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工業廢水為鹼性,如何調節PH值
調節工業廢水的pH值時,確實可以考慮使用無機酸,但考慮到污水處理站的實際情況,使用片鹼(NaOH)可能是更好的選擇。片鹼作為調節劑,理論上引入的異常元素(如Na+)最少,而且對於酸性過低的情況,使用弱鹼性物質反應效果會更佳。
關於成本的問題,實際使用的量往往與預期存在較大差距。根據我們工廠的經驗,1公斤固體片鹼可以將大約4噸水的pH值調整到11左右。要將pH值從5.5調整到中性,所需片鹼的使用量僅為其十分之一。對於每日處理量為150噸的污水處理站而言,所需片鹼量大約為3.75公斤,這比人工操作的成本要低得多。
在測定pH值時,存在兩個常見的誤區。首先,很多小型企業使用廣泛試紙來測定pH值,但實際上這種方法不夠准確。例如,我們工廠的pH值約為11,但在廣泛試紙上可能顯示為8.9左右。因此,建議使用pH計進行測定,價格相對較低,只需幾千元。
另一個誤區是取樣不準確。由於水量較大,即使有攪拌設備,取樣時間也需要十幾分鍾。如果採用自然擴散的方式,所需時間可能會更長。因此,建議在添加片鹼的工藝段增加攪拌設備,以確保取樣間隔的准確性。
為了延長維持時間,可以在片鹼中加入一定量的純鹼(碳酸鈉),其使用量可為片鹼用量的十分之一。這樣可以有效提高pH值的穩定性和持久性。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廢水中的酸性物質為有機酸或弱酸,上述建議可能不再適用。
『貳』 污水處理廠污水PH值多少
依據《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 8978-88 和《城鎮污水廠污染物排放標准》GB 18918-2002,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放的水質pH值范圍在6~9之間。具體到不同的處理工藝,生化池出水的pH值有所不同。
一般情況下,城鎮污水處理廠的生化池出水pH值通常維持在6~9之間,然而具體的pH值會根據生化池的工藝有所變化。大多數好氧處理生化池的出水pH值宜維持在6.5至8.5之間。而大部分厭氧處理生化池的出水pH值則應在6.5至7.5之間。此外,在培養過程中,應嚴格控制厭氧池進出水的pH值在6.8~7.2范圍內。
對於工業廢水處理,其生化池出水pH值通常也保持在6~9之間。然而,由於原料和處理工藝的差異,可能會引起出水pH值的較大波動。
通常情況下,生化池出水pH值在7-8之間是較為理想的。不過,實際操作中還需根據具體情況靈活調整,確保污水處理過程的高效與穩定。
『叄』 處理含氰電鍍廢水,ph值要控制到什麼范圍,氰不會揮發出來
1. 氰化物是一種劇毒物質,在酸性環境中,它極易揮發,從而造成危害。然而,在鹼性環境中,只要有充足的氧化劑,氰化物就可以水解成微毒的氰酸根(CNO-)。因此,為了確保安全,pH值應控制在10到11之間。當使用液氯作為氧化劑時,pH值可控制在11到11.5之間。對於CN-濃度超過100mg/L的情況,最佳pH值應控制在12到13,反應時間通常為20到30分鍾。需要注意的是,這里所討論的是鹼性氧化法,它是最常用且最可靠的方法。除了液氯(或氯氣)外,漂白粉和次氯酸鈉也可作為氧化劑。pH值是處理含氰廢水過程中最重要的操作參數,處理前需要分析廢水中的CN含量,據此計算氧化劑的用量,並適當過量,以確保反應完全進行。含氰廢水經過兩級氧化處理,首先轉化為微毒的氰酸鹽,隨後進一步氧化成無毒的二氧化碳和氮氣。
2. 盡管氰化電鍍因其能提供優良的鍍層機械性能指標,如強度、韌性和耐磨性,目前仍是許多電鍍工藝的首選,但對於裝飾性電鍍,其外觀效果是主要考慮因素,鍍層的機械性能則是次要的。例如,標牌電鍍或堆金標牌的鍍覆完全可以採用無氰電鍍。這樣可以消除因環保檢查、罰款或停業所帶來的擔憂。
3. 我們研發成功的「無氰仿金電鍍」技術,專為堆金標牌設計。這種技術能夠在銅板或不銹鋼板上印有圖文的地方,形成一層如同黃金般閃耀的鍍層。與傳統的四道「有氰有鎳」工序相比,該技術簡化為兩到三道「無鎳無氰」的工序。由於無需使用鎳,成本顯著降低;同時,無需氰化物,操作安全性大大提高。因此,無需再偷偷摸摸地進行電鍍作業。
4. 我們生產的無氰仿金鹽(固體)作為商品銷售,每公斤價格為60元,每15克可配製1升鍍液。我們提供詳細的使用說明書,但目前只面向有電鍍經驗的用戶銷售。對於電鍍新手,我們會提供附加技術資料,並現場協助建設電鍍設施。
5. 如果您還沒有電鍍設備,我們可以幫助您在當地購買。如果您希望親自組裝電鍍機(如電解蝕刻機、電泳上色機、金卡機、萬用標牌機等),我們可以指導您如何購買零部件、組裝、調試以及操作。在長期的電鍍生產過程中,我們還會教您如何自行檢測和維護鍍液。
『肆』 工業廢水排放標准
工業廢水排放標准對各類有害物質的排放濃度做出了明確規定,以保護環境和水資源。以下是主要指標的概要:
1. 重金屬如汞、鎘、六價鉻、砷、鉛及其化合物的排放濃度分別限制在0.02mg/L、0.1mg/L、0.5mg/L、0.5mg/L和1mg/L(按相應元素計)。
2. 廢水pH值需控制在6至9之間,懸浮物含量不得超過500mg/L。對於特定行業如造紙、化纖、製革等,生化需氧量(BOD5)和化學需氧量(COD)分別限值為30mg/L和50mg/L(城市污水處理廠內的標准可能有所不同)。
3. 硫化物、揮發性酚、氰化物、有機磷、石油類、銅、鋅、氟無機化合物等的排放標准同樣嚴格,具體為1mg/L、1mg/L、1mg/L、0.5mg/L、10mg/L、1mg/L、10mg/L、5mg/L和3mg/L。
對於稀釋能力差的工業廢水,排放濃度需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進行更嚴格的控制。此外,特定行業的廢水處理標准可能有所放寬,例如造紙業的生化需氧量標准為200mg/L,而納入城市污水處理廠系統的廢水則可能為200mg/L或更低。
這些規定旨在確保工業廢水排放對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維護水質安全。所有工業設施在排放廢水前,必須確保其符合這些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