球濾過膜總面積約1.5~2m2。人在正常情況下,全部腎小球都處於活動狀態,因而濾過面積保持穩定。病理情況下,如急性腎小球腎炎,腎小球毛細血管內皮增生、腫脹,基膜也腫脹加厚,引起毛細血管腔狹窄甚至完全閉塞,致使有效濾過面積減小,濾過率降低,出現少尿甚至無尿。編輯本段腎小球的濾過率為什麼會降低[1]腎臟中真正起功能作用的就是以腎臟中的各功能細胞。主要作用就是將血液中的有害物質清除出體外,這種清除作用就是腎小球的濾過功能。為此,人們非常重視腎小球這種濾過能力的強弱。 那麼,腎小球的濾過率是怎樣下降的呢?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先來分析腎小球的濾過功能是怎麼實現的。研究發現,腎小球的濾過是通過兩種功能來實現的,一是腎小球的機械屏障功能,二是腎小球的電荷屏障功能。機械屏障功能是指腎小球有一種讓小分子物質濾出,而不讓大分子物質濾出的能力。這種能力就使血液中的大分子物質留在血液中,而將小分子物質送入尿極。而由於一般的血液毒素都是小分子物質,所以,毒素一般就被排入了尿中。所謂電荷屏障是指腎小球還有一種讓帶正電荷的物質通過的能力,以確保帶負電荷的物質留在血液中。通過上述兩種功能,腎小球就實現了在濾過過程中保證讓血液中帶正電荷的小分子物質進入尿液中的功能,而當尿液流經腎小管時,腎小管又通過自身的回吸收能力,將尿液中一些對人體有益的成分重新回吸收到血液中,並把尿液中有害的部分排出體外。 後來,隨著醫學科學的進一步發現,人們又揭開了腎小球濾過功能和腎小管回吸收功能的秘密。發現腎小球的機械屏障功能是源於腎小球的毛細血管內皮上有一層功能細胞——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和毛細血管內的系膜細胞共同作用而起到了機械屏障作用。腎小球的電荷屏障功能是源於腎小球毛細血管外皮上有一層功能細胞——毛細血管上皮細胞有一種控制帶負電荷的物質通過的能力。這三種功能細胞的共同作用才使腎小球在濾過過程中保證了血液中帶正電荷的小分子被濾入尿液中。尿液進入腎小管後,腎小管的內皮上又有一種功能細胞——腎小管上皮細胞又將尿液中帶正電荷的而人體又需要的物質進行重吸收。這四種功能細胞通過多次把關,就確保了血液中有用的物質保留在血液中,有害的物質進入尿液而最終被排出體外。 可是一旦人體出現了疾病侵害時,就會首先造成人體血液中的成分變化。進而造成腎小球和腎小管超出了自身的工作負荷能力,而出現損傷或損壞原有的濾過平衡。打破這種破壞的本質就是上述四種功能細胞或一種或兩種或全部遭到破壞。為此研究發現,人們常說的腎小球濾過功能的下降,實質上就是腎小球和腎小管中的四個功能細胞的功能發生了破壞。至此,人們就得出了一個有意義的結論:腎功能的下降就是腎功能單位——腎小球和腎小管的濾過功能和回吸收功能下降的結果,而腎小球、腎小管功能下降的原因卻是腎小球和腎小管中的功能細胞——腎小球毛細血管內皮細胞、系膜細胞、上皮細胞和腎小管內的上皮細胞功能被破壞後功能下降導致的。研究到這里,我們終於找到了腎小球濾過率下降的真正原因——腎功能單位的組成細胞,即腎臟固有功能細胞被損傷損害後的功能下降。
『拾』 腎小球高濾過到底是指什麼
腎小球的濾過(glomerular filtration)指腎小球毛細血管網內的血漿成分向腎小囊腔濾過。濾過的動力是腎小球的有效濾過壓,濾過的結構基礎是濾過膜,由腎小球毛細血管的內皮細胞、基膜和腎小囊臟層上皮細胞(又稱足細胞)構成。人的濾過膜厚約325納米(nm),其中內皮細胞和足細胞層各厚約40納米。內皮細胞上有分布規整的窗孔,孔徑50~100納米,窗孔總面積占毛細血管總面積的5~10%,而肌肉毛細血管窗孔總面積占毛細血管總面積的0.2%,故前者的通透性比後者大100倍或更多。基膜是由水合凝膠組成的微纖維網,網孔隙4~8納米,伸展性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