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污水知識 > 項城城區污水官網改造

項城城區污水官網改造

發布時間:2025-05-02 06:30:02

『壹』 2010年濟南市政府工作報告的一、2009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是新世紀以來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最困難、各項任務最繁重的一年。在中共濟南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擴內需、促消費、保增長決策部署,深入貫徹胡錦濤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講話精神,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和考驗,科學務實,積極作為,全力做好「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保全運」各項工作,經濟社會實現了平穩較快發展。預計全市完成生產總值3350億元,增長12%左右;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10.2億元,增長1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655.4億元,增長20.3%。完成了市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
(一)保增長取得積極成效。及時出台實施3600億元投資計劃、八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以及促進中小企業、成長型企業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開展「項目推進年」和幫扶企業活動,全市經濟逐季回升向好。堅持把擴內需作為著力點,爭取中央新增投資項目200個、資金4.7億元,省調控資金24.1億元,其中前三批178個項目實現開工率、資金配套率和問題整改率「三個百分之百」。「項目推進年」233個重大項目完成投資579億元。工業投入完成541.8億元,增長24.8%,吉利轎車、青年商務車等一批項目投產見效。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農業、高新技術、現代服務業、基礎設施投資分別佔全部投資的3.7%、8.8%、42.4%、26%。努力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15億元,增長19%。大力培育旅遊、汽車等消費熱點,深入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啟動67個棚戶區片區改造,建設安置房210萬平方米,新建農村住房6.4萬戶,改造危房1.1萬戶。商品房銷售面積439.8萬平方米,增長18.5%。家電下鄉銷售收入增長3.2倍。努力穩定外需市場,實現進出口總額55億美元,其中出口30億美元,降幅逐步收窄。實際到賬外資9.7億美元,增長12.1%。應對金融危機措施迅速到位,有力促進了經濟穩定回升。
(二)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大力推進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加快構建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體系。三次產業比例由5.8:44.1:50.1調整為5.5:43.5:51。農業、建築業、規模以上工業和服務業增加值分別實現185億元、220億元、1154億元和1710億元,增長5%、17.4%、11.2%和13%。非公有制經濟比重達到42.5%,提高1.5個百分點。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金融業增加值增長19.6%,軟體、旅遊、會展、物流等產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33.6%、22.1%、26.4%、13.7%,現代服務業占服務業比重達到43.7%。引進浙商銀行等9家金融機構,全市金融機構達到156家。新增上市公司2家,市域上市公司、股票總數分別為26家和28隻,數量居全省之首。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余額分別為6422.7億元和6200.6億元,增長25.2%和27.9%。高新技術企業達209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39.5%,提高2個百分點。高新區和8個省級開發區工業產值佔全市比重達31.2%,成為新的增長點。「數字泉城」建設取得突破,部、省、市共建中國軟體名城試點正式啟動,信息化惠民、強政、興業重點工程加快推進。自主創新能力增強,取得重大科技成果330項,國家級、省級、市級創新型企業分別達到2家、8家、50家。企業技術中心187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32家,分別增加23家和31家,中國重汽集團獲准組建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級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達7家,佔全省的30%。制定《濟南市知識產權戰略綱要》,專利申請量及授權量、發明專利申請量及授權量繼續居全省首位,新認定中國馳名商標4件、省著名商標48件。電網建設加快推進,電力輸入能力提高55%。節能減排成效顯著,成為全國首批城市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試點示範城市,淘汰立窯水泥熟料產能89萬噸,萬元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排放量進一步下降。
(三)城市功能形象全面提升。抓住籌辦第十一屆全運會的歷史機遇,全面提升規劃建設管理水平。實施迎全運80項城市建設重點工程和90項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建成以「東荷西柳」為代表的奧體中心等一批全運場館工程,東部新區初具規模。加快以西客站片區為中心的西部新城建設,西部地區發展取得重要進展。著力打造泉城特色標志區,大明湖擴建改造及護城河西線通航工程完成。加快交通、市政等基礎設施建設,二環東路高架路、奧體中路、經十西路等一批重點道路建成通車,舜耕路南段、順河西街、玉函路等市區主要道路整修改造相繼竣工。堅持公交優先戰略,新增公交車415部,其中新能源環保車100部,開通6條大運量快速公交線路,成為國內第一個形成快速公交網路的城市。小清河綜合治理一期工程及工商河、東濼河等市區河道治理竣工,城市防汛工程建設加快推進。擴大水、電、氣、暖管網覆蓋面,城市燃氣氣化率、集中供熱普及率分別達到97.8%、49%,提高0.2個、3個百分點。加強燕翅山等地質災害治理,完成58座破損山體整治,新增城市綠地608公頃,綠化覆蓋率達36.4%,提高0.8個百分點。機掃保潔率達62%,提高7個百分點。垃圾日處理能力由2600噸提高到2900噸,污水處理率達85%以上。實施重點廢氣污染源限期治理工程和揚塵污染防治措施,市區空氣質量逐步改善。持續推進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有效化解一大批城市管理難點問題,綠化、美化、凈化、亮化成效顯著,城市形象全面提升。成功舉辦第七屆國際園林花卉博覽會,23個國家、86個城市參展,建成108個展園,創造了參展城市、展園數量歷屆之最。
(四)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十大行動」。全年糧食總產289.5萬噸,連續7年實現豐收。都市型、城郊型農業初具規模,集中打造章丘大蔥、商河瓦西冬瓜等15個特色品牌基地和月亮灣、長香源等30個都市農業園區,推出勝源梨花節、仁風富硒西瓜節等6大類觀光休閑農業精品項目。規模以上農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分別達300家和2011家,增加30家和912家。畜禽養殖規模化、標准化水平進一步提高。累計認證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369個,推廣新技術41項,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不斷完善。實施南水北調濟南段、臘山分洪等重點水利工程,完成48座病險小型水庫除險加固,治理潤玉泉、八里峪等18條小流域。村村通油(水泥)路率、通客車率、通自來水率和通有線電視率分別達99.3%、99.5%、95%和100%,完成283個電氣化鄉(鎮)、村建設,農村用電量增加20%。防治美國白蛾、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工作成效顯著,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扎實有效。落實「四項補貼」資金5億元,增長31.6%。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工作成效明顯。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順利推進,完成荒山綠化4700公頃。森林覆蓋率達28.9%,提高1.1個百分點。修編完成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通過國土資源部審查。編制完成《南部山區保護發展規劃》、38個城鎮總體規劃和500個新農村規劃,重點扶持10個小城鎮建設。土地整理復墾開發5113公頃,土地流轉積極穩妥推進。落實加快商河發展的18項扶持政策成效顯著。實施農村扶貧開發項目30個,帶動10.8萬低收入農民增收。
(五)民生和社會事業全面加強。去年承諾的為民辦9件實事全面完成。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22元,增長9.2%;農民人均純收入7770元,增長8.2%。居民消費品價格指數保持在100.33。就業形勢保持穩定,安置就業再就業14.8萬人,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18.8萬人次。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參保范圍進一步擴大。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0%。城鄉低保和農村五保供養標准進一步提高,68家敬老院建成達標。4489戶家庭享受到廉租住房補貼和實物配租,增加1155戶。棚戶區改造動遷居民15.3萬人,順河街等片區8000戶居民陸續回遷。推動農村住房建設與危房改造,105個村莊整體搬遷項目啟動。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本費和寄宿生住宿費,農村中小學「211」工程和校舍升級改造加快推進。啟動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實施衛生強基工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發展到222所,基本實現城區居民全覆蓋。完成2377所村衛生室建設改造,新農合參合率達98.8%。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內。加快市屬文化單位體制改革步伐,啟動文化產業「3810」工程創建活動,完成60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及800個農家書屋建設,全市公共博物館免費開放。創作推出《天下泉城》、《北方有佳人》等優秀電視作品,兒童劇《我和我的影子》獲全國優秀演出獎。我市運動員在十一屆全運會獲金牌17枚,創歷史最高水平。推動群眾體育進農村、進社區、進校園、進機關,全民健身設施達299.4萬平方米,連續四屆被評為「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
(六)和諧濟南建設扎實推進。以開展迎國慶60周年、迎全運系列活動為契機,加強和諧社會建設各項工作。扎實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圍繞解難題、察民情、辦實事,解決了一批制約科學發展、群眾反映突出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迎全運、講文明、樹新風」活動,組織實施十大文明行動,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大幅提升,涌現出泉城義工、公交溫馨服務、貼心民政等一批精神文明建設品牌和歷下區、市中區等一批國家、省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單位。依法、民主、科學決策機制進一步完善,法治城市、法治縣(市)區創建全面推進,「法律六進」工作不斷深化。深入推進平安濟南建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類刑事犯罪,開展交通秩序、暫住人口、網路環境等專項整治,群眾安全感明顯增強。加大基層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力度,「大接訪」和「信訪積案化解年」活動取得明顯成效。健全應急管理機制,穩妥做好甲型流感等重大疫情疫病防控工作。推進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治理行動,安全生產形勢基本穩定。工商、質監、食品葯品監管等部門加強食品葯品源頭、生產、流通、使用等環節綜合監管,市場秩序進一步規范。積極推進雙擁共建工作,國防教育、徵兵工作、國防後備力量和人民防空建設不斷加強。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和全國防震減災綜合評比第一名,對口支援北川災後恢復重建工作進展順利。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社會科學、檔案史志、外事僑務、對台工作、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慈善事業和氣象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我們經受了嚴峻考驗,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特別是,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市圓滿完成了第十一屆全國運動會主賽區的各項任務。廣大幹部群眾頑強拼搏、攻堅克難,以強烈的責任意識,建設了一流的比賽設施,提供了高效文明的服務保障和富有創意的賽事組織。動員11.4萬名志願者開展全運服務,全運村接待運動員、裁判員和媒體記者1萬多人,實現零失誤、零差錯的目標。出動警力36萬人次,組織1.8萬名安保力量,確保了火炬傳遞、開閉幕式和700多場賽事圓滿成功,為舉辦富有特色、平安祥和、人民滿意的全運會作出了突出貢獻,贏得了中央領導、省委省政府、參賽人員和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贊譽,也收獲了豐厚的物質成果和寶貴的精神財富,市民自信心、城市美譽度全面提升。在這里,我代表市政府,向在各行各業辛勤勞動的全體市民,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向關心幫助省會工作的駐濟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向為濟南發展作出貢獻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國內外朋友們,向來濟興業的廣大投資者和外來務工人員,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各位代表,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更清醒地看到,濟南的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經濟回升的基礎還不穩固,外需萎縮局面未有大的改變,民間投資增幅較低。經濟結構性矛盾仍較突出,產業結構調整相對滯後,部分工業行業和重點企業尚未擺脫困境,節能減排和污染治理的壓力仍然很大。城市承載功能不足,基礎設施和綜合服務功能難以滿足更高層次發展的需要。民生保障體系和社會事業發展水平與群眾需求差距較大,就業、住房、醫療、教育、文化等方面存在不少突出問題。政府自身建設有待加強,腐敗現象和損害群眾利益的問題時有發生。對這些問題,我們將在今後工作中進一步強化措施,努力加以解決。

『貳』 河南周口項城市王明口什麼時候規劃新農村有哪位高人知道

估計還得幾年呢
這是國家推進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規劃 你看下~

項城市2008—2010年分類推進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規劃

為全面落實《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河南省2008年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搞好村容村貌整治推進新農村建設實施意見的通知〉》精神,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加快建設小康社會進程,根據項城具體實際,特製訂2008—2010年分類推進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規劃。

一、基本情況

項城市位於河南省東南部,是河南省重點擴權市。全市轄3鄉12鎮6個辦事處,總面積108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16萬畝,總人口11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84.4萬人。2007年,全市完成地方生產總值131.9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3.9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73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6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696 元。

二、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總體方針,按照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要求,在積極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努力保證主要農產品基本供給的基礎上,以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為目標,突出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抓好村莊布局及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優化農村人居環境,改變農村整體面貌,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三、工作目標

從2008年到2010年,經過三年的努力,在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5000元的46個一類村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齊全配套,村莊區劃科學合理,建築美觀有序,綠化美化水平較高,居住環境良好,村莊管理水平較高,推動有條件的村莊發展成為農村新社區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樣板。2008、2009、2010年分別實施34個、3個、1個行政村,佔一類村的92%、6%、2%。人均純收入在3000—5000元的283個二類村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基本配套,村莊區劃合理,建築整齊有序,綠化水平較高,環境衛生狀況較好,管理水平明顯提高,建成一大批整潔、優美的村莊.2008、2009、2010年分別實施94個、124個、72個行政村,佔二類村的31%、44%、25%。人均純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132個三類村莊,急需的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基本配套,對其中符合條件的貧困村,結合整村推進扶貧及異地遷建扶貧,使基礎設施狀況整體明顯改善,並做到村莊建築切實按規劃建設,土地利用節約合理,綠化、 環境衛生狀況明顯改善,村莊管理加強,整體面貌煥然一新.2008 、2009、2010年分別實施26個 、26個、81個行政村,佔三類村的19%、20% 、61 % 。通過分類實施 、整體推進,使全市農村基礎設施 、公共服務設施和環境衛生狀況顯著改觀,實現一類村莊上水平、二類村莊上台階、三類村莊變面貌,從根本上解決一些地方嚴重存在的房屋亂搭亂建、垃圾亂堆亂放、污水亂排亂流等問題,使廣大農村隨著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逐步發展成為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生態良好、環境優美、文明進步的新農村。

要抓緊做好推進村莊建設和整治規劃編制工作,確保規劃工作走在前列,為村莊建設和整治工作創造條件。2008年,要將21個鄉鎮政府、辦事處所在地的行政村、農村集市所在地行政村及納入城鄉一體化試點的行政村作為首批村莊建設和整治村,率先達到規定要求,發揮示範帶動作用。

四、主要任務

(一)鄉村道路

經過近幾年的努力,我市鄉村道路建設取得了很大成績,2007年全市所有行政村實現了「村村通」油路,並通過了省政府組織的驗收。為進一步提高市鄉公路質量,構建農村交通良好的骨幹網架,進一步提高縣鄉公路通行能力,2008年計劃對市區到新橋鎮段、水賈路東段等三個路段66公里進行標准化改建,建橋3座,渡口改造項目2個。2009年計劃改造縣鄉公路56公里,改造危橋項目4個。2010年新改建縣鄉公路30公里以上,改造危橋5座。2008年、2009年、2010年,對分別實施村莊建設和整治的行政村,實現行政村之間、行政村與自然村之間通柏油路或水泥路,要實現村內道路硬化,達到「村內通」。對於一類村,2008年全部實現村內道路硬化;群眾積極性高,資金籌集有保障的二類村,實現村內道路硬化;根據目標要求,具有國家扶貧資金支持條件的三類村,有計劃有重點地實施。

(二)農村飲水

近年來,我市部分行政村納入了國家飲水安全項目,在國家支持下安全飲水工程順利實施,部分農民飲水安全得以解決。但下余農村飲水仍存在隱患,根據村莊建設和整治要求,用三年的時間,集中解決農村安全飲水問題。對當年實施整治的行政村,不分一類、二類或三類,當年實現農民安全飲水100%。

(三)農村沼氣

大力發展農村沼氣建設,建設農村生態示範村,促進農村資源綜合利用和環境整治雙重效果。2008—2010年,在現有規模化養殖場中每年新建大中型沼氣池10座,全市每年新增小型沼氣池13000個,至2010年底,全市大中型沼氣工程達100處,沼氣用戶10萬戶,占農村戶數的40%。2008年,整體推進的一類村,建池總戶數占適宜建池戶數的80%以上,二類村建池戶數匯款單適宜建池戶數的50%以上,三類村建池戶數占適宜建池戶數的30%以上。同時,積極抓好農村沼氣服務體系建設,至2010年,在現有280個鄉村沼氣服務點基礎上,服務網點總數達到355處,占行政村總數的76%。

(四)農村電力

近年來,我市電力部門,對絕大部分農村電網進行了改造,農村供電質量有很大提高,極大地方便了群眾的生產和生活。對剩餘的32個盲點村,在2008年村莊建設和綜合整治工作中,要全部改造完畢。2008年對經濟發展較好、組織化程度較高的一類村,全部實現村內主幹道亮化,對情況一般,納入建設和整治的二類村,村內主幹道亮化的村不低於50%。2008年,建成15個新農村電氣化村,14個農村排灌電網建設試點工程。

(五)連鎖超市

積極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大力推進新農村現代流通網路建設工程,加大經營網點建設力度和配送中心建設。在目前全市已建302家連鎖超市的基礎上,2008年新建136家,建設6家鄉鎮級店,建設1家市級商品配送中心,覆蓋85%以上的行政村,至2010年達100%的行政村,形成市、鄉、村三級配套的商品配送服務體系,實現農民購買生活生產資料不出村。

(六)垃圾污水處理

以治理村內垃圾、秸稈亂堆亂放、污水亂排亂流為中心任務,重點搞好農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逐步實現集中收集垃圾、匯中匯集污水、集中進行處理。組織清理積存垃圾,積極推行「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理」的垃圾處理模式,有條件的村要建設垃圾站,實行定點存放、統一收集、定時清運、集中處理;其他村莊建設生活垃圾集中堆放設施,就地進行分類,能利用的進行資源化處理,不能利用的進行安全填埋。2008年至2010年,市屬的六個辦事處按照分類推進的整體要求,逐村建設垃圾中轉站。其它鄉鎮每年選擇3—5個行政村建設垃圾中轉站,每鄉鎮、辦事處建一垃圾處理場,垃圾無害化處理達80%以上。積極對散養畜禽進行管理,變散養為圈養,圈舍衛生,並做好防疫工作。至2010年,農村改廁率達100%。農村秸稈,糞便及其它雜物無佔道堆放。2008年至2010年,6個辦事處農村生活污水納入城市污水處理系統,完善污水管網和配套設施建設,新建排水管道110公里,新增污水處理能力7萬噸/日。在分類推進的行政村中,逐村建設污水排水管網,疏通河道、溝渠、坑塘,清除垃圾,保證排污暢通。

(七)衛生設施

為改善農村醫療條件和改善農村醫療水平,解決農民看病難問題,從2008年開始,全面完成鄉鎮衛生院改造,大力推進行政村標准化衛生室建設,每村一室,對整體推進的行政村,每村的標准化衛生室必須達標,到2010年,行政村標准化衛生室達100%。全面普及新型合作醫療,至2008年底,參與新農合的人數比例達95%以上。

(八)文化設施

為豐富農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樹立健康文明的社會風氣,發展農村文化事業,重點完善鄉村公共文化設施,文化服務網路和農村體育設施。2008年,完成6個鄉鎮標准文化站建設和130個村級文化活動室建設。2009—2010年,完成其餘9個鄉鎮文化站和331個村文化活動室及村文化信息資源共享中心建設。全市全部實現鄉有文化站,村有活動室。2008年,力爭全市實現有線電視村村通達100%,寬頻「村村通」達100%。一類村、二類村有公共的體育健身場所。

(九)村莊綠化

以綠化美化農村人居環境為目標,把村莊周圍、村鎮街道和農家庭院綠化緊密結合,扎實抓好圍村林、行道樹、庭院綠化美化工程建設。對不同類型的村鎮採用不同的綠化布局和綠化模式,採用混交、多層的樹種配置模式,形成多樣化、生態功能與景觀效果俱佳的村鎮生態植被系統。

五、保障措施

(一)加大宣傳,提高認識

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搞好村容村貌綜合整治,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的重要內容,是加快農村小康社會進程的系統性工程。做好這項工作,有利於促進農業生產發展,有利於提高廣大農民的生活質量,有利於文明的社會風氣建設和農民群眾文化素質的提高,有利於提高基層民主管理水平,有利於建設整潔優美的人居環境。農民群眾既是農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村容村貌整治的主要參與者,又是直接受益者,要通過加強宣傳,提高農民思想認識,贏得廣大農民的積極響應和主動參與,把增強農民主體意識,發揮農民主體作用貫穿工作的全過程。要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提高政府各部門的認識和工作主動性,群策群力,共同參與,做好這項惠及億萬百姓的系統工程。

(二)科學制訂村莊發展整體規劃

農村建設與發展,必須把規劃走在前面,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城鄉統籌、節約土地、集約發展。由黨委、政府組織,指令建設、交通等有關部門合理編制村鎮體系規劃和村莊建設規劃,引導村鎮合理布局、有序發展。統籌規劃住宅、道路、供水、排水、供電、文化、衛生、商業、垃圾收集等生活服務設施、公益事業設施等布局,強化規劃的基礎性地位。規劃工作既要考慮群眾的要求和意願,又要考慮規劃的科學性;既要考慮人居環境優美,又要考慮基本農田保護;既考慮規劃的合理科學性,又要考慮所需資金籌集渠道符合政策。2008年3月底以前,要將當年整體整治村莊的規劃全部做好,年底以前,將下余行政村的規劃全部做完。市財政全額保證規劃所需經費。要通過不斷探索,總結「空心村」治理辦法,清理一戶多宅,總結經驗,保證土地合理利用。

(三)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層次的籌資模式

村莊規劃建設和村容村貌整治,是一項資金投入型工程,需要大量的資金做保障。一是加大涉農資金整合力度,集中現有各部門、各專項涉農資金,在不改變資金管理渠道和投向的前提下由市政府統籌協調,集中用於整村推進的相關項目建設。二是用好省市撥「以獎代補」支持我市的資金。三是市本級財政支持「三農」的資金量要高於上年,提高市政府出讓土地收入用於新農村建設的比重,調整我市城市維護建設稅使用范圍,確定部分資金用於鄉村規劃、基礎設施建設和維護。四是積極發動農民群眾、企業和社會力量投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依靠群眾踴躍投工投勞,廣開籌資渠道。

(四)改革創新農村基礎設施管理機制

加快建立農村基礎設施管護長效機制,切實改變長期以來存在的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按照「誰投資、誰擁有、誰受益、誰負責」的原則,結合實際,針對不同類型的工程設施,加快農村基礎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對於單個農戶受益的項目,實行自建、自有、自用、自管;對於受益人口相對分解,產權難以分割的工程,可通過承包、租賃、股份合作等方式將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實行經營權與工程管護責任相統一;對於具有一定收益、適合經營的基礎設施,可通過公開拍賣轉讓工程的所有權和使用權,由購買者自主經營管理,並由其負責工程的管護,主管部門對其進行監督。積極探索實行村民自主管理,使群眾廣泛參與農村各項管理工作,鞏固建設和整治效果。五是市政府組織各機關、社會、團體、企業,抽調骨幹力量成立新農村建設幫扶工作隊,駐村駐點,為行政村提供資金、物力支持。

(五)切實加強組織領導

市委、市政府決定把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搞好村容村貌綜合整治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重點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對這項工作的領導,精心組織,制訂方案,周密部署,強力推進。市成立了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指導和協調新農村建設和整治工作。各鄉鎮、黨委政府也要成立相應機構,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直接抓。市鄉(鎮)、辦事處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分包到村,抓點帶面,根據實際情況,分類指導,先易後難,抓好典型示範,以點帶面,盡快打開工作局面。

閱讀全文

與項城城區污水官網改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深井泵如何提升 瀏覽:601
化工原理第五版答案第六章蒸餾 瀏覽:482
混凝土後澆帶的滲水處理 瀏覽:892
柴油貨車空濾濾芯漏油怎麼辦 瀏覽:601
樹脂瓦與石棉瓦哪個更貴 瀏覽:289
超濾膜反洗條件 瀏覽:870
馬德里污水處理 瀏覽:137
一萬噸污水等於多少升污水 瀏覽:96
去污除垢是什麼意思 瀏覽:22
水處理反滲透與水溫的關系 瀏覽:42
安吉爾a6凈水器電路板多少錢 瀏覽:57
倒中葯怎麼過濾 瀏覽:408
如何來提升酒店的伺服器 瀏覽:568
華為視頻怎麼過濾廣告 瀏覽:806
過濾水槽里放撒 瀏覽:163
什麼香煙過濾嘴是空的 瀏覽:645
食醋浸泡水垢保溫瓶不保溫 瀏覽:560
污水操作工持證上崗 瀏覽:462
醫院污水處理設備維護保養記錄表 瀏覽:51
帶氣囊比亞迪f0空調濾芯在哪裡 瀏覽: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