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船用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原理
船用生活污水處理裝置採用生物接觸氧化法和物化處理消毒原理處理船舶生活污水。
swch生活污水處理裝置,本裝置的結構形式和性能均滿足國家標准GB10833-89《船用生活污水處理系統技術條件》的要求,裝置體積小、重輕、結構緊湊,處理後的排放水符合國家規定的排放標准,同時滿足國際海協環保會IMO MEPC/2(VI)的排放標准要求。
本裝置由五個腔室組成,粉碎室、兩級生物接觸氧化室、沉澱室和消毒室,SWCB型生化法污水處理裝置用於處理船上廁所下水道糞便污水,使之達到國際排放標准排放至舷外。本系列裝置也可用作船上灰水的消毒處理。
SWCB型生化法污水處理裝置利用稱為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的處理原理消解有機污染物質, SWCB型裝置產生的污泥量極少,絕大部分在裝置內部消化,三個月左右排污泥一次,不失肥效,無二次污染。
固體殘渣經過粉碎送至焚燒爐、貯存櫃或者在非管制海區排放。
(1)DF膜處理污水電氣控制擴展閱讀
處理方法
物理處理法:
通過物理作用分離、回收廢水中不溶解的呈懸浮狀態的污染物(包括油膜和油珠)的廢水處理法,可分為重力分離法、離心分離法和篩濾截留法等。以熱交換原理為基礎的處理法也屬於物理處理法。
化學處理法:
通過化學反應和傳質作用來分離、去除廢水中呈溶解、膠體狀態的污染物或將其轉化為無害物質的廢水處理法。在化學處理法中,以投加葯劑產生化學反應為基礎的處理單元是:混凝、中和、氧化還原等;而以傳質作用為基礎的處理單元則有:萃取、汽提、吹脫、吸附、離子交換以及電滲析和反滲透等。
後兩種處理單元又合稱為膜分離技術。其中運用傳質作用的處理單元既具有化學作用,又有與之相關的物理作用,所以也可從化學處理法中分出來 ,成為另一類處理方法,稱為物理化學法。生活污水處理
生物處理法:
通過微生物的代謝作用,使廢水中呈溶液、膠體以及微細懸浮狀態的有機污染物,轉化為穩定、無害的物質的廢水處理法。根據作用微生物的不同,生物處理法又可分為需氧生物處理和厭氧生物處理兩種類型。
廢水生物處理廣泛使用的是需氧生物處理法,按傳統,需氧生物處理法又分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兩類。活性污泥法本身就是一種處理單元,它有多種運行方式。屬於生物膜法的處理設備有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生物接觸氧化池以及生物流化床等。
生物氧化塘法又稱自然生物處理法。厭氧生物處理法,又名生物還原處理法,主要用於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和污泥。使用的處理設備主要為消化池。
生物接觸氧化法:
用生物接觸氧化法處理廢水,即用生物接觸氧化工藝在生物反應池內充填填料,已經充氧的污水浸沒全部填料,並以一定的流速流經填料。在填料上布滿生物膜,污水與生物膜廣泛接觸,在生物膜上微生物的新陳代謝的作用下,污水中有機污染物得到去除,污水得到凈化。
最後,處理過的廢水排入生物接觸氧化處理系統與生活污水混合後進行處理,氯消毒後達標排放。生物接觸氧化法是一種介於活性污泥法與生物濾池之間的生物膜法工藝,其特點是在池內設置填料,池底曝氣對污水進行充氧,並使池體內污水處於流動狀態,以保證污水同浸沒在污水中的填料充分接觸,避免生物接觸氧化池中存在污水與填料接觸不均的缺陷,這種曝氣裝置稱謂鼓風曝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生活污水處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生活污水處理裝置
㈡ 污水處理廠處理污水的流程是哪些
現代污水處理技術,按處理程度劃分,可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處理。 x0dx0a一級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懸浮狀態的固體污染物質,物理處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級處理的要求。經過一級處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達不到排放標准。一級處理屬於二級處理的預處理。 x0dx0a二級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的有機污染物質(BOD,COD物質),去除率可達90%以上,使有機污染物達到排放標准。 x0dx0a三級處理,進一步處理難降解的有機物、氮和磷等能夠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可溶性無機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澱法,砂率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分析法等。 x0dx0a整個過程為通過粗格刪的原污水經過污水提升泵提升後,經過格刪或者篩率器,之後進入沉砂池,經過砂水分離的污水進入初次沉澱池,以上為一級處理(即物理處理),初沉池的出水進入生物處理設備,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其中活性污泥法的反應器有曝氣池,氧化溝等,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生物接觸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生物處理設備的出水進入二次沉澱池,二沉池的出水經過消毒排放或者進入三級處理,一級處理結束到此為二級處理,三級處理包括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澱法,砂濾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析法。 x0dx0ax0dx0a二沉池的污泥一部分迴流至初次沉澱池或者生物處理設備,一部分進入污泥濃縮池,之後進入污泥消化池,經過脫水和乾燥設備後,污泥被最後利用。 x0dx0a以上是污水處理廠處理工藝的基本流程,流程圖見下頁圖一。 x0dx0a二.各個處理構築物的能耗分析 x0dx0a1.污水提升泵房 x0dx0a進入污水處理廠的污水經過粗格刪進入污水提升泵房,之後被污水泵提升至沉砂池的前池。水泵運行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占污水廠運行總能耗相當大的比例,這與污水流量和要提升的揚程有關。 x0dx0a2.沉砂池 x0dx0a沉砂池的功能是去除比重較大的無機顆粒。沉砂池一般設於泵站前、倒虹管前,以便減輕無機顆粒對水泵、管道的磨損;也可設於初沉池前,以減輕沉澱池負荷及改善污泥處理構築物的處理條件。常用的沉砂池有平流沉砂池、曝氣沉砂池、多爾沉砂池和鍾式沉砂池。 沉砂池中需要能量供應的主要是砂水分離器和吸砂機,以及曝氣沉砂池的曝氣系統,多爾沉砂池和鍾式沉砂池的動力系統。 x0dx0a3.初次沉澱池 x0dx0a初次沉澱池是一級污水處理廠的主題處理構築物,或作為二級污水處理廠的預處理構築物設在生物處理構築物的前面。處理的對象是SS和部分BOD5,可改善生物處理構築物的運行條件並降低其BOD5負荷。初沉池包括平流沉澱池,輻流沉澱池和豎流沉澱池。 x0dx0a初沉池的主要能耗設備是排泥裝置,比如鏈帶式刮泥機,刮泥撇渣機,吸泥泵等,但由於排泥周期的影響,初沉池的能耗是比較低的。 x0dx0ax0dx0a圖一城市污水處理典型流程 x0dx0ax0dx0a4.生物處理構築物 x0dx0a污水生物處理單元過程耗能量要佔污水廠直接能耗相當大的比例,它和污泥處理的單元過程耗能量之和占污水廠直接能耗的60%以上。活性污泥法的曝氣系統的曝氣要消耗大量的電能,其基本上是聯系運行的,且功率較大,否則達不到較好的曝氣效果,處理效果也不好。氧化溝處理工藝安裝的曝氣機也是能耗很大的設備。生物膜法處理設備和活性污泥法相比能耗較低,但目前應用較少,是以後需要大力推廣的處理工藝。 x0dx0a5.二次沉澱池 x0dx0a二次沉澱池的能力消耗主要是在污泥的抽吸和污水表明漂浮物的去除上,能耗比較低。 x0dx0a6.污泥處理 x0dx0a污泥處理工藝中的濃縮池,污泥脫水,乾燥都要消耗大量的電能,污泥處理單元的能量消耗是相當大的,這些設備的電耗功率都很大。 x0dx0a三.針對各個處理構築物的節能途徑 x0dx0a1.污水提升泵房 x0dx0a污水提升泵房要節省能耗,主要是考慮污水提升泵如何進行電能節約,正確科學的選泵,讓水泵工作在高效段是有效的手段,合理利用地形,減少污水的提升高度來降低水泵軸功率N也是有效的辦法,定期對水泵進行維護,減少摩擦也可以降低電耗。 x0dx0a2.沉砂池 x0dx0a採用平流沉砂,避免採用需要動力設備的沉砂池,如平流沉砂池。採用重力排砂,避免使用機械排砂,這些措施都可大大節省能耗。 x0dx0a3.初次沉澱池 x0dx0a初次沉澱池的能耗較低,主要能量消耗在排泥設備上,採用靜水壓力法無疑會明顯降低能量的消耗。 x0dx0a4.生物處理構築物 x0dx0a國外的學者通過能耗和費用效益分析比較了生物處理工藝流程,他們認為處理設施大部分的能量消耗是發生在電機這類單一的設備上,因而節能應從提高全廠功率因數、選擇高效機電設備及減少高峰用電要求等方面入手。他們提出的節能措施既包括改善電機的電氣性能,也包括解決運轉的工藝問題,還包括污水廠產物中的能量回收(Energy Recovery)。 x0dx0a曝氣系統的能耗相當大,對曝氣系統能耗能效的研究總是涉及到曝氣設備的改造和革新。新型的曝氣設備雖然層出不窮,但目前仍然可劃分為2類:第1種是採用淹沒式的多孔擴散頭或空氣噴嘴產生空氣泡將氧氣傳遞進水溶液的方法,第2種是採用機械方法攪動污水促使大氣中的氧溶於水的方法。微孔曝氣,曝氣擴散頭的布局和曝氣系統的調節這些都是節能的有效措施。在傳統活性污泥處理廠曝氣池中辟出前端厭氧區,用淹沒式攪拌器混合的節能、生物除磷方案。這一簡單的改造可以節省近20%的曝氣能耗,如果算上混合用能,節能也達到12%。自動控制系統的應用於污水處理節能,曝氣系統進行階段曝氣,溶解氧存在濃度梯度,既減少了能耗,又可以改善處理效果,減少污泥量。 x0dx0a生物膜法處理工藝採用厭氧處理可以明顯降低能量的消耗。 x0dx0a5.二次沉澱池 x0dx0a二次沉澱池中對排泥設備的研究和排泥方式的改善是降低能耗的有效方法。 x0dx0a6.污泥處理 x0dx0a污泥處理系統節能研究主要集中於污泥處理的能量回收。從污水污泥有機污染物中回收能量用於處理過程早在上世紀初就已投入實踐,但能源危機之前一直不受重視。目前有兩種回收途徑:一是污泥厭氧消化氣利用,一是污泥焚燒熱的利用。 x0dx0a消化氣性質穩定、易於貯存,它可通過內燃機或燃料電池轉化為機械能或電能,廢熱還可回收於消化污泥加熱。因此利用消化氣能解決污水廠不同程度的能量自給問題。林榮忱等人比較了沼氣發電機和燃料電池兩種利用形式,認為燃料電池能量利用率高,具有很好的發展前途。對消化氣的最大化利用是提高能效的主要方式。沼氣發電機組並網發電的研究和應用在國內已有應用實例,是大型污水處理廠的沼氣綜合利用的可行途徑。 x0dx0ax0dx0a另外一種能量回收方式是將城市固體廢物焚燒場建在污水處理廠旁,將固廢與污水污泥一起焚燒,獲得的電能用於處理廠的運轉。 x0dx0a城市污水處理的能耗分析研究與節能技術和手段的發展往往並不同步。由於污水處理能量平衡分析方法研究的欠缺,節能措施的制訂和實施常常超前。而多數節能途徑和手段常常由處理廠的操作管理人員結合各處理設施實際情況提出,具有經驗性和個別性,不一定能適用於其他污水廠甚至是工藝相似的污水廠;另一方面,從廣義上說,污水處理學科領域的技術創新、新材料和新設備的使用都蘊涵著節能增效的潛力,因而節能的途徑和手段往往是很寬泛的。 x0dx0a四.結論 x0dx0a污水處理是能源密集(energy intensity)型的綜合技術。一段時期以來,能耗大、運行費用高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建成的一些處理廠也因能耗原因處於停產和半停產狀態。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能耗問題將成為城市污水處理的瓶頸。能否解決耗污水廠的能耗問題,合理進行能源分配,已經成為決定污水處理廠運行效益好壞的關鍵因素。能耗是否較低,也是未來新的污水處理廠可行性分析的決定性因素,開發能效較高的污水處理技術,合理設計及運行污水處理廠,必將是未來污水處理廠設計和運行的必由之路。 x0dx0a參考文獻: x0dx0a1.《污水處理能耗與能效》[美]W.F.OWEN,章北平、車武譯,金儒霖校,能源出版社 x0dx0a2.《排水工程》張自傑主編,第四版,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x0dx0a3.城市水工程概論》李圭白、蔣展鵬、范瑾初、龍騰銳主編,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x0dx0a4.《中國給水排水》雜志 x0dx0a5.《給水排水》雜志 x0dx0a6.中華環保互聯網 x0dx0a7.給排水在線網站
納濾膜、反滲透膜、超濾膜在水處理領域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它們各有優勢和應用場景。
納濾膜具有截留納米級(0.001微米)物質的能力,操作區間位於超濾和反滲透之間。納濾膜能有效去除地表水中的有機物和色素,降低地下水的硬度及鐳含量,並在食品、醫葯生產中用於物質提取、濃縮。運行壓力一般在3.5-30bar。相比反滲透膜,納濾在去除溶解鹽類時具有更高的靈活性,對單價離子的去除率低於高價離子,且能節約成本。在特定條件下,納濾成為水廠和工業脫鹽的優選。
反滲透膜作為最精細的膜分離產品,能有效截留所有溶解鹽份和分子量大於100的有機物,同時允許水分子通過。應用廣泛,包括海水及苦鹹水淡化、鍋爐補給水、工業純水、飲用純凈水生產、廢水處理等。反滲透在科研、醫葯、食品、飲料、海水淡化等領域有著廣泛應用,如太空水、純凈水、蒸餾水制備,酒類製造及降度用水,醫葯、電子等行業用水前期制備,化工工藝濃縮、分離、提純及配水制備,鍋爐補給水除鹽軟水,海水、苦鹹水淡化,造紙、電鍍、印染等行業用水及廢水處理。
超濾膜則能截留1-20nm之間的大分子物質和蛋白質,允許小分子物質和溶解性固體(無機鹽)通過,同時截留膠體、蛋白質、微生物和大分子有機物。運行壓力一般在1-5bar。超濾技術在生物大分子制備中用於脫鹽、脫水和濃縮等過程,實驗條件溫和,不引起溫度、pH變化,避免生物大分子變性、失活和自溶。
超濾膜與納濾、反滲透膜在出水水質和成本控制上存在差異。反滲透膜具有更小的孔徑(約為超濾膜的1/100),能有效去除水質中的重金屬、農葯、三氯甲烷等化學污染物,而超濾凈水器在去除顆粒污染物和細菌方面表現出色。反滲透水處理設備以分質供水方式操作,提供飲用純凈水,濃水用於洗滌,而超濾通常用作洗滌用水,當自來水水質良好時,也可用作飲用水超純水設備。
超濾膜的優點包括:無需泵、不耗電,無電氣安全問題,接頭少、水壓低,故障率和漏水概率相對較低,結構簡單、價格便宜,操作簡便,成本低廉,無需增加化學試劑。實驗條件溫和,與蒸發、冷凍乾燥相比沒有相變化,不引起溫度、pH變化,有助於防止生物大分子變性、失活和自溶。
反滲透水處理設備的優點在於提供安全的水質,有效去除各種有害雜質,應對供水特發事件效果較好,出水口感佳,能有效降低水質硬度,煮水容器不易結垢。
不同膜在水處理中的應用包括納濾膜在飲用水制備、深度凈化及特定廢水處理(如生活污水、紡織、印染廢水、製革廢水、電鍍廢水、造紙廢水)中的應用;正向滲透(FO)在海水淡化、工業廢水處理、垃圾滲濾液處理中的應用;以及反滲透膜在凈水、城市污水、重金屬廢水、含油廢水處理等領域的應用。
㈣ 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的工藝
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的工藝有A/O工藝、SBR工藝、AAO工藝、MBR工藝。其主要處理手段為採用生化處理技術接觸氧化法,組合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設備的設計主要是生活污水和與之類似的工業有機污水處理水質參數按一般生活污水水質計算。
主要的組成部分:水解酸化池;接觸氧化池;雜質沉澱池;消毒處理;污泥好氧消化池。
1、水解酸化池
該工藝主要處理的就是對污水處理前進行預處理,將水中的廢水進行一定的厭氧發酵,將污水的可生化性提高,這是對污水處理前比較重要的步驟,可以直接影響後期的污水處理的效率和處理時間,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污水處理的效率和減少消耗。
2、接觸氧化池
氧化池根據水處理的污染程度不同分為好幾個等級,普通型和加強型。一般根據處理的時間進行判斷。處理時間不大於四個小時就使用普通型的氧化池,處理時間在4-6小時之間的使用加強型的氧化池。
3、雜質沉澱池
污水經過生物接觸氧化池處理後出水自流進入沉澱池,進一步沉澱去除脫落的生物膜和部份有機及無機小顆粒,沉澱池是根據重力作用的原理,當含有懸浮物的污水從下往上流動時,由重力作用,將物質沉澱下來。
沉澱池上部設可調出水堰,以調節出水水位;下部設錐形沉澱區和污泥氣體裝置,氣源由風機提供,污泥採用氣提方式輸送至污泥好氧消化池。
4、消毒處理
消毒池按規范標准為30分鍾,若是醫院污水,消毒池增加停留時間至1-1.5小時。
5、污泥好氧消化池
沉澱池所排放剩餘污泥在池中進行好氧消化穩定處理,以減少污泥的體積和提高污泥的穩定性。好氧消化後的污泥量較少,清理時可用吸糞車從污泥池的檢查孔伸到污泥池底部進行抽吸後外運即可(半年清理一次)。污泥好氧消化池上部設上清液迴流裝置,使上清液溢流至水解酸化池。
(4)DF膜處理污水電氣控制擴展閱讀
產品特點
1、其處理效果優於完全混合式或二級串聯完全混合式生物接觸氧化池。並比活性污泥池體積小,對水質的適應性強,耐沖擊負荷性能好,出水水質穩定,不會產生污泥膨脹。池中採用新型彈性立體填料,比表面積大,微生物易掛膜,脫膜,在同樣有機物負荷條件下,對有機物去除率高,能提高空氣中的氧在水中溶解度。
2、生化池採用生物接觸氧化法,其填料的體積負荷比較低,微生物處於自身氧化階斷,產泥量少,僅需三個月(90天)以上排一次泥(用糞車抽吸或脫水成泥餅外運)。
3、整個設備處理系統配有全自動電氣控制系統和設備故障報警系統,運行安全可靠,平時一般不需要專人管理,只需適時地對設備進行維護和保養。
㈤ 污水處理的原理和技術有哪些
現代污水處理技術,按處理程度劃分,可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處理。
一級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懸浮狀態的固體污染物質,物理處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級處理的要求。經過一級處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達不到排放標准。一級處理屬於二級處理的預處理。
二級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的有機污染物質(BOD,COD物質),去除率可達90%以上,使有機污染物達到排放標准。
三級處理,進一步處理難降解的有機物、氮和磷等能夠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可溶性無機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澱法,砂率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分析法等。
整個過程為通過粗格刪的原污水經過污水提升泵提升後,經過格刪或者篩率器,之後進入沉砂池,經過砂水分離的污水進入初次沉澱池,以上為一級處理(即物理處理),初沉池的出水進入生物處理設備,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其中活性污泥法的反應器有曝氣池,氧化溝等,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生物接觸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生物處理設備的出水進入二次沉澱池,二沉池的出水經過消毒排放或者進入三級處理,一級處理結束到此為二級處理,三級處理包括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澱法,砂濾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析法。二沉池的污泥一部分迴流至初次沉澱池或者生物處理設備,一部分進入污泥濃縮池,之後進入污泥消化池,經過脫水和乾燥設備後,污泥被最後利用。
以上是污水處理廠處理工藝的基本流程,流程圖見下頁圖一。
二.各個處理構築物的能耗分析
1.污水提升泵房
進入污水處理廠的污水經過粗格刪進入污水提升泵房,之後被污水泵提升至沉砂池的前池。水泵運行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占污水廠運行總能耗相當大的比例,這與污水流量和要提升的揚程有關。
2.沉砂池
沉砂池的功能是去除比重較大的無機顆粒。沉砂池一般設於泵站前、倒虹管前,以便減輕無機顆粒對水泵、管道的磨損;也可設於初沉池前,以減輕沉澱池負荷及改善污泥處理構築物的處理條件。常用的沉砂池有平流沉砂池、曝氣沉砂池、多爾沉砂池和鍾式沉砂池。
沉砂池中需要能量供應的主要是砂水分離器和吸砂機,以及曝氣沉砂池的曝氣系統,多爾沉砂池和鍾式沉砂池的動力系統。
3.初次沉澱池
初次沉澱池是一級污水處理廠的主題處理構築物,或作為二級污水處理廠的預處理構築物設在生物處理構築物的前面。處理的對象是SS和部分BOD5,可改善生物處理構築物的運行條件並降低其BOD5負荷。初沉池包括平流沉澱池,輻流沉澱池和豎流沉澱池。
初沉池的主要能耗設備是排泥裝置,比如鏈帶式刮泥機,刮泥撇渣機,吸泥泵等,但由於排泥周期的影響,初沉池的能耗是比較低的。
圖一城市污水處理典型流程
4.生物處理構築物
污水生物處理單元過程耗能量要佔污水廠直接能耗相當大的比例,它和污泥處理的單元過程耗能量之和占污水廠直接能耗的60%以上。活性污泥法的曝氣系統的曝氣要消耗大量的電能,其基本上是聯系運行的,且功率較大,否則達不到較好的曝氣效果,處理效果也不好。氧化溝處理工藝安裝的曝氣機也是能耗很大的設備。生物膜法處理設備和活性污泥法相比能耗較低,但目前應用較少,是以後需要大力推廣的處理工藝。
5.二次沉澱池
二次沉澱池的能力消耗主要是在污泥的抽吸和污水表明漂浮物的去除上,能耗比較低。
6.污泥處理
污泥處理工藝中的濃縮池,污泥脫水,乾燥都要消耗大量的電能,污泥處理單元的能量消耗是相當大的,這些設備的電耗功率都很大。
三.針對各個處理構築物的節能途徑
1.污水提升泵房
污水提升泵房要節省能耗,主要是考慮污水提升泵如何進行電能節約,正確科學的選泵,讓水泵工作在高效段是有效的手段,合理利用地形,減少污水的提升高度來降低水泵軸功率N也是有效的辦法,定期對水泵進行維護,減少摩擦也可以降低電耗。
2.沉砂池
採用平流沉砂,避免採用需要動力設備的沉砂池,如平流沉砂池。採用重力排砂,避免使用機械排砂,這些措施都可大大節省能耗。
3.初次沉澱池
初次沉澱池的能耗較低,主要能量消耗在排泥設備上,採用靜水壓力法無疑會明顯降低能量的消耗。
4.生物處理構築物
國外的學者通過能耗和費用效益分析比較了生物處理工藝流程,他們認為處理設施大部分的能量消耗是發生在電機這類單一的設備上,因而節能應從提高全廠功率因數、選擇高效機電設備及減少高峰用電要求等方面入手。他們提出的節能措施既包括改善電機的電氣性能,也包括解決運轉的工藝問題,還包括污水廠產物中的能量回收(Energy
Recovery)。
曝氣系統的能耗相當大,對曝氣系統能耗能效的研究總是涉及到曝氣設備的改造和革新。新型的曝氣設備雖然層出不窮,但目前仍然可劃分為2類:第1種是採用淹沒式的多孔擴散頭或空氣噴嘴產生空氣泡將氧氣傳遞進水溶液的方法,第2種是採用機械方法攪動污水促使大氣中的氧溶於水的方法。微孔曝氣,曝氣擴散頭的布局和曝氣系統的調節這些都是節能的有效措施。在傳統活性污泥處理廠曝氣池中辟出前端厭氧區,用淹沒式攪拌器混合的節能、生物除磷方案。這一簡單的改造可以節省近20%的曝氣能耗,如果算上混合用能,節能也達到12%。自動控制系統的應用於污水處理節能,曝氣系統進行階段曝氣,溶解氧存在濃度梯度,既減少了能耗,又可以改善處理效果,減少污泥量。
生物膜法處理工藝採用厭氧處理可以明顯降低能量的消耗。
5.二次沉澱池
二次沉澱池中對排泥設備的研究和排泥方式的改善是降低能耗的有效方法。
6.污泥處理
污泥處理系統節能研究主要集中於污泥處理的能量回收。從污水污泥有機污染物中回收能量用於處理過程早在上世紀初就已投入實踐,但能源危機之前一直不受重視。目前有兩種回收途徑:一是污泥厭氧消化氣利用,一是污泥焚燒熱的利用。
消化氣性質穩定、易於貯存,它可通過內燃機或燃料電池轉化為機械能或電能,廢熱還可回收於消化污泥加熱。因此利用消化氣能解決污水廠不同程度的能量自給問題。林榮忱等人比較了沼氣發電機和燃料電池兩種利用形式,認為燃料電池能量利用率高,具有很好的發展前途。對消化氣的最大化利用是提高能效的主要方式。沼氣發電機組並網發電的研究和應用在國內已有應用實例,是大型污水處理廠的沼氣綜合利用的可行途徑。
另外一種能量回收方式是將城市固體廢物焚燒場建在污水處理廠旁,將固廢與污水污泥一起焚燒,獲得的電能用於處理廠的運轉。
城市污水處理的能耗分析研究與節能技術和手段的發展往往並不同步。由於污水處理能量平衡分析方法研究的欠缺,節能措施的制訂和實施常常超前。而多數節能途徑和手段常常由處理廠的操作管理人員結合各處理設施實際情況提出,具有經驗性和個別性,不一定能適用於其他污水廠甚至是工藝相似的污水廠;另一方面,從廣義上說,污水處理學科領域的技術創新、新材料和新設備的使用都蘊涵著節能增效的潛力,因而節能的途徑和手段往往是很寬泛的。
四.結論
污水處理是能源密集(energy intensity)型的綜合技術。一段時期以來,能耗大、運行費用高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建成的一些處理廠也因能耗原因處於停產和半停產狀態。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能耗問題將成為城市污水處理的瓶頸。能否解決耗污水廠的能耗問題,合理進行能源分配,已經成為決定污水處理廠運行效益好壞的關鍵因素。能耗是否較低,也是未來新的污水處理廠可行性分析的決定性因素,開發能效較高的污水處理技術,合理設計及運行污水處理廠,必將是未來污水處理廠設計和運行的必由之路。
㈥ 養殖場廢水處理設備的特點和處理難點有哪些
廢水處理碳鋼設備的特點壽命長可以有效的將養殖場里廢水進行良好專的處理,減少污屬染,它的難點就是不能將大批量的廢水得到最及時最迅速的處理,其實採取一個比較簡單的方法也不難了。盡量的將固體的糊狀的運走當肥料,剩下的廢水也不多了,處理起來就容易多了。
㈦ 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的簡介
國內外採用的污水處理工藝很多,其中主要分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兩種,我們常見的普通曝氣法、氧化溝法、A/B法、A2/O法屬於前者,生物轉盤、接觸氧化法屬於後者。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是將一沉池、I、II級接觸氧化池、二沉池、污泥池集中一體的設備,並在I、II級接觸氧化池中進行鼓風曝氣,使接觸氧化法和活性污泥法有效的結合起來,同時具備兩者的優點,並克服兩者的缺點,使污水處理水平進一步提高。
㈧ 求助:餐飲廢水處理的最佳方案
概述:餐飲廢水是指由餐飲業排放的未經處理的廢水,主要來源於食品的准備、餐具洗滌、食物殘余的滲瀝液等。餐飲廢水主要污染物為食物纖維、澱粉、脂肪、動植物油類,各種佐料、洗滌劑和蛋白質等有機物,同時由於就餐人員的復雜性,還存在病源菌污染的問題。這些物質大都以膠體狀態存在,只有少部分以懸浮物存在,其特點是量少源多,成分復雜,水質變化較大,CODcr一般為500-3500mg/L。由於餐飲廢水污染物成分復雜,濃度高,對城市環境污染嚴重,污水中油脂容易凝結在管道內壁,形成厚厚的油脂層,使管道過水能力減少,甚至堵死,必須經過處理,使之達到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准,才能排入城市下水道或是直接排人其他水體,否則將會對生態環境和人們日常生活帶來嚴重的不良影響。
污水處理工藝流程
工藝採用全生化的工藝,設計為氣浮+厭氧水解+生物流化床+過濾工藝。缺氧採用酸化水解,好氧部分採用生物流化床工藝。工藝成熟可靠,運行操作簡單,投資和維護費用低。
污泥處理:格柵井柵渣、缺氧池、二沉池剩餘污泥排至污泥濃縮池經濃縮及內消化後外運。
污泥濃縮池上清液迴流至調節池。
污水處理工藝流程說明
污水匯集進入格柵井,利用格柵井中的格柵攔截水中較大的漂浮物和懸浮物然後進入調節池(調節池內採取預曝氣)經均化水質後由水泵提升進入引氣氣浮設備,通過氣浮,除去污水中油類和部分懸浮物,而後自流進入A級酸化池,污水在其內進行水解酸化,將難生物降解的大分子有機物分解為易於生物降解的小分子有機物。A級酸化池出水自流進入一體化生物流化床反應器,由於污水經過前面的水解酸化,此時污水的可生化性大大提高,利用大量微生物來徹底去除污水中的有機物。同時,利用好氧微生物在其內進行硝化反應,將污水中的氨氮(NH3-N)轉化為亞硝酸鹽(NO2-)和硝酸鹽(NO3-)。一體化生物流化床反應器出水通過多介質梯度密度過濾器進入排放池。多介質梯度密度過濾器反沖污泥經污泥泵提升至污泥濃縮池進行內消化後定期外運。污泥濃縮池的上清液迴流至調節池。
工藝產品說明
引氣氣浮是一種新的機械碎氣氣浮技術,是專門為除去工業和城市生活污水中的油脂、膠狀物和固體懸浮物所設計的系統,主要用於污水的預處理。目前我國氣浮工藝大多採用溶氣氣浮(簡稱DAF),採用DAF法處理餐飲廢水時,空氣溶解到水中的過程常受到各種因素的限制,而且DAF系統中所用的空氣壓縮機和循環水泵不僅要消耗大量的電能,而且由於釋放器易堵塞,還給設備管理和維護造成困難。
(THK系統簡介:THK系統是美國HydroCal環保公司於1985年發明的新技術,它能有效解決溶氣氣浮(簡稱DAF)存在的問題。由於THK系統採用獨特的技術,簡單地把空氣以微細氣泡狀態(不是溶解於水中)引入系統中,不需要空壓機、溶氣罐和循環水泵,空氣是通過吸氣管自然地進入氣浮系統,也無需釋放器,因而THK系統具有全方位的優勢。
(1)操作簡單,沒有復雜的機器設備,自動化程度高,基本不需要人工的參與。不象DAF溶氣氣浮系統包括壓力容器、空氣壓縮機和循環泵等許多必需設備。
(2)操作彈性大,適應懸浮物濃度范圍廣,由於THK系統產生的氣泡數量為DAF的4倍,因THK系統對廢水懸浮物濃度無特殊要求,適應范圍廣。
(3)運行費用低。THK系統的能耗較低,僅當於DAF的1/8~1/10,,可節省運行成本的40~90%。
(4)配套完整性好,佔地面積小,安裝位較隨意,地面、地下或高處均可安裝。
(5)無噪音。
一體化生物流化床反應器
生物流化床技術是70年代以來興起的新型高效污水處理技術,是繼流化床技術在化工領域廣泛應用後,在污水處理領域的重要應用。
生物流化床反應器將普通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優點有機結合,通過引入流化技術,提高污水處理系統處理效率,是一種新型的生物膜法工藝,在生物流化床反應系統中,載體呈流化狀態,使固(生物膜)、液(廢水)、氣(空氣)3相之間得到充分接觸、傳質、混合,顆粒之間劇烈碰撞,生物膜表面不斷更新,微生物始終處於生長旺盛階段。該技術能使床內保持高濃度的生物量,傳質效率極高,從而使廢水的基質降解速度快,水力停留時間短,運轉負荷比一般活性污泥法高10~20倍,耐沖擊負荷能力強,反應器佔地面積小,基建投資和費用低等優點等優點。
(1)生物流化床小粒徑載體為微生物生長提供了巨大表面積,使反應器生物濃度高,可達4-5g/l,因而大大提高反應器容積負荷,可達3-6kg/m3.d,甚至高達10 kg/m3.d;
(2)反應器內傳質條件好,基質傳遞速率高,因而其生化反應速率快,尤其是對餐飲廢水等可生化性好,有機物濃度高的反應系統,生物流化床混合傳質優勢更能明顯體現,其生物降解速度快;
(3)較高的生物量和良好的傳質條件使生物流化床在維持其處理效率的同時,減少反應池體積,節省投資,節省佔地面積;
(4)與活性污泥法相比,生物流化床具有較強的抗沖擊負荷能力,不存在污泥膨脹問題。
一體化生物流化床反應器是在「三相生物流化床」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和創新,逐步發展而成的最新產品。通過對反應器的結構進行優化,提高了技術集成度,具有處理效率高、能耗低、佔地面積小、操作維護簡單等特點,可廣泛地應用於餐飲廢水、食品、釀造等高濃度、可生化性好的污水處理。
一體化生物流化床反應器具有如下優點:
(1)、在典型城鎮污水進水水質條件下,反應器容積負荷可達7~13kgCOD/m3d,當進水COD為400~1000mg/L,COD去除率為80%~90%;
(2)、佔地為傳統污水處理工藝的40%~50%,並大大降低操作管理強度。
(3)、一體化生物流化床反應器在保持傳統三相流化床所具有的反應器內混合性能好、傳質速率快、生物量大、有機負荷高等優點的同時,解決了傳統三相流化床所存在的生物膜厚度的過度增長、混合傳質不均勻、脫膜困難等問題。
(4)、載體流失量小:由於反應器採用水平環流、中央沉澱區的方式進行固液分離,利用載體和生物膜沉降性能之差異,使載體在整個反應過程中幾乎不流失。
(5)、載體流化性能好:傳統三相生物流化床為保證載體的充分流化,在不進行迴流的情況下必須採用較大的高徑比。而一體化生物流化床反應器採用水體環流形式,通過射流式增氧機的增氧和推流作用,實現良好的載體流化。同時,不存升流區和降流區,因而不存在傳統三相流化床中的載體分層現象,載體流化具有較好的均勻性,這對於生物膜的良好生長十分有利。
(6)、氧的轉移效率高:傳統三相生物流化床內氣體全部從反應器頂部逸出,而在BFBR生物好氧流化器中,液體在反應器中循環流動,使氣-液接觸時間延長,故充氧效率較高。
案例工藝中,一體化生物流化床反應器有效容積為100m3,水力停留時間大約為2h,進水CODcr濃度設計為700mg/L,出水CODcr濃度為100mg/L,CODcr去除率為80%以上。
氨氮的去除效果:一體化生物流化床反應器採用具有缺氧--好氧脫氮功能的反應器,當進水為典型生活污水時,出水NH3-N濃度可達到GB8978—1996一級排放標准。
SS的去除效果:反應器中含生化污泥的出水,通過多介質梯度密度過濾器,實現對SS有較高的去除效率,能夠使反應器出水SS控制在10mg/L以下。
TP的去除效果:反應器對TP的去除是微生物新陳代謝和排泥共同作用的結果。TP去除率的平均值為50%,但在反應器末端增加了多介質梯度密度過濾器,若投加鐵、鋁鹽進行絮凝和化學除磷後,出水的TP平均濃度為0.88mg/L,總去除率為85%;
多介質梯度密度過濾器
污水處理中水回用系統中,過濾設備是關鍵,通過物理過濾的手段,除去水體中固體顆粒物,減少出水懸浮物。目前,我國中水回用水處理過濾系統大多數採用沙濾等簡陋設備,過濾設備以砂缸為主,砂缸是一種典型的顆粒過濾方式,以砂石作為過濾介質,通過顆粒濾料吸附作用和砂粒之間孔隙對水體中固體懸浮物截留作用實現過濾的,比表面積小、截污量小、濾速慢、過濾精度低,並不適合中水回用系統中懸浮物的快速過濾。
多介質梯度密度過濾器採用不同粒徑、不同密度的不對稱纖維束材料作為濾料,兼具顆粒濾料和纖維濾料優點,通過特殊的結構,使濾床孔隙率很快形成上大下小的梯度密度,使過濾器濾速快、截污量大、易反沖洗、特別適合於中水回用系統中固體懸浮物過濾。
二次污染防治
1、臭氣防治
a、污水站各池體均被密閉,以防臭氣外逸;
b、各可能產生異味的池體分別設置空氣管進行曝氣和好氧消化,從而盡可能減少異味產生。
2、雜訊控制
a、系統設施設計在廠區角落,對外界影響小;
b、風機選用低雜訊型,本機雜訊≤80dB,風機進出口均採用消聲器,底座用隔震墊,進出口風管用可撓橡膠軟接頭等減震降噪措施;
c、確保周圍環境雜訊 :白天≤60dB,晚上≤ 50dB。
3、污泥處理
a、污泥處理過程中產生污泥部分排入污泥池進行重力濃縮和好氧消化分解,從而減少污泥體積,提高污泥穩定性;
b、污泥池內剩餘污泥由清潔管理部門定期抽吸外運,從而有效地解決污泥出路避免二次污染的產生。
電氣控制和生產管理
1、工程范圍自動控制系統為污水處理工程工藝所配置,自控專業主要涉及的內容為該污水處理系統中水泵與液位的連鎖、報警、風機的交替動作、電磁閥的定時工作等。
2、控制水平,自動與手動結合。
僅供參考。