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污水處理廠運行負荷率是怎樣算的
計算:水力負荷 = (體積/時間)/面積 = 流量/面積,體積/時間 = 流量
單位時間內,內通過單位面積容的水體叫水力負荷。單位是立方米(廢水)/立方米(濾料)·日或立方米(廢水)/平方米(水池)·日。是沉澱池、生物濾池等設計和運行的重要參數。
例如,每小時,通過每平方米地表面,排出去(滲透下去的)水量。
或每天,通過每平方米地表面,排出去(滲透下去的)水量(立方米)。
(1)污水負荷擴建85擴展閱讀
污水處理的意義:將污水進行處理之後,可以對其進行循環使用,為我國的生產減少水資源的消耗。水處理技術利用相關的技術手段對污水進行凈化,使其可以繼續使用,所以污水處理極為重要。
按污水來源分類,污水處理一般分為生產污水處理和生活污水處理。生產污水包括工業污水、農業污水以及醫療污水等,而生活污水就是日常生活產生的污水,是指各種形式的無機物和有機物的復雜混合物,包括:
①漂浮和懸浮的大小固體顆粒;
②膠狀和凝膠狀擴散物;
③純溶液。
按水污的質性來分,水的污染有兩類:
一類是自然污染;另一類是人為污染,當前對水體危害較大的是人為污染。
2. 什麼是污泥負荷什麼是容積負荷兩者有什麼聯系
污泥負荷和容積負荷是污水處理中兩個關鍵參數,它們分別衡量活性污泥在單位時間內處理污染物的能力。污泥負荷(Ns)本質上是F/M比值,以去除的COD或BOD的量表示,單位為kg/(kg.d),在活性污泥法中,不同生長階段其值各異,對凈化效果有直接影響,是工藝設計和運行的重要考量因素。適宜的污泥負荷范圍通常在0.3~0.5kg/(kg.d)之間,能保證高效的BOD5去除(大於90%)和良好的污泥性能。
容積負荷則指的是單位體積池容積每日處理的有機物量,通常以kg/(m3·d)來計量。在曝氣池中,容積負荷(Fr)等於去除的污染物重量除以池體積和曝氣時間。通過公式Fr=Fw×NW,其中Fw是污泥負荷,NW是混合液污泥濃度。計算方法還包括進水濃度差和進水量,便於實際操作中的比較和評估。
容積負荷直觀反映生化裝置的處理負荷和操作性能,特別是在焦化系統中,使用易於測量的COD容積負荷作為評價指標更為常見。計算公式為Nv=Q(ΔS)/1000,其中Nv是曝氣池容積負荷,Q是進水流量,ΔS是進水與出水間BOD和COD濃度差,V是曝氣池體積。通過這兩個指標,工程師和管理者可以更有效地監控和優化污水處理過程。
3. 什麼是污水負荷
污水負荷是污水處理領域中一個核心概念,涉及多個層面的計算與理解。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什麼是負荷。負荷有兩種主要定義:一種是污泥負荷,指的是單位時間內一定量污泥去除COD的量;另一種是容積負荷,指的是單位時間內一定反應體積去除COD的量。
在實際操作中,污水處理過程中常常會遇到沖擊負荷。沖擊負荷是指由於進水水質變化劇烈,導致污泥負荷和容積負荷發生顯著變化,對污泥微生物產生影響。這種情況往往發生在進水COD濃度突然飆升或大幅下降時。然而,在一些工藝設計中,如迴流量特別大或完全混合類型的處理系統,其對沖擊負荷的承受能力較強。即使出現負荷升高的現象,系統也能較快恢復,展現出較強的抗沖擊負荷能力。
運行負荷率是衡量污水處理系統效率的一個重要指標,計算公式為每日實際進水量除以每日設計處理量。一般而言,運行負荷率應在60%以上,但不應超過設計處理量的120%。BOD負荷則根據進水BOD濃度和進水量計算,用於評估系統對有機污染物的處理能力。
在計算污水系統負荷時,需要考慮多個參數,包括污泥體積、含水率、有機負荷率、污泥齡等。這些參數相互作用,共同影響系統處理能力。例如,污泥齡長表示微生物更新周期長,菌種多樣性增加,有機負荷率相對可提高。但這也需要在動力學反應范圍內進行,保持池內生物量、進水流量穩定,通過調節污泥濃度、排泥量,以實現負荷的提高。
滿負荷污水處理負荷是指污水處理系統在穩定運行狀態下所能處理的污水量或污染物總量。在實際操作中,可以通過提高池內生物量,增加處理能力,實現超負荷運轉。設計說明中通常會提供微生物的有機負荷和池內生物濃度等參數,以便在運行中進行調整和優化。
綜上所述,污水負荷的概念涵蓋了多個方面,包括定義、計算方法、系統負荷理解以及滿負荷處理能力等。通過深入理解這些概念,可以更有效地設計和運行污水處理系統,以滿足不同情況下的處理需求。
4. 有沒有國家的規定,污水處理廠水量達到多少時,可以建二期
是80%。
其實這個數據是平均數,因為60%,80%,100%, 平均80%
80%,100%,120%,平均100%
以上數據看懂了嗎?100%是滿負荷,版120%超負荷時你能保權證把水做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